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消息的内容很简单,周瑜正在集结人马,有出兵侵扰的可能,希望曹操能做好接应的准备。

    曹操掂着薄薄的纸,心情却沉甸甸的。时间这么巧,会不会是周瑜感觉到了什么,要先发制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曹仁可能就危险了。在丛林战中击败主动来攻的曹仁,显然要比攻破夏侯惇、张任把守的娄关更容易。

    “联络安南将军,让他小心些,不要中了周瑜的计。”

    ——

    ——

    大竹山。

    群山环顾,茂密的竹林从岭上一直沿伸到谷中,潺潺的溪水在竹林中穿行,汇成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奔向远处的山谷。山谷两岸的稻田中,初生的稻苗绿油油的一片,随风摇摆。山坡上,几只牛正悠闲自得的吃着草,不时抬起头来,哞哞的叫上两声。

    溪边的空地上琴声幽扬,周瑜穿着一身洁白的便装,坐




第2174章 派系
    荀攸转身去安排。

    周瑜坐了下来,端详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轻轻地摇了摇头。

    魏延站在一旁,忍不住问道:“都督,荀军师的计划有问题”

    周瑜瞅瞅魏延,招招手,示意他走近一些,将地图转了个方向,方便魏延看。魏延凑过来看了好一会,还是没看出有什么问题。荀攸刚才有两个方案,一个向南,一个向北,难道还有其他的选项。

    “请都督指教。”

    周瑜十指交叉,双手抱膝,看着远处的山峦,嘴角露出一丝浅笑。魏延是沐浴着新政成长起来的一代,先是在南阳幼稚园启蒙,再入讲武堂求学,然后从军做他的侍从,一步步走得都很扎实。他毫不怀疑,魏延将来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指挥万人作战没什么问题。但他要想成为指挥数万人的大将,甚至是独镇一方的都督,他现在的学识还不够,最大的短项就是军事以外的见识不足,尤其是历史。

    幼稚园之后,他应该入郡学再读三年书,可能会好一些。

    “文长,你对这片土地了解多少”

    魏延摸摸头。“都督是说地理吗”

    “地理、人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地理就是斥候打探来的消息,绘成的地图,还有就是都督与军师商量时提及的山川形势,不过那些只能看到粗略的地图,所知有限。至于人文,那就更少了。这南中……有什么名士贤臣吗就算有,在都督和军师面前,他们也不值一提吧。”

    周瑜忍不住笑了一声,抬手轻拍了他一下。“小小年纪,就学着奉承,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南中虽说偏僻,人物不如中原,更不能和帝乡相提并论,可你也不要小瞧了这里。”他收起笑容,沉吟片刻。“我说两件事,你好好想一想,然后再回答我的问题。”

    魏延大喜,连忙躬身施礼。这是周瑜要点拨他。虽说周瑜对身边的人一向很关照,一有机会就指点,但都是就事论事,很少展开来分析,尤其是单独对一个人而言。

    “第一件事,庄蹻入滇。庄蹻奉楚王之命,率部入黔,一路前进,直到滇池。你知道他的进攻路线吗”

    魏延连连摇头。

    “就是我们进入牂柯的路线。他在且兰登岸,然后陆地行军,一路南行,直到滇池。楚顷襄王当时为报父仇,正与秦交战,派庄蹻入滇,不仅是为增强楚国实力,更是为从侧翼进攻巴蜀。只可惜,等他拿下滇池的时候,楚国已经被秦军击败,郢都被毁,只得迁都于陈。庄蹻后退被截断,只能在滇自立为王。”

    “原来是这样。”魏延若有所思,却一时说不清楚。

    “第二件事,公孙述割据巴蜀时,牂柯大族拥兵据郡,阻止公孙述染指南中,当时作战的地点就在鄨县一带,前沿阵地可能在娄山,也就是现在的娄关附近。”

    魏延眼睛一亮。“都督,我明白了。如果我们向南行,为了守住后路,就不得不多留兵马。如此,则南下的兵力不足,未必有足够的兵力征服南中。因此,不如北上,先击退曹操,夺取娄关,扼住曹操南下的路,才能进退裕如。”

    “已知其一。”周瑜笑笑,表示满意,但魏延却听出了不满意。很显然,周瑜更希望听到其二,而他却没有说出来。他惭愧地笑了两声。“我再想想,我再想想。”说着,背着手,来回踱起步来,姿势竟有几分神似周瑜。

    周瑜没有打扰他。从魏延的身上,他看出了讲武堂毕业生的不足,要弥补这一点,必须有所措施。魏延已经成年,不可能再回学堂再读书,只能督促他们平时多读些书,也许应该请荀攸列个书单,加以辅导。只是荀攸为人谨慎,未必愿意接受这个很容易引人猜忌的任务,而贺齐、祖郎则未必有这个心。他们自己还打过瘾呢,岂能培养出更多的竞争对手

    讲武堂毕业生遍布军中,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不少非讲武堂毕业生的将领都有些担心。尤其是周瑜军中,这些人大多毕业于南阳讲武堂,是尹端的弟子,属荆州一系。

    周瑜正想着,有人从竹林中快步走来,周瑜转身看了一眼,见是邓方,不禁皱了皱眉。邓方是贺齐的司马,随贺齐驻扎在鄨县,他怎么突然来了,而且看起来神色如此惶急。

    邓方快步走到周瑜面前,躬身向周瑜行礼。他是周瑜驻南郡时提拔的将领,对周瑜一向恭敬有加。

    “孔山,你怎么突然来了”

    邓方看看四周,见只有魏延一人,知道他是周瑜信任的侍从,也没客气,开门见山的说道:“都督,鄨县出事了。”

    “别急,慢慢说。”周瑜摆摆手,示意邓方稍安勿躁。

    邓方定了定神,把事情的经过说了



第2175章 公苗与伯苗
    荀攸转身去安排。

    周瑜坐了下来,端详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轻轻地摇了摇头。

    魏延站在一旁,忍不住问道:“都督,荀军师的计划有问题”

    周瑜瞅瞅魏延,招招手,示意他走近一些,将地图转了个方向,方便魏延看。魏延凑过来看了好一会,还是没看出有什么问题。荀攸刚才有两个方案,一个向南,一个向北,难道还有其他的选项。

    “请都督指教。”

    周瑜十指交叉,双手抱膝,看着远处的山峦,嘴角露出一丝浅笑。魏延是沐浴着新政成长起来的一代,先是在南阳幼稚园启蒙,再入讲武堂求学,然后从军做他的侍从,一步步走得都很扎实。他毫不怀疑,魏延将来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指挥万人作战没什么问题。但他要想成为指挥数万人的大将,甚至是独镇一方的都督,他现在的学识还不够,最大的短项就是军事以外的见识不足,尤其是历史。

    幼稚园之后,他应该入郡学再读三年书,可能会好一些。

    “文长,你对这片土地了解多少”

    魏延摸摸头。“都督是说地理吗”

    “地理、人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地理就是斥候打探来的消息,绘成的地图,还有就是都督与军师商量时提及的山川形势,不过那些只能看到粗略的地图,所知有限。至于人文,那就更少了。这南中……有什么名士贤臣吗就算有,在都督和军师面前,他们也不值一提吧。”

    周瑜忍不住笑了一声,抬手轻拍了他一下。“小小年纪,就学着奉承,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南中虽说偏僻,人物不如中原,更不能和帝乡相提并论,可你也不要小瞧了这里。”他收起笑容,沉吟片刻。“我说两件事,你好好想一想,然后再回答我的问题。”

    魏延大喜,连忙躬身施礼。这是周瑜要点拨他。虽说周瑜对身边的人一向很关照,一有机会就指点,但都是就事论事,很少展开来分析,尤其是单独对一个人而言。

    “第一件事,庄蹻入滇。庄蹻奉楚王之命,率部入黔,一路前进,直到滇池。你知道他的进攻路线吗”

    魏延连连摇头。

    “就是我们进入牂柯的路线。他在且兰登岸,然后陆地行军,一路南行,直到滇池。楚顷襄王当时为报父仇,正与秦交战,派庄蹻入滇,不仅是为增强楚国实力,更是为从侧翼进攻巴蜀。只可惜,等他拿下滇池的时候,楚国已经被秦军击败,郢都被毁,只得迁都于陈。庄蹻后退被截断,只能在滇自立为王。”

    “原来是这样。”魏延若有所思,却一时说不清楚。

    “第二件事,公孙述割据巴蜀时,牂柯大族拥兵据郡,阻止公孙述染指南中,当时作战的地点就在鄨县一带,前沿阵地可能在娄山,也就是现在的娄关附近。”

    魏延眼睛一亮。“都督,我明白了。如果我们向南行,为了守住后路,就不得不多留兵马。如此,则南下的兵力不足,未必有足够的兵力征服南中。因此,不如北上,先击退曹操,夺取娄关,扼住曹操南下的路,才能进退裕如。”

    “已知其一。”周瑜笑笑,表示满意,但魏延却听出了不满意。很显然,周瑜更希望听到其二,而他却没有说出来。他惭愧地笑了两声。“我再想想,我再想想。”说着,背着手,来回踱起步来,姿势竟有几分神似周瑜。

    周瑜没有打扰他。从魏延的身上,他看出了讲武堂毕业生的不足,要弥补这一点,必须有所措施。魏延已经成年,不可能再回学堂再读书,只能督促他们平时多读些书,也许应该请荀攸列个书单,加以辅导。只是荀攸为人谨慎,未必愿意接受这个很容易引人猜忌的任务,而贺齐、祖郎则未必有这个心。他们自己还打过瘾呢,岂能培养出更多的竞争对手

    讲武堂毕业生遍布军中,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不少非讲武堂毕业生的将领都有些担心。尤其是周瑜军中,这些人大多毕业于南阳讲武堂,是尹端的弟子,属荆州一系。

    周瑜正想着,有人从竹林中快步走来,周瑜转身看了一眼,见是邓方,不禁皱了皱眉。邓方是贺齐的司马,随贺齐驻扎在鄨县,他怎么突然来了,而且看起来神色如此惶急。

    邓方快步走到周瑜面前,躬身向周瑜行礼。他是周瑜驻南郡时提拔的将领,对周瑜一向恭敬有加。

    “孔山,你怎么突然来了”

    邓方看看四周,见只有魏延一人,知道他是周瑜信任的侍从,也没客气,开门见山的说道:“都督,鄨县出事了。”

    “别急,慢慢说。”周瑜摆摆手,示意邓方稍安勿躁。

    邓方定了定神,把事情的经过说了



第2176章 王者之师
    傅宠高据虎皮座上,一边打开手中的书信,一边打量着来送信的使者。使者大约二十多岁,中等身材,动作灵活矫健,面色微黑,看起来像是军中士伍,不像是读书人。

    傅宠有些焦虑。他希望贺齐能派一个读书人来。既然是谈判,总要和读书人谈——在他的印象中,中原的读书人更容易对付些——派一个士卒来有什么用,比武吗

    也许是刺客。傅宠心中不安,悄悄地示意身边的侍卫提高警惕,不要让使者近身。见傅宠如此,使者笑了两声。“大人不必紧张,贺将军只想消除误会,并无恶意,更不会行刺客之事。就算要动武,他也会堂堂正正的战胜你们,让你们见识我大吴的王者之师。”

    “王者之师”傅宠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不肯落了面子。“你们一路烧杀掳掠,流的血染红了江水,什么样的王者之师会干出这样的事……”

    “敢问大人,我军进入牂柯一年,滥杀过一个人吗”

    傅宠语塞,一时倒不好回答。贺齐率部到达鄨县这么久,的确没有杀过人,反倒是做了不少帮助普通百姓的事。听说周瑜做得更好,还设立了学堂、工官,又让军中医匠为百姓冶病,深得百姓爱戴,人人称之周郎。但这些都是对普通百姓的,与他们这些大族无关。

    这和传闻中孙策善待庶民,敌视豪族的说法很像。孙策善待庶民,他们没什么意见,但敌视豪族却是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的事,他们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足下能言善辩,是读书人”

    “略通经籍,不敢以读书人自居。”

    “哪里人氏敢问高姓大名。”

    “不敢,扬州会稽人,姓徐名陵,字元大,毕业于会稽讲武堂,侍从贺将军左右。”

    傅宠很好奇。他早就听人说过,南阳有个讲武堂,荆州军中的将领有很多人出自讲武堂,精通战斗,所以荆州军战力极强。口耳相传,越传越神,讲武堂已经有些神化,有人说讲武堂出来的都是名将,荆州军中名将如云,根本无法战胜。这也是贺齐入县大半年,他们一直没敢主动惹事的原因。直到不久前,有人从成都回来,带来了更准确的消息,说讲武堂只是一个普通的学堂,讲一些基本的战法而已,毕业生也只是粗通兵法,根本算不上什么名将。

    真真假假,莫衷一是,傅宠心里也很好奇。现在眼前就站着一个讲武堂的毕业生,他当然想问问。

    “会稽讲武堂会稽也有讲武堂么”

    “当然有,本郡讲武堂的祭酒是故太尉朱公。”

    “当年平定荆州黄巾的朱太尉”

    徐陵笑笑。“大人见多识广。”

    傅宠有些窘迫。他再无知,也不至于没听过朱儁的名字。当年黄巾大乱,朱儁率部在南阳作战,威名远播,即使是牂柯也时常能听到。不经意之间,他面前就站了一个朱儁的弟子,让他很是意外。

    他没敢问,低下头看贺齐写来的信。信是邓芝以贺齐的名义写的,话不多,只有三项内容:

    一是提醒傅宠不要被人所误,关于新政,他如果有什么不解的地方,可以问送信来的人,也可以派人去荆州打听,顺便看看荆州的新面目。如果嫌路远,去与牂柯毗领的武陵也行。从成都回来的人说新政不好,那他有没有说曹操也在效仿新政

    二是警告傅宠不要轻举妄动,玩弄刀兵。贺齐是百战名将,战无不胜,麾下所领也都是百战精锐,以一当十,几万乌合之众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之所以没有开战,是不想多造杀伤,想给你们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若是不知进退,刀兵一起,只怕参与的诸家要从此除名,祖宗不能血食。

    三是让傅宠不要寄希望于曹操的援兵。曹操父子都是吴王的手下败将,他们是没有胆量来战的,你们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怕是要落空。

    邓芝的信说不上委婉,甚至有些盛气凌人,傅宠心里很不舒服。他重新打量着眼前的徐陵,眼珠转了转,将信丢有面前的案上。“贺将军一向如此骄傲吗我等虽身在山野,却也小有家资,知圣人之礼,并非蛮夷。”

    徐陵点点头。“是,龙傅尹董谢,两百年前就是牂柯著姓,被称为义郎,又怎么会是蛮夷呢。只是大人深居简出,视野为群山所蔽,平日所见不过家人、奴仆,难免为人所欺。贺将军并非骄傲,而是气壮,行正义之事,扑讨不臣,无愧于心。”

    傅宠怒意上涌。“足下是说傅某夜郎自大吗”

    “岂敢。牂柯傅氏来自河东旺族,见识岂是夜郎王这样的蛮夷可比。”

    傅宠再次语塞。南中大姓大多不是本地土著,而是来自中原,尤其是函谷关以东的六国故地。第一批大量进入南




第2177章 邓芝
    贺齐麾下将领主要来自会稽,还有一些来自豫章,会稽也好,豫章也罢,都是吴楚故地,就算祖先来自中原,经过这么多年的联姻,早就与当地人分不清楚。更何况麾下有大量的丹阳劲卒,朝夕相处,谁也不会固执的维护华夷之辨,否则别说立功,半夜被人割了首级都有可能。
1...489490491492493...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