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大王说笑了,自晋以来,寒人武将多有凭军功跻身高位者,但又有多少人,能够让子孙后代永保富贵?”
“下官只想家有良田百倾,别院若干,侍妾数十,子孙上百,挂个虚职,在家乡度过余生,便心满意足。”
“都下虽好,居大不易,至于跻身高门士族这种事,不过是水中月影,想都不用想,如何比得过在家乡衣食无忧、过快活日子?”
李笠如此表态,让萧誉无法‘诱之以利’,他不清楚李笠所说是否真心话,只能换个办法。
“你认为,寡人不该继承大统?”
“这事,是先帝说了算,既然名分已定,大王何必耿耿于怀?”
“先帝处事不公!”
“大王可在陛下面前申诉,与下官说,又有何用?”
“寡人不会去建康受辱!”萧誉的思路很快就被李笠‘带歪’了。
“大王莫非是觉得理亏?”
“理亏?哈哈哈哈!寡人为何会理亏!”
萧誉笑起来,笑声中带着不甘,带着愤怒,浑然忘了要劝李笠给自己效力。
“大王若不觉得理亏,只管到建康去,陛下召见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至于是死是活,那得陛下说了算。”
李笠说着说着,话锋一转:
“多年的恩恩怨怨,满腹牢骚,与下官说再多,也是枉然,天底下最难说清楚的,就是家务事,大王有空的话,不如多想想家人。”
李笠几句话,就说得萧誉默然,看样子,这位不太可能自尽。
若如此,倒也好,李笠打算把活的萧誉运回去,让天子来定生死,以彰显新君的恩威,如此一来,天子应该会很高兴的。
新君继位,就有弟弟、侄儿起兵造反,若能和其中一个侄子“相逢一笑泯恩仇”,至少面上十分风光,能向朝野内外彰显新君的仁厚。
当然,这是李笠自己的猜测,万一天子内心希望萧誉死,却不想沾了杀害侄子的坏名声,需要萧誉‘意外身亡’,他这么做,就是“不懂事”。
萧家叔侄的恩怨情仇,李笠不想参合;天子内心到底怎么想的,他不知道;天子为人是谦谦君子,还是伪君子,也不得而知。
所以,接下来得拉个人分担一下风险。
。。。。。。
郢州,夏口,溯江而上的大军,其船队在岸边靠泊,岸上大营,大帐内,大都督、江夏王萧大款,召集众将议事。
萧大款为天子第三子,此次率军出征,是名义上的主帅,实际上的主帅为都督王僧辩,现在由王僧辩主持议事。
踌躇满志的王僧辩,让人当众汇报前方传来的军情,襄州、荆州方向,并无异动,而湘州,也一切如常。
萧大款此次挂帅出征,名义上是增援正与魏军作战的司州刺史陈霸先,但实际目标,是湘州。
之所以不是许多人猜测的襄州,是因为襄州与魏国接壤,大军船队若入汉水,魏国极有可能增兵助战。
而荆州的邵陵王萧纶、湘州的河东王萧誉,必然会派水军顺流而下,攻击郢州,断大军后路,若如此,可不妙。
所以,他们真正的目标,其实第一个是湘州,先攻巴陵,把这个扼守洞庭湖口及长江江路的要地拿下。
然后,以水军主力,抵御上游而来的荆州军,步军南下,直取长沙。
与此同时,郢州水军会守住汉口,防御汉水上游的襄州水军,且江州这边会有兵马走安城步道,从南侧攻入湘州,掣肘湘州兵马,使其首尾不得相顾。
王僧辩指着舆图,侃侃而谈:
“河东王,已经暗中勾结江州南部的南川豪强,以其作为策应,此事证据确凿,所以,朝廷要先取湘州,既挡住邵陵王兵马东进之路,也确保江州南部无虞。”
“只要官军收复湘州,南川宵小便不敢造次,然后,我军挥师西上,直指江陵。”
“届时,武陵王会率军顺流而下,与我军东西夹击,收复江陵,之后,我军挥师北上,与陈司州东西夹击,收复襄阳。”
这个策略,诸将之前就已知道,不过今日为正式公布。
随军出征的襄阳豪强杜龛兄弟,以及荆州、襄州出身的将领们,此时喜上眉梢:在家乡作战,这下,战功可少不了!
先前,湘东王任荆州刺史,这些将领就在其麾下效命,杜龛兄弟还因为叔侄一道协助湘东王,得罪了襄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族人被屠、祖坟被挖。
此次随大军平定逆贼,杜龛兄弟可是憋了一股劲,既要立军功,也要报仇。
“所以,我军首要之务,是要先克巴陵,并且要快。”
王僧辩说到这里,转向萧大款:“首战十分重要,请大王定前锋人选。”
萧大款点点头,看向诸将:“人选稍后再说,寡人先说一件事。”
“先前,陛下有旨意,让鄱阳内史、新平侯,率军走安城步道,突袭长沙,现在,想来新新平侯已经入湘作战了。”
“所以,我军必须尽快攻克巴陵,方能南北夹击长沙。”
话音刚落,连同王僧辩在内,帐内众将愕然:鄱阳内史、新平侯?那不是鄱阳李笠么?
走安城步道,突袭长沙?
本来信心满满的王僧辩,听得李笠的名字,忽然觉得有些不安:突袭长沙?上次,侯景被这小子活捉了,这次不会...
不,不会的!
王僧辩此次挑大梁,正要有所作为,而擒获刺史、河东王萧誉,更是势在必得。
不,不会的,李笠这小子,上次只是运气好罢了!
王僧辩不住安慰自己,萧大款接着说:“现在,诸位将军,谁....”
“报!!”
帐外传来呼喊声,打断了萧大款的话,随后有将领入帐,向萧大款禀报:“禀报大王!鄱阳内史、新平侯,求见大王!”
“什、什么?”萧大款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因为他觉得李笠不该出现在夏口。
而是应该在湘州境内。
王僧辩听了之后,眼皮直跳,心中惊疑不定:怎么回事?
但他反应很快,问:“新平侯如何会在夏口?他有何事要见大王?”
“对,他如何会在此处?”萧大款也问,那将领一脸喜色,高声回答:“禀报大王!新平侯已活捉河东王,并将其带到夏口!”
“哈?”
萧大款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消息,众将也愣住了,帐内一片鸦雀无声,而王僧辩听了这个消息,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
心中震惊:怎么回事?
“大王!新平侯经安成步道入湘州,奇袭长沙,司马梁森活捉河东王,随后乘船顺流而下,入江,来到夏口。”
将领激动万分,说话声音有些发颤:“如今,新平侯带着河东王,就在帐外候见!”
“啊...这、这...”萧大款看看左右,见众人都是一脸错愕的模样,先是震惊,然后是惊喜。
不由自主站起来:“快,快请他进来....”
“是!”
片刻,数人入内,萧大款看得清楚:当中一人,身着铠甲,是他在建康见过的新平侯李笠,现任鄱阳内史。
于是激动起来:那么,难道真的把河东王...
李笠走上前,向上首的萧大款行礼:“下官,鄱阳内史李笠,见过大王,下官奉陛下旨意率军入湘,如今,幸不辱命...”
“已将河东王带到!”
萧大款点点头:“李鄱阳辛苦了...把人带进来!”
王僧辩看着李笠,心中呐喊:一定是抓错人了,抓错人了!
一人被带入帐内,其人身着常服,虽然被反绑双手,却昂着头。
萧大款仔细一看,见此人正是他的堂兄,河东王萧誉。
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揉了揉眼睛,再看,心都差点从胸膛里跳出来:确实是,没错!
王僧辩也认得萧誉,见着萧誉居然真的站在面前,而那个李笠笑眯眯的站在旁边,只觉得天旋地转。
怎么回事?
怎么这天大的功劳,又被你抢去了?
众将之中,有人认得萧誉,有人不认得,但见了萧大款和王僧辩的表情,知道眼前这被反绑双手的男子,定然是河东王萧誉。
那一瞬间,不知多少人错愕,然后想起此人是被“鄱阳内史、新平侯”活捉,便看向李笠。
各种羡慕嫉妒恨,在胸中翻腾:
可恶啊!你又把大功给抢了!
承受着无数人目光的李笠,再次向上首的江夏王萧大款行礼:
“大王,河东王在此,请大王处置!”
乱世栋梁 第一百零四章 看法
大帐,江夏王萧大款正听李笠和梁森讲述此次入湘作战经过,王僧辩等几位主要将领也在场。
萧大款此次率军出征,不过是挂着个大都督的名号,具体军务,由王僧辩处理,但他们都想知道,湘州情况如何。
李笠简要的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遍,至于如何活捉萧誉,因为是梁森带队行动,所以,由梁森讲解。
梁森按照李笠所拟纲要,简要的说起此次入湘作战的经过。
简而言之,因为半路上遇到大雨,行程耽搁,于是随机应变,趁着连日大雨,敌我双方都行动不便,且河水大涨,采取漂流方式奇袭长沙。
发大水时在河里漂流,风险很大,虽然梁森把漂流经过轻描淡写,但萧大款还是听得心惊胆战。
他没带过兵,此次挂帅出征,真就是挂个名而已,但是,一想到官军将士在水流湍急的河中,扶着竹筏漂流,就觉得十分危险。
正是因为如此,湘水沿岸敌军未做提防,于是,官军才神不知鬼不觉抵达长沙,对河东王府邸实行突击。
用声东击西的方式,引诱城中诸军出东门,与此同时,集中力量攻入河东王府邸,将其俘虏,然后从西门出城,乘船离开。
整个过程干净利索,打了河东王一个措手不及。
可惜的是,虽然俘虏了河东王,却未能趁机说动湘州将佐弃暗投明、归顺朝廷。
那么官军进入湘州后,这些人,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投降。
王僧辩发表看法:“大王,只要我军拿下巴陵,挡住荆州兵马,便能断了湘州官员、将领的念想。”
“又有河东王在阵前露脸,想来,他们会知道大势已去,不会负隅顽抗。”
“只是,河东王是随军入湘,还是先送往建康,需要大王决断。”
萧大款认可这一看法:“寡人已派人去建康,想来,不久之后就会有消息。”
李笠听了,觉得无语:这一来一回,岂不是耽误战机?
最好的选择,就是立刻让前锋带着河东王进军巴陵,只要有河东王这个“道具人”在,想来巴陵守将会不战而降。
如此,才能对湘州诸军“关门打狗”,逼迫这些人‘弃暗投明’,若萧大款没有担当,事事都要请示建康,贻误战机的后果,就是歼灭战打成拉锯战。
他看看王僧辩,见王僧辩正看着自己,眼光中有别样意味,于是明白:让我出头?行!
“大王,下官想建言。”
“李鄱阳请讲。”
“大王,战机稍纵即逝,下官建议大王立刻派前锋西进,并让河东王同行,以劝降巴陵守军,先把这个大门关上。”
“只要河东王露脸,就能让湘州各地官员知道,河东王已经在朝廷这边,那么,那些主张抵抗官军的官员和将领,就是居心叵测的乱臣贼子,连河东王的话都不听。”
萧大款有些担心:“可、可万一,河东王半路上出了意外?”
他是担心河东王跑了或者出意外死了,届时父亲可能会生气,所以,想着听父亲的安排行事。
“大王,巴陵是关键,只要拿下巴陵,并做好准备,即可抵御荆州军的进攻,也能震撼湘州各地官员,届时,若陛下让大王把河东王送回建康,照做即可。”
李笠见萧大款还是犹豫,进一步分析:“大王,如今之计,是先平定湘州,至于活捉河东王,不过是意外,想来在今日之前,大王也是要集中兵力拿下巴陵。”
“下官带着河东王来,纯属意外,陛下也没想到,下官等能有如此运气,所以,大王随机应变,以河东王劝降巴陵守将,劝降湘州各地,陛下想来会很高心的。”
萧大款最在意的就是父亲对他的看法,听李笠这么一说,点点头,又看向王僧辩:“那么,王公觉得?”
王僧辩趁热打铁:“下官以为,李鄱阳所言甚是,当务之急,是先把巴陵拿到手,若有河东王随军,即便只是在城下一站,守军的抵抗之心,就不剩多少了。”
“只要尽快拿下巴陵,就能将荆州水军拦截在巴陵以西江面,湘州各地可传檄而定,而且,有郢州水军助战,可从容应对沿汉水往下游而来的襄州水军。”
“雍、荆、湘三州,我军速取湘州,如同断其一臂。”
李笠和梁森默默听着,他们把人交到江夏王手中之后,其实就没有别的事了。
这功劳是板上钉钉,谁也抢不走,至于如何把河东王“用好”,是萧大款和将领们要操心的事情。
李笠的看法,是用河东王逼降湘州将佐,至于怎么个‘逼’,不关他的事。
在一旁听着听着,李笠思绪扩散,于是琢磨起萧大款的名字来。
当今天子的儿子们,名字里都有一个“大”字,皇太子、大郎萧大器,二郎萧大心,三郎萧大款,四郎萧大连等等。
还有一位皇子,名为萧大球。
李笠觉得这些含“大”字的名字土味十足,难以想象居然是皇族、文学家族子弟的名字。
譬如这“萧大款”,大款二字,在后世就是对有钱人的一种俗称。
所以他听了“萧大款”这个名字后,第一印象,是一个肥头大耳、脖子戴着金链子、十个手指带着金戒指、全身土豪金的油腻男子。
结果,是一个身材正常、仪表堂堂的潇洒皇子。
至于皇子萧大球,这名字真是让他觉得很尴尬。
为何文艺气息满满的父亲,给儿子取这种名字?
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么?
思来想去,李笠觉得可能是这个时代的一些词汇,词意和后世有所不同,所以在后世听起来土味浓郁的词,在这个时代,是高雅词汇。
譬如球,现在指的是球形美玉,也就是珠子,而后世的“球”,其字意已经有些不一样了。
但无论如何,他是不会给儿子取这种名字的。
想到远在建康的儿子,以及儿子他娘,李笠有些期待,也不知何时能有机会去建康一趟,毕竟自己是地方牧守,未得许可不得擅离职守,不得擅自进京。
萧大款和王僧辩商量方略,见李笠似乎走神了,问:“李鄱阳?”
“下官在。”
“你奉命入湘作战,如今大功告成,接下来是去是留,寡人可做不了主,所以,有何打算?”
这个问题问得好,李笠当然有了主意:回鄱阳。
鄱阳那边还有开源、增收的重任,如今活捉河东王立下大功,已经不负陛下重托,他应该回去了。
反正功劳是板上钉钉,他和梁森必有嘉奖,也该功成身退。
否则有他这‘抢人头’的瘟神在,西征诸将恐怕夜不能寐。
“大王,下官打算先回鄱阳任上,同时,请大王向陛下报捷,陛下若对下官另有安排,下官再按旨意行事。”
“也好,既如此,寡人安排船只,让李鄱阳尽快回去。”
“下官谢大王。”
萧大心看着眼前这位几乎和自己同龄的高个,心中多有感慨。
厉害,真厉害!果然如父亲所言,李笠本事不小!
王僧辩在一旁,见李笠这‘瘟神’决定要走,不由得心中松了一口气:李笠此人运气极好,真不能留下来。
否则一旦此人随军作战,搞不好...
搞不好又把大功给抢了!
王僧辩实在是对李笠的好运气心有余悸,西征大军那么多将领摩拳擦掌,等着立大功,所以,无论如何都得把李笠‘请’走。
不过,他也看得明白,李笠把河东王带来交由萧大款处置,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简而言之,此人不仅会打仗,还很会做人、做官。
陛下让皇子挂帅出征,当然是要给皇子以积累威望的机会,如今河东王在手,萧大款便能轻松收复湘州,这对于接下来的战事,很有帮助。
所以,李笠把萧誉交给萧大款处置,而不是自己偷偷带着前往建康,等同于帮萧大款一个大忙,不仅萧大款会记着,陛下知道了,也会很高兴。
其次,萧誉是死是活,当然最好由陛下来决定,但是,若陛下想要萧誉‘意外身亡’,无法活着回到建康,就得有人来干‘脏活’。
李笠不想参合这种事,便把萧誉交给萧大款,也省得自己为难。
最主要是李笠有自知之明,知道活捉萧誉的功劳太大,已经让西征诸将心中不满,若不识好歹,留下来随军作战,这可就是招人恨了。
王僧辩看着李笠,有些感慨。
按年纪,李笠是他的子辈,而他的子侄之中,和李笠年纪相仿的,没有对方这么‘少年老成’。
也没有李笠的能耐,更没有李笠的胆气。
一想到去年建康之役,李笠居然挟持湘东世子“飞”入台城,王僧辩就觉得此人胆气非同小可。
至于后来,收复曲阿之后,以‘将帅洒扫帝陵’为由,硬是把身在京口的侯景,引诱到曲阿,然后实行水攻,一战擒之。
这种谋略,可比许多同龄人强多了。
才二十出头,就已经有如此表现,难怪陛下会青睐有加,王僧辩琢磨着若假以时日,不知李笠会有何种成就。
不过,李笠既然要走,那就再好不过,若随军西征的话,王僧辩觉得自己睡觉都睡不好。
因为这小子实在是太能抢功劳了!
乱世栋梁 第一百零五章 眼神
下午,建康,皇宫,奉命进京的李笠和梁森,此刻陪着皇帝用膳,虽然只是随便吃个便饭,但对出身微寒的两人来说,也是殊荣。
这种时候,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陪吃’的资格。
李笠和梁森,谨记用膳时的礼节要领,食不语,细嚼慢咽,无论是吃饭菜,还是喝汤水,都不能发出明显的声音。
尤其不能吧唧嘴。
李笠倒无所谓,毕竟在后世,餐桌礼仪也是懂得不少,如今在御前用膳,无非是吃得慢些,而梁森就觉得难受了。
譬如喝汤,动作慢得像乌龟;吃饭,恨不得一粒一粒吃;夹菜,筷子都在微微颤抖。
这顿饭,梁森吃得十分艰难,戎服后背都被汗打湿了。
萧纲很快用餐完毕,李笠和梁森赶紧放下筷子,端正坐姿,宦者上前收拾餐具,萧纲看看淡定的李笠,又看看紧张的梁森,笑道:
“梁将军上阵杀敌时,不会如此紧张吧?”
“回、回陛下!”梁森赶紧回答,“末将不、不紧张!”
明显很紧张,萧纲笑着点点头:“莫要紧张,如今并非身处战场。”
“是、是,末将不、不紧张....”
“朕听新平侯说,梁将军自幼习武,善骑射,膂力过人?那得继续为朝廷效力。”
“是,末将愿为陛下赴汤蹈、蹈火!”
“哈哈,都说了,莫要紧张。”
萧纲看着这个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的年轻人,很高兴,然后说起湘州局势。
不久前,萧纲收到儿子萧大款的捷报,捷报说,奉命经安成步道攻入湘州的鄱阳内史、新平侯李笠,奇袭长沙,活捉了河东王萧誉,并将其带到夏口。
因为战事紧急,萧大款派兵攻打巴陵,并把河东王也带上,要劝降巴陵守军,以便尽快平定湘州。
萧纲看了捷报后,欣喜如狂:萧誉束手就擒,平定湘州指日可待,那么距离平定荆州、襄州,还会有多久?
李笠是奉他旨意,奇袭长沙,但萧纲不敢期待李笠能一举攻入长沙,只是想让李笠作为奇兵,兵临长沙城下,迫使湘州军收缩兵力。
而萧大款的正兵,可以趁机拿下巴陵,一正一奇,来个南北夹击。
结果李笠不负重托,虽然行军途中遭遇连日大雨,却依旧不畏艰辛,派部下梁森率锐卒冒雨漂流湘水,不仅奇袭长沙,还把河东王萧誉活捉,并且带到夏口。
如此战果,直接让局势变得一片光明。
而且,萧誉在手,萧纲对外可以宣称,萧誉并无反意,只是被佐属蛊惑,对朝廷有了误会,如今被新平侯‘搭救’,前往夏口面见大军主帅。
要亡羊补牢,率领湘州文武‘迷途知返’。
所以,萧誉不是被新平侯俘虏的,而是被新平侯搭救的!
这是对外的说法,可以衬托出新君对宗室是如何的厚待,而不是兄逼弟反、叔逼侄反,对于维护萧纲的声望,很有帮助。
于是,萧纲在收到捷报后,便决定召李笠和梁森入京,予以褒奖。
李笠和梁森回到鄱阳没几天就接到旨意,于是动身前往建康,李笠正好可以看望在建康居住的黄姈,还有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
具体褒奖,稍后会正式公布,萧纲说着说着,又说到江州局势。
“南川豪强,多有蠢蠢欲动者,先前陈司州率军北上,路过庐陵、临川地界,这些人老实了些,可湘州战事起,他们又开始躁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