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戏志才入了座,曹操命人生火,煮上茶,取来点心,戏志才的药也煮上,不大一会儿,屋里暖和起来,茶香、药香混和在一起,多了几分烟火气。戏志才坐下喘了一会儿,待气息平定,看着那个年轻人说道:“你是谁家子弟”

    那年轻人上前一步,拱手施礼。“小吏张松,字子乔,成都人。”

    “你在府中负责什么”

    “文书。”

    “来往文书可都记得”

    “记得。”张松自信地笑了笑。“祭酒想查什么事”

    “你将历年来与孙策治下各郡户口有关的消息整理一下,评估一番各郡户口,尤其是豫州各郡。”

    张松愣了一下,随即又拱手答应。“容小吏思量片刻。”

    戏志才转头又对辛评说道:“仲治,最近颍川有什么消息”

    辛评苦笑道:“最近颍川最大的消息大概就是钟繇返乡了。他在汝颍之间游历,批评年轻一辈的士子泥古不化,不知因时而变。听他那意思,好像对孙策的三重境界很是推崇。哦,刚收到的消息,钟繇收到孙策邀请,去建业过新年,现在应该快到建业了。”

    “你怎么看孙策的三重境界”

    辛评笑笑,抚着胡须,摇摇头,不以为然。“我境界太低,看不懂那三重境界的虚实。”

    “是啊,我们的境界都太低,看不透孙策的虚实。孙策在初平二年就开始布的局,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看明白。仲治,我们面对的不是普通对手,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辛评神情窘迫,又暗自松了一口气。他一眼就看出戏志才不仅病体未愈,而且有加深加重的迹象,这时候从青城山赶回来,恐怕有安排后事的目的。戏志才深受曹操信任,他如果建议曹操另选人担任军师祭酒,曹操一定会听他的。现在听了这句话,他知道戏志才并没有这个意思。毕竟都是颍川人,戏志才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祭酒言重了。有祭酒为君侯出谋划策,纵使孙




第2000章 必承其重
    曹操眉心紧蹙,关切地打量了戏志才一眼。“志才,你太累了,先休息一下吧。”

    戏志才点点头,闭上了眼睛。曹操起身,轻轻走了出去。站在廊下,他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戏志才的用心是好的,但这两个人似乎都不太可能来益州辅佐他,尤其是荀彧。他是天子的心腹,朝廷的尚书令,怎么可能跑到益州来

    可要说他一点不动心,那也是不可能的。他认识荀彧很久了,一向钦佩荀彧的才华。在他看来,朝廷能有今天都是荀彧的功劳。若有荀彧相助,他自信可以做得比天子更好。

    “君侯,祭酒的身体如何”法正出现在曹操面前,拱手施礼。

    曹操一愣,这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的已经回到自己的官廨,不禁有些后悔。刚才想问题太入神了,对周边的环境居然一点反应也没有,亏得是法正,若是刺客,自己的性命也许就没了。

    “不太好。”曹操摇摇头。他知道法正和戏志才不太对付,否则法正也不会在这里等他,早该亲自去看戏志才了。不过这是私人恩怨,他不能勉强。“孝直,你对荀彧可有印象”

    法正笑了。“我见过他。”

    曹操很意外。法正在关中时是个布衣,怎么会有机会见到荀彧他催法正快说,法正就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曹操静静地听完,又问起法正对荀彧看法。法正见曹操不似闲谈,也郑重起来。

    “荀令君有萧何、张良之能,不愧王佐之名。”

    “我能请他来益州吗”曹操脸上看起来很平静,心中却有些活泛。法正一向自负,而且与人很难相处,他对荀彧印象这么好,固然可能是荀彧和他不是同一类人才,竞争的可能性不大,也离不开荀彧的个人魅力。

    法正眼神微缩,打量了曹操片刻。曹操刚才从戏志才的院子里走出来时就一直在想事情,看来想的就是这件事,可能是戏志才帮他出了这个主意。既然如此,那戏志才自然是活不久了。如果由辛评接替戏志才成为谋主,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与其辛评,不如荀彧。

    一瞬间,法正就做了决定。“他不来,君侯可以去。”

    “去”

    “君侯,此战过后,天子还能与吴王和睦相处吗”

    曹操笑了一声。天子这次不仅鼓动他和袁谭围攻孙策,还亲自上阵,算是撕破了脸,怎么可能还和睦相处。不过他也明白了法正的意思,既然撕破了脸,那孙策这个大将军估计也做不成了,天子也离不开他和袁谭的支持,是个入朝的好机会。

    百尺之虫,虽死犹僵。且不说天子引凉州人入关中,行耕战之策,还有近十万的户口和兵源,就算朝廷什么也没有,这四百年的积威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他而言。袁谭有世家支持,名声足够,孙策有实力,不在乎名声,他既没有世家支持,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朝廷的名义对他来说就格外重要。

    或许戏志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曹操一下子想通了,心跳有些加快。如果真能入朝主政,别说荀彧,就连陈宫都有可能来。曹操抬起手,揉了揉眉心,掩饰住自己的激动,示意法正接着说。

    法正说道:“三路伐吴,已成骑虎,益州牵制了九都督中的周瑜、黄忠、甘宁三人,兵力超过六万,袁谭尽起冀州二十万大军,与徐琨、沈友决战于青州,牵制吴军三万人左右。天子面对的只有鲁肃一部,总兵力不超过两万人,要想取得进展,只能由天子奋死一击,中路突破。可是对天子而言,这一战无异于饮鸩止渴,若是战败,朝廷再无中兴之机。侥幸得胜,也未必是好事,鲁肃退守颍川,依然是对峙之局。”

    曹操又想起了戏志才的判断,暗自遗憾。戏志才是真有才,可惜寿命不永。既然戏志才、法正都看出了这一点,那荀彧是不是也看出了这时候和朝廷联系,荀彧会不会来益州,运筹交州战场

    “朝廷后力不继,必然要向诸侯求援,冀州自身难保,能助朝廷一臂之力的只有君侯。”法正侃侃而谈。“君侯进则入朝主政,退则为朝廷藩篱,得凉州之马,益州之粮,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何惧孙策”

    曹操哈哈大笑,心中阴霾一扫而空。

    ——

    曹操没有急着找戏志才。戏志才太疲惫,需要时间休息、思考,他也要反复权衡一番。综合了戏志才和法正的意见之后,他既不像戏志才那么悲观,也不像法正那么乐观,但他觉得至少有机会试一试。

    朝廷骑虎难下,孙策何尝不是力有不逮。九都督已经动用了八人,只剩下幽州的太史慈没有上阵,战事再发展下去,孙策就只能亲自上阵了。如果戏志才的计策生效,孙策暂时按兵不动,朝廷未尝不能取胜。

    不管朝廷是胜是败,对他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眼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曹昂赶紧来益州。曹昂来益州不仅能解决他的子嗣问题,还能增加实力,曹昂自己就能独当



第2001章 新年致辞
    建安四年,冬,清河甘陵城的袁军大营。

    袁谭一声轻叹,放下手里的公文,揉了揉酸胀的眉心,用力挤了挤干涩的眼睛,借着衣袖的阻挡打了个哈欠。已经是半夜了,他还没有一堆事务没处理完,今天不忙到丑时是完成不了。

    这个冬天对他来说很难熬。

    二十万大军包围高唐,连日的进攻无果,纷杂的数据就像一颗颗呼啸而来的泥弹,砸得他鼻青眼肿,晕头转向。仅是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每天都需要数千民夫运粮入营,分发到各营手中又要辎重营的掾吏、将士忙一天,而各种数据统计到他这里来,即使有不少掾吏协助,也足以让他头晕脑涨,疲惫不堪。

    他明白父亲袁绍出征官渡时为什么只带五万人了。兵力越多,消耗在各种日常事务上的精力越多,他正当壮年都承受不住,更何况已经半百的袁绍,累就能累垮他。

    “使君”

    面门传来一个不轻不重,能让袁谭听到,却又不至于吓着他的声音。袁谭抬起眼皮,透过指缝,看到主簿司马懿正站着他的面前,手里还捧着一摞文书,顿时心里一紧。他定了定神,放下手,尽可能用平静的语气说道:“是仲达啊,这是最后一批”

    司马懿低头看看,有点尴尬。“还有两批。”

    “今天怎么这么多”

    “刘备派人回来通报军情,领取辎重,多出不少事务。”

    袁谭觉得牙疼。他后悔当初答应刘备提供他粮秣了。一万骑兵,将近两万匹战马,每天的消耗能占去整个消耗的三分之一。战马平时可以吃草,作战时没有时间放牧,为了保证战马的体力,只能吃粮,一匹战马相当于十二个战士的口粮,是平时的六倍。刘备也不拿自己当外人,没有一点节俭的想法,坚持要求按照标准供给。

    这激起了很多人的义愤,包括袁谭本人。

    袁谭从司马懿手中接过公文,没有打开,先用手指敲了敲。他知道,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刘备贪婪得理直气壮。袁谭想了想。“仲达,刘备最近一直没有战斗任务,他要那么多粮食干什么用”

    司马懿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应该是屯在东平陵和于陵,以备不时之需。”

    “你怎么知道的”袁谭很奇怪,刘备行踪不定,司马懿如何这般肯定。

    “臣从他们运送的距离估算出来的。”

    袁谭略一思索,明白了司马懿的根据,东平陵和于陵都在临缁与历城之间,那里有一片山地,刘备据险而守,依山列营是最保险的。他不肯将生命线控制在别人手中,所以利用战马战时与平时的口粮标准差额来屯粮,防止突然被他断绝粮食供应。

    对刘备来说,战马消耗的粮食最多,战时与平时差距悬殊,正是动手脚的机会。

    “狡诈的大耳贼。”袁谭哭笑不得,拍了一下案。

    司马懿提醒道:“使君,何不让他增援荀将军”

    袁谭看着司马懿,有点摸不清司马懿的心思。荀衍驻扎河内,刘备如果去增援他,的确对荀衍助力不小,可是这样一来,刘备的消耗就要由河内承担,河内人愿意吗

    “骑兵消耗巨大,如果不用,实在可惜。若让刘备驰援荀将军,则河南压力增大,孙策自然会将重心西移。如此,睢水防线薄弱,可一战成功。”

    “取兖州”袁谭坐直了身体。他还没收到曹昂的回复,也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要取兖州。

    司马懿低下了头,诚惶诚恐。“臣多言,请使君恕罪。”

    “无妨,你说说看,为什么要取兖州”

    “喏。”司马懿拱手再拜,说了自己的理由,大致不出袁谭与沮授商量的范围,可袁谭还是很惊讶。河内司马原先是将门,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官至征西将军,但军事能力很一般,是个常败将军。后来士风崇文,河内司马氏也由武转文,以经生自诩,司马防便以守礼着称。司马懿做事很认真,也很聪明,袁谭却不知道他还通晓军事,而且水准还不差。想法虽有不周密之处,却也难能可贵。

    袁谭来了兴趣,将公文暂时放在一旁,又命司马懿入座,询问司马懿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司马懿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颇有见地。尤其是他提出先进攻陈留的战法,袁谭很是欣赏。

    这都是沮授计划的一部分,区别只在于司马懿建议调刘备西进,配合荀衍,对河南施加压力。既让刘备发挥了作用,又不动声色的将刘备调离兖州战场,尤其是陈留。陈留是兖州第一大郡,这几年一直很稳定,恢复得很不错,钱粮充足。如果能控制在手中,能缓解不少压力。

    袁谭和司马懿越谈越投机,直到沮授进帐。等司马懿告辞出帐,袁谭笑了笑,对沮授说道:“公与,你知道么,你的计划已经泄漏了。”

    沮授一愣,随即变得严肃起来。“司马懿他从何得知”



第2002章 财大气粗
    “常言道:创业维艰。自从初平二年,我与周公瑾出舒县,赴襄阳,一晃已经九年。得诸君之助,打下这片基业,幸甚。”孙策举起酒杯,大声说道:“能与诸君一起创业,共享太平,乃是我孙策的荣幸。请诸君举杯,与我痛饮。”

    “喏!”众臣齐声应喏,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一杯饮尽,立刻有侍者上前添酒。在此期间,每一个人都眼神灼灼地看着孙策。刹那间,孙策有些心虚,随即又涌起一阵说不出的兴奋。大丈夫立于世,就当力所能及,做一番事业,尤其是这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的时候。纵有艰难险阻,也当奋力向前,岂能庸庸碌碌,平淡一生。

    “创业艰难,守成更不易,尤其是小有成就,太平却未至之时。前有负隅顽抗的强敌,后有儿女情长的温柔乡,能坚持初心,勇往直前者,方是真正的勇士。士志于道,不苟于富贵,愿与诸君再接再厉,砥砺前行。百年之后,无愧于心,无愧于子孙,无愧于后人。”

    “喏!”众臣大呼,再次举杯,与孙策一起一饮而尽。

    孙策喝完杯中酒,意气风发,让侍者再将杯中酒倒满,高高举起。“本王愚钝,能有今天,赖有诸位贤能相助。殿中诸位,皆是栋梁,张相、虞相,为我心腹,可是还有很多人不在这里。当我们在这里痛饮美酒,庆贺新年的时候,他们正在武陵、汉中的山林中跋山涉水,在汹涌奔流的长江中逆流而上,在辽东的冰天雪地里爬冰卧雪,在青州、司州的战场上浴血奋战,请诸君与我一起举杯,向这些英雄和他们的家人祝贺新年。干!”

    “干!”众臣激动万分,齐声大呼。就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张纮都有些动容,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连饮三杯,孙策兴致更浓,在阶前来回踱了两步,重新站定,目光炯炯,环顾群臣。殿上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孙策,就连倒酒的侍者都下意识的放轻了脚步,小心翼翼,避免发出异响,打扰了气氛。

    “策本商人之后,武人之子,学问不精,德行浅薄,唯有一颗初心。能有今日之功业,除了有诸位大贤的相助,更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百姓辛苦劳作。请诸君与我一起举杯,向探赜索隐的文士,勇往直前的武士,耕田种地的农士,心灵手巧的匠士,货通天下的商士,救死扶伤的医士,以及所有的男士、女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王后,一起来。”

    孙策转身,对端坐的袁衡发出邀请。袁衡有些意外,不过她已经习惯了孙策的奇怪举动,也被眼前的气氛感染,从侍女手中接过酒杯,上前一步,与孙策比肩,举起酒杯。

    “大王,臣妾有不情之请。”

    “讲。”

    “既然大王循大道阴阳之理,男女并重,且军中、署中皆不凡之女士,朝贺之时,是不是也该有一些女中豪杰,让她们有幸聆听大王的金玉之言”

    孙策笑了,转身看向众臣。“诸君以为如何”

    众臣互相看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孙策推崇男女并重,军中有羽林卫,各工坊都有女子为匠,官署里还比较少,只有一些特定的岗位由女子担任。现在袁衡要求让女子与男子一起参加朝贺,这可是前所未有的,礼仪里从来没有过啊。

    就在这时,虞翻起身施礼。“大王,臣以为王后所言甚是。正旦者,一年之始,阴阳平和。有男就应该有女,有王就应该有后,臣以为不仅有功之女士可以出席,众臣之妻也可以出席,平日里夫妻一起持家,朝贺时一起受贺,荣辱与共,方是公平。”

    众臣一听,心领神会。这是可以带夫人出席啊,谁敢拒绝这话要传出去,自家夫人还不得翻脸,弄不好离婚改嫁都有可能。
1...455456457458459...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