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同泰寺如今在重建,乱糟糟的,去了,也没意思。”
“孩儿知道,会在宫里好好看书。”
貌美如花的萧妙淽笑起来,如同一朵绽放的鲜花,见父亲交代兄长一些事情,却不涉及政务,便在一旁听着。
她是大梁公主,长得亭亭玉立、国色天香,已到了出嫁的年纪,而按惯例,她的驸马,必然是王谢高门子弟,亦或是贵戚子弟。
只是祖父大行,婚事自然就要延后,今年是不可能了。
萧妙淽经历了台城之围,一直待在宫中,半年时间里,无处可去,看书之余,自然东想西想,然后想到婚事。
所以她在猜想,未来驸马会是琅琊王氏的哪位郎君。
祖父还在时,萧妙淽就已经听到了风声,她的未来驸马,如无意外,会是琅琊王氏子弟,不过适婚的琅琊王氏子弟有不少,光靠猜,无法确定是谁。
婚姻大事,全由父亲做主,但能嫁做王家妇,这让萧妙淽憧憬不已。
萧纲正和皇太子说事情,无意瞥见女儿在走神,便问:“溧阳在想什么事情?如此高兴?”
“啊?孩儿、孩儿在想...”萧妙淽有些紧张,赶紧“孩儿在想,等时局稳定,孩儿要去玄武湖泛舟。”
“嗯,那确实不错,待时局稳定,我们一同去玄武湖泛舟。”
萧纲笑道,其实他看出女儿心思,却不说破。
父亲去世,女儿的婚事自然要推后,至于驸马人选,其实已经定了:琅琊王氏,为荆州长史王冲之子。
王冲有二十多个儿子,现在适婚却未娶的儿子就有几个,具体选谁,还得仔细考虑。
但是,荆州如今不太平,湘东王和河东王、岳阳王的矛盾,已经激化了。
不过,萧纲不担心,因为他已经派人去雍州调解,确保岳阳王平安卸任、返回建康,又派人去湘州,安抚河东王。
这两兄弟在想什么,可能要做什么,萧纲当然清楚,不过现在只能安抚,免得横生枝节,他刚即位,需要时间缓和局势,所以急不得。
至于坐镇益州的八弟、武陵王萧纪,也得安抚,萧纪已经坐镇蜀地十年,若是要求回京,那么新任益州刺史人选,也是需要仔细选择的。
毕竟,西魏也是一头猛虎,即便不对汉沔有想法,也会对蜀地有想法,坐镇蜀地的益州刺史,必须有能力,又不能有太多的野心。
这时,有宦者匆匆而来,入殿时有些惊慌,萧纲见状觉得奇怪:“何事如此惊慌?”
“陛下!”宦者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话有些结巴:“陛下!京口失守,京口失守,逆贼渡江了!!”
“什么!”
萧纲闻言大惊,萧大器和妹妹也惊得目瞪口呆。
“怎么会失守?怎么会失守的!”萧纲站起,几乎要咆哮起来:“朕安排重兵守着京口,怎么会让逆贼渡江攻击得手?江面上不是还有广陵潮么!”
“陛下,奴婢听说,听说是逆贼扮做建康调拨的官军,走陆路偷袭京口得逞了!”
......
上午,京口,平安登岸的侯景,回首眺望江面,只见江水汹涌、风浪大作,船只宛若一张树叶随波逐流,不由得后怕:
万一船在江面上翻了,那可就完了。
再看看周边,己方兵马大多平安抵达京口,侯景放心许多。
已经提前一步登岸的王伟匆匆而来,向侯景汇报一些事情:京口已经完全拿下,驻守京口的梁军已经溃败,不过守将、西昌侯萧渊藻跑了。
一切如事前策划的那样,当初撤离建康时留下的人,如今扮做梁军,成功进入京口,然后发难,将猝不及防的梁军击溃。
现在,己方兵马顺利渡江,不过因为风浪较大,大概有二成损失,这在预料之内。
而建康方面,因为驻扎着不少兵马,所以相比去年十月底,攻入建康会难一些,因为梁军很可能会在建康东北郊的蒋山一带布防。
大军要突破蒋山守军的拦截,才能近抵建康,至于攻进外廓、围困台城,恐怕不能像上一次那么轻松。
“无妨,他们不设防才奇怪。”侯景不以为意,因为此次南下,他已经有了周密准备:“就按之前议定的办,趁着梁军龟缩建康,我们...”
侯景把手一抬,指向东南方:“我们去三吴,攻其必救!”
众将称是,各自去安排所部兵马,这几个月在广陵一番休整后,又可以烧杀抢掠了。
王伟回头看看江北,有些遗憾:“没想到,梁军居然这么快就攻下寿阳、钟离,真是好险。”
“但他们快,我军也不慢。”
侯景笑起来:“他们想把北面的们关上,来个关门打狗?奈何,南面的门守不住!”
“对,如此一来,梁国君臣怕是要焦头烂额了。”
王伟也笑起来,随侯景一同向前走去。
京口失守的消息传到建康,梁国君臣必然如临大敌,将兵马聚集建康加强防御,然而,王伟的计策不是进攻建康,而是进攻三吴之地。
三吴,最初是指晋时吴郡、吴兴郡、会稽郡地区,之后变成泛指,如今是梁国扬州(东部)、东扬州地界。
这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区,有大量良田、人口以及财富,还有大大小小的士族、寒族及其庄园、产业。
但兵力分散,又有一部分兵马驻防建康,所以极易被逐个击破。
王伟知道己方必须赶在各地勤王兵马聚集建康之前,攻破台城,控制皇帝,否则时间拖得越久越危险。
但是,如今建康驻扎有不少梁军,所以,要想办法将其引出来、歼灭,才能扑向门户大开的建康。
所以,王伟要来个‘攻其必救’,攻打富庶的三吴地区。
如今秋天将至,军队可以在三吴‘就食’,好好折腾一番,如此一来,建康的梁军,是出击还是不出击?
出击,王伟有把握将其歼灭,那么没了兵的建康,再次拿下不成问题,即便攻不破台城,也能折腾得梁国够呛。
若建康梁军不出击,那么三吴各地驻军各自为战,很容易击破,于是乎,一座座城池,一座座村落,就是大军眼中的粮仓、钱库。
丰厚的战利品,足以让将士们疯狂,足以让众将对侯王的敬佩之意,提升到顶点。
如此一来,王伟很想知道,刚即位的萧纲,要如何应对这局面,又能召集多少勤王之师来保卫建康,保卫三吴。
若萧纲真的调集兵马东进,那么各地豪强们,会不会趁机发难呢?
大量外地兵马入京,必然导致梁国北部边境空虚,宇文氏和高氏难道不会趁火打劫?
王伟真想看看,新君萧纲得知“三吴危急”后,要如何应对。
乱世栋梁 第四十六 疯言疯语
侯景逆贼攻占京口,消息传来,建康一片哗然,明明朝廷已经重兵驻守京口,怎么还会被江北广陵的逆贼给攻占了?
明明如今广陵潮起,广陵、京口江面行船颇为危险,怎么逆贼能渡江来袭?
无数人的疑问,很快得到解答,据说是潜伏在建康附近的逆贼党羽,扮做官军,以增援的名义,走陆路接近京口。
京口守军未曾提防,被逆贼偷袭得手,然后,江北广陵的逆贼,不顾风浪渡江,据说大队兵马已经抵达京口,即将往建康而来。
距离去年逆贼攻打建康,还没到一年,人们对战乱的恐惧依旧记忆犹新,所以当京口失守消息传来,建康一日数惊。
不过多亏朝廷事前有防备,已有不少兵马驻扎建康,所以,此次城防绝不会如去年那般,被逆贼轻易突破。
但很多人不信。
经历了去年战乱的建康官民,清晰记得当初官府是怎么说、而实际上叛军是如何轻松突破建康外廓的。
所以,许多富贵人家纷纷离开建康,前往外地避难。
至于寻常百姓,大多数人走不了,只能听天由命,寄希望于官军确实能够守住建康外廓,将叛军拒之门外。
不久,有官军出城,在蒋山一带扎营,扼守京口大道,挡住建康门户。
又有传言称,朝廷已经调集外地兵马入京,这让建康百姓心定些许。
然而物价随即上涨,本就生活拮据的平民,日子愈发难过,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叛军会全力向建康进攻时,惊变突起:叛军主力没有往建康而来,而是往东南而去,杀向三吴地区。
三吴之地,最初指吴郡、吴兴、会稽地区(晋时),如今可看做建康以东的扬州、东扬州地区。
这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区,如今将近秋收,粮食即将成熟,攻入三吴的叛军,可以就地解决军需,一旦朝廷未能及时将其歼灭或者赶走,必然会有巨大损失。
钟离,鄱阳王萧范及世子萧嗣,单独召见材官将军李笠,就当前局势,听听李笠的看法。
本来,李笠没资格提建议,但他这一年来的表现十分出色,让鄱阳王父子对这个年轻人另眼相看。
加上李笠协助官军速下寿阳、钟离,所以父子二人都想听听李笠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当前局势。
“朝廷要关门打狗,没想到狗撞破南门跑出来,在院子里到处咬人,毫无疑问,这是条和狼一般凶残的疯狗,不好对付。”
李笠如是说,既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那么他绝不会扭捏作态。
猪队友误事,让他无奈至极,而朝廷要鄱阳王派兵入京增援,鄱阳王对此左右为难,李笠觉得不能分兵。
因为淮南一样重要,不容有失。
“末将以为,侯逆最终目的必然是建康,拖不得,因为时间拖得越长,赶来建康勤王的官军就越多,他们失败的可能就越大。”
“但侯逆占了京口,不攻建康、攻三吴,明显没把握强攻攻入建康,于是要‘围魏救赵’。”
“他们的目的,就是诱使建康驻军出击,然后一战而下,之后便可扑向兵力不足的建康,所以,建康驻军绝不能出击。”
“建康驻军守有余,攻不足,大王分兵增援建康,派的兵少了,无非是守城的兵多了些,没什么大用。”
“派去的兵多了,也不足以确保官军出击时稳赢,而且淮南依旧有逆贼党羽,盘踞广陵、谯州,大王不能不防,所以,兵不能分。”
“真要动手,也得在淮南动手,派兵收复谯州、广陵,断逆贼后路,也免得这些人,又试图勾结北虏,蚕食淮南。”
李笠所说,也是萧范所想,京口失守,出乎所有人意料,而建康驻军的兵力,乃至将帅人选,不足以在野战中稳稳击败逆贼。
最稳妥的办法,当然是主力据守建康,保台城无忧,等勤王军抵达,凭借兵力优势出击,和逆贼决战。
为此,只能牺牲三吴之地,寄希望于各地守军能够坚守待援,毕竟只要守上一个两个月,官军就能出击了。
“然而三吴为财赋重地,陛下不可能坐看逆贼荼毒百姓。”萧范缓缓说着,“官军不救,三吴各地守军极易被逆贼逐个击破。”
“他们在三吴,必然会大肆搜刮钱粮,抢夺妇女,又强迫青壮从军,必然声势浩大。”
“这么一折腾,即便日后平定侯逆,三吴也毁了,朝廷的赋税大减,接下来,日子该怎么过?”
“那又能如何?”李笠笑起来,是苦笑:“官军若能有十足把握,在野战中将叛军主力歼灭,那当然要主动求战,然而不行。”
“京口,本该牢牢握在手中,还是丢失了,不是末将对朝廷不敬,实在是朝廷没有多少帅才可以统率官军,野战歼敌。”
“守,守不住,攻,攻不下,就只能靠人多,互相壮胆,步步为营,和叛军对峙,难道不是么?”
李笠见两位不说话,继续说下去:“侯逆拖不起,所以想办法速战速决,他日盼夜盼,盼着建康驻军出击,官军有把握在野战中打赢逆贼?”
“万一败了,建康危矣,到底是建康重要,还是三吴重要?若说三吴是左臂右膀,那么建康就是头颅。”
“手臂断了,人还能活,头要是断了,人就死了。”
李笠说来说去,实际是在说一些废话,而且他是故意这么做的。
鄱阳王找他来议事,意图很明显:想让朝廷以自己为主帅,率军讨伐侯景。
李笠如今能在天子面前说上话,所以鄱阳王想借他之口,让他来提出这一建议,成不成另说。
而李笠可不敢这么做,因为鄱阳王本身就是天子要防范的藩王,这种涉及权力斗争的问题,他一个受了天子恩情的人,不能傻兮兮的被人当刀使。
世子萧嗣见李笠装聋作哑,说着一些废话,心里有些着急。
他父子二人确实想为国分忧,奈何父亲一直被猜忌,当初北伐,本来他父亲就是主帅最佳人选,却因为被猜忌,无法上任。
现在,即便他在勤王之役表现出色,恐怕也无法缓和新君对父亲的猜忌。
所以鄱阳王坐镇淮南可以,回京任平叛大军主帅、出击讨伐侯景,想都别想。
现实也是如此:天子只是要求鄱阳王派兵入京,不是让鄱阳王自己率兵入京。
然而思来想去,如今比较合适任主帅的宗室,除了鄱阳王,还能有谁?
邵陵王更不可能,天子尚在潜邸时,邵陵王就意图不轨,如今天子对内首要防的就是邵陵王,哪里会让邵陵王有机会掌握大量军队。
或者,调湘东王入京?
那谁来接任荆州刺史?谁来盯着雍州、湘州?
如今河东王、岳阳王不稳,雍州、湘州极易失控,一旦这两兄弟造反,朝廷要如何应对?
侯景在三吴肆虐,若长江中游又爆发战争,国家必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所以荆州刺史一职很重要,急切间,除了湘东王,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任职。
萧嗣知道如今李笠已经入了天子的眼,有历练历练然后重用的意思,此次主张速攻寿阳、钟离,且成功拿下二城,那么在天子那里,说话的分量自然会增加些许。
虽然依旧无法参与决策,但是李笠提的建议,也许能让天子听得进去。
李笠说了一通废话,其实是要显得‘矜持’些,也省得一会出的主意不被人看重,见这对父子有些着急,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末将承蒙大王及世子信任,单独问计,感激涕零。”
李笠说完,话锋一转:“逆贼再入江南,末将震惊之余,已经仔细想过,想出个办法,或许化解目前危局。”
萧范和萧嗣一听,来了精神:你小子果然主意多!
但他们没说话,李笠继续说:“末将一心为国,也为大王考虑,所以,请大王千万相信末将一片赤诚之心。”
萧范回答:“寡人相信你,请讲。”
“既如此,末将斗胆,请大王将身边跟着的所有子嗣、家眷,连同世子身边所有子嗣、家眷,都送到京城暂居。”
萧范听得出这是送全家为质表忠心的意思,或许是以此换得天子信任,不需要派一兵一卒去建康,而是继续守着淮南。
然而这有什么用?
萧范心中疑惑,定定看着李笠:“然后呢?”
李笠知道自己必须把计策大概说出来,才能说服鄱阳王送家眷去建康表忠心,于是娓娓道来:
“末将先和大王、世子家眷前往建康,然后面见天子,请求天子以大局为重,任命邵陵王为荆州刺史,尽快离京上任,湘东王交接后,火速回京。”
“什么!这...”萧范大惊,像看着疯子一样看着李笠:“邵陵王与河东王、岳阳王兄弟素来友善,且心怀不轨,他若当了荆州刺史...”
“届时襄、荆、湘必反,以至天下大乱,天子如何会听你这疯言疯语!”
“用毒药来治中毒,即所谓‘以毒攻毒’。”李笠耸耸肩,“至于陛下采不采纳....末将只是提建议。”
乱世栋梁 第四十七章 以毒攻毒
建康,皇宫,萧纲正在接见李笠,李笠从淮南赶回来,同行没有鄱阳王的援军,却是鄱阳王、世子的儿女们及女眷。
此举未经许可,萧纲事前也毫不知情,刚听到时很吃惊,也有些担心:这会让人如何看他?
逼迫鄱阳王父子表忠心,将儿女家眷送来建康为质?
这让其他藩王怎么看他?
先帝刚走,新君就开始逼迫宗室了?
所以,鄱阳王这种未经请示就擅自行事的做法,让萧纲觉得十分不快,因为此举会让他被人诟病。
按说,官员、宗室外任时,嫡子都该留在京城,也就是变相为质,但是先帝仁厚,这制度执行起来不是很严,对宗室尤其宽纵。
譬如武陵王到益州上任,世子萧圆照本该留在京城,却得先帝允许,到益州去了。
湘东王在荆州、江州任上,世子萧方等及诸子也陪伴身边,同样不需要留在京城。
鄱阳王到雍州、合州上任,世子萧嗣及儿子们也跟在身边。
现在,新君继位,就“逼”鄱阳王及世子将儿子们还有女眷送回京,这让武陵王、湘东王等外镇藩王知道了,作何感想?
本来时局纷乱、宗室们矛盾激化,就已经让萧纲焦头烂额,如今鄱阳王来这么一手,想干什么?
对此,李笠大咧咧揽责任:“陛下,这是末将出的主意。”
“材官为何如此?”萧纲有些不快,觉得李笠此举太放肆了。
本来,李笠速下寿阳、钟离,萧纲大喜过望之际,决定要给李笠升官,结果李笠现在来这么一下,让他如何处置?
虽然心中不快,但萧纲面上却未表现出来,依旧一脸平静。
李笠是以材官将军的身份接受萧纲接见、问话,而不是东冶令,所以自称“末将”,天子以“材官”代称李笠。
机会和风险并存,李笠决定为了前途搏一把,面对天子的询问,回答:“不仅如此,末将建言,陛下以邵陵王为荆州刺史,方能化解危局。”
“什么!”
萧纲先是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见李笠复述一遍,萧纲差点怒极而笑,心中咆哮:你是什么身份,胆敢妄议政务!
自古伴君如伴虎,胆敢参合皇权纷争的人,要么五鼎食,要么五鼎烹。
李笠知道自己此举形同玩火,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却不怕,因为他是有把握才会如此行事。
“陛下,邵陵王胆大妄为,如今在城里,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李笠所说“走”,有三重意思,见天子没有打断,继续说:“若邵陵王手上有一个兵,陛下想来要在城里留两个兵来防。”
“若邵陵王手中有五千兵,陛下怕是要留一万人在建康,专门盯着。”
萧纲冷冷看着李笠,心中极其不快,不过还是忍住,等对方把话说完。
“邵陵王若到外地上任,陛下便能将盯防邵陵王的兵马,用于抵御侯逆,而邵陵王到荆州就任,雍州的岳阳王、湘州的河东王必然会惊疑不定。”
“因为,御座只有一个。”
李笠这么一说,萧纲愣住了,李笠便侃侃而谈:
“臣听人说过,晋时,长江形胜,有荆、扬之争,刘宋时,为防上游荆州,便将其拆分,其长江以南地界为湘州,汉水及汉北为雍州。”
“如今,若雍、荆、湘联合,昔日荆州实力重现,起兵顺流而下进攻建康,几乎是势不可挡、建康唾手可得,那好,叔侄之间,如何相处?”
“邵陵王觊觎皇位,众人皆知,难道河东王、岳阳王不知?”
“邵陵王辛苦一番,莫非就是扶侄子上位,那他图什么?图做皇太叔?”
“面对唾手可得的建康,叔侄三人恐怕在酝酿出兵时,就开始相互算计、提防。”
“邵陵王难道不怕,自己倾巢而出后,有可能被雍州那边的兵马抄了江陵?襄阳距离江陵,不过四百余里而已。”
“或者,荆州船队过了巴陵,被湘州水军断了后路?”
“邵陵王担心自己被侄儿暗算、吞并兵马,侄儿难道不怕某日到叔叔大帐议事,被叔叔掷杯为号?”
“叔防侄,侄也防叔,他们若是出兵,后方谁来守?”
“叔叔守?侄儿守?谁留下来,都不放心,若倾巢而出,请问,武陵王自益州顺流而下取荆州,很难么?”
“要是邵陵王、河东王、岳阳王三人率军和中下游官军拼得两败俱伤,结果被黄雀在后的武陵王占了便宜...
“所以,乍一看,这三位凑一块可不得了,然而三位真凑到一起,反倒会相互提防,相互掣肘,结果成不了事。”
“此策略,末将称为:以毒攻毒。”
李笠仔细一说,萧纲眼睛一亮:这、这计策有意思啊!
宗室内讧,许多人的眼睛都盯着皇位,这是事实。
也正是因为如此,宗室之间不太可能出现联军(河东王、岳阳王兄弟或许例外),即便联军出现,也很容易破裂。
因为谁都想要皇位,相互之间提防,反倒成了相互掣肘。
河东王、岳阳王两兄弟,看来是有些蠢蠢欲动,若把邵陵王任命为荆州刺史,咋一看上去,会促成两兄弟连同叔叔一起铤而走险。
却是以毒攻毒,让这两兄弟连同邵陵王一起‘安静’下来,哪怕只是一段时间。
李笠见天子面有喜色,把话题转到时局:“陛下,末将以为,眼下朝廷面临的局面,末将以为仿佛‘三瓮二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