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冯先生,实不相瞒,这次请您回去当先生跟以往不太一样。惠娘坐下来,脸上满是难为情。

    冯话齐带着几分诧异,问道:有何不同?

    惠娘把沈溪之前提议的办学理念详细说明,根据年龄层分班,私塾不但要教授《四书《五经,还会开琴棋书画等方面的课程,另有专人传授八股破题,由冯话齐担任学塾的教谕,也就是校长。

    校长统筹各方,同时也教授学生某一方面的学问。惠娘准备让冯话齐教授《五经,因为沈溪目前正在读《五经。

    倒是很新颖。

    冯话齐听完介绍后,开怀一笑,陆夫人,实不相瞒,在下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可惜人单力薄,单凭老朽一人,如何能当得起如此多的差事?若陆夫人可将此事落实,倒是了却某生平一愿。

    惠娘大感惊奇,本来她担心冯话齐听了这些荒唐之言会勃然变色。没想到冯话齐答应得不但爽快,而且似乎还挺高兴。

    惠娘心想,果然是什么样的先生教出什么样的弟子,她甚至怀疑。沈溪所提的怪异办学点子,原本就是冯话齐的主意。

    那冯先生,筹备学塾之事,要由您来负责,在下一介妇人。许多事不懂也不方便出面。

    惠娘在冯话齐这样有身份有学问之人面前,显得很谦卑,至于银钱方面,小妇人会提前支与先生,若是不够用,另行知会便是。

    说完,惠娘让秀儿把手上抱着的木匣子拿过来打开,里面全都是上好的银锭。银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沈溪的学费,另一部分是给他办学租场地和置办桌椅案头甚至是文房四宝所用。

    冯话齐见到惠娘出手如此阔绰。老脸有些挂不住,到底读书人注重气节,不齿于为银钱折腰。可现实不由人,眼前正是他困窘之时,这么多银子却是他生平仅见。

    若先生不弃,我们商会总馆后巷有几间宽敞干净的院子,先生不妨先过去落脚。惠娘左右看看,发现冯话齐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便主动提议。

    冯话齐紧忙行礼:多谢,多谢。

    冯话齐突然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却没想到得到惠娘的大力支持,当然他也知道这背后主要是沈溪在出力。

    冯话齐带着夫人和两个幼子搬到新家,马上开始张罗创办学塾。场地和摆设方面说是冯话齐出面,但很多事惠娘能帮上忙。有商会庞大的关系网在,冯话齐做事如有神助,城中士绅不给他这个读书人的面子,也会照顾商会和惠娘面子。

    至于另请先生之事,就要惠娘找人谈了。

    惠娘打听到城中一些落魄文人的住址,亲自上门拜访。说是请人回来,其实也是去考察一下这些人是否有为人师表的做派,并愿意与其他先生一同教书。

    到三月底,惠娘已经找到六七位学问和为人处世都挺不错的先生。

    这些人普遍年岁都不大,从二十岁到四十许不等,年岁最大的反而是冯话齐。而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秀才,有育人子弟的经验。那些出口之乎者也,欺负惠娘一介妇孺什么都不懂的,她听了就烦,干脆送上一点礼物然后告辞。

    遇到中意的先生,惠娘还要跟人家详细讲明学塾的教学模式,免得对方不愿纡尊降贵。

    随着冯话齐租到办学场地,而惠娘这边也把先生招募齐全,学塾开学就剩下置办摆设和招募学生这两方面。

    置办摆设,对惠娘来讲非常容易,有钱好办事,找木匠定制一批桌椅案头,几天就能送货上门,经营文房四宝的店铺,光是商会内就有好几家,内部出售都是成本价,物美价廉。

    惠娘第一次到府城时给沈溪买块徽墨都是假的,眼下她是商会会长,若再有店铺以次充好,那这家铺子就不要想在汀州府立足了。

    招募学生方面,之前商会中各家已经呈递名单上来,惠娘回头跟商会的人一说,他们都表示只要学塾开学就把自家子弟送来。

    三月二十九,冯话齐作为学塾校长,第一次面见同事。虽然这年头读书人普遍有文人相轻的毛病,这些先生对冯话齐并不是很敬重,但在表面上,互相之间还算客客气气。

    冯话齐是学塾东主陆孙氏钦点的教谕,就连以后发工钱,也由冯话齐负责。这改变了以前学塾先生靠束脩过活的传统,改为每月领固定的月钱,在收益上远比他们自己开班授徒收到的束脩多得多。

    :这是为新盟主三舍堂2大大加更!

    有人说本书每天一更是什么鬼?天子从早上七点起来码字到现在,中间也就吃饭耽搁了点儿时间,每天都码足15000字并及时更新,以天子每小时1000字的手速,五更已经算是敬业了好吧?

    天子诚挚地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哦!




第一六四章 算计(求订阅和月票)
    惠娘筹划成立专供商会子弟读书的学塾,府城同样有一家学塾在紧张筹备中,这就是洪浊在沈溪提议下成立的那家。◇◇小◇说,

    三月下旬这段时间,沈溪不用去学塾读书,平日就在家里自习,除了继续看跟科举考试有关的书籍外,其余时间他便教陆曦儿和林黛读书识字。

    两个小萝莉进步很快,这一年多来,沈溪已经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幼学琼林教完,除了生僻字之外,她们已经能读会写,且明其意。

    沈溪开始教授她们一些新知识,不是别的启蒙读物,也非四书五经,而是算数,从基本的加减乘除教起,甚至连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也准备教给她们。

    或者女人天生都对数学不感冒,读书识字她们学得快,可遇到数学问题,两个小萝莉经常要扒拉着手指头算数,对于图形更是理解不能,让沈溪束手无策。

    三月三十,洪浊又来到药铺,这次他突然造访,药铺的人都没什么反应,直接被他闯了进去。

    周氏见到洪浊不怒反笑,本来她以为这个京城公子哥已走了,现在出现,倒显得其有些耐心。

    秀儿和宁儿连忙上前阻拦:奶奶有吩咐,公子若来,直接请出店门。

    洪浊往屏风后看了眼,可惜屏风厚实,他根本瞧不清楚谢韵儿是否在里面,他回过头道:几位误会了,在下今日前来,是要找你们家那位小公子,不知他可在里面?

    周氏在柜台后稍微讶异了一下,她想不出这事情跟沈溪有什么关系,心想可能是洪浊找借口。

    我家憨娃儿跟你认识?周氏冷声问道。

    洪浊俯首作揖:自然认识,在下与小公子交情莫逆,如今他让我开办学塾,我遇到一些麻烦。想过来请教于他。

    这番话说出,屏风后面发出些微的声响,显然谢韵儿也大感意外。

    周氏摆摆手,宁儿便到后院把沈溪叫出来。

    沈溪见是洪浊。眉头紧皱,要不是洪浊自己找上门来,他都快忘了有这号人了。

    到了门口,沈溪脸色阴冷:之前不是说好了么?有事来寻,在门口等着就是。我肯定会出来相见,你进去分明是把我挑到明处,以后我没法给你出主意了!

    小兄弟,你别生气,我这不是着急才冒昧前来吗?

    洪浊一脸焦灼之色,我按照你说的,租了地方,连木匠都找了,把地方收拾好就等着开馆授徒,可这没门路。学塾无人问津,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你说我该怎么办?

    沈溪心想,这洪浊真是个急性子,让他开学塾,也不考虑清楚,如此风风火火就把事情做了。

    不能总等着生意上门,阁下在汀州一无人脉二无名声,别人怎么知道你的学塾要招收学生?应该做一些推广和宣传,雇请几个人。到城中各处张贴告示,最好请本地有名望的读书人饮宴,联络一下感情。

    沈溪继续给洪浊出损招,反正他的目的就是让洪浊早点儿把银子挥霍干净。老老实实回京。

    洪浊仔细思索后点头:小兄弟言之有理,我这就去办。

    洪浊一路小跑而去,显得很上心,但沈溪看着他背影却不禁摇头叹息,这洪浊空有学问,可惜并无太多处世经验。做人太过实在,如此轻信别人早晚要吃大亏。

    等沈溪回到药铺,却是连谢韵儿都从屏风后走了出来,满药铺的女人直视沈溪,让他感觉似乎自己应该找个地缝钻进去。

    憨娃儿,过来!

    周氏厉喝一声,等沈溪到近前,一拍桌子,说,怎么回事!

    沈溪低着头,表现出一副诚恳认错的模样,低声道:前些天见那人总缠着谢家姐姐,我就去劝了他几句,就这样了

    周氏骂道:混小子,还想撒谎?你只是劝上两句,他这些天就没露面了?

    谢韵儿又羞又气,道:小郎,快说。

    沈溪只好原原本本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隐瞒。谢韵儿听了后不由叹道:他一介北方人,人生地不熟,开什么学塾,这不是白花银子吗?

    沈溪看着谢韵儿有些自责的模样,心说莫非她对洪浊余情未了?

    谢韵儿知道人生地不熟生意难做,这可是她屡屡碰壁后自行摸索出来的,本来她想开家医馆,可在遭遇种种困难后便知道世道艰难,她现在已安心在陆氏药铺当坐堂大夫。

    其实我是想让他早点儿回京。沈溪坦然道。

    周氏骂道:混小子,你当娘和谢姨这么好骗?你让他开学塾,明明是帮助他在汀州落脚,跟回京有何关系?

    沈溪笑嘻嘻道:娘,您想啊,那洪公子连咱们这儿的话都听不太懂,他开学塾,有什么人会送学生去读书?等他把盘缠花干净了,不是得灰头土脸离开?

    这话令谢韵儿愕然,她之前总是听惠娘夸沈溪聪明有本事,但到底多有本事,她还真没见识过。在她想来,沈溪跟她的弟弟妹妹同龄,她的弟弟妹妹稚气未脱,沈溪再神也神不到哪儿去。

    可这次她亲眼看到沈溪不但聪明,而且一肚子阴谋诡计,明着是帮洪浊追求她,其实是想害得洪浊盘缠用尽无奈回京。

    嘿。周氏听到沈溪的计策后笑道,你小子倒是有办法。谢家妹妹如何看?

    谢韵儿脸色黯然:我与他情分已尽,他非要来缠着,我也没办法但若要令他知难而退,这未尝不是个好主意。大不了,临行前我送他些盘缠就是了。

    沈溪本来还担心谢韵儿心疼洪浊,会找人告诉他及早收手,现在看来,谢韵儿算是足够理智,知道跟洪浊在一起不会有幸福,在得不到家人祝福的情况下,就算勉强凑在一起,来日也会以悲剧收场。

    这年头的女人,在考虑婚姻大事时更为谨慎,因为她们中大多数一生只有一次婚姻,若谢韵儿真嫁给洪浊,将来洪浊抛下她回京城,那她一辈子就完了。

    周氏听出谢韵儿话语中的决绝之意,安慰一番,事情就当揭过了。

    晚上惠娘回来,周氏把白天的事一说,惠娘笑着摸了摸沈溪的头:小郎到底不是平常人家的孩子,他想事情比别人都复杂周祥,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大人都自愧不如。

    沈溪耸耸肩:孙姨谬赞了。

    随后,惠娘笑着介绍筹备学塾的事,她怕时间太长耽误沈溪学业,把学塾开学的日子定在了四月初二。

    听到这消息,周氏非常高兴,随后幽幽一叹:真想把这好消息告诉家里那没良心的,他一走就是半个月,连个音信都没有,难道不知我们娘儿俩为他牵肠挂肚?

    惠娘安慰:姐夫忙完了事情自然会尽早回来。

    姐妹二人感情很好,周氏没丈夫在身边,就跟惠娘一起睡,两个人已不单纯是闺蜜,简直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另一半。

    吃过晚饭,惠娘把银号经营两个多月来的账目拿出,除了对周氏解释一番,也是让沈溪知道具体经营情况。

    最后她带着遗憾道:如今银号的生意步入正轨,可近来老是收到成色很差的银锭,令银号损失不小。

    沈溪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银号刚开始是以钱铺的模式存在,钱铺本来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因为收的是折价的回扣。

    但钱铺经营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于民间铸币和铸锭的成色,眼下南北两京以及江南中原等地,几乎每座大城都会开设铸造厂铸币,名义上是官办,但很多为私人所设的铸造厂,为了追求利益,其铸造出来的银锭和铜币成色很差,随着商贸流通逐渐流传到闽浙之地。

    沈溪道:既然问题出现了,我们就要面对,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再在银钱兑换这一条道上走到黑,而是应该走存款放贷的途径,才能将银号做大做强。

    这样是否太过激进了?惠娘蹙眉问道,眼里满是担忧。

    沈溪笑道:姨,做什么行当不需要冒险?之前咱经营印刷作坊,别人不看好,到头来不也做起来了?

    银号有了这项业务,百姓能从存款中获得利息,而商家也有了低息借钱的途径,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利民之举。咱先期放贷,只针对商会内的商家,对于抵押之物审批严格把关,只要能把这一环节落实好,就算有什么风险我们也能应付得了!

    :这是月票满240票的加更,同时也是今天的第五更!

    大家的热情我都看到了,天子再次向大家致以深深的敬意!

    在天子心目中,状元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人精!读书写八股不是生活的全部,家长里短也是状元生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至于各种批评和建议,好的天子欣然接纳,恶语相向的一笑置之,写书十多年了,这点儿雅量还是有的!

    再次谢谢大家!



第一六五章 逆水行舟(求订阅和月票)
    银号发挥银行功能,进行存款和放贷业务乃大势所趋。

    如今弘治年间私铸钱币种类之多样,以银号之前所经营,所有制钱都按同一比价兑换显然是不行的。

    就算要继续银两和铜钱兑换,也必须要提高折色回扣,这样才能保证银号的良性发展。

    银号是股份制企业,眼下要增加业务,得先开股东大会征求各位股东的意见。

    但是在股东大会之前,惠娘把所有不清楚的地方跟沈溪问明,免得开会时被股东们问得哑口无言。沈溪把展开存钱和放贷业务的流程,包括业务展开后的一些风险评估,都详细列出来,交与惠娘审阅。

    有了这些,我一定能说服各家掌柜。

    惠娘看过后非常满意,对银号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四月初一,惠娘召开银号第一次股东大会。

    在这次会议上,除了把银号扩大经营范围一事公布,惠娘还根据沈溪的提议进行扩股,从本来的三百股增加到四百股,本金达到四千两。

    惠娘跟周氏商定后,又增加了五百两的投资,使得她在银号的原始股份中,牢牢占据五成以上的份额。

    剩余股份,或者为股东认购,或者为商会其他会员买去。总的来说,汀州商会中人对于银号前景颇为看好,怎么说也是以钱赚钱,这些人比惠娘更清楚放贷的利润有多丰厚。
1...8788899091...19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