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儿不为奴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帐外响起脚步声。这突然的脚步声让李定国回到现实之中,他抬头朝外看去,见来人是自己的部将刘勇,便问他:“何事?”
“王爷,蜀王来信了,他已率本部兵从千秋垶回返,最迟半月就能和王爷会师。”
刘勇着就将蜀王刘文秀的书信递给了李定国,定国接过拆开看,看后先前的烦燥一下去了许多。露出笑容对刘勇道:“蜀王心中还是有朝廷的,他若能及时赶到,咱们的压力要小许多。”
刘勇却有些担心道:“蜀王麾下虽有数万之师,但多分散在川中各地,蜀王能带回的只能是其本部,怕不会太多,和孙可望那边相比。咱们的兵马还是少得多。”
“不妨,蜀王只要能回来,便胜过数万大军。”李定国放下书信,沉声道:“那边也不会尽是都听我那位义兄的,观望的人怕也不少,有蜀王回来相帮我这晋王。他们总要再考虑下的。我想到时真打起来,不定会有不少老兄弟不愿帮我那位义兄来打我们的。”
“但愿如此吧。”
烛光下的晋王憔悴的模样让刘勇鼻子有些发酸,晋王今年不过38岁,但鬓角却早生了白发。
心疼之下,刘勇劝道:“王爷,你还是要多保重身体,这天sè已经不晚了。明日事情还多,蜀王这又马上要回来,王爷是不是先宽宽心,去歇息,要不然您身子骨垮了,谁还能担得起这大明的天?”
“本王睡不着啊。”李定国苦笑一声,对刘勇道:“换你,你能睡得着?”
“睡不着。”
刘勇也苦笑一声,摇了摇头,知道劝不了晋王。这时帐外又有脚步声传来,他便出去问了声:“何事?”
外面人道:“昆明勒将军急递!”
“昆明?”
刘勇尚未开口问昆明何事,帐内晋王李定国已经走出,对那昆明来人道:“拿来!”
来人忙上前将急递送上,定国接过一边往内走,一边撕去急递上的封蜡。
走到案前,借着烛光,定国仔细看了起来。这急递满满写了几页纸,定国看得很凝重,不发一言。
刘勇见状,心下一紧,低声问道:“王爷,是不是王尚礼沉不住气动手了?”
王尚礼是孙可望的部将,李定国扶保永历帝到昆明时,因为刘文秀主张迎永历帝入城,王尚礼虽不愿,但也不敢拒绝,只能将永历帝迎了城。其后为了安抚昆明城中孙可望的这些部将,永历帝便将王尚礼从固原侯加封为保国公,然而王尚礼却一直私下仍和孙可望联系,闻知孙可望兵犯云南后,王尚礼更是蠢蠢欲动,想在昆明做孙可望的内应。
李定国出征前为了防止王尚礼在昆明作乱,除了将王尚礼部下几营兵马打散tiáo入他军,又命部将勒统武和黔国公沐天波暗中防范他,在此之前同样是孙可望的部将夔国公王自奇因酒醉误杀定国营将,担心定国兴师问罪,便率所部出昆明渡澜沧江奔永昌府。不过定国却不担心王自奇,因为永昌府地处偏远,消息不灵,王自奇逃到那里根本无法和孙可望取得联络,也不可能对昆明造成威胁,因此定国便没有理会他。
现在昆明城中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王尚礼了,要是勒统武和沐天波看不住王尚礼,让他闹出乱子,那晋王这边就要被动了。
刘勇很是担心,好在李定国摆手道:“不是他,是好事。”
刘勇松了口气,王尚礼没内乱就好,有些好奇的问李定国:“王爷,什么好事?”
“广东来了捷报。”李定国一口气看完急递之后,笑了起来,将勒统武的急递拿给刘勇,“你自己看吧。”
刘勇急忙接来看,他早年曾在私塾中过两年,后来参加大西军后也不时请些先生教他,故而公文军报都能看下来。他将身子微微向烛台近了近,借着烛光细细看了起来,看了两页就不禁长出了口气,有些兴奋道:“斩获满州真鞑子首级218颗,另斩尚可喜和耿继茂手下的汉军旗兵856人,广东绿营兵30余人,另俘虏清军3150名,并有满州兵14人归降,其中还有一佐领,广东这次可真是大捷!”
“确是大捷,本王现在对那周士相很是佩服。”李定国也在笑,笑得很开郎,一扫心头郁结。
刘勇想起来了,问道:“这周士相莫不是前些日子郭之奇与王爷得那个奇秀才?”
“不是他,还有谁?”
李定国揉了揉太阳xué,蜀王刘文秀回兵的消息让他去了大半烦燥,这广东的捷报则让他忧虑尽去,也是大为高兴,哪怕广东的大捷对他这边毫无帮助。
“此人倒是厉害,先前听他能在尚可眼的眼皮子底下夺回新会,还成功把新会守住,当时末将就觉这他了不起,现在他又在广州附近连败清军两次,还打败了满州八旗兵,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听这周士相不过二十几岁,和王爷当年一样,都是少年英雄呢。”刘勇由衷道。
“是个人材,本王在他这岁数时可不及他。”李定国的笑容忽然凝住,叹了口气:“只可惜咱们知道得太迟了。”
刘勇也有些郁闷,“哼”了一声:“这事误在马吉翔之手,若不是他把消息压着,咱们又怎会不知道广东发生了这么大变故。要是当初由王爷领军入粤,只怕这会广东全省已经收复。”
“这事怪不得马吉翔,是本王考虑的不周,朝廷新移昆明,上下都乱成一团,内阁也好,各部也好,难免误事,把责任都怪在马吉翔头上也不公平。”
“王爷怎还为马吉翔好话的。”刘勇不岔。
李定国摇了摇,没有什么。
见晋王不想多马吉翔,刘勇便只好闭嘴,他接着往下看去,突然愣住,再抬头看李定国时,已是一脸糊涂。
“周士相立了这么大功劳,怎么皇上只授了他个兴平伯?当年陈邦傅那种小人寸功未有都能授庆国公,李成栋手下那帮人也不过靠着反正之公就封了公、侯一大帮子,就是王尚礼和王自奇也授了国公,张虎一个侍卫都封了伯,现在人周士相替朝廷立了这么大功劳,皇上却只封了个兴平伯,这算怎么回事,这不是叫人家寒心吗?”
完眼睛又扫了急递的最后几行,不由又“咦”了一声:“勒统武皇上原本要授周士相兴平侯,可周士相却持功要胁朝廷和皇上,皇上气不过这才改授兴平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未完待续。)
536/ine.hl





汉儿不为奴 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钦差
六月广东,酷暑难耐。
两个月了,在这期间不仅太平军没再有什么军事行动,广东各地的明军也同样安静得很,至于清军那边,更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奇怪的现象就好像是明清双方在广东约定好停战似的,究其原因,都是心照不宣大家都怕热。
当然,最怕热的还是从北方来的清军,汉军旗兵还好些,尚能在城中活动活动,满城里的八旗兵却是动都不敢动,整日就窝在满城,一个个没jīng打彩的饭都没胃口吃,哪还有什么满州勇士的模样,更休去骑马打仗了。
靖南将军哈哈木急得不行,可除了不停跟外城催要降暑的水果和在满城多打水井外,他也无计可施。他是大清朝的靖南将军,又不是南海的龙王,能呼风就呼风,能唤雨就唤雨的。
要知道前些年南下的满州兵一到这个季节可都是早早就回返京师避暑了,否则别打仗了,光是中暑就能减员一小半。再了,广东这地方真要好呆的话,早几年前朝廷就会在广州设满城,哪里还会到现在?
当日议政王大臣会议后,八旗上下闹得那么凶,还不是因为广东这地方实在不是他们能呆的么,故而谁也不愿来广东受活罪,这才闹腾开的。
酷热的天气让哈哈木要为塔音布报仇的心思也淡了下来,兵败之后他向顺治皇帝上了折子请罪,顺治帝却没有因此而怪他。反而特意下旨宽慰了哈哈木,又要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议一下,是不是再往广东增派些满州牛录。
顺治的考虑是广东现在的局面有些复杂。不但二藩未能趁南明孙、李内讧西进广西配合线国安部对明军发起攻势,反而藩下兵力都叫广东明军给牵制住了。又接连吃了败仗,损兵折将,虽尚可喜和耿继茂还是声称局势并未恶化,太平寇不过是小患,乃是乌合之众,等到天气凉爽下来。二藩自可收拾掉他们。然而顺治帝不是傻子,他虽年轻,但也知道不能前朝的崇祯帝叫臣下蒙住耳目。虽大清朝没有东厂和锦衣卫,可顺治帝在广东自有他的耳目存在,所以对于去年以来广东清军和太平寇的一系列战事还是清楚的。
李率泰那也老实上了折子,承认了广州绿营主力基本被太平寇打光的事实。也明眼下广州城内兵力空虚。各处兵力都吃紧,形势比之前年李定国来攻时还要恶劣当初新会这个广州的西南大门可是一直牢牢被清军控制的,现在却是叫明军夺了去。没了新会作屏障,广州面临的危胁实在是大。
不过让顺治宽心的是,李率泰虽太平寇能打,但其作战方式似乎是的当年李自成、张献忠的流寇手段,甚至就是土匪行劲,因为他们每占一处并不想着将此处长久控制。设官安民以为根据之地,反而大行掠夺破坏之事。尔后将所得尽数带回盘踞之香山老巢,使得当地百姓民怨沸腾,对太平寇十分敌视。而且太平军并没有攻打广州城的能力。
不得民心,便不能持久,不能持久,则旦夕可亡。
顺治很高兴,若李率泰所奏属实,这太平寇确是不足为虑,他不怕太平寇能打,能打的军队多了去了,当年李自成的兵、张献忠的兵都能打,可现在哪里去了?
李率泰又,太平寇似并无野战能力,几次与我大清兵作战,靠得不过是坚城依托和地形之利,加之其流窜方式,使得官军无法将其围堵。
李率泰奏道若是官军兵力足够,大可将太平寇老巢香山四面合围起来,然后使一路jīng兵直抵其腹心之地,另使数路扫荡其周边之地区,层层环压之下,太平寇必无路可逃,覆亡乃是必然。然现在广东官军并无足够军力用于围剿太平寇,加之境内其他明军袭扰,勉qiáng只能保证广东jīng华之地不失,很难对明军及太平寇大举用兵,因为二者牵其一动,发起全身。
若官军大举用兵太平寇,则势必要抽tiáo各地驻防军力前来会剿,如此就叫他处明军有机可趁;若大举用兵他处明军,则太平寇亦会趁机而动。二者彼此依存,实是棘手。因而李率泰请求朝廷能够再向广东增派援军,以使广东有足够兵力应对此局面。
顺治反复思量后,决定允李率泰所请,向广东再增派满州八旗兵,结果这次不但诸王公大臣一致反对,就是先前提议在广州设满城的安亲王岳乐也不赞成。
诸王反对的理由是,满州丁口乃国之根本,现今朝廷已设了西安、江宁、杭州、永登、荆州、潼关、太原、银川、福州、广州等十几处满城,每城少则千余兵,多则数千兵,十几处相加需两万余满州八旗将士驻防,再加上家眷,便是不下十数万之众,这已经占了满州人口的三分之一多。
而八旗兵入关时也不过就是十万之众,这些年在与明军、闯军、大西军的战事中前后伤亡了一两万人,余下的除却驻防满城的这两万多人,就只剩下不到五万。
这不到五万的八旗兵还要在关外盛京留一部分以护卫祖宗龙兴之地,余下的则要坐镇京师,还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八旗兵随时支援各处战场,哪里还抽得出兵力南下增援广东!
提议在广州设满城是岳乐的主意,当初他可没想到广东的战事会打成这样,所以这一回实在是没底气力争。岳乐不吭声,反对的王公大臣们自然占了上风。顺治没办法,便示意苏克萨哈提了个折衷方案tiáo蒙古兵南下增援广东。
这个方案倒是得到了满州王公大臣、贝勒爷的同意,可却遭到蒙八旗王公贝勒的反对,两方僵持不下时,老臣宁完我打了个圆场,现在派兵去广东也不合适,北方人不适应广东的酷热天气,不妨等秋后再议。
于是,tiáo蒙古兵南下这事便暂时搁置了下来。
顺治颁旨免去广州府两年钱粮,算是jīng神上支持一下李率泰,同时也打消了掉李率泰去福建的心思。这节骨眼上,顺治帝不会犯糊涂,临阵换将的事情,前朝崇祯帝能做,他却是不会做的。怎么着也要等广东局面安定下来,才考虑换人的事。
不打仗不代表周士相就能闲得下来,天再热,他也是在香山各乡不断来回奔波。
永历朝廷委任周士相为广州总兵的旨意和周士相派往昆明报捷的队伍是前后脚来去的,所以双方没能碰上面,因此郭绍和梁双虎到了昆明之后才知道自家大帅已经不再是什么记名cháo州总兵,而是实授的广州总兵。不过广州城还在清军手中,这实授不实授的意义也不大。
周士相这些日子一直在前山寨忙着和佛郎机人洽淡军火买卖的事。
这几天前山寨的官员听得最多的就是他们大帅周士相骂佛郎机人的话。
周士相不懂什么英文,也不懂什么西班牙文,拉丁文什么,所以他来回骂得最多的是就是“ukyou!”,至于那几个佛郎机人到底明不明白,他却是不管的。那个汉人通事怎么翻译,他也是不管,反正他就想骂,因为这帮白皮鬼子实在是jiān商,jiān得不能再jiān,一杆破火铳竟要收他30两银子,还不带送药子!这还不算,30两的价格是期货,东西还在大洋那边呢,要想买现成的,翻一倍,得他.娘的要60两一杆!
至于火炮,价格更是高上天,周士相带着弟兄们抢得再多,也禁不起这帮白皮鬼子如此敲诈。
周士相气不过,便将这几个佛郎机人给扔在了前山寨,自己带人回香山县治仁厚乡。半路上不断寻思,澳门这鬼地方也无险可守,是不是可以带兵去抢他们一把。
快到仁厚乡时,宋襄公派人来报,是永历朝廷的那个钦差还赖在城里不肯走,结果周士相二话不带人往永乐乡去了。
他真是不想见那个永历朝廷的钦差,虽这个钦差就是当初跑大樵山忽悠胡老大的那个程邦俊程主事。
上回程邦俊来送了个罗定州参将的官印,这一次却是送来广州总兵的大印,按理,人家是来送官的,又是代表永历朝廷而来,周士相不搭理人家也就罢了,可不能总躲着人家不见吧。可他真不想见这程邦俊,因为姓程的每次都摆出钦差的鬼架子要他带兵去接受广东总督连城壁的指挥打广西。
从香山跑去打广西?
周士相除非脑子进了水才会去干这蠢事!
可程邦俊却有他的一番道理,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广西已经被清军线国安部占领,广东这边和云南失去了联系,要想恢复和朝廷的音讯,则势必就要拿下广西,就算消灭不了线国安,也得把桂林和南宁这两座重镇拿下,如此才能让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盘活,对抗清大局至关重要。
再次阅读提醒,很重要!!
请手机客户端阅读的读者在收到更新提示后,不要马上阅读,请等15分钟后再行阅读,否则阅读的是防盗内容,非正式内容,请切记,切记!如果你已经打开,那么请将本书先行下架,再重新收入书架阅读即可,或打开目录点击要更正的章节,按住五秒钟,会弹出重新下载菜单,选择重新下载即可。
(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德尚红
推荐一本同样是南明题材的作品《重生南明当皇帝》
此书主角魂穿朱由榔,是一部以永历帝视角展开的反清杀鞑力作。
论作者文笔,骨头是很欣赏的;论作者的历史功底,骨头也认为他是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重要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也是骨头曾经的读者,所以诸君可以支持一下这位同袍,骨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朋友能够成为和骨头一样的作者,让我们一同为更多的读者带去属于我们汉人的故事。
程邦俊的理由也不能就是错的,若是广东明军能出兵广西打通和云南朝廷的联络,那么就可以将局面恢复到永历八年时的情形当时李定国尚在高州盘踞,广西虽有线国安部清军未能剿灭,省会桂林也被清军控制,可南宁、柳州等府、州、县仍在明军之手,因此广东和云南的联系并未中断,和安龙行在的讯道也没有中断,这使得广东明军整体上还是能知道朝廷动向,也能及时服从朝廷tiáo度指挥的,此点从广东总督连城壁和大士郭之奇一起发动广东所有力量配合李定国的二次东进就可以看出。
现在的情况则是,李定国带着其本部jīng兵保着永历帝朱由榔去了昆明,广西线国安也是人杰,立即瞅准时机发兵攻打明军控制的广西诸府州,短短时间内就夺取了广西全省,一下子就切断了广东明军和云南的联系。将广东明军变成了一支孤军。
正因为陆路不通,周士相才请凌海将军陈奇策帮忙,用水师的两条船将郭绍、梁双虎从香山送到了钦州的防城县。由此取道经南宁境内再折道奔的昆明。(作者注:明时广东钦州含后世广西地盘)
当时决定走这条路时,周士相还不知南宁已被清军攻占,结果梁双虎他们在南宁附近碰到了一队清兵,好在这队清兵只是下乡征粮,人数并不多,梁双虎手下带的又是太平军的老卒jīng锐,一个冲杀就将这队清兵击溃。又得当地人指点了小路,如此才安全通过清军占领区到达云南,要不然恐怕这支队伍半路就能被清军截获。
程邦俊去年从广东回来后。便从郎中升任职方司的主事,因他曾多次前往广东,故兵部接到旨意后便要他再次前往广东传旨,同时配合广东总督连城壁整合广东明军力量。以图恢复两广。
程邦俊深知现在到广东很危险。所以他和大士郭之奇从广东来时一样,都是扮得道士,这才过了清军在广西境内所设的关卡,饶是如此,一路上也是心惊胆战,唯恐身份被人发现。
正因为沿途经历,使得程邦俊深感广西清军对于云南和广东的威胁,故而到了广东后他便先去钦州拜见了总督连城壁。极力请求连城壁能够发兵攻打线国安,打通云南和广东的通道。要不然朝廷不知广东情况,广东也不知朝廷动向,彼此孤立,连个消息都不能互通,何谈统一指挥,又何谈中兴。
连城壁也深有所感,他知道广东这边的明军实际已成了孤军,既不能独力应对广东清军,更不能对朝廷提供任何支援,且处于广东和广西两处明军包围之中,若是不能打通和云南的通道,他日一旦两广清军合力动手,广东这边局势肯定会崩坏。
其实相较收复广东,连城壁更加关心的还是永历帝的安危,当初他听到晋王从安龙将天子圣驾移跸昆明后,就知道孙可望定然不会罢休,肯定会发兵昆明。可他身在广东,无法越过广西清军率部前往昆明勤王,因此忧虑不已,乃至对新会发生的大变也没有及时作出相应部署。
郭之奇去昆明后,连城壁便每日在总督衙门坐等音讯,日日上香为天子祈福,盼着李定国能大败孙可望那贼子,对广东的事情根本没有尽到一个总督的职责。这等消极所为,不但让远在新会的陈奇策、朱统等人不满,也令手下一帮幕僚失望,都道总督大人此举或是忠臣行为,可非良臣所为。
程邦俊的到来让连城壁知道了朝廷的最新动向,知道孙可望虽然已经公然发兵云南,但眼下却尚未深入云南,晋王李定国领本部jīng兵前去迎战,天子又下诏让入川的蜀王刘文秀领军回救,连城壁才稍稍安心。
对于程邦俊请求之事,连城壁不是没有动心过,可连总督现在是有心无力,他面临的情形和正在云南曲靖应对孙可望大军进bī的晋王李定国一样复杂。
广东明军分散各处,山头林立,有原大明官军,也有李定国留下的少量兵马,另外还有李成栋的余部,这些人在李成栋死后推其子李元胤为首坚持抗清,李元胤在郁林战死后,他们仍坚持抗清,但却不愿听从连城壁的指挥,如此一来,连城壁空有总督之名,却无法以自身号召力指挥这些明军,他实际能tiáo得动也不过就是在钦州的几千嫡系明军。至于那些义师,连城壁从来就没指望过他们。
想当初,晋王两次东进,广东各地明军、义师群起响应,尔今连城壁以总督之尊却只能指挥钦州的这点兵马,两者威望相差可不是一点两点,乃是天壤之别。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连城壁有心打通和朝廷联系的通道,却苦于无兵马能执行。四府巡抚张孝起从高州赶到后知道此事,提议不妨以总督手令tiáo香山的太平军至钦州,尔后再令太平军出兵广西。
张孝起认为太平军兵马已过万,又前后数败清军,这等jīng兵放在香山是大明的损失,应将其放到更有用的地方,所以让太平军去打广西无疑是个好选择。
连城壁犹豫不决,新起的太平军虽能打,可不是原来的大明官军,而是周士相自己拉起的人马,也从来没有得到过他的任何钱粮供给,现在突然要人家听命去打广西,他实在是开不了这口。况且天子已经钦封周士相为广州总兵,并非广西总兵,所以tiáo太平军打广西于理不合。
其实让连城壁无法决定的真正原因是他几天前才大骂过周士相,并且把周士相向朝廷要官的奏疏派人送到了昆明去。现在却又要人家来卖命,总督大人也得考虑自家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连城壁要等大士郭之奇回来后再商议此事,张孝起无奈,便不再此事。
程邦俊却对张孝起的提议深以为然,他迫不及待便赶到了香山,宣了旨意后便以钦差身份督促周士相马上挥师西进,或走陆路,或走水路,定要在八月以前全军抵达钦州,然后向广西进军。
为了激励周士相率军西进,程邦俊更在宋襄公面前隐讳暗示,若太平军能西进广西,一举拿下广西,则朝廷定会按当年李成栋旧例封王,周士相以下将士封公封侯更是不在话下。
1...8586878889...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