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王?现在就觉得这里所言非虚,似乎楼中确实有通风设施,只是左看右看,都看不出端倪。
这梧桐阁,到底有何机关?
。。。。。。
“机关?哪来的机关,梧桐阁通风的秘诀,就和砖场烟囱的排气原理一样。”
“烟囱排气原理?”
“就是高低压力差,导致烟囱内部自然形成上升气流,所以烟囱越高、排气效果就越明显。”
“哦.....”
军营,校场边上,前来巡视的李笠,正和武祥闲聊。
说到‘公款消费高档场所’梧桐阁,李笠道出其通风原理,简而言之,梧桐阁的‘本体’不是楼阁,是一个高高的烟囱。
然后外面‘贴’上各层建筑,隐去了烟囱的模样,变成了飞檐走壁的楼阁。
其厨房位于一楼,灶台烟气排入烟囱,烟气温度较高,涌入烟囱后加速气流上升,加强了烟囱的抽风效果。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梧桐阁的室内通风(抽风)效果很好,夏天就不说了,冬天楼层各厅堂即便关窗点着火盆烧炭,也不怕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加上风景不错,所以公廨的公款吃喝安排在这里,十分合适。
基本上是日日都有酒宴以及歌舞表演。
武祥见左右无人,问:“寸鲩,这帮人接待各地豪族子弟,成日里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得花费多少钱粮?”
“怎么关心起这个了?”李笠反问。
“这不是...大伙辛辛苦苦打开的局面,怎么养了一帮人成日吃喝啊?”
李笠笑道:“应酬是免不了的,哪怕是传舍、驿馆的日常招待,毕竟要拉拢地头蛇嘛。”
“各地豪族子弟来治所一趟,请一餐饭还舍不得?看看歌舞表演、听听美妙音乐又如何?”
“州廨若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那谁还信朝廷的用人之心?”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武祥觉得心疼,首先公廨招待花的钱,归根结底都是李笠辛辛苦苦赚回来的。
而‘公款吃喝’拉拢的人,又和李笠无关,仿佛李笠掏钱请客,但坐在主位和宾客谈笑风生的却不是李笠。
他知道这是必然的安排,任谁当皇帝,都会制衡方镇大员,所以此事并不是皇帝单单针对李笠。
但总是觉得不值。
李笠不以为意,指着眼前正在列队的兵卒,音调高了几分:“我们又没闲着,练兵备战,忙得很。”
武祥低声说:“可辛辛苦苦练出来的兵,属徐州军府,若日后调任,又带不走。”
“不,我们能带走骨干,现在是在练兵,其实也是在练骨干,不是么?”李笠笑起来“再说,我未必会被调走。”
“我认为军队就像一艘船,普通兵卒,如同一块块船板,若兵卒太弱,就如同船板腐朽、漏水,这是不行的。”
“可这艘船要往如何航行,才能避开险滩暗礁,平安抵达目的地,靠的是船老大指挥,船老大等于将领。”
“但船老大的命令,得由船员执行,要么操帆,要么划桨,要么操舵,而这些船员的技艺娴熟与否,决定了船只灵活与否。”
武祥很快就明白李笠的比喻了。
把徐州军府比作一艘船,普通营兵就是组成船身的一块块木板,而负责练兵、带兵的‘队将’们,就是船员。
这些人被李笠称为“军士”,都是李笠的部曲,以精锐老兵的身份参与徐州军的组建和操练。
军士一词,古来有之,不过是统称,李笠将其作为实际职务的名称。
军士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将,是身份特别的兵,作为徐州军中最基层的管理者,把兵卒们组织起来,形成战斗力。
日常操练、起居,战时行军、布阵、打仗,这些军士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同人的骨架一般。
皇帝许李笠在徐州“便宜行事”,加上徐州军府为草创,所以李笠可以实行自己认为合适的制度。
其中,就有不同于其他官军的管理方式:各级军士负责对兵卒进行管理,军府诸将无权插手。
即便兵卒违反军纪,执行军法的也是各级军士。
这些军士作为李笠的部曲,自己独立构成一套完整的上下级体系,按照“以老带新”的建军方略管兵。
军士们牢牢管着兵卒,将领下达的命令,须由军士安排兵卒执行,把兵卒和各级将领隔开。
军府诸将无权处置军士,即便军士犯了军法,也得李笠的部曲督、部曲将来对军士们进行处罚。
由此,李笠借助“军士团队”,对徐州军的每一个兵卒进行直接管理,而徐州军府各级将领的职责,就是战时指挥打仗以及进行各部之间的协调。
若李笠离任,会带走所有的军士,徐州军的骨架瞬间抽空,一如船没了船员。
但别人也说不得什么。
因为部曲就是将领的私产,跟着郎主走理所当然,且主官离任未带走军府营兵,此举无可指摘。
而李笠依靠这支‘军士团队’,随时可以招募新兵,按照已经成熟的练兵、建军制度,短时间内重建一支有基本战斗力的军队。
李笠早已有应对之策,所以处变不惊:“练兵,就是造船;打仗,就是在驾船搏击风浪。”
“战斗会有伤亡,需要补充新兵,这就是在补船,所以我的船员一直在锻炼,至于船的归属,其实无所谓。”
“强军难练,一如造好船费劲,但更难练的是船员技艺,我们现在借着朝廷的板材造船、驾船、补船,多好的机会,怎么能说我们大亏特亏?”
“明明是超值嘛!”
“朝廷拉拢士族、豪族,是为了让其控制的武装力量,能够为朝廷所用,而对于我来说,我只需要锻炼自己的军士团队。”
“这样的军士团队,还不止一个,所以我的军队,有断臂再生的能力,不怕打大规模消耗战,况且...”
李笠声音变小:“紧要关头,不是还有火炮么,我们还会怕谁?”
这话说得有道理,武祥忽然觉得,李笠没参加“公款吃喝”其实也没什么,若去了纯属浪费时间。
号角声起,引得李笠和武祥看向场内,只见一群骑兵列队完毕,开始加速,向着同样列队完毕的兵卒们接近。
然后冲锋。
步兵训练科目——抗骑兵冲击,正式开始,兵卒们列队站着,任由骑兵从自己身边冲过。
李笠不允许自己的军中,有会被骑兵冲锋吓得站都站不稳的步兵。
但人的本能,会对迎面冲来的物体产生恐惧,下意识要躲避。
为了克服这种本能,就只能靠练,不断地练,人渐渐就麻木了。
“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是最强的。”李笠如是说,武祥点点头。
他对李笠常说的话印象深刻。
你手里有粮食,有土地,而我手里有强军。
好,现在开战,那么,谁手里有粮食、土地呢?





乱世栋梁 第八十二章 军士
www.bxwx.io,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傍晚,行军的队伍在野地里扎营,但许多兵卒却各自聚集在一起,守着辎重车,没见有搭帐篷的动静。
不一会,中军方向过来许多人,各个左臂上戴着袖标,彰显着特别的身份。
戴着袖标,意味着这人是“军士”,军士们如同工头,回到各自队伍之后,立刻让“小工”们动起来。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整个营地喧嚣不已,军士们带领各自管辖的兵卒,按照中军会议时定下的营地布局,开始分工扎营。
又有队伍负责樵采、打水、运水,或者在四周布置警戒哨,近五千兵力的军队忙起来,忙而不乱。
主将东方白额,站在中军所在空地,和几名将领看着眼前一片繁忙景象,只觉一言难尽。
他是徐州军府将领,如今在刺史李笠麾下效命,此次奉命出击,要搅乱周边齐国州郡的春耕。
麾下除了军府营兵外,他带着五百余部曲,本来像扎营这种麻烦事,得让部曲们去督导,可如今,根本就不用。
因为各级军士会带着兵卒扎营,他只需对营地做出几个要求,这帮军士自然会照办。
自出击以来,每日扎营,都不用他操心,更不用特别提醒扎营的注意事项,譬如不要靠河太近,亦或者营地外围警戒哨的布置。
至于分工樵采、生火做饭、打水,以及明日一早生火准备朝食、拔营等琐碎事情,更不用他费心。
不仅是行军,平日里兵卒们操练,也不用他操心,军士们会按着训练计划,安排兵卒进行相应的练习。
所以,这种便利的感觉,反倒让他觉得不自在。
东方白额之前带过兵,打过一些仗,知道军队要有战斗力,得将知兵,且兵知道将。
即将、兵之间相互间熟悉,打仗时才会相会信任。
将知道兵能打,兵知道将不会丢下他们开溜。
可如今,徐州军府的兵制和别处有所不同,刺史李笠行“军士管兵”制度,以军士管理兵卒。
而将领下达的各种命令,必须经过各级军士来带领兵卒执行。
即将领无法直接指挥任何一个兵卒,下令后,由军士们逐级安排下去。
多了这个“军士”群体居中传达军令,东方白额总觉得有些不便,恐怕长此以往,兵卒们只知道各级军士,可能都不太清楚他这个将领长什么样子。
那么将和兵之间的信任,无法直接建立起来。
全靠军士居中‘撮合’,仿佛砌墙时需要灰浆来粘合砖块一般。
这种感觉很不好,让东方白额总觉得一旦打起仗来,无法相信麾下兵卒能执行他的命令。
而且,因为有了各级军士的‘代劳’,将领很容易被军士架空,一旦军士对军令阴奉阳违,他该怎么办?
按照李使君的规定,将领绕过军士直接指挥兵卒的行为如同乱命,兵卒可以不执行,事情闹大了,身为主帅的李使君,可以判定该将领意图不轨。
且将领无权处置军士,那么一旦碰到如同**般的军士,煽动兵卒架空将领,将领要如何应对?
虽然李使君做了相应规定,若下级军士无正当理由违抗主将军令,会有上级军士予以处置。
将领若认为某军士无故违令,可以让上级军士处置,但这种事情很容易形成扯皮。
譬如,他认为要发动夜袭,打某处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可军士们认为敌人必定有所防备,反对夜袭,这时该听谁的?
按规定,该听他的,可一旦军士说兵卒们疲惫,需要休息,若逼迫太甚,可能哗变。
如此一来,难道他还能强行下令实施夜袭么?
所以,这种扯皮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极易误事,且容易出大事。
基于种种担心,东方白额对“军士管兵”的制度不是很看好,他根本无法信任这些军士,哪怕这些军士,确实是技艺精湛的老兵。
因为打仗不是儿戏,关键时候部下靠不住,自己可是要把命给搭进去的。
但李使君战功赫赫,据说从未吃过败仗,而且接连击败许多强敌,这么安排,或许确实有道理?
东方白额对李使君的战功是非常佩服的,武人总是会崇拜强者,而像李使君这样可称“名将”的人,其治军一定有心得。
不仅如此,李使君对经营产业也颇有心得,所以徐州军府不缺钱粮(相对而言),舍得给将士吃好、穿好、住好。
所以,东方白额和许多将领一样,虽然对“军士管兵”的制度十分不适应以及不信任,但看在李使君赫赫威名的份上,还是将信将疑的执行。
执行起来,打仗的效果且不说,就说平日操练、以及行军,确实省心省力。
譬如行军时扎营,要布置营地警戒,他下令后,具体由哪几个小队去布设警戒哨、如何轮替,都由军士们安排,不用他操心。
安排好后,军士们会逐级上报,让他知道结果。
满意的话就继续执行,不满意,说出要求,军士们再去改。
甚至连扎营时的营地选址,军士们会根据哨骑的勘察结果,预先拟定出几个合适的扎营地点,由他选择。
至于军粮的运输、管理,军士们也会分工负责,与军吏处理相关事宜。
他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只需知道当前粮草有多少,一旦没了输送,存粮还能支撑多久。
换而言之,有了各级军士帮忙管兵、分管一些杂务,将领可以省去许多烦恼,把心思放在如何打仗上面。
否则,将领要驾驭一支军队,就必须靠各级部将,或靠着自己的部曲来帮忙管兵。
打仗时,得靠部曲督阵,又要靠部曲带头冲锋,一个将领若没了部曲,不要说指挥一只军队,甚至哪天在营中睡觉被人摸进来一刀捅死都有可能。
东方白额正若有所思,几名“上士”过来禀报:“节下,营地已经布置完毕,请节下巡营。”
“好,前方带路,”
“是,节下,不知要从哪边看起?”
“东边。”
“是,节下,这边请。”
东方白额带着几个部将,跟着这几名“上士”去巡营,看看营地扎得如何,看看有无不妥之处。
军中的军士,目前分四级,常见的是“上、中、下”三级,即上士、中士、下士,下士等同于队长(十人左右一队)。
若军队规模较大,还有再高一级的军士长,东方白额听李使君说过,如有必要,军士长也分三级,以适应大兵力军队的管理。
按照李使君的规划,徐州军府内部,军士管兵,将领管作战,分工协作,提升军队战斗力。
如此组合的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东方白额一边想一边走,看着颇为整齐的营地,闻着已经弥漫开的米饭香味,再看看尚未消失的夕阳,还是很满意的。
有军士带着兵卒干活,至少扎营、做饭的速度很快嘛....




乱世栋梁 第八十三章 军士(续)
www.bxwx.io,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正午,烈日当空,土路旁的树林里,兵卒们按队聚在一起乘凉,要等太阳没那么晒,再继续赶路。
而军士们如同管家婆一般,絮絮叨叨着,让傻小子们该出恭的出恭,该平躺的平躺。
傻小子指的就是此次出征的新兵,因为经历了去年上半年激战的兵,过半已去屯田,建设自己的小家园去了。
补充的兵虽然经过严格训练,但没上过战场,当然是新兵。
“走路很累,趁着现在休息,莫要嫌地脏,赶紧平躺,让双脚放松,缓缓。”
军士梁万斤交代着,他是队长,见自己队里几个兵,一个个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好像很累的样子,觉得奇怪:
“我说,你们不是拉练过许多次么,怎么才走了几日,就蔫不拉几的?”
有小兵回答:“哎哟,梁头,这不是打仗么,可不比平日拉练啊。”
队副柳二郎笑道:“都一样,运气好,在战场上乱跑,什么事都没有,运气不好,拉练都会出事。”
“柳副,我们可都是第一次打仗,哪能等闲视之。”又有一人说道。
柳二郎笑起来:“哟呵,昨日刚教的‘等闲视之’,你都会用了,不错,不错。”
时间还够,为了缓解小兵们的紧张情绪,梁万斤给手下讲起打仗时的注意事项。
柳二郎见其中一人似乎热过头,有中暑的迹象,赶紧让人提来新打的一桶水,命其光着膀子,然后用布巾沾水擦脸、擦胸膛
此为“降温”,目的是让人的脑袋、胸膛快些散热,如此就能很快恢复‘正常’,不容易中暑。
这是军士们多年军伍生涯总结出来的经验,行之有效。
柳二郎也是军士,协助梁万斤带队,如果作战时梁万斤阵亡,他就是队长,带着小兵们继续作战。
梁万斤见新兵们确实累了,安慰道:“已经连续走了四日,明日会休息一日,大伙再坚持坚持,今晚说不定能有热水泡脚哟!”
行军之后能用热水泡脚,这对于大伙来说都是美事一桩,想着想着,仿佛就不那么累了,但有人担心:
“梁头,万一敌人来袭呢?”
“那我们就依仗营地防御,敌人若来的少,也就只能骚扰,若来得多,呵呵,友军很快便能赶到,没什么好担心的。”
“那他们来到会不会是骑兵?”
“那肯定是啊,齐人肯定是要派骑兵来探探虚实...”
说到这里,梁万斤拿起一张弓,向手下夸赞:“这弓,你们都用顺手了,真要有敌骑来袭扰,只管放近了射,用射马箭射马。”
小兵们也拿出随身携带的弓,问:“这怪弓真的能有用?我们才练了三个月。”
“什么怪弓,这是特制的铁木弓,只要有力气,就能用得好。”
铁木弓,弓把为铁制(握把缠着布条),两端各固定一片竹木弓片,上弓弦后拉满弦,弓力大概有一石。
这种弓的特点不仅在于铁、木结合,而是还有两处:其一,在弓把处开了一道口子,名为“箭台”,箭矢搭在箭台中间,正好位于弓把中间位置。
也就是说,撒放弓弦时,箭矢的运动轨迹完全贴合弓弦的运动轨迹:直接从弓把中间飞出去。
而不是箭矢绕过弓把、扭着身子前进。
所以,这种弓可以做到直瞄,而不是常见弓的“心瞄”。
配上简单的准星,哪怕是练了三四个月的弓手,其五六十步距离上的准头也能像模像样。
其二,这弓的弓把还装着一根纵向的箭槽,所以看上去,此弓如同竖着弩臂的弩一般。
箭槽的长度,略大于拉满弦时箭矢的长度,其上有横向拉弦手柄,手柄内有机括勾住弓弦,把手柄向后拉,就能拉动弓弦。
到了箭槽末端,有弩机一样的机括,能定住弓弦,引而不发,便让弓手从容瞄准,等待最佳放弦时机。
而撒放弓弦的‘扳机’,就在拉弦手柄上,扳动扳机,撒放弓弦,箭就被射出去。
然后将手柄向前推,推到头,又能钩住弓弦,往后拉,上好弦后,放上箭矢,开始新一轮射击。
这两个特点,可以降低弓的使用门槛,让初学者快速上手。
双臂力量合格的兵,即便从没有射过箭,但只要经过三四个月训练,就能凭借这种铁木弓,变成一个合格的弓箭手。
“你们可能会想,用铁木弓射箭,射速比不上正经的弓,威力比不上弩,感觉两头不靠,都是缺点,对吧?”
梁万斤问,小兵们点点头:确实,这弓两头不靠,弓和弩的缺点全有了,拿着这玩意上战场,感觉靠不住。
“多说无益,这弓的好处,等打仗时,你们就知道了。”梁万斤笑起来,柳二郎见小兵们一脸迷茫的表情,也不多说。
铁木弓的好处,一是便宜,这便宜指的是不挑弓材,纯粹是为了短时间、大批量生产而设计的弓。
二是上手快,因为这种弓做到了瞄准简单化、箭矢拉距一致化,让初学者具备类似熟练射手的射箭水准。
且因为有机括定弦,此弓还具备弩的“引而不发”特点,能够从容瞄准。
一个没有射箭基础的普通人,只要力量够,训练三四个月,就能用这种弓做到射准,像模像样。
适合批量训练弓箭手,而正常情况下,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至少要一到两年。
但缺点就是射速不如弓,威力不如弩。
娴熟的弓箭手,不需要这种弓,需要破重甲时,自然要用弩,所以这种铁木弓该怎么用,有讲究。
。。。。。。
旷野,进入齐国境内的徐州军,迎战袭来的齐军步骑,徐州军将士依托营栅、鹿角,不断向外射箭,驱散逼近的敌人。
齐军骑兵绕着营地转圈,时不时大声呼喊,又远远射出箭矢,试图惊扰营内梁兵。
步兵以盾为掩护,缓缓逼近营地,弓箭手跟在后面,不断放箭。
“稳住,稳住!”
“没有命令,不许放箭!”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中,军士们奋力控制着新兵,不让新兵失控、随意放箭。
虽然新兵们接受过大量训练,但身处战场之中,面对狂呼乱喊的敌军骑兵,以及持盾逼近的步兵,许多人依旧慌乱不已。
甚至连拿兵器的手都有些发抖。
这种情况下,想要保持冷静、从容瞄准射箭是很难做到的。
甚至因为呼吸都无法平稳,导致无法静心瞄准,射出去的箭基本上都是乱飞。
不过,铁木弓可以帮忙。
梁万斤见手下慌慌张张,拿着铁木弓抖抖索索,真怕这帮人一松手把箭射出来。
那箭镞如小铁铲的射马箭,误射中自己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还好,铁木弓的特性就是可以“引而不发”,但上弦又不似强弩那么吃力,且上弦时如同拉弓,可以从容站着。
“稳住!稳住!瞄准马!”柳二郎呼喊着,一边仔细盯着营外疾驰而过的敌骑。
敌骑以骑射放箭,不过因为距离较远,箭矢其实是毫无准头的射入阵中,却也吓得新兵们够呛。
训练归训练,实战归实战,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十个有九个半都很惊慌,也亏得军士们不住呼喊,好歹让新兵们稍微稳定下来。
1...165166167168169...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