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二是诱敌。示益州以不和,诱益州来攻。若曹操以为甘宁与娄圭、李通不和有机可趁,派水师顺水而下,那就可以以逸待劳,在荆州境内重创曹操,完成预期作战计划。如果曹操不来,也能名正言顺的拖延时间,既不进攻,又让曹操不敢掉以轻心,维持在鱼复的重兵。现在不和,不代表以后不和,这并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孙策出面,甘宁与娄圭、李通的矛盾即使无法解决,也可以强行压制一段时间,保证战事顺利进展,说不定还能激发诸将的斗志,以战功诱使他们全力以赴,奋勇争先。

    如此一来,一矢不发,仅仅是示之以形,预期的作战目标也实现了大半,开销却只有开战的几分之一,可谓是举重若轻,既实现了目标,又省了钱粮,还可以引而不发,让对手明知可能是计也不敢掉以轻心,逼着曹操保持对峙。曹操一旦撤去鱼复的重兵,甘宁随时有可能真的溯水而上,化虚为实。

    能把计划做到这种地步,不亚于朱然守住了高唐、陆议奇袭陈留,难怪参军们无话可说。

    孙策看完记录,翻到最后一页。郭嘉已经签署了评定意见,定为优级甲等,予以通过。优级甲等是最高等,军师处成立以来,这是第一次。孙策摇摇头,提起朱砂笔,批了五个字:减半等,通过。

    张玄看在眼里,忍不住问道:“大王,孔明的计划有何不足”

    孙策看看张玄,明白他的意思。优级甲等极其难得,又是第一个,让诸葛亮得了,不仅对诸葛亮本人很重要,青徐系与有荣焉。减半等,依然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成绩,但毕竟有被人超过的可能。

    “有机会,你问问孔明自己当得几等,或许能有所裨益。”孙策笑笑,合上了记录。

    张玄很迷惑,拿起记录出去了。

    ——

    与张纮、虞翻等人议事之前,孙策先见了新任搜粟都尉鲜于程。

    鲜于程是祖郎的乡党,由祖郎推荐出仕,先在丹阳太守府任田曹,后来又转为专职的屯田都尉、校尉。此人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偶尔开口也是又臭又硬,常常噎得人翻白眼,与同僚的关系极差。若不是屯田辛苦,他早就被人顶替了。他也苦于应酬,只有到了田间地头才自在,一年至少有三百天在外面跑,晒得黑黢黢的,与农夫无异。虞翻与他联络比较多,对他的工作态度很欣赏,却也为他的为人处事头疼。以虞翻的口才,有时候也被他噎得难受。

    也正因为此,他这几年一直没有升职,连嘉奖都没份,被人戏称为咸鱼程,他也不在意。去年孙策巡视丹阳,看到屯田成绩斐然,又有心提携丹阳人,这才想到了他,年终考核时特地吩咐首相张纮留意。张纮借上计的机会与鲜于程长谈了一番,觉得此人可用,累积功劳,推荐转鲜于程为搜粟都尉。

    在吴国的官制中,搜粟都尉是九卿之一。鲜于程的这次升迁有超擢之嫌,私下里有意见的人不少,有的甚至说是鲜于程贪污了屯田的收益来送礼,不一而足。

    鲜于程上殿,瘦削的身形如竹杆,撑不起新做的官服。他向孙策行了礼,将随身带来的一只木盒交给一旁的侍者,侍者接过木盒时,手明显一沉,险些将木盒摔在地上。他涨红了脸,将木盒拿到一旁,打开检查了一下,然后看了鲜于程一眼,脸色更红,眼神愤怒,就像看白痴似的。看那架势,如果不是在孙策面前,他恨不得将木盒砸到鲜于程脸上。

    孙策很好奇,让侍者将木盒拿过来。木盒里是一块石板,很大,很粗糙,只在中间挖了一个浅坑,磨得很光滑,像个砚台。

    “这是石砚”

    “回禀大王,这是臣家乡的山石,虽然丑陋,却是做砚石的好材料。”

    孙策忍着笑。鲜于程是歙县人,的确是出好砚的地方。只是这块石板也太大了。“既是砚,何必这么大,找个良工切割,做十块砚台也够了。”




第2017章 君子当自强
    孙策向后靠了靠,摩挲着扶手,目光扫过郭嘉等人的脸。

    他知道有派系就会有分歧,政治就是妥协,就是平衡,分歧在所难免,但分歧大到这个地步,他还是有些意外。

    创业还没有真正成功就开始内斗了

    不过想想也是,如今半有天下,就财富而论,早就超过了一半,对很多人来说也算是家大业大了,派系又这么多,不争岂不吃亏何况这个时代宗族、地域思想浓重,这些人从来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背后都站着宗族、地域派系,有些事情不是他们不想争就可以不争的。

    不过他也不急。在座的都是聪明人,知道分寸。即使是虞翻,他也不可能坐视中原易手。正如他所说,数万江东子弟战斗在前线,前有沈友、徐琨,后有朱然、陆议,江东籍将领一直是中流砥柱。相比之下,豫州人的积极性的确有待提高,尤其是读书人,包括军师处的一些参军。

    见孙策不说话,虞翻也严肃起来,收起了笑容,欠身施礼。

    “看来分歧不小啊。”孙策轻叩扶手,不紧不慢地说道:“那就不急,慢慢来,一个一个的说,把话说透,说清楚,说在明处,免得猜来猜去的猜不明白。”他转向张纮,微微欠身。“张相,由你先来。”又对虞翻、郭嘉说道:“张相说话的时候,你们不许多嘴。打断一次,罚俸一月。”

    虞翻和郭嘉相视苦笑,只得回座,向张纮致意。“恭听张相高见。”

    张纮欠身还礼,又向孙策行礼。“大王,臣以为中原、江东,俱是一体,不可分离。荆豫青徐为皮囊胸腹,江东为五脏,若胸腹洞开,五脏岂能不伤”

    虞翻身形一动,刚张开口,孙策转身看了过去,竖起一根手指。虞翻及时闭嘴,拱手示意张纮继续。郭嘉看在眼里,忍不住想笑。虞翻翻了个白眼,不屑一顾。

    张纮接着说道:“不过,胸腹既为屏障,自当强壮,正如大王习武,欲成就一番武艺,岂能不吃些皮肉之苦若遇事则跂足而望救援,有弩而不能张,有矢而不敢发,胸腹唯有细皮厚脂,无有筋骨,又如何能御敌于门外纵有油膏满腹,亦不过为虎狼之食。本朝重文轻武,士气柔靡,不少读书人空喊浩然之气,却无缚鸡之力,尤以兖豫青徐为甚,是时候激励一下了。普通百姓都知道奋起反击,读书人又岂能袖手旁观”

    虞翻斜睨了郭嘉一眼,郭嘉耸耸肩,无言以对。张纮说的不仅是豫州,徐州也包括在内,他自然不好说些什么。况且张纮说的也是实情,论尚武之风,中原诸州的读书人的确不如其他诸州,偶有文武兼修者也不为士林所重,这也是汝颍人大多为谋士,很少有将领的原因所在。徐庶、吕范在此之前都是士林边缘人士,如今因祸得福,反成了大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敌当敌,豫州的确当先立足以自救,力有不逮,再请大王出兵增援不迟。若未战先怯,连普通百姓都不如,又如何能以士自居”

    “可是……”郭嘉忍不住开口,不顾孙策以目光警告,拱手道:“大王,臣愿罚俸禄一个月,只想提醒张相一句:若仅是袁谭所领冀州兵,则豫州自当奋起抗击,但幽并凉骑兵两万,绝非豫州百姓所能御敌。”

    张纮笑了笑。“祭酒,你的担心的确有道理,只是关心则乱,未免过于紧张。且不说大王不会坐视骑兵入境而不理,也不说刘备所领的幽州骑兵、吕布所领的并州骑兵以及董越等人所领的凉州骑兵能不能同心同德,青徐也不是没有



第2018章 明争暗斗(求推荐!)
    听了张纮的话,孙策感慨不已。谁说中年人就保守,就顽固张纮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不仅不保守,而且更有洞察力。他也许没有两千年的经验,但他却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意义。

    让他来说,未必就能说得比张纮透彻。

    张纮有些激动,脸色微红,向孙策躬身行礼。“臣失仪,死罪,死罪。”

    孙策坐直了身体,双手虚扶。“张相思维敏锐,目光如电,见人所不能见,这才是真正的王佐。孤得张相之教,幸甚幸甚。”

    虞翻、郭嘉也向张纮行礼,有些不好意思。鲜于程更是离席而拜,行了大礼。张纮一一还礼。有了张纮这一番话,虞翻、郭嘉也不好意思再意气用事,依次进言。

    虞翻再次声明,诚如张纮所言,他并非有地域之见,坐视豫州百姓独自面对强敌,而是从全局出发,不建议孙策包办一切。天子和袁谭虽然来势汹汹,但他们所领的将士不见得就比豫州、荆州将士更强,也未必能持久,这正是锻炼将士的好机会。击退来敌,不仅可以增强士气,还可以从中挑选出一批精锐,为将来反击做好准备。

    半分天下毕竟只是暂时的,将来迟早要一统天下。主动进攻需要更多的兵力,仅凭目前的中军和九都督手中的兵力显然不够,不趁现在这个机会挑选精锐,什么时候再挑由满宠迎战董昭的战果来看,豫州本地征发的预备役完全可以承担这样的责任。这一战结束,荆豫青徐挑选出三五万精兵没什么问题。加上现有的兵力,进攻关中也许不足,扫平冀州绰绰有余。

    郭嘉承认张纮、虞翻说得有道理,他也会想办法利用天子与袁谭之间的分歧,尽可能牵制他们的行动,但他还是坚持要慎重对待骑兵。天子、袁谭都有孤注一掷的迹象,为了生存,他们极有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骑兵入境,最危险的不是城池,甚至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满宠率领的机动兵力。满宠只有一万多人,一旦被骑兵捕捉到机会,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如此一来,练兵的作用就谈不上了,豫州反倒有可能因为失去居中调度联络的机动兵力而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

    因此,就算中军不出,也应该派一部分骑兵赶到豫州助阵。有了辽东之后,江东缺少战马的窘境有所缓解,集结诸部亲卫骑也有六七千骑,加上装备的优势,足以让天子和袁谭有所顾忌,不敢轻易派骑兵深入。退一步说,这也是锻炼骑兵和骑兵将领的好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战马适合征战的时间也就是三五年,建安二年平定辽东之后送到中原的战马眼下就是能战的时候,就算不上阵,过了这两年也无法再充当主力,只能退役充任驿马。与其白白浪费,不如上阵,至少让骑兵有实战的机会。将来不管是进兵关中还是进军冀州,甚至于开拓四夷,骑兵都不可或缺,与幽并凉骑兵交锋在所难免,提前积累一些经验也是有必要的。

    孙策深以为然。只要抛开私心,这些人总能拿出最好的方案。他让郭嘉尽快拿出方案,同时决定由陈到率领骑兵先赶去汝南,协助满宠作战。陈到是豫州人,由他参战,有利于提高豫州世家的尚武之风。与此同时,再传书周瑜,调文丑参战。周瑜进入武陵地区后,以水师和步卒为主,骑兵用不上,文丑只充当仪仗队太可惜了。

    基本方案确定,张纮等人告退,孙策留下了虞翻和鲜于程。他指指案上的石砚,问道:“仲翔,这件事,你清楚吗”

    虞翻看看鲜于程,点点头。“清楚。不过这件事我不好直接过问,已经知会高柔,让他去查,应该很快就有结果。”他沉吟了片刻,又道:“不过,臣斗胆猜测,鲜于都尉恐怕也未必清楚全部实情。”

    鲜于程抗声道:“还请虞相指正。”

    “都尉有多久没回家了”

    “这和我回不回家有什么关系难道虞相是说我鲜于家也有人参与其中若是如此,请虞相依律处置就是,程绝无二话。”

    虞翻冷笑一声:“你鲜于氏孤寒之户,哪有资格在这么大的生意里插一脚。不过,你若是问问那些来请愿的乡党,他们或许可以告诉你谁最急着从中取利。”

    鲜于程黑着脸,一声不吭。

    虞翻随即将情况大致介绍了一下。歙砚出自歙县,尤以龙尾山著称,原本并不太知名,毕竟丹阳读书人少,开山取石的费用也很高,为了一两块砚大费周章,成本太高。最近这几年不同了,孙策大兴文教,县县有学堂,乡乡有校,读书人的数量猛增,对砚台的需要暴增,取石制砚一下子成了大生意。

    矛盾因此而起。

    孙策入江东,先到吴郡,再到会稽,丹阳——尤其是丹阳南部是最后到的,当丹阳兴文教的时候,吴郡、会稽的学堂都建成好久了,因为吴会两郡的读书人都憋着一口气,想压对方一头,所以这文教发展得更为迅猛,对文具——不仅是砚,还有笔、墨、纸之类——的需要远远超过丹阳,歙砚最先成名,就是因为会稽读书人的追捧。会稽商人多,很快有人看中了歙砚的利益,一路找到歙县,在那里建作坊,取石制砚,然后顺浙水而下,运住会稽。

    丹阳本地人那时候还不清楚这些,没当回事,等丹阳本地的文教兴起,这才知道这歙砚有利可图,可是从取石到销售都控制在会稽商



第2019章 沙洲之城
    孙策接受了虞翻的建议。

    他无法拒绝。张允战死沙场,他的遗孤应该得到照顾。凌操随沈友在青州作战,贺齐随周瑜进攻益州,功绩可述,将他们二人的子弟选为侍从,一方面可以激励士气,另一方面也是稳定战线,对将领加强控制的必要手段。

    虞翻选这三个人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给对手任何攻讦的机会。三人的父辈皆是军中将领,两个吴郡人,一个会稽人,就算想指责他有私心都没理由。

    孙策答应了,并让虞翻再拟一份名单备选,最后又对虞翻说道:“仲翔,听说你夫人临盆在即,有没有想过将来你的子女从文还是从武”

    虞翻笑道:“我的子女当然应该是文武兼备。就算不从军,武艺也是必须有的。”

    “那还是从军吧。”孙策沉吟道:“能否长治久安,军中将领的境界很是关键。管得太死,士风软靡,战力不足,管得不够,又容易兵骄将悍,惹事生非。要想军队既保持足的战斗力,又能识大体,需要内外兼修、文武并重的将领,如公瑾辈。”

    虞翻眼神微闪,躬身领命。两人又说了几句话,谈了一些事情,虞翻躬身退出。孙策看着虞翻的背影,轻轻吁了一口气。虞翻是聪明人,应该能领悟他的提醒。只把目光局限于吴会甚至江东是不够的,至少要扩展到整个扬州。虞翻一直在江南做事,对江北的庐江、九江关注严重不足,有必要加以调整。

    细节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用管得太死,但大方向一定要把握住,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虞翻下了殿,快步向自己的官廨走去,步履如风。诸葛亮和张玄迎面走来,看到虞翻,连忙避在一旁,躬身施礼。虞翻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了诸葛亮两眼,笑了起来。

    “孔明,你的答辩很精彩。”

    “谢计相谬赞,愧不敢当。”

    虞翻笑容更甚。“你将来是想从军还是想从政从这个答辩来看,不从军实在太可惜了。”他扬了扬眉。“你如果担心年龄大了,习武不易,我说不定可以帮忙。随我习武期年,与大王那样的高手对阵也许不足,对付一般的将领绰绰有余。”

    诸葛亮诧异地看了虞翻一眼,微微一笑。“久闻计相矛法精湛,又有神行之术,步骑双绝,能得计相赏识,亮荣幸之至。只是亮能浅任重,恐怕不能随计相左右。将来天下太平,亮若有幸,再随侍计相左右,还望计相不吝赐教。”

    虞翻意味深长地打量了诸葛亮片刻,哈哈大笑。他拍拍诸葛亮的肩膀。“其实不习武也可以从军,你若做个军谋,必能出类拔萃,只是让郭祭酒捡了便宜,我实在是有些不甘心啊。小子,努力!”

    “谢计相。”诸葛亮再拜,看着虞翻大步流星的走了。

    张玄一直在旁边看着,脸色有些不好看。诸葛亮在荆南主持民政,将来的路子自然是从政,理论上说是他的父亲张纮的下属。虞翻公然挖人,还蛊惑诸葛亮从军,简直是对张纮的挑衅。

    “孔明,计相对你甚是看重啊。”张玄笑得有些勉强。“他可难得夸人。”

    诸葛亮笑而不语。

    两人继续向前走,眼看着就要到殿门,张玄又忍不住问了一句:“孔明,连计相都夸你的答辩精彩,为什么你却觉得连优级都够不上,只有良级,就算是谦虚,也未免自抑太过。”

    诸葛亮转身看着张玄,思索片刻。“子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在荆南负责屯田事务,不是军谋,筹划益州方略本不是我的职责所在,就算有所想法,也只能书呈大王,以供参考,岂能宣诸于口军师处答辩,这是大王给我的机会,答得再好也不过是旁观者的局外之见。郭祭酒给我高评,那是给大王面子,你以为真是我的意见高明”

    张玄若有所悟,没有再说什么。两人到了殿前,收起笑容,举步上殿。
1...460461462463464...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