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李笠听张铤说过,宋齐、齐梁交替,战斗主要发生在建康以及长江上的几个要地,譬如湓城、寻阳、夏口等等。
而侯景之乱一旦全面爆发,那么波及范围就很大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南方损失大量人口,一如人受创、大出血。
即便日后救回来,伤了元气,人也废了。
所以李笠才选择留在建康,然后投效鄱阳世子,出谋划策,要把侯景击败,解建康之围。
效果是不错的,箭楼推进战术,使得勤王军距离台城越来越近,再过两三日,就要成功了。
结果台城那边居然要媾和。
想着皇太子居然求和,还打算给侯景送粮,期盼把对方礼送出境,李笠算是明白,为何历史上侯景之乱会闹大。
从上到下,这朝廷都烂透了,即便没有萧正德做内应开城门,侯景叛军一样“凭本事破城”。
朝廷如同烂泥,而烂泥是扶不上墙的。
李笠觉得自己在建康这几个月的努力,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一不姓萧、二未深受萧家恩惠,没必要为此气得吃不下饭。
“媾和就是认怂,让各地官员、豪强地头蛇看清楚,朝廷已经不行了!让北边的两个魏国看清楚,梁国就是徒有其表的窝囊废!”
“一国之储君,就这点眼界,就这点出息,为了防弟弟,不惜屈膝求和,懦夫!”
张铤等李笠骂完了,开始劝:“李郎,看样子,恐怕台城之围难解,万一,万一...可得早做打算。”
李笠点点头:“当然要做打算,一旦无可挽回,我们得赶紧回鄱阳,我已经尽力了,那么他们自己做的孽,自己承受。”
张铤试着分析利弊:“那,何时回去很关键,是现在回,还是台城出事后回?”
“不急,现在还有机会挽回,不能一走了之。”
李笠恢复了平静,又开始琢磨计策:“我骂别人是懦夫,自己可不能是懦夫!”
“李郎莫要意气用事,既然要走,就得早走。”张铤有自己的看法,担心李笠气昏头,极力主张早做打算。
“现在走,无非世子那里难看了些,但好歹能弄到船,把愿意跟着走的人,都带上。”
“若台城真的出事了,勤王军各奔东西,届时船不好弄,而且,恐怕半路上会不太平。”
李笠反问:“如何不太平?”
“若台城出事,各地豪强恐怕会蠢蠢欲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届时无论是走陆路还是水路回鄱阳,都不会太平。”
李笠挠挠头:“那,万一侯景真的败亡了?”
“李郎,朝廷如今这样子,就算躲过侯景这一劫,也必然威信大跌,过不了几年,皇帝驾鹤西去,宗王也会作乱,这世道,不会太平了,不愁没机会浑水摸鱼。”
李笠知道张铤说得有道理,但他不打算这么轻易放弃。
而且要如何向鄱阳王世子萧嗣辞行,有些麻烦:现在走,就是临阵脱逃,而之前,是他自己主动投效世子帐前的。
张铤自告奋勇:“李郎,我留下来,东冶营就让我管着吧,若战事再起,我带着他们继续搭箭楼,好歹能助世子一臂之力。”
“世子那边,就说时局不妙,为防万一,先回鄱阳准备一二,一旦有变,至少,你还能拉起一支队伍,为世子尽一份力。”
李笠没有说话,沉吟着,良久,作出决定:“你的建议不错,不过,我手上虽然没有可战之兵,但有脑子..我还可以想办法!”
“李郎,事到如今,还能想什么办法?”张铤摇摇头,“勤王军大部将领都在观望,愿打且能打好的鄱阳王世子,也差不多精疲力尽了。”
“即便十天半个月后,战事再起,侯景有了时间作准备,必然针对箭楼推进的打法进行应对。”
“届时即便鄱阳王世子继续进攻,可其他勤王军依旧不协助的话,鄱阳王世子无论是兵力还是物资,恐怕都撑不下去了。”
张铤说话的时候,李笠在沉思,思来想去,念叨着:
“节奏,这是节奏问题,我们不能任由侯景带节奏,也不能任由勤王军围观,得想办法破局,节奏,得由我们来带,如此才有机会赢。”
“李郎,事到如今,还破什么局哟!”
李笠忽然笑起来:“我有主意了!只要说服世子,按这主意来,那说不定几日内就能定胜负!”
张铤见李笠信心满满,只觉难以置信:几日内就能定胜负?!
靠做梦么?
乱世栋梁 第二十五章 计策
大帐,鄱阳世子萧嗣正与李笠交谈,帐中只有他二人,所以,可以谈一些不足为外人道来的话题。
李笠总是能出不错的主意,所以虽然不是佐官,也没有军职,但萧嗣还是很乐意听听李笠有何妙计。
现在他陷入僵局,一筹莫展,需要有人帮忙,看能否指点迷津。
“他们都主张停战,等侯景撤军,所以,寡人再怎么坚持都没用。”
“第下以为,侯景是真撤军还是假撤军?”
“他必然是假撤军,以此为借口,筹措粮草罢了,等拿了粮草,必然赖着不走。”萧嗣说完,有些沮丧。
“粮草,还得从东府城调,那我军攻打东府城,不就是白打了?侯景的诡计,他们不该看不出,殿下也不该看不出,却...”
“第下,皇太子防着邵陵王,而诸位勤王将领之中,很多人恐怕也不想第下拿解围首功。”
“唉,此事不提也罢。”
“第下,卑职以为,皇太子被围在台城,不知外面情形,极有可能被逆贼误导,以为如今是邵陵王掌握了勤王军,故而做出误判。”
李笠仔细分析着,但萧嗣有些走神,皇太子要和叛军媾和,原因他可以猜出来,却不知道该如何化解困境。
他一心为国,真心实意要解台城之围,然后服从朝廷安排,让回合州就回合州。
奈何,皇太子猜忌邵陵王,猜忌他,所以,宁愿和逆贼媾和,想‘礼送侯景处境’,不给勤王军中任何人以率兵逼宫的机会。
可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军逼宫?
邵陵王么?真敢这么做,坐镇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宗王们会答应?
更别说勤王军各部互不统属,邵陵王即便想收买人心,也出不起那价钱,不要说他这边,就是荆州军,也不是邵陵王能收买的。
萧嗣觉得,此次媾和必然以失败告终,而战事再起时,他已经没有多少余力强攻了。
箭楼推进战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随着营垒的步步推进,营垒已经像一条长蛇,需要大量士兵来防守。
否则一旦被敌军拦腰斩断,那就是惨败,而他无法说动其他勤王将领来助战,能动用的兵越来越少。
李笠见萧嗣一脸郁闷的表情,知道多说无用,索性直接出主意:“第下,卑职有一计,可于数日内定胜负,却不需要第下为行此计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李笠见对方来了精神,便凑到耳边低语:“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萧嗣听了之后,如同看疯子一样看着李笠,李笠又说了一遍,萧嗣惊得脸色一变,差点就跳起来:“这如何使得!”
“还有,你说这法子,简直,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啊!”
动静有些大,有侍卫拉开营帐门,探头进来张望,见世子和李监作一切如常,便告了声罪,缩了回去。
李笠要做最后的努力,所以诚恳的说:“第下,非常之时,须行非常之事,一旦台城沦陷,万事皆休,卑职不过寻常百姓,若改朝换代,也一样过日子。”
“第下是大梁宗室,若国家倾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此时不奋力一搏,悔之晚矣!”
。。。。。。
东府城头,李笠和湘东世子萧方等一起放孔明灯,一个已经点燃的孔明灯,轻轻飘起来,被东南风带着,向下风向的台城方向飞去。
萧方等看着这孔明灯飞走,真希望能飞到台城,给城里捎去他写的书信。
他也确实试过,然而放飞的孔明灯飞到半路就会落下,或者因为风向变化而飞到别处,几次尝试都失败了。
而李笠,今日邀请萧方等来东府城参观各种战具,此时则在讲解孔明灯飞天原理。
孔明灯,又称天灯,是一种用纸制作的纸灯笼,点燃灯火后,可以飞上天空,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
是不是这样,众说纷纭,孔明灯确切的出现时间,无从考证。
李笠在鄱阳,见人放过孔明灯,萧方等也放过,只是不清楚原理,李笠现在正讲解原理。
“热气轻,会上升,而孔明灯底部的火焰,加热空气,空气变热、变轻,就往上升,却被孔明灯顶部兜住,于是,热气便顶着孔明灯向上飘。”
这道理光说是无法理解的,李笠用备好的一个大灯笼,还有一盏灯,现场做演示。
灯笼悬挂在架子上,其顶部密封、下方开大口,先请萧方等伸手进去,感受一下灯笼内是冷是热。
确认无误后,将灯放在灯笼下方,点燃,烧一阵子。
拿开灯油后,萧方等伸手进去,果然感觉到灯笼里比起方才要暖一些。
李笠讲解:“灯油燃烧,加热空气,空气变热后上升,自然就进入灯笼里,使得灯笼内变暖。”
“若热气变重,那就该下沉,灯笼里不该是暖的,而是和方才一样。”
这个实验容易理解,但萧方等还是觉得难以接受,李笠又说:“水有浮力,所以木头可以浮在水上,而同样大小的石头却会沉下去。”
“原因就是向上的浮力,大于木头自己的重量,于是木头就浮起来,反之,下沉,空气里也是如此。”
李笠以此引入“浮力”的概念,让萧方等开始接受“浮力大于物体重量,物体就会上浮”的理论。
对于孔明灯而言,只要体积合适又轻,那么挂在灯下的火球,就可以加热足够多的热气,使其充满孔明灯内部,然后浮力大于重量,让孔明灯浮起来,向上飘。
萧方等大概听懂了,但好像还是不懂,所以似懂非懂间,见城内空地上,一个巨大的布袋已经‘浮’起来。
萧方等入城时,就见许多人围着被许多长杆撑着的布蓬忙碌,不经意间,这布蓬居然膨胀成布袋。
布袋很大很大,如同一个头尾颠倒的梨,周围有长绳索牵着,似乎在束缚着这大布袋,不让其升上天。
“李郎,这是?”
萧方等好奇的问,李笠引其下城,来到大布袋面前。
却见大布袋下方挂着个吊篮,吊篮上方有桁架,放有冒着火焰的铁桶,有人将这铁桶取下,换上另一个铁桶,然后点火。
铁桶开口处燃起火焰,火烧得很旺,却散发着淡淡臭味,萧方等听李笠介绍,桶里烧的是猛火油。
他看着眼前这庞然大物,忽然心中一动。
这不是一个特大的孔明灯么?
“第下,此物名为热气球,可看做是特大的孔明灯。”
李笠介绍起来,数年前他就制作出热气球,所以积累了经验,摸索出比较实用的结构和制作尺寸,一旦有需要,且材料齐全,可以很快做出来。
“第下,如今东南风起,热气球可带人飞向西北方向的台城。”
“这、这...能带着人飞?”萧方等震惊之余说话都有些结巴,他从没想过特大的孔明灯能带着人飞上天空。
“是,所以,需要第下与卑职走一遭,得罪了!”
李笠说完,拔出一把刀,挟持猝不及防的萧方等,周围跟着萧方等的侍卫见状大惊,正要动作,却被李笠手下制服。
萧方等没想到李笠居然会做出这种事,强作镇定:“你、你要做什么?”
“请第下随卑职一道,乘坐这热气球,前往台城,逆转战局!”
萧方等只觉难以置信:“寡人去台城就能逆转战局?”
乱世栋梁 第二十六章 一路顺风
“大胆李笠!你竟敢挟持世子!!”
湘东王府侍卫们咆哮起来,声嘶力竭,动静很大,外边的荆州军士兵听了,纷纷往城门冲,却被鄱阳王世子的兵挡着。
萧方等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看着已经离地数尺高的吊篮,只觉呼吸急促。
“第下,请随卑职登篮。”
李笠低声说着,挟持着萧方等向热气球走去,而李朗已经准备就绪,进入吊篮中。
按计划,已经入过一次台城的李朗要和李笠一起,带着湘东世子萧方等,乘坐这“热气球”飞上天,然后趁着东南风起,向下风向的台城飘去。
只要能入城,计策就成了大半。
萧方等虽然被李笠挟持,但目不转睛看着眼前这名为“热气球”的庞然大物,想起李笠方才一番解说,想着下风向处的台城,两眼放光。
又问一次:“这,叫热气球?”
“是。”李笠虽然挟持着萧方等,却没打算伤害对方,见其比较配合,便将刀收起来,免得误伤。
“那就能飞到台城去了?”
“应该是,可一旦风向变了,就会飞到别的地方去。”
“也就是说,有机会入台城,向陛下和殿下汇报军情?”
“是,卑职需要第下入城,所以,得罪了。”
“好,好!”萧方等笑起来,笑得很开心。
对萧方等来说,若能换得台城解围,他甚至愿意去死,所以...
“你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寡人随你去,飞过去!!”
“卑职谢第下体谅,第下请登篮。”
李笠扶着萧方等登梯,然后和李朗合作,一拉一托,让萧方等翻入吊篮,随后李笠也翻进去,示意手下砍缆绳。
一旁,张铤激动万分的看着眼前这庞然大物,看着挣脱束缚后的庞然大物缓缓升上天空,只觉得呼吸急促,心要从胸膛里跳出来。
孔明灯!特大孔明灯!可以带着人飞上天!!我怎么就没想到!
现场几乎所有人,看着飞上天空的庞然大物,一个个目瞪口呆。
除了李笠的部曲郑原。
郑原看着眼前这“热气球”即将升空,虽然有些激动,却不像旁人那样目瞪口呆,因为早在数年前,他就见识过了。
这玩意,郎主早就造出来过,所以,掌握了制作技巧及释放要领。
现在是二月,东南风起,在东府城释放热气球,有较大把握飘到台城。
但为了避开台城周围的敌军箭楼,热气球要拉开一段距离释放,才能有足够的距离升高,飞越敌军箭楼而不会被火矢射中。
眼见着热气球开始升高,郑原心中祈祷:风啊风,一定要把郎主吹向台城啊!
东府城外,带着兵冲来救人的王僧辩等荆州军将领,见着东府城里升起一个大布袋,同样惊得目瞪口呆。
今日,李笠邀请萧方等到东府城参观军械,王僧辩虽然觉得有些突兀,却不好阻拦,结果,得知李笠挟持萧方等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随后和其他将领一样,又惊又怒,立刻带兵来救人。
现在,他看着这硕大的布袋飘过城头,随风往西北方向飘去,脑袋一片空白:妖怪?神仙?。
吊篮里,萧方等看着脚下渐渐变小的人们,看着城墙在自己脚下移动,激动不已:他一直羡慕鸟儿能够自由自在的飞翔,现在如愿了。
我没有翅膀,却飞起来了,飞起来了!
这种感觉,飞翔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啊!
忽然,他看见城外骑着马、抬着头看他的王僧辩等人,赶紧振臂高呼:“王公!寡人在此!”
声音很大,在地面的王僧辩和其他人都听见了,愣愣的看着世子在那大布袋下方吊篮探出头,向他们挥舞手臂。
“王公,王公!寡人在此,可曾听到!”
“呃...”王僧辩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以为世子被妖怪抓走了,见世子不住喊,好像很开心的样子,赶紧回答:
“第下!第下这是要去哪!!”
“寡人要飞去台城,面见天子!请勿为难东府中人!!”
萧方等拼命喊着,以便地面上的人们能听见,王僧辩听到后,嘴角抽搐、眼皮直跳。
飞...飞去台城?
你飞去台城了,我们怎么办?大王知道了,我们怎么办?
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办?
王僧辩心中怒吼,但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世子在天上飞,他们又没有翅膀,如何能救人?
只能和无数人那样,抬着头,看着这大布袋渐渐升高,被若有若无的东南风带着,缓缓向西北方向台城飘去。
一个个,觉得后背凉飕飕的。
吊篮里,萧方等激动地左看看、右看看,看着细若长绳的青溪,看着绵延起伏的己方营地,右看看前方“左右摆动”的台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李郎,这热气球你是如何想出来的?”
“第下,此事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呐!”
李笠含糊着回答,左右张望,有些心不在焉,如今热气球是飞起来了,可没有任何动力,跟着风走。
现在是东南风还好,就怕风向忽然一变,那就完了。
不过,这几日风向很稳定,所以李笠才敢冒险。
萧方等很快意识到热气球是跟着风走的,而风一旦吹偏了,不是往台城那里去...
“李郎,万一风向不对,飘的方向不是台城,可如何是好?”
李笠闻言看着萧方等,一脸真诚的问:“不知第下可会游泳?”
“哈?”萧方等愣住了,他以为李笠有十足把握飞到台城,结果是听天由命的?
李笠尴尬的笑起来,做热气球进台城这计划,最大的隐患是风向不稳导致方向出了偏差,飞不到台城。
所以,一旦风吹歪了,热气球就会飞向长江。
虽说已经安排船只在江上候着,以防万一,但鬼知道会在哪里落水,真落水的话,不会游泳的人就惨了...
地面,青溪西侧梁军大营,鄱阳王世子萧嗣连同许多将领和士兵,抬头看着天空,一个个呆若木鸡。
看着一个大布袋从东府城方向飘过来,即将经过头顶,往台城而去。
许多人以为这是会飞的妖怪,吓得四处躲避;也有人认为这是神仙路过,惊得双手合十、不住祈祷。
而事前知道怎么回事的萧嗣,现在亲眼见着特大孔明灯从头顶经过,看着吊篮中有人不住呼喊着,听声音似乎是湘东王世子,震惊得无以复加。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
李笠所说是真的,这玩意真的能飞进台城啊!
还真把湘东王世子带上了?
萧嗣只觉得激动万分,顾不得威仪,对着上方振臂高呼:“一路顺风,一路顺风!!”
左右见了,赶紧跟着学,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着天上的大布袋,振臂高呼:“一路顺风,一路顺风!!”
。。。。。。
台城外,叛军营地,侯景正在巡视,东面的梁军已经停止进攻,这让他的部下有了喘息的机会。
抓紧时间堆土山,挡住梁军的前进道路,等对方反应过来时,土山就是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
至于粮食,按说今日就该交接,但是还未见动静。
侯景想到这里,只觉有些焦虑,己方存粮已经不多,再这么耗下去而没有攻破台城,那就完蛋了。
但是,城里那窝囊废太子,好像已经吓破胆,又以为邵陵王统率勤王军势如破竹,迟早会入城逼宫,所以,宁可媾和。
相比鲜卑小儿(侯景对高欢世子高澄的蔑称)的表现,侯景越发鄙夷起梁国皇太子萧纲来。
他知道鲜卑小儿和高王(高欢)的妾私通,差点被打死,又调戏高老二(高慎,出身河北豪强)的新妇,逼得高老二叛逃西国,两国随后爆发邙山之战。
侯景看不起好色误事的鲜卑小儿,但鲜卑小儿终究是有些本事的,闯了祸还有高王来收拾烂摊子,而梁国这对父子呢?
萧衍年轻时倒是厉害,不然也当不了皇帝,但现在只是南国一老翁,老迈昏庸,如同年老体弱的老虎,没什么好怕的。
而兄终弟及当了储君的萧纲,现在看来没有什么胆气,也没有什么打仗的本事,就是个文弱书生。
这样的窝囊废占着御座,凭什么?
侯景正琢磨着,听得周围一片喧哗,似乎有许多人惊慌失措到处跑,正要发作,却得左右提醒,抬头看向天空。
瞳孔随后一缩:却见天上飞来一个大布袋,如同头尾颠倒的梨。
那一瞬间,侯景以为是会飞的妖怪来吃人,只觉后背发凉,而许多士兵明显被吓到了,惊慌失措、四散躲避。
营地里一片混乱,就连在箭楼上放哨的士兵,见大怪物过来,也吓得双腿发然,顺着楼梯往下滑,甚至直接就跳下来。
匆匆赶来的王伟,见着天上飞来的怪物,吃惊不小,但好歹回过神来,呼喊着“放箭!把它射下来!”
侯景被这么一喊,也惊醒过来,下令所有手上有弓箭的人,对着天空中的怪物放箭。
他麾下善射的将领田迁,带着强弓跑来,对准天空中的怪物放箭,但怪物飞得很高,射出去的箭没有碰到其底部就落了下来。
连射几箭都是如此,田迁叹道:“太高了,射不中。”
“其实,可以上箭楼的。”王伟补充,田迁闻言有些尴尬,赶紧往最近的一处箭楼跑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