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齐军士兵互相推攘,互相践踏,向北面逃命求生。
??在大营外面,疾速奔驰的骑兵不断向大帐投掷火把,连外面的壕沟内也燃起了大火。
??只见一个个火人从大营内奔逃出来,狂呼惨叫,奔逃十几步,一头栽倒在地上,被烧得蜷缩成一团。
??火势越来越大,整个大营都被烈火吞没了,除了向北面跳进郓水逃生,从别的方向逃出的可能性不大了。
??此时,在北面的郓水里泡着数千名士兵,他们谁也不敢动弹,原因是在北岸上,有数千骑兵手执弓箭在盯着他们,如果不动,对方不会发箭,如果企图偷偷逃走,那必然会被乱箭射杀。
??大火只烧了不到半个时辰,当帐篷被烧光后,大火便慢慢熄灭了,火势虽然一时间很大,但杀伤力并不强,主要是大火都在空中燃烧,而不是在地面燃烧,只要士兵们趴在地上不动,往往就能逃过一劫,但趴在地上又容易被同伴践踏,事实上,践踏而死的士兵已经超过了被烧死的士兵。
??一群群浑身被熏得漆黑的士兵失魂落魄地从大营内走出来,就像从地狱里走出来,士兵们心力憔悴,纷纷瘫倒在没有烈火的草地上,再也动弹不得。
??然后是河中的齐军士兵也在骑兵的监视下爬上岸,举手向大营外走去。
??这场大火让近千名士兵葬身火海,但踩踏而死、被烟熏死、在河中被淹死等等其他原因阵亡士兵却接近两千人,主帅吴孝谦和他的藩镇梦一起,埋葬在火海之中,晋军士兵在一匹烧焦的战马尸骸下面找到了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吴孝谦。
??吴孝谦的战马被帐篷的绳索绊倒,燃烧的帐篷翻过来将人和马覆盖,将一人一马活活烧死在下面。
??这时,大将赵颍催马上前,向李冰禀报道:“启禀将军,已清点完毕,抓获战俘七千一百人。”
??李冰点点头,“你率五千骑兵看守这些战俘!”
??“遵令!”
??李冰随即率领五千骑兵向郓水北面而去。
??在大营西北方向十里外,是一片占地数百亩的树林,基本上都是松树,刘浩的一万军队便躲藏在这里。
??副将费霖是在下午接到了李冰送来的快信,告诉他们吴孝谦将在夜间偷袭他们,建议他们撤离大营,由晋军来对付偷袭者。
??费霖很清楚晋军的实力,要歼灭他们没必要多此一举,他选择了相信李冰,率领大军离开了大营,过了郓水,命士兵暂时隐藏在这片松林内。
??夜里,费霖和士兵们看见了夜空中的熊熊火光,令他们心惊胆战,不知这一战,多少人会葬身火海。
??但费霖担心不是火光那边,而是他发现无数骑兵已经将他们包围,他们毕竟还是齐军,晋军在收拾了吴孝谦后,会放过他们吗?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禀报:“将军,对方的兵曹参军公孙良嗣求见!”
猛卒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齐国灭亡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不多时,公孙良嗣被士兵领了上来,他抱拳行礼道:“在下公孙良嗣,参见费将军!”
费霖毕竟是副将,他很客气,指着一块平坦的大石道:“公孙参军请坐!”
两人各在一块大石上坐下,费霖关切地问道:“大营那边情况如何?”
公孙良嗣微微笑道:“吴孝谦率一万军夜袭军营,但扑了空,晋军骑兵在四面点火,将他们困在军营内,他们要么投降,要么就被烧死!”
费霖浑身一震,随即半晌不语,好一会儿,他又问道:“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吴孝谦要袭击我们?”
“原因很简单,吴孝谦已经在须昌县发动兵变,杀死了李纳父子以及潘瑜等大将,他用计将刘将军调离军营,然后夜袭军营,企图夺取你们这支军队。”
“啊!”
费霖大吃一惊,他顿时急道:“那刘将军会有事吗?”
“吴孝谦是派人要半路伏击他,但我们的人已前去营救,目前他应该在晋军水军船上。”
“那....那晋军打算如何处置我们?”费霖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公孙良嗣沉吟一下道:“这就是我来的目的,李冰很看重刘浩将军,也看重费将军和士兵们,否则就不会出手相助,你们可以选择。
首先李纳父子已死,齐国已经消失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厮杀了,将军可以选择率军归顺晋军,给自己和子孙谋一个前途。
我们也会拿出诚意,在晋军的规则前提下,保证大家军职不变,士兵则定为一等兵,如果不愿归降,将军和士兵们也可以选择卸甲归田,当然,将军如果想率军投降朱泚也悉听尊便,但下次再见,大家就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了!”
“在规则前提下,保证军职不变是什么意思?”费霖又问道,这是关键问题,他要问清楚。
“其实将军应该知道,所有降军都降官阶一级? 降军职一级,但如果是主动归降,那就只降官阶不降军职? 军俸和功田奖励也享受晋军的同等级待遇? 肯定会从前增加很多。”
“我明白!”
费霖点了点头道:“我要和将领们商议一下? 希望能再给我一点时间。”
公孙良嗣点点头道:“现在距离天亮还有三个时辰,时间足够,天亮后? 费将军再答复我们吧!我先告辞。”
公孙良嗣起身抱拳行一礼? 便告辞离去,费霖忽然叫住他,公孙良嗣笑问道:“费将军还有什么疑问?”
费霖踌躇一下问道:“刘将军还会回来吗?”
公孙良嗣淡淡一笑:“每个人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负责? 刘将军回不回来又有什么关系?”
说完? 公孙良嗣快步离去了。
费霖轻轻叹了口气? 随即下令道:“所有校尉以上将领立刻到我这里集合!”
.........
天渐渐亮了? 树林响起了低沉的号角声? 费霖率领一万军队走出树林? 正式投降晋军。
这时,刘浩也明确表态,他愿意归降朝廷,效忠晋王殿下。
在受降后不久,李冰便率领大军向须昌县浩浩荡荡进发........
须城主将王卫在伏击刘浩失败后? 他便意识到不妙了? 晋军已经出手? 吴孝谦还会有多少机会?
更让王卫害怕的是? 他刚刚得到消息,晋军的水军已经进入了巨野泽,人数不会低于一万。
王卫不再等候吴孝谦? 他当即亲手绞杀了李纳,并割下他的首级,连同李师古的首级一起,装在一个匣子里。
王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吴孝谦个人积蓄的三千两黄金,全部以自己名字存进了万昌钱柜,又带上吴孝谦的三名小妾,率领十几名亲兵连夜逃离了须城县,向洛阳而去。
次日天不亮,跟随战船过来的一万晋军包围了军营,数千齐军失去了主将,只得出营投降。
至此,齐军全军覆灭,齐国也随之灭亡,而滞留长安为人质的李师道得知齐国灭亡,父兄遇害的消息,随即在长安慈恩寺出家为僧,不再过问俗事。
而在洛阳谈判的王崇信得知齐国灭亡的消息,他万念皆灰,两次拒绝了朱泚的招揽后,便在驿馆自缢身亡。
朱泚感其忠信,便将他厚葬在北邙山下。
.........
长安的谈判仍在继续,但没有任何进展,随着齐国灭亡,朱泚交换的本钱消失了,谈判变得十分被动,使者王凌一度想返回洛阳,但朱泚却通过飞鸽传书告诉他,不要离开长安,继续谈判,等候新的指示。
‘继续谈判’的意思只是表示谈判这件事没有结束,但双方在晋军夺取济、郓两州后便没有接触了,谈判陷入一个僵持期。
一早,王越便来到了晋王官房内,他带来了两个并不是很好的消息。
“启禀殿下,太原调查的初步结果出来了。”
太原调查是指敏秋大嫂再嫁之人是否和唐州会有关系,太原内卫的人用了七天时间调查,便得出了初步结论。
“说吧!有什么结果?”郭宋没有看桌上的报告,他正在批阅一份奏折,没有抬头。
“殿下,王氏再嫁的医师姓郑,比较有心计,他发现张大旗和妻子房事不谐后,便以治病为借口住进了张家,然后勾搭上了王氏,后来被张大旗发现,这个姓郑的医师被暴打一顿,赶出郑家,他表明上去了云州,但实际上依然留在太原,和王氏藕断丝连。”
“张大旗之死和他有关系吗?”郭宋放下笔问道。
王越摇摇头,“我们调阅了官府的审案记录,姓郑的医师也曾经被怀疑,但他坚决否认自己买凶杀人,又找不到证据和证人,只能把他放了,官府还怀疑是王氏买凶,还秘密审问过王氏身边的贴身丫鬟,张大旗之死应该和王氏无关。”
郭宋眉头微微一皱,“那这件事等于是不了了之?”
“不!不!不!”
王越连忙摇头,“我从调查凶手入手,实际上已经把这个案子破了。”
“说说看,怎么回事?”郭宋顿时有兴趣了。
王越笑了笑道:“去年十月,长安也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是西安门外大街天平酒楼东主祝天平被人用毒箭射杀,很巧,和射杀张大旗的毒箭完全一样,甚至射杀的部位也一样,都是后心,我们调查后发现祝天平的天平酒楼和张大旗的酒楼是隔壁,两人因为争抢生意发生过矛盾,张大旗找人砸了天平酒楼,天平酒楼因此停业了两个月。”
郭宋大概明白了,笑道:“你的意思是说,是祝天平买凶杀了张大旗,但因为某种原因,祝天平又被买的凶手所杀,是这个意思吗?”
“正是此意!”
王越又继续道:“我们调查中发现张大旗去了太原后不久,祝天平就频频接触一个叫李笑的游侠儿,这个人就擅长用毒短弩,曾是田悦所创白虎楼的成员,魏国灭亡后,他又来长安混迹,专门替人做黑事,现在已不知所踪,我们推断应该是李笑发现了张大旗身份后,害怕被殿下追查,便射杀了祝天平灭口。”
郭宋摇摇头,“但这并不是我想知道的内容。”
“卑职明白殿下的意思,我们在严密监视郑襄,也就是那个姓郑的医师,调查他的背景,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他是什么背景?”郭宋又问道。
“启禀殿下,他是太原一个名医的次子,这个名医有两个儿子,长子郑枫继承了家业,次子郑襄就得自谋生路,但他比较游手好闲,一心想找捷径,现在王氏出钱给他开了家医馆,规模已经超过他父亲的医馆了。”
“他们的财富没有对外输出的迹象?”
“暂时没有,这个王氏很精明,她把钱和财富都捏得很紧,我们调查过她在宝记柜坊的存钱,只有进没有出,当然,或许这个唐州会比较隐忍,所以要长期观察。”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道:“一是这个姓郑的人要继续监视,其次是凶手李笑要继续追查,这个两个点不搞清楚,这件事就谈不上结束。”
“卑职遵令!”
郭宋又道:“然后你们抓住的那个人,有动静吗?”
“暂时没有动静,我们放他回家了,但没有人找他,也没有人杀他灭口,估计唐州商会嗅到了什么,便销声匿迹了。”
郭宋点了点头,“这个唐州会还真不能小看,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他们既然把规模做大,那一定会在某个地方出纰漏,内卫要组建专门的应对机构,来追查这个唐州会。”
猛卒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科举发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科举结束已经有十天了,在五天前,考试院贴出了殿试通知名单,通知三千名考生参加殿试,如果没有机会参加殿试,那就意味着进士科落榜了,只能指望太学和国子学的录取名单。
昨天上午。明法科、明算科和明字科已经放榜了,薛清高中明法科第二名,着实让郭锦城羡慕,同时也为自己担心。
刚开始,郭锦城并不是很在意能不能考中,他也只想是试一试,可当薛清考中了,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患得患失,渴盼着自己考上,又唯恐自己考不上。
他几次想去询问父亲,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父亲明确给他说过,他不会干涉,也不会过问,能不能考上都是他自己的本事。
天还没有亮,郭锦城便早早起来了,他刚洗漱完,白居易便探头笑问:“收拾好了吗?”
“差不多了,但也不用这么急吧,据说要到中午才发榜呢!”
“不可能中午才发榜,应该是上午,我们吃点东西就走。”
“两位,早饭来了!”
薛清拎着食盒笑眯眯走了进来,他考中了明法科,心情很好,这两天甘愿做跑腿,和白居易的关系也好了起来。
“豆浆和酥油饼,它家酥油饼不错,里面有一层肉酱,非常美味。”
豆浆是装在葫芦中,上面用木塞塞紧,只要不倾翻,一般也不会漏,葫芦底部有各店的标识? 一般押五文钱,还回去就能取回钱,当然? 这只是街头小店的做法? 高端大店就是用细颈瓷瓶? 然后同样用木塞子塞住。
薛清见两人比较紧张,便笑眯眯劝道:“你们两个不要担心了,都参加过殿试了? 还怕自己考不上?”
白居易嘴里吃着饼? 含糊不清说道:“有三千人参加殿试呢!三十人才能录一人,一样难考中。”
薛清咂咂嘴又道:“其实我觉得朝廷没有必要再考殿试吧!既然省试已经通过了,就按照省试的成绩排名不就行了?还多此一举。”
“错误!”
郭锦城毫不客气地纠正他? “在考试院进行考试只能叫做礼部试? 然后把礼部试和殿试合在一起? 才能叫省试? 再说? 光凭一次考试还看不出考生水平? 必须考两次,既防止了作弊,又能看到考生的真实水平,这才比较合理。”
薛清见时间不早,便不耐烦道:“快吃吧!我就说一句? 你却啰嗦半天!”
三人很快吃完早饭? 收拾一下便出发了。
今天是发榜的日子? 从去年开始? 发榜制度就进行了改革,不再派人去长安各家客栈报喜,改成由进奏院通知家庭所在地官府? 由地方官府派人去给各家报喜,京城的考生则统一去看榜。
榜单就在考试院广场上发布,天还不亮,这里已经聚集了数千人,每个士子都心中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否考中?
当然,如果连参加殿试的机会都没有,那就不要指望还能考上进士,不过今天同时也是太学和国子学发录取榜单时间。
太学将录取两千五百人,国子学将录取了五百人,这种榜大家戏称为铜铁榜,排在进士科的金榜和明经明法科的银榜之下。
此时,在大明宫政事堂,郭宋和众相国再进行最后的审核,主要是对前十名进行审核,然后由晋王确定前三名。
其实前十名的水平都差不多,确定前三名大多是从政治上考虑,毕竟天下人都在瞩目,有的时候是为了平衡世家,有的时候是为了平衡地区。
郭宋望着名单有点发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竟然能考进前五名,之前,他儿子也参加了殿试,可能是比较紧张的缘故,发挥不太理想,只获得殿试第十一名,但他在礼部试中发挥极为出色,夺得礼部试第二名,综合下来,最后排名第五。
郭宋要把他定为前三,其实也完全可以,只是这样太明显了,郭宋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对众人道:“第一名定为苏州沈铠,大家没有意见吧!”
沈铠是吴兴沈氏,江南著名的大族,这次沈铠考中礼部试第一名,殿试也不太理想,只得第五名,综合排名第二。
众人明白殿下的意图,还是要进一步笼络江南士族,众人便没有反对,一致表示赞成。
“第二名定为简州士子江尧,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吗?”
江尧是礼部试第三,殿试第一,综合排名第一,按道理他应该是状元,但郭宋把他向后挪了一位,其实已经不错了,把他定为榜眼倒不是因为他是巴蜀士子的缘故,而是因为他出身贫寒,郭宋需要树立一个寒门子弟的榜样,以显示科举的公平。
大家都没有反对,这时,独孤立秋笑道:“第三名探花就给薛锦吧!他毕竟是礼部试第二,又才十五岁,殿试稍微紧张一点很正常,难得有这么优秀的神童。”
相国中只有独孤立秋知道薛锦就是郭锦城,其他人都被瞒住了。
这时,郭宋叹了口气道:“实不相瞒各位,这个薛锦就是世子锦城,我很难办啊!”
政事堂顿时一片哗然,谁都没想到前两天因一篇安西对策文引发很大争议的少年神童,竟然就是世子。
他之所以发挥不理想,就是因为在写到安西军镇时,遗漏了碎叶军镇,后来想起来才在后面补充,不料补充的时候,把碎叶城靠热海,写成了碎叶城北靠夷播海,一个遗漏补充,一个常识错误,导致他最后没有进入殿试前十,但他的思路清晰却令众人大为赞赏,尤其他提出建立五十里驿站制度,令人拍案叫绝。
潘辽笑道:“举嫌不避亲,微臣觉得让世子为探花倒是一桩美事,毕竟实力摆在这里,让人无话可说。”
杜佑也对郭宋道:“殿下,世子能有如此成就,这也是他师父李阁老的悉心培养的结果,我们就算不考虑世子,也要给李阁老一个交代。”
张歉逸也劝道:“请殿下相信政事堂各位相国的眼光,大家都有理智的判断,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绝不会迎合殿下,既然大家都一致认为世子可以高排,那就说明世子受之无愧。相反,因为他是世子而剥夺他应得的地位,那是对世子不公,也是对科举制度公平原则的践踏,请殿下三思?”
郭宋还是觉得不妥,毕竟他殿试没有考好,这是事实。
但众人却一心想让世子排名上位,他们见晋王迟迟下不定决定,便一起躬身,“请殿下三思!”
.........
天色已经大亮,考试院前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一两万人,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士子,虽然人多,却不显得拥挤,主要是有十个发榜处,正北榜发布进士榜,其他九个榜则是发布太学和国子学的铜铁榜,这样便有效地将人群分流,进士榜下面只有五六千人。
这次和去年一样,也是录取一百二十人,其中百人是按照成绩排下来,而后面二十人则多少有点照顾成份,这也是惯例。
其中前三名叫进士及第,第四到第二十名叫做赐进士出身,然后第二十一到后面则叫同进士出身。
当然,大家都叫进士,没必要分得那么清楚,但事实上,在吏部考虑授官时,就不一样了。
第一名授从七品官上阶,第二和第三名授正八品官上阶,第四到第二十名是授从八品官上阶,然后第二十一到最后是授正九品官上阶。
别看都只差半级,但半级就意味着一届任期,还必须考核上等,如果是考核中下等,那升官那就别想,这一耽误就是十年的差距,到了中年以后,他们才会明白,在官场上竞争,最怕的就是年龄差距。
士子们引颈相望,这时,考试院内传来一阵鼓声,人群开始骚动起来,这时,考试院的大门缓缓开启,走出十支队伍,每支队伍都是十人,前面两名士兵开道,后面五名士兵跟随,中间是三名官员,一人扛梯子拎浆糊,一人手执金榜,另一名则是协助。
十支队伍向十个发榜点走去,人群纷纷闪开,其中一支队伍来到正北方向的发榜点前,这里发布进士榜,人数最多,士子们也最为急切。
官员们架好梯子,为首官员爬上去,在木板上刷上浆糊,另一名官员将一卷榜单递给他,第一张进士榜单是第八十五名到一百二十名,也就是后三十五名,榜单贴上了木牌,红底黑字,墨中还调了金粉,每个名字都金光闪闪,这就叫金榜题名,名字是州名加上县名再加姓名,这样,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同名同姓的士子,
人群开始激动起来,拼命向上涌动,七名士兵手执白蜡棍,拦住了上前涌动的士子。
猛卒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父子交心
??“我考中了!”
??忽然有人大喊一声,激动得大喊大叫,“我考中了!我考中了!”
??所有人都向这个士子望去,眼中充满羡慕之色,就算是考中第一百二十名,那也是进士了,意味着从此进入仕途,成为人上人,人生三大喜事中,实现了最困难的一个,让人怎么能不羡慕?
??士子激动得手舞足蹈,在几名同乡的簇拥下,挤到外面庆贺去了。
??“我也考中了,第八十八名!”
??当第二份榜单贴出时,连续好几个人喊了起来,“我也是,第六十七名!”
??士子们的情绪完全被点燃了,他们每个人都激动万分,但又屏住呼吸,拼命睁大眼睛寻找自己的名字。
??不断有人中榜,甚至有人中榜后激动得晕厥过去,被人抬了出去。
??郭锦城感觉自己口干舌燥,心脏跳得厉害,都快要呼吸不过来了,旁边白居易一样紧张万分,拼命捏着郭锦城的胳膊,脖子伸得比鹅还要长。
??这时,已经贴完了三张榜单,只剩下最后一份榜单,甲榜,也就是前二十名,榜单也比较大,每个字也比其他榜单大了不少。
??这时,很多考生都绝望了,他们当然心知肚明,凭自己的才学怎么靠得进前二十名,但不甘心,万一自己的答卷对了考官的胃口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