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不过孙策对贾诩的重视可见一斑。天子有些心动,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贾诩的心思。董越虽然率部从征,但他从心底里就不信任董越,也不敢重用他,还要拉拢刘备来制衡董越,生怕他乱来。如果能将贾诩召来,甚至得到他的效忠,与董卓旧部之间的矛盾也许可以暂时缓解,对董越部的使用也能放心一些。
天子返回小平津关,一路上和刘晔反复商量。刘晔不赞成征召贾诩,他摸不清贾诩的心思,担心天子无法控制贾诩,反被贾诩抓住了空子。董越是莽夫,贾诩是文士,两人分开,都不足为惧,一旦联合在一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费了那么大力气,好容易将他们分开,又岂能重蹈覆辙。
天子举棋不定。他反复考虑,决定与荀彧商量一下。荀衍阵亡,这个消息也要通报荀彧才行。只是弘农还控制在蒋钦手中,他们只能取道河东,一来一回,至少要十天时间,甚至更久。
山东形势突变,天子不得不暂时搁置了整顿上党、太原的计划。为了解决辎重补给,他一面通过司马孚召见司马防,请司马防出面联络河内世家,征集钱粮,一面与董越商量,要求他从河东征粮。董越很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一来天子确实缺粮,二来河东世家未必听他的,天子跟他商量只是给他面子,他不同意也没用。
此时此刻,董越有些后悔。要和河东世家打交道,还得贾诩出面才行,他只会用刀砍人,斗心眼不是那些人的对手。如今天子身边不仅有皇甫坚寿,又着意招揽刘备,明显对他不利。左思右想,他给贾诩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当前的形势,并奉上河东太守的印绶,派亲信牛盖赶往安邑,请贾诩重新出山,代理河东事务。
——
贾诩坐在窗下,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
初夏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落在窗前的石阶上,一地斑驳。树冠中有两只黄鹂,一唱一和地叫着,清脆婉转,情意绵绵。
毌丘兴靠着柱子打盹,一卷文章落在手边。纸边已经卷了,上面用朱笔做满了标志。胡车儿鬼鬼祟祟地走了过来,举起手中的小弩,瞄准树上的黄鹂。
“嗖!”弩箭射出,一只黄鹂鸟中箭落地,胡车儿上前一步,伸手接住。另一只鸟受了惊吓,扑愣愣的飞起,在空中盘旋着,悲鸣着。胡车儿转过脑袋,偷偷看了贾诩一眼,却发现贾诩已经睁开了眼睛,静静地看着他,连忙咧嘴,露出讨好的笑容,顺手将射杀的鸟儿藏在身后,欠身致意。
“先生醒了我去让人端茶来。”
“射中了几只”贾诩淡淡的说道。
“呃……一只,另一只飞了。”
“为什么不耐心点,找一个更好的位置,一箭双鸟”
胡车儿挠挠头,见贾诩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嘿嘿的笑了两声,转身下去了。贾诩叹了一口气,嘀咕了一句。他们说话的时候,毌丘兴醒了,却没说话,等胡车儿走了,才起身问贾诩需要点什么。贾诩让他取点水来洗脸。毌丘兴应了一声,将文章卷起,掖在腰间,转身去了。不一会儿,端了一盆清水进来,放在贾诩面前。
贾诩洗了脸,净了手,重新坐好。毌丘兴看他做完了,这才问了一句:“先生,真能一箭双鸟吗”
贾诩看了他一眼。“你觉得呢”
“应该可以,但是
第2037章 毕业答辩
毌丘兴礼貌而坚决的拒绝了牛盖,关上了大门。
牛盖倒是有心理准备,一边派人回报董越,一边找驿馆住下,准备再请,以示诚意。董越利令智昏,惹怒了贾诩,如今再求到贾诩面前,吃点苦头也在意料之中的事。他很客气地向毌丘兴致谢,表示还会再来,请他在贾诩面前美言几句,通融通融,并暗示毌丘兴,如果能成功说服贾诩,董越许他一个校尉。
他相信,就算贾诩沉得住气,年轻气盛的毌丘兴也沉不住气。
毌丘兴回到后院书房,贾诩已经回到案前,却没有读书。他指指对面的坐席,示意毌丘兴就座。“就现在知道的浚仪战事,说说你的看法。”
毌丘兴愣了一下。浚仪战事刚刚结束,没有战纪,只有牛盖转述的简略经过,这怎么说不过贾诩发问,他也不敢敷衍。董越已经低头,贾诩复出是迟早的事,如果让贾诩失望,不带他去前线,他这几个月的辛苦就白费了。
毌丘兴仔细想了想,灵机一动,决定先从浚仪的地理说起。初平三年,孙策与袁谭战于浚仪,初平六年,孙策再次与袁绍战于浚仪,尤其是初平六年那一战,许攸就曾筑堰,准备水淹浚仪城,只是后来半途而废,如今却被荀衍用上了。就战事而言其实是一脉相承。此外,陆议城中有三千人,荀衍有步骑五万余,即使吕布、赵云率领的骑兵不能参与攻城,荀衍统领的步卒也有四万多人,双方的兵力也有了,欠缺的信息就是双方排兵布阵。
而这正是贾诩要考验他的内容。
毌丘兴仔细斟酌了一番,便有豁然开朗之感。他先分析了浚仪的地形,又分析了双方的形势,最后说道:“袁谭倾冀州之兵而出,先是受挫于高唐,不得不进兵兖州,虽说进展顺利,却耽误了时间。因此,荀衍急于攻克浚仪,不得不利用许攸之前留下的旧堰,否则他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陆议应该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事先在旧堰上做了手脚,在荀衍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发动,致使荀衍一溃千里。”
“所以,荀衍最大的破绽是什么”
毌丘兴本想说是旧堰,转念一想,又改了口。“是……心急。”
“心急会如何”
“心急就会冒险,就会有失误。”毌丘兴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荀衍如果不是因为着急,就应该仔细检查旧堰,发现陆议做的手脚,不会中陆议的事。如果不是因为着急,就能将堰体筑得更加坚固厚实,而不是仅仅堪用。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势必要催迫将士,将士有怨气,时间又紧,施工难免会懈怠,监工的也会急于求成,堰体未必能按照荀衍的要求施工。各种细微的失误结合在一起,就算没有陆议做手脚,这堰体也算不上坚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很大。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心态,贾诩让他分析这件战例的根本目的还是提醒他不要急。急则生乱,急则出错,而战场上犯错的后果很严重,很可能要付出性命的代价。荀衍出自汝颍,是荀彧的兄长,早在官渡之战时就是袁军大将,这几年也算是积累了不少战功,已经独当一面了,却因为一时心急,败在陆议手下,送了性命。
贾诩满意地点点头。“若是天子垂询,你将如何应对”
毌丘兴愣了一下,有点不敢相信。河东还在董越的手中,天子并没有直接管辖,知不知道他这个人都是问题,怎么可能会向他征询意见难道说,贾诩认定天子也会派使者前来,而且打算推荐他出仕
毌丘兴顿时觉得心跳加速,一阵热血涌上了头。如果能由贾诩推荐,到天子身边为郎,那就是登了龙门,比在董越军中做个校尉有前途多了。
贾诩似笑非笑,静静地打量着毌丘兴。毌丘兴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认真的思考起来。这等于是预演,能得到贾诩的认可,将来得到天子认可就容易多了。现在说错了,贾诩还可以点拨他,到天子面前说错了可没反悔的余地。
“袁谭之失,在于犹豫不定。欲有所斩获,便当果决,集中兵力围困一城,稳扎稳打,不决胜负不罢手。敌若有援兵来,则破敌援兵于城下,敌若无援兵来,则围困其城,或是强攻,或是待敌断粮自溃……”
毌丘兴说得入神,仿佛面前坐的不是贾诩,而是能让他一步登天的天子。贾诩静静地听着,轻轻摇晃着手中的折扇,不时地点点头,却不发表意见。直到毌丘兴说完,他才收紧折扇,轻轻的敲了敲案缘。
“伯起,朝廷能战胜吴王吗”
刚才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毌丘兴顿时语塞,半天没说出话来。贾诩笑了笑。“不急,慢慢想。听说讲武堂、郡学堂毕业时都会有答辩,这就算是你的毕业答辩吧。”
“喏。”毌丘兴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他明白贾诩的意思,不管如何,他都要离开贾诩了。选择朝廷还是吴王,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容不得丝毫大意。
——
郭嘉一声叹息,放下了手中刚收到的情报。
荀衍阵亡,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
第2038章 计划不如变化(☆堕落の天使打赏加更)
郭嘉绕过曹德,来到孙策面前,躬身施礼。
孙策瞅了一眼瘫坐在地的曹德,心中涌起一阵久违的快意。消息传到益州,曹操的反应一定很精彩。他会像刘邦一样要求分一杯羹吗如果是,一定满足他的愿望,烹了老曹嵩,到时候再把丁夫人改嫁了,看看曹操是什么感觉。历史上,曹昂战死宛城之后,丁夫人与曹操分居,回了娘家,只是曹操势大,没人敢娶,现在曹操蜗居益州,丁家根本不鸟他。
说起来,丁夫人也刚过四十,说不定嫁了人还能生。
“荀衍死了”孙策听完郭嘉的汇报,吃了一惊,眉头紧锁。大战开始之前,他对陆议能不能守住浚仪都有些担心,毕竟城里的兵力太少了,只有三千,这才安排阎行、陈到西进,配合文丑,随时准备进军策应。陆议大破荀衍,他已经很满意,现在居然连荀衍这个主将都阵亡了,实属意外。
当然,对陆议来说是大功一件,对整个战局来说却未必是好事。在这一点上,他的看法和郭嘉一致。
“是啊,荀衍死了。”郭嘉叹息道:“大王,是不是调整一下荀谌的职务”
孙策考虑了一下,点头答应。“荀衍的家人都在邺城吧”
“是的。”郭嘉顿了顿,又道:“荀衍战死,袁谭可能会寻求议和,至少会想缓一缓,送荀衍回乡安葬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你和荀谌联络一下,问问他自己的意见。如果他想处理丧事,可以准他几个月假。”
“喏。”郭嘉等了片刻,见孙策没有进一步的安排,躬身应喏。他也清楚,虽说荀谌是屯田中郎将,手中有几万屯田兵,但他未必指挥得动那些校尉、都尉,想反水和找死没什么区别。以荀谌的聪明,也应该分得清公私,不会将这个仇记在孙策身上,就连记在陆议身上都有些勉强。荀衍的死,只能怨他自己,他的运气实在太差了,又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这次不败,以后也难免。
还是荀攸有自知之明,知道谋士与将领的区别,坚决不肯跨出那一步。
孙策回来踱了几圈,颇有些挠头。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荀衍战死,可能引发的变数太多,以前做的计划大半要作废,军师处又要忙上一阵。比如说,如果袁谭不进攻了,决定就地防守,那怎么办
攻守势异,需要的兵力相差很多,对将士的要求也不同。本来准备豫州征召的将士先守城,挡住袁谭的进攻,经历了血与火的实战考验后再反攻兖州,如果跳过这个环节,他们还能不能承担起进攻的责任,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此之前,这样的事已经有苗头了。徐盛在沙洲上设疑城,天子迟迟没有渡河,反而从荀衍手中取走了河内,有隔河对峙的趋势,已经引起了他的担心。现在,这个担心很可能要变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奉孝,辛苦你了。”
“职责所在,义不容辞。”郭嘉答应着,脸色却也有些凝重。他清楚一个方案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心血。戏志才活生生被累死了,他有军师处的几十个参军协助,不会步戏志才后尘,却也不见得轻松,尤其是现在这种远离前线,只能凭情报来推演形势,比身临战场更复杂。
孙策突然说道:“奉孝,如果你为天子谋划,现在会如何运筹”
郭嘉思考了良久,摇摇头。“大王,现在还真不好
第2045章 父子问答
孙策深以为然。
贾诩本质上不是为了追求富贵没有底线的人,只不过形势所迫,他能保住的只有命,其他的无能为力。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他不可能一点也不动心,至少会尝试一下。
当然,以他安全第一的品性,他一定会躲在幕后操纵,不太可能跳到前台,他身边那个叫毌丘兴的年轻人也许就是他准备的傀儡替身。
“李儒最近怎么样”
“很安份。在南阳伏牛山筹建精舍,准备隐居读书,很少与外人来往。”
“请他来一趟建业吧。探探他的口风,看看贾诩居然想要什么。如果不离谱,我们可以谈谈。”孙策顿了顿,又道:“凉州的事不解决,太平不可期。韩遂、马腾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多一个选择总是好的。”
“大王所言甚是,臣就这安排人与李儒接洽。”
孙策挠挠眉心。“你们议一议吧,不过也别太急。盛夏将至,一时半会打不起来,怎么也得等凉快些。”
郭嘉笑道:“没错,就算有使者来往,也不过说些空话,虚应故事,归根到底还要在战场上决胜负。只是一旦对峙,战事有可能会拖得更久,我们要多准备一些钱粮才行。”
孙策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他已经在考虑了。打持久战拼的就是经济,尤其是粮食,五年计划肯定要受影响了,不过不致命。他已经安排路粹写文章,做舆论铺垫,到时候将五年计划未能实现的责任推到朝廷身上。这也是事实,如果不是朝廷煽动曹操、袁谭进攻,五年计划可以完美的实现。
五年计划本身也有一些缺陷,需要从自身找找原因。毕竟他也好,张纮、虞翻也罢,都没有类似的经验,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就是估摸着做的,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些出入。只不过他当初的目标定得保守,这才没有出现重大落差。
千头万绪,很考虑人的耐性。他时常有种冲动,还是将退休年龄设定到六十吧,太累人了。
和郭嘉又谈了一些事,张纮、虞翻联袂而至。夏天到了,建业闷热,他们今天要商量防治疫情和防汛的事。今年入春以来雨水比较多,正在荆南负责水利的水衡都尉袁敏发来消息,说今年的汛期可能会提前,防洪形势比较严峻,要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建业。
孙策不敢怠慢。长江流域的洪灾一直到二十世纪末都是重大问题,现在的形势更严峻,丹阳、吴郡的地势都比较低,如果发生洪涝,包括建业都有可能受灾,更别说农田了。
郭嘉听了几句便走了。作战是钱粮消耗大户,军师处俨然是张纮、虞翻的眼中钉,两相府的掾吏平时没少拿军师处的参军开玩笑,眼看着战事有对峙的可能,他留在这里只会挨呲。两相联手,就连孙策都要给三分薄面,不好明着偏袒他,只能背后安慰他几句。
果不其然,听说荀衍阵亡,张纮和虞翻意识到形势将发生变化,顿时急了。虽然没有立刻去找郭嘉的麻烦,却也旁敲击的提醒孙策,不要听军师处的忽悠,他们恨不得天天交战才好呢。孙策答应控制战事规模,不轻启战端,同时也要求虞翻与海商会的成员联络,商议从交州运米的可行性。这件事还要抓紧时间办,利用季风将交州的米直接运到青州,尽可能未雨绸缪,减少运输的消耗。
说到这些,张纮又提起了疏浚中渎的事。中渎起源于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历史悠久,但当时的船体积有限,和现在的船不能比。如今车船技术投入使用,大船的优势凸显,中渎的宽度和深度就都成了问题。吕岱接到命令后,勘察了相关河段,提出对现有的河道进行拓宽加深,去年冬天对高邮到广陵段进行试点,证明可行,今年希望能对高邮以北的河道进行疏浚。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将经过射阳湖的那一段取直,并一直延伸到郯县,利用沂水、沐水的水量改善中渎流量不稳定的弊端。不过这个工程量不小,需要征发的民伕成倍增加,绝非徐州能自行解决,需要首相府进行整体规划,换句话说,要在财政上予以赞助。
张纮还没说完,虞翻就打断了他。“现在到处要用钱,哪有闲钱做这么大的工程,往后拖一拖吧。”
孙策与张纮哑然失笑。
——
三大火炉之一的建业绝非浪得虚名,还没进入五月,天气就热了起来。好在石头城地势高,又临江,还不算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