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茶头
想跟着我们去河套开荒种田的人多了,现在山陕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了,老子拿着一块饼子,马上就有人愿i 跟着我去河套做牛做马。若不是老子出身边军,知道大伙的疾苦,老子闲的没事干了找你们这帮兵痞。你们放心,不愿i 跟我们去的,等我们撤出宁夏镇,你们该去哪就去哪,没人拦着你们。”
这帮边军一听,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但是大家还是不想去河套。那里偏远不说。离草原还那么近,谁知道哪天蒙古人南下,自己带着老婆孩子投奔了你们,到时候一大家子跑都跑不了。
王波看到这帮边军无动于衷的样子,心里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帮家伙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想到这里,他笑着说道“老子当年和你们一样,吃不上穿不上。一件破夹袄穿了十来年,穷得老婆孩子出门都露着屁股蛋子。可自从跟了我现在的东家。老子拿的粮饷,能养活一大家子,都快赶上你们一辈子的饷银了。你看看老子穿着什么,拿的是什么,我跟了东家以后,天天三顿饱饭就没断过。跟了这样的东家我还能不拼命。
就在不久前,我们在漠南草原上横冲直撞,打得那些蒙古鞑子哭爹喊娘,缴获的牛羊马群铺天盖地。现在那些草原上的鞑子都得听我们得招呼,我们喊一嗓子。他们都得过来听命。河套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跟我们去了河套,想种地的分地,想当兵吃粮的就当兵,只要你能吃苦,敢拼命,那就饿不死。瞅瞅你们现在这个熊样,什么都不敢做,该着你们穷一辈子。”
赵连河听了那个将爷的话,心里顿时活泛上了。想想家里的婆娘和两个孩子,还真像将爷说是那样,穷得吃不上饭不说,出门真是露着屁股蛋子。
反正老子都穷成这个逼样了,还不如搏一回呢。想到这里他大声的喊道“将爷,我们若是想跟着去河套,现在能管我们的老婆孩子吗,一大家子都饿着肚子呢。”
王波正愁没人先站出来呢,一看有个边军表态,他当然要千金买骨了。于是他笑着道“兄弟,没说的,若是想和我们去河套,那你就不用呆在这里了,一会儿回家把老婆孩子接出来,我们另行安置,只要是我们的人,都能吃上一口饭。可我丑话可要说到头里,我们那里的规矩大,还得吃得起苦,人要是懒,我劝你还是别去河套了。”
赵连河不顾身边人的反对,还是义无反顾的走出了队列,受他的影响也有一些豁出去的边军站了出来,可是大部分边军依然无动于衷。
虽然边军想去河套的人不多,可是那些在宁夏镇种了几辈子地的苦逼军户,就比较积极了。听说去了可以分地,东家还能为给他们提供一直到来年秋天的口粮,就都踊跃的走出了队列。他们和那些边军不同,人家起码有粮饷跟着,他们说白了就是农奴,在宁夏镇过得非常的苦逼。
赵连河的老家在外地,逃荒到陕西当了边军,娶了宁夏镇一个军户家的姑娘。他家在镇远关附近的一个村子,他一直担心家里的婆娘和孩子,家里的存粮早就见底了,原本还想去镇城找老兄弟接济一番,没想到远东打来了。
他被送上了一艘运粮的甲板驳船,一路北上向镇远关驶去。和他一道回来的是一帮军户,也都是回家接老婆孩子的。人数足有几十人,有几名远东军的战士在一边监督。
赵连河坐在蒸汽甲板驳船上,看着前面那根冒着滚滚浓烟铁桶,心里就一直在琢磨,也没见这艘船有帆有桨的,可在水上怎么跑的这么快。而且每艘船上都堆着一袋袋的粮食包,十几艘船挂在一起,拉的粮食少说也有几千石,这帮贼人真是了不得。
他旁边站着一个拿着铁矛的中年汉子,好像是这艘船的护卫。赵连河试着和对方聊了几句,那个中年汉子也是个憨厚的性子,倒是和他聊了一些事情。
听了那个汉子的话,赵连河都傻了。原来这个中年汉子去年还是个被蒙古鞑子掠去的奴隶,在草原上遭老了罪了,远东军横扫草原的时候才把他救了下来,也算是脱离了苦海。
自从去了河套,顿顿都能吃饱不说,身上穿的,家里用的都是东家发的,而且在那里还没有人欺负,日子过得很舒心。
赵连河听了那个汉子的话,心里顿时就变得火热了起来。看来那个将爷没骗他,跟着他们去河套没准真的能过上好日子呢。(未完待续。)
s今天茶头去医院看脚,第二章可能会发得晚,但茶头保证不会断更。感谢我的帅震惊了党的月票支持。感谢日光神的打赏。
.
远东1628 第八百九十三章 宁夏战役(六)
.
赵连河回到了自己家的那个村子,就见村口站满了人,都是村子里的村民,自从远东军发动进攻以后,村子里的人就都开始担惊受怕了起来。.
很多军户干脆带着老婆孩子连夜逃走了,剩下一些孤儿寡母的只能守在村子里,等着家里的男人回来。这个世道,家里若是没了男人,跑到哪里也活不下去。
大家一看到赵连河和几个军户回来了,一帮村民顿时就来了精神,纷纷哭嚎着围了上来,打听自家爷们的消息。
赵连河推开人群,拼了命的寻找着自家的婆娘,找了半天才在人群的边缘看到了她,此时这个跟了他十几年的女人,两只手死死的拉着两个孩子,满脸泪水,正无助的看着他。两个孩子看见了他,全都哭着喊着跑了上来,死死的抱住了他的大腿。
见着自家的女人和孩子,赵连河长出了一口气,心里也充满了愧疚。这个女人十几岁就跟了自己,可是他没本事,凭着手里的那点粮饷,老婆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身上穿的也跟叫花子似的。
赵连河几步走过去,拉着自己的婆娘就往家走,一边走一边说道:“赶快回家收拾一下,老子以后不在宁夏镇混了”
听了家里男人的话,女人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家里一向是爷们说的算,她张了几次嘴,可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跟着赵连河在家忙活了起来。俗话说破家值万贯,两口子拿起了这个,又不舍得放下那个,最后弄得两人都背了一堆破烂,连两个孩子的身上都挂了一身乱七八糟的东西。
等在村口的一名远东军战士早就不耐烦了,别的边军和军户早就出来了,这么多人就等他一个。原本他还想等赵连河出来,好好的训斥他一顿,可是看到他一家人背着破烂的锅碗瓢盆走出村子的时候,那个远东军的战士。心里莫名的一酸。
他也是苦出身,看到这一大家子的样子,也不由得想起了当初自己一大家子逃荒时的场景。他只是瞪了赵连河一眼,然后挥手带着几家人离开了村子。
明军战俘营第一批站出来的人不多。也就几千人。但是回来的时候可了不得,拖家带口的不说,连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带来了不少,人数瞬间猛增至近两万人。
马庆和王波一看,顿时信心大增。命人在明军俘虏营的边上再起一座营地,建立了净化中心,对这些边军和军户极其家人进行净化。
还运来了大批物资,大批从净化中心出来的边军和军户,直接领到了物资,并换上了一套崭新的衣服。整个营地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还有大批的熊孩子满地乱窜,就跟过年了似的。
赵连河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满脸憨笑的旁边的老婆孩子,心里这个舒坦啊。他摸着身上的新衣服。新上身的衣服还残留着一些布料的味道,让他沉迷其中。虽说面料只是粗糙的棉布,但对于他这样的苦边军来说,没有比这个再实惠的东西了。
他旁边的女人,眼里满是掩饰不住的欣喜,她不断的拉扯着衣服上的皱褶,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好了。家里的婆娘自从跟了他,就没换过什么新衣服,这新衣服上了身,脸上尽是羞涩的红润。
自从远东发动印度战役以来。缴获了大批的物资,远东瞬间又从d丝变成了土豪,对河套根据地支持的力度也明显加大了。不但送来了不少的粮食,还拉来了大批的棉花和布匹。
而且河套根据地即将发动宁夏战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将获得大批的物资,所以河套根据地也难得的阔气了一次,接收的标准提高了不少。
每名新接收流民的物资包括一套卡其色粗布衣服,样式参照六五式军装,而且还都是四个兜的那种。另外还有一ding仿六五式的军帽、两套内衣裤、两双袜子、一双高腰胶鞋、一个木质的水壶、一套木质的餐具、一个行军背囊。里面装着各种生活用品。
接下来远东军抽调了大批的官兵,对他们进行了统一的整编。虽然营地里尽是女人和满地乱跑的孩子,显得有些混乱,但毕竟都是出身自军户家的子弟,也都知道军旅的规矩,不大的功夫就按照中队、大队和支队整编完毕。各个中队长由各自中队的边军和军户共同推举。
傍晚的时候,一帮河套根据地的流民抬着热气腾腾的行军锅,以及一个个装满了饼子的竹筐来到了军营。整个营地顿时飘起了令人迷醉的饭香,让营地里的边军和他们的家人双眼都亮了起来。
刚得到了一套崭新的衣服,已经让他们高兴了一下午,现在一个个大锅里又飘出了诱人的香气,过惯了苦日子,幸福又来的太突然,让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
营地中瞬间变得安静了下来,就连一直满地打滚的熊孩子们,都停止了玩闹,纷纷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眼睛死死的盯着营地中间摆着的一排热气腾腾的行军锅,眼神中是浓浓的期待。
直到负责管理营地的远东军官兵招呼各个中队长,让他们按照各个中队的顺序排队去打饭。这才让他们相信营地中间摆着那一排排大锅里的饭是为他们准备的,原本安静下来的营地,又变得热闹了起来。
和这个营地一墙之隔的明军俘虏营地,却是另一番场景。众多明军俘虏和军户,全都趴在围栏铁丝网的边上,眼巴巴的看着对面的营地。
诱人的饭香,欢天喜地的氛围,无不让他们羡慕不已,也让他们非常后悔,如果今天自己也站出来,是不是也能像对面那样,又分新衣服,又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再看看他们,整整一天他们就分了两块冷冰冰的饼子,硬的能打死人。
很多人心里都活泛了,暗自下了决定,明天也去求那些将爷,跟着他们去河套。看着对面的女人和孩子欢天喜地的样子,让他们也想起了家里的老婆孩子。
不管以后怎么样,只要让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像对面那样,穿着新衣服,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聚在一起,哪怕是只过几天这样的日子,他们这辈子也知足了。
.
远东1628 第八百九十四章 宁夏战役(七)
.
经过马庆和王波这么一折腾,边军俘虏和军户们都争相着先跟着远东军去河套,形势一片大好啊。.这帮边军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和恶习,但是远东军培养的海外集团军,就是以明军为主要兵员构成的。
虽然武器装备和投入相对较低,但是战斗力也非常的高,而且自建军以来,各方面的情况表现得也比较好。这也充分的说明了,远东军就是个大熔炉,哪怕你是块破铜烂铁,进了远东军一样能砸出一块好钢。
西北边军善于骑s的大有人在,而且西北民风彪悍,自古就是出精兵悍将的地方。这些边军若是好好的培养一番,准能培养出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
毕竟不能永远指着蒙古军团做为远东军的主要骑兵力量,今后蒙古军团要持续北上西进,不但要彻底控制新疆、漠北、西伯利亚地区,还要让蒙古骑兵远征中亚那些斯坦、中东、俄罗斯、东欧,让蒙古军团成为远东的哥萨克。只要阳光照耀的地方,都将成为远东的牧场。
但是这样一股强悍的骑兵集团,总要有一定的力量制约。光指望外东北土著骑兵集团,李明感觉还不够。所以他才有了在河套地区组建一个骑兵为主力的西北野战军的想法,做为远东在内陆的机动武装突击集团。
数万宁夏镇的边军虽然已经从上到下都烂掉了,但是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看看那些边军和军户们过得日子吧,让人看着都心酸。
再看看宁夏镇那些文官武将和各级兵头的日子,他们上下贪墨、喝兵血、里通外国,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妻妾成群。这样的环境里,广大边镇的明军都苦成这个样子了,你还指望他们给大明卖命吗。
而且河套根据地也需要大量的人口,这些边关的军户和山陕的流民,以后将是河套根据地的主要移民对象。让山陕流民在河套屯田,让陕西边军充实西北野战军的力量。
此次远东发动的宁夏战役,缴获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数量之大简直难以想象。光是在庆王府一脉的的宗室统治集团。就缴获了数十万石粮食。
他们家家户户都占据了宁夏最好的军田,每家粮食多得装都装不下,很多粮食因为囤积的时间太长都烂掉了。即便如此,他们每年还要享受大量的爵米,陕西本地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支付。只能从江南各地调拨。
这两年大明北方数省持续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可大明却拿不出多少钱粮来赈灾,却还要每年拿出海量的爵米来养活大明各地的宗室集团。
要知道这个时代,分封各地的诸王,经过数百年的生齿繁衍,身后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庞大宗室集团,他们依附在各地,拼命的吞噬大明的血r。俨然已经成为大明的一颗毒瘤。
还有宁夏镇的文官武将、镇守太监,以及军镇的各级兵头,家家户户都是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现在正值大明北方数省大旱,他们还指望等着粮食炒成天价的时候,狠狠的捞一笔呢。
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囤积的大批粮食等物资,全都成了河套根据地的战利品。因为粮食实在太多,指望用几天时间统计出来,明显不现实。但是据保守估计,河套根据地有了这么多的粮食。足够养活几十万人,足足吃上一年还富裕呢。
除了难以计数的粮食,远东军还缴获了大批的盐巴、茶砖、铁器、布匹、沙糖、皮货、羊毛、牛马等物资,数量也都不少。只能运回河套再仔细清点了。
还有一项缴获也比较多,那就是金银财宝了。都别小瞧宁夏这个地方,虽然这里地处边关,属于穷乡僻壤,可这里的富户真不少。
当然不是什么商贾大户,全特么是宁夏镇的文官武将和军镇的各级军头。家家户户说富可敌国可能夸张点,但是家财万贯却一点也不夸张。出了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瓷器书画、古董古玩等等珍贵的宝贝也是数不胜数。
就连大字不识一个军头,家里都能搜出一些名贵的书画来,更别说宁夏的各级文官了。这东西虽然不好估价,但是经过远东商务部的运作,都能在大名江南地区卖上一个好价钱。
除了这些文官武将,还有两个超级大户。一个就是镇守太监的府上,这帮太监都是无后之人,生怕老了老了的再没个过河的钱,所以他们只认金银。尤其是驻守在各地的镇守太监,那可都是最肥的差事。
太监属于大明皇帝派驻在各地的监军,宁夏镇这里各种脏事儿烂事儿多了,所以宁夏镇的文官武将只能花钱堵镇守太监的嘴,这些镇守太监不但和当地的文官武将沆瀣一气,自己也主动参与到宁夏镇的各种买卖之中,每年赚取了大量的利益。远东军在镇守太监府基本没什么别的收获,全特么是金子和银子。
除了镇守太监府,另一个超级大户,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那肯定是庆王府以及庆王一脉的宗室集团了。庆王受封两百多年,不知道吸了大明多少血,积攒的家底儿把李明他们都吓着了。
金银什么的太俗,这东西在庆王府根本上不了台面,普通的字画古董,都不好意思摆出来。随便一个瓶子,可能都是宋朝官窑的梅瓶,随便拿出一副字画,都是价值连城的大家之作。
其他的什么的珍珠翡翠、宝石玛瑙等各种珍惜的宝贝应有尽有,不但数量巨大,而且都是极品,宁夏镇那些文官武将家里的宝贝,和庆王府里的一比,那就是垃圾。庆王府几百年的积淀,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河套根据地穷啊,所以大家搜刮的手段,可以用凶残来形容。像什么神机库、兵车厂都被远东军洗劫一空,都特么能跑耗子了。
不但搬空了宁夏总镇杂造局里面的所有设备工具和原料产品,还把那里的工匠极其家人强行掠走。同时被远东军掠走还有其他各卫所的工匠,以及庆王府的各种能工巧匠,人数算上他们的家人,足有大几千人。
ps:感谢书友150126123818084的打赏。
.
远东1628 第八百九十五章 宁夏战役(八)
.
此时黄河岸边新建了几十个简易码头,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几乎铺满了河面,正排队等候着靠岸装货。.
从各地运来的物资在河边堆积如山,正有无数流民组成的后勤支援大队,正日以继夜的装船。这两天后勤支援大队的流民们几乎没怎么睡。看着岸边堆得高高的粮垛,这帮流民根本不知道累啊,没日没夜拼命的往船上装粮。
就是命令他们休息都不听,眼睛都红了,谁说跟谁急,都是被饿怕了。
同样无比辛苦的还有河套根据地内河驳船大队,他们这两天不断的往返于河套和宁夏镇,所有的船只几乎就没有停下来过,只是在装船卸船的时候,才能趁机眯一小会儿。
即便如此,面对如此众多的物资,如何运回河套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仅凭百余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组,短时间根本无法把这么多物资运回河套根据地。
没办法,这次在宁夏镇缴获的战利品实在是太多了,每艘船目前都是严重的超载状态,好在黄河这段河面宽阔平静,而且两地之间的距离较近,并没有复杂的河段,所以并没有什么事故发生,但是一路航行依然是战战兢兢。
战前河套根据地在黄河两岸建造了大批的简易仓库,原本以为建了这么多的仓库,怎么都够了,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次宁夏战役的收获,大大的超出了之前的预期,估计把缴获的物资运回河套根据地,势必会有大批的物资没有地方存放。
这要是遇到连雨天,再把辛辛苦苦运回去的物资给泡了,那大家不得心疼的一头撞死啊。
李明一看不好马上向河套根据地发报,让留守在根据地的一个工兵连,马上带领根据地的广大流民,不惜一切代价再建一批仓库。这可把留守的那个工兵连祸害坏了,这帮家伙就百十人,领着数千流民拼了命的大建特建仓库。可是仓库可不能糊弄,起码得挡风遮雨吧。
留守的那个工兵连,也是两天两夜几乎没怎么睡觉,日夜不停的领着一大帮流民忙活。累得都没模样了。可是他们还真不敢耽搁,若是物资运回河套没有地方存放,万一来一场大雨,那大家就哭去吧。
河套根据地发动宁夏战役之前,大家怕宁夏镇的物资不足。可是现在物资倒是缴获了不少。只是这数量却大大的超出了预期,大家现在尽是愁怎么运回去,运回去了放在哪里。
除了黄河水道上的百余组蒸汽甲板驳船队,正在日夜不停的往返河套和宁夏镇。若干后勤支援大队的大批四轮马车和战马也都装满了物资,向北方河套地区挺进。黄河两岸的战马和四轮马车连绵不绝,场面非常的壮观。
李明和马庆等人站在黄河岸边,看着岸边堆积如山的物资,都是满脸苦笑。李明摇了摇头道:“估计要把这么多东西运回河套,怎么也得十天八天的。不知道陕西三边会不会做出什么反应,我们这一仗可不想弄得太过。尽可能的迅速撤出战斗。”
马庆笑了下道:“现在数万蒙古牧民支队云集延绥镇和甘肃镇,这两个地方的兵他们不敢动,陕西三边只能从陕西内陆调兵。等他们调集完兵力,可能就得十天八天的。我估计我们就算快速的撤出战斗,陕西三边的那帮家伙也能猜出是我们远东干的。可他们能这么原原本本的写折子,那不是给他们找不自在吗。我估计他们肯定会说是北方草原的鞑子寇边。”
旁边的王耀武嘿嘿一下道:“我还希望陕西三边打过来呢,可惜借他们两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晚明的边军已经没有丝毫锐气了,只能打一打流贼,遇到蒙古鞑子他们根本打不过,只会守着边墙。不敢带兵出击,就是特么一群窝囊废。”
李明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尽快把物资运回河套。这么多物资堆放在这里,一旦赶上场大雨,物资的损失就大了。”
为了尽快把物资运回河套根据地,李明对草原的各个游牧支队进行了总动员,大批蒙古基层牧民也纷纷赶着四轮马车和无数的马群进入了宁夏镇。
赵连河他们都聚集在营地的围栏处,看着连绵不绝的马车和战马。装着满满当当的物资,一路向北行进,全都被吓傻了。
“我站这都好半天了,这四个大高轮的马车就没断过溜,东家大阔了吧。”
“你还没去河边看呢,那一串串的平板船,日夜不停的在河面上来回的跑,一串板船拉的东西都能赶上十车八车的。看来东家在宁夏镇没少划拉啊。”
“总镇的那帮当官的,还有庆王府可能都被抄的干干净净,活该我们一年到头拼死拼活的连饭都吃不饱,家里的老婆孩子也跟着我们受罪,可那些官老爷和将爷哪各不是家财万贯的,都是喝我们得兵血,肥了这帮家伙。”
“这下好了,把东西都拉到河套,让他们都变成穷光蛋。”
那些边军兴奋的议论着,自从他们决定跟远东军去河套,心里也在不知不觉的发生着变化。当然希望河套越富越好了。
赵连河心里也挺激动的,他现在感觉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跟了现在的东家,至少不比大明差。这两天自己家里婆娘和孩子天天都能吃上饱饭,天天都是欢天喜地的。他也越发的觉得愧疚,觉得对不起老婆孩子,谁让自己没本事,让家里人都跟着他受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