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远东1628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茶头
辽东、外东北各地从春天开始,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雨少干旱的现象,部分地区甚至几个月滴雨未下,这也给辽东的农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虽然远东公司已经做了很多的应急预案,但是面对这一次严重的大面积干旱天气,还是让公司上下有些措手不及。公司自打占据了辽东以来,虽不敢说年年风调雨顺,但是却从未遇到过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
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辽东、东北和外东北的所有地区,很多小河都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原本水量丰沛的河流,水位也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许多。很多地区土地龟裂,连树木和花草都纷纷因缺水而枯萎干涸,好似一片片绝地。
就连北方草原地区,也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原本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如今到处都是一片漫漫沙砾,好像置身在茫茫的戈壁或沙漠之中。
幸亏公司这几年在沿河都去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各个牧草加工中心囤积的干草饲料和青储饲料足以应付今年旱灾所造成的影响。有足够的牧草让草原上的牛羊越冬。可是远东的广大农村,就不是那么好过了,大片的农作物因为缺少灌溉而枯死,形势极为严峻。
面对如此严峻的极端天气,大家心里非常清楚。辽东地区也终于受到了小冰河时期特殊气候的影响。虽说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过小冰河时期对辽东地区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次却实实在在的让远东众人体会到了这个时代极端天气的残酷性。
好在远东农林部在现代社会就做了充分的准备,选择的农作物的种子大都是抗旱的品种。而且远东控制区的主要农作物的品种也都是耐旱抗寒的玉米、地瓜和土豆。
如果换了别的品种,今年的远东各地因为干旱所造成的损失会更大。虽然远东各地的主要农作物都是抗旱品种,但抗旱性也是相对的,同样的品种水肥越高,产量就越高。如果大面积缺水,产量也会收到极为严重的影响。
得益于这几年公司每年都组织各地基层农村所有的农户们,一直在大规模的进行各种农业基础建设。而且辽东各地农户们的耕地都是沿河开垦,这才使得远东将今年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远东公司对这次大面积旱灾非常的重视。各个部门都行动了起来,组织力量到各地的基层农村积极救灾。
军委会下达了动员令,驻守在各地的远东军官兵以及民兵预备役部队全部行动了起来,调集所有的车辆、设备和战马,深入到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帮助辽东和外东北各地的农户们进行抗旱救灾。
民委会也号召各个部门行动起来,所有的人员和车辆也都赶到就近的基层农村,帮助远东的广大农户挑水灌溉,抢救。
海参崴工业区的各个企业,全都放下了各种工作。全都在夜以继日生产各种抗旱的装备,每天都有装满了水罐、胶皮水管、蒸汽动力的抽水泵等设备的列车和内河驳船,把装备送到远东各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李老根和家里的朝鲜女人,已经在地里忙活了两天。从春耕开始。他们耕地、播种、移栽、施肥、除草、抗旱,不知c了多少心,也不知流了多少汗。
今年的家里几亩地的收成照比往年差了很多,主要是今年赶上了大旱灾年。再加上东家化肥有点接不上溜了。虽然各个大队、支队的领导,带着农林部的专家,在远东的广大基层农村。下到田间地头教授农户们自制农家土堆肥。
只是第一年推广,远东广大基层农村的农户没有什么经验,再加上各种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今年土堆农家肥的推广,虽然也起到了一些弥补的作用,但却并没有达到公司预期的效果。
可老天不下雨,这个就没办法了,干旱对庄稼的收成影响很大,李老根和家里的朝鲜女人起早贪黑的去河里挑水,拼了命的为庄稼浇水,这才算是让自家地里的庄稼没有枯死。
以前若是在大明的时候,农户们遇到了这种大旱之年,那大伙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全家人不是饿死在逃荒的路上,就是饿死在自己的家里。
可是在远东的广大农户们,虽然也对自己家今年的收成感到痛心疾首,但并没有因为这个大旱之年,出现全家挨饿的惨剧。他们每家每户的余粮若是省着点儿吃,足够一家老小吃上两三年。
今年远东各地的收成普遍受到了影响,有些地方的亩产直接减少了五成以上,还有一些地方更低,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干脆绝收。
李老跟他们家的情况还算是好的,亩产只掉了四成多,即便如此,李老根两口子依然心疼得彻夜未眠。收成是农户们的命根子,忙活了几个月,看着收成少了一大块,两口子的心都在滴血。
.





远东1628 第八百八十一章 救灾
.
远东的广大农户虽然遭受了大旱之年,但他们依然感谢远东公司,在干旱最严重的时候,公司根据各地受灾的情况,调低了今年的田税,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干脆减免了田赋。.
农户们今年的贷款的还款额,也都相应的调低或是免除,使得广大农户们都松了一口气。遇到这样的东家,大家伙的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而且公司还在辽东各地的主要河流沿岸地区,组装了大批的蒸汽动力的抽水泵,日夜不停的为各地的农田抽水灌溉。远东各部门也都倾巢而出,大批汽车、马车往返于河边和农户们的耕地之间,把一个个装满河水的巨大水罐,送到了广大农户的田间地头。
公司也组织了大批的人员,前往各个灾情严重的地区参与救灾。整个远东公司上至董事局的常委,下到基层的大队干部,全都放下了手上的工作,亲赴第一线替广大基层农户们挑水、运水。
远东各地的驻军部队,民兵预备役几乎倾巢而出,也全都出来帮助农户们挑水、运水。一帮老实巴交的农户,看着一个个往日威风八面的军爷完就拍了拍李老根的肩膀,然后笑着转身离开了。李老根呆呆的看着远去的队伍,看着战士们身上的军装都被汗水打湿了,浑身上下水淋淋的,心里顿时就是一热。
他突然转过身,从地上的一堆吃食里抓起一些东西,然后对呆愣在一边的朝鲜女人怒骂道:“你个败家娘们,还特么愣着干什么,快帮我拿东西给军爷们送去。”
朝鲜女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跑上去抓了几样,然后跟在李老根的后面追了上去,两人忙乱之中,有的东西掉在了地上也顾不得了。
这时,其他的农户也和李老根两口子一样,纷纷拿着东西追上了远东军的队伍,拼了命似的把手上的吃食往远东军官兵的手里面塞,惹得战士们接也不是,拒绝也不是。
各个部队的主官和政工人员只好和众多农户们解释部队的纪律,但是苦口婆心的说了半天,这帮农户根本不听,非得把东西塞在战士们的手里才离开。
.




远东1628 第八百八十二章 家里揭不开锅了
.
经过远东公司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终于控制住了辽东外东北各地的灾情。.当然,各地农作物也因为旱情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平均亩产还没到去年的一半,个别灾情严重的地区,还有耕地绝收的情况出现。
即便如此,辽东各地的基层农户们已经非常满足了。这要是在大明,遇到这样的大旱年景,颗粒无收是免不了的。
那些去年刚刚安置在东北外东北各地的百余万流民,更是像见了鬼似的。如此灾荒的年景,他们地里的玉米依然收了几百斤,土豆和地瓜就更多了。以前在大明就算是风调雨顺,一年下来,每亩地也就收获个几百斤而已。
没想到在远东,遭受了如此严重的旱情,亩产竟然还能收获这么多粮食,这让他们都有些难以置信。而且东家仁义,不但调低了田赋,还减免了今年相当一部分的贷款还款。
尤其是他们看到灾情最严重的几个月,公司各个部门和远东军各部队全都下到了农村的田间地头,帮助他们进行救灾。这更让这些新安置的流民匪夷所思了,他们什么时候见识过这样场面。
各地的官老爷和军爷都来帮助他们挑水运水,这可把一帮老实巴交的农民吓坏了。这要是以前在大明,你还敢让官老爷和军爷帮你们挑水,他们不来祸害你就不错了。
虽然此次辽东外东北地区极端的旱灾天气,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粮食减产达到一半以上。但是远东公司却通过此次救灾中的表现,却感动了辽东地区所有的农户,让那些刚刚被安置在各地的流民,从此对远东公司有了强烈的归属感。
远东公司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正在已经接近尾声,公司粮食储备已经见底儿了,原本还想通过今年秋收的粮食道:“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让老乔带领部队继续西进,去波斯去阿拉伯半岛去东非沿岸,哪怕穷兵黩武也在所不惜。”
他的话音刚落,一名通信参谋就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他来到了高建国的身边,把一份电报递了上去,然后大声的说道:“司令员,印度战区乔司令刚刚发来的电报。”
高建国接过那名通讯参谋的电报,简单的扫了一眼,脸色顿时一变。他“呼”的一下站了起来,急匆匆的向会议室的外面走去。
会议室的各位委员的脸色也都变了,大家心里都捏了把汗。大家都在暗自祈祷,现在正值公司的危急时刻,印度战区可千千万万别再遇到什么麻烦啊。
因为目前公司军委会的常委只剩下高建国一个光杆司令,最近公司的各项工作还比较多,所以他身边干脆带了一个参谋小组,随时随地接收来自各地的电报,然后就地办公。
高建国来到隔壁房间的电台旁,直接对几个通讯兵下达了命令:“你们按照我说的向印度战区发报。”
几名通讯兵一看司令员满脸的凝重,也都紧张了起来,连忙做好了准备。高建国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沉声道:“老乔,我不想知道印度战役打得怎么样,我只想知道印度战役缴获了多少粮食,家里就快揭不开锅了。”未完待续。
...
.




远东1628 第八百八十三章 我们有粮食了
.
一名电报员听了高建国的话,不由得一愣,但他还是迅速的将电报发了出去。因为从辽东向印度发报,要经过十几个远程无线通讯中转基地的转发,每次向印度战区发电报,都要等一段时间。
高建国皱着眉头在屋子里来回的踱步,心里也是非常的焦急。因为刚刚乔海鹏的电报内容,主要向他汇报了印度战区的作战情况,电报中简略的徐素乐战区各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战斗,不但消灭了莫卧儿帝国的主力,并歼灭了莫卧儿帝国皇帝拉贾汗极其皇室成员,并组建了印度联邦,圆满的完成了印度战役的第一阶段任务。
看了乔海鹏的电报,高建国马上就不淡定了,因为电报没有提缴获的事情。所以高建国才急匆匆的来到电台前,让电报员向乔海鹏发了一封电报,询问这次印度战役的缴获情况。
高建国烦躁的在屋子里来回的走着,烟也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着。虽然他对印度战役的缴获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总还是有着一些期盼。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因为他刚才的表现,让会议室里的众位委员以为印度战区出事了呢。弄得大家人心惶惶4,,都紧张的坐在那里等待着高建国的到来。
“司令员,印度战区回电了”
高建国几步走过去,从电报员手里抢过电报,迅速的来回扫了几眼。然后他长出了一口气,迅速的走出了屋子。
此时会议室里的气氛极为凝重,大家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也不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坐在那里皱着眉头默默的抽烟。
“嘭”的一声。
高建国急火火的推门走进了会议室,大家全都被他吓了一跳。一个个坐直了身子紧张的看着他。但此时的高建国满脸凝重,让大家心里都拔凉拔凉的,难道印度战区真的出事了
看到会议室的人,都满脸紧张的看着自己。直到这时,高建国才意识到刚才他的行为,应该是让大家误会了。
想到这里。高建国并没有马上改变脸上的表情,依然是满脸沉重的向大家说道:“印度战区刚刚发回了电报,向军委会汇报了印度战役的进展”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惹得会议室里的各位委员更加的担心了,心里这个急啊,你特么就不能一下说完吗。
“印度战区经过一个月的艰苦战斗,圆满的完成了印度战役的第一阶段计划,消灭了莫卧儿帝国,并建立了印度联邦。目前公司已经彻底的控制了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孟加拉地区和印度沿海地区等大片地区。占据了印度次大陆接近四分之一的领土 ,而且都是印度次大陆土地最肥沃,商业最发达,交通最便捷的地区。”
高建国说完就微笑的看着大家,这要是在以前,必然会引起一阵极为热烈的掌声,但是这一次没有,大家都目光迷茫的看着高建国。
尼玛。这就完了那你为毛做出一副外星人要入侵的表情,你不知道这样很吓人吗。都特么快要吓死宝宝了。
高建国看到大家的表情,顿时笑了起来。大家看到高建国还在笑,都暗自腹诽,你说你一个黑面神,还想活跃会场气氛,可是你根本不是那块料啊。弄得大家担惊受怕不说。还特么一点都不好笑。
“下面我来说一说这次印度战役的缴获情况”
这一次大家全都来了精神,满脸期盼的看着高建国,现在远东粮食已经见底儿了,印度战区的缴获就变得尤为重要,就算再少。但总能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吧。
高建国沉声说道:“此次印度战役缴获的情况还算不错,战利品包括粮食、棉花、布匹和毛毯等物资。其中粮食的数量最多,目前还在进行战利品的最后统计,这几天就能有确切的数字传回公司。”
大家一听顿时就急了,你特么一惊一乍的还有完没完,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了,你特么一句没有统计就完了,把我们弄得心里刺挠的难受,有意思吗
有人实在受不了,就急着问道:“难道老乔他们就没一个大略的数字吗”
高建国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这个,真没有”
大家这次再也不对高建国抱什么希望了,这货今天就是耍着大伙玩呢,也不知道平日里那个黑面神今天是怎么了,跟抽风了似的。
“也不是完全没有,孟加拉地区的粮食已经做了初步的统计”
这次大家真的没人搭理他了,干脆也不听高建国在那里扯淡了,各自和身边的人相互聊着,相互研究着如何解决公司目前的困境。仅孟加拉一个地区的才能缴获多少粮食,还是等几天后确切数字传过来再说吧。
高建国发现大家都不搭理他了,顿时感到非常的扫兴,只好大声的喊道:“据老乔他们大略的估计,仅孟加拉地区缴获的粮食,就已经足够我们今年接收的两百多万流民一年所需的粮食了。”
他的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有些不太相信,你特么还有完没完,那大家伙涮来涮去,就这么有意思吗。仅孟加拉地区缴获的粮食,就能解决远东目前的困境,这不是扯淡吗,怎么可能啊。
高建国这一次倒是不敢再逗大家了,连忙把乔海鹏的电报递给了王和,正色道:“这是老乔刚刚发给我的电报,你们不信可以自己看啊。”
王和一把夺过高建国手中的电报,迅速的看了起来。还没看完呢,就被旁边的胡伟抢了过去。王和长长的出了口气,将身体向椅背上靠了靠,摆了个比较舒服的姿势,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啪”的一声。
就见胡伟猛的朝桌子上拍了一下,把会议室里的各位委员吓了一大跳,怎么工作狂也跟着一起抽风了。
只见胡伟哈哈大笑道:“我们有粮食了,哈哈我们特么有粮食了”未完待续。
.




远东1628 第八百八十四章 没想到啊,没想到
.
ds_d_x();
ds_d2_x();
会议室里的各位委员听到胡伟的话,全都惊呆了,虽然他们感觉不可思议,但还是大声的欢呼了起来。大家兴奋的传阅着乔海鹏发来的电报,原本气氛压抑的会议室,现在变得极为欢乐。
虽然乔海鹏电报里只是印度战区大略估计的数字,但大家非常清楚,预估的数字往往都是非常保守,最后统计的确切数字肯定要大大高于预估的数字。
远东苦逼了两年多,被粮食逼得都快疯了。每年拼了命的四处弄粮食,到暹罗和南洋各地敲诈勒索,甚至不惜让远东军出兵日本朝鲜和印度,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即便如此,公司每年的粮食储备依然非常紧张,远东公司的众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头发都愁白了,可是依然没什么卵用,粮食刚进仓库,还没捂热乎呢,瞬间就见了底儿。
本来今年公司还寄望于辽东外东北各地的秋收能像以往一样能取得丰收,可是没想到今年远东却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旱灾。
这回总算轻松下来了,仅孟加拉地区的缴获,就能满足远东今年两百万流民一年的消耗,这特么也太给力了。而且这还不算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和印度沿海地区的缴获,那也都是历史上印度的产粮基地啊。
大家在高兴的同时,心里也都是非常疑惑,阿三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裕了。记得现代社会的时候,阿三就从来没有这么阔过,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满街的各种翔各种牛,以及那条恶心到极致的圣河。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个时代的阿三还是个土豪。
而且据乔海鹏说印度的纺织业也很发达,缴获的棉花和各种纺织品堆积如山,沿海的各个港口都快堆不下了,这也是远东目前急需的物资。每年公司接收两百多万流民,需要大量的布匹和棉花。还有大量的地毯和毛毯,你说印度那里热的天天都光着屁%股。要毛毯和地毯干毛啊。
反正不管怎么说,只要粮食问题解决了,那远东的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流民的衣食住行,没有了衣服可以讲究。实在不行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也能对付过去。没有住房可以大量的建造木刻楞,那玩意耗时短还抗冻,而且以后说拆就拆,建造木刻楞的原木还能不断的重复利用。根本谈不上成本。
可是粮食这东西,真的对付不得。就算每人天天两碗稀粥,两百多万张嘴,一年下来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远东公司的员工远东军官兵加在一起,多了没有,几十万总是有的,每年也需要大量的粮食。
会议室里的人,此时全都一下子轻松了下来,大家热闹够了,突然生出了一股极为疲惫的感觉。这两年大家的心里一直崩得紧紧地。现在乍一松弛下来,都有些疲倦,就想找个地方好好的睡上一觉。
王和家一眼,拿起水杯在桌子上轻轻的顿了顿,然后笑着道“喂喂……我说大家都精神着,现在还没到放松的时候呢,印度那里的粮食再多,总得把粮食运到辽东才行吧。现在距离辽东封冻还有一个多月,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呢。”
高建国听了,也了头道“老王说得对。我们的时间很紧,一也耽误不得。我建议马上进行紧急动员。首先,在大明各地进行接收流民的船只,马上来着流民改变航向开往印度。在印度地区卸下流民,返航时装满粮食回辽东,在辽东卸下粮食以后,再去大明装运流民送往印度地区。”
胡伟想了下道“那这样一来,印度地区必须加强民委会的管理力量,民委会现在也要进行动员。从公司各部门抽调精兵强,还要在各地抽调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组建印度管委会,负责印度的流民接收和安置工作。”
王和想了下,然后和旁边的高建国耳语了几句,然后笑着道“老郭,你去印度那边吧。现在李明胡伟和老韩都走不开,我和老高还有一大堆事儿,只剩下你了。你去印度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发那里的农业资源,这是重中之重。”
郭松听了了头道“我回去马上着手准备,这几天我就招兵买马,组建印度管委会。”
高建国沉声道“你到印度以后,要和军委会情报部配合好,那里的情况很复杂,首先要保持我们在印度次大陆控制区的稳定,争取在两年内站稳脚跟。为了减轻辽东外东北的压力,未来几年印度将接收大批的流民,你的工作很重,要做好思想准备。”
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会议刚一结束,公司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正在大明沿海接收流民的船只纷纷改变了航向,装载着大批的流民开往印度地区。
五艘万吨轮船也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大明沿海晃了一圈,拉着满满当当的流民,然后浩浩荡荡的开往了印度地区。
郭松也开始在公司各个部门大肆招兵,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印度管委会,然后坐上了飞艇,迅速的赶往了印度地区开始进行先期布局,还有大批的远东基层管理干部和政工干部坐上了驶往印度的船只。
印度战区低龄不也在抓紧布置,在沿海地区建立大批流民营地,囤积了大批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从战区各个部队抽调了一批骨干,负责管理近期涌向银的大批流民。
随着印度战区的电报不断的发回公司,远东众人也被一**的惊喜弄得有些茫然。除了远东公司目前继续的大批的粮食针织品和棉花等物资以外,还有在莫卧儿帝国的首都阿格拉城,以及其他繁华城市缴获的金银和各种珍贵的珍珠宝石艺术品等物资,就已经彻底的颠覆了所有人的世界观。
另外还有数量巨大的精工巧匠,就更让远东公司的众人欣喜若狂了。这可都是远东目前最需要的人才,别没文化,但是只要进了公司的各个部门,锻炼几年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未完待续。)
1...307308309310311...5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