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听到仅只是恭安王的一位养女后,魏槐眉头松了一些,并不在意,只是吩咐道:“发出缉令,让各地方注意一些,尽快抓回来。”
见魏槐并不在意,金全也轻松了不少,连忙答应了。
~~~~~~~~~~~~~~~~~~~~~~~~~~~~~~~~~~~~~
五千字大章节,继续求推荐!求赞!(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一百二十二章.冰火两重天(中).
一旦入了诏狱,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命运完全握在他人手中,物证不重要、人证也不重要,厂卫们让你怎么说,你就要怎么说,厂卫们说你犯了什么罪,你就是犯了什么罪。否则,流水的刑具下来,哪怕是铁人也坚持不住。
而恭安王府中,显然并没有几位铁人,押回京中后,问审不过两三日,恭安王府上下,除了恭安王本人之外,赵俊臣为恭安王定下的诸般罪行,该认的、不该认的,统统都认罪了。
于是,在“证据确凿”、“事实俱在”下,何明灭门案历经半月有余,终于结案了。
然后,在德庆皇帝的旨意下,恭安王府上下,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流放的被流放,即使是恭安王本人,也被夺去了封号王位,贬为庶人,被关押在中都凤阳的宗府狱牢中,遇赦不赦,永世关押。
就这样,兴盛一时的河中恭安王一脉,就此断绝。
而赵俊臣,则因为“破案有功”,被德庆皇帝大加褒奖,赏了金银珠宝无数。
经此一事,赵俊臣的西厂终于站稳了脚跟,且风头一时无二!
但对于赵俊臣而言,此次的收获,却远不止如此。
~~~~~~~~~~~~~~~~~~~~~~~~~~~~~~~~~~~~~~
龙骧卫,京中禁军,位列上二十六卫之一,为明朝历代皇帝的侍从亲军,人数在三万左右,虽说权势远远比不上二十六卫中最出名的锦衣卫,但在明朝的军中地位,也是非同小可。
如今的龙骧卫指挥使,名叫关武元,自称武帝关羽后人,虽只是自称,但看其相貌,却任谁也会信上几分——国字脸色若重枣,丹凤眼凌凌生威,一双卧蚕眉,一副美须髯,身高七尺,看上去面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武元不仅相貌像极了传说中的关羽,其脾气秉性,也是处处模仿着传说中的关二哥。不仅为人傲气十足架子极大,双眼总是眯缝着,只有生气的时候才会瞪大,双手时不时会捋一捋自己的二尺美须,甚至连他最喜欢读的书,也是一本《春秋》。
但自从恭安王毫无预兆的被押回京中问审以来,这位关武元关大人,就是气质大变,再也没有丝毫的武帝气度,别说是泰山崩玉前而面不改色的冷傲了,简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一直都是坐立不安,冷汗直流,着急之下,连那副被他珍视异常的美须髯,都被揪掉不少胡须。
这一日,龙骧卫衙门中,关武元依然是坐立不安,在自己的办公房间中焦急的走来走去,神色焦急、面容扭曲,时不时身体猛地一顿然后一阵颤抖,似乎被什么想象中的东西给吓到了。
突然,一阵敲门声想起,又把关武元吓了一跳。
然后,房外传来的声音,总算让关武元放松了不少。
“大人,是我,关二。”
关武元疾行两步,走到房门前把门打开,定神一看,门外之人,果然是他的亲信长随关二。
“快进来。”
催促关二进入房间后,关武元急忙的关上了房门,然后转过身来,一把抓住了关二的肩膀,低声急促的问道:“关二,我让你打探的消息,可都有结果了?”
关二连连点头,说道:“大人,消息都打探到了,恭安王的案子已是结案了,在陛下的旨意下,恭安王府上下,没一个落得好的,关的关,杀的杀,贬的贬,还流放了不少人,而恭安王本身也被剥夺了王位封号,送到了凤阳宗府监狱关押。”
然而,对于这些消息,关武元却是毫不关心,只是焦急的追问道:“仅仅只有这些?”
关二想了想,又补充道:“对了,听说还查到了不少与恭安王有秘密关联的朝廷大员,陛下对此极为震怒,如今西厂上下正在到处抓人呢。”
关武元身体一震,原本色若重枣的国字脸,此时竟是变得惨白一片,磕磕巴巴的说道:“你、你是说,还查到了与恭安王有秘密联络的朝中大员?如今西厂正在到处抓人?”
见关二又是点头,关武元身体又是一震,面色也变得更加惨白,然后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要离开这里。
事实上,自恭安王被抓回京中,关武元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家中一切都收拾好了,随时都能逃跑。
因为,关武元正是与恭安王有着秘密联络的朝中大员之一,很少有人知道,关武元原本就是出身于恭安王府出身的侍卫,这些年来与恭安王信件来往不断,暗中颇是做了不少事。
虽然关武元也知道,自己成功逃跑的希望不大,但总比坐以待毙好,他虽然自称武帝关羽的后人,却没有关羽的铮铮铁骨,一想到诏狱的恐怖,关武元就浑身发冷。
见关武元向着房外疾步走去,关二不知究竟,但还是连忙跟上,一边跟着一边说道:“不过,那个恭安王毕竟只是个闲散王爷,与他有秘密联络的朝中官员,并没有多少,好像只有十一人,其中除了陕西左承宣布政使汪佐人、河西巡抚李纯道之外,也就没什么重量级人物了,大都是小鱼小虾罢了。”
听到关二这么说,关武元原本正在疾行的脚步突然一顿,然后缓缓转身,满是不可思议的颤声问道:“你说什么?除了那两人,就没有其他权职较高的朝堂官员了?”
关二见关武元如此,自己反而有些不自信了,回思片刻后,看关武元面色渐渐变得焦急,连忙点头道:“大人,千真万确,如今布告都贴出来了,官阶高点的,就只有这两个人。”
关武元愣了愣后,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难不成,恭安王竟是没有把自己供出来?
不过,无论如何,关武元总算是心神稍定,也冷静了不少,冲着关二挥手道:“关二你先出去吧,我想些事情。”
待关二离开房间后,关武元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皱着眉头不断苦思着。
这都是怎么回事?为何恭安王竟是没有牵连到自己?
然而,时间没过多久,就在关武元心生不解的时候,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然后听关二说道:“大人,有人自称是户部尚书、西厂厂督赵俊臣赵大人的亲随,前来求见大人。”
关武元眉头一皱,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赵俊臣的人来求见自己。如今他心神混乱,却也不想见人。
只是,考虑到赵俊臣如今权势正盛,却也不好得罪,所以还是扬声说道:“让他进来吧。”
话声刚落,关武元突然想起了什么,又是身体一震,急忙起身,扬声道:“且慢,我亲自去迎他。”
说话间,关武元急冲冲的开门,然后向外迎去。
另一边,关二看着关武元这般表现,却更是不解。
关武元一向学着关羽秉性,对外孤傲至极,怎么今日对一个区区亲随,也会亲自迎接了?
~~~~~~~~~~~~~~~~~~~~~~~~~~~~~~~~~~~~
ps:第一更。(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一百二十三章.冰火两重天(下).
关武元今天不仅变得很奇怪,而且颇有些反复无常的样子。
却说他刚刚推开房门向外走了几步,正打算去迎接赵俊臣的长随,然而才刚走了几步,又迟疑的停下了脚步,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转身向关二吩咐道:“等等,还是由你去接他吧,记得不要引人注意,态度也要恭敬些,切不可得罪人家。”
关武元的态度转变太快,关二却是反应不过来,只是有些奇怪的看着自己眼前的关武元。
见关二如此,关武元却是大急,催促道:“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
关二吓了一跳,连忙去了。
而关武元回到房间中,却再次恢复到原先那热锅蚂蚁般的状态,不断的在房中走来走去。
这是因为,关武元突然想到,自己与恭安王有密信来往的事情,会不会并不是恭安王没有供出来,而是在赵俊臣的示意下,西厂把这件事给压了下去?
那么,今天赵俊臣派人来找自己的目的,可就非常值得推敲了。
一时间,关武元心乱如麻。
只是,没留给关武元多少平复思绪的时间,在关二的带领下,赵俊臣的使者很快就到了。
来人自称是赵俊臣的长随,看着年纪不大,相貌中等,虽然身穿长随服饰,但面料做工皆是讲究,显然这个人虽只是个长随,但怕是在赵俊臣府中地位不低,此时跟在关二身后来到关武元的办公房间中,看到关武元这位三品大员,也没有丝毫恭敬拘谨,反而是一副很嚣张的模样。
见到来人态度,关武元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快步迎了上去,竟是躬身行礼,然后小心翼翼的问道:“听闻这位小哥是赵俊臣赵大人的长随,不知尊姓大名?赵大人让小哥来找我关某,不知所为何事?”
关二又是愣了,眼前这个对着一个长随前恭后倨的关武元,可还是那个处处学习关羽冷傲性子的自家主人?
来人敷衍了事的冲着关武元拱了拱手,说道:“我叫许庆彦,自是我家赵大人的长随,至于今日来见关大人你的目的嘛……”
说话间,许庆彦瞥眼看了一眼旁边的关二。
关武元此时也顾不得自己的面子以及在关二心中的形象,看到许庆彦示意后,连忙冲着关二挥手道:“你快出去,留意周围别让人靠近,我和这位许小哥有话说。”
关二见关武元说的严肃,自然是连忙退下了。
待房中只剩下关武元与许庆彦二人后,许庆彦也不耽搁,冷笑着从袖中抽出一个信封,然后递给了关武元,并说道:“今日我家大人派我来求见关大人,就是因为这封信的原因了。”
看着眼前的信封,关武元面色一变,连忙接过并拆开查看,接着却再次面色惨白。
无他,这封信正是此前他与恭安王相互来往的密信之一,内容一字不差,只是笔迹不同。
显然,这封信并非原版,原版已是落在了赵俊臣手中,而赵俊臣派许庆彦送来这封重新抄写过的密信,意思很明显——“你的把柄已经落在我的手中了。”
想到这里,关武元的手微微颤抖了起来,看着许庆彦小心翼翼的打探道:“不知这封信是……”
关武元的话才刚刚说了一半,就已是被许庆彦挥手打断:“这封信,自是西厂在抄家恭安王府时找到的。”
关武元的身子又是一颤。
许庆彦却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嘛,我家大人一直相信,关大人您身为龙骧卫指挥使,责任重大,且又对陛下忠心耿耿,堪称是国家栋梁。这封信的内容虽然指出了关大人您与恭安王曾有秘密联系,但我家大人也相信,这定是恭安王眼见自己下场不堪,所以刻意构陷关大人的,关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到许庆彦这么说,关武元悬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接着却是大喜,连连点头道:“赵大人说的有理,许小哥说的也有理,必是如此,必是如此!”
见关武元这般模样,许庆彦眼中闪过一丝轻藐之色,然后微微一笑,又说道:“我家大人,早就听闻关大人您的风采,可谓是仰慕已久,奈何却一直无缘结交,所以这次派我来,一是要我把这封密信的缘由和关大人您讲一下,二来嘛,也是为了借机交个朋友,今后可以多多来往嘛。”
关武元虽然愧对于“关羽后代”的名声,但也绝对是个官场老油条,当下已是明白了许庆彦的言外之意,连忙大声保证道:“还请许小哥回去转告赵大人,说关某对赵大人亦是仰慕已久,早就有结交之心,今日终于得偿所愿。赵大人如此看得起关某,那么关某必是知恩图报,今后赵大人但有吩咐,关某决不推辞就是。”
看到关武元的表态,许庆彦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关大人今后与我家大人就是朋友了,不过关大人您毕竟是武官,而我家大人则是文臣,文武相交太过亲密,怕也会引起不好影响,所以今后咱们两家心意到了就行,却也不必来往过密。”
见关武元又是连连点头,许庆彦笑道:“既然关大人明白了,那么我今日来此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敢再打扰关大人处理公务,这就告辞了。”
然而,许庆彦才刚刚转身,关武元已是连忙阻止道:“许小哥且慢!”
许庆彦眉头微皱,转过身来,问道:“关大人还有何事?”
关武元犹豫了片刻后,却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哦,关某看许小哥带来的这封信,笔迹较新,似乎是不久前才抄写完成,不知那封密信的原版,如今在何处?”
许庆彦学着赵俊臣的模样,微微一笑后,淡声说道:“哦,关大人是说原来的那封信啊,那种会给关大人带来麻烦的东西,我家大人自是早已经毁掉了,还请关大人放心。”
说完之后,也不管关武元究竟是信还是不信,许庆彦就这么离去了。
~~~~~~~~~~~~~~~~~~~~~~~~~~~~~~~~~~~~~~
半个时辰之后,赵府之中。
在赵俊臣的书房里,许庆彦正向赵俊臣汇报他此次的经过,将前后向赵俊臣描述了一番后,许庆彦却是忍不住,大声笑道:“少爷,那个关武元自称是关羽后人,一向也是学着关二爷的气派,官场人称‘冷傲无双’,如今一看,却是百闻不如一见,这反差也太大了,少爷你是没看见,那关武元看到信后冷汗直流的模样,真是笑死人了。”
赵俊臣点了点头,并不在意,只是说道:“一个人真正的秉性如何,不是看他平时如何,而是看他在紧急时候会有着怎样的表现,这世上名不副实的人太多,又何止关武元一人。”
说到这里,赵俊臣又长出了一口气,喃喃道:“这下子,咱们在军中,总算是有自己人了。”
魏槐在恭安王府中搜到的那些密信,一回京就全部交给了赵俊臣,而赵俊臣自然也会好好利用。
恭安王当年能与德庆皇帝争夺帝位,自然有着自己的势力影响,虽说德庆皇帝即位后就已是逐步清理,但依然有不少漏网之鱼。
又或许是恭安王明白自己明面上争不过德庆皇帝,这些年来与他秘密联系的朝中官员,却又是以武官为主。
而龙骧卫指挥使关武元,正是这些武官之中地位最高权势最大的一个。
赵俊臣得到密信后,将其中或是对自己作用不大、或是不容易收买、又或是地位不高的官员,尽数向德庆皇帝举报了,一来是给德庆皇帝一个交代,二来也是为了杀鸡儆猴。
而剩下的几个人,却被赵俊臣私自瞒了下来,打算借着机会将他们收为己用。
这些人当中,也是以武官为主,仅只是千户以上的武官,就有七名之多,如今他们已是全部如关武元一般,彻底的投靠了赵俊臣。
自此以后,赵俊臣在军中也总算有了自己的势力,虽说作用不大,但赵俊臣如今也总算是有了釜底抽薪的底牌。
………
就在赵俊臣与许庆彦在书房中商量事情的时候,在赵府的后院右侧,一个赵府下人们入住的院子当中,一名赵府的管事,正在向赵府新来的下人丫鬟们讲诉赵府的规矩。
十余名新来赵府的下人丫鬟们,此时正站成一排,恭敬的听着管事的训话。
这位管事看起来气派极大,在下人丫鬟们面前一边渡步,一边大声喊道:“你们既然来了赵府,从今往后就要遵守赵府的规矩,你们要知道,咱们赵大人在朝中那是多大的势力气派,你们能在赵府做事,就算是个寻常丫鬟下人,到了外面那也算是个人物,没谁敢随意招惹。平日里的薪水也比其他府里来的丰厚。所以你们若是违背了赵府规矩,被赶了出去,到时候可别后悔。咱们赵府的规矩也不多,首先……”
然而,管事的训话才刚刚说到一半,却突然停下,脚步也突然顿住,只是愣愣的看着自己身前的一名新来的丫鬟。
眼前这名丫鬟,肤白貌美,五官精致,身段极佳,虽只是丫鬟打扮,但却自有一股挡不住的气质,说不清道不明,只觉得更像一位深居闺中聪慧知性的大小姐,而不是一个被人呼来喝去的寻常丫鬟。
带着一些惊艳,管事向这名丫鬟问道:“你……你叫什么名字。”
“回这位管事。”丫鬟向着管事款款行礼,然后用轻柔且好听的声音答道:“小女子姓楚,名叫佳宜。”
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丫鬟又补充道:“是‘佳肴’的佳,‘适宜’的‘宜’。”
~~~~~~~~~~~~~~~~~~~~~~~~~~~~~~~~~~~~~~
ps:第二更。(未完待续。)
摄政大明 第一百二十四章.会试之前.
“小女子姓楚,名叫佳宜。是‘佳肴’的佳,‘适宜’的‘宜’。”
听到楚佳宜的回答,管事一愣,又上下打量了楚佳宜几眼后,问道:“哦?听你说话时的遣词用句,不似寻常女子,应该是读过书吧?我看你不像是贫苦人家出身,怎么还要来我赵府当丫鬟?”
而听到管事的询问,楚佳宜的神色之间,却是不由的闪过了一丝紧张。
事实上,她刚才已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词汇来解释自己的名字了,就是害怕被人看出自己读书识字的事情,没想到这名管事竟是眼光老辣,最终还是暴露了。
岂不知,这与词汇的浅显与否无关,在这个时代,像这种自我介绍的方式,一般也只有读书人才会使用,否则,如今民间的百姓,绝大部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书写,又如何会刻意解释自己的名字究竟是由哪些文字组成?
“小女子家道中落……”楚佳宜犹豫片刻后,突然眼眶一红,原本明媚的双眼突然满是哀伤,垂首低声道:“又受到小人迫害,如今家中上下死的死、散的散,小女子孤零一人流落京城,无依无靠,又处处受人欺凌,所以才想要投靠赵府,找份活计与依靠,如此才能活得下去。”
见佳宜说的可怜,管事也不由心生怜惜,刚准备说些什么,一名正站在他身后的赵府资深下人,却突然咳嗽一声,然后走到管事身边低声说道:“王管事,我看这名女子虽然身世可怜,但就这么把她收入赵府,怕是不好吧?”
管事眉头一皱,问道:“怎么不好了?难不成咱们赵府还养不起一个丫鬟?”
那下人提醒道:“王管事,我是说,这女子的相貌也太漂亮了,而且还是越看越漂亮,咱们府里上下,怕是只有如意夫人才能与她相比,入府之后想不引人注意也难,若是她日后竟是得到了老爷垂爱,这事又被如意夫人知道了……”
听到这下人的解释,王管事不由面色一变。
赵府里的“如意夫人”,自然就是方茹了。
如今赵府上下,正是由方茹一手管理,而身为赵府管事,王管事自然非常清楚,方茹对赵俊臣的感情究竟有多么痴狂,这种痴狂,甚至可以用可怕来形容。可以说,为了赵俊臣,方茹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若是自己带进府里的丫鬟,在将来竟是引起了赵俊臣的注意,最终分了方茹的专房之宠,却是任谁也猜不到方茹到时候会怎么整治他们。
想到这里,王管事不由身体一颤,低声问道:“你是说把她赶出去?”
然而,还没等那下人回答,楚佳宜已是离开了下人队列,走到了王管事身前,先是神色纠结,然后银牙轻咬,从腰间揪下一枚玉佩,递给了王管事,同时泣声道:“小女子不知这位管事大人为何会突然犹豫,竟是有把小女子赶走的意思,但如今这赵府已是小女子唯一的去处了。这位管事,自家道中落之后,这枚玉佩已是小女子唯一的随身之物,还望管事可以收下,日后能够多多照拂。”
看到眼前这枚玉佩品质上佳,竟是能值不少银子,王管事不由犹豫,最终一咬牙,接过玉佩收入怀中,然后对楚佳宜吩咐道:“我看你怕是也做不了粗活累活,从今天起就去厨房帮工吧,那里的活计终究轻松些。日后若是府里有人欺负你新来,你可以报我的名字。”
在王管事想来,楚佳宜一旦去了厨房帮工,平日里没法抛头露面,也就不会引来麻烦了。
听到王管事的话后,楚佳宜眉头微微一皱,接着却露出感激之色,轻声道:“多谢王管事照顾。”
~~~~~~~~~~~~~~~~~~~~~~~~~~~~~~~~~~~~~
赵府里的下人丫鬟数量上百,每天大事小事无数,一个新来的丫鬟,别说是赵俊臣了,就算是许庆彦和方茹,也根本不会在意。
而接下来的日子,一切平静,只是眼看着春闱会试的日子越来越近,赵俊臣对此也越发的上心,毕竟那些投靠于赵俊臣的应试学子们,总要帮着安排妥当。
这一日,赵府之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却是德庆皇帝随身太监张德公公的徒弟,曾与赵俊臣有过一面之缘的养心殿太监张秀。
张秀来的隐蔽,而赵俊臣是在书房接见他的。
自从赵俊臣帮着内廷避免了一次清洗整顿之灾后,这些日子以来,两者倒是合作愉快,张秀见到赵俊臣后,更是恭敬异常。
待张秀落座后,赵俊臣让人端来了茶水点心,然后屏退了周围人等,向张秀问道:“张秀公公今日前来,可是今科会试的考题终于定下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