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天色已近黄昏,没一会老爸进来端刀头肉跟公鸡,说道:“我们准备要敬神了,阿音你要来看看不?”
李君阁放下手里的活计,对阿音说道:“走,也给你介绍介绍我们汉族过年的风俗。”
只见老爸先拿出今年新请来的神符福纸,贴在堂屋里去年的神符福纸上,这才出来在院坝里东侧找了个地方,将鸡和刀头摆好了,又找了个水泥缝,插上三根香、两根烛。
李君阁对阿音解释道:“这是敬天地,天为神,地为祗,感谢他们今年风调雨顺,李家沟水果丰收,物产丰饶,祈求明年像今年一样平安顺利。”
阿音点点头,跟着老爸老妈对着香火作揖,还虔诚地合起小手拜了几拜。
李君阁坏笑道:“接下来就是在堂屋里敬家神了,这个你也可以拜拜,不过拜了就是我们家的人了。”
阿音脸一红,偷偷给了李君阁一胳膊肘。
就见纸钱燃尽后,老爸老妈又再稍等一会儿,将公鸡和刀头端到堂屋,在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下,同样插上三炷香,点燃两支蜡烛,作揖恭会,口念祈求保佑之语。
然后是在厨房里敬灶神,最后是在猪圈屋里敬四官财神,一处一处礼数都要走到。
老风俗里边,如果祖坟在附近的,还可以再端着刀头和公鸡出去给祖坟也挨个敬上一遍。算是请祖先来吃年夜饭。
接下来就该“烧袱纸”了。
烧袱纸,是吃年饭的重要仪式,李君阁一边看着爸妈摆弄,一边给阿音解释风俗。
袱纸是用毛纸制作的,由许多张累成一叠,一张袱纸上有三排,每排八个钱眼,每个钱眼都是用半圆形铁具打穿后凑出来的形状。
跟纸钱不一样,如果一排只有六个钱眼,那才是钱纸。
钱纸属于散钱,是敬神送小鬼用的。
袱纸则要用白纸封成一包一包,像砖头形状一般,并用专门的纸写上袱单,也叫“火单”,是专门烧给自家先祖的。
火单买来时就印有专门的印章,就像银行的汇款单,是有凭信的。
上面填写的内容是哪个屋基的谁谁谁烧多少数量的袱纸给去世的某某亲人,就跟汇款单一样,还要写上年月日汇款时间。
填写好火单,老规矩是要糊在做好的竹框上成长方体状,和袱纸一起烧给先祖,烧时口中念诵邀请话,让那些先祖来吃年饭收纸钱。
不过现在规矩松散了,将火单压在袱纸上烧过便算,老祖宗在那头自己找箱子装就行。
黑白棕听得五迷三道的,李君阁解释道:“‘事死如事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先祖,我们从来都是认真的。”
既然是祭祀先祖,那李家人都有份,李家沟这支关系和睦,老爸老妈也不计较,因此老爸在堂屋摆桌子的时候,老伯大伯,大姑二姑都过来帮忙。
有些关系不好的家族,这种时候只能主人家上,姑表也上去操持的话,舅母子就会生气,认为会抢了他们自家的福气。
姑表出了力,祖宗就要分润一些福气给姑表,自己这头就得得少了,这是不能容忍的。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七十二章 年夜饭
第二百七十二章年夜饭
李君阁家没这陋习,大家在堂屋正中摆好一张八仙桌,三根凳子,上方和两侧方各放一根。
下方不放凳子,只在桌面下方点上三根香两根烛,其余三方分别摆上碗筷酒杯,碗里盛上少许干饭,筷子放碗上,每一方两副碗筷两个酒杯,杯中倒满白酒,桌上放三样不拘冷热的熟菜。
这样就算是给先祖们摆了一桌饭菜,请他们回来吃饭。
老爸已经将火单早请四爷爷写好了,每家不分男女都一样。
接下来就是码纸,老爸拖出来一口大破盆子,然后各家码各家的,像堆砖头积木一样堆起来,袱纸包和袱纸包之间留有空洞,用于过火。
王美娴跟敬子伦马翠如觉得好玩,闹着要码。
大姑一边码纸一边调头笑道:“这个你们还码不好,一会给老祖先人烧纸的时候你们再来吧!”
将袱纸一盒一盒像砌砖墙一般般砌整齐,压上火单,老爸先在盆外烧起一堆纸钱。
这是打发小鬼用的,为了不让他们来抢夺给老祖宗的财物。
然后大姑把各家小的叫过来点火,希望祖宗要保佑就先保佑他们,这也是长辈一片良苦的用心。
李君阁这家没小的就由他来代表,跟六个娃子一起拿钱纸引火,将袱纸烧起来。
袱纸点燃后,二姑又给几个小的每人找了一根黄荆棍,围着袱纸火堆转打,这也是防止孤魂小鬼来抢夺本家祖宗的供奉。
几个小的不知道这仪式的重要性,拿着棍子打得开心,大人们开始在桌子下方给祖先作揖恭会,口念颂辞,请先祖们来吃年饭收纸钱。
袱纸烧完,香蜡也基本到头了,仪式基本结束。
不过灰烬不能丢,还要由大伯背回去,洒在后山祖先的坟上才行。
老爸老妈开始收拾八仙桌,先撤下香烛,然后把六个饭碗里的干饭收集起来。
李君阁对阿音和黑白棕解释道:“这里又是两个风俗,一是泼水饭,一是捂年饭。”
六碗饭分成两份,一份要等大家年饭吃完后,端去屋外路边,把碗倒扣在地上,等野狗野猫和一些无人祭祀的孤魂来享用,算是一份仁爱之心,也算是一项慈善活动。
捂年饭则是将另一份米饭装碗里用碟子盖好,放到牌位下边的香案一侧,等正月十五之后,再打开来看。
如果饭变成了红色,则预示着来年高粱丰收,要多种高粱;如果是黄色,则来年稻谷丰收,则要多种稻子;如果是白色,则来年芝麻丰收……诸如此类,以饭的变色对应五谷的颜色来判定来年的收成。
这也反应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一套仪式解释完,李君阁感觉嘴巴都要说干了,阿音表示理解,黑白棕仨人则不住点头,都说收获良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又深了一层。
烧完袱纸,伺候完神灵,该伺候活人的胃口了。
老爸老妈阿音开始将凉菜,蒸菜,烧菜,汤菜端上桌,李君阁开始进厨房准备炒菜。
腊味拼盘,折耳根拌冲菜,大葱拌腐竹,刚刚祭祀完的大公鸡被切成白斩鸡,甜烧白,咸烧白,鱿鱼丸子酥肉烧冬笋,雪魔芋酸豇豆烧鸭子,大蒜菜头烧肚条,清炖鸡汤,腊肉汤炖萝卜……流水般地端了出去。
老妈在厨房还跟阿音笑眯眯地说道:“乖女啊,本来你该坐上桌的,不过今天我就不拿你当外人了,你就跟我们一起招呼客人吧。”
阿音脸红红地说道:“要不阿姨你跟叔叔也先去吃吧,老伯老哥难得回来一趟,你们多跟他们聊聊,这边我跟二皮弄得过来的。”
老妈笑道:“好好,等我们把现成菜上完就开始吃了,幺儿你手脚麻利点!弄完就赶快来!”
李君阁正在烧豆瓣鱼,笑道:“放心,快得很!”
阿音开始切刀头肉,中间将豆瓣鱼端了出去,李君阁这边很快炒了一个泡椒鸡鸭杂,一个黄花木耳肉丝,然后又炒了个回锅肉,芹菜肉丝,再炒了个醋溜白菜和炝炒紫油菜。
这才解下围裙出来。跟阿音找位置开吃。
三十九人开了四桌,黑白棕喜欢小娃娃,跟六个娃子挤到了一桌。
看样子还相谈甚欢,李君阁都不知道他们怎么交流的。
跟阿音一起挤到这桌上,先猛造了一通打了个底,对白婶说道:“你们先吃着,我跟阿音去敬一圈酒。”
白婶笑道:“去吧,不用管我们,jungle你们家的饭菜实在是太香了,小朋友们还很有礼貌的给我们夹菜呢!”
李君阁笑道:“那你们就多吃点,别见外就行,对了,高度酒我估计你们喝不习惯,这刺梨米酒是用山里边的一种野果酿制的,度数不高,你们都可以喝点,不过别喝高了啊,晚上还有几项风俗呢。”
粽粑惊讶道:“还有?我总算知道alice跟shirly所说的规矩多是什么意思了……不过你们这酒可真好喝,来,芋……头!我也敬你一杯,cheers!。”
芋头赶紧放下筷子,将杯子端起来:“好的粽……粑!我们喝一杯!中国新年快乐!”
阿音笑得不行了,这破小名,两人自己个还喊上了。
带着阿音先来到主桌,这桌都是长辈,只有老妈没在这桌上,刚好十人。
一见到两个小的过来大姑就起哄:“哎哟!主厨来了!不错不错,皮娃这手艺够开馆子了!阿音乖女,辛苦你了呢!”
李君阁笑道:“自家人吃饭,就不用单打一圈了吧?要不我跟阿音一起敬了?”
大伯又起哄:“那不行哟!你在君伟新店开业那次,可是给我们把场子撑巴适了的!你的酒量我清楚得很!”
李君阁连忙讨饶:“哎哟大伯,待会还看春晚呢,再说那边还有国际友人在,要注意国际影响哟!”
老伯哈哈大笑:“你少来,你现在注意影响了!你叫人家芋头粽粑的时候,没想过国际影响?”
那头芋头跟粽粑扭过头来:“sir,你叫我们?”
老伯哭笑不得地朝两人举杯致意,两人受宠若惊地也跟着举杯喝了一个。
一桌子人笑得东倒西歪,大伯说道:“皮娃哪里都好,就是这皮猴性子改不了了。阿音,你以后可得拘紧一些!”
阿音只抿着嘴笑。
李君阁说道:“得得得,单走就单走!阿音酒量不高,那就一人一口,我这里满杯,那从四爷爷开始!四爷爷,今年儿孙都回来了,这是几十年来最开心一天吧?来,祝您老人家身体清健,寿比南山。”
今天是大日子,男士的两桌喝的五粮液,一圈长辈敬下来,四两酒没打住。
喝完来到大堂哥这桌,这桌是李家君字辈加alice和shirly,李君阁直接把大堂哥挤出了半边凳子挨着坐下来,说道:“不行了不行了,这就半瓶下去了……”
二堂哥赶紧说道:“哟!二皮那你快吃点东西压一压!”
大堂哥撇嘴道:“你看他装!赶紧的,这么些年没回来了!上一桌什么规矩,这一桌就什么规矩!”
李君阁说道:“不是吧?咦?我们这桌正好都成双成对呢,那一对对的敬吧!”
这就又是五杯下肚了。
再下来就是表哥表姐这边了,一圈下来,小一斤下去了。
回到原先娃子们那桌,就见芋头皱着眉头摸脖子。
李君阁关心地问道:“芋头,咋的了?”
王美娴说道:“芋头哥哥不乖,吃鱼说话,鱼刺卡喉咙了!都好久了!”
李君阁说道:“哟!淡水鱼刺是多,这还有些麻烦呢,奶奶!大伯!芋头被鱼刺卡喉咙了。”
奶奶赶紧站起身来,说道:“那孩子快跟我进厨房。”
大伯跟李君阁也跟了进去,白婶跟粽粑也挺关心,于是一起也跟了过来。
奶奶对大伯说道:“烧袱纸时有先祖神灵请漏了?”
大伯抠着脑门回忆了一遍,说道:“没有啊!”
奶奶摇了摇头,取过四根筷子打湿水挨在一起,筷头朝下立在灶台上,口中开始挨个念老祖先人的称呼。
都念完一遍,筷子还是立不起来。
大伯说道:“五婶你看,我没有说错吧?”
奶奶也奇怪:“那就没道理了啊?”
大伯一拍脑门:“嗐!别是邻居走错门了吧?!”
奶奶突然想起一件事情,说道:“哦!唐会计家今年起新房,别是老唐回来找不到家门了哟?!”
话没说完,筷子就立住了,李君阁对这些早见怪不怪,黑白棕三人虽然中文还行,但是大伯奶奶说的夹川土话,几人听得似懂非懂,厨房本来就阴森森的,再见到筷子立在灶台上,都吓坏了。
就听奶奶对着筷子说道:“老唐你咋搞起的!房子操来重新修过了,可屋基还是没变嘛!咋就不敢进去了呢?放心你们家少平能干得很,那向新房子就是你家的!媳妇也贤惠,娃子又乖!都等着你吃年夜饭呢!你跑我这里来干啥子?赶紧去吧!”
老伯也说道:“顺便跟我给老婶娘也带声好。今年李家沟好着呢,还不赶紧回去看看?这三位是客人,别看他们长得奇奇怪怪的,都是好人!以后我们李家沟还会来很多这样的外国人,看到可不要大惊小怪了!听到没?”
说也奇怪,两人话一说完,筷子便慢慢地倒掉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七十三章 新年好
第二百七十三章新年好
奶奶盛来一碗清水,拿两个指头对着水画圈,嘀嘀咕咕地念了几句,将水端给芋头说道:“来,娃儿,喝两口试试!”
芋头将碗接过来,试着喝了两小口,又摸了摸脖子:“噢上帝!真的好了!”
白婶满眼小星星:“jungle你奶奶还会魔法?!”
粽粑捶胸顿足:“oh!糟了没有拍下来!”
奶奶将碗放回去,说道:“没事了没事了,就是一个邻居,家里新修了房子,回来找不到自己家了,我们回去接着吃。”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就跟真是平常日里邻居家里的来串门问路一样。
几人出得厨房来,大伯回上席去坐了,还在取笑:“这个老唐,山猪儿吃不来细糠!少平把房子一修,愣是吓得不敢进新屋了!”
黑白棕见大家都在当笑话讲当笑话听,真跟看待一件小事情一般,都是不明觉厉,刚刚那可是灵异事件好不好!
李君阁领着三位回到桌前,给三人一人盛了一碗鸡汤压压惊,说道:“没事儿,虽然说子不语乱力怪神,不过这事情真就是个普通不过的事情。那些老人过世前都是爱护我们的长辈,现在不还是爱护我们的长辈嘛?来了也真没啥好怕的!主要是没见过你们这样的面孔,把他给吓着了,现在说清楚了就没事了。”
黑白棕三人欲哭无泪,还有没有讲道理的地方了!长成这样又不是我们的错!还我们把他吓着了!老子们都快吓得尿裤子了好不好!
经过这个小插曲,大家继续笑逐颜开地喝酒吃菜,可不管李君阁跟阿音再怎么热情劝吃劝喝,黑白棕三人打死都不再碰那盆香喷喷的豆瓣鱼了。
吃过饭,撤掉桌席,拖来四个火盆,大家一起看着远处的田坎,烤火聊天。
这个其实也是除夕夜的老习俗,俗称“守田坎”,传说说三十天守了田坎,来年田坎不会被洪水冲倒,预示会有个好收成。
不过自从有了春晚,这个习俗基本废了。
今年不同,老伯回来不容易,大家于是又把老习俗捡了回来。
坐在一起话题就多了,从国家的变化,夹川的变化,村子的变化,谈到各家的变化,老伯都笑眯眯的听得津津有味。
娃子们又被alice和shirly带跑了,一起跑的还有粽粑跟芋头,他们也没有放过擦炮和摔炮,跟着娃子们沿着水沟一路放,嘻嘻哈哈的又跳又闹。
李君阁一家可没时间参与,他们要忙着贴春联,贴门神。
夹川贴春联的时间,必须是在吃过年饭以后,没吃年饭之前是不能贴春联的。
因此吃过饭,老爸将门神跟春联拿出来,让李君阁贴上。
普通百姓家,无非就是喜欢祈福求财保平安,因此红色春联的内容也就围绕这样的主题来写。
今年的对联内容很简单:“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
门神一边是尉迟敬德,一边是秦叔宝。
其实大多数城里人不知道,春联的颜色一般有三种,分别是红色、黄色、蓝色或绿色。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讲究。
农村的讲究是,家中亲人去世后的当年,也就是第一年,贴黄色对联,第二年贴蓝色或绿色对联,第三年才重新开始贴红色对联。
前两年的内容,一般也就是慎终追远、思亲感怀的,比如“慈恩永忆亲难舍,佳节重来笑未开”之类。
懂本地一方习俗的人就能从黄色、绿色的春联知道最近两年该户人家有亲人去世。
正月里有时会有耍龙灯舞狮打连枪唱金钱板的来表演,看见堂屋大门贴有黄色、蓝色对联时,就知道该户人家还在守孝之中,拒绝一切娱乐,不会登门去要红包讨打发钱。
如果腊月正月里家里有新人结婚办喜事,就需要贴婚联。这时婚联也当春联使用,在堂屋大门上贴一年,沾一年喜庆,内容又是一变,要换成“佳节红莲开并蒂,新春彩凤乐双飞”之类。
干完这些,全家人也加入聊天行列,直到十点过,大家才起身将娃子们叫了回来,准备各自回家。
几个小的还闹,不想分开,往年大家都是一起玩到半夜,直接睡二皮叔家里的。
然后妈妈们就出来教育,今年是阿音阿姨在二皮叔家过的第一年,谁都不准闹,最多明天早点过来给祖租拜年。
等到大家都走了,一家人又开始打扫房间,大家要赶在年前把厨房灶台和遍房遍屋大敞坝打扫干净,因为正月初一忌讳扫地,初一早上扫地,一年虱子多。
厨房收拾干净后,老爸把烧袱纸的泼水饭拿去扣在路边;老妈跟奶奶把家里的刀全部捡好藏起来。
初一早上不动刀,确保一年四季平平安安,无意外无刀枪血光之灾。
李君阁把家里的黄南瓜搬到屋外去,黄南瓜就是老南瓜,“老南”,“老难”,农村习俗,老南瓜留在家里过年,第二年要死老辈人,所以要全部请出去。
把这些做完后,奶奶开始给灶神爷上香点烛烧钱纸,老爸开始把家里的水缸灌满水。
以前是去水井里挑水,现在已经是自来水了,不过习俗还是一样,总之得把水缸装满。
风水讲的“山管人丁水管财”,把水缸灌满,寓意来年财运滚滚,四季发财。
然后大家开始轮换着洗澡,把污秽洗掉,一身洗干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李君阁一边干活,一边给黑白棕讲解,倒也把三人听得津津有味。
待到大家轮流洗完澡出来,就该准备接年了。
除夕夜十二点就是子时之际,就是正月初一的开始。人们在这个时候开始便陆续的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俗称“接年”。
李君阁跟老爸开始布置鞭炮,都是一万响,一边一挂。
布置完毕,得,只有半个小时看春晚了。
待到电视里开始倒数,李君阁跟老爸出屋来各站一边,准备点炮。
等到电视里主持人“新年好”三个字一起出口,鞭炮“噼噼啪啪”炸响起来。
满村子都是鞭炮声,火光,烟雾,空气里弥漫开硝烟的味道。
今年大家收入不错,好些人家还买了大礼花,你家放完我家放,漫天都是烟花炸开的绚丽焰火。
黑白棕抬着头张大嘴巴,看得差点连拍摄都忘记了。
李君阁跟阿音开始逐个给奶奶,老爸,老妈问候新年好,阿音还掏出三个红包,里边是李君阁塞进去的一千两百块新票子,表示“月月红”,笑嘻嘻地递给三位长辈。
工作了就不能再要红包了,必须反过来孝敬才行。
奶奶老爸老妈准备休息了,阿音跟李君阁送黑白棕去农家乐。
来到农家乐门口,李君阁嘱咐三人明天一早过来,跟他们一起“抢元宝”。
离开久长居,两人手牵手沿着村路往回走,李君阁对阿音说道:“阿音,新年好。”
阿音浅浅地笑着,手指捏了捏李君阁的手指:“嗯,二皮,你也新年好。”
村子里今夜的鞭炮是不会消停了,不时就会隐隐约约地传来一阵“噼噼啪啪”声。
这是睡不着的年轻人们还在玩闹。
阿音对李君阁说道:“二皮,明天你还穿大布衣裳吗?”
李君阁笑道:“不,明天穿你上次给我买的那套。哎哟忘了给你准备新衣服了!”
阿音笑道:“我自己准备好了,也给你新准备了一套,你呀,在这上面真不讲究。”
李君阁笑道:“阿音你真是太好了!有你这样的媳妇真省心!来,到我背上来!”
阿音笑道:“干嘛?!”
李君阁蹲在阿音身前,笑道:“我背你啊!你给我们李家沟做牛做马了半年,还不兴我给你做牛做马一会儿啊?快上来!”
阿音说道:“哎呀你别闹了!”
李君阁坚持:“没闹,快上来!”
阿音笑道:“那你不准使坏!”
李君阁翻着白眼:“我在里心目中就这形象?”
阿音笑道:“不是在我心里,是你在网友们心里都是这形象!”
李君阁笑道:“对自家媳妇我可不那样,上不上来?上不上来?”
说完就撅着屁股往后退,拿手往后捞阿音的腿。
阿音咯咯娇笑:“别闹,好好我上来!”
说完趴到了李君阁的背上,将脸贴在李君阁的耳朵旁边。
李君阁哈哈大笑,捞起阿音的双腿站起身来飞奔:“媳妇,我们回家喽!”
阿音“啊”地一声惊叫,然后又笑得重新趴回了李君阁背上……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李君阁睁眼醒来,就听见外边奶奶已经在忙活了。
出门跟奶奶道了一声新年好,然后开始洗漱。
正月初一忌讳多,除了不能扫地,还不能屋外倒水,因为水即是财,往外倒水就是往外倒财。
1...103104105106107...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