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奸臣之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想吃肉
郑琰苦笑.也许都没命被废.立后要下诏书.有没有人肯起草是一回事.有人起草了.大臣还能驳回呢世家如今朝上还占据着相当大比例.一驳二驳.就是不答应.徐莹又能如何?
杞国公家要是聪明了.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弄一堆小姑娘装作挑选.后把徐欢选做妃子.位份给高些也无妨。否则越争吵.不但世家有敌意.萧复礼被吵得烦了.一提徐欢就觉得麻烦.那就彻底悲剧了——再护着侄女.徐莹也不能不顾及儿子.就算能护得了一时.不出意外也会比晚辈早死。
“我还是探探阿元口风吧。”
萧复礼挺开心.钱氏病自从郑琰探望过之后就好了不少.据钱氏说.郑琰答应把事情拖上一拖.再看有没有其他办法。萧复礼对徐家感情与钱氏一样复杂.一方面是感激.如果不是徐莹过继他为嗣.他现还窝承庆王府.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另一方面也够头疼.徐莹不是个坏人.就是有点偏心一个普通妇人.还附带一个不讲理属性.这让他对徐姓女人敬若鬼神。
不想娶.一点也不想娶.有一个二娘就够了.那是妹妹.哥哥让着妹妹点儿.应该。再添一个人.萧复礼简直想死徐欢平时表现得再好也不行.据楚师傅他们说.娶妻娶贤.要看全面.家风很重要想想自己长大以后要面对一个像皇太后这样老婆.萧复礼真心hld不住然而此事不由他作主.他也只能闷着.并趁此机会多与生母见见面。
虽然楚椿与赵静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会死扛到底.为萧复礼解决掉徐氏问题.萧复礼还是有点不太相信他们能力。直到郑琰来了.萧复礼天然地认为.如果郑琰答应了.就能办成。文学城
于是郑琰问他:“阿元常听大臣们争吵立后之事.自己是怎么想呢?”时候.萧复礼小声地道:“我想也无用.不是我能做主.先生.帮我好吗?”
“那你怎么想呢?阿欢好不好?”
萧复礼笑.继续笑.笑得很轻.唇角微微抿着.眼神却挺坚定.脖子左右微微晃动着。郑琰挑挑眉.摸摸他头:“不要害羞嘛”缓缓闭了一下眼睛。
就郑琰想怎么样才能不显得两面三刀.收钱不办事儿、转身捅刀子时候.又到了集体迁往熙山时候了。
今年迁得略早.迁过过去第十日上.郑琰生日到了。池惰之掐好了时间.生日礼物准时送到.是一盒香料.附信中写道.这是司州无意间遇到.觉得好.就试着自己调了些.知道郑琰不喜欢浓香.自己做了改进.比他们配方闻起来轻。后写道.让郑琰常焚此香.让这缭绕香气.代自己陪伴郑琰。“犹我之双臂拥君怀”.肉麻得不得了。
郑琰直咬着袖子偷笑不已。
生日当天.儿女、学生、后辈一齐拜寿.萧复礼也很给面子地出席了。这是相当令人振奋.萧复礼还很认真地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真是风采照人这还不算.让郑琰惊讶是.她同事们来了所谓同事.是楚椿和赵静郑琰本能地觉得.这事儿很奇怪
果然.他们是来商量事儿.萧复礼露了一回脸.表示了自己尊师重教之意.又言及当初是郑琰为他发蒙.情份不同.受到了广泛赞扬。接着.萧复礼放下礼物.吃了一回酒宴——没喝酒.又对崇道堂将要参加县考同学表达了祝其成功美好愿望.才先行离去。莒国夫人被他给带走了:“娘子宫中寂寞呢.夫人与我一起回去.如何?”
他一走.楚椿就频使眼色与李俊等人.世家与郑党再次齐聚一堂。上次这么做时候.是为了倒萧令先.这一回.是为了对付徐莹.这夫妻俩经历还真是像得厉害
宾客该散也散了.庆林大长公主因为顾家媳妇身份.也参与了此次讨论。世家态度很明白.楚椿先开场:“我等同为帝师.圣人聪慧好学.待我等礼遇非常.士为知己之死.我等也当为圣人思量——徐氏女焉得为后?”理由也是说烂了.无非出身与家风。
庆林大长公主则是从另一个角度阐述问题:“小两口过日子.得互相看对了眼才行。这都几个月了.昭仁殿还是没能从他嘴里撬出一句‘我年幼.婚姻之事.唯父母之命。;还不够明白吗?”
她这是代表所谓“亲贵”发言.她是站她卫王哥哥这一边。
所有看热闹、没明确答复.都tm看着萧复礼呢你以为他现还小.说一句:“我年幼。”不管这事儿.就是真把自己当成奖杯.谁吵赢了谁抱走啊?不表态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好吗?
李神策问郑琰:“你怎么看?令尊可是不给实话呢。”
郑琰谨慎地道:“事情本来不是很急.过一两年再议也是可以.现却不得不办。”
李神策道:“几个月了.再匆忙.现想也能想明白了。”
“也不能让杞国公家太难堪.皇太后毕竟是圣人母亲.不可令母子失和、婆媳失和。”
庆林大长公主道:“这话很是.若皇太后不如意.换个人做皇后.哼哼。婆婆本来就不是亲娘。”
李俊想要说.不是亲娘依礼而行又能挑什么毛病.慢半拍想起这个婆婆是徐莹.又把话给咽了下去。蒋卓道:“是不是.只要有个合适人选.夫人就不反对?”
郑琰道:“是要皇太后、圣人都能接受人。徐家小娘子.也要有个妥善安排才好。事情好不要闹大.否则圣人面上也不好看。”
李神策道:“成。”
徐欢出局已定.后谁是赢家.就是另一场讨论内容了。元宵节活动正式上线啦-这次奖励是晋江币啦.还算可以.大家看看。





奸臣之女 231谈话与考试
“兵事繁复,吾当慎之。”萧复礼严肃地感叹。
萧正乾听了很是欣慰:“圣人能有此感,已是不易,持之以恒,你这上面就不会失误。”
萧复礼不好意思地道:“我是胡乱感叹罢了,只是因为不懂。既言兵无常势,为何又说胜负自有定数?可见千变万化,不是随便想赢便能赢。”
萧正乾赞赏道:“圣人说,已经近乎道了。所谓胜负自有定数,乃准备、人心、谋划、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兵无常势,亦是如此。同样是朝廷对狄人,有时胜而有时败,看似双方情形相差无几,为何?还是因着内里有不同东西。同样是准备,有心,有不心,都是囤粮,囤粮食若是霉变了,与那保存得好,岂能一样?这只是一例。”
萧复礼认真记下:“学生受教了。”
自从北边战略稍歇,萧正乾进位郡王于京开府,他就回到了京中,而一直挂身上太保之职,也终于得以履行。萧正乾也加入了老师轮班,教授萧复礼一些军事知识。他对萧复礼这个学生挺满意,一般这么大孩子,听到军事,有些世家子便会觉得粗鄙,只恨不得堵住耳朵,还有些热血娃,当时就能卷起袖子恨不能与人打一架,只有少部分会认真揣摩敌我力量对比等等比较深层次问题。
萧正乾毫不吝啬地背后狠狠夸奖了萧复礼,当面表扬却比较和缓。
萧复礼打小没爹管教,对年长亲近朝臣天然有一些亲切感,上完课,就多与萧正乾唠叨两句家常,问萧复礼之子萧志:“阿志御林可还习惯?太保戎马生涯,阿志可喜习武?”
说来也巧,萧正乾这长子生时候略瘦弱,为了达到“取个贱名好养活”目,小名儿就叫狄奴==!萧正乾前线跟双鹰王死磕时候,因儿子这个名字,没少占人家口头便宜。萧志今年十六岁,因为父亲关系,前几年补入御林,一直只是挂个名儿,今年终于可以上岗了,是以萧复礼有此一问。
萧正乾叹道:“他于兵事上平平又平平,臣年轻时好文,他也只爱读个书,整日多愁善感,真是让我头疼。”
“天下太平,读书未尝不好。且太保之才乃是天授,阿志得太保‘平平’之考语,已比许多人强了。世上又能有几个兵事之上与太保相仿呢?先生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太保已是顺当啦。”
萧正乾知道,萧复礼口中先生,专指就是韩国夫人。他为人比较厚道,想韩国夫人虽然父居高位,丈夫年少有为,然而一个妇人孤身京,也确有为难之处,有这等感叹,也不算是虚伪,顺着道:“也是这话。”
萧复礼撑着双颊:“太保看开就好,便是帝王,又岂能事事如意呢?”
萧正乾正色道:“正是,帝王亦不可为所欲为,一旦有此心,国将不国!”
他颜色太郑重,萧复礼不由坐直了身体:“是。”
师生应对完了,萧复礼瞄了瞄内侍们,怀恩旁微微动了动眼睛。萧复礼便邀萧正乾一起散步——寻求多支持。萧正乾萧复礼眼里是个实力派,眼下朝廷争吵,如果这位英勇善战宗室郡王能够坚定立场,那是再好不过了。
到了室外,萧复礼恢复了些许少年人活泼,走路也蹦蹦跳跳了,还偷偷用眼角看了看萧正乾。萧正乾不禁莞尔:“少年人就该有点活力。”萧复礼开心地笑了:“出来走走我也开心许多。”
怀恩有意无意地引着内侍、宫女离这两人稍远,萧复礼给怀恩一个大大笑容,对萧正乾说出了他小烦恼:“国家安宁,朝上还不太平,憋闷得慌,看着山山水水,我好过多了。”
萧正乾心里掀桌,圣人,你天真可爱与憨厚呢?朝上怎么不太平了?不太平就就是为你选老婆了吧?明明看出来了,还要装作上钩了问:“圣人烦什么呢?”
萧复礼吞吞吐吐地道:“我不欲大臣忧心,又不想令皇太后过于不喜,可有两全之法?”
萧正乾暗叹,哪怕说话人没发现,话里话外还是会带出他自己真实意图啊!“过于”这个词,用得实是好!然而小皇帝问得这样直白,他又不能装不懂。萧正乾虽是个有下限人,脑子却也灵活,认真地道:“可以徐氏为妃,另立贤后。”
萧复礼自以得了主意,很是开心,又不好意思地道歉:“是我为难太保了。”楚椿等一力他耳朵边上说徐氏不可为后,别什么也没说,他心里也不太乐意,然而推拒了又觉得会让徐莹下不来台,直觉后面会有麻烦。郑琰是答应了给他拖延,还告诉他关键还是要给徐莹一个说法——却又没告诉他徐氏那里要如何安抚。一个还不懂恋爱滋味小少年处理这些事情,着实为难!
“……”他怎么这么狡猾啊?萧正乾把楚椿等人骂了一顿——你们怎么这么笨?又把郑琰也埋怨了一回——你分明已经有了腹案了,为什么不说?
郑琰只要确保已经向她开了口萧复礼不以徐欢为后就好,剩下事情——我又不是皇帝他娘,管他娶媳妇儿还管他纳妾,我站什么立场上说话啊?到时候再把春华扯进话题里来,我闺女还要不要嫁人了?
————————————————————————————————
对于郑琰来说,眼下皇后之位花落谁家还不如马上就要开始京兆县考来得重要。她意识里,衡量“名校”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率,像崇道堂这样名符其实贵族学校,所谓就业率就是能当官比例。县考正是做官一个重要环节,虽然现尚未全国推行科举,做官主要还是靠举荐、荫授等传统方式,学生们皆是贵族,不单靠这一种方式当官,然而考试无疑是一种很重要补充。如果学生们能通过三级考试,就代表着他们比同龄人多了一次为官机会。
郑琰很重视这样考试,去年京兆已经举行过一回考试了,今年县试过后不用几天又是下一轮晋级考试,学得好学生今年连过县试、郡试,明年就是州试。三试一过,于荫封之外还能再考一次,虽然所考之官职也仅限于有限一些官职,也比别人好很多——荫官也是有限制,一家之中按家长级别给予数目不等、品级不等荫官,并不是无限制地给名额。崇道堂有些学生虽是嫡出,却排行靠后,与其荫个闲散官,还不如自己考一个能够做出政绩官儿来。
京兆属于特别区划,类似兔国直辖市,从地域上来说,它比郡大一点,比州要小许多,权贵云集,历来许多事情上都有优惠政策。郑靖业之所以敢违反常规地这个地方进行试点,乃是因为考试做官这事儿,有“做官”二字撑着。
郑琰并不很担心这次考试结果,一来有李俊和顾益纯这样眼界高人撑着,这两个人,一个人态度随意、一个人态度和蔼,然而那只是表相,对功课要求却是相当严格。再者,如同所有考试一样,但凡是开头,总不会太难,题目都是越变越刁钻。随着年复一年考,进化不只是学生,还有出题考官。
崇道堂出题目那是真有经验,这个学校特色就是考啊考,考糊为止!学生们情绪比较稳定,郑琰也时不时参与检查他们功课,就她看来,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希望通过。
无论哪一级考试,都需要有人相当身份人做保。这些学生保书丝毫不费力气——哪家没有几个能够签保书人呢?郑琰对学生进行了统一管理,发保书、收保书、代为检查、送至京兆府核对情况,样样做得周到。李俊哼唧着:“小小姑娘不学好,跟着郑狐狸学得磨磨唧唧。”
郑琰听到耳朵里只管当成小猪哼哼,转身把校务交给近很清闲顾益纯照看一阵儿。她还得与学生家长联系,又要把崇道堂京城总部宿舍给重收拾一下,以作学生回去之后休息之用——崇道堂考试是集体行动,学生家长也放心。
京兆考场设京城里,以方便诸多没有条件到熙山考生。吴熙作为京兆,亲自带队回城,萧复礼为表重视,也派出了中书舍人作为他代表前往。萧复礼中书舍人构成非常有特色:郑琛之子德庄、顾崇之族弟顾意、蒋进贤少子蒋腾、学问挺不错草根雷成纪、宁远侯之侄祝兆安。这一回派乃是雷成纪与顾意,雷成纪三十余岁,蓄几缕须,许是自幼劳作原因,肤色是健康小麦色,看起来很是坚毅面容。顾意已经五十多了,须发花白,依旧风度翩翩。
崇道堂学生们提前两天回京,郑琰安排下,提前熟悉一下环境、看看考场。郑琰本人亲自带队,将儿女寄存娘家,把学校留给顾益纯等人照看。
崇道堂京城总部也是准备了宿舍,学生各有房间,原是准备有外地学生寄宿,现还没有寄宿生,就权作午休等之用。住熟悉环境里,周围是同样考生,从心理上缓解了紧张——好像旬考哦!
因为是夏季考试,京兆府还额外准备了冰块以备使用。郑琰亲临京兆府,坐为她准备会客厅里喝茶看书,兼听吏目们汇报八卦。
吏目甲:“京畿许多人家都报名了,总数三百上下,比去年多多了,衙里险些放不下这么多人。”
吏目乙:“有好些田舍翁送子考试呢。”
这个田舍翁也不是真老农,平常人家能有钱送儿子读个私塾认两年字就行了,哪有那个学问去考试呢?少年时期郑靖业私塾里学习算是好了,功课平常得季繁都不想收——不是他素质不好,完全是知识面窄,没书让他读。能让孩子读许多书人家,家庭条件想也不会差了。
这可真是“庶族地主要崛起”了。
“还有个乞儿也要考呢。”吏目丙感叹。
这个“乞儿”也不是什么乞丐,人家是正经良民,通过了政审,只是家庭条件一般,一群锦衣华服中间,显得清贫,才被这群嘴巴刁毒人称为乞丐。
郑琰把茶碗一放:“他倒有志气,去问问他名字,记下来。取他做两篇文章来我看看。”如果有潜力,她不介意资助。
————————————————————————————————
等考完了试,密封阅卷,学生们央了郑琰留下来等成绩。三百套卷子,由于是流水作业,改得倒。县考题目并不难,刷刷地五天就改出来了,阅卷改得头昏眼花,吴熙把后密封条一拆,排出等第之后,竟有一种逃出生天之感。
后结果出来,如郑琰所料,她学生参加考试有二十余人,中有二十个。三百多考生,因为是头一轮筛选,录取率百分之三十,崇道堂之名声顿时很响。
乔君安榜上有名,却不是第一,榜首让李神策幼子李念夺了去。郑琰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抹汗道:“若非中选之考卷统统蒙上玻璃墙外由人查看,都要说不清楚了。”不用说,这主意是她出。
吴熙浑不意地道:“看也是让他们学着点儿,李念家学渊源,崇道堂学生自幼教习,自然比旁人学得好。”
一心担心“科考弊案”郑校长被k!真是民风纯朴啊!
郑琰比较关心那个“乞儿”,经吏目指引,阿汤亲自去调查,却不是一个,而是三个。都是京城附近农家,说是农家,大概也是富农级别,一名孙世纪,一名魏仁,一名周同。孙世纪排名犹高,第十五,魏仁第三十,周同第五十六。郑琰皆赠以钱帛。
五日之后又是郡考,这个郡考京兆不算名实相符,只是一个级别称谓罢了。考出经验人上场也不怯,然而郡考卷难一些,评分标准也严格,终只从参加考试九十余人里取了十六人,崇道堂学生里倒有七人榜,李念依旧是榜首。
孙世纪与魏仁一个第七,一个第十五,周同却被刷了下来。郑琰对这三人一一赠以——反正她家开印刷厂!




奸臣之女 232秀才遇到兵
“不错不错,”乔嶙捋须而笑,一派慈父风范,“这两年书倒是没有白读。”他老人家光嫡子就有五个,庶子,咳咳,木有,老婆太凶,不敢有。即使只有五个儿子,他也没办法让每一个都有一个好前程。荫官很多,能混出头却很少,幼子既然能够考出来,至少把自己才学展现了世人面前,前程会好很多。
乔君安脸上抑制不住地有些兴奋,同学这么多人,过了县考很多,郡考就少了,心中不是不得意。听到父亲这样夸他,乔君安努力让唇角平一点:“儿还当继续努力。”
小话说得挺漂亮,乔嶙也就不计较他表情了:“去见你阿娘,这些日子她没少念叨你。”实际上乔夫人每天都骂丈夫:“你就让孩子自己去京里!你朝上也没什么事好忙,怎么不去陪着?难道要让我去?你就知道自己贪凉,京里多热啊!扇扇扇扇扇,你再摇摇扇子试试!热死你这老狗!”
乔君安回到熙山,受到了乔嶙热烈欢迎!儿子,你终于回来救你爹了!你知道吗?你再不回来,你娘要把我给活烤了啊!
且不提乔君安见母亲,被乔夫人搂到怀里好一阵揉搓,热得他直冒汗。单说郑琰回到熙山,亲口宣布了好成绩,又说:“你们学长们回家报喜去了,后日返校,你们也要认真读书,也考个好成绩来。”告诉大家,三级考试通过,就有资格再参加一次做官选拔,比其他人多一次机会。
鼓励完学生,又跟留守老师接个头,因并无大事便先去娘家,感谢这段时间娘家人帮助:“晚间接了他们来,咱们一块儿吃晚饭。”
杜氏口上埋怨着:“怎么就你忙了?别再重要都是小事,女人家,孩子才是大事。”心里也很得意,早结果一出来时候,郑琰就派人向崇道堂通报了好成绩,池春华同学理所当然地为学校进行了宣传。
郑琰陪笑道:“这不刚开头么?明年就不这样了,我今年再多招几个先生,就不用我自己跑了。”
杜氏道:“我知道,事情刚开始时候要紧也忙,你也别累着了自己,里里外外都是你一个人。”叹气,本来不明白闺女要搞什么,考试成绩一出来,她以中老年妇女所没有敏锐也看出了门道——这些学生,日后都是要做官。
郑琰伸了个懒腰。
杜氏呻-吟一声:“越来越没样子了,女婿回来看你这个粗野劲儿,不得吓坏了。”
郑琰吐了吐舌头。杜氏苦口婆心地道:“年轻颜色好时候,怎么着都行,看着都可爱,要是惯了,等上了年岁就不好看了,知道不?等女婿返京长住,你都过三十了,行止就要小心了!”
郑琰被母亲教训,越听越舒坦,杜氏训闺女,越训越手痒。拯救她是三个儿子,小家伙们还没有上学,都外祖家里玩,外祖家同龄人很多,郑家子息繁茂,郑琰光侄子就有二十,到了侄孙这一辈,人口已经多得眼花缭乱了。三小辈份高,很过了一把长辈瘾。见到母亲,三张一模一样小脸都露出开心笑来,乖巧地见过外祖母之后就一齐飞扑上来:“阿娘,我好想你啊~”
杜氏只得收声。郑琰开始头疼,她三个宝贝儿子近迷上了“一人一个词组成一个句子”游戏。除了开头打招呼,郑琰问他们:“有没有调皮?”
药师:“我们。”
去病:“没有。”
延寿:“调皮。”
郑琰痛苦地道:“你们好好说话。”杜氏乐了:“恶人自有恶人磨。”
不多时,家中又添了几个人,是放学归来春华姐弟还有郑琰几个侄孙,郑琰看着娘家人口多,也很开心,又想,照这个架式,等长生兄弟几个长大了,池家人口也该多起来了吧?唉唉,果然是该早些准备宅子盛人。
归来人里有开心,自然也有不开心,大部分考生考过了县考,家里都很开心,当然也有很不开心。比如倒霉催征东将军孙子,征东将军家也是人丁兴旺,哪怕是嫡孙,他也荫不过来。又碍于郑琰面子,寻思着孩子要是跟郑家挂上了钩,也算是一个门路,便送了一个孙子去崇道堂。崇道堂教得不错,这孩子也学得不错。回回考试都名列前茅,卷子也被当过样卷。可这一回,他就失了手!
学校里大考小考都不怕,特么真到了县考考场上,他晕菜了!写字手都抖,一出考场就又好了!这不坑爹呢吗?成绩一出来,他自己是早有预料地不好,别人——从老师到同学到家长,没一个敢相信自己眼睛。
郑琰作为一个有特权有门路还有个京兆姐夫人家老师,责无旁贷地要求调卷。卷一调出来,她整个人都傻了,抖着卷子问学生:“这是你写?!”要不要这么玄幻?这小子书法她是见过,离书法名家水平尚远,却也有筋有骨,这写得怎么就支离破碎了呢?
郑校长自诩是个“懂学生心理开明老师”,很领悟到这孩子是心理问题,小心肝儿一颤不再训话,转而口气很温和地安抚道:“你学得挺好,只是头一回到衙门里头考试,不太适应。人生路还很长,不要就沮丧了。”
1...179180181182183...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