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而媒婆所推荐过来的人,都是宁化地方上有名望的世家大族的千金小姐,岁数从七八岁到十三四岁的都有,家底很丰厚,能拿出不菲的嫁妆,还只是订亲,想先把婚事确定下来,等将来沈溪长大以后再成婚。
沈家这边有沈永卓和吕家小姐婚事延后的教训,李氏在沈溪的婚事上显得很谨慎。
李氏之前的理由,孩子小不懂事,现在只是过了府试还未有功名,等将来孩子回来再商议可那些媒婆等不起,若沈溪将来真的中了秀才当了举人公又或者考上进士,还会看得上宁化这小地方的女子?
现在趁着沈溪回来省亲,连沈溪的父母也一同回来,又是春节里各家各户最闲的时候,媒婆再次挤破门槛。
与成年人做媒不一样,年岁大一些的,到闺女十五六岁,各家把闺女都藏得很好,就算是说媒,也只是找人作个画像,然后让媒婆拿着去给说和婚事。可沈溪这边毕竟是订亲,小孩子有的才七八岁,就被家里人张罗着要将来嫁给沈溪,也不用私藏着,甚至沈家人想见,随时用小轿接过来见见都可以。
媒婆的话也是很囫囵,年岁大一点有大的好,女大三抱金砖,懂得疼人;年岁小有年岁小的好处,小丫头水嫩,乖巧可人,不会去烦相公读书进学,相公能镇得住。大脚有大脚的好,脚大走路踏实,以后能多帮家里做活;小脚有小脚的好,相公喜欢把玩,不会出来勾三搭四,在闺房里为丈夫生儿育女。
再者说了,沈家七公子以后是要做大官的人,连娘子都可能是诰命夫人,怎会出来做活计?
女娃子漂亮有漂亮的好,相公看着舒心,以后不用纳妾家里就有美妇;女娃子稍微丑点有丑点的好,娶妻娶淑女,夫人姿色差一些,不会令相公沉迷逸乐而耽误学业,女大十八变,将来还能长的漂亮,以后相公有本事,多纳几房美妾就是了
什么话,到了媒婆嘴里,都是好话。
李氏接待媒婆也算是热情,看了几张画像,甚至也跟周氏说了说。
周氏因为杨沈氏责难的事,心里有疙瘩,对于李氏很敷衍,她总是把憨娃儿已经有媳妇的事挂在嘴上,每当她说这个,都会被老太太埋怨:一个童养媳而已,又没什么好的出身,若七郎喜欢,将来让她做妾就是。
林黛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个大妇转眼就被老太太给降为妾侍,小妮子心里很委屈,尤其是在她已经懂事的年纪。可就算是周氏也不敢跟老太太顶着来,更别说她这样一个在沈家没什么地位的小姑娘了。
林黛也算是有危机意识,回来这几天,无论沈溪到哪里,她都会跟在后面。
以前林黛就算跟沈溪同榻而眠,也会背过身去,这次在沈家二人同榻,入睡前她都会看着沈溪,直到眼皮撑不住才合上眼,晚上睡着也会很自然往沈溪怀里靠。
林黛是很缺乏安全感的小姑娘,她本来应该是纯真无邪的,有父母和兄长疼惜,她可以过得无忧无虑,甚至会有比陆曦儿更加灿烂的童年,可惜因为家庭剧变,令她明白世道的辛苦,她有了一些小孩子不该有的心计。
但沈溪能感受到林黛对他真诚的依赖,在林黛心中,沈溪不但是她童年的玩伴,还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朋友,也是她将来的相公,最亲的亲人。
沈溪这几天时间里,也见了自己的老朋友王陵之。
一年不见,沈溪再见到王陵之,已经需要仰着头去看。
这小子的身高长得实在太快,不但壮实,力气也很大,挥舞起马鞭来虎虎生风,肩上还扛一把很厚重的铁棍,当作是练剑所用。
师兄,你看我厉害吧?
王陵之见到沈溪,第一件事就是对沈溪汇报他这一年来练武的成果,大铁棍子既被王陵之当作是重剑,也当作是锏,耍起来令沈溪啧啧称奇。
可真是个练武的奇才啊!
耍了一套下来,王陵之神情淡然。
沈溪苦着脸,鼓了鼓掌道,你平日里没事,就光顾着练武了?
王陵之甩甩头道:那当然,不然干嘛?去年我爹还一直逼着我读书,后来我对他说,我师兄鼓励我去考武举人,当武状元。我爹笑了笑,以后再不管我读不读书的事情。嘿,师兄,你可真本事,我就拿你一句话,就让我爹不管我了。
沈溪心说这还真是个奇葩思维啊。或者王陵之的老爹王昌聂,只是觉得儿子既然不是修文的料,那干脆就练武,武举终归算是个出路,明朝虽然重文轻武,好歹中武举也能够当官,算是条出路。
师兄,你让我学骑马,嘿,特别简单,我学了不到半个月就学会了,我现在正在练习在马上怎么挥马刀,你多教我一点儿?
沈溪赶紧摆手:不用了,我自己还没学会骑马呢。
王陵之大为惊讶:啊?师兄不会骑马?那怎么可能,师兄你这么厉害,应该是骑马射箭,刀枪剑戟样样都行的啊,难道师傅他老人家没督促师兄多加练习?
沈溪没想到王陵之中毒如此之深。
关于师傅和武功云云,只是沈溪小时候瞎编出来的,为的是让王陵之乖乖当他的小弟,顺带把笔墨纸砚这些东西给他偷出来。这都过去多少年了,王陵之居然对有个没见面师傅的事深信不疑。
沈溪道:师弟啊,你看你要考武举,就要明白武举是怎么回事。光有一副蛮力是不行的,弓马骑射是一方面,可重要的,你还要学会策略。不然,你连考弓马骑射的资格都没有。
王陵之皱眉道:师兄的话好深奥,什么是策略。
就是战略战术,三十六计知道吗?沈溪问道。
王陵之很老实摇摇头。
那六韬呢?
王陵之继续摇头。
沈溪叹道:考武举,就是为了将来在战场上当将军,为国效命。两军对垒,不是光靠蛮力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战争只是比比谁的人多,谁的力气大,那就干脆挨个上去掰手腕就行了,还要将军作何?
将军的作用,就是阵前调度,万马军中指挥若定。所以当将军的策略一定要精通,懂得战场上各种阵势。其实就是让你好好读书啊。
明朝自开国以来,武举考试就一直存在,一直到天顺八年,英宗正式制定武举法,曰:凡天下取贡,举谙晓武艺之人,兵部会同京营总兵官于帅府内考其策略,于教场内试其弓马,有能答策二道,骑中四箭以上,步中二箭以上者,官自本职量加署职二级;旗军舍余人授以试所镇抚,民人授以卫经历,月支米三石。能答策二道,骑中二箭以上,步中一箭以上者,官自本职量加署职一级,旗军舍余授以冠带,总旗民人授以试卫知事,月支米二石。
明宪宗成化六年,会试武举,取中刘良鲁广等6名武进士,刘良为第一位武状元。成化十四年,根据太监汪直的建议,以文科为例,设武科乡会试。
弘治六年,定武科六年一试,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后又改为三年一试。考试内容主要是马步弓箭和策试。
王陵之把铁棍子往地上一扔,道:师兄,你这也太坑人了吧?以前跟我说考武举武功好就行,怎的现在还要读书?这这不是为难我吗?
沈溪笑道:师弟不用太过懊恼,考武举所考的策略,跟普通读书人所学不一样,这两天我就会把我所知道的兵书武林秘籍都写给你,这些可都是师傅传下来的,学会之后,就不再是以一当十,而是以一当万。
王陵之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么厉害?
沈溪一脸自豪道:那当然了,有句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好的将军,在战场上就是神明一样的存在,所有人都会顶礼膜拜,连高高在上的皇帝,见了这样的大将都要客客气气,你说厉不厉害?
王陵之嘿嘿傻笑,仿佛已经置身于沈溪给他规划的美好未来里。
厉害厉害,师兄,那你快把师傅传授你的秘籍,传授给我。
沈溪心说,这小子除了武功之外,似乎不会想别的,我若说兵书,他肯定无心学,但我若说那是武林秘籍,这小子学的比谁都快。
沈溪点头道:好,去拿纸笔来,我现在就先给你写几篇,第一篇叫《孙子兵法
:第四更!
谢谢大家的支持,每当倦怠的时候,天子就会看大家的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对每一个留名的书友都由衷地感谢,然后突然从心底里涌出莫名的力量,刺激天子努力码字,码字
第二六一章 告状
正月初九,在沈明钧带着妻儿回到宁化县城六天后,一家人终于启程返回汀州府城。
早前一天,杨文招就被杨家的家仆孙叔带走,跟着父母回汀州府城。
杨凌和夫妇跟沈明钧夫妇同路而来,却没有一同回去。沈溪猜想,杨凌和夫妇早一天回去,也是想有所准备,在年后官府放告之后,就会去告惠娘和周氏一状,把杨家的产业夺回去。
虽然沈明钧夫妇回沈家这趟闹出一点不愉快,但李氏似乎很健忘,临走时李氏脸上带笑,亲自带着一家人送出门口,几天都没怎么露面的沈永卓也出现在送行的人群中。
头年里,沈永卓回到宁化之后,突然得知沈溪府试得案首,他非常失落。
作为沈家第三代人的大哥,他本来以为能给兄弟姐妹做榜样,到头来,不但府试没过,连吕家小姐的婚事,也被吕家延后。
吕家的意思,不能打搅沈永卓考功名,所以想把婚事延后一年,其实主要是想看看沈永卓次年能否顺利通过府试。
但迫于舆论压力,吕家人那边不敢轻言退婚,而沈永卓虽然不争气,但总算在年轻学子中也属于上进的,以沈溪估计,无论沈永卓能否通过今年的府试,他跟吕家小姐的婚事都会举行。
毕竟沈永卓老大不小了,吕家小姐那边也拖不下去。
事情闹砸,会令吕家声名扫地,吕家再想把女儿嫁个好人家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宋小城则是意气风发。
回宁化不过几天时间,他不但完成了提亲,连婚事都办妥了。本来宋小城还想请沈家人过去作客当证婚人,但听说沈家这边出了点儿事,他就没敢提。但回到府城之后,谢媒的宴他还不得不请,到时候不但要请沈明钧一家人,还会请惠娘和他一众车马帮的弟兄。大摆宴席。
小掌柜,没事吧?
宋小城趁着沈家人还在作别的时候,叫沈溪到一边,笑盈盈问道。
沈溪瞥了他一眼道:六哥想有什么事?
宋小城紧忙摆手:小掌柜。你可千万别误会,我就是关心一下你们的家事。絮莲说,不感谢谁,却要好好感谢一下咱小掌柜,等回府城后。小掌柜能不能帮忙
原来宋小城是有事相求。
宋小城说的,是他将来的住处问题。
虽然宋小城现在也算是有点儿本事,但以他赚的那点工钱,想在府城买个住的地方太难,但若租地方住,每月花销不老少,虽然两人的工钱完全可以承受,但到底有些心痛。以前他可以跟絮莲分别住在集体宿舍,可现在他跟絮莲成婚,再住宿舍有些不像话。
宋小城的意思。是想让沈溪帮忙跟沈明钧夫妇商量一下,让他住进原来的沈家院子,也就是药铺后巷那间小院。
沈溪道:六哥怎不亲自跟我爹娘说?
宋小城苦着脸道:这不是听说你家里出了事吗?絮莲特别交待,不能打扰沈大哥和沈夫人,所以这事儿,小掌柜帮忙跟大掌柜说说就成了。
才刚成婚,宋小城就絮莲长絮莲短的,沈溪暗笑之余,点头应允:那我回府城跟孙姨私下里说说。
宋小城有股机灵劲,他跟沈溪相处的久。又得沈溪吩咐做了一些大事,他看得很透彻,沈溪就是惠娘的智囊,在惠娘那里。沈溪说话比谁都好使,这也是他跳过沈明钧夫妇直接来求沈溪的原因。
一行出发三天,正月十一傍晚,抵达汀州府城。
回到府城第一件事,周氏就是过去找惠娘哭诉,为了不让沈明钧知道。周氏让丈夫早些去印刷作坊帮忙。
妹妹你说,他一家人这般对我,公平吗?
周氏很少有软弱的时候,可在这件事上,她觉得非常委屈。连枕边人都不能坦诚相告,只有惠娘才能了解她的苦衷。
惠娘轻叹:姐姐当初选择瞒着家里人时,不就料到会有这结果?却不知杨家人从何知晓姐姐的事?
沈溪吃着零食,道:我想,应该是银号的账目被外人知晓了。
周氏瞥了沈溪一眼,虽然她平日里对沈溪凶,但她对儿子没什么秘密可言。那天杨沈氏责难她,要不是沈溪出头,她还真不知怎么应答。
惠娘一拍大腿,恍然道:你看妹妹这疏忽,怎把这茬给忘了?我本以为银号账目只有内部股东能见到,不为外人所知,就把姐姐那部分给记进去倒是妹妹的不是。妹妹后面就把账目修改,不会再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周氏叹道:这怨不得妹妹你,要怪就怪老太太偏心。要不是她把相公的茶肆收回去,结果闹得倒闭收场,我至于跟她隐瞒吗?不过这样也好,既然不认,那就索性隐瞒到底。大不了那些银子我都不要了,留给妹妹你做生意,以后只要妹妹记着我们,给我们口饭吃就成。
惠娘一听急了:这哪儿成啊?该是姐姐的,妹妹一文钱也不会多要。
说着惠娘看了沈溪一眼,补充道,要不是妹妹认识姐姐一家人,当初妹妹的药铺都没了,如今带着曦儿还不知在何处漂泊。只要姐姐不想说,都放在妹妹这里,妹妹就是拼死也把姐姐的钱保管好。
姐妹情深啊
沈溪在旁边看着,心想难怪外面会有各种谣传,惠娘和周氏的关系简直好到非同一般。
普通人家的妇人,见到寡妇躲都躲不及,染了霉运克夫运上身不说,走得近了还容易让自家相公多想,可偏偏周氏待人交心,而惠娘又感恩图报,两个女人就好像上辈子结下的情缘。
沈溪想,难道老娘和惠娘上辈子是夫妻,老天羡慕嫉妒,故意使坏让她们这辈子投错胎?
正月十三,衙门的放告日,杨家那边就递了状纸到县衙,状告惠娘和周氏联合侵夺杨氏祖业,除了不想用银子赎买股份,反倒攀咬惠娘和周氏一口,说她们联合奸商,故意抬高药材价格,这才令杨氏药铺破产而寻求帮助,最终为惠娘和周氏所乘。
在大明朝,放告日是在每月逢三六九,允许百姓给官府递状纸,但若遇杀人放火这些严重的刑事案件,没有放告时间的限定。
因为年初衙门也要放假,正月十三也是衙门年后第一次放告,结果就遇上侵夺旁人祖产这样一个不小的案子,所涉案之人,还是商会会长陆孙氏,消息很快在汀州府内引起了轰动。
杨氏为了拿回祖产,也是提前有所准备,本来药铺内有惠娘特别聘请的帐房帮忙管账,但这帐房在头年年底时就被杨家架空,年后杨家更是没让那帐房再去开工。
这样一来,杨氏无论赚多少银子,不用再支付给惠娘这边,但年底时杨家却以年底成药生意好为由,从药厂运了一大批的成药过去。
因为杨氏卖成药一向是事后结账,等于被杨家坑了一笔银子进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