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奉命前来迎接的杨仪矜持地笑笑。“吴王很忙。”

    李儒没说什么。他有自知之明,从来没指望孙策来亲自迎接他。以前不可能,现在更不可能。在孙策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李儒心中涌过一阵悲哀,更为贾诩担心。人生总有那么几个重要的岔路口,一旦踏错,再想重新来过就难了。他已经错了,贾诩也错了,只是没他错得那么严重。他不想看到贾诩做出错误的选择,葬送最后的机会。

    李儒打起精神,挺起腰,跟着杨仪向衙城走去。城门口站着身姿挺拔的甲士,身上穿着精致的战甲,手中拿着著名的千军破。个个高大强壮,眼神凌厉,一看就知道是真正的精锐,与他们相比,号称天下精锐的凉州兵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孙策率领这样的精锐进攻弘农,贾诩毫无疑问地将步徐荣后尘。

    徐荣运气好,有张辽相救,贾诩指望谁救他,张绣吗张绣武艺很好,也许不亚于张辽,脑子却差得太远。这就是个匹夫之勇,只能冲锋陷阵,当不得大用。跟着蒋干几个月就被蒋干使得团团转,遇到孙策这种玩弄人心的高手,只怕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凉




第1946章 黑锅
    李儒出发之前,和贾诩商量过两个问题:要不要确立和孙策的盟友关系如果要,可以答应什么条件,如何结盟

    之所以会有前一个问题,是因为贾诩一直对孙策的战略持怀疑态度。三面受敌的形势实在太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孙策还分兵,两路出击,实在有违用兵之道,与有孙策之前的稳健大相径庭。周瑜、黄忠进兵受阻,迟迟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身也证实了贾诩的担心。他不得不考虑孙策有崩盘的可能。

    世事无常,战场上的事更是如此,一路顺风突然翻船的事数不胜数,最著名的当然是真正的霸王项羽,都已经灭秦、分封天下了,就因为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最后兵败垓下,命丧乌江。骄兵必败,谁能保证孙策不会一时得意,重蹈项羽覆辙

    相比之下,李儒在南阳、汝南都住过一段时间,和孙策接触比较多,对孙策的新政有切身体会,也对孙策更有信心,所以在他的力主之下,有了第二个问题:如果要确立和孙策的盟友关系,可以答应什么样的条件,以什么样的方式结盟

    纳质是一种选择,婚姻也是一种选择。董越已经决定将女儿董青嫁给蒋干,贾诩拦不住,只能顺水推舟。贾诩有儿女,而且都已经成年,也可以联姻,但贾诩不想与孙策联姻,他只同意纳质,将次子贾访送到孙策身边为质。除此之外,贾诩还愿意推荐一批凉州少年到孙策麾下任职,比如张绣。

    相比于婚姻,纳质当然逊色不少,但贾诩坚持如此,为自己留点后路,李儒也只能照办。

    对贾诩的态度,孙策早有准备。李儒从河东赶到襄阳用了一个多月,半路上走走停停,自然不仅仅因为年老体衰,精力有限,而是想亲眼看看他的实力,看他有没有取胜的机会。既然李儒走到了这里,自然是已经做出了决定,剩下的就是讨价还价。

    贾诩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那三万石海盐。他希望孙策能将这三万石海盐直接交给他,由他处理,或者干脆换成其他物资,比如粮食、军械。三万石海盐进入弘农、河东对他的影响太大,哪怕这三万石海盐是控制在董越手中也不行。董越有脑子,但脑子有限,要求他看着这么多盐保持理性是一件比较难的事。

    孙策没有立即答应李儒,表示要与董越商量一下,取得董越的认可。这礼单已经给出去了,再出尔反尔,未免不厚道。交给贾诩更不可能,这可是近三千万的巨款,凭什么给你,就因为你把儿子送来做人质孙策对此不以为然。人质通常来说都靠不住,以贾诩的性格,真要形势出现了重大逆转,他才不会在乎这个儿子的死活呢。至于其他人,比如张绣之流,他就更不在乎了。历史上,张绣被曹丕逼得自杀,贾诩可没什么反应,最后还是帮曹丕嗣位,并因此得到了太尉之位的酬赏。

    讨价还价的事慢慢谈,孙策也不着急。他从来没指望贾诩能够主动帮忙,他只要贾诩不能捣鬼,别在他最紧张的时候捅他一刀。贾诩的人品是指望不上的,所以只能釜底抽薪,拆散他的团队。贾诩精通兵法,但他毕竟不是董卓,能够亲自上阵杀敌,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亲自指挥战斗并取胜的经历,董越等人只是把他当谋士看,要将他们分离出来并非难事。

    在三万石的海盐面前,董越的表现已经充分暴露出贾诩控制力的虚弱。如果不是凉州人,他对董越等人的影响力或许还不如李儒。李儒可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学问很好,曾被朝廷征为博士,董卓及其部下诸将粗鲁凶残,认得的字有限,却对读书人迷之崇拜,所以董卓入京时,跟了董卓很多年的贾诩只做了个太尉掾,刚刚投靠董卓的李儒却一下子成了郎中令,位列九卿。

    孙策不急,李儒就有点急,尤其是在他了解到黄忠、周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之后。孙策如果顺利拿下益州,天下形势就明朗了,考虑到凉州人在南阳的恶名,贾诩的下场可以想象。不过李儒搞不清虚实,他旁敲侧击的问过孙策相关的战况,孙策却含糊其辞,不肯说具体的情况。李儒担心孙策虚张声势,迫贾诩就范,也有些犹豫不定,不敢轻易决定。

    谈判就这么不死不活地拖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便是十月末,眼看着一年又要结束了。

    就在这时,关中传来了天子要大阅的消息。

    天子主动出击,进攻南阳,一直在军师处的规划以内,却属于可能性不大的选项。包括孙策本人在内,都觉得除非两翼战事胶着,兵力分散,中路出现了破绽,天子才有可能冒险,以求一击必杀。在交州几乎没有动静,袁谭一击即走,曹操又被黄忠、周瑜逼得左右支绌,他的中军根本不需要离开襄阳的情况下,天子大阅究竟是虚张声势,为曹操、袁谭鼓气,还是想孤注一掷,成了孙策也无法确定的问题。

    军师处紧急做出反应,分析天子的意图,推演形势。郭嘉亲自主持,不敢有丝毫大意。

    孙策很从容。这个结果虽然有些意外,却并非全无预兆。天子并非听天由命的软弱之辈,在曹操独揽大权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二十年,愣是熬死了曹操,如今有关中在手,又怎么可能束手就缚。在他的步步紧逼下,天子有这样的反应反而是最正常的。

    对他来说,击败天子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击败天子,在击败天子后还不给其他人机会。他不在乎



第1946章 塞翁失马
    胡车儿兴冲冲的去了不久,毌丘兴就来了,略显尴尬地站在贾诩面前。

    胡车儿不识字,不知道贾诩给他的是什么。毌丘兴却一眼看出这不是什么通报消息的报纸,而是一份战纪。虽然不是汉中战纪,而是两年前的辽东战纪,价值还是比报纸要高出许多。

    南阳有讲武堂,讲武堂的学习教材除了各种兵法之外还有不同战事的战事纪要。与兵法的教材不同,战纪原则上不外传,除了讲武堂的学生,外界不太容易得到战纪。从讲武堂学生那儿辗转得到的抄本也弥足珍贵。河东离南阳比较远,看到战纪抄本的机会更少。

    贾诩打量着毌丘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就像突然发现了一个宝藏。

    由这次董越的事件,贾诩意识到自己的根基实在太弱,一旦董越被孙策拉拢,他连和孙策讲条件的筹码都不多。要想在并州、河东站稳脚跟,他需要属于自己的力量。并州、河东世家不愿意搭理他,但毌丘兴这样的人不会拒绝他,尤其是并州人。并州面临匈奴人的威胁,尚武之风比较浓烈,但兵法与儒学不同,求学途径相对狭窄,除了上阵搏杀,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就只能看运气了。孙策建讲武堂的意义正在于此,他的部下之所以能成为精锐,除了他舍得花钱,擅长练兵之外,讲武堂无疑是关键的一招。

    贾诩也一直想建讲武堂,但他没有那样的经济实力,也没有精力,凉州军中识字的人也有限,这几年培养出来的人不足百数,大部分都跟着牛辅回了凉州。看到毌丘兴,贾诩意识到自己无意间忽略了一个就在身边的宝藏,浪费了不少时间。

    毌丘兴二十出头,中等身材,五官端正,神情却有些怯怯。他身上的衣服还算整齐,能在太守府为吏,还有钱贿赂胡车儿,想来家境还不错,但仕途不会太顺利,辛苦一辈子,大概也就是千石之官,运气好,有贵人相助,也许可以官居二千石,到一个偏僻之地做太守、都尉。

    “喜欢武事”

    “回君侯,天下大乱,保家卫国,非武事不可。”毌丘兴恭恭敬敬的答道。他很清楚,这是他的机会,如果能得到贾诩的赏识,他的收获绝不仅仅是一份战纪。

    “学过兵法”

    “略知一二。”

    “你知道这是什么”

    “知道,南阳讲武堂的战纪。”

    “以前见过”

    毌丘兴点点头。“见过一次,是任城战纪的抄本,不太全。”

    “任城之战啊,那场战事很有意思。”贾诩指指一旁的坐榻,示意毌丘兴坐下说话。

    毌丘兴受宠若惊,再拜入座,说起了任城之战。他得到的抄本不全,只知道那一战大致是什么经过,具体的地形、兵力并不太清楚,可是仅从他了解的信息而言,这任城之战也不仅仅是贾诩说的有意思这么简单。任城之战就很复杂,既有袁谭、孙策,还有曹昂、泰山诸盗,当时的徐州牧陶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孙策一方参战的将领更多,关系错综复杂,激烈的战事之外还有大量的连横合纵。

    毌丘兴尽可能的将战事经过梳理了一遍,贾诩听了,微微颌首。毌丘兴了解的情况不全,有一些臆测的地方,但不算离谱,可见还是有常识的,并非空谈之辈。

    “依你之见,任城之战最妙之处为何”

    毌丘兴有些兴奋。“自然是吴王亲率骑兵驰援其父,又烧毁了袁冀州的辎重。这一战不仅解决了其父孙骠骑的危机,还迫使袁冀州决战,反客为主。”

    “那他最大的失策又是什么”

    “未杀袁冀州。”

    “哦”

    “如果当时吴王杀死袁冀州,何至于有今日除恶务尽,否则必是后患。”

    贾诩笑了。“此语当告知吴王,令知河东有人。”

    毌丘兴讪讪地笑了两声,又有些不服气。“河东本是晋国故地,楚虽有才,问鼎于中原,却无奈晋何,退避三舍,亦能破之。”

    贾诩大笑。“河东有豪气,不愧是卫霍故里。河东像你一样的俊杰一定不少,你可有志同道合之人”

    毌丘兴想了想。“绛邑令,襄陵贾逵贾梁道。”

    “你是闻喜人,与裴氏子弟相熟否”

    “泛泛之交。”

    贾诩没有再问。闻喜裴氏是大姓,毌丘兴与裴氏子弟不相往来,自然是门户太低,高攀不上。襄陵贾氏也是世族,但三代前就败落了,如今也算是寒门。从毌丘兴的交游足以判断毌丘兴的处境,属于他可以掌握的对象。毌丘兴如果和裴家交往过密,仕途坦荡,也就不会把他当回事了。他亲自上楼,取来任城战纪,交给毌丘兴。

    “这份任城战纪可能完整些,你回去仔细研读,有机会我们再探讨。”

    “多谢君侯。”毌丘兴大喜,离席拜谢。他听得懂贾诩的言外之意,他的回答并不能让贾诩满意,贾诩还要再考察他,看他有没有足够的资质。可想而知,贾诩不仅通晓兵法,而且见识不凡,就连吴王孙策的战绩在他眼中也算不上尽善尽美,大有商榷余地。如果能听贾诩点拨教导,对他大有助益。

    &



第1948章 趁火打劫
    贾诩半天没说话。

    他很失望。赵衢也就罢了,不过是个书生,杨阜、阎温等人怎么会出这样的昏招。袁谭敷衍应付,曹操倒是不敷衍,却被周瑜、黄忠打得节节败退,孙策的主力精锐驻扎在襄阳未动,天子这时候不紧守关隘,据险自保,居然还主动出击,和伸长了脖子让人砍有什么区别

    见贾诩不说话,赵衢却不着急,喝了杯酒,有滋有味的品了一会儿,才慢悠悠的说道:“君侯有顾虑”

    贾诩微微欠身。“恕诩愚昧,不知其中深意,还请伯行兄不吝指教。”

    赵衢笑道:“指教不敢当,君侯可是阎先生赞许的智士。不过,君侯远在河东,对关中的情况不太熟悉,也是自然。君侯是担心关中有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支撑这场战事吧”

    “诚如伯行兄所言。关中刚刚实行士家制一年,积储未丰,士伍未练,此时出征是不是太仓促了就算周瑜、黄忠有所斩获,两路进击,孙策攻取益州亦非易事,何不观望,以待其变”

    赵衢点点头。“君侯谨慎,所言甚是。不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孙策兵势强盛,占据中原诸州,论土地、户口,二分天下有其一,论财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余诸州,除了冀益二州之外,不是户口少,就是财力空乏,不能与中原相提并论。利令智昏,为了财货与孙策暗中勾结的人不在少数,真正能为朝廷作战的除了我们凉州人控制的司隶和并州、凉州,也就是曹操控制的益州了。一旦益州易手,朝廷如何中兴所以,益州危急,朝廷不能无动于衷,坐以待毙。”

    贾诩佯作听不懂赵衢的提醒。“这么说,朝廷大阅只是为了声援益州,并非真的出兵”

    “如果孙策知进退,退出益州,这就是声援益州,趁机校阅兵马。如果孙策不知进退,朝廷自然要略施惩戒,让益州有喘息之机。君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并州受到孙策攻击,你难道不希望朝廷施以援手吗”

    贾诩心中厌恶,脸上却不露分毫,连连点头,以示附和。“伯行兄所言甚是。只是我还有一事不解,如果孙策不退,以关中现有的兵力和钱粮积储,有几分胜算”

    赵衢面色得意。“君侯忘了吗,关中推行士家制,居时为民,战时为兵,自备粮食,毋须军饷,所有的开支只是来自凉州的骑兵而已。且关中四塞,纵使不胜,也可据峣关自守。”他瞥了贾诩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当然,若能夺取武关,与函谷关一般,控制在我们凉州人手中,就更好了。”

    贾诩心中微动,抚着胡须,良久未语。

    朝廷此举虽然鲁莽,却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坐视孙策攻取益州,后果更加不堪设想。虚张形势,举兵向南阳,为曹操张声势,只要拿捏得当,未尝不是一个选择。若天子攻取武关,南阳形势紧张,孙策就算不调兵增援,也不敢轻离襄阳。况且天子即使不能得手,也和孙策撕破了脸,敌我分明,以后只能依赖凉州人,包括他在内。在这种时候,孙策就不可能有余力攻取弘农,说不定还要笼络他,以期稳住右翼。

    问题在于孙策能不能反攻关中从形势上看,孙策进攻关中的难度不小,从关中进攻南阳却相对容易。可是凡事都有例外,尤其是与孙策有关时,周瑜、黄忠就是近在眼前的例子。

    孙策的财力能支持两路进攻,那三路、四路呢如果袁谭也借机发起攻击呢只是不傻,谁都知道这是围攻孙策的好机会。袁谭与孙策有杀父之仇,势不两立,又被冀州世家裹胁,大概率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形势未明,时机未至,不宜仓促决断,还是再看看的好。

    “伯行兄,若朝廷出兵,谁当为将”

    见贾诩沉思,赵衢心情很紧张,此刻听到贾诩这句话,他总算松了一口气。“天子自将,太尉士孙瑞掌步,温侯吕布掌骑,我凉州诸将随征。”

    “谁是谋主,秘书令刘晔”

    “还有杨阜、阎温。”赵衢看看贾诩。“其实我们都觉得君侯是最合适的人选,只不过朝中关东势力尚强,太傅皇甫嵩还在,对董公旧部多有非议,所以只能作为偏师。君侯,这是一个好机会啊。若能成功,谁还敢说我凉州无人”

    “我可以配合朝廷行动,但我有一个要求。”贾诩捻着手指,一字一句的说道:“我要皇甫嵩的首级。”

    赵衢一愣。“什么”

    “王允设谋,吕布背义,他们都是杀死董公的罪魁祸首,本来都该死,但朝堂争斗,生死难免,如今朝廷又是用人之际,我暂时就不追究吕布了。皇甫嵩则不然,他公报私仇,屠了董公满门,我不能让他和王允一样善终。要我出兵可以,先给我皇甫嵩的首级。”
1...442443444445446...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