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眉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非10
刚转过身的祝又樘又打了一个喷嚏。
清羽:“……!”
这该死的灵验!
人活在世管住嘴已是十分辛苦了,现如今竟连心里的想法也要被管束……这老天爷管得未免也太宽了吧
旁人且罢了,他面对这样一个殿下,和不时分配到头上的不正经差事,若是连腹诽都不行,那岂不是要活活憋死
前不久被派去苏州府,只为了给张姑娘放烟花的老于,现如今还一蹶不振,怀疑人生呢。
可事实却是——
太子殿下染上风寒了。
当夜,便传了明太医前来东宫诊看。
待开药时,太子殿下嘱托道:“慢些好不打紧,吾有得是耐心。”
言下之意便是,不必为了见效快,而给他下重药。
明太医下笔的手微微一滞。
殿下这小小年纪就格外爱惜身子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哎,相比之下,每日都要吃上几两丹药作点心的皇帝陛下,还真是让人不省心啊。
他每月单是帮陛下解毒调理,已都要精疲力尽了。
不省心的皇帝陛下,次日一早忽然心血来潮地召见了太子。
御书房中,昭丰帝屏退了太监宫女。
“不知父皇召儿臣前来,有何吩咐”
“朕听闻小仙子回京了。”昭丰帝语气随意,像是在谈家常。
祝又樘听得一怔。
父皇此言听似简单,却透露出了许多讯息——父皇为何要这般留意小皇后的行踪
“此事儿臣倒不清楚。”祝又樘暂时压下心中不解,面上不露声色。
昭丰帝随意“唔”了一声,说道:“是这么回事儿——小仙子先前在湖州立了大功,朕一直未有想到要赏赐她什么才好,后来打算赐她免死金牌,她却推辞了,甘愿以此来换取让朕撤回以活人祭天的旨意。”
祝又樘:“张姑娘心底向来纯善,行好事不求扬名,不求赏赐,着实难得。”
昭丰帝动了动眉毛。
如此听起来,太子对小仙子似乎极为欣赏满意嘛。
“朕自然也看得出来。可正因如此,朕才更要赏赐于她。”昭丰帝说道:“先前阻止以活人祭祀之事,你与小仙子皆出了不少力。按理来说,此事朕亦应当昭告天下,重赏小仙子。”
说着,看向自家儿子。
祝又樘说道:“父皇,此事与湖州之事不同,若宣扬出去,只怕会引起百姓猜测议论——大国师为安稳民心,宁可闭关三年,以赎己过。若此时传出小仙子得仙人托梦之事,弊大于利。”
“嗯……你说的不错。”
昭丰帝赞同点头。
继晓是被他一手提拔到大国师的位置上,从某种层面来说,继晓的一言一行,亦代表着他的决策。
小仙子得仙人托梦之事,若真传出去,不仅是对大国师的名声有妨碍,对他这位帝王,亦是有害无利的。
毕竟他才是一国之君、当今天子,仙人给小仙子托梦,不给他托梦算怎么回事
百姓们又岂会相信刚巧那一夜他没睡觉,这才晚了小仙子一日梦见了仙
人
说出去,倒像是故意给自己找借口缓解尴尬似得。
这等自找麻烦、令民心动荡的傻事,精明如他,才不会干呢。
而他之所以提出来,其实就是想顺带听一听太子的意思而已。
太子果真也没让他失望。
当然,此处有两重含义。
一则是太子的眼界独到,思维灵敏。
二则嘛……
他怎么听怎么觉得这话里头,还藏着一份怜香惜玉的心思在。
倒不是他多么敏锐,而是有着前车之鉴——此前,太子便不愿让小仙子之言泄露出去。
他现如今瞧着,倒不单单是怕小仙子的预言不灵验,而担上妄言的名声。
倒还像是想将
337 居心不良
王守仁愣了愣。
而后,干笑着答道:“春联……写得不如意,不宜呈到殿下面前嫌丑。”
实际上是根本没写的,可既殿下提了,他也不好显得太不上道儿不是
祝又樘岂能听不出他的小心思,但觉得无可厚非,且眼下的重点是——
他再次看向王守仁怀中的画筒。
王守仁话到嘴边,却看了看左右立着的小太监。
祝又樘眼神微动,开口将人屏退。
坦白讲,有所预感的太子殿下此时内心满怀期待。
“此乃张姑娘先前答应替殿下求来的画。”王守仁轻声说道。
旋即,他便瞧见太子殿下眼中顿时溢满了笑意,堪称是迫不及待地将画筒接了过去。
王守仁愕然了片刻。
殿下虽非性情冷漠之人,又兼爱好广泛,可性情到底温和淡泊,平日里,甚少会露出这般浓烈的喜悦之色。
由此看来,殿下……还真是极喜欢骆先生的画呢。
咳,他表现的机会来了。
在骆抚以及当下名气正盛的江南一派的书画名家身上、连夜做了许多功课的王守仁开始默默准备起来。
可——
殿下怎只盯着手中画筒瞧
这画筒普普通通,怎值得看这么久
“殿下,您不打开瞧瞧吗”王守仁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哎,真是典型的皇上不急太监急。
祝又樘似乎这才回神,动手将画取出。
说句真心话,这幅画究竟如何,于他而言已不大重要——便是张白纸,他也乐得高高挂起在最显眼之处,每日赏看。
有着这般心思在,如今满心欢喜的太子殿下一时也定不下心去欣赏品鉴,爱不释手地看了好一会儿,也未说出一个字来。
急于表现自己的王守仁直等得心焦时,终于听得太子殿下开了口。
却是唤了一名太监进来。
“寻最好的工匠,将之裱好。”
王守仁眼睁睁地看着太子殿下动作赏心悦目地亲自将画重新卷好,装回画筒内,交到了太监手中。
且又再三嘱咐:“不可出任何差池。
太监恭谨地应下来,退出了书房。
“替吾谢过张姑娘。”祝又樘对王守仁讲道。
王守仁神色复杂地点头:“……是。”
这种做足了准备想好生显摆一下,却连开口的机会都不曾拥有的感觉还真是奇妙呢。
“不知这画,张姑娘是如何求来的”
祝又樘在书案后坐下,随手拿了本书,尽量以漫不经心的语气问道。
其实,心里已经将自家小皇后赞叹了一万遍不止。
骆抚的画,乃是出了名儿的难求,可小皇后竟能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成。
“倒未听蓁蓁细说此事。”王守仁笑了笑,道:“可她说了,殿下喜欢便好——便当作是她代张大哥给殿下的回礼了。”
祝又樘笑意不减。
虽说回礼什么的显得太过客套,可他仍是高兴的。
“不知张姑娘可曾说起过在苏州府的见闻”祝又樘看着书,语气仍旧显得极随意,似乎只是好奇一问。
说起这个,王守仁也来了兴致。
昨日蓁蓁可同他们说了许多趣事呢。
他拣了些好玩儿的新鲜事,说给了祝又樘听。
其中便提到了苏州城中,有人夜燃烟火,场面极盛大,却不知究竟是何人燃放。
此事事后,已成了城中一件被人津津乐道的“奇事”。
“巧得是,那日……”
王守仁说到这里,忽地顿了顿,笑着改口道:“那日苏州,恰好落雪了呢。”
到底蓁蓁的生辰,是不便被他随口挂在嘴边到处乱说的。
祝又樘配合地点点头。
见殿下似乎很乐意听这些,王守仁又接着往下说。
直至到了离开东宫的时辰,王守仁才后知后觉地皱皱眉,望望天——他今日进宫,究竟干嘛来了
往日里他这个伴读已不甚称职了,常是陪着殿下读话本子而已,今日倒好,竟连话本子
338 百日宴
阿枝依次行礼后,轻声说道:“定国公府里来了人,是徐二姑娘身边的大丫鬟莲姑——前来邀姑娘去定国公作客。”
说着,递上了手中的请柬。
张眉寿下意识地想去接,但见母亲伸出了手,便又不着痕迹地缩了回来。
哎,她这双总想当家做主的手……
宋氏看罢,点了点头。
这请柬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姑娘家之间的寻常相邀。
张眉寿却忽然想到了什么,细细地思忖了片刻。
宋氏已交代了阿枝去备衣裙首饰,又吩咐了赵姑姑前去备礼。
虽是受邀前去,可请柬上说,午间想留蓁蓁在定国府上用饭,两家姑娘来往已有些时日,礼数上周全些无可厚非。
况且,宋氏昨晚听老太太说,前些日子里,老太太小病了一场,定国公夫人还特地差人前来问候,又送了许多补品过来。
定国公夫人此举令老太太有些惶恐,但定国公府的交好之意,已是溢于言表。
据说自此事传了出去不久,家中较张峦得了圣旨赞赏之后,还要热闹许多,老太太好些许多年不曾往来的老姐妹,都三三两两地找上了门来拜访看望。
老太太颇有一种“临到晚年,忽然逆风翻盘”的不切实际之感。
听着宋氏交待完大致的礼单,张眉寿才开口讲道:“母亲,咱们兴许还要另外再备一份礼。”
宋氏有些不解地看向女儿。
她主持中馈打理家事,已是得心应手,自认并没有遗漏之处。
却听女儿说道:“算起来,据徐家三姑奶奶生产,似乎已有百日之久了。”
宋氏听得一怔。
她也细算了算。
“竟还真是……”宋氏看着手中请柬,若有所思地道:“莫非今日定国公府是要为这位小表姑娘操办百日宴”
可这请柬之上,只是以徐二姑娘的名号,邀蓁蓁登门。
“想来是不愿张扬。”张眉寿猜测道。
宋氏也已想到了这一层。
徐氏虽然已顺利和离,不好的舆论也都倒向了宁家,可宁家到底刚出了大事,且这桩亲事,当初又是皇上赐婚。
定国公府若是在此时大肆操办,那反而不符世家周全谨慎的行事作风。
可——
这种事情,为何要请蓁蓁前往
兴许是不愿大肆宴请,又想多几个孩子热闹热闹。
宋氏也未深想,只命人前往定国公府附近打听风声。
不多时,打听消息的丫鬟便折返了回来。
“定国公府门外,停放着三五只马车软轿,也算不得十分热闹。”丫鬟说道:“可奴婢瞧见角门内有丫鬟进出,倒比以往忙碌些。”
宋氏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丫鬟便退了出去。
宋氏唤了赵姑姑来跟前商议备什么礼才好。
不管是或不是,有备无患。
但临时准备,便局限了许多。
现下再出去置买,显然是来不及的,于是只能着手从现成儿的东西里头挑上一挑。
旧物必是不成,分量太轻或太贵重也都不妥当。
“母亲,我倒想到了一件东西,许是合适的。”张眉寿说道:“在外祖家时,姨母给我打了些首饰,其中有一只赤金璎珞,恰好坠着的是个如意锁。”
宋氏一听,便让阿荔取来瞧瞧。
待阿荔拿到眼
前一看,果然觉得顺眼。
且那只如意锁做得极精巧,锁内镂空,且能打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