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手持上弦的铁木弓,瞪大眼睛看着外面疾驰的敌骑,然后瞄准。
柳二郎见距离合适,呼喊着“放箭”,小队里的兵同时扣动扳机,箭矢呼啸而去,居然接连射中三匹战马。
射马箭的箭头如小铲,容易对马匹造成严重创伤,果不其然,这三匹战马陆续出现状况,很快摔倒在地,把背上的骑兵摔得半死。
一开始颇为害怕的新兵,见自己射杀疾驰的战马,很快便兴奋起来,用力拉动手柄上弦,两眼死死盯着那几个落地的骑兵。
然后往箭槽放破甲箭,要给这几个敌人好看。
梁万斤嚎起来:“莫要管那几个鸟人,射弓箭手,他们逼上来了!”
“自己瞄准了射,不用等口令!”
“骑兵可以不管,先压制弓箭手,把弓箭手干掉!”
小兵们愣了一下,按照柳二郎的指挥,赶紧瞄准逼近的刀盾兵,以及跟在后面的弓箭手。
瞄了一会,扣动扳机,在六七十步距离上,接连射中敌兵。
接连中的,极大鼓舞了士气,新兵们开始亢奋,恐惧消失不见,求战欲望大涨。
不仅一个小队,个个小队都是如此,军士们稳住新兵情绪,控制住射箭的节奏,确保新兵不会因为恐惧而乱放箭,不给敌人逼近营寨的机会。
袭扰营地的齐军步骑见讨不了好,梁兵极其冷静且射箭射得毒,很快便放弃袭扰,向后撤退。
主将东方白额看着‘张弛有度’的新兵,再看看那些不断鼓舞士气的军士,再看看安然无恙的营寨,松了口气。
李使君让他出击,随军出征的兵过半是新兵,说实话带这种兵打仗他有些心虚。
不过看今日的防御战,新兵们虽然表现得有些慌乱,但有军士压阵,倒也不知乱到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而他下达的命令,都能得到很好执行。
这一路行军,有军士管着兵,倒也没出什么纰漏,自己只需要考虑如何打仗,琐碎事物一概不用操心。
看看远去的敌兵,东方白额忽然有些期待。
或许,军士管兵这办法可行?
乱世栋梁 第八十四章 短促、有力、持续
www.bxwx.io,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清晨,日出东方,齐军亦自东来,向背靠泗水列阵的梁军接近,却不急着交战。
泗水河边,梁军阵中,兵卒们见齐军一早出动,可现在却迟迟不过来,觉得奇怪。
前排某小队里,一名军士笑道:“我们面对东方,再等一会,阳光刺眼,我们就是迎着阳光作战,眼睛会很难受。”
“届时无论是射箭还是交战,都会受影响,他们可真会算计。”
原来如此,只打过几场仗的新兵们明白了,却有些担心。
这里是齐国兖州任城郡地界,增援兖州的齐军兵马,已经和他们对峙了一天。
现在对方选择清晨发动进攻,已经算计得清清楚楚,那么待会打起来,己方会不会输?
“你们也莫要着急,一会,我们定是要攻了。”军士语气轻松,“我们只要赶在阳光刺眼以前把他们击败,这不就成了?”
新兵们听着军士的鼓励,不知该信还是怀疑,不过己方主将“梁将军”,是李使君麾下大将,惯会打仗,或许,真的能很快收拾对方。
不一会,中军响起鼓声,军士们仔细一听,明白军令是什么,随后督将呼喊起来,军士们便对手下说:
“准备好,要进攻了!”
“听我号令,行进间变换队形!跟着我来!”
阵阵鼓声中,梁军步兵开始缓缓向前移动。
长长的军阵移动起来,想要保持阵型不乱极其困难,所以,走着走着,原本还算平整的梁军阵型,渐渐变得参差不齐。
然后是“犬牙交错”,似乎乱得不成样。
齐军见梁军居然自乱阵脚,加上阳光渐渐刺眼,便严阵以待,等着梁军兵卒前来送死。
却见接近的梁兵,渐渐构成一个个锥形小阵,然后走得越来越快,长矛一直竖着,密密麻麻。
远远看去,仿佛移动的一个个小树林。
齐军弓箭手立刻前出,对准快速逼近的梁军放箭,梁军弓箭手同样前出对射。
一轮轮对射过去,可见行进中的梁兵陆续倒地。
但将士们依旧前进,仗着身上铠甲、兜鍪硬抗箭矢,除了鼓声、脚步声、甲叶撞击声,没有什么杂音。
如同一只只猎犬,悄悄向猎物接近,一声不吭。
承受着箭雨的新兵们,虽然身上有厚重的布面甲护身,中箭也未必会受重伤,但看着身边偶尔中箭倒下的同袍,心中还是忐忑不安。
但见头顶飘着小旗的军士走在前面,左右都是步伐坚定的同袍,许多人心中的不安渐渐又消散不见。
我们每日训练,技艺精湛,披坚执锐,会赢的,我们会赢的!
无数人这么想着,自己给自己鼓劲,跟着军士列队前进,和其他小队一起,构成一个个特殊队形,向着前方黑压压的敌阵前进。
齐军两翼骑兵想要试探进攻,冲击这些排出小阵前进的梁国步兵。
但梁军骑兵护住两翼,使得齐军骑兵不好轻举妄动。
两军步阵之间距离不断缩短,接连射了许多轮箭的齐军弓箭手,见敌军近在咫尺,便转身撤入阵中。
梁军中军响起号角声,梁军前锋阵中,各领兵前进的各级军士,明白冲锋的时候到了。
他们立刻吹响竹哨,哨声刺耳,让无数兵卒抖起精神,握紧手中兵器。
此起彼伏的喊声响起:“狼,狼!!”
“狼”,代表冲锋阵型“狼”,长矛兵放下长矛,平端,矛头指向前,迈开步伐跑起来,他们练过无数次的长矛结阵冲锋,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军士们的带领下,人人高声呼喊着“狼!”,以结阵徒步冲锋的方式,相继撞入严密防守的齐军军阵。
长矛相交,刺向活人,身着重甲的梁军长矛兵,不怕当面刺来长矛,只是脑袋注意避让,而手中长矛直接突刺,刺向当面之敌。
这种当面一对一互捅的疯狂打法,直接把齐兵打懵。
夹杂在长矛兵之中的长斧兵,依靠同伴长矛的掩护,举起长斧径直冲入当面的长矛丛林之中,劈砍着眼前密密麻麻的齐国长矛兵。
长斧兵同样身着重甲,外为布面甲,内有环锁铠,不避矛头,奋力劈砍着敌兵。
斧头劈下去,又可以用倒钩去钩人脚,把长矛兵钩倒。
鲜血四溅之际,身上多处中矛的长斧兵们,不可避免有伤亡,但硬是将齐军的长矛“树林”砍出一个个缺口。
随后而来的刀盾兵,在各自军士的带领下,高声呼喊着“豕!”,沿着缺口,撞入敌群之中。
“豕”,代表着挤压(拱)阵型“豕”。
刀盾兵同样结成锥形阵,将盾抵在面前或者侧面,然后一个推一个,将群体之力传递到前面,如同楔子,硬是挤入齐军军阵。
前端的兵卒就是以盾顶(拱)人,不砍人,或者以盾护着阵型侧翼,就这么用力向前顶,顶得阵型混乱的齐兵接连后退,急切之间根本就挡不住。
突进的刀盾兵锥形阵,透入敌群二三十步后,猛地向左右两边分开,刀盾兵们挥舞雁翎刀,与周围密密麻麻的齐兵展开白刃战。
齐军军阵前沿被梁兵突破,又被突入阵中的梁兵侧击,来不及反应,愈发混乱起来。
跟着刀盾兵而来的长矛兵,只管持矛向前突刺,又有长斧兵跟在旁边,专门劈砍着甲敌兵,亦或是用斧钩钩人腿,将对方勾倒。
梁军步兵第一轮步行冲锋,就强行撕裂齐军步阵,战法简单、粗暴、血腥,准备不足的齐军开始崩溃。
梁军后方、泗水上船只,高高桅杆上的观察员,不用千里镜都能看出齐军步阵已经被打崩,立刻吹响号角。
位于中军的主将梁森,见己方“狼奔、豕突”战法果然击溃齐军步阵,很满意,下令骑兵掩杀,驱赶齐军骑兵,护住冲锋步兵侧翼。
又令后备军列阵,缓缓前行。
后备军中,长矛兵们手持长矛缓缓走着,矛杆竖起,宛若密林,即便即便前方战事已呈一边倒之势,他们未得号令,便不能擅自冲锋。
这移动的树林缓缓前进,而首先破阵的将士已经将齐兵击溃,听得后面号角声起,便纷纷聚拢起来,只是跟着溃兵,而不是奋力追击。
着甲徒步冲锋、破阵,对人的体力消耗极大,英勇的破阵先锋们,此刻许多人手脚开始发酸,体力确实不济了。
很快,后备军越过这些破阵先锋,向正在猬集的齐军溃兵逼近。
距离拉近,梁军发动第二轮徒步冲锋。
后备军兵卒们或平端长矛,或高举长斧,快步向齐兵突进,双方刚一交锋,勉强聚集起来的齐兵不堪一击,被彻底击溃。
阳光开始刺眼,梁森眯着眼睛看着东面,命令两翼骑兵驱散齐军骑兵,护住战场外围。
“节下,这场仗可真轻松啊!”部将们见己方大胜,几乎要欢呼雀跃,梁森笑笑:“不可大意,提防敌军反扑。”
“他们还反扑个头哦,兵败如山倒,我们又有千里镜观察四周,四周一片空旷,他们想偷袭也偷袭不成。”
议论纷纷中,梁森思索着。
步兵结阵突击,受限于体力,必须分批次进行,才能实现进攻的短促、有力、持续。
这是他们多年征战总结出来的诀窍,有针对性的拟定战法,然后在实战中不断加以改进。
简而言之,步兵突击要想保证较高的成功率,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兵卒必须有充分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
其二,特定的阵型(锥形阵)、以及长短兵配合(长矛、长斧、刀盾);
其三,需要技艺精湛、胆大心细的骨干(军士),带着兵卒结阵冲锋。
以此目的进行的大量训练,加上军士制度的试行,步兵结阵突击战法施展起来,目前效果不错。
要知道,此次出征、参战兵卒之中,过半是新兵,这些兵有良好的训练,但基本上都没打过几场仗,今日能有如此表现,确实不错。
旁边传来的一些驴叫声,打断了梁森的思绪,他循声望去,却见一群“驴骑兵”出击。
没错,就是骑驴,因为马不够多,骑兵只能骑驴代步。
但这些“驴骑兵”的任务,只是和步兵协助围捕俘虏,毕竟四条腿跑起来,总是比两条腿快。
就是场面有些滑稽。
梁森看着远处溃败的齐军骑兵,只能期盼能多俘虏一些马,早日把驴都给换了。
但凡战马够多,何至于琢磨步兵突袭战术哟!
乱世栋梁 第八十五章 标记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下午,小河畔,正在侦察敌情的梁军斥候骑兵,发现有一股骑兵正在靠近。
因为周围多有树林,所以冷不丁的打个照面:对方也发现了他们。
梁军斥候骑兵队主卢吉,判断这股骑兵是齐国斥候,而不是迂回、偷袭的骑兵,只是正好被他们撞见。
斥候的职责是刺探敌情,顺便驱赶、歼灭敌人的斥候,如今两军游骑兵力相近,不约而同起了赶尽杀绝的念头。
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很快在梁、齐两支斥候骑兵队之间爆发,卢吉命令部下以小队战术迎战。
小股骑兵混战,很考验单人骑战技艺,担任斥候的骑兵,技艺又在一般骑兵之上。
卢吉知道自己和部下的骑术也只是合格,或许比不过齐军斥候精湛骑术,自然不敢托大来个“捉对厮杀”。
他们以三到五骑为一小队,然后两个小队合作迎敌,以平日经常训练的小队集体作战战法,抵消个人骑战技艺相对低下的劣势。
果不其然,自恃骑术精湛的齐军骑兵,呼啦啦分散开来,如同渔网一般撒开,将呈小队迎战的梁骑包围。
而梁军骑兵则变成一对对‘鸳鸯’,各自在‘渔网’之中左冲右突。
渔网随即变化为一条条‘恶犬’,追逐、撕咬着‘鸳鸯’们。
不时有人中箭、负伤,不时有人坠马,但鸳鸯‘伉俪情深’,情比金坚,相互间不离不弃,互相叼琢其后紧追不舍的恶犬。
气势汹汹的恶犬,仗着牙尖爪利,不断尾随、扑咬鸳鸯,或用弓射,或用矛刺。
时而变向、回转,时而左右摇摆,甚至特意转到右侧的骑射盲区,以骑弓不停放箭射人、射马。
鸳鸯们一直奋力反击,时而缠绵戏水,时而交错而过,时而各奔东西,时而相聚交颈,收放自如。
以短矛为喙,啄击狗眼;以新式骑兵弯刀(别称柳叶刀)为爪,划向狗身;
又盘旋回转,振动左翅(骑弓左射),将狗头扇得鲜血淋漓。
鸳鸯们被咬得遍体鳞伤之际,以‘鸳鸯剪’战术打得恶犬们伤亡惨重。
不知不觉,胜负已分:齐国游骑伤亡惨重,只剩几骑如丧家之犬落荒而逃。
激战过后的河畔空地一片狼藉,身中数箭的卢吉,因为穿着铠甲,所以并无大碍。
只是坐骑也中了几箭,创口附近已为鲜血染红。
军中马匹不是很充裕,卢吉见坐骑受伤且伤得不轻,有些心疼,但他顾不得心疼马,赶紧让部下统计伤亡情况,并抓紧时间打扫战场。
所幸,齐军遗落的战马也有一些,刚好补充己方损失,只是尚有几个坠马之人还未断气,正好抓回去,仔细拷问。
但齐兵顽抗,看样子不打算被活捉,卢吉直接下令放箭,自己策马冲向一名持盾者。
那人左手持盾护身,箭射不中身躯,又戴着兜鍪,防御很到位。
卢吉左手拉着缰绳,右手紧握短矛,冲近,让出右侧,然后持矛前戳,戳向对方盾牌。
要借助马匹带来的冲劲破盾,或者撞倒对方。
却被那人用盾猛地一拨,将短矛向上拨开,随后,卢吉看到对方右手握着一把环首刀,向自己的右腿砍来。
此时他握着的短矛矛头向上,矛尾向下,再要调转矛头戳人已经来不及了,而骑在马上的他被人近身,躲也没法躲。
不过,卢吉的短矛可是双头矛,鐏(矛等长杆兵器尾部的金属尖头,可让矛尾插入地上,独自立着)锋利,如同矛头。
卢吉直接握着短矛,顺势抬起手臂,以特制的锋利矛鐏为矛头,使出双头矛戳人技法,径直向下一戳。
正好赶在环首刀砍到自己右腿之前,戳中对方面部。
那人惨叫一声,捂着脸,踉跄后退,卢吉正要调转马头给对方补一矛,随后赶来的同伴拔出柳叶形状的弯刀,一刀将其人砍翻。
交锋瞬间结束,赶来救援的同伴松了口气:“还好,用的是双头短矛。”
“不是双头矛也能戳死他,前提是有鐏。”
卢吉淡淡说着,看着地上那还在抽搐的家伙,决定给对方一个痛快。
他踩着马镫的右脚,以后跟碰了碰马肚子。
坐骑径直向前,来到齐兵身体附近,卢吉又用右脚跟碰了碰马肚子,坐骑右前蹄一抬、一踏,直接踏在那人胸膛,将其踩得凹下去。
完事,死的不能再透了。
卢吉不用扯缰绳,只靠脚后跟碰马肚子,便驾驭坐骑行进。
他们的靴子后跟,装着名为“马刺”的金属部件,其上有条状金属凸起,末端有可转动的棘轮。
棘轮的刺为钝刺,骑者只需将脚后跟往马肚子一靠,马刺的棘轮就能让马觉得疼,却不会受伤。
所以,靴子后跟的马刺能在一些情况下替代马鞭,让骑者对马下达命令。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骑战时经常要双手使用武器,所以拉不得缰绳、甩不了马鞭,只能靠双腿来驾驭坐骑。
并靠双腿的各种动作,对坐骑下达命令,这对人、马的默契程度有很大的要求。
骑兵靴子有了马刺,就能靠脚后跟戳击马肚子,直截了当告诉坐骑要干什么(转弯、加速等),而不是靠长时间骑马来和马培养默契。
当然,以马刺驾驭坐骑也得练,但花费时间要少得多。
卢吉见天色不早,吩咐部下动作快些:“赶紧收拾,带走有用的,一会太阳落山了,我们得另找营地。”
还不忘交代:“首级都割下来带走,那可是计功的。”
再看看手中双头矛,颇为满意。
矛的长度达到一丈八以上,就称为槊。
骑兵所用槊称为马槊,因为很长,所以必然很重,想要使得好,得经过长期训练。
使槊之人不仅要打熬力气,还得练马槊技法,所以想要练得好可不容易。
而较少人用的两刃槊,即双头槊,要用好,更不容易。
相比之下,长度不超过一丈八的矛,或长度合适的短矛,对于新手骑兵而言上手比较快。
斥候要四处侦查,马槊不便携带,可避免不了各种交战,所以一般携带短矛作为长兵。
若把鐏换成矛头,短矛就变成双头矛(两刃矛),同两刃槊一般作战技法十分丰富。
双头矛使用时不需要顾及正反手变换,攻击套路多,又易上手,所以徐州军斥候们(轻骑)都开始学习使用双头矛。
无论是马刺、弯刀还是双头矛,一系列改进,为的是降低骑兵形成战斗力的门槛,要以较短的时间、较短的训练成本,练出堪用的骑兵。
骑兵们还强化团队作战训练,作战时以小队形式交锋,为的就是弥补个人骑术低下(相对而言)的弱点,靠纪律和组织来战胜敌人。
具体效果如何?得经由实战来检验。
卢吉和部下今日经历的交锋,至少证明这样的训练和战法是有效果的。
而带着马刺的靴子、双头矛、如柳叶一样的骑兵刀,以及半具装马铠,或许就会成为徐州骑兵的典型标记。
夕阳的余晖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梁军骑兵用缴获的战马,驮着阵亡同袍的尸体,以及一些战利品,缓缓离开。
曾经人仰马翻、喧嚣不已的河岸,又恢复了平静。
只有那些无头遗体,以及战马尸体,作为此处曾经爆发激战的标记,渐渐被夜色吞没。
乱世栋梁 第八十六章 成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寒山城外,马场,今日公休的李笠,全身披挂,策马疾驰在演武场里,挥舞着一杆两刃槊(双头槊)左右突刺。
全身披挂的原因是达到实战状态,毕竟着甲时双肩承受的负担,与无甲状态下完全不同。
而李笠持槊突刺的目标是场地里一个个木架上放着的木球。
他手中两刃槊长二丈四尺,又长又重,寻常人端着都觉得费劲,舞起来更是容易脱手,更别说灵活的左右突刺。
但在李笠手中,二丈四尺的两刃槊如同细竹竿,舞起来轻盈、欢快,只见寒光闪烁之际,木桩上的木球一个个被刺落,而木桩毫无损伤。
一旁观看的张轱辘,对郎主的力量和使槊技巧佩服不已,毕竟两刃槊用起来,比单刃槊更难。
可一旦用好了,威力也很大,因为两刃槊的攻击范围如同一个圆,左右、前后的攻击动作转换很快,几乎不存在什么“死角”。
张轱辘觉得,若他们在战场上碰到如此猛人,恐怕近身不得,拦也拦不住。
除非舍得一命换一命,直接策马对撞过去,却也未必能撞中,因为很可能在那之前,就已经被对方刺于马下。
看着眼前这盘槊回旋的身影,张轱辘忽然觉得有些迷糊,难以将眼前这个身材高大魁梧的壮汉,和当年那个瘦弱的小子联想起来。
不知不觉,十三年过去了。
十三年前,张轱辘第一次见到李笠时,李笠的身材很普通,偏瘦弱,连马都不会骑。
十三年过去,李笠已是一位高个子、宽肩膀、四肢粗硕有力的壮汉,练出一身武艺。
能够做到身备三仗,左右驰射、双带两鞬。
张轱辘知道,这是李笠十余年如一日苦练的结果,不断的力量训练、骑术训练、技巧训练,累计下来的成果,就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将出现了。
甚至连难度极高的夺槊技艺,李笠也熟练掌握,更别说躲槊的本事也很高,部曲们与之对练时,根本就没人能够刺中李笠。
张轱辘觉得郎主即便不作为主帅,而作为斗将率军冲阵,在战场上能正面与之抗衡的武人,恐怕也不会有多少。
但和那些只会横冲直撞的莽夫相比,郎主却是个很会动脑子的聪明人,譬如对马槊的运用,就以“杠杆原理”来进行分析。
马槊(或矛)的使用技法,譬如刺、拦、挑、盘、挡等,都能用“杠杆原理”进行解释,然后加以‘优化’。
而李笠不藏私,把自己的心得和众人分享,然后进行不断的模拟对抗,将理论和技法加以完善。
渐渐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李氏槊(矛)谱”,并让部曲们和兵卒们学习。
再加上各种行之有效的力量训练方式,正常人只要坚持下去,无论是步战、骑战,使槊(矛)的水准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就连张轱辘自己,也按着李笠总结出来的训练方法,坚持进行力量训练、槊/矛技法训练,十余年下来,使槊/矛的技艺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