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儿不为奴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是。将军!”
当下几个本兵就伸手在车厢里扒拉,不一会就摸到了几口坛子。一个本兵小心翼翼的将其中一个坛子取出,见上面不仅用牛皮纸密封着,还抹了一层泥,便拍掉封泥,摸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划开封皮。
封皮被划开瞬间,一股酒味扑面而来。
那本兵用鼻子嗅了一口。酒气香浓得很,但再嗅一口时,却发现这酒的味道有些怪。
酒坛子的开口极大,看尺寸真能放一颗脑袋进去。他探头朝坛子里看去,明澈的酒水里果然有一颗脑袋泡着,从上方看不清楚这人的长相,只能看到这脑袋额头极其光滑,脑袋后面也的确扎着根金钱鼠尾辫。
“将军?”那本兵看向梁鸣远,询问接下来怎么办。
“砸开!”
那本兵闻言忙用力将酒坛举起,然后坛子被重重砸在地上,“咣当”一声酒坛碎开,里面酒水流了一地,一颗人头也顺着酒水滚落在脚下。
“捡起来验!”
梁鸣远视线一动不动的盯着那颗人头。
那本兵也是老兵,验过真鞑子的首级,弯腰捡起那被酒水泡得都有些皱皮的脑袋,一点也不害怕,也不忌讳,拿手一掐这鞑子脑袋的嘴巴,露出顿时满嘴的黄牙。
仔细看了又看,这本兵回头叫了声:“将军,是真鞑子!”
“拿给我看!”
梁鸣远有些激动的上前提起那脑袋后面的辫子,将之高高举起,仔细端详后确认这的确是颗真满州鞑子的脑袋。
郭绍很是高兴的上前道:“这位将军,首级可有错?”
“再验!”
梁鸣远没有理会郭绍,而是命部下再验首级。此时已不是几个人来验,本兵们上来了几十人,挨个车箱扒拉石灰,取出酒坛,但听酒坛不住的砸地碎裂声,一颗颗真鞑子的脑袋被本兵们取出来细加验看。
“没错,这是真鞑子的脑袋!”
“我这颗也是!”
“这里的几坛也都是!”
“”
随着本兵们的叫声,一颗颗真满州鞑子的脑袋被提出来堆放在一起,数目果然是太平军所声称的214颗。
忽然有个士兵提着颗脑袋失声叫起来:“这颗鞑子脑袋怎么回事?”
周围的几个本兵以为终于发现了颗假冒鞑子的首级,纷纷围了上去,梁鸣远也走了过去亲自查看。但那颗脑袋确是颗真鞑子首级,可不知为何,这脑袋从上到下都被用针线缝合过,那至上而下的裂口好似一条蜈蚣般狰狞无比。再仔细一惦量这首级,感觉份量很轻,就好像这脑袋里面是空的一般。
梁鸣远的部下过来低声禀道:“将军,首级数都对,那几面军旗也确是满八旗的旗帜,错不了!”
梁鸣远呼了口气,看了眼已是一脸得意的梁双虎:“你们且在此等着,我这就进城亲自为你们通禀!”(未完待续。)
536/ine.hl





汉儿不为奴 第三百三十三章 长乐郡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tiáo阳”
国公府假山上的凉亭里,年仅七岁的太子朱慈煊正大声地朗读着《千字文》,每当读错时,太子师、大士雷跃龙总会用一柄纸扇轻叩桌面,朱慈煊见了便知自己错了,请教师傅后再重新朗读。如此停顿几次,这朗读的声音便再也没有停过,听得雷师傅也是不住阖首。
假山下,站着五六个内监,他们年纪大的有四十岁左右,年纪小的却只十二三岁。?
“殿下真聪明,才六岁就能背千字文了,我六岁的时候还不知道在哪和泥巴呢。”那个十二三岁的小内监一脸羡慕的看着假山上的太子殿下,不时还跟着摇头晃脑两下。
边上一个模样很是俊俏的年轻内监听了笑起来,打趣这小内监道:“殿下是龙子龙孙,你孙猴子也敢跟殿下比,也不怕折了你的寿。”
被唤作孙猴子的小内监吐吐舌头,尔后又不服气的冲这年轻内监哼了一下,看得其他三人都笑了起来。
那四十岁左右的内监站得久了,腿有点发麻,便斜靠在身后的石壁上,道:“殿下是真的聪明,先前殿下跟雷士《三字经》时,可是怎么也不进去,现在倒好,《千字文》都背得这么流利了,咱们这些人啊,哪个都比不过殿下。”完,看了眼那个相貌颇是俊秀,又很年轻的内监,对他笑嘻嘻道:“齐二,你可得好好伺候殿下,不定将来也能跟王公公一样当大裆呢。”?
齐二下意识的摇了摇头,道:“唉,我哪有王公公那福分,也不知道咱大明朝还能撑几天呢”到这,猛觉错话。忙又岔开,转而道:“对了,陈公公,听皇后娘娘把那个长乐郡主给带在身边了。有这事么?”
陈公公就是那年长的内监,他没有计较刘二刚才的失言,而是点头道:“是有这么回事,那郡主咱家远远看过一眼,模样很是出挑。就是有些瘦,怕是这几年流落民间吃了不少苦头。”
齐二将身子朝陈公公凑了凑,道:“我听外面的人,这郡主是郭大士半路上捡来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万一是个假的,皇后娘娘不是闹笑话么?”
闻言,陈公公脸sè一板,训斥齐二道:“你不要乱嚼舌根子,皇后娘娘亲自带人验过郡主的身份。福京过来的也都是真郡主,所以郡主的身份绝不会有假,你以后千万不要乱嚼舌头,小心这种话传到娘娘耳朵里吃不了兜着走。”
齐二却没当回事,笑嘻嘻的含糊应了声,陈公公见他这样,也懒得再他什么。
另外一个矮些的内监忽然chā嘴道:“我到外面去采办时听人家那长乐郡主又被称做长乐公主,陈公公,这又是怎么回事?”
齐二一听还有这事,也来了兴趣。央求陈公公给他们内情。
陈公公虽然稳重,但也是个老好人,拗不过齐二他们,便四下看了眼。见没人过来,这才压低声音道:“我告诉你们,这位长乐郡主啊以前确实是个公主,他爹就是那位在广州和咱皇爷抢大宝的唐王,所以这位郡主做过四十天的公主,外面才有这法。”
“公公得是绍武帝啊。呸呸呸,是那个唐庶人?”矮内监猛然抽了自个一个嘴巴,绍武帝这法可不是他能的,传出去可是要命的。
陈公公瞪了他一眼,却没有斥责他乱话,而是沉声道:“也不能叫唐庶人,咱们还得称唐王,毕竟万岁爷没下旨夺那位的王爵,再那位又是殉了国的,于情于理,咱万岁爷也不能将那位给废了。”
“那倒也是。”齐二伸了伸懒腰,又很奇怪的问道:“不过那位和咱万岁爷不对付,皇后娘娘为何要把这郡主收在身边,听万岁爷还准备重新册封她为公主呢。”
“万岁爷和娘娘怎么想,可不是咱们这些做奴婢的能过问的。得了,这话就到此打住吧,往后你们在外边都注意些,莫人前人后的与人瞎嚼舌头,咱家能容得了你们,别人可容不了,万一这些话传到王公公耳里,咱家到时就是想为你们求情,人家也是不会理会咱家这破落户的。”
“是,是,公公教训得是。”
齐二他们听了陈公公这话,都收起了嬉皮笑脸,看样子他们对王坤都害怕得紧。
几人又站了会,小内监孙猴子忽然仰头对陈公公道:“公公,晋王亲自领兵去打孙可望了,你晋王能打得过孙可望吗,我听人家,孙可望手下的兵马可是大西贼的jīng锐,比晋王手下的兵还要多,还要qiáng呢。万一晋王打不过孙可望,咱们万岁爷怎么办?”?
“嘘!”
陈公公连忙打个手势示意孙猴子噤声,然后低声对他道:“小猴子,外面的事情咱爷儿几个私下可以,可千万不能在外人面前,尤其是什么大西贼,这几个字可是一个字都不能在这国公府里提,要不然这话传晋王那里,他老人家不与咱们计较,晋王麾下那些大将能饶得过咱们,万岁爷能饶过咱们?”
陈公公又补充了一句:“咱们老老实实的伺候着殿下就行,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你这小猴子还没咱家一半高,你cào个什么心。”?
齐二他们听了都是捂着嘴发笑。正这时,身后却传来王皇后的声音。?
“你们几个好大的胆子,敢躲在这里嚼舌头根子!”
陈公公他们吓了一跳,没想王皇后竟突然来了,慌得赶紧跪倒在地,磕头求饶道:“娘娘恕罪!奴才们该死!不该在这乱爵舌头,请娘娘恕罪!”?
王皇后哼了一声:“今后再敢胡言乱语,仔细你们的舌头!都起来吧。”
“多谢娘娘!”
陈公公等人忙不迭起身,这才发现王皇后旁边还有个少女。这少女模样很是清秀,虽没有沉鱼落雁之美,也无倾国倾城之sè,但看着却让人很是亲切舒服,仿佛这少女就是家中小妹一般。
这姑娘是谁,怎么看着这么眼熟?难道是皇后那边新收的侍女?
陈公公不敢盯着那少女细瞧,但觉自己好像在哪见过,突然,灵光一闪,想到这少女是谁了,这不就是刚才大伙得那位长乐郡主吗!
王皇后今儿心情好,拉着长乐郡主过来看太子读书,她拉过长乐郡主的手,指着假山上笑道:“淑仪,你看,煊儿今儿个很用功呢。”
朱淑仪抿嘴嫣然一笑,也赞了一声:“太子殿下真是聪慧,竟是一个字都没念错。”
“煊儿真是长大了,知道用功了。”
王皇后一脸笑意,目中不出的柔情。
“娘娘,殿下这阵子可用功呢!别看他表面上挺爱闹爱玩的,实际上他一有空就躲在书房里不出来,昨晚上殿下一口气临了十几张帖子呢。”
齐二是贴身伺候太子的内侍,他见王皇后似乎心情不错,便悄悄拍去了膝上的灰,站在了皇后的身后,讨好地道。?
“真的吗?可也不能太用功了。”王皇后转过身来看了眼齐二,突然问他:“你跟随皇上几年了?”
齐二一愣,不知皇后娘娘问这个做什么,他道:“回娘娘,奴婢是永历元年随在万岁爷身边的,已经九年了。”
王皇后点了点头:“嗯,也有不少年头了。那你知道武宗和熹宗两位皇帝的事吗?”
“这个?”
齐二打小念过书,这些年也看过不少书,在一众内监里也属于读书人,要不然永历帝也不会让他当太子的贴身内侍。别的他不知道,武宗时的刘瑾、熹宗时的魏忠贤他能不知道?当即就被王皇后这话给吓得不出话来,更不敢正视王皇后那炯炯的目光,额上也沁出了汗珠子,王皇后的眼睛却像鹰隼似的直盯得他心里发毛。
长乐郡主显然也是知道王皇后话中所指,她不经意的看了眼假山凉亭中仍在读书的太子,又看了眼诚慌诚恐的齐二,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
皇后娘娘教训齐二,陈公公自然不敢多嘴,低着头站在那。孙小猴子三人也是一动不敢动。
“娘娘明鉴,奴婢自伺候殿下以来,从没唆使殿下耽于玩乐,更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只一心一意伺奉殿下,绝不敢有半点坏心思!”
齐二感觉自己都快哭了,好在王皇后只是吓吓他,好让他用心服侍太子,不致误了太子读书。
王皇后板着脸道:“正因为你本份,本宫和皇上才让你伺候太子本宫让你记着这两位皇帝故事,也是让你安于守己,莫要有什么坏心思,要不然坏得可是你的小命。”
“是,是,娘娘所言极是,奴婢记下了!”齐福抬起衣袖揩着脑门子上的冷汗:皇后娘娘没来由的吓唬自己做什么。?
王皇后没再理会被自己吓得心直跳的齐二,牵过长乐郡主的手,对她道:“皇上前些日子念叨要见见你,却一直忙于国事没得空,我这做嫂嫂的今天便带你去见见他,省得他老念叨。”
看到书评区有读者反应手机端可能没有显示正常更新内容,影响了阅读,在此深感抱歉。
(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三百三十五章 朕要看看将士们
前文有一个重大失误,幸读者提醒方才意识到,已作更正。这个失误乃长乐郡主为永历帝朱由榔的姑辈,而不是平辈关系。隆武帝和绍武帝的辈份与万历帝等同(详见太祖命名仪制)
另为增加订阅量,若当天新增订阅超过2000,骨头断然会四更万字以上回馈诸君。当然,此举主要是剌激各位看盗版的朋友能够前来正版支持本书,毕竟这本书的成绩主要是看订阅,没有订阅,万事皆空。若各位稍有余钱,有心的话也可补订前面章节(盗版看过,正版未订),使本书均订能大幅提高。
作品创作中难免出现失误,若读者发现请及时指正,骨头万谢!
本月更新20余万字,一日未断,乃骨头写书以来最努力的一月,骨头将继续保持这份动力,也请大家多多支持。
明天是新的一月,在此骨头也求些月票,推荐票撑撑汉儿的门面。
“露布告捷?晋王打胜了?!”
朱由榔被这消息惊得“豁”的一声几乎是跳了起来,动作之快吓的王皇后和长乐郡主心都是一紧,生怕皇帝太过激动摔倒。
“不是晋王,是广东,是广东那边!不是晋王,不是晋王”
来人是个小内监,激动的语无伦次,朱由榔听得一头雾水:广东那边怎的来告捷了,还是露布告捷?
王坤见状,赶紧上前喝斥那小内监:“明白些,广东那边谁来报的捷,怎么个大捷,清楚,万岁爷听得糊涂呢!”
“啊?啊!”
小内监醒悟过来,赶紧细道:“万岁爷,来报捷的不是晋王的人,而是广东记名cháo州总兵周士相手下的人,是在广东两败清军。斩获满州真鞑子首级218颗,另外还斩杀了汉军旗兵800多人,绿营兵3000余人,更有十多个满州兵也投降了。其中还有个满州兵的什么佐领,听着好大一个官呢!奴婢在内阁那头听晋王手下的人一,就赶紧跑过来向皇上贺喜了!”
“斩获满州鞑子首级218颗?!”
朱由榔这回听得清楚,心下固然有些失望这大捷不是来自晋王,但广东能有此大捷。更斩获真鞑子首级200有余依旧令他高兴万分,忽的想起这周士相不就是前些日子郭之奇与他得那个奇秀才嘛!
“好啊,好他个奇秀才,不枉朕授他广州总兵一职!他没让朕失望,斩真鞑子首级二百有余,果是大捷,果是大捷!”
激动的朱由榔兴奋的搓着双手,自晋王两蹶名王以后,明军在各处战场均无进展,休打败真满州鞑子了。就是那些绿营兵也没斩获多少。晋王两攻广东,声势不可谓不浩大,到头来还是无功而返,现在时隔数年,终于又传来大捷的消息,不能不让朱由榔激动:祖宗还是保佑他的!
“臣妾(淑仪)恭喜皇上!”
王皇后和长乐郡主也被这好消息激动了,双双跪到了朱由榔面前。长乐郡主为这大捷消息高兴同时,却忍不住在想为何皇帝要称那记名cháo州总兵为奇秀才?
“广东得获如此大捷,实是大明中兴迹象,老奴在此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王坤也跪在地上向朱由榔贺起喜来。
“好,好。”
朱由榔许是太过激动,还沉浸在大捷的喜讯之中,并没有马上扶王皇后起来。王皇后见丈夫如此激动。心下也是高兴,笑着拉长乐郡主起身。
王坤则是悄悄转首问那小内监道:“消息可曾核实了,确是斩获真满州首级两百有余?”他心下还有些担心这消息的真假,万一是假的,可就让万岁爷白欢喜一场了。
那小太监一脸喜sè,很肯定的点了点头:“兵部和晋王的人一起来报的。肯定不会有假!”
一听是兵部和晋王的人一起来报,王坤心中信了六分,不过还是又问了句:“兵部那边怎知斩获得是真鞑子?莫不要被骗了?”
闻言,朱由榔笑容也是一滞,紧张的看向那小内监,心下有些害怕那周士相莫不是杀良冒功来了?毕竟这么多年各地往朝廷也报了不少大捷,更有声称斩获真满州鞑子几千的,结果事后一查明,都是些粗鄙武夫为求朝廷封赏而夸大其辞,更有无耻之徒杀良冒功的。要是奇秀才也那些人哄骗朝廷,当真是要辜负朕对他的厚望了!
好在那小内监没有犹豫,而是笑道:“奴婢问过内阁那边的人,广东那边报捷的队伍把真鞑子首级都带来了,还晋王的人已经在城外验过,确认那些首级都是真鞑子的无疑,郭大士和扶阁老这会也出城去看了!”
晋王的人验过了?
王坤松了口气,又听郭之奇和扶纲也出城去查看,不由坚信无疑,看来这回广东是真的大捷了,要不然也不会让郭、扶二位大士都激动的出城去看。
朱由榔也暗松了口气,停滞的笑意再次上扬,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笑得极是痛快。
王皇后见丈夫欢喜成这样,也是喜不自禁,广东的捷报来得太是时候了,现下昆明城的人都为晋王和孙可望的战事担心,皇上也好些日子没能睡个安稳觉,这次来的虽然不是晋王大捷消息,可这捷报同样也能安定人心,更能让皇上安心睡个好觉。
长乐郡主也是欣慰,她虽年纪不大,但也知广东这次的捷报会对昆明城的人心产生何种影响,也知道这个捷报定能让堂侄永历帝稍稍安心。朝廷刚刚移跸昆明,又逢秦王孙可望作乱,各地人心惶惶,都对局势不乐观,现在广东捷报一传,可证老天爷没有抛弃大明,中兴仍然有望,那些因孙可望作乱而首鼠两端、观望局势的人肯定也要再仔细权衡自己选择的利弊。
王坤虽是贪生怕死之辈,和前任掌印太监庞天寿不能相比,但对于永历帝的忠心却是从来不变的,眼见皇帝为这捷报欢喜得激动连连,他也是高兴得落了老泪,一边擦拭泪水,一边大笑。
“皇上,广东那边报捷的队伍还在城外,是不是让他们马上进城?”王皇后见丈夫欢喜得忘了正事,忙提醒了声。
朱由榔一拍脑袋,笑道:“不是皇后提醒,朕倒忘了这茬。”着便吩咐王坤:“你马上派人去把报捷的队伍带到国公府来,朕要好生看看这些立了大功的将士们!”(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两位大学士
4月第一更,求月票和推荐票、订阅支持!
广东派人来向天子报捷,且还带了200多颗真满州鞑子首级的消息早就在昆明城中不胫而走。
永历帝朱由榔知道消息那会,城外已经聚了不少闻讯赶来的官员和百姓,要不是现在昆明是特殊时期,进出城门盘查得严,恐怕城里出来的百姓更多。
前来围观的人的实在太多,怕不下数千人,守城的明军生怕出什么乱子,派出两个千总带了几队兵在城外维持秩序,昆明府也派了百多号衙役赶来帮忙,免得真出了事不好收拾。
当年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阵斩满清亲王尼堪时,昆明城因为远在后方,所以对这两次大捷并无多少印象。现在随着天子御驾移跸昆明,便是市井走卒也都知道了大明朝这十多年所发生的大变,连带着对夺了大明江山的满州鞑子也是十分的好奇,好奇之余自然也害怕。他们不能不怕,因为传言那些满州鞑子可是生吃人心的禽兽,每到一地都要屠城的!
现在广东那边突然来报大捷,还往昆明送来了两百多满州鞑子的脑袋,昆明城中的老少爷们自然轰动起来,都想来看一看这真满州鞑子脑袋长啥样,是不是比咱汉人多个眼或是多个耳朵,要不然昨那么喜欢吃人呢?
最先听到消息的就是经常在城门转悠的闲人,这些家伙平日就和守门的兵混得极熟,找个熟悉的士兵稍一打听就知道城外发生了什么,再套个交情便出了城来看热闹。不过这些家伙平日在城中一个个表现得都是条好汉,可等真看到那些才被从酒坛子里取来的鞑子脑袋时,当场就吐了一半。余下一半则是捂着嘴好像见了鬼似的往城里跑,惹得四周的人耻笑不已,有相熟的还打趣他们中看不中用。
围观的人群中有很多是准备进城的百姓,有探亲的,也有进城买东西的。更多的则是挑着自家菜地里的菜进城准备贩卖的,挑着柴火的也不少。各地往昆明跑商货的马帮也有好几支,这会也都是不进城了在那看热闹。
看到太平军的队伍停在这里,又围了好多官兵。百姓们自然好奇,结果和那些闲人们一样,看到那些一颗颗码好,堆得好像座小京观一样的人头堆子,百姓们也是骇了一跳。就是屠户见了也碜得慌,毕竟这么多的人头摆在眼前,那场景实在是吓人,光天化日瞧着也慌。
有的妇人哪里看过这等恐怖场面,当场吓晕的都有,不懂事硬往里面挤要看热闹的孩子被吓哭得也不少。马帮那些人平日走山闯水,吃得就是刀口上的饭,倒是没几个被吓到,反而在那指指点点,似乎在真满州鞑子长得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好吓人的。
吓晕的吓晕,吓哭的吓哭,看吐的看吐,等到再一打听,知道这些个人头就是夺了大明江山的满州鞑子,百姓们天然的就爆发出欢呼声。
同族之人同仇敌忾在这些百姓身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哪怕这些昆明城外的百姓并没有遭到鞑子的祸害,可还是下意识的叫一声好,不为其他,只为他们也是汉人。
汉人和异族鞑子自古就是势不两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围观的人群当然也不尽是汉人,云南地处偏远之地,境内有许多部族存在,这些被土司控制的部族对于明朝。对于永历帝多半是拥护的,然而也有少数在孙可望兵犯云南以后与之联络,妄图充为内应的,更有少数幻想能跟当年沙定州一样也做云南王的。这些部族的人混在人群中,见了那一颗颗满州鞑子首级,也是心思各异。
1...8384858687...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