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时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天使奥斯卡
几十骑士直至宗弼之前,才被亲卫拦下。领队女真军将大步走到宗弼面前重重拜倒。
“宗弼,南人援军来了!百余里开外,正顺易水直进!”
宗弼霍然起身,狠狠以拳击掌。
“来得好!”(我的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oo%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
.全部章节





宋时归 第三卷 补天裂第一百二十三章 杀声咽(十三)
. .
[☆更.新.最.快☆无.弹.窗☆全.免.费]
维其时也,粘罕肆虐于河东,兵临大河,虎视鄜延。^_^本·书·首·发·www.qmshu.com^_^刘光世折可求仓促联军于西,而高庙整军于太原府,大战将发。
斡离不则更率十万胡骑,自燕地当面狼奔南下,袭燕京,拔檀州,燕地河北俱皆大震。然武安郡王遣曹国公军自飞狐陉东出,塞于易州,遮护河北当面。温国公镇于雄州,以为后劲。
适时英国公与郭金吾自易县领硬哨北出,巡于檀燕之间,斩扫合,斩查剌,斩阿虎迭,斩神土懑,尽斡离不等女真东路酋首子侄辈也。斡离不等震怒,兵围易县,连日猛攻。曹国公以军苦守,温国公自河北发援军,宋靖康元年五月十三,战于易水。
《靖康遗事》卷之三。
雨丝绵绵而落,将天地间遮盖成白茫茫的一片。而易水水涨更阔,两岸因为连日大雨,已经变成处处水洼的湿地。而聚集于易水两岸的军马,正铁甲如洗,锋刃霜寒,等待着战事的到来。
春深之际,天色尚且和暖了一阵。但入夏以来,反而湿寒,这猬集易水两岸的大军,人人兜鍪之下,都不住的喷吐着长长的白气。
这个靖康年,注定要比以往年份寒冷肃杀十倍。
这些被调动出来,准备凭河而战的军马,多是自各个女真谋克中抽调7■长7■风7■文7■学,w⊥≮,还有渤海强弩手,依附的各色部族军。现下或者挤挤挨挨的列阵于河岸,或者在水际那些摇摇晃晃的木筏小舟之上准备搏战。两岸竖立的连绵寨栅之后,也都布置着成千射士。
而临近易县城南面。则又是大队步军布阵。万一易县城中出军马冲突以接应凭河而来的援军。就准备力战却之。
指挥河道守备诸军的,是完颜宗弼麾下女真军将蒲鲁浑,而指挥防范易县城中守军那一面的,是宗弼麾下另一员军将拔离速。总负其责的就是居于一处高岗之上的宗弼本人。围着他的大矗所在,层层叠叠布设了六个谋克的女真铁骑,这是随时准备应援各处的机动力量。
除了这些女真军将之外,各族酋首小帅,指挥渤海弩手的杨家诸人。都在队列中来回奔走,雨幕中不时传来他们的呼喝之声,指挥调度着各自麾下人马列阵,一面面各色各样的旗号招展飞舞,易水两岸尽是一派大战将至的肃杀气氛。列阵准备的这些北地人马,在湿冷的雨水之中,衣甲浸水湿滑厚重,在泥泞中蠕动。准备着打一场对他们而言有些陌生的凭河之战。
围绕着宗弼的那些真女真铁骑,在这样的雨幕之下,似乎也没有了纵横北地的那种锋锐之气。人马都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不住的擦着满脸雨水。个个嘴里都在喃喃咒骂着这个鬼天气。
完颜宗弼则坐于大矗胡床之上,一杆得自宋人的马槊深深插入泥泞当中,而他的坐骑缰绳就拴在这马槊槊柄之上。完颜宗弼脸色凝重,死死看着归于他指挥的近万马步军马,看着他们艰难的就于各自位置,看着那些居于木筏小舟上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的步军。
他不时还回首向北瞻望,在北面的高岗之上,也能看到宗望等人的大矗旗号。女真东路军统帅,也在关注着这场即将到来战事的进行。但是女真军马主力,却是大多居于营寨帐幕之中养精蓄锐,这样入夏以来雨势连绵,湿冷阴寒的天气,实在不是适于女真铁骑纵横的天候,病倒人马不少,现在就尽驱使这些部族军与辅军上阵,而真女真铁骑则在尽可能的休整。
这场战事,若是能将南人来援军马干净利落的击败。则外无救兵,易县城中南军再是能战,也支撑不了太久。平息了宗望等人的怒火之后,女真东路军就可以从易县城这个地方解脱出来,恢复大军的机动性。若是不能击败援军,则想攻拔易县城,还不知道需要多久!无怪宗望等人都在背后盯着,看着他宗弼到底能不能寄以重任!
不过此刻,宗弼看着面前水涨宽阔了数倍的滔滔易水,看着四野一片泥泞湿滑,心中仍有一丝忐忑。
这样的战事,对于北地铁骑而言,实在是有些陌生!将来南下,南朝河北在边地以水为兵,更南据说还有更为宽阔汹涌的黄河阻隔,南人守军如果都如易县城中军马一样能战的话,凭借地利天候,这仗甚是难打,兵起之初一下就席卷燕地的锋锐,不知道还能不能重现!
原来宗望等深知南朝内情的人物,对南朝军马评价极低。在女真铁骑摧垮辽人帝国的时候,南朝集结西军精锐打燕地残辽一点力量都那么拙劣的表现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南朝就冒出了一个叫做萧言的人物,现在就为南朝燕王,主持着这场抗拒女真大军的战事!而这个突然出现的南朝燕王,麾下军马,实打实的能打硬仗!
根据现在女真高层所掌握的有限情报,这南朝燕王军马主力集结于河东。分出一军数千塞于易州,而在河北当面沿线驻守,现在又派军来援的也是燕王麾下四军之一的天武军。易县守军的战斗力已经见识过了,现在就要领教一下这支天武军。若战力不下于易县守军的话,就算攻拔易县之后,再突入南朝河北,也不见得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再想想那南朝燕王军马主力现在集结于河东,宗翰那支军马,现在还不知道承担着多么重的压力。哪怕宗望宗翰两大集团不和,这个时候宗弼都忍不住有些为他担心。
南人连辽人都不是对手,女真铁骑席卷辽人如摧枯拉朽,本来以为南人柔脆,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想怎样打就怎样打的事情。怎生就冒出了个甚鸟燕王出来!
虽然居于大军之中。宗弼却是越想越是心中烦闷。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站起来。重重走动了几步,让自家沉下心来。不论如何,先将这场眼前战事打好再说!
~~~~~~~~~~~~~~~~~~~~~~~~~~~~~~~~~~~~~~~~~~~~~~~~~~~~~~~~~~~~~~~~~~~~~~~~~~~~~~~~~~~~~~~~~~~~~~~~~~~~~~~~~~~~~~~~~
在两道从易县城南门延伸出来的寨栅保护之下,阔达四十余步的通道之中,已然在这几日内赶工竖立起一座望楼。
望楼之上,刘保忠披甲立于其上,尽力向东南方向张望。就见滔滔易水雨幕茫茫,两岸尽是大队大队的鞑虏军马布列。塞河木排,已经将河道完全截断。木排之上,也尽是人头涌涌。全是鞑虏守军。
寨栅之东,翼护这条水关寨栅通道的几处军寨之外,就可以看到列阵的女真步军。全是披甲的苍头弹压等正宗女真辅军,阵型颇为森严,且凭借兵力优势更是摆得厚重。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更不必说在这样的步军阵列后面,定然还有大队女真铁骑以为援应!
鲁勇冒死突破封锁带来了援军将至的消息,请易县城到时候接应配合。一看女真军马动了,易县城就知道援军将至。也赶紧调集军马准备出援接应。不过看这女真人的阵列布置,却不知道到时候冲不冲得过去!
低头向下看去。就见两个指挥精心挑选的步军正在寨栅后坐下来休息,雨幕当中人人头上戴着范阳帽遮雨,红缨都被淋得软塌塌的趴下来。而一个指挥的骑军也正下马休息,连日守城作战,人马都显得消瘦疲倦,默不作声的只是静静等候。只有杨再兴还是精力旺盛的模样,在队列前头有点不耐烦的走来走去。
对于刘保忠而言,女真大军越是对援军这般严防死守,越是表明了他们要攻拔下易县的决心。能将女真军马拖得更久一些,自然是好事。只要能源源保持接济,刘保忠自信凭着麾下儿郎,能和女真鞑子拼杀到天荒地老!
但是在如此优势的女真鞑子的防堵之下,这源源接济,却不知道要天武军儿郎,付出多少牺牲?
而且刘保忠还总有隐忧,要是天武军凭借血战打通了后援通路,让女真鞑子明白易县城是围不死的。这些女真鞑子会不会恢复理智,再不死围易县拼人命。到时候又会有怎样的举动?
毕竟这是十万胡虏,而天武军和易县守军加起来远远不如。而调动的河北禁军这些人马,刘保忠又完全信不过!
临战之际,援军就要到来的时候,刘保忠却是有些心烦意乱。不过毕竟是久经战阵的宿将,深吸几口气就将情绪平稳了下来,心中隐有所感,低声对身边亲卫传令:“让儿郎们披甲!这仗看来就要开打了!”
~~~~~~~~~~~~~~~~~~~~~~~~~~~~~~~~~~~~~~~~~~~~~~~~~~~~~~~~~~~~~~~~~~~~~~~~~~~~~~~~~~~~~~~~~~~~~~~~~~~~~
易水之上,一支船队逆流而上。
这支船队都是在河北诸路拘刷的大船,经过河道集中到白沟驿左近,经过了加固改造使之能够上阵。
船队中除了粮秣军械以外,就是天武军中抽调出来的精锐选锋,半是燕地儿郎和前永宁军老卒,半是河北敢战士出身,居于河北梁山泊等大洼之侧,深通水性之辈。
每条船上,两边都张挂着熟牛皮和细网,更支架起旁牌。缝隙之中,伸出了弩机。遮护弩机的则是丫丫叉叉的长矛。每条船都有十六只桨分居左右,拨动逆水,分浪而前。那些桨手都是精壮结实的船工,这样天气还打着赤膊,肌肉贲突,头上热气腾腾。
舱面之上,除了船工之外,就是军将士卒。
凭河而战,披不得重甲。人人就是紧身短打而已。头上都蒙了猪尿泡,再用带子扎额束住。脚上也是轻便的麻草混编的鞋子,鞋底再拴着几道增加摩擦力的布条。
不通水性的,或者操弄弩机,或者持矛,准备依船而战。而那些水性精熟的军士,人人就带短兵,了不起增加一面不大的藤牌。这就是准备冲上拦河封锁线搏战,为船队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死士!
虽然近来水涨易水能够通行大船,但河道毕竟不能与南面那些大河相比。船队行进在河道之中,距离两岸也就是三四十步的距离。两岸之上,已经能看到巡骑追着船队向西北而走,那些浑身透湿,人马喷吐着白气的胡虏狰狞面目,似乎都能看得清晰。
岸上胡虏不发一矢,船上也从军将到士卒到船工,也人人都绷着一张面孔,没人轻易发出一声。
当先一条船上,一名同样短打,但用红布抹额的军将只是站在船头。
这名军将姓李名俊,与岳飞一般是河北敢战士出身,甚而当初同在一指挥。只不过燕地战事结束河北敢战士被遣散之后,才投入神武常胜军中,历年来积功升到了指挥使。
他是长于梁山泊边,有过随船贩私盐的旧业,水上搏杀经验尽有。此次是在余江面前撒泼才争到了率领第一批援军北上易县城应援的拼命差遣。
燕地难民如潮,船队北上两岸疮痍满目,更兼当日见到过兵火之时对燕地的破坏。李俊如何不知道十万鞑虏如果冲到了河北境内该是怎样一副惨景?
易县城的弟兄们拖住了女真鞑子,身为河北之人,拼死应援他们也是应该的。能将鞑虏在此间多拖一日,就好过一日!等到燕王旋师,再和这些鞑虏决战!
雨幕水气之中,转过一道河弯,突然显现出来的,就是沿着河岸布列的绵延寨栅,还有在寨栅之前的无数鞑子军马!
号角声穿透雨幕,骤然响起。而李俊也嗔目大喝:“加一把桨,冲过去!”(未完待续……)
ps:销假归来。
...
.全部章节




宋时归 第三卷 补天裂第一百二十四章 杀声咽(十四)
. .
在第一艘船出现在重兵夹河密布的这段十余里长的河道之上的时候,战事立刻就爆发了出来!
最先头的女真军马是部族军一部,那些披着厚重潮湿,发出难闻气味皮甲的酋帅,大声怒吼。小說,麾下儿郎不顾在等候中手已然冻得冰凉,张开弓弦,搭上羽箭,按照事先已然标定好的距离,弓身抬起一定角度,顿时就是一轮箭雨洒出。
在雨中列阵等候这么久,弓身吸水,弓弦松软,箭羽更是因为潮湿而变得比平时重些。这一轮箭雨洒出,却没有挨到河道正中破浪而行的宋军舟船半点,纷纷落入水中,就听见一片细密的破水之声,一圈圈涟漪密密麻麻的荡漾开来。
而李俊所在舟船的桨手奋力扳桨,船头分出的白浪激荡。一下速度就提了上来!而李俊回头又对着两舷射士怒吼:“发矢!射他娘的!”
李俊所乘的先头舟船,是黄河上最为常见的拖风纲船,吃水不深,船头尖锐,船尾阔大。每条船舷足可布列四张小型床驽,听见李俊号令,站在这些早就绞好了铁弦,装上了短矛也似无尾铁矢的小型床弩之侧的射士,顿时就用木槌砸下了牙发!
拖风纲船两侧,顿时响起了剧烈的破空之声,八支铁矢分向两舷外激射而出!
部族军站得密密麻麻,恨不得将河岸都遮挡住的阵列当中,顿时激起惨叫之声。这些长大铁矢射入这样密集的步军阵列当中,带来的杀伤就是分外的惨烈!
有铁矢击碎了鞑虏的头颅,像是烂西瓜一般炸开。红的白的灰的物事四下飞溅。有铁矢洞穿一名鞑虏之后去势犹自未消。接着再将后列鞑虏射穿。去势最劲的一支铁矢,一下就洞穿了三名鞑子!当先一名鞑子身上硬生生的给射出了一个透明窟窿,而后面两个却被钉在一起,口中都喷着大口大口的污血,伸手想将这还带着锈痕的铁矢拔下来,结果转瞬间就没了气力,两人被钉在一起倒下。
八支铁矢在鞑虏步军阵列之中卷荡起血雨惨叫之后,就见李俊坐船之上。那些张挂的熟牛皮缝隙之中,又伸出了一把把手持的弩机,一片牙发扳动的轻响声中,弦声密集如雨,无尾木矢如蝗虫一般飞来,眼见着当面阵列最前就倒下一排排的鞑虏来!
船上宋军,都用弩机,虽然雨天对弩机力道也有影响,但是上弦比弓箭费力得多的弩机纵然力道减弱,射向距离不过三四十步外河岸上的那些鞑虏步军。仍然足以给他们带来惨痛的杀伤!
站在船舷两侧发弩的射士都是不通水性的关西汉子,虽然乘船水战。对他们来说心里都没底。但西军出身的,谁不是玩弩的行家?两舷各有十余名射士,每人都备着三张上好弦的弩机,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三张弩机上的无尾木矢,都激射了出去!
三矢发完。这些射士都闪到张挂的熟牛皮之后,一屁股坐下来埋头蹬弩上弦。
而岸上那些列阵的鞑虏步军,早已死伤一片,第一排的鞑虏多半都倒伏在易水当中,水波卷动,这些尸身载沉载浮。而伤者在泥泞中哀嚎挣扎,鞑虏步军脚下踩着的,已然是被血染红的烂泥!
才一照面就被打成这种鸟样,这些部族军的酋帅也红了眼睛,大声怒吼挥舞着长刀佩剑驱赶麾下儿郎上前。恨不得将他们都赶到水里,只要能离这条该死的南人舟船更近一些!
在他们的呼喝声中,鞑虏军士涌动上前,密集得几乎没了队列。然后一张张弓奋力开满,又是一阵箭雨泼洒而出!
这次羽箭有了准头,但是那些鸟南人射完之后就躲在了船舷两侧高高张挂起的熟牛皮之后。牛皮浸水,既强且韧,更何况张挂的是三层,后面还有一层细网!箭雨泼洒而过之后,就见南人舟船两舷顿时就变成了刺猬模样。可是半点南人的惨呼之声都听闻不见,船速也没有放慢半点。仍然在河道上破浪前行有若怒龙!
只要军士稍稍能战,主帅稍稍坚定。但水面争雄,北地胡族如何是汉家之军对手?在没有萧言的时空,向后数年,黄天荡韩世忠大破完颜宗弼。再过数十年,海陵王提兵百万欲立马江南第一峰,却为虞允文孤军横江击败,最后海陵王身死军溃。就是在蒙古崛起,席卷整个文明世界的时候,南宋仍然依托襄阳,以江为后勤通途,生生抗住了蒙古大军数十年!
还没等这些酋帅心中泛起无力的感觉,第二条船又绕过河弯出现在眼前,迎面而来的,又先是床弩铁矢激射纵横,接着就再来一顿劈头盖脸的无尾木矢乱射!
第二条船掠过之后,第三条船又出现在鞑虏的视线之中,同样的流程再来一遍。不用等后续舟船到来了。沿岸鞑虏部族军阵列一声大哗,拼命就朝后退去,只想离开这些南人舟船远一些!
不知道多少鞑虏部族军马互相推挤,自相践踏,丢下了手中的弓矢,不住有人被推落水中,伤者死者,都被踏入泥泞当中。就是指挥他们的酋帅也丢了手中兵刃掉头便跑。河岸两边,全是呼号奔走的鞑虏军马!
李俊昂然立在船头,看都不看那些被生生射垮的鞑虏军马一眼,视线只是放在远处,放在雨幕之后的易县城方向!
~~~~~~~~~~~~~~~~~~~~~~~~~~~~~~~~~~~~~~~~~~~~~~~~~~~~~~~~~~~~~~~~~~~~~~~~~~~~~~~~~~~~~~~~~~~~~~~~~
临岸绵延寨栅之后,一处望楼之上,完颜宗弼部下大将蒲鲁浑正披着重甲竭力张望向南人船队所来方向。
当第一条舟船出现之际。蒲鲁浑就捏紧了拳头。只等看着在两岸箭雨夹射之下。南人舟船之上惨叫连连,血流成河的模样。
可是几乎是转瞬之间,南人舟船一条条的冲过来,而夹河的那些部族军马,却被从舟船上喷吐而出的箭雨射得大溃!
南人舟船所至,两岸原来严整的阵列就开始骚动起来,挨过一轮轮的打击之后,就看见那些部族军马纷纷的退离河岸。涌向后方,有的都溃退到了沿河寨栅之下,乱纷纷的猬集成一团。一面面旗号就在阵中倒伏下来,就代表着一队队的军马失却了指挥控制。
蒲鲁浑情不自禁的回首就看向后面宗弼大矗所在方向,宗弼坐镇之所,更靠近于易县城。宗弼这番布置还是以防范易县城守军突出接应为主。而南人浮河而来的援军,根据此前哨探不住传回来的军情,不过就四五十条舟船,千把人的规模。这么鸟窄一条易水,两岸发箭都能相及。堆上了七八千射士,再加上拦河木排。渤海强弩手,准备凭小舟木排涌上去肉搏的军马,还怕收拾不下来?
宗弼如是想,作为对水战毫无半点概念的蒲鲁浑也自然也是这么想。当守备河道的军马拉出来列阵以待之际,看到这十余里布防河道两岸壮盛军容,蒲鲁浑更是充满了信心。可谁知道才一交手,这看似森严的军阵,就一层层的垮了下来!
蒲鲁浑拳头捏得关节似乎都要碎了,但却是手足无措,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要是放在陆上野战争雄,对手再强,临阵之际蒲鲁浑也总能找出法子来应对,就是亲身带领亲卫谋克冲阵也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此刻对着翻腾易水之上,那些破浪而前的南人舟船,蒲鲁浑却是心中一片空白!
宗弼大矗所在方向,突然响起了急促的号角之声,催军鼓声也重重敲动起来,雨幕之中,这鼓声显得有些沉闷,但蒲鲁浑却能清楚的明白这鼓声号角之声中所蕴含的宗弼怒气!
更不必说在宗弼后面观望的宗望等人了!
蒲鲁浑一咬牙齿,大声呼喝下令:“让杨家的人马上,赶上前去,迎着南人的舟船射!”
他身边女真亲卫顿时领命,摇动旗号传下命令。
距离蒲鲁浑不远的所在,在寨栅之后集结着一支军马,约有千人之众。都戴着尖顶皮帽,帽上插着野鸡翎尾。人人都披着一身无袖皮甲。他们所持却不是女真军与部族军惯用之角弓羽箭,而是与宋军所用形制相同的弩机。队列当中,还有十余架床弩,都负在牛车之上。
这支军马,正是渤海强弩手。女真崛起以来,为辽所灭的渤海遗民投靠得也最快,尤以渤海大族杨家为最。而最先进谏完颜阿骨打设立文法,以立女真国号的,也是杨家。
这支军马所立之处,距离拦河水城最近。就是准备南人船队被拦河水城阻挡下来之后,就靠近猛射,掩护那些小舟木排上前肉搏夺船所用。可是现在,蒲鲁浑慌乱之下,就要调动这支队伍去稳住前面垮下来的战线!
号角一声声响动,传令旗号也挥舞了一遍又一遍。而表示应命的鼓角之声却没有响起,正当蒲鲁浑恼怒得准备亲自去下令,并且狠狠的抽带队军将一阵鞭子的时候。就听见脚步声响,一名披着辽人形制镔铁鳞甲的军将匆匆而上。
这军将正是这支渤海强弩手的统帅杨终,三十许的年纪,小眼扁鼻,胡须稀疏。才上望楼就大声道:“贵人,行不得啊!只要死死把住拦河水城就成,南人终究要撞上来!就在这里与南人舟船战,末将敢保在此一举击败南人水军!”
蒲鲁浑冰冷的目光盯着杨终,戟指着远处一层层垮下来的队列:“还要死多少人?宗弼将这些人马交给俺,这一仗打完,俺还能还给宗弼多少人?冲近拦河水城,离易县城也就三里余,城中南军出而接应,仗就更难打了!赶紧上前,当住这些南人舟船!别以为宗辅之妻就是你的妻妹,某就不敢杀你!”
渤海人虽然在女真统治体系下高于其他各族,但是在真女真亲贵面前,还是如犬马一般。眼看蒲鲁浑真的急了眼,杨终再无什么说得,掉头就回去带领人马迎上去。
1...505506507508509...5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