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叶春秋抿嘴一笑,朝他拱拱手。
曹公公便明白了,入轿而去。
目送这曹公公离开,叶春秋松口气,眸看了叶景一眼,叶景若有所思,叶春秋道“爹”
叶景摆摆手,深深看他一眼“好好读书,你既有破釜沉舟的打算,立下志向也是很好,为父,也要努力了。”
呃
他多半是认为叶春秋辞了这个封赏,是因为自己想要破釜沉舟?
好吧,这样似乎也解释我的通。
很多时候,叶春秋不喜读书,即便是读,那也不过是在光脑中一目十行的看过去,并不求透彻,却只需能够大致有所了解罢了。
四书五经,其实他大抵已经了然于胸了,而程朱两位夫子对于四书五经地理解,也大抵有了印象,叶春秋更愿意看一些这个时代的杂记,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文章,其实有时坐在那儿冥想,而后去吸收各种知识,对于叶春秋来说,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过了两日,陈蓉兴冲冲的来,一见他‘卑躬屈膝’的样子,叶春秋便晓得,这位陈兄多半是想求稿来的。
上次那一次诗,已经引起了士林不少的议论,太白集的销量也是节节攀高,本来这风潮过去也就过去,慢慢的,太白集开始用规模优势开始碾压对手,不过在陈蓉和那位王书商心里,叶春秋可是提振销量的香饽饽,第五版的太白集这一次想冲击六万销量,因而也是卯足了劲在鼓动和宣传。
而眼下,那宁波平倭,却是将叶春秋又推到了风口浪尖。
倭寇虽然从来没有袭击过杭州,不过这杭州本就处于倭患最严重的腹地,这一百多年来,谁家里没有同乡、亲友遭受过倭寇的残害,这叶解元一举平倭,顿时名声大噪。
而今这街头巷尾,早已传开了。
陈蓉和王方,就想借着这一股东风,大肆宣传一番。
“春秋啊。”陈蓉在外是谦谦如玉的君子,不过而今和叶春秋关系熟稔了,也就不在乎什么形象了,架着腿斜靠着椅上,一面吹着叶春秋给他上着茶,一面道“这一次你要帮诗社一把,哎你不晓得,现在大家都翘首盼着此次平倭的心得呢,从前哪,你的诗还只是读书人在议论,而如今,却连许多不太读书的人也都议论着你,咱们太白集第六版要冲高销量,销量越高,到时候书价越低,自然而然也就有越多人买,王书商现在到处在雇人,还特意去了南京寻了雕版的名匠来,就指着将这书制作的更精美,印刷量也要增加;现在可都指望在你的身上了,春秋,哎哎我知道你在宁波走了一遭鬼门关,该好好歇一歇,我也是没法子啊,诗社里头,都怂恿着我,说是都盼着春秋说两句,说两句就好,春秋若是不肯说,那么也无妨,那我就来代笔了。”
叶春秋一面吹着茶沫,一面也觉得为难,诗社他也有一份,本心上他也愿意为诗社好,可是话说来,平倭的事是很不好写的。
若是如实的写,就显得不太谦虚。
可若是谦虚的过了,又显得矫揉造作。
这时代的读书人最看重的是风骨,又讲究谦逊,当然因为总有人谦虚的太过,所以显得虚假,前些日子,总有人想要求名,不免低调的想要装逼,结果硬生生被人揭出来,反而被人嘲笑,叶春秋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
叶春秋不由苦笑,做人难,做这读书人,似乎更难。
好吧,叶春秋倒也没有扭捏,道“我得好好想一想,陈兄,你也不要把心思都扑在太白诗社里,你现在是举人,后年的春闱才最紧要。”
(未完待续。)
庶子风流 第二百五十四章:讨厌鬼来了(第一更)
虽说是后年,可现在已要入冬,实际上考试的时间,也不过一年半而已,叶春秋怕陈蓉因为诗社的事沾沾自喜,而把心思都放在这里头,反而害了自己。
陈蓉听见叶春秋答应,眼眸已经一亮,叶春秋的告诫,他现在是一丁都听不进去,满心思都放在那茁壮成长的诗社上。
陈蓉只是应道“这就好极了,嗯嗯,多谢春秋教诲,嗯嗯,我过两日,要去南京一趟,寻一些名儒求稿,春秋是知道的,他们不比别人,别人是求着来递稿,他们呢,虽也想写两篇文章给人瞧瞧,偏偏又拉不下脸来,只能亲自拜访一趟才好,免得说我们这些后辈礼数不周。”
叶春秋不禁失笑,却又为陈蓉心里摇头,这家伙似乎已经完全乐在其中,几头牛都拉不了。
过不多时,张晋便寻了来,大叫道“陈兄,春秋,真是让我好找,正想请你们去聚宝楼吃饭,本想邀陈兄来叫春秋,谁晓得陈兄居然自个儿来了,也不叫我,真是人情凉薄,我张举人心已凉透了。”
一见到张晋,叶春秋和陈蓉都笑了,陈蓉道“正好,中午吃一顿,为我践行,我要去南京。”
叶春秋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法儿,脸皮薄啊,便道“这一趟我请,免得张举人再寒心。”
张晋叉着手,瞪大眼睛,怒气冲冲地道“张举人花自己老子的钱,你来装什么阔气?噢,叶世叔呢,叫他一起同去。”
叶春秋不由一笑,随之道“家父去找同行请益,怕是夜里才来。”
旋即三人动了身,照旧还是那聚宝楼,因为是熟客,所以店伙殷勤无比,不必三人菜,便大抵晓得三人的胃口,招呼他们到雅室里,大吃了一顿之后,酒足饭饱,陈蓉有些微醉,不禁得意洋洋,他是个尾巴藏不住的人,一旦有了得色,就巴不得广而告之“春秋,你是不知道,而今这诗社,已有千人规模了,说是江浙第一诗社也不为过,自然,还有太白集,这太白集销量节节攀高,已是名噪一时,想不到啊,哈哈”
叶春秋能看出陈蓉的少年得意,心里也有些自得,便笑吟吟地道“多亏了陈兄的经营有方。”
陈蓉摇头道“其实要多亏了春秋才是,没有春秋的名气,如何打得开局面。”
张晋已是大醉,捋起袖子便要动手,一副要揍陈蓉的样子“这是什么话,张举人就没出力吗?”
陈蓉吓得咋舌,猥亵大叔可是孔武有力的,忙是说“张举人自然是出力最大的人,没有张举人,我和春秋都要饿死了,哪里来的诗社。”
张晋才心满意足地坐下,翻了碗碟,弄得汤汁到处都是,用筷子敲击着道“来来来,我们来玩词令。”
到了申时的时候,叶春秋才晃悠悠地雇了藤轿去,近来吃的酒席太多,酒量倒是练出了一些,胃也撑大了不小,现在的生活,他很是满足,打着酒嗝,打开了柴门,进入庭院,便听到一个声音道“呀,春秋来了,春秋啊,你大父一直记挂你,叫我来看看你呢!”
有其他人
叶春秋抬眸,朝着声源的方向看去,只见二叔叶松正一脸带笑地看着自己。
他怎么来了?
叶春秋微微一愣,心里生出疑窦,却是警惕地看着他。
叶松笑呵呵地道“不是家中无事吗?你大父也惦念着你,怕你和大兄在杭州住的不好,无人照料,恰好我在家中清闲,便受你大父所托,来看一看,哎呀呀,而今你们是得意了,两个举人老爷,二叔要在这小住几日嗯”
叶春秋看着叶松,一脸羡慕又有儿失落的样子。
听了他的话,叶春秋明白了,这二叔自从家里失了权利,多半日子也难熬,大抵是跑去寻大父那儿悔过,终究还是自己儿子,大父就算心再硬,又能说什么,只是这一次他来杭州做什么?
对这个二叔,叶春秋是很讨厌的,实在热情不起来,随即发现老爹已经在檐下看着自己和二叔,叶春秋才不咸不淡地朝叶松行个礼“二叔。”
叶松笑吟吟地道“嗯,越发的知达理了,我和你爹喝茶,正说到你,你是不知,你在宁波已经出名了,许多人都感念你平了倭寇,保了乡里呢,咱们奉化,也算是出了一个有出息的人了,二叔从前怎么说的?咱们春秋迟早要有大出息,你看,你看看,果然是没错,春秋啊,好好读,争取再考,中了个进士,大父那儿,不知要高兴成什么样子。”
叶景上前道“春秋喝醉了,洗一洗脸去睡吧。”
叶春秋实在懒得跟这个二叔多说什么,便了头,匆匆去洗漱一番,房去睡。
到了傍晚时起来,刚刚开门,便听外头叶松的声音“大兄,借些钱我,哎,从前是我的错,而今二房过的不好,你是不知,家里现在只给二房三两银子的月钱,辰良又要读的,你是晓得的,这开销可是不小,此番来,我是打算做一些小买,想法子寄些钱去,奈何没有本金,爹现在还在怨我可是我已改过了,大兄借我二十两银子,我在杭州寻一些故旧,请他们帮帮忙。”
叶景的声音显得踟蹰“这钱虽然在我这里,可都是春秋挣得,得问问春秋。”
叶松便道“我听说家里每月都会想法子寄三十两银子来,前些日子,爹怕你们在杭州过的不好,还了河东的几亩地,不是寄了一百两银子来?大兄,你是不知”
“哎”叶景一声叹息。
叶春秋有恼火,这二叔差没害死自己,现在也好意思来借钱?正待要出门,就听二叔的声音道“多谢大兄,多谢,我得去寻朋友交际了,杭州我是认得不少人的,只要有本金,不愁没有法子。”
说罢,他心满意足地出门去了。
(未完待续。)
庶子风流 第二百五十五章:新奇想法(第二更)
叶春秋不露声色,却是开门出来,叶景已在庭前槐树下摆了碗筷,招呼叶春秋道“春秋,去净手,酒醒了吗?吃一晚饭,填一填肚子。”
叶春秋噢了一声,很乖巧的去洗了手,到槐树下,晚饭已是准备好了,叶春秋便不疾不徐道“爹,二叔呢?”
叶景给叶春秋盛了饭,一面道“噢,他和朋友交际了,只怕今夜不会来,他在家里过的很苦”
叶春秋头“爹,就算是亲戚,能帮的,也只能帮一次,总不能无休无止,方才借了他二十两银子,以后不要再借了。”
叶景便知道叶春秋知道了这事,他晓得叶春秋有些不高兴,忙是笑吟吟道“好,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吃饭,吃饭,吃完饭,爹还要作文章,太白集总是催我来写文章,爹跟他们明言了,诗词歌赋是不写的,爹没有这个才情,当然也不愿把心思放在这上头,八股倒是可以试试,写的不好可就勿怪了。”
叶春秋不由笑了,此时已经临近了中秋,吃过了饭,圆月便如玉盘一般高高挂起,庭院前虽无烛火,却也是朦朦胧胧的有些光线,父子二人坐在庭前赏月,叶景抬眸看着那月儿,道“又是一年中秋了,却不知你母亲可好,哎她在天上,一定很清冷。”
那素未蒙面的母亲叶春秋的记忆中没有任何的印象,可是爱屋及乌,见叶景一脸幽幽黯然的样子,叶春秋不禁沉默,心中去努力构造着一个慈母的形象,转而笑道“爹,母亲若是知道我们现在这个样子,不知会有多高兴。”
“嗯。”叶景头应了应,很消沉道“我去作文,春秋早些歇了吧。”
叶景到房中,眼睛已经湿润,他强忍着悲意,摊开纸来要作文,一时竟无从下笔,便浑浑噩噩在纸上行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后头的字迹,已经越来越潦草,辨别不清了。
叶春秋看着叶景的厢房里,那灯影下孤零零的身影,他轻轻吁了口气,中秋节就要到了,团团圆圆吗?可是在这个小家里,似乎总缺了一个人,好吧,人活着要开心,不该想这些有的没的。
一夜无话,直到次日起来,叶春秋拿着握刀,便又开始了一日的晨练,这倭刀虽是薄如蝉翼,分量却是不轻,比之从前的短剑,反而更加考验体力,叶春秋只练了两注香,便有些气喘吁吁,咬着牙足足坚持了半个时辰,整个人便开始有些脱力了,他放了刀,心里反而有些满足,万事开头难,起初自己用短剑的时候,也是如此艰难的,习惯之后就好了。
正要去沐浴,在檐下取了晾晒的衣衫,便见柴门推开,叶松一脸困顿的晃着脚步进来,他显然一宿未睡,整个人疲惫到了极,连走路都有些打晃,见了叶春秋,也没昨日那样殷勤,只是打着哈欠,招呼一句“噢,春秋啊,起的竟这样早,好,好得很,好好用功。”便脚步踉跄的进了叶景给他收拾的房里。
叶春秋懒得理他,只当他是空气,沐浴之后,用过早餐,便了房里为平倭的文章而烦心,该用什么文体呢,怎样写呢?
一时也没什么头绪,索性动身练字。
正午的时候二叔还在睡,叶春秋和叶景吃过了午饭,叶景已恢复了情绪,笑吟吟的说着几个宁波同乡邀自己去喝茶,来时带些吃食来,让叶春秋不必急着吃晚饭,叶春秋一一应下,不过想到要应对这二叔,和二叔独处一起,便觉得没什么意思。
等叶景一走,叶春秋便锁了自己的房门,也出了门。
他到了女医馆外头,却因为天色还早,便在对门的茶肆里闲坐着喝茶,一面临着窗,细数进入医馆的车马,其实清早应当是妇人们入医馆的高峰期,不过即便只是正午,依旧有数十辆车轿进去。
叶春秋心里便盘算,如此算下来,一天下来的女客,只怕有两百之多,数字的增长很快,将来这女医馆大有可为。
等到了天黑,叶春秋便偷偷‘潜入’医馆,依旧这时候仍是账房亮着灯,叶春秋敲敲门,里头的一个丫头开了门,见了叶春秋,显得有些诧异,叶春秋抬眸,便见王羲之靠着案上,提笔写着什么,很是认真,全神贯注的样子。叶春秋朝这丫头嘘了一声,举步进去,便见灯影下的王小姐在纸上写下了娟秀的小字,她的行书居然不错,叶春秋在旁观摩,拿着她的清丽文字和自己的小楷对比,王羲之写着写着,额上已是生出细汗,不禁道“春梅,替我拿汗巾来。”
汗巾递到她面前,她脸色微微带着红晕,幽幽的吐出如兰之气,接过汗巾正要擦拭额上的汗水,冷不防想到方才递帕巾地手不似女子,不由微微愕然,侧目一看,才见了叶春秋。
“呀公子来了”王羲之一时局促。
叶春秋为使她不尴尬,却是低头去看她纸上写的东西,不禁道“王小姐,这是什么?”
王羲之缳首,却似是心情平复一些,道“是杭州城里的许多店铺,都是我托我爹帮我打听的,有丝绸铺子、珠宝铺子、胭脂水粉、还有一些裁缝铺,嗯,还有一些小玩意,就说这丝绸铺吧,杭州有些名气的,有二十多家,公子你看看,张家布店也在里头。”
叶春秋着头,饶有兴味地道“王小姐是有什么新奇的想法吗?”
王羲之像是得到鼓励一般,继续道“现在的医馆,已经和从前不同了,就说这丝绸,而今在医馆里,每日可卖出七八匹,公子不知,这个数目,已是很了不得了;寻常的铺子,即便是在繁华的闹市,雇佣了十几个伙计,也未必有这样的销量。”说到这里,王羲之顿了一下,显得有些紧张地继续道“我我有个念头”
(未完待续。)
庶子风流 第二百五十六章:得寸进尺(第三更)
王羲之似乎觉得一个女子产生念头,是有逾越了规矩,却还是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道“我打听到,城中若是哪家丝绸铺子若是能为医馆供货,他们有了稳定的财源,对于他们自己的生意,也是大大的利好,薄利多销,销的多,自然而然便可压价了,现在满杭州都晓得,女医馆地珠宝、丝绸、胭脂、女鞋生意好的惊人,都想来供货,谁得了女医馆的供货权,谁就可以脱颖而出,不但可以打压同行,还可以获利;可是换一个念头去想呢?谁若是没有得到供货权看,这些几十年的老店,平时各自相安无事,却不免要遭受那得了供货权的同行打压了,因此我我就想,既然如此,是他们巴结着我们,那么不妨,医馆里,得设一个招商的楼,让几个人打理着,负责验货,看货,和各家的店来谈,尽量让他们拿出最好的货,且价格也可压到最低,这只是我的胡思乱想,不过觉得颇为可行,就想试一试。”
她虽然这样说,却又显得不太自信,生怕叶春秋觉得她自作主张。
叶春秋却是笑了,道“医馆里都是女子,大多数都是女孩儿,对于经营的事都是一窍不通,难为羲之有这本事,这样我也放心了,招商楼这是让那些商贾们竞价吗?嗯,这样可行。”
王羲之不禁露出笑容,喜滋滋的道“当真可以吗?那我再谋划一下,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规避的地方。”说罢亲自去给叶春秋斟茶。
叶春秋便若有所思的坐着,王羲之斟茶来,道“公子在想什么?”
叶春秋神,抬眸道“我二叔来了,嗯,你在我家住了些日子,偶尔也能从我们父子只言片语中得知一些家事吧,那二叔突然跑来,教人烦不胜烦。”
王羲之便幽幽道“原来公子来这里,是来躲那二叔的。”她理了理鬓,却道“这普天之下,谁家没有几个惹人烦的亲戚,这种家事,我也不好说什么,不过既然那二叔如此不堪,公子还需小心一些的好。况且公子将来大有可为,有着锦绣前程,家中若是不宁,传出什么不好的传闻,那二叔倒没什么,反而亏了公子的名声。”
叶春秋颌首“我本来有些不忿,现在听你这样一说,心里舒服了一些。好吧,时候我早,你吃过饭了吗?快去吃,别又让曼玉来叫,我先走了,下次再有不爽的地方,还请羲之不吝开导。”
叶春秋居然很认真的起来,有板有眼的朝她作揖。
“呀”王羲之忙是避开,道“公子我何德何能。”
何德何能嗯,这话听起来挺耳熟的,好像自己也说过。
叶春秋转而带着微笑道“过几日就是中秋,你该家去,和你父亲团聚,这里的事,就交给曼玉便可以了。”
王羲之方才眼中还带笑,旋即却黯然下来“这就不必了,离了楼的女儿便是泼出去的水,公子不明白的。”
这番话却让叶春秋依稀明白了一什么。
王方把女儿送来,其实就是送出了楼,本质上就是想和自己达成某种联盟,而他的女儿,自然而然也等于是托付给了自己。
叶春秋忙道“那么到时我叫人来接你,你跟我们一起过中秋吧,我爹也很想念你,怕你在这儿吃苦受罪,他把你当女儿看的。”
王羲之的心情好受一些,忙是缳首“嗯。”
到家中,叶春秋以为二叔还在,谁晓得只有叶景孤零零的在读书,他带来了一只烧鹅,还用荷叶包了一些菜来,见叶春秋来,要热了给叶春秋吃,叶春秋自己动手去烧灶,一面道“爹,二叔又出去了?”
叶景含笑道“是啊,他说会朋友,他那朋友想带他做生意,所以总要巴结着才好。”
叶春秋不咸不淡的道“或许是寻欢作乐吧。”
叶景抿抿嘴,没有说什么,对那个兄弟,他也实在没有太多的好感。
谁知这时候,叶松却是醉醺醺的来,一脸嬉皮笑脸的,高声道“哎呀春秋这么晚吃晚饭?早知就带你去聚宝楼吃了,你是不知,那聚宝楼的红烧鲈鱼真是鲜美无比,罢罢,你吃,你吃,大兄你来,我有话说。”
将叶景拉到一边,低声嘀咕什么。
叶春秋心说,这隔三差五去聚宝楼,只怕花销很大吧,而且二叔来的时候,居然穿了一身新衣衫,一看又是松江的绸子,他来时像个土包子,可是到了杭州,置办了一身衣衫,而今却像某家家财万贯的大员外,叶春秋端着碗,一面吃饭,一面高声道“二叔莫不是又借钱吧?”
叶松在另一边本来低声对叶景说的吐沫横飞,一听到叶春秋的话,老脸一红,因带着酒意,所以说话也没从前拘谨了“自家兄弟,借钱又怎了,春秋,你怎可说怪话?二叔现在眼看就要发迹了,跟着几个兄台做一场大买卖,也好补贴家用,这也是为了叶家好。噢,你们倒是发迹了,现在又是举人,你大父又隔三差五寄钱来补贴家用,难道你们就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弟和二叔穷困潦倒,我是你爹的亲兄弟,你当是什么?别人的钱,借我我也不要。”
他嗓门很大,说得理直气壮。
叶春秋只是冷笑,端着碗到槐树一旁吃饭去了。
反正老爹说了,下不为例的,嗯,看你嗓门大又能如何?
谁晓得刚吃完饭,叶春秋要去收拾碗筷,便见二叔叶松一脸喜上眉梢的样子,连袖子里似乎也是沉甸甸的样子,叶松朝他笑了笑,吐着酒气道“春秋啊,你有长进是好事,现在有了出息,那也是叶家的福气,不过敬爱族亲长辈,却还差了一些,不过你年纪还小,嗯,二叔头晕沉沉的,去睡了。”
卧槽这老爹不会是又借钱给这个二叔了吧?
(未完待续。)
庶子风流 第二百五十七章:物极必反(第四更)
叶春秋没有理叶松,等他到了自己的屋子,叶春秋进了小厅,就见叶景一脸烦恼的样子,见叶春秋进来,忙将目光别到一边,道“噢,春秋,吃完饭了?”
叶春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叶景道“爹,不是说了下不为例的吗?”
“我”叶景想要解释,最后垂头丧气地低下头,道“春秋,不管如何,总是亲戚,若是他胡乱说什么出去,名声也不好。”
叶春秋摇摇头,银子其实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在他看来,做人一定要有底线,不能无限的任人索取。
那二叔得了银子,自是欢喜无限,在次日清早起来,见了庭院里勤奋练剑的叶春秋,便一脸笑意地道“春秋又起得这样早,真好,嗯,你二叔要出门会友去了,你却是不知,这一次,我交的朋友可不是寻常人,邓举人你还记得吧,噢,上次他因为跟你的事,差丢了学籍,总算是寻了许多关系,这才保住了功名,还好他并没有记恨我们叶家,还介绍了不少人给你二叔认识,那些都是杭州城里极体面的人呢,你继续练剑,我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