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净纸(卫生纸)上的细微褶皱,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强化吸水性能,所以,新工艺制作出来的净纸,吸水性相对强很多,吸水后又不容易烂。
虽然明显比不上后世的卫生纸,但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价格还是品质,绝对没有竞争对手。
而这样的造纸流程,只要稍微改改,就可以制作包装纸,增加漂白工艺、配入麻纸浆,可以制作品质一般的书写纸。
若用芦苇、稻草为原料,也能制作价格低廉的丧葬用纸。
匆匆而来的武祥,见着李笠看机器看得入神、面带喜色,自己同样欣喜不已:“寸...李郎,这作场可太厉害了!”
李笠便服出行,但身边有随从,武祥便称呼为“李郎”,李笠闻言点点头:“当然厉害,独一份的买卖嘛。”
“这样的造纸场,必须建在堰坝边上才能有稳定的水动力,除非河水干涸,不然就能从年头生产到年尾,十分稳定。”
“前景一片光明的产业...怎么样,武东主,合作发财的事情,谈得如何了?”
“差不多了,差不多了,他们现场参观时,一个个都目瞪口呆。”武祥笑起来,笑得十分开心。
“从原料,到运输,到生产,到外销,每个环节,都在谈,都谈得差不多了。”
“他们已经开始在各地收购竹子,运来鄱阳,几个造纸场已经在筹建...鄱阳这两年建了不少堰坝,如今除了蓄水,还能办作场造纸,可不得了。”
武祥越说越激动,他没想到,李笠真的想出办法、改良了造纸工艺,虽说‘净纸’的销路尚未打开,但他绝对相信李笠的判断。
武祥是个军号将军,但并无实职,所以,还是李笠身边打点各项事务的帮手,现在,负责
造纸产业事宜,眼见着‘钱途’一片光明,当然干劲十足。
这种改良后的造纸工艺,李笠让武祥高价出售给少数几个人,所以鄱阳境内的造纸场,今年不止一家开工生产。
每家作场的‘生产线’,不止一条。
几个造纸场一旦运转起来,对于竹子、生石灰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江州盛产竹子,而这两年因为鄱阳郡大量扑杀钉螺,石灰窑的数量也不少。
原料和制浆剂都不缺,所以鄱阳的造纸产业只要打开销路,就能迅速发展起来,然后影响、惠及很多人。
“今年年底,我上任就满三年了。”
李笠缓缓说着,武祥侧耳倾听,
“三年为期,我会实现当年定下的目标。”
“接下来,我是继续留任,还是另有任用,不知道,毕竟地方官的任期有长有短,但是,只要鄱阳的基础打好了,我就算离任,也不需要担心。”
“你也不能老是挂个将军号,却无所事事,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我们总是要报效朝廷,为天子分忧的。”
“所以,我们要记住,办产业、做买卖赚钱,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志向。”
“我们的志向,是有能力保境安民,是要建功立业,而不是为了当个富家翁。”
武祥闻言心中一动,问:“李郎,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
“不需要听,想都知道。”李笠抬头看着天空,“太清元年时,大梁幅员辽阔,东起东海之滨,西抵巴蜀之地。”
“如今呢?几乎是被人拦腰砍去一半,形势岌岌可危。”
“如同金瓯,被人砍去一半不说,剩下一半,满是裂纹,眼见着,随时都可能破碎,国乱了,家如何能安稳?”
“我在鄱阳内史任上,已有两年,打下了基础,所以剩下这一年,我其实不需要做什么,年底,一样能实现预期目标。”
武祥听着听着,听出不一样的意味来:李笠不打算老老实实在鄱阳熬完今年。
“我们这两年,可没浪费时间,不是么?”李笠转过头,看着武祥,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上门抢劫的强盗,把主人家打得头破血流,然后带着抢来的财物扬长而去,我想,肯定有许多人和我们一样,咽不下这口气。”
“强盗满载而归,得意洋洋,他们认为,被打劫的人家,已经伤亡惨重、吓破了胆,所以,不会有人追上来,这时候...”
“这时候,突然有人跳出来,敲他们一个闷棍...”
“被人提防的壮汉,不被人注意的少年,暴起发难之后的成功率,我觉得是一样的,你以为呢?”
“我觉得也是!”
武祥握紧双拳,眼中满是坚定:“李郎,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跟在你身边!”





乱世栋梁 第一章 梦醒
“娘!这边,这边。”
鱼塘边,李安宁笑眯眯的走着,手里拿着刚摘的花,一蹦一跳,旁边跟着个婢女,亦步亦趋,身后又跟着几个人,当中一个,是赵孟娘。
今日李安宁闹着要给娘一个惊喜,赵孟娘拗不过,便随女儿来鱼塘边。
李笠三令五申,不许小家伙独自在水边玩耍,所以赵孟娘颇为紧张,即便跟着女儿的婢女会水性,她也不敢完全放心。
来到塘边,李安宁接过婢女带来的鱼竿和一些工具,挽起袖子,开始折腾。
赵孟娘在一旁看着,看看女儿给她的‘惊喜’是什么。
李笠这两年在鄱阳当官,她母女二人常伴身边,所以李笠经常带李安宁玩耍,譬如钓鱼,又制作一些钓鱼的小机关。
今日,李安宁就是要展示一下,阿耶教她的钓鱼机关有多神奇。
机关名为“自动钓鱼机”,顾名思义,能‘自动’钓鱼。
小丫头不要人帮,麻利的鼓搞起来,赵孟娘见了,只觉得高兴:女儿还不到四岁,因为经常跟着阿耶玩耍,动手能力很强。
所谓的‘自动钓鱼机’,她看得清楚:结构类似一个打水的桔槔,也就是李笠常说的杠杆。
两根较粗的木杈并排插在地上,为支架。
一根竹竿为横杆,其中间偏后距离开着孔,孔里穿着木棍,然后以木棍两端为‘耳’,使得竹竿架在木杈上。
竹竿一端较短,尾部挂着小秤砣;长的一端指向鱼塘,前端拴着鱼线,鱼线末端绑着挂有鱼饵的鱼钩。
此时,竹竿尾部下坠,其前端翘起,李安宁扯着竹竿前端位置额外绑着的一根线,向下拽,让竹竿变得水平。
这根线的末端是个钩销,钩在地面插着的小竹棍顶部。
于是,竹竿保持着水平,李安宁把鱼线末端的鱼饵扔进水里,然后跑到赵孟娘这边‘躲起来’。
岸上光秃秃,哪来的地方可以“躲”,赵孟娘见女儿‘认真躲藏’的样子,忍住笑,也做出‘躲’的动作。
跟来的奴婢见状,也只能装模作样的‘躲’。
大伙都看着水边上鱼线拴着的浮标。
鱼塘里有很多鱼,不一会,浮标附近水面就有气泡冒出来,而浮标很快便微微颤抖——那是有鱼在试探着咬水里的鱼饵。
赵孟娘有些紧张,死死盯着浮标,却见浮标猛地一沉...
水里的鱼儿咬鱼饵了,扯动鱼线,于是竹竿微微‘点头’,其前端细线的钩销下降,和插在地上的木棍‘脱钩’。
于是,原本平衡的‘杠杆’失衡了。
竹竿末端的秤砣下坠,将竹竿猛地翘起,于是,水里咬钩的鱼被扯出水面,落在地上,不断扑腾。
“钓上来了!”
李安宁欢呼着,猛地窜上前,赵孟娘赶紧跟上去,见女儿将巴掌大的鱼儿抱在怀里、欢呼雀跃,脸上沾了水珠和泥点。
“娘,你看,钓上来了!”
“嗯,钓上来了,安宁真有本事。”赵孟娘夸奖着,蹲下,掏出手帕将女儿脸上的水珠和泥点擦掉,然后揽在怀里。
“安宁,把鱼儿放到鱼篓里。”
“不,我要养在水盆里。”
“为什么呀?”
“等阿耶回来,给阿耶看看。”
听女儿这么说,赵孟娘笑着刮了刮女儿的鼻子:‘阿耶出远门了,没那么快回来。’
“那...”李安宁看着怀里抱着的鱼,有些不知所措,赵孟娘又说:“那我们把鱼儿放回水里,等阿耶回来了,我们再把它钓起来,好不好?”
“好!”
李安宁要把鱼儿放生,赵孟娘怕女儿落水,便让婢女去做这件事。
她看着女儿兴致勃勃的介绍‘自动钓鱼机’,忽然觉得有些落寞。
李笠在鄱阳当官,正室黄姈在建康,于是,她陪伴李笠身边,如同夫妇般,在鄱阳过了两年无忧无虑的日子。
好像是一场梦,现在梦醒了。
不,这不是梦,是现实,即便将来,正室回来了,她和女儿,依旧能在李笠身边生活,就是一家人。
想着想着,赵孟娘轻轻摩挲着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
去年,她为李笠生下一女,颇为遗憾,今年,她又有了身孕,想来这次,也该给李笠生个男孩了。
。。。。。。
上午,多云,江陵城南,兵临城下的梁军开始攻城。
“放!!”
呼喊声中,“咯吱咯吱”声响起,一座高大的配重投石机,其投臂前端吊篮猛地一坠,带动投臂旋转,将一颗数十斤重的大石头向前抛去。
石头在半空中划了个弧线,落在百余步外江陵城头上那牢固的战棚上。
“砰!”
一声闷响,城头微震、木屑飞扬,战棚被砸出一个大窟窿,棚内士兵化作残肢断臂,被石头裹挟着滚入城内。
“放!!”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以及“咯吱咯吱”声中,数十座配重投石机开始抛射巨石,漫天石雨向江陵城头落下,摧枯拉朽。
战棚崩坏、箭楼崩塌,守军伤亡惨重,而现场观战的梁军将士,被眼前一幕幕所震撼:好厉害,好厉害的攻城器械啊!
投石机,古来有之,不过都是人力牵动,若抛投的石块越重、要抛得越远,需要的人力就越多。
看看箭楼已经损坏大半、城头一片狼藉的江陵城,许多梁军将领不由得转头,看向一脸淡定的李笠。
还没到中午,不到半日时间,就把江陵城防破坏殆尽,擅长攻城的李笠,果然名不虚传!
有李笠在,江陵、襄阳,指日可下!
李笠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却面色平静,根据杠杆原理制造出来的配重投石机,并不算很复杂,威力比不上火炮,却可以破坏城防。
这种攻城器械,历史上就有,他记得南宋的襄阳城,就是被这玩意给攻破的,当然,这也和襄阳被围了数年,实在守不下去有关。
毫无疑问,配重投石机对付起这个时代的城防设施,简直不费吹灰之力,虽然要砸垮夯土城墙很难,但破坏城头和箭楼却很合适。
所以,依托配重投石机速攻的战略进攻,必然会成功。
前提是提前备下足够多的石块,否则若到了攻城时才找地方采石,就如同打仗时现场制作箭矢。
之前,李笠主动向天子请战,并极力主张让官军全力进攻,收复荆、襄,就是因为有了配重投石机为依仗,才敢夸下海口。
旁边,临时营地里炊烟袅袅,伙夫们做好饭菜,先登死士们开始用餐,东边高地上,王僧辩放下千里镜,信心大增。
江陵城已经被他围了,敌军援兵近日赶不及救援,现在己方有如此犀利的攻城器械相助,快速拿下江陵城不是问题。
哪怕江陵分内外城,也也撑不了几日。
此次天子下令收复荆、襄,一直驻扎在巴陵的大军很快出击,先击败实力大损的荆州水军,然后在北岸江津登陆。
又在江陵南面江岸搭建临时码头,直接让后续兵马登岸,把江陵城团团围住。
要赶在魏军大举增援前,收复江陵。
为此,天子派擅长攻城的鄱阳内史、新平侯李笠助战。
旁边,喜上眉梢的江夏王萧大款,放下千里镜,问王僧辩:“王公,莫非如李鄱阳所言,数日内就能破城?”
“对,数日内就能破城!”
王僧辩说完,指着身后远处江边:“大王,李鄱阳此次助战,准备充分,备下大量石块,用船运到江边,就近使用。”
“所以,这么多的投石机绝不缺石块,可以不停发...发砲。”
“虽然投石机很难砸垮夯土城墙,但可以把城头砸得一塌糊涂,连带着收拾敌楼、箭楼,如此一来,守军如何守得城墙?”
“他们守不住城墙,我军将士数日内必定破城。”
“对,对!”萧大款很高兴,这投石机的优缺点,李笠已经向他仔细说明。
正如弓要杀人得有箭可射,投石机要破坏城防设施,必须有石块可抛。
然而江陵城近郊没有多少石山,临时开采的话,耗时耗力,根本就无法做到赶在敌军援军抵达前,攻下江陵的目的。
若不是李笠提前做了准备,用船运大量石块随军出征,他们即便有了投石机,又如何能够快速攻破江陵?
萧大款再次看向如林的投石机,信心满满:此次有李鄱阳助战,收复荆襄,指日可待!
他之前一直坐镇湘州,后来父亲下令,让他就近攻打江陵,还派来擅长攻城的鄱阳内史李笠助战,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很正确。
新一轮抛射很快开始,漫天石雨再次向江陵南城墙落下,城内一处高楼上,邵陵王萧纶看着残存的城南箭楼现在悉数垮塌,无奈的闭上眼睛。
好厉害的攻城器械,想来,那以擅长攻城闻名的李笠,就在军中吧?
他睁开眼睛,看着面色不安的左右,心中满是苦涩。
两个侄子,相继被俘,所以,他的梦做不下去了。
虽然被魏国封为梁王,却只是蜷缩在江陵,这场帝王梦做不了多久,就要醒了。




乱世栋梁 第二章 联手
江陵以北,汉津以西,武宁地界,向南行进、增援江陵的魏军兵马,在此遇袭。
负责伏击的梁军将领,是奉命前来助战的王琳,他见部下伏击成功,便让人擂鼓,全军出击。
一旁,协同作战的梁森欲言又止,不过还是听凭鼓吏擂鼓,伏兵尽出,追击落荒而逃的魏兵。
王琳察觉梁森若有所思,便问:“梁郎觉得不妥?”
“他们败得如此干脆,我想,后面必然有伏兵。”
“伏兵?不能吧。”王琳眉头紧锁,看向旁边的彭均:“彭郎以为?”
彭均不认为魏军会有伏兵,不过既然梁森说了,他总不能质疑梁森。
“这么说吧,我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有伏兵。”
梁森缓缓说着,“但是,镇守襄州的魏军,应该有支援江陵之责,所以,不该是一支一触即溃的羸兵。”
“我军已下江陵,之前则围了江陵,南下驰援的魏军,即便知道江陵易主,也不该这么一触即溃。”
“这么说来..”王琳有些迟疑,他立功心切,现在看来,如此全力追击,确实不妥。
“但是,既然已经下令追击,那就不能马上下令撤回,否则将士们会无所适从,前后拥堵乱成一团,更容易为敌所趁。”
梁森说完,给出建议:“不如,我们来打铁。”
“打铁?”王琳来了兴趣,梁森回答:“请王郎的兵马为铁砧,我和彭郎为铁锤。”
“我们率骑兵从侧翼迂回,若一会真有伏兵,还请王郎坚持一会。”
“行,一言为定!”
王琳说完,立刻率部下出击,梁森和彭均则依计划行事。
江陵已经收复,如今官军水陆并进,北上进攻襄阳,其中陆路为主攻,要尽快攻到襄阳城下。
水路主要是运输攻城投石机所需大量石块,确保投石机架起来后,可以不停抛射石块攻城。
现在,王琳所部兵马为前锋,李笠派梁森和彭均助战,顺便热热身。
和小股魏军骑兵交手,以便为后面可能要打的硬仗做准备。
梁森和彭均商量一下战术,立刻出击。
果不其然,王琳兵马追击了数里后,队形渐渐离散,道路两旁丘陵后忽然号角齐鸣、箭如雨下,大量魏兵蜂拥而出。
身在战场的王琳,让部下竖起大旗,号令部下聚在一起,已有准备的梁军兵卒,很快以大旗为核心,缩成圆阵,就地防御。
王琳平日里结交豪杰,全军将士都愿为他赴汤蹈火,此刻虽然陷入重围,但听王琳高呼“死战不退!”,很快士气高涨,和扑上来的魏兵展开肉搏。
他们多为江淮贼寇,平日里刀头舔血,不怕玩命,面对人数众多的敌兵,毫无畏惧,一时间不分胜负,战况胶着。
却被团团围住,无法突围。
王琳从容不迫指挥防御,周围魏兵越围越多,一不留神就打了半个多少时辰,可说好的迂回骑兵,不见踪影。
他不认为梁森和彭均会扔下友军,想起梁森所说“坚持一会”,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死战到底。
不一会,北边尘土飞扬,梁军将士以为是己方援军迂回过来,喜上眉梢,结果来的却是魏军骑兵。
围攻圆阵的魏兵后退,稍做休息,南下的魏军骑兵分左右、围着梁军圆阵骑射,梁军伤亡渐增,却咬着牙撑下去。
也曾试着派精锐出击,但魏骑随即散开,出击的精锐不敢离开太远,只能撤回,魏骑随后又聚过来,不断骚扰。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魏军骑兵散开,休息够了的步兵再次扑来,和又累又渴的梁军继续鏖战。
眼见着战局急转直下,王琳有些着急,但事已至此,只能硬撑下去。
片刻,北面再次尘土大作,王琳仔细一看,几乎要喊起来:是己方骑兵过来了!
突然从后背出现的梁军骑兵,打得魏军一个措手不及,梁森率部下直冲围攻圆阵的魏军步卒,很快便将其击溃。
那些正在休息的魏军骑兵仓促应战,则被彭均率部冲垮,战场局势瞬间扭转,憋了一肚子火的王琳部下,随即发动冲锋。
内外夹击、步骑联手作战,梁军很快击溃魏军。
魏军骑兵纷纷北逃,却被路上布设的绊马索一一放倒,步兵见逃不掉,只能收了心思,跪地投降。
一场大战下来,日薄西山,王琳看着一片狼藉的战场,又看看一身血污、下马向自己走来的梁森,笑骂起来:
“下次换换,你们做铁砧,我们做铁锤!”
“好啊!”梁森也笑起来。
。。。。。。
汉水上,身处上游的魏军舟师释放火船,火船顺流而下,扑向下游梁军战船。
火船很多,遍布河面,躲无可躲,梁军战船纷纷后撤。
有撤退不及的船只被火船点燃,船上将士不得不投水逃命。
火船‘追’着梁军,时有搁浅,魏军战船不紧不慢跟在后面,时不时释放新的火船。
一逃一追之际,已过了数里,魏军战船打算返航,但刚经过的河岸两侧,芦苇丛里忽然冒出来许多人。
这些人抬着一个个竹筏往河边跑,让大量竹筏入水,随后射出火矢,将竹筏点燃。
竹筏上多有易燃之物,很快便燃起熊熊大火,顺着河水向下游魏军船队飘去。
进退失据的魏军战船乱成一团,匆忙躲避之间,被烧毁了不少船只,随后,再次逆流而上的梁军战船杀到。
昔日的彭蠡湖水寇,如今是官军健儿,驾驭着战船冲入一片混乱的魏军船队中,开始混战。
先投出一轮鱼叉、渔网,然后是生石灰糊脸,接着就是跳帮白刃战。
位于桅杆顶部望巢的弓箭手,居高临下射杀敌军将士,简单粗暴的跳帮战,很快便让临时拼凑起来的魏军舟师伤亡惨重,许多人纷纷投降。
后方,李笠在座舰上全程观看了战斗经过,对于己方这种典型的“水寇抢劫”战术,觉得哭笑不得。
“官军水师,未必能打出如此配合。”
武祥赶紧解释,他负责现场指挥,算是水军将领,“毕竟,逃要逃得像模像样,又不能乱。”
李笠笑起来:“两岸那些伏击、放火船的友军,是王郎的部下,我看其中多为江湖好汉出身呐。”
“咳咳,这种打法,想来到处都有的。”武祥觉得有些尴尬。
昔日的彭蠡湖水寇,已经洗心革面,此次出征,不少人主动要求随军作战,想要有所作为。
他们的部下是这样,一同作战的王琳,其部下也多有江湖好汉。
大伙都是水寇出身,搞这种伏击简直是得心应手,如今联手作战、相互配合,把魏国拼凑起来的水军歼灭,算是昔日水寇们立功、证明自己的一场大胜。
接下来,汉水之上,官军的战船可以横行无忌了。
届时,汉水北岸的魏军,就没那么容易渡河南下,短时间内支援南岸襄阳的魏军。
李笠看着前方已经分出胜负的战场,点点头:“很好,水路通畅,石头就能直接运抵襄阳城下。”
此次出击,要收复荆、襄,武祥对此颇为期待,虽然之前官军到处打败仗,但李笠认为,许多中青年将领们,心中一定不服气。
梁军之中,并不是没有敢战、能战的将领,只不过先前因为各种原因,力量都损耗在内讧之中。
现在,只要有机会让这些将领发挥能力,梁军还是有不错战斗力的。
之前,李笠就谏言,请求天子尽可能给中青年将领以机会出战,莫要拘泥于什么“百战宿将”。
这些‘宿将’大多是滑头,其中许多人做官的本领大过打仗的本领,奉行‘明哲保身’,喜欢保存实力,打仗时经常出工不出力。
1...129130131132133...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