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赵俊臣一笑,缓缓问道:“怎么?你不满意?”
询问之间,赵俊臣的面容似乎很和气,但眼神却冷的吓人。
另一边,许庆彦更是冷笑着应声道:“我家少爷花了十倍的银子,已是够给你们黄府面子了,若是你们再不知足,可就是不给我们赵府面子了!”
“可、可是……”
黄龄想要反驳,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赵俊臣声音一冷,说道:“本官也不管你满意不满意,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若是你还是不满意,就让你家黄阁老找我说话,就凭你,还不配与本官讨价还价。”
说着,赵俊臣又向老汉万土说道:“一会你就去府里办下手续,虾儿就交给我们赵府了,若是让虾儿继续跟着你们,你们怕也护不住她,反而多生事端。”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老汉万土却是同样惊住了,愣愣的看着赵俊臣,张着口想要说话,却又不知自己该是同意还是反对。
只是,也不待老汉万土反驳,赵俊臣看了看天色,见时间不早了,也就不再耽搁,向着一旁已经等候多时的轿子走去。
因为这件事,赵俊臣已经耽搁了太多的时间,若是继续耽搁,怕是早朝就要迟到了。
而赵俊臣之所以从黄有容手里保下虾儿,一来是因为虾儿的经历确实可怜,让赵俊臣心存怜惜;二来也是黄有容府里的人在赵府门前闹事,不管原因如何,终究是损了赵俊臣的颜面,赵俊臣如今保住虾儿,也是要把这颜面给找回来。
颜面的事情,看似不重要,但在官场之上,面子关系到声望,声望又关系到势力,却是绝不容有失的,所以,对赵俊臣而言,若是损了颜面,就要想办法找回颜面,并非意气用事,而是牵一发则动全身。
为此,赵俊臣就算是得罪了黄有容,也无所谓,毕竟是黄有容理亏在先。
…………
另一边,见到赵俊臣向着轿子走去,许庆彦、秦威、以及门房管事,连忙跟上。
却说赵俊臣,在坐入轿子里后,又突然掀开轿帘,向着正在躬身相送的门房管事吩咐道:“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无论是黄府的人,还是那些难民,全部把他们赶走,别和他们继续纠缠,至于那些虾儿……就交给府里的柳蕊看管。”
本来,赵俊臣是想把虾儿交给楚嘉怡,但想了想,却还是觉得柳蕊更合适。
门房管事听到吩咐后,连忙保证道:“请老爷放心,小的马上就把他们赶走,绝不让他们继续在府外碍眼!”
赵俊臣冷哼一声,说道:“好,我就再信你一次,若是等我回府的时候,事情还没有解决,你也就别在府里呆着了。”
说着,赵俊臣放下了轿帘,随着许庆彦一声“起轿”,轿夫们抬起轿子,向着午门赶去。
…………
路上的情况不提,却说赵俊臣坐着轿子紧赶慢赶,终于赶在点卯之前来到了午门外。
下了轿子后,却发现户部侍郎詹善常带着都察院副督察御史顾全,正在神色焦急的等待着自己。
……(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一百五十二章.攻讦(中).
“赵大人,您怎么才过来,我们可都等着快急死了。”
赵俊臣来到午门外,刚一下轿,詹善常就拉着都察院右副督察御史顾全,快步来到赵俊臣身前,神色焦急的低声说道。
见到詹善常面色严肃,知道怕是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赵俊臣皱眉道:“我路上遇到些事情耽搁了,怎么?可是出什么事了?”
说话间,赵俊臣一挥手,许庆彦就知趣的带着轿夫们离开了。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詹善常看了一眼身边的顾全,沉声说道:“顾大人,还是你来和赵大人说吧。”
顾全点了点头,一边跟着赵俊臣向着午门方向走去,一边低声说道:“赵大人,下官刚刚得到消息,好像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那三位阁老的门下官员,今日都带来了弹劾太子的折子,看这架势,是要在今日早朝上向太子发难了。”
赵俊臣一愣,诧异道:“这么快?我还以为他们会再等几日时间,等到各地难民齐聚京城的时候才会出手,怎么竟是提前到了今日?”
顾全解释道:“下官估摸着,好像是因为昨天都察院沿途拦截抓捕难民的事情,让都察院的名声彻底臭了,如今无论陛下还是太子,都已经再也护不住都察院上下了,那几位阁老见到时机成熟,也就提前出手了。”
听到顾全的解释,赵俊臣又是一愣,没想到事情的源头还在于自己。
另一边,詹善常犹豫的看了赵俊臣一眼后,却是小心翼翼的问道:“赵大人,这事情来得突然,大伙儿都在等您来拿主意呢,一会儿的早朝上,咱们该怎么办?是跟着三位阁老一同弹劾太子与都察院?还是帮着陛下维护太子?”
…………
本来,赵俊臣还在奇怪,不过是三位阁老要出手对付太子与都察院,虽然事情提前发生了,但也是早有预料的事情,詹善常他们又何必这般着急?
但如今听到詹善常的小心询问之后,赵俊臣终于明白原因了。
近些日子以来,赵俊臣一边和几位阁老一起给太子朱和堉布局下绊子,一边又被德庆皇帝逼迫着支持太子的铁杆拥护程远道入阁,这般左右逢源的作为,皆是被詹善常他们看在眼中。
而这般蛇鼠两端的态度与立场,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牟利,但赵俊臣门下的这些官员们,却也因此而有些茫然失措了。
不仅茫然失措,他们甚至都想不明白,他们在早朝上究竟该做些什么了。
若是三位阁老开始攻讦太子与都察院,他们究竟是支持还是反对?
若是支持,让德庆皇帝不满赵俊臣怎么办?赵俊臣可是离不开德庆皇帝的支持!
若是反对,得罪了三位阁老暂且不说,太子朱和堉与他们是敌非友,并且屡屡与他们为难,为太子辩护,他们不仅心有不甘,更是在养虎为患!
所以,詹善常才会带着顾全,急冲冲的找赵俊臣拿主意,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看着詹善常询问间的茫然与小心翼翼,赵俊臣暗暗想道:“再这么下去,就算我再怎样的小心经营,门下派系也迟早要出乱子不可!”
在这一刻,赵俊臣再一次发觉了自己依靠皇权的弊端。
而首辅周尚景对赵俊臣的小觑,其原因也在这一刻暴露无遗了。
…………
不过,赵俊臣心中的思绪虽然繁多,但并没有表现在脸上,神色之间,依然是一副胸有成足应对有余的模样。
沉吟片刻后,赵俊臣向詹善常与顾全吩咐道:“你们去和大伙说一声,一会早朝之上,可以跟风弹劾都察院,如今都察院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连陛下也不会护着他们,而且都察院这些日子以来每天都上折子弹劾咱们,咱们也该奉还一些。但不要弹劾太子,如今扳倒太子的时机未到,若是陛下问到你们,你们说一些场面话就好。”
终于从赵俊臣这里得到准信,詹善常与顾全皆是露出安心之色,点头答应之后,就快步离开,向赵俊臣派系里的其他官员通报消息去了。
看到这一幕,赵俊臣暗暗叹息一声,对于自己如今的立场处境,赵俊臣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着实没什么可以扭转乾坤的办法。
暗思之间,赵俊臣抬头看去,却见午门外的所有官员,如今皆是神色凝重,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相互讨论着什么。
气氛压抑,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
尤其是太子一党,似乎也是隐约得到了消息,此时全都聚在太子朱和堉的周围,好似正在辩论着什么,一个个的都是面色凝重,连赵俊臣的出现也没有发现。
至于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这三位阁老,如今也同样出现在午门之外,各自被门下官员拥簇着。
当赵俊臣看向黄有容的时候,黄有容应该还不知道虾儿的事情,注意到赵俊臣的目光后,依然向着赵俊臣笑着点头示意,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
不过,以黄有容的城府,以及他笑里藏刀的秉性,就算知道了这般消息,恐怕也依然是向着赵俊臣笑脸相迎,只不过心中如何想法,也只有黄有容自己知道了。
赵俊臣毕竟还是来晚上了,打量之间,没过多久,午门上已是钟声响起,卯时已到。
伴随着钟声,赵俊臣轻轻的摇了摇头,举步向前走去。
…………
整队,点名,入宫。
流程之下,到了卯时一刻,赵俊臣与众朝臣进入了太和殿内。
等到太监张德的一声“陛下驾到”,德庆皇帝出现在太和殿内,百官下跪齐呼“吾皇万岁”,伴随着德庆皇帝一声“众爱卿平身”,早朝正式开始了。
德庆皇帝在龙椅上落座后,似乎也得到消息,明白今天早朝上会出现的情况,神色略带凝重,低头扫视群臣的时候,目光在首辅周尚景、太子朱和堉、以及赵俊臣的身上略有停留。
“朕今天看了眼黄历,发现会试已是进行到了第八日时间,明天就要结束了。”德庆皇帝当先开口,但在最开始,德庆皇帝却是不动声色,只是说着其他话题:“礼部,一切都可还顺利?”
礼部尚书吴前出列道:“启禀陛下,托陛下的洪福,今科会试,一切都很顺利,明日就可结束。”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又说道:“如今已是开春了,朕的南巡马上就要开始,待会试结束之后,几位主考官也要抓紧时间审阅卷子,尽早进行最后的殿试,不要耽误朕的南巡才是。”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几位主考官皆是出列,恭声应是。
然后,德庆皇帝却是意有所指的说道:“朕之南巡,意在传播朝廷威严,强调天子存在,影响深远,对于江山稳固,也是有利的。所以诸位爱卿也要小心准备,分清楚轻重之别。若是朕的南巡因为某些人的私利,竟是产生了恶劣影响,这般影响又在有心人的渲染下越闹越大,那么朕这大明江山,也就不大稳固了,各位爱卿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到德庆皇帝意有所指的敲打后,朝中百官或是沉默,或是参差不齐的答应,早朝气氛,竟是有些尴尬了。
突然,周尚景抬步出列,缓声说道:“陛下,老臣有要事禀报!”
~~~~~~~~~~~~~~~~~~~~~~~~~~~~~~~~~~~~~~
ps:第二更。继续求点赞。(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一百五十三章.攻讦(下).
…………
“陛下,老臣有要事禀报!”
周尚景的神色平淡,但随着他的出列发言,太和殿内所有人的神情,皆是肃穆凝重。
德庆皇帝刚才那一番话,其实就是在向百官暗示,各地难民纷纷来京告状的事情,为了大局考虑,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冷处理的方式尽可能的降低影响。若是有人借着这件事情兴风作浪,将恶劣影响进一步的扩散,那就是刻意败坏德庆皇帝与朝廷的威严声望,就是有不臣之心!
显然,随着各地百姓纷纷上京告状,德庆皇帝也发觉了太子朱和堉如今的处境不妙,这是在想办法庇护呢。
朝中各派官员,也因为这一番暗示,大都有些顾忌,虽然早有计划,但也不敢轻易发言。
而这般时候,在百官当中,也唯有周尚景,才敢和德庆皇帝对着干了。
不过,以周尚景一贯的风格,好似也不会明火执仗的与德庆皇帝作对才是。
…………
另一边,见到周尚景出列发言,德庆皇帝双眼微眯,淡声说道:“哦?周爱卿有事禀报?倒是少见,说吧,是什么事情。”
周尚景在百官注目下,神色依旧淡然,只是缓缓道:“陛下刚才的一番金口玉言,老臣亦是受益匪浅,南巡意在传播朝廷威严,强调天子存在,此乃重中之重,绝不能因为小人私利而败坏了影响。否则,无论陛下还是朝廷,声望皆会受损。但与此同时,若是真出了什么意外,也应该分清事情缓急,以大局为重,即使要查,也绝不可严查,否则,只会将这般恶劣影响进一步扩大,闹得天下皆知,最终动摇了民心与社稷。”
听到周尚景这么说,所有人皆是一愣。
周尚景出列之后,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出言反驳德庆皇帝。毕竟这种时候有很多道理可说,比如“除恶务尽”,比如“匡正乾坤”,只要把太子朱和堉往日里说过的那些言论再照搬一遍就是。
但没曾想到,周尚景不仅没有反驳德庆皇帝,反而对德庆皇帝的观点大为赞同!?
难不成,仅仅只是因为几句意有所指的威胁,周尚景就向德庆皇帝妥协了?
站在百官队列当中,赵俊臣看着周尚景那苍老却绝不容小觑的背影,知道事情绝不是这么简单。
果然,周尚景说完了这番话后,突然将目光转向了太子朱和堉,神色温和的问道:“依老臣想来,太子殿下必也是同样的看法,太子您说是不是这样?”
不过区区一句询问,却是引来了风云突变!
随着周尚景的话声落下,德庆皇帝与太子一党,皆是面色一变!
而赵俊臣的脸上,却是露出了钦佩的神色。
不愧是周尚景,姜还是老的辣!
至始至终,周尚景都没有反驳得罪德庆皇帝的意思!不过是在最后,向着太子朱和堉询问了一句罢了!
然而,周尚景的这句询问看似寻常,但太子朱和堉却是因此而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说“是”也不成,说“不是”也不成!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无论德庆皇帝还是周尚景,这个时候其实都在说着各地难民因为南巡筹备的纰漏,而纷纷上京告状的事情。
而太子朱和堉,正是南巡筹备的直接负责人!
在这般时候,太子朱和堉若是认同了周尚景的观点,同意将这件事情不了了之,那么他今后还有什么立场指责周尚景、赵俊臣等人贪污受贿、结党营私?那些因为钦慕太子的耿直刚正而聚拢在太子身边的太子党人,看到太子这般表态后,又会如何做想?朝野官民,又会如何看待太子朱和堉?
若是太子朱和堉不同意周尚景的观点,那么不仅会当面驳斥了德庆皇帝的好意庇护,使他再一次的得罪了德庆皇帝,朝中各大派系也会抓住机会纷纷弹劾,借着各地难民上京告状的事情兴风作浪,太子朱和堉与都察院衙门也皆是会麻烦缠身。而德庆皇帝,却再也没有立场阻止什么了。
这般想着,赵俊臣对周尚景的老辣手段愈加钦佩之余,心中也是惋惜,看着朱和堉的背影,暗暗想道:“可惜,以太子他的性子,接下来恐怕是……”
…………
果然,听到周尚景的询问后,太子朱和堉先是面色一变,然后神色间闪过一丝犹豫,接着却是面露坚毅果决之色,出列扬声道:“父皇,您与首辅大人的意思,儿臣并不赞同!”
德庆皇帝面色一黑,眼中闪过一丝愠怒!
德庆皇帝刚才这一番话,这分明是在为太子朱和堉考虑,是为了在百官弹劾太子之前先行堵住百官的嘴,但太子却是当着百官的面驳斥了他!不留丝毫情面!
但朱和堉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义正言辞道:“父皇,依儿臣看来,正因为南巡事宜事关重大且又影响深远,所以若是有小人借着机会为己牟利,从而败坏了父皇与朝廷的名声,造成了恶劣影响,就更应该严惩严办!也唯有如此,才能够震慑那些贪官污吏,才能让天下百姓对朝廷的律法公正重拾信心!若是大事化小,最终不了了之,看似降低了影响,却会让天下有识之士寒心!还请父皇明鉴!”
看着德庆皇帝的面色愈加不喜,赵俊臣暗暗摇头,心中叹息道:“为何,你总是要以鲁莽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正直?表现自己的正直,也是要考虑时机的。”
不过,经过太子朱和堉的这番表态,德庆皇帝却再也没立场为他遮掩了。
而就在赵俊臣暗暗叹息之间,沈常茂突然出列,冷笑道:“哦?太子殿下原来是这样想的?当真是义正言辞,奈何太子殿下您说的道理虽然好听,但近些日子以来的所作所为,却是有些言行不一,让老臣无法认同!”
接着,又见黄有容出列,只见黄有容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近些日子以来,京城之中发生了不少事情,事关陛下南巡,又影响极为恶劣,只是因为涉及了朝中一位大人物,老臣本是和陛下一样的心思,担心若是严查的话,这般事情会愈闹愈大,所以一直压着,但听到太子刚才的这一番话后,这些事情,老臣却不得不说了!”
德庆皇帝看了一眼朱和堉,眼中露出怒其不争的声色,似乎又叹息了一声,接下来已是神色肃穆,缓缓道:“哦?究竟是什么事情?又是涉及了哪位大人物?黄爱卿说出来让朕听听吧。”
黄有容叹息道:“启禀陛下,就在四日之前,有山东菏泽百姓上京告状,称地方官员借着为陛下筹备南巡的机会,强征土地、频添税赋,让不少百姓都因此而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百姓们苦不堪言,只得上京告状,奈何他们来到京城中后,因为南巡筹备的事情是由太子殿下负责的,无论都察院、大理寺还是刑部,皆是不敢受理,其中都察院一心为太子遮掩,更是做出了当街殴打难民的事情,由此在京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朝野之间,亦皆是流言纷纷,从此对于朝廷的律法公正,再无信心!这般情况,影响重大,还望陛下严查!”
随着三位阁老带头发言,太子又被逼到了绝地,各派系的官员,心气皆是一壮,也终于不再顾忌德庆皇帝的暗示,纷纷跟着出列弹劾!
“陛下,南巡筹备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太子作为负责之人,难辞其咎,还望陛下明鉴!”
“陛下,据臣所知,这南巡筹备的纰漏,早就有了风声,亦有各地御史向都察院送了弹劾折子,但这些弹劾折子,却全都被察院全都驳回了,还望陛下明察!”
“陛下,都察院上下在此事件当中,一心为太子遮掩,再无公正可言,不仅拒绝受理百姓案件,还做出了当街殴打驱赶难民的事情,影响极为恶劣,还望陛下严惩!”
“陛下,据臣所知,如今因为南巡筹备事宜而受到欺压盘剥的百姓,绝不仅止于山东菏泽一地,自北直隶到江浙之地,陛下南巡所到的地方,南巡的筹备皆是或多或少都出了些事端纰漏,各地百姓纷纷来京告状,仅仅这四天来,就已是有三波难民来京了!而正在来京告状路上的百姓,还不知道有多少!”
“陛下,臣听闻,昨日都察院御史贾思茂秘密出京,竟是做出了沿途抓捕拦截上京告状百姓的事情!这般作为,更是进一步的败坏了朝廷声望,还望陛下严查!”
“陛下,都察院这些日子以来的所作所为,再无公正可言,无视朝廷律法,无视陛下威严,都察院上下,罪责难逃,正应该严加整顿一番,还望陛下明鉴!”
…………
一时间,各派系的官员纷纷出列,皆是在弹劾太子朱和堉与都察院衙门,仅仅片刻之间,就有十余位官员出列弹劾,声势浩大。
而太子朱和堉与都察院衙门,见到这般声势,一时间仿佛被万夫所指,皆是面色愠怒,但这些弹劾官员说的事情,大部分又是事实,却也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太子一党在朝中的声势根基,岌岌可危!
就在这般时候,德庆皇帝终于开口说话了。(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一百五十四章.与德庆皇帝的第一次冲突(上).
所谓“帝王心机”,总是深不可测。
当初,温观良之所以会突然倒台失势,就是因为德庆皇帝迟迟没有发表意见,任由百官肆无忌惮的攻讦弹劾,造成了万夫所指的局面,从而让温观良丢尽了颜面,在朝野之间威信尽失,最终不得不辞官而去。
如今,德庆皇帝也是不满太子朱和堉驳了他的好意庇护,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任由各派系官员攻讦太子与都察院,想来也是打算给太子一个教训。
不过,朱和堉毕竟是储君,是将来的皇帝,该敲打的时候固然是要敲打,但该庇护的时候,也还要继续庇护。
所以,就在各派系的官员对太子的攻讦弹劾即将达到高潮的时候,德庆皇帝终于开口说话了。
“哦?南巡的筹备,竟然出了这般大的纰漏?”德庆皇帝好似才刚刚知道消息,一脸的震惊,然后带着怒声说道:“太子出来说话!这次的南巡筹备是由你在负责,百官所说的这些,可是真的?南巡的筹备,当真是造成了如此大的民怨沸腾?”
看似质问,但实际上也给了太子辩解的机会,并把都察院的事情撇到了一边。
听到德庆皇帝的质问,太子神色肃穆,再次出列,沉声道:“启禀父皇,南巡的筹备,确实是出了不少纰漏与事端,不少地方官员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欺上瞒下,借着筹备的机会,屡有欺压百姓、盘剥民财之举动,百姓们苦不堪言,造成了民怨无数,儿臣也是几天前才得到消息,但经过了这几日的详查,发现事情并无夸大,皆是属实,儿臣虽是负责之人,但也不敢推脱干系,只望父皇能够严查此案!”
太子说的义正言辞,自有一股让人信服的气质,然而话声刚落,沈常茂突然出列,冷笑道:“太子殿下这一番话,倒是把自己摘得干净,好似全都是别人的过错。但南巡筹备既然是由你一手负责的,出了如此大范围的错漏,各地皆是民怨沸腾,竟无一地例外,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地方官员的不对?难道太子殿下你就没有任何的责任?”
1...8485868788...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