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茶头
s感谢风づ凡人的月票支持。
...
()
.
远东1628 第八百八十五章 印度工匠
.
远东公司各部门全都行动了起来,大批船只满载着大明北方的流民,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印度沿海地区,每天都有大批来自东方的船只,在加尔各答、马德加斯、第乌、苏拉特、本地治里、孟买、拉哈里、达卡等港口停泊。.
大批流民被驱赶下船,然后被送进沿岸的流民营地进行净化、分发物资,他们将马上进行扫盲和集训,当然也少不了全方位的政治思想教育。
只是这些工作,暂时由印度战区的远东军各部队抽调的骨干管理,因为印度地区情况复杂,在印度地区的大明流民训练的标准,将比辽东流民的要高不少,甚至快赶上远东火枪民兵的训练强度了。
几个月的集训下来,新组建的一个个流民中队,其实也相当于成建制的火枪民兵连,每个流民中队都将配发十几支前装火枪和一批弓弩、盾牌和刀枪等冷兵器。
要求每名流民都能熟练的掌握冷兵器的使用和火枪的s击要领。每个流民中队的住处也将被设计成简单城寨,遇到外地入侵,流民中队可以拿起弓弩刀枪和前装火枪据寨自保,有点武装开拓团的赶脚。
今年远东公司将向印度次大陆运送超过五十万的大明北方流民,明年开始,公司将逐步增加人数,在印度地区的恒河平原、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地区大规模屯田。
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大明流民的到来,势必要挤占印度地区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印度河流域、恒河平原和孟加拉地区,自古就是南亚次大陆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如何占据大批印度原住民的耕地资源,这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大明的流民数量不多,还可以暂时应对,一旦明年开始,大批的大明流民陆续赶到,到那时必然会引发巨大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在远东控制区造成巨大的混乱。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远东公司责成军委会情报部,不惜一切代价。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情报部可以使用任何方式,即便毫无道德下限,公司也不会过问,但前提是要保证控制区印度原住民的稳定,不能超之过急。
远东几乎出动了公司所有的海运力量。在印度卸下大批的流民,然后装上大批的粮食,返航驶往辽东。在辽东地区封冻之前,远东的海运力量还可以往返两次,但运回辽东的粮食,足够远东坚持到明年的春天了。
虽然辽东等北方海岸封冻了,但远东公司的海运力量,整个冬天都会往返于印度到东方的航行,大批的船只会把粮食等物资运到济州、长山岛、海洋岛等地囤积起来,方便明年向辽东地区转运。
自从远东在印度战役中缴获了数量巨大的粮食等物资。远东公司董事局的各位委员,全都跟打了j血似的。甚至有人提出了加大接受流民的建议,好在高建国和王和等人还算冷静,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远东公司今后再也不能超之过急了,步子大了,绝对会扯到蛋的。远东公司就因为步子太大,蛋疼了足足两年多。勒着肚子的日子,远东可再也不想过了。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吧。
目前公司终于走出了困境,主要的工作就是消化这段时间的胜利果实。大力开发东北、外东北的各类资源,让公司尽快的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打好基础,按照预定的计划逐步推进,争取在三年内。彻底将公司制定的未来华夏版图控制在远东的手中。
还有就是开发印度、南洋等地的农业资源,保证公司的粮食供应。这个时代,却什么也别特么缺粮,一旦没有了粮食,什么都玩不转。
与大批粮食一道被运回辽东的还有大批印度的工匠,他们刚一下船就被早已等候在码头的公司各部门盯上了。
这些来自印度的工匠都是印度战区司令部。在印度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手艺极为精湛。包括铁匠、木匠、石匠、首饰匠、皮匠、泥瓦匠、铜匠、刺绣工匠、军械匠、木刻和石刻匠等等很多种类。
这些来自印度的各类工匠,在上船前就接受了登记、净化等工作,一个个剃得精光,然后被送进淋浴室,被一帮敢死军官兵用硬毛刷子狠狠的蹂躏了一次,一个个差点掉了一层皮,可是这帮阿三怎么洗也是黑不溜秋的样子。
因为远东的船只都装满了粮食,这帮工匠只能被安置在甲板上。自小就生在炎热热带的他们,被海风差点吹成风干j,这一路可遭老了罪了。
好在远东公司把他们当成了宝贝,每人都分发了一套物资。包括一套新衣服、一条毛毯、一个装满了生活用具的背囊。而且每天三顿饭的标准也不错,至少能吃得饱饱的。
这些工匠到了辽东下船后,又被仔细的甄别了一番,重新进行了登记入册。然后才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放了进来。远东各部门的负责人为了争夺这些来自印度的能工巧匠,当然免不了一番撕大战。
反正只要从印度来的工匠刚一下船,登记甄别以后,瞬间就会被各部门一扫而空。远东各部门的技术产业工人,大多数都是以各地的工匠为主,其中包括大明、日本、朝鲜、南洋等地哪的都有。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时代的工匠,他们也许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一步步熬出来的。他们从几岁就被家里人送去跟大师傅做学徒,或是有着家族传承,被自己的家人手把手的教导出来的。若是没有些天赋,或是不能吃苦耐劳,早就被师傅和长辈一脚踹跑了。
所以这些工匠的手艺不但扎实,而且技术精湛。只要接受公司各部门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能尽快的进入角色。往往不到一年就能成为各部门的学徒工,再在各个岗位上经过一两年的实践,往往都能成为公司合格的技术产业工人。
远东公司各个部门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快,但是技术产业工人的缺乏,也再次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虽然公司在海参崴建立了大批的各类职工技校,可是依然无法满足公司各部门的需要。
这次从印度送来的大批工匠,正好解决了公司各部门的燃眉之急。印度地区自古就不缺工匠,远东军消灭了莫卧儿帝国之后,就开始在印度各地大肆收拢各类工匠,现在正源源不断的送到辽东。
.
远东1628 第八百八十六章 河套根据地的秋收
.
远东公司通过印度战役,彻底的解决了一直困扰公司的粮食问题,使得远东终于度过了公司自打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公司上下解除了后顾之忧,顿时焕发出了惊人的工作热情,各种工作的进度明显加快。每天都有无数的船只,满载着大明北方的流民,或是粮食布匹等物资,往返于辽东与印度的两地之间,印度和辽东沿岸的港口天天都是万帆云集。
有了印度战区运来的大批粮食、棉花和布匹等物资,远东公司今年接收的流民,条件当然也提高了不少。而来到了印度的大明流民,因为这里的各类物资极为丰富,所以他们和辽东流民相比,各种条件也要好不少。至少这里的气候宜人,不用考虑冬天越冬的问题。
这个秋天,远东各地都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此时的河套地区秋收刚过,今年补种的玉米、地瓜和土豆,因为误了春播的时节,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特殊天气影响,以及都是新开垦的耕地,所以平均亩产量并不理想。当然,这也在根据地之前的预料之内。
河套地区新开垦耕地都是在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的黄河两岸,根据地组织数万流民,总共在黄河两岸开垦了近二十万亩荒地。
北上集团军横扫漠南草原的蒙古各部,缴获了大量的牛群,除了大部分送往辽东地区以外,生于的全部投入到河套地区,做为流民开荒的耕牛使用。
这可把河套地区的大明流民吓到了,他们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牛呢。现在可好,远东公司的牛简直遍地都是。所有的牛群专门还有蒙古基层牧民帮着照顾,使得河套根据地的开荒速度非常快。
河套根据地还在黄河沿岸配置了上百台蒸汽机组动力的水泵,日夜不停的对沿岸新开垦的耕地进行灌溉,所以根据地的耕地基本没有受到大明北方严重干旱的影响。
再加上农作物种子都是公司农林部种子培育中心的优良品种,而且有周林等农林部派遣一批技术人员,一直下到第一线。天天在田间地头忙碌,使得根据地今年的秋收产量还是不错的,基本达到了之前的预期。
河套地区的土地当然无法和辽东和外东北的黑土带相比,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合量不高,尤其是新开垦的耕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料,会造成进一步的减产。
为此公司在草原上动员了大批的基层牧民,收集各种牛羊马粪,成群结队的向河套地区运送,草原上就属这东西最多了。在很短的时间里,大批的牛羊粪便就在黄河两岸堆积如山。
周林和公司农林部的技术人员,组织流民在根据地大肆制作土法有机堆肥。经过数万流民不断的努力,使得根据地的近二十万亩新开垦的土地,有了足够的肥料。
堆制堆肥是一种古老的技术,不需精确的计算和高深的技巧,制作非常的简单。而周林和农林部的技术人员,采用的是现代社会的堆制有机肥的制作方法,添加了不少化工原料,不但加快了堆肥的发酵时间。还大大的提高了堆制有机肥的肥力。
用牛羊粪便做原料土法生产的有机堆肥,富含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以羊粪的氮、磷、钾含量最高,和秸秆、杂草、落叶、泥炭和干土等材料混合,再添加适量的氰氨化钙等化学原料,促其发酵,然后覆盖上破席,以避免肥份丧失。
土法堆肥不但可以提供植物养分,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并能使土壤中钙、镁、铁、铝等形成稳定络合物。减少对磷的固定,提高有效磷含量,还能改良土壤结构。腐殖质胶体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降低容重。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协调水、气矛盾,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力。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影响,但是今年河套新开垦的近二十万亩耕地的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基本达到了之前的预期。其中玉米的平均亩产将近三百斤,土豆平均亩产五百多斤。地瓜的亩产更是达到了六百多斤。
这样的亩产量在根据地的众人看来应该算是比较低了,但是参与秋收的广大流民却都是大喜过望。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就算风调雨顺的年景,亩产数百斤已经很牛了。
河套根据地的秋收结束后,并做了一次详细的统计,入库的秋粮总共达到了三万余吨。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河套新开垦的土地居然也能有这样的产量,让河套根据地上下非常的振奋。
这也给了大家莫大的信心,证明在河套地区大规模屯田,把河套根据地建成西北的塞外江南,还是能够实现的。
结束了秋收工作,河套根据地也开始为即将发动的宁夏战役做准备了。经过情报部发回的消息,今年河套根据地的秋粮收获还算不错。宁夏平原也属于河套地区的一部分,也就是历史上俗称的“西套”。
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远自秦汉时代起,居民已在这里开凿沟渠,引黄河河水灌溉,农业十分发达,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粮仓”之称。即便崇祯大旱期间,大明北方数省无一幸免,可宁夏平原因为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却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河套根据地在这几个月,也一直在为宁夏战役做着积极的准备。为此公司还聚集了一百多辆各式卡车,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支援行动,每辆车后面还挂了节车厢,都装的满满当当,千里迢迢的从辽东克什克腾部,一路开到了归化城。
为河套根据地运来了包括各类蒸汽机组模块化标准构件、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模块化标准构件、武器弹药、各类生产工具等大批的物资。
除了大批的各类物资,公司还运来了一部分粮食,以及大批的棉花、布匹,各部门也派来了一批不同岗位的移民员工,对河套根据地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
远东1628 第八百八十七章 战前准备
.
归化城黄河沿岸的小型造船厂的岸边,一艘艘刚刚组装完毕的蒸汽内河甲板驳船。.都是造船厂利用公司近期通过长途汽车运输送到河套根据地的模块化组件组装起来。目前河套根据地已经拥有蒸汽内河甲板驳船百余艘,另有大批拖拽的无动力驳船。
近段时间,西北野战军司令部还在农闲期间,在根据地的数万流民中挑选了一批青壮,组建了两个流民后勤支援大队,总人数共一万余人。
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集训,主要的训练内容就是基础队列,加强流民后勤支队的组织纪律性。其次就是各种后勤支援科目,战役开始后负责协助主力部队作战,战斗结束后帮助部队进行刮地三尺的收缴战利品。
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为后勤支援支队配备了大批的四轮马车和各种手推车等车辆,便于战时快速机动和战后装载、运送战利品。
其实这次宁夏战役的主要的任务并不是战斗,而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对宁夏镇进行搜刮洗劫,而且还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收拢的各种战利品运回河套根据地。
想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战役发起后各种后勤单位要紧密配合,分工明确,有计划的在宁夏镇各个重要目标采取行动。首先要有强大的情报支持,其次作战计划要制定的极为周密,不能出现一丝漏d。
一旦某个关键环节出现纰漏,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使得各参战部队发生混乱。所以战前的准备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所有的主力部队和后勤支援部队,以及大明境内的河套游击支队都要在战前进行多次演练。
情报部在近几个月的时间里,也投入了大批的情报力量,对宁夏镇,以及陕西三边的其他军镇进行了大面积的渗透,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大批有价值的情报。
整个宁夏镇以及陕西三边的各个军镇的情报。被大批远东情报员弄了个底儿掉,为这次宁夏战役做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宁西战役新组建的野战师,抽调了大批的骨干,组成了此次战役的主力部队野战加强团。也根据情报部传回的各种情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适应性训练。战前进行战术演练的时候,还将几个流民后勤志愿大队动员了起来,与他们进行数次协同演练。
河套根据地还买通了山西镇的边军,分批分期的将数千匹战马。以及大量的战马野战携行装具,通过边关的各个关口送到了河套游击支队的手中,提高了河套游击支队的机动性和战场携行能力。
为了加强河套游击支队的攻击力,还派出了两个骑兵营分批渗透进大明境内,加入到河套游击支队,在战斗打响以后,为河套游击支队提供机动掩护。
宋涛也在这段时间对河套游击支队开展了数月的严酷训练,并组建了数个流民民兵支队、后勤支援大队,为即将发动的宁夏战役做准备。
战役发起之后,河套游击支队极其下属的流民民兵支队、后勤支援大队。将做为二线掩护部队,并做为战役的预备队。还要在远东占领宁夏镇之后,率领数万流民通过宁夏镇冲出边墙。
河套平原的黄河岸边,这里就是现代社会的巴彦淖尔,河套根据地在这里兴建了一座城镇,并命名为河套镇。现在的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就坐落在这里。
李明组织宁夏战役各参战部队的指挥员,在这里召开了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今天参加宁西战役各部队的营以上主官,全部汇聚于此接受此次战役的各部队的作战任务。
西北野战军参谋长商明向大家详细阐述了这次战役的行动计划,并向各部队下达了作战任务。并重点强调了战役发起后,各部队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李明等商明说完后,看了所有与会的各部队的指挥员,沉声说道:“参谋长刚刚已经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此次作战计划。也对各部队下达了作战任务。大家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就提出来,省得行动开始后掉链子。
他说完发现大家并没有举手提问,就笑着道:“看来大家都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对此次战役也下了一番功夫。这样很好,即便我们的对手再渣。我们也要拿出足够的重视。我在这里补充一点,那就是进攻发起后,面对宁夏镇的大明官军的俘虏,绝对不能伤害。
对俘虏的宁夏镇官兵和当地的百姓要多做工作,尽量把他们争取过来,增强我们河套根据地和西北野战军的力量。毕竟都是华夏同族,我们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内战,不用向对付异族的时候你们凶残,对放下武器的明军官兵不得攻击。
毕竟西北边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且大多数的边军都善于骑s。虽然我们西北野战军的组建要分五年的时间,但是对于预备役和民兵的储备工作要随时随地的展开。经过我们得训练和教育,希望以后他们都能成为我们西北野战军的一员。
我们拿下宁夏镇以后,王波、张铁锤你们这些东江老兵要组织起来,下到明军俘虏之中去做工作,这个不用我叫你们怎么做吧。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争取把他们都忽悠过来,对于不愿意过来的明军官兵,我们不能强求,这样的人来了也是隐患。”
王波站了起来,大声的喊道:“请司令员放心,保证完成内务。这个任务您交给我和锤子他们,您算是找对人了,对付大明的这帮老兵痞,我们有的是办法。不用别的,只要我告诉他们我们远东军天天的伙食,绝大多数人就能哭着喊着跟我们回来。”
大家听了王波的话,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明也被王波逗笑了,他点了点头道:“其实宁夏镇有数万的边军,他们都是一群可怜人,绝大部分现在已经沦为那些军头豪强的农奴,天天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忙活,可是到头来一大家子连饭都吃不饱。我们要把他们都争取过来,成为我们河套根据地的一份子。”
ps:感谢纪丹侯的打赏。
.
远东1628 第八百八十八章 宁夏战役(一)
.
西北野战军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结束以后,就开始如火如荼的准备发动对宁夏镇的进攻。.而此时的陕西三边各军镇却还没有丝毫察觉。
陕西今年还是一如既往的大旱之年,赤地千里,流民遍地。各路流贼裹挟着大批饥饿的流民,在陕西各地四处流窜,各地的府县全都紧闭城门,根本不管流民的死活。
边镇附近倒是还算平静,各地的流贼都知道边军凶悍,很少去触边军的霉头。虽然西北民风彪悍,但是一帮乌合之众遇到了凶悍的西北边军,只有四散奔逃的份。
所以陕西各军镇附近的局势还算是相对平静,虽然也聚集了很多的流民,但是敢于闹事儿的却还不多。这也使得各边镇对大明方向的防御也相对松弛,只有对边墙外的防守比较重视。
遍布边墙的屯堡、墩堡密密麻麻,一旦发现鞑子寇边,瞬间就会点燃烽火。整个陕西三边马上就会作出反应,增调其他边镇的兵马增援。
镇远关,是明长城九镇中宁夏镇的重要关隘之一。宣德年间还在这里修建了镇远关边墙,西起红果子口,东至黄河西岸,既有石砌墙也有土墙,自镇远关到火沙沟,皆有屯堡、墩堡相接,以断北寇西行之路。是宁夏北境极要之地,常年驻扎重兵,镇远关南部五里就是是黑山营,也驻有重兵。
午夜时分,几个大明边军正蜷曲在城头女墙边打着瞌睡,自从北方草原闹腾起来以后,北方的鞑子着实消停了不少,往年每到这个时候,南下打草谷的蒙古鞑子很多,可是今年还见着呢。宁夏镇的边军普遍认为可能是前段时间草原上打得狠了,各部死得太多,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所以守关的大明边军也懈怠了不少,城头上只剩下几个人。其余的都跑回去睡觉了。睡的正香的赵连河慢慢的醒了过来,他揉了揉眼睛,隐约听到一阵嗡鸣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他连忙站了起来。趴在女墙上向城外看去,只见前方一片漆黑,而且四周鸦雀无声。这就特么奇怪了,那这声音是从那里传过来的。他又跑到另一面城墙,看到镇远关内也没有什么动静。
突然。赵连河抬头向空中看去,顿时被吓得目瞪口呆。就见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正缓缓的向城头压了下来,几根绳索也在这个时候从上面垂了下来,几个身着黑色夜行服的人,迅速的从绳索上滑降到城头。
赵连河这才反应过来,刚想大声喊叫,但马上就被落到城墙上的一个粗壮大汉,举起一支短火铳抵在了他的脑袋上,原本还想大喊的赵连河,瞬间就把嘴边的话生生的咽了回去。
他二话不说就跪了下来。带着哭腔说道:“好汉,饶命啊还有一大家子要我养活,求您饶我一命,来世我做牛做马报答你”
直到此时,赵连河才看清了对方的样子,只见对面是一个高大粗壮的汉子,脸上涂的花花绿绿的,在月色下显得极为狰狞,身上挂着乱七八糟的各种东西,散发着一股极为慑人的气息。对方满脸y沉等着赵连河。冰冷的枪管盯着他的额头,都快把他吓n了。
这时,其他几名大汉也纷纷降到了城头,抡起手中的短火铳把窝在女墙边的睡觉的明军砸的昏了过去。那名大汉转身看了看。然后回头说道:“关内还有多少人主将在哪里”
赵连河一听对方说的是一口官话,他顿时松了口气。既然不是妖魔鬼怪,也不是北面的鞑子,那就好说,这样没准就能保住一条性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