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沈孙氏很开心。
因为沈溪的话,沈孙氏对沈溪多了几分疼爱,帮忙收拾屋子,把被褥什么的都整理好,甚至怕捂着了,还趁着天没黑之前,拿出去帮忙晒了晒。忙活完后,沈孙氏进来道:屋子不多,你们小两口,可能要睡在一起了。
林黛面色一红,还从来没人这么称呼过她和沈溪,她听到后很害羞,不过心里倒是挺欢喜的。
跟沈溪睡在一起,意味着又能听故事了
等都安顿好之后,沈孙氏才带着沈溪和林黛回到正屋那边,此时杨文招正蹲在屋子门口玩沙子。
沈溪比杨文招大不了一岁,一个还是孩子心态,而沈溪已经在考功名光耀门楣。见到沈溪回来,杨文招跑过来就要拉沈溪玩,沈溪却作出噤声的手势,因为这时候正厅里传出激烈的争吵声。
弟妹在外赚大钱,里一套外一套,就对得起沈家了?
呵斥声来自于一路上都和和气气的姑姑杨沈氏,此时的她,正在厉声质问周氏,似乎是抓到了周氏的什么把柄。
沈溪不用猜也知道是什么事,杨沈氏肯定是拿周氏在印刷作坊银号和药厂等等商会产业中有股份的事做文章。
这些事要瞒住宁化这边不难,毕竟这边的人消息闭塞,商会的主要活动地点还是在府城。但杨凌和本身就是商会中人,只要他有心还是不难查到。其实印刷作坊的幕后大股东不是惠娘,而是周氏。连当初救杨家的那几百两银子,也大部分来自于周氏。
对于周氏赚多少钱,杨家人不关心。但唯独在惠娘和周氏掌控杨氏药铺六成股份上,杨家人很介怀。
若是惠娘一个外人把控着,他们没办法,现在知道居然是周氏掌握着杨家的命脉,他们怎可能善罢甘休?
这次杨凌和夫妇要跟沈明钧夫妇一起回宁化。说是省亲,其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老太太面前告状,除了报复周氏这两年来从杨氏药铺攫取钱财,顺带把杨氏药铺的股份拿回去。
沈溪心想:要说里一套外一套,这个姑姑可无人能出其右者,原来这一路上的嘘寒问暖都是虚情假意,为的是让老娘不怀疑她!也忘了当初是谁连家业都快不保,腆着脸上门来苦苦哀求。
李氏脸色阴冷,喝道:老幺媳妇,到底怎么回事?
这时候周氏被人捉住痛脚。心里委屈,只是在一边哭泣。而沈明钧这时候却为妻子挺身而出道:娘,您不能听姐姐她胡言乱语,娘子这几年都是为陆夫人做事,孩儿可以为娘子作证!
杨沈氏冷笑道:傻弟弟啊,这是被你媳妇利用了,你这都不知?
沈明钧被呛的说不出话来,他也是嘴笨,想跟亲姐姐争吵,但又不知拿什么理由来反驳她。
此时沈溪却看到架势不对。
当初老娘选择隐瞒此事。主要是怕沈家人跟之前夺药铺一样,再派人去接管印刷作坊,至于后来出资银号甚至是药厂,都是有了钱之后。让惠娘随便去花,没太当回事。
问题是惠娘是知恩图报的人,她不会把别人的当成是自己的,无论赚多少银子,她都会把账目详细记下来,这个分多少。甚至是几分几毫都不会有错漏。药厂和印刷作坊的账目,惠娘是不用拿出来给人看的,但银号却是由多个股东一同出资,事情败露,也必然是在银号的账目上。
沈溪心说:要么从开始就别做,现在既然做了,就打死不能承认。我现在就说没这回事,你有本事把银号的账目拿过来对质!
想到这里,沈溪坚决地走进主屋,扶着周氏,厉声喝问:姑姑,你怎能冤枉我娘?
杨沈氏冷笑道:你才多大年岁,连你爹都不知,你从何而知?你娘其实是想当我们沈家的蛀虫,把我们沈家都掏空她才心满意足
这话其实很冤枉人,连李氏听了都皱眉。
就算杨沈氏说的是真的,儿媳妇在外跟人做生意,还赚了大钱隐瞒家里,可她没动用家里一分一毫,且每月都送银子回来,连沈家的宅子也是用周氏赚回来的钱买来的,说周氏是沈家蛀虫也太伤人了。
李氏黑着脸道:这是什么话
虽然李氏之前对周氏有很多意见,但她作为一家之主,也不想让家里的矛盾扩大化。但她在心里,还是袒护女儿更多一些,她也觉察女儿是因为杨家人受屈,诚心要回来让周氏下不来台,出言才如此阴毒。
沈溪却针锋相对:姑姑,你说的那些话,都在诬陷我娘,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娘侵夺了你杨家的产业,不肯把产业还给你们?
杨沈氏怒从心起,喝道:臭小子,你是姓沈的还是姓周的,你娘做的那些事,外面都在传,难道我会冤枉她不成?
沈溪回击道:外面传的?哼哼,外面还有人说我爹跟孙姨暗地里有来往,说我娘一直张罗着让我爹纳孙姨为小妾,还说我们沈家人跟孙姨套近乎,就是为了最后把姓陆的产业改姓沈。
这些话都能信!?
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认
杨沈氏恼羞成怒,的确外面传的瞎话不少,而且都不符合事实,就比如在沈明钧跟惠娘问题上,杨沈氏很了解这个弟弟,他哪儿有那本事搭上惠娘这样有本事的女人?
若外界传言属实,那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可这次关于周氏在惠娘许多产业中有股份的事,她却是极为笃定的,因为向她消息的人说得那是言之凿凿,而且不是一个两个,全都是商会长老堂的成员。
臭小子,你姓什么的?姑姑可不是喜欢挑事的人
杨沈氏知道如今沈溪在沈家地位不似从前,现在小侄子过了府试,来年就要参加院试,在老太太眼里那是将来的举人公,现在沈溪一个小孩子当着大人面说话,老太太都在一旁沉吟不说话。
我可是有证据的。这女人,每年从陆夫人手中分得的银子,不下千两,可拿回家的不过才一二百两,她自己拿着银子去买了宅院娘,您问问她有没有这回事?
李氏眉头紧皱看着儿媳妇,沉着脸问道:此事当真?
周氏可以不承认在惠娘产业里有股份,但沈家在府城买了宅院,这事情可隐瞒不住,毕竟一家人在年前已乔迁新居,沈明钧也清楚此事,他可从来不会隐瞒李氏。
周氏无奈之下,流着泪点点头。就在李氏大感失望即将发怒的关头,沈溪紧忙辩解:祖母,那宅子是孙姨买给我们家的,还说,只有将来等我中了秀才,宅子才会过户到孙儿名下,作为恭贺孙儿进学的礼物。
杨沈氏如今已觉胜券在望,听了沈溪的话,不由再次冷笑:傻小子,人家陆夫人可是精明的生意人。在商会里说一不二,凭什么平白无故给你们家送宅子?你们家住的宅子,我问过,就算是今年遭了水。也值上个三百多两银子,加上修缮和添置,怎么也要四五百两银子。陆夫人会好心送给你们?
沈溪反驳道:那姑姑,我倒有件事不明白,既然你也说了陆夫人是精明的生意人。当初我娘孑然一身到县城,就是帮陆夫人在柜台前药的伙计,她扩大生意,做那些大买,凭什么无缘无故把份额分给娘,让我们捞得好处?
就算杨沈氏准备再充分,她自己也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但还是被这问题问得哑口无言。
这也是整个问题症结之所在。
杨沈氏当初听说周氏在惠娘商铺里有股份,也很惊讶。沈明钧夫妇是多么老实的人她很清楚,他二人又没什么本事,更不懂手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惠娘那么有本事的女人,怎会轻易把到手的银子分出去?
她可不知道,从最开始惠娘的崛起,就是因为沈溪帮忙种牛痘,之后印刷作坊银号药厂的建立,都是在沈溪的建议下。由惠娘和周氏姐妹二人联手去做的,只是因为惠娘总是站在台前,再加上她能力突出,才会让人觉得她是名副其实的大掌柜。
杨沈氏脸色涨得通红。她没料到沈溪这么难对付,心想:读过书的果然不一样,这小子就比我儿子大一点,怎的就天差地别呢?
杨沈氏冷声道:那你如何解释,陆夫人要把宅子送给你家?
沈溪解释:姑姑,侄儿都说了。那不是孙姨送给我家的,而是送给我的。孙姨的丈夫早年离世,如今她只有女儿在身边,因为她的产业都在女儿名下,所以她没法嫁人生子,孙姨早就想认我为义子,这事情我爹也知道。祖母和姑姑若不信的话,可以问我爹。
沈明钧听到这话赶紧出来证实:娘,姐姐,的确是这么回事。陆夫人两年前就想收七郎为义子,当初荷儿她还跟我商议过,我也答应了,只是因为陆夫人家里的小姐不同意,这事情才给耽搁下来。当时商量,等孩子大一些,再把认义母的事情给办了。
因为沈明钧一直在王家给人做下人,现在就算他在印刷作坊当大掌柜,还是把惠娘当作是主母一样看待,连对陆曦儿的称呼也是小姐。李氏最开始想,那陆夫人要送商铺的份额给我家,难道是贪图我儿子?现在听儿子对陆家人的称呼都是这么恭敬,就说明外面所传的,都是子虚乌有。
李氏点头道:你以前找人写回来的信里,也提过这事,为娘当初也未反对。
杨沈氏急道:娘,您真相信他们夫妻说的鬼话?
最开始杨沈氏所针对的还是周氏,以她对沈明钧的了解,认为弟弟应该站在沈家立场上更多一些,现在她发觉情况不对,不但沈明钧为妻子说话,连沈溪也出来为他娘撑腰,这一家三口的绳子拧得很紧,她就想,这女人到底给父子俩灌了什么迷药?
她的口风也不再是这个女人云云,而是他们夫妻怎样怎样。
李氏气得瞪大了眼睛:不然他两口子信谁?想让为娘信你,你倒是拿出证据来,光听外面人瞎传的那些,你就回来挑拨一家人的关系?就算真的是老幺媳妇在外赚了银子又如何?她赚了,还知道给家里,你呢,嫁出去的女儿,难道还不让为娘省心些?
杨沈氏怒从心起,正要出言反驳,却是一直没说话的杨凌和站出来拉了拉妻子的胳膊,阻止妻子说下去。
杨凌和拱手道:娘,小婿想起来今日还要去拜见几位宁化的故友,先带娘子一起过去,可能会耽搁到很晚,今夜暂时睡在客栈。文招留在此处,等明日再来接他。
李氏哪儿能听不出这是因为人家夫妻心里有怨言,不想在家里住?不过她也发觉这场面僵持不下,离开冷静下也好,当即点头:那好,记得早些过来接文招这孩子为娘好些日子没见外孙的面,趁这次我得好好跟他说说。
然后没人送杨凌和夫妇出门,他们自行离开。
等人走了,李氏才略带安慰的口吻道:老幺媳妇,别哭哭啼啼的,现在你姑子也走了,跟娘说说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李氏这招分明是软硬兼施。
杨沈氏先前那出是霸王硬上弓,刚才李氏也说了就算老幺媳妇在外赚了银子又如何,现在又演一出,分明是用软话来套周氏说出实情。
周氏似乎也明白这点,她把眼泪擦掉,抽泣一声,抬起头坚决道:连娘都不相信儿媳?
李氏一时不好回答。
沈溪心说,老娘这反问句用得实在是很漂亮!
从始至终,老娘也未说她没私藏银子,话要么是他这个儿子说的,要么是老爹答的,都不是出自老娘之口,老娘从开始就一副我被人冤枉的神色在那儿哭哭啼啼,也令李氏心软,虽然女儿是她身上的一块肉,可现在女儿是跟别人姓,做事也是为夫家考虑,儿媳妇再怎么看不过眼,那也是沈家人,赚了银子要拿回来孝敬她这个做家长的。
李氏摆摆手:行了行了,这事情到此为止,老幺,扶你媳妇到房里休息。这才刚回来就吵吵闹闹,家不成家的,回头,你们过去给你姐姐姐夫道个歉,事情就算过去了。一家人总要和和气气过日子,你们以后在府城也要多帮衬。
沈溪心想:我这祖母心眼还真是偏的,现在摆明是你女儿诬陷我们,现在还让我们去给你女儿夫妻道歉?这算什么歪歪道理?就因为她是长,我爹我娘是幼?
在老太太心中,礼法大过天,礼法中最基本的一条,长幼有序。
这也是为何沈明钧夫妇总受欺负的原因,因为沈明钧在家里是老幺,之前连生的儿子也是小幺子。
沈溪道:祖母,明明是姑姑诬赖我娘,怎让我们去道歉?
李氏板着脸道:七郎,以前祖母觉得你很懂事,现在看来,你确实长大了,懂的事情多,但有时候却不注意场合。再怎么说,你姑姑姑父也是你的长辈,刚才那些话,是你一个晚辈该说的吗?
这话看似埋怨,但李氏对沈溪的偏袒显然又胜过了对儿子和女儿。
在李氏的标准里,谁有本事,谁能帮沈家中兴,谁就有话语权,这甚至在长幼有序的礼法之上。
虽然她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大儿子沈明文身上,但现在沈溪却是后生可畏,以沈溪十岁过府试得案首的造诣,将来前途必然不在沈明文之下,李氏对这个孙子格外看重,以至于刚才沈溪当着长辈的面出言反驳,她也不加阻止。
或者杨凌和夫妇也是看到,沈明钧一家人这边,一来是对家里送的银子最多贡献最大,二来是沈溪现在有出息将来可能有大作为,他们夫妻也并无确凿证据证明周氏在外私藏小金库,只能先作罢,回去从长计议。不然,老太太可不会为他们做主。
沈溪恭敬认错:祖母教训的是,孙儿记住了。
李氏笑着点点头道:好孙儿,不辜负祖母对你的疼爱。一会儿六郎放学回来,你跟他多作学问,好好教导教导他。
因为沈溪现在比六郎沈元有本事,这使得兄弟二人在家里的地位掉了个个儿,以前老太太喜欢沈元多过沈溪,现在老太太对沈元却很冷淡,即便沈元也是读书的天才,所以大过年的也被先生叫到家里补课,为的便是能早早成材参加县试。
或者单从读书上来说,沈元的天分可能比沈溪还要高,毕竟沈溪是带了二十多年的知识积累而来,沈元则是从头开始。
:第三更!天子始终保持高速更新,大家看得过瘾,是否也订阅和月票支持一二?拜托啦!
第二六〇章 相亲和武举
沈明钧一家五口回来省亲,毕竟住不了太长时间,就算有点儿小矛盾,等夫妻俩带着儿子儿媳妇离开,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现在问题涉及到杨氏药铺的股份问题,经过杨凌和夫妇这一闹,双方等于是彻底撕破了脸皮,再想通过协商解决已经不可能。
沈溪猜想,下一步可能就是要闹上官府,杨家就是拼着不经营成药,也会把属于他们的祖产夺回去。
接下来几天,沈溪很轻松。
又回到宁化这熟悉的地方,身边还有小跟屁虫一样的杨文招,无论这便宜表弟怎么被欺负,都笑嘻嘻的,或者在杨文招心目中,能被小表哥和小表嫂欺负是件幸福的事情,平日在学塾里沈溪对他爱搭不理,现在终于摸着机会,一定要跟沈溪玩个够。
既然杨文招都不介意被人欺负,林黛可就不客气了,林黛知道自己家里被杨文招的爹娘欺负,她决定为家里出气,干脆用墨汁把杨文招涂个大花脸,让杨文招进进出出都黑着脸,美其名曰扮包公。
院子里有一些差不多同龄大的沈家第三代人,容易玩在一起。
而沈溪这边则不能光顾着玩,回到宁化,他除了每天温书,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做,就是相亲。
头年里,沈溪在汀州府府试中得案首,在宁化着实引起轰动,媒婆界早在半年多前就开始行动,到沈家这边来为沈溪说和婚事者不在少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