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薛涛点点头,吩咐侍女去找敏秋,不多时,敏秋快步来到书房,她发现大姐也在,心中的喜悦顿时消散了。
“都坐下吧!”
郭宋笑着让两人坐下,他对敏秋道:“我是想问问你兄长遇害的事情,一些细节我了解不多,你给我说说。”
敏秋的兄长已经遇害一年了,嫂子也改嫁了大半年,敏秋内心早就平静如水,既然夫君想知道,她也照实说。
“我最初是听大嫂说的,后来侄女告诉的事情,说大嫂说的有出入,大哥去太原后,变得很低调,完全不像长安时的高调了,他住在府宅里也深居简出,倒是大嫂和一个医师关系有点暧昧,这是我从小琴的只言片语中猜到,后来大哥发现后,大发雷霆,把医师赶走了,然后一个月后,大哥去商铺的时候,被人杀害了。”
“是怎么杀害的?具体知道吗?”郭宋追问道。
“我当时没问,后来小琴说,是一支箭从后背射入,她爹爹抬回来时,浑身变黑了,很快就咽了气,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毒箭。”
“然后呢?你大嫂改嫁,是改嫁给那个医师吗?”
敏秋摇摇头,“我不知道,她的事情我听到就恶心,压根就不想了解。”
敏秋忽然反应过来,“夫君的意思是说,是那个医师害死我大哥?”
“我没这样说,不过我总觉得有疑点,或许真是我仇家所为,所以我想把这个仇家揪出来。”
旁边薛涛顿时紧张了,“夫君,他会不会盯住城儿?”
郭宋笑着安慰她道:“放心吧!城儿不会有事,他有护卫保护呢!”
“可是....敏秋大哥身边也有护卫啊!”
郭宋不知该怎么解释,敏秋大哥的护卫是他自己掏钱从武馆请的,以他的吝啬小气,估计也不肯多花钱请好护卫。
“不一样的,城儿身边的护卫都是晋卫府的顶尖高手,一共有五人贴身保护,外围还有内卫在监控,至少有三十人在保护他,他不会有事的。”
薛涛稍稍松了口气,这时,敏秋道:“要不我去问问小琴,她应该知道母亲改嫁给谁了。”
郭宋点点头,“你去问一下她吧!”
敏秋起身去了,薛涛很了解丈夫,如果不是大事情,丈夫不会这样追根问底。
她低声问道:“夫君,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郭宋想了想,还是应该告诉妻子,让她们自己有警惕。
他便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道:“王越最近发现一个秘密组织,可能是想造反,或者是想刺杀我之类,现在这个组织隐藏得很深,我有点怀疑敏秋大哥之死和他们有关,所以想从敏秋大哥遇害之事上找到线索。”
薛涛眼中闪过一丝惊恐,“夫君,那我父母兄弟会不会?”
“应该不会,他们若有此心,早就下手了,如果敏秋大哥真是他们干的,我估计也是涉及谋财,这个组织扩张势力需要大量钱财,当然,也是做给我看。”
郭宋负手走了两步,又道:“你父母兄弟那边我会加强保护,另外,你们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外出,尤其要约束住小薇,不准她乱跑。”
“我现在就去给她说。”
薛涛想到女儿明天要去买脂粉,她顿时心急如焚,快步离开夫君书房,找女儿去了。
“唐州商会!”
郭宋负手望着窗外自言自语,“恐怕关键就在这个唐字。”
郭宋回到书桌前,从抽屉里取出李氏族谱,这是从李渊开始向下分支的皇族族谱,最壮观是李世民一脉,但经历安史之乱、泾源之乱和宦官之祸后,李世民这一支只剩下寥寥数人,几乎都是孩童,全部在自己的控制下,但......”
郭宋的目光又望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分支,这两个分支下面还有十几人,基本上都不在长安,若自己所料不错,这十几人中必然有人被唐州商会控制住了。
这时,门吱嘎开了,敏秋快步走了进来,她知道大姐已不在书房,便一下子钻进丈夫怀中,开始撒娇起来。
“夫君多久没宠幸奴家了,你就不想想奴家的好处吗?”
郭宋被她撩得心猿意马,便搂住她腰肢在她耳边低声道:“今晚吧!我到你那里去。”
敏秋顿时眉开眼笑,娇媚道:“奴家现在就要伺候夫君!”
她正要蹲下,郭宋连忙拉住她,“先说说正事,问得如何了?”
敏秋点点头,咬牙道:“夫君猜得没错,贱人的新夫就是那个医师!”





猛卒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应试之举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万众瞩目的科举礼部试终于开始了,以前这就是省试,但从去年开始改革,省试被一分为二,也就是要考两场,礼部试和殿试,两者合起来才能称为省试。
礼部试也是初试,然后前三千名去大明宫参加殿试,其中礼部试的成绩占七成,殿试的成绩占三成,两个成绩合起来才能决定士子是否能考中进士。
五更时分,士子们云集考试院,考试院屡经修葺扩容,现在已能一次性容纳十万考生同时参加考试。
八万士子排了数十支长队,依次登记入场,去年的科举改革不仅是省试分成两场,而且考场也改变了不少规则,士子们在报名时会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考试时不会有任何作弊行为。
这样就取消了让士子诟病多年的搜身,之前搜身要解开头发,脱去鞋袜,光脚站在地上,还要被士兵浑身摸个遍,隐私处也难逃,令很多士子都反感之极,纷纷上书礼部要求改革。
从去年开始,礼部便顺应民意,实行承诺制,取消搜身,赢得了士子们的热烈欢迎。
事实上,就算携带作弊意义也不大,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士子还需要靠作弊完成答卷,那肯定考不上,何况进士科还要考两场,第二场殿试是露天考,根本没有作弊机会。
有人说明经科可以作弊? 但明经虽然主要考经文,但也不光是考默写经文,最后还要考论? 也就是理解经文? 就像后世的议论文? 从经文中任给一句话,士子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论文,纵论古今? 拿出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理解正确。
能否考上明经科? 就是看这篇文章的水平,以及书法、字句错误等等细节。
至于默经,那必须是完全正确? 一字不错? 才有机会进入第二轮评卷? 所以在经文方面作弊? 最多是获得进入第二轮评卷的机会。
郭锦城、白居易和薛清三人乘坐专门的牛车来到考试院? 考试院位于新城? 要穿过西安门外大街进入新城。
他们来得不算太晚,但已经开始进场了。
郭锦城和白居易考的是进士科,薛清考的是明法,明法今年只有十个名额,却有近千人报名? 明法和明经不同? 明法的等级和进士科一样? 考过了也能任命为从九品官职? 所以薛勋才同意儿子参加明法科的考试。
因为考虑到各科的内容不同,所以考试所在区域也不同。
他们排队依次进入考场,到门口时? 郭锦城把考券递上,高声报名道:“长安士子薛锦,以诚信参考,绝无侥幸之念和舞弊之举。”
这是考券背后的一句话,每个人都要认真说出来,考官看了看考券,又看了看郭锦城,问道:“多少岁?”
“学生十五岁!”郭锦城平静地答道。
周围响起一阵惊叹声,又是一个少年神童考生。
每年参考的少年神童都不少,去年裴家十四岁的子弟裴明镜参加科举,一举考中进士,成为十几年来最年少的进士。
考官点点头,“志气可嘉,好好发挥!”
他把考劵还给郭锦城,郭锦城快步走进了考试院。
考试院太大,天又没有亮,必须有专门的人引导,他们三人所在的区都不一样,便约好考完后门口见,便分手向各自等待区而去。
郭锦城在丁区,正好一名士兵挑着黑字丁区的灯笼带领一群士子出发了,光丁区就有五十条考街,每个考街街口都有灯笼牌,郭锦城很快找到了丁区二十六街,每条考街有两百个考号,郭锦城是一百三十五考号,靠着外面了。
很快,郭锦城找到了自己的考号,和他所知的一样,考号宽五尺,长六尺,里面是用砖砌的台子,上面铺着布垫,垫子是新铺的,还不错。
据说前几年有垫子铺了几年未收,上面全是臭虫和跳蚤,有考生被咬得晕厥过去,好几个考试院官员为此丢了官,后来考试前考试院都要进行全面的清扫,铺上浆洗干净的垫子。
这时,头顶上有轻微的声音,郭锦城并不奇怪,也懒得抬头察看,他的贴身护卫们总是用各种他想不到的办法跟在他身边,不用说,他的贴身护卫已经提前到了。
他放下木板,把身后的篮子放在木板上,从里面取出蜡烛点燃,篮子里是笔墨纸砚,还有一小葫芦清水以及一盒浆糊,然后还有两张长长宽宽的糊名纸条。
郭锦城看了看糊名纸条,上面还印有一个号码,进士科17870,这是天竺数字,早已经大规模推广,不过考生们认不认识这组号码并不重要,这实际上是卷号,他们要考两天,前后有两份考卷,要把两份考卷合二为一,就靠这个卷号了。
郭锦城把东西都放下,吹灭了蜡烛,晨曦的微光已经让号子里变得半明半暗,目力可视。
“咚——咚——咚——”
预备钟声已经敲响,考试院的大门开始缓缓关闭,外面的广场上已空无一人,再过一炷香时间,随着考试钟声敲响,开始发试题了。
进士科第一天考默经和论,和明经科的内容一样,只不过试题量要比明经科少很多,毕竟明经科要做两天。
第二天进士科考诗和策,这才是难点,尤其是对策文,考上进士的最重要条件就看你能否写出高水平的对策文,殿试也是考诗和对策文。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条件,比如书法底子要过硬,比如今天的考试,必须要拿到高分,做论或许会丢点分,但默经必须全对。
郭锦城一边研墨,一边看试题。
‘民愚而不知乱,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
就是这句话,要求默完全篇,并做论。
这是《韩非子》第十八章《南面》中的一句,郭锦城在九岁时就能倒背如流。
他并不着急,在答题卷写了名字籍贯以及考号,等墨干了,然后用糊名纸把名字糊上。
一切都弄好了,这才提笔沉吟片刻,下笔写道:‘《韩非子》18章南面’
这是全篇的篇名和章名,必须要写,所有士子在吸取别人的教训后,都知道不能遗漏。
另起一行,郭锦城提笔写道:‘人主之过,在己任臣矣,又必反与其所不任者备之,此其说必与其所任者为仇,而主反制于其所不任者。’
..........
考试的时间并不充分,想写一篇好的论文,要构思,要修改润色,至少要好几天时间,甚至反复修改要一两个月时间,但给士子们只有四个时辰,这就是考校士子的真才实学了,就算是替考,也未必能考得出来。
所有士子默完经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构思润色了,不知不觉时间飞逝,这时,钟声敲响了,有官员大喊道:“还有一个时辰交卷,请速答题!”
几千字,光写完字都要差不多一个时辰,众人没有时间再细想,纷纷提笔开始做论。
一时间,考场上一片沙沙的声响,同时寂静得落针可闻。
这时,郭锦城若有所感,一抬头,发现自己父亲竟然站在自己号子前,微笑地望着自己。
郭锦城心中一阵温暖,他指指卷子,表示自己答的不错。
郭宋微微点头,示意儿子继续答题,他又继续向前巡视考场了。
“咚——咚——”
对所有考生而言,这是平生最短暂的一个时辰,眨眼间就过去了。
随着交卷钟声敲响,主考官开始一个接一个号子收卷了,基本上不会停留,你不交卷,考官便走了,很多考生最后才慌慌张张写名字,糊纸条,追上考官后哀求半天,被考官狠狠一通训斥,才勉强收下卷子。
郭锦城收拾完篮子,便起身离开考号出去了,走出大门却只见薛清,不见白居易,郭锦城笑问道:“白兄呢?”
“他去上茅厕了!”
薛清一指远处,那边堆了很多人,都是去上茅厕的。
郭锦城笑了起来,确实,时间很紧张,很多人根本来不及去茅厕,甚至考虑得太入神,忘记上茅厕。
“你考得如何?”薛清问道。
“还行,正常发挥,没有丢师父的脸,你呢?”
“我们明法科第一天比较简单,若谁连第一天都没有全对,那就不用参加第二天的考试了。”
停一下,薛清又道:“好像白居易答非常好,你爹爹一直在看他的卷子。”
“哦!”
郭锦城的脸微微一红,父亲一定知道自己和白居易的关系不错了。




猛卒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筹码
就在长安科举如火如荼举行的同时,朱泚的特使,户部尚书王凌也抵达了长安,由兵部尚书张裘安接待了他。
王凌原本是濮州长史,很不情愿才做了朱泚的户部尚书,这也是朱泚王朝中的一个特点,各地方刺史和长史都不愿入朝为官,哪怕是做尚书也不情愿,而且官也大都做不长,换得快,长则数月半年,短则几天。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无权,朱泚朝廷的政务大权都被刘丰垄断了,各部的权力则由他的一群幕僚分享,各部尚书、侍郎都成了摆设,郎中、员外郎都要到相国府去找幕僚们汇报。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朱泚王朝的合法性越来越被辖地各州百姓质疑,疆域以外的地区本来就不承认朱泚政权合法,要么叫朱贼,要么叫逆贼,而它自己的属民也因为生活困苦,税赋沉重,而不再承认他为朝廷正统。
正是这种广泛的反感和不承认,使地方官们不肯入朝为官,而只想守住自己的地方官职权,就算将来朱泚覆灭,晋王也不太会追究地方官,除非是鱼肉百姓,做得太过分了。
王凌被请到驿馆休息,在驿馆的大堂上,王凌简单地给张裘安讲述了他这次来谈判的内容。
“我们天子的意思,希望贵方从崤函撤军,作为回报,我们将把济州和郓州以及李纳父子交给贵方,也就是说,我们出兵灭掉李纳? 并把济、郓两州和李纳父子交给你们。”
“就这么简单吗?”张裘安淡淡笑问道。
王凌沉默片刻道:“我也实话实说? 如果我们和贵方无法达成协议,那我们将和李纳结盟? 全力支持李纳? 包括钱粮、兵甲和配合作战,重新夺回齐国。”
张裘安点点头? “感谢王尚书的坦诚,但我也说几点我们的态度? 王尚书能作主最好? 无法做主也请尽快把我们的意思转给洛阳方面。”
“张尚书请说!”
“第一是关于要谈的问题,我们应该细化。”
张裘安不慌不忙道:“我们应该分成崤函、渑池、豫州和颍州三部分来谈,当然,如果你们已经明确放弃豫州和颍州? 那就把它们去掉? 只谈崤函和渑池县,然后是你们的筹码,首先我们不认可济州和郓州,我们要谈密州、兖州和沂州。”
“这个有点为人所难吧!”
王凌一脸为难,他临行时? 天子再三告诫他,密、兖、沂三州没有商量的余地? 不参与此次会谈。
“我们天子已明确表态,密、兖、沂三州不参与此次会谈。”
张裘安点点头? “那就换一个方案,我们不谈崤函? 只谈渑池县和豫、颍两州? 要么用渑池县来换济、郓两州? 要么就对等,用豫、颍两州交换济、郓两州,如果想把渑池县和豫、颍两州一并换回去,那除了济、郓两州外,你们还得拿出其他诚意。”
王凌沉默片刻道:“我无法做主,需要向天子汇报。”
张裘安微微笑道:“不急,我们慢慢谈,说不定还能找到别的可行方案。”
.........
他们又闲聊了片刻,张裘安随即告辞,去向晋王汇报对方的态度。
郭宋听完张裘安的汇报,淡淡笑道:“朱泚既然要用李纳来做交易,那就首先要保证李纳的军队生存下去,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已经给了李纳军队一些粮食。”
“殿下,这个筹码要留给他们吗?”
郭宋摇摇头,“我从未把李纳视为谈判的筹码,我昨天已经命令李冰分兵两路,尽快拿下济州和郓州。”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又道:“我谈判的底线,是用渑池县换密、兖、沂三州,他们若不干,最后将一无所得。”
........
在济州北面的黄河上,两百艘货船满载着粮草物资沿着南岸向卢县驶去,今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头顶上是蓝天和白云,黄河刚过了凌汛,水量极大,水速也比较急,
一队队纤夫在岸上拉拽着大船前行,在为首的五千石大船上,一名眺望士兵站在桅杆眺斗上,打着手帘,目光锐利地望向远处南岸,他依稀看到了一个小黑点,那应该就是卢县了。
“敲钟,卢氏县要到了!”
‘当!当!当!’大船上敲响了急促钟声。
而在岸上,大将李冰率领三万骑兵正沿着黄河岸边而行,和船队保持着同速,他们的战马自然是从黄河对岸运过来,使晋军迅速恢复了骑兵军队。
李冰听到了钟声,回头对将士们笑道:“再坚持一下,我们去卢县休息!”
众骑兵振奋精神,继续保持匀速前行。
事实上,卢县才是济州州治,人口最多,城池最大,但李纳却把兵力放在东阿县,主要原因是卢县城墙太破旧,已经五十年没有修葺过,木头已经腐朽,城砖轻轻一击就成粉状,甚至士兵都不敢在城头上巡逻,就怕走着走着,人就陷下去了。
城墙不适合修葺,只能重建,至少要花费数万贯钱,李纳哪里舍得拿出这么多钱建城,三年前,全县百姓募集了两万贯钱,准备重建城墙,但这笔钱却被李纳挪用作军俸了,引起全县百姓的愤怒,把李纳的祖宗八代都诅咒遍了。
没有钱修城,城墙只能保持旧状,不定哪天就彻底垮塌了,李纳自然不敢把军队放在这样一个不保险的城内。
另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卢县曾长期是田承嗣叔侄在黄河南岸的一块飞地,就像黎阳县曾是朱泚在河北的一块飞地一样。
田氏叔侄的长期经营,使卢县百姓对魏国比较归心,魏国灭亡后,李纳接手了卢县,但他任命的两任县令都被卢县百姓赶走,最后李纳和卢县士绅达成协议,不征卢县青壮从军,卢县这才接受了李纳任命的县令,这样桀骜不驯的县城,李纳怎么可能喜欢?
船队终于抵达了卢县城外的黄河码头,这也是卢县最重要的优势,它是黄河下游南岸最大的码头,是黄河下游最重要的渡河。
货船开始陆续靠上码头,与此同时,骑兵也同步抵达了,李冰翻身下了马,这时,数十名卢县的士绅前来迎接晋军到来。
一群士绅上前躬身行礼,“给李将军见礼!”
“你们认识我?”李冰惊讶问道。
其中一名士绅道:“小人刚从历城县回来,见过李将军!”
原来如此,李冰笑着点点头又问道:“县城内可有齐军?”
一名官员模样的中年男子行礼道:“回禀将军,县城内从来就没有过齐军,现在连县令和县丞都弃官逃走了。”
“那你是......”
“卑职武亮,是卢县县尉,就是本地人。”
李冰欣然道:“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本县县令了!”
武亮大喜,连忙道:“小人愿为晋王殿下效力!”
“现在你就有事情,你去县里招募几千民夫替我卸船上货物,当然是有工钱的,每人每天两百文老钱,尽快吧!”
这个工钱不低了,而且还是老钱,自然是人人踊跃,就连纤夫们也加入了卸船大军的队伍,武亮很快就招募到数千名青壮民夫来码头帮忙卸货。
一时间,码头上热闹异常,首先是卸下来帐篷和营栅,士兵们开始在码头不远处扎下大营,安装上营栅。
在码头旁边一座亭子里,李冰正向十几名士绅询问济州的情况。
一名了解情况的老者道:“启禀将军,济州有一万驻军,在东阿县,由大将刘浩率领,但听说他们粮草不足,士兵们每天只能吃一顿,怨声载道,刘浩便抢了东阿县和阳谷县的粮铺和数十家大户的粮仓,才勉强解决了粮食问题,旦听说这让李师古很不满,公开指责刘浩,引发两人严重对立。”
李冰点点头,李纳命令儿子李师古来安抚济州百姓,刘浩却反其道行之,纵兵抢掠,这当然会惹怒李师古。
“然后呢?”
“然后听说李师古连夜去郓州了,刘浩还率军继续留在东阿县。”
李冰陷入沉思,得罪了李师古,在李纳那里日子也不会好过,这个刘浩是不是可以争取过来?




猛卒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刘浩是李正已时代的老将,目前也是李纳手下头号大将,在朱泚攻打历城县时,他是全军总指挥,另外两名大将,吴孝谦和潘瑜只是他的副将,可以说,他为守住历城县立下了赫赫战功。
1...420421422423424...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