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这不代表他能够小瞧齐军实力,否则哪天交战时被一支骑兵从侧翼突击、斩首,后悔都没有用了。
段韶见李笠若有所思,不再多说,毕竟百保鲜卑再厉害,也改变不了他沦为阶下囚,妹妹被掳的事实。
“走,去看看我的...”李笠指着隔壁,笑道:“看看我的,九九六战马。”
李笠带着随从往隔壁走,段韶跟着,他只知道“九九六战马”后两个字的意思,至于“九九六”有何用意,实在不明白。
隔壁,一台台新式水力驱动装置正在运转,李笠看着这些名为“遛马机”的装置。看着正在装置里溜圈的马匹,很满意。
一如血汗工厂大老板,看见三班倒流水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干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笠之前,已经给“马匹健身馆”装上了跑步机,又称“跑马机”,加强马的锻炼。
现在,又安装了“遛马机”,这是以水力驱动的装置,替代人力在小小场地内遛马,确保马有充分的锻炼。
“遛马机”,结构就是个大转盘:一个围栏围起来的圆圈,内有另一个围栏围起来的内圈。
两个圆圈,构成一个环道,而圆心处有立轴,其上有十字形悬臂,以水力驱动、旋转。
十字悬臂挂着木板,将环道分为四份,即四个“隔间”,可以容纳四匹马。
当悬臂旋转时,身处“隔间”里的马即便不用缰绳将其拴在悬臂上,也只能跟着走,于是走了一圈又一圈,不停地走下去。
为了降低木板对马匹形成的压迫感,李笠还很‘马性化’的将隔板上半截打了许多洞眼,如同筛子,确保马匹‘视线开阔’。
目前版本的“遛马机”尺寸较小,将来改进后的“遛马机”,能做到同时容纳六匹马同时运动,遛马效率大幅提升,却不占用太多场地。
李笠想尽办法,要在马场不够宽阔的限制下,让马匹尽可能有大强度的运动量,然后保证饮食,多喂精饲料,使得战马能够茁壮成长。
如同“九九六上班”锻炼的兵卒那样,战马也来个“九九六上班”锻炼,练成马中“肌肉男”。
他看着“遛马机”,不无恶意的畅想着:你有百保鲜卑,我有“九九六精英”!
一旁,段韶看着眼前的“遛马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从没听说过,天下间还有如此养马之法。
看着“遛马机”里绕圈的马,他仿佛看到一匹匹拉磨的驴,只觉难以置信:遛马机溜出来的马,还能骑着打仗么?
这哪里是训练马,这是在折磨马!只会绕圈的马上了战场,如何冲锋,如何追击?
他又看向李笠,真想大喝一声:什么“跑马机”、“遛马机”,这主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你,你到底是人是妖?
乱世栋梁 第八十九章 混乱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府邸马厩,李笠正带着儿女喂马,赵孟娘在一旁陪着,小家伙们面对庞然大物,有些胆战心惊,不是很敢靠近。
李安宁倒是认得其中一马,此马毛色为黄,便问道:“阿姨,这是跟着我们从鄱阳来寒山的小黄吧?”
庶出子女称呼生母为“阿姨”,因为要称嫡母为“娘”,赵孟娘点点头:“对,就是小黄。”
李安宁又看看这黄马,有些疑惑:“他变壮了,之前不是这模样的。”
“小黄天天锻炼,吃得又多,自然就长壮了。”赵孟娘笑道,摸着女儿的头:“你们也要多锻炼,多吃饭,就能长得更快。”
李安宁忽然冒出来一句:“那,那我们长得更快,阿耶、阿姨不是老得更快了?”
赵孟娘闻言一愣,下意识看向李笠,却见李笠哈哈一笑:“哎哟,人都是会老的嘛,等阿耶老了,安宁来照顾耶娘,好不好?”
“不好,我不要阿耶、阿姨老!”李安宁摇摇头,李平安和弟弟妹妹也紧张起来:“不要耶娘老!”
李笠摆摆手:“人都是会老的,不要紧,到时候,你们都长大了,耶娘也有了依靠,是你们照顾耶娘了...”
“你们,愿不愿意照顾耶娘么?”
“嗯!”小家伙们点点头,李安宁壮着胆子,抓了一把干草,伸向“小黄”。
黄马探头,慢慢吃这干草,很温顺,其他人见状胆子也大起来,纷纷抓起干草喂马。
赵孟娘见李笠和儿女们笑眯眯的喂马,松了口气,她担心女儿说话没轻重,让李笠不开心。
去年一年,李笠添了四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她生的,也就是说,去年李府诞生的四个小家伙,都是男孩。
而段娘子也有了身孕,往后,李笠的子女还会越来越多。
赵孟娘为李笠生了两女两子,且不说往后还生不生,光这四个子女的前途,就让赵孟娘开始操心。
她希望女儿嫁个好人家,希望儿子能有出息,娶一个好女郎,毕竟庶出子女总是比不上嫡出子女,只能寄希望于嫁得好、娶得好。
但想要嫁得好、娶得好,得阿耶上心才行。
赵孟娘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得李笠上心,所以,子女们平日里可不能惹阿耶生气。
即便李笠对子女们都很好,但阿耶只有一个,子女那么多,均分下来,每个人能获得的关爱,自然就少了。
她虽然帮着李笠管着作场,但始终是个妾,李家产业,终究是夫人来掌管,所以,她自己未必能给儿女什么像样的家底。
还是得靠李笠上心。
赵孟娘在想事情,李笠也在想事情,看着眼前这黄马,想到了一个伦理问题。
将近十年前,侯景作乱,叛军即将抵达建康,他浑水摸鱼,把乘黄厩的数百御马给弄走了。
这些御马都是高头大马,成了李笠自办马场的起家本钱,其中一匹黄色的公马“黄十九郎”,正是眼前这匹黄马“小黄三十郎”的父亲。
而“小黄三十郎”的母亲,其实是“黄十九郎”的女儿。
所以,眼前这黄马既是“黄九郎”的儿子,也是“黄九郎”的外孙。
与此同时,已经成年的“小黄三十郎”,还和‘母亲’有了后代。
如此繁殖方式,关系有些混乱,称为“回交”,即是如今养马业的常见育种做法,可以精选出品质优良的马匹,让后代越来越优秀。
可若是换成人类社会,这就是令人发指的行为。
所幸,没有人以此做法指责养马人,至于以后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不知道了。
李笠很关心养马事业,为此耗费巨资,持续投入多年,若不是他有各种摇钱树,还真是撑不下去。
眼前这匹黄马,其‘子’确实不错,年龄满一年,体检的结果,比起‘父亲’一岁时的状态明显好很多。
然后进入“九九六”马场,接受各种训练,茁壮成长后,继续繁殖下一代。
鄱阳的马场也在持续不断的育种、养殖,虽然暂时没养出什么“神骏”,但后代马匹比起最初的父辈御马,丝毫不差。
比起鄱阳马场,徐州马场的育种进展更快,因为在徐州能弄到更多的好马,所以繁殖、育种的选择面更广。
马很重要,哪怕建康城里的贵人们以骑马出行为耻,但马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依旧不变。
朝廷之前其实也不算太缺马,只是相对北国的骑兵规模,梁军骑兵显得单薄了些。
梁国原本就据有部分淮北之地,能够弄到不错的马,而两淮豪族,自己也有不少私马,如今徐州军府马场办得不错,李笠可不会独占好处。
所以,太府寺在徐州也开始养马,并多方联系马贩,购买好马。
而李笠自掏腰包养出来的好马,适当选出了一些,作为礼物献给天子。
这是当官必然要懂得的手段,无论舍不舍得,他都得献马,不然会招灾。
因为,建康那边,觊觎徐州这块肥肉、并付诸实施的皇子,可是越来越多了,各自背后,又有各方势力推波助澜。
。。。。。。
下午,公廨里,李笠与张铤交谈,因为谈的事情有些敏感,所以外边有人守着。
“随着徐州局势日渐稳定,以及下官的一番鼓动,诸位皇子对于徐州刺史一职的争夺,事态已经浮出水面。”
张铤轻声说着,李笠侧耳倾听。
“当然,皇子们目前还没有实际动作,都是身边人开始营造声势,所以这把火还不够大,下官打算继续鼓风、添柴加煤,请君侯放心。”
这是张铤的工作汇报,他主动请缨,为李笠排忧解难,在建康煽风点火,鼓动皇子们争夺徐州刺史一职。
以期‘候选人’同归于尽,李笠坐享其成。
至于张铤能否实现这一目的,李笠决定静观事态发展。
他既然把事情交给对方去办,就不会质疑对方的能力,若事态发展不如人意,他倒是有别的办法破局。
只是这办法见不得光,能不用,尽量不用。
“截止目前,任徐州刺史呼声最大的皇子是谁呢?”李笠问,他忽然想起了清朝有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张铤回答:“目前,是二皇子、寻阳王萧大心。”
“二皇子?这是别人把他架在火上烤吧?”
“确实,二皇子不可能出任徐州刺史,目前呼声却最高,明显是有人想要让二皇子成为众矢之的。”
李笠笑起来:“有意思,真想知道,这真正的参赛选手到底有几位。”
“下官以为,八皇子、桂阳王萧大成倒是有可能是参赛选手之一。”
“萧大成?”李笠思索起来。
桂阳王萧大成,之前任郢州刺史,后来调回建康。
萧大成年纪和李笠相仿,在‘擅文’的诸皇子当中是个异类,因为此人喜武,性格凶悍,便弓马。
而且不顾议论,经常着甲骑马出行,在地方任上喜外出游猎,又募集壮士以作爪牙(人数在许可范围内)。
据说做派类似于当年的庐陵王、天子已故亲弟萧续。
不过萧大成行事总是有所收敛,不至于像已故皇叔当年那样肆无忌惮,无非是武人特征强了些,和兄弟们形成强烈反差,所以显得特别另类。
作为目前唯一以武闻名的皇子,萧大成做徐州刺史,镇守淮北要地,率淮北劲旅直面齐国兵锋,似乎颇为合适。
不过现在,萧大成似乎未掺和“出镇徐州”一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张铤笑道,“就算桂阳王没想法,别人也会把他架在火上烤,以便让其他皇子脱颖而出。”
“话说,真能鼓动皇子们斗得头破血流?”李笠有些不确定的问,在他看来,诸位皇子之间,关系似乎没恶劣到当年几位皇叔不共戴天那地步。
张铤依旧胸有成竹:“事在人为,这潭水,下官一定要搅浑,请君侯静候佳音。”
这是张铤的真心话,他不希望李笠离开徐州,因为徐州是李笠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还打开了局面,是不能放弃的重要‘资产’。
有了徐州这块宝地,将来风雨飘摇之际,才能大有所为。
按照他的观察,朝廷这辆马车,虽然看起来坚固非常,但车身其实已经腐朽,依旧如当年先帝在时那样,摇摇晃晃走在悬崖边上,迟早要出事。
李笠的实力今非昔比,若再把马车从坠崖边缘救回来,迟早会有一个后果:功高不赏。
臣子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就只有死路一条。
见李笠说起徐州各产业的快速发展现状,张铤暗暗下了决心。
你总是回避,好,我来帮你下决心!
乱世栋梁 第九十章 意图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健身房,热身完毕的李笠身着“背心”、短裤,穿上护膝,扎上宽宽的‘运动腰带’,来到杠铃架前。
几名身材魁梧的壮汉,围在他身后以及两侧,个个表情凝重,注意力高度集中。
而在一旁的黄姈,也目不转睛的看着李笠。
李笠站好,两脚分开与肩同宽,随后,四名部曲一起合作,将一个杠铃从杠铃架上抬起,缓缓放到李笠脖子后面。
李笠用颈后部位‘挑’着杠铃,双手向上,握着杠铃杆,身体挺直,两眼平视前方。
深呼吸片刻后,慢慢屈膝下蹲,至大腿稍低于膝盖,保持姿势。
黄姈紧张的看着李笠,看着那绷紧的护膝,绷紧的腰带,以及全身绷紧的肌肉。
她就怕李笠在锻炼时出意外,一如书上所说,秦王嬴荡举鼎而亡那样。
这一锻炼项目名为“负重深蹲”,很危险,因为李笠此刻‘挑’着的杠铃很重,重量正好是李笠自己体重的两倍。
一旦出意外,不仅腰很容易受伤,甚至双臂或双腿都会折断,即便不死,也会瘫痪或者残疾。
却见李笠不慌不忙,深呼吸后,蹬腿、伸膝,缓缓站起来,恢复一开始的站姿。
整个过程,部曲们都伸出手,虚接杠铃,且手臂随着杠铃下、上,以免李笠因为撑不住导致失手,他们能立刻接住杠铃,避免意外发生。
片刻,李笠又缓缓下蹲。
往复做了几次,站直后,站在侧面的一名部曲见李笠点点头,赶紧说了声“卸杠铃!”
其他几个部曲便一起抬着杠铃,李笠随后松手、向前走,部曲们将杠铃放到杠铃架上。
负重深蹲结束,出了一身汗的李笠,见黄姈为自己擦汗,笑道:“莫要这么紧张,我们的锻炼很正规,防护到位。”
“可也不能、不能挑战两倍体重啊...”黄姈抱怨着,一边给李笠擦汗,又递水。
“这不是挑战,是极限练习,放心,不是天天练的重量,日常锻炼重量没那么高。”
李笠笑起来,坐在胡床上,“另外两项,卧推、硬拉,都是两倍体重,如此,身体才能维持在最佳状态。”
“真的没关系么?”黄姈看着李笠,李笠点点头:“我有分寸的,而且,他们日常训练总结出来的动作要领,确实有效,又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
现代的健身运动,力量训练有三大项目最为实用,即(负重)深蹲、卧推、硬拉,器械为杠铃。
卧推可以锻炼上半身力量,硬拉锻炼全身力量,深蹲号称健身动作之王,也能锻炼全身力量。
这“健身三大项”,练好了,就是名副其实的肌肉男。
但锻炼时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避免出意外。
李笠知道“健身三大项”的名号,也看见过别人进行这三项的锻炼,却不知道具体动作要领。
所以,他的部曲慢慢摸索这三个项目的锻炼方式,摸索多年,总结出较为安全、有效的动作,并且予以实践。
实践有效后,李笠才进行练习,从轻到重,慢慢增加杠铃重量。
经过不断努力,达到了最终目标:杠铃重量为二倍体重。
深蹲、卧推、硬拉,各自的杠铃重量达到二倍体重,是健身狂人的标准,即自己体重若为一百五十斤,所用杠铃重量要有三百斤。
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武人来说,能达到这个标准,意味着力量极强,加上娴熟的武艺,可以跻身猛将行列。
但不代表能够稳稳力压其他武将,因为这个时代的武人,也有自己的力量锻炼方式。
这些锻炼方式或许比不上三大项那么‘高大上’,却一样能练出惊人的力气。
李笠说起自己及部下琢磨出来的训练体系,十分自豪:“不过,我们的训练体系更科学,效率更高。”
“不仅锻炼力量,还有许多项目来锻炼心肺功能、反应、柔韧、协调、平衡等等。”
“最关键的是,运动损伤率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几个或者十几个人能练出神力,数百、上千人,也能练出来。”
“你是知道的,战场交锋,几个人的匹夫之勇对于取胜没有太多用处,战阵之中,勇者不能进、怯者不能退,要打胜仗靠的是集体的力量。”
“上千个力量达到三大项‘二倍体重’的精锐,骑上强壮的战马,在适当的时机发动突击,才是取胜的依仗。”
黄姈见李笠说得眉飞色舞,笑道:“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你在以身作则,可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你确定都知道?”李笠眉毛一挑,“我把腰练得棒棒的,你们也舒服,不是么?”
黄姈闻言只觉面颊微烫,亏得旁边无人,不然她真是尴尬得无地自容。
持续的锻炼下,李笠很强壮,各种意义上的强壮,如同一头强壮的公牛,耕起地来不知疲倦。
所以,她总是会被李笠弄得欲仙欲死,对于女人来说,这确实幸福。
“力量和体力,是冷兵器战斗获胜的保障,当然,必要的武艺以及作战经验,同样不可少。”
李笠言归正传:“比起百保鲜卑,我们的精锐,身体素质不会差,甚至会更强,武艺或许差些,但不会差太多,只是作战经验这一块有所欠缺。”
“毕竟,这种经验是在尸山血海浸泡出来的,不是在训练场上训练出来的。”
黄姈忽然打断:“我们不是有热兵器么?热兵器,可以直接无视人的体格和作战经验。”
热兵器是相对于冷兵器而言,但这两个词,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
黄姈能说出这个词,当然是李笠教的。
“我们能公开用么?不能的话,这兵器就等于不存在。”李笠笑起来,反正身边无人,可以和黄姈说起秘密。
“不能用,三郎制作出来,又是何故呢?”
黄姈缓缓说着,火炮这种秘密兵器,她已经知道了,但话锋一转,“所以,三郎莫要总是琢磨那百保鲜卑。”
“他们再厉害也是人,若真的所向披靡,怎么没见他们把魏国给灭了?不是说两国不死不休么?”
热兵器一事,黄玲只是点到即止,李笠心知肚明,顺水推舟:“料敌从宽,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不然,骄兵必败。”
黄姈点点头:“嗯,三郎这么说,妾便放心了。”
李笠说的是真心话,他可不想落到侯景、杨忠、高岳、段韶的下场。
侯景、杨忠、高岳、段韶,都是久经战阵的宿将,带兵多年,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结果无一例外败在他手下,当然,杨忠纯属被偷袭。
问题出在,他一个无名之辈,得不到这几位的重视,结果这几位阴沟翻船。
同理,他若也有如此心态,总有一天,打仗时也会阴沟翻船。
李笠时刻不忘提醒自己这一点:无论对手实力有多弱,交战时,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对方。
齐国的百保鲜卑,其实是一只突击骑兵,李笠对其念念不忘,也是为了提醒自己,和齐军作战时,一定要提防对方的骑兵突击战术。
同理,和齐国旗鼓相当的魏国(西魏),将来与其交手时,也要提防骑兵突击战术。
毕竟,这可是演化出隋唐的势力集团,李渊、李世民父子,本身就是这个集团的后代。
李世民那大名鼎鼎的玄甲军,其‘师承’,恐怕就是魏国(西魏)乃至北朝数百年来不断精炼的骑兵战术。
李笠关注的其实并不是百保鲜卑这个团体,而是以其为代表符号的骑兵战术。
在机枪没有出现之前,骑兵在战场上威力巨大,甚至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所以骑兵的地位,不是火炮可以替代的。
他也想拥有这样的突击骑兵,想要有一支“玄甲军”,那就得立个具体的假想敌,鼓舞将士们为之努力。
李笠借助徐州的地利(容易弄到马),开始把跟在身边的作战部曲全都转变为骑兵,又选拔表现出色的兵卒,强化骑兵训练。
训练精锐骑兵,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但李笠认为很划算,因为两三千精锐骑兵若用得好,足以摧毁数万大军。
这样的骑兵,他一定要有。
而要用好,还得带兵的将领精通骑兵战术,带着精锐在战场四处移动上寻觅战机,这也是这个时代骑兵将领的普遍做法。
只有亲临战场一线,骑兵主将才能直接观察敌军动态,一旦发现战机,立刻率领随行精锐直接发动致命一击。
若是靠游骑在前方观察,再向后方传递消息,坐镇中军的主将得知后下令,命令一级一级传达,兵马付诸实施,恐怕已经过去不少时间,战机早就消失了。
没有无线电的时代,要抓住战机破敌,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将身处一线指挥,虽然危险,但收益也很大。
李笠手头上没什么精通骑兵战术的将领,他自己就和同伴一起,学着如何使用骑兵打仗,所以,他也得成为一名出色的骑兵。
必要的骑术、骑战武艺以及身体素质,一定不能落下。
黄姈在一旁,见李笠若有所思的样子,自己心中也在想着事情。
李笠的实力渐长,但一直在回避一个问题,所以,张铤时常有意无意的向她提起一些事。
提起晋、宋、齐三代许多武人出身大臣的结局。
黄姈当然知道对方的意图:希望她对李笠施加影响,让李笠面对现实。
她知道李笠的路,走到一定程度之后,极大概率就只剩下死路一条。
因为功勋卓越的武人,必然会成为皇帝倚重的鹰犬,然后不可避免卷入各种权力斗争旋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