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当然有!”
郭薇薇眨眨眼笑道:“我偷偷数过,还不少呢?”
薛涛看了一眼丈夫,郭宋微微点头,薛涛便道:”带我们去看看!”
这种事情郭薇薇最有兴趣,她连忙带着父母来到了兄弟郭锦城的房间,儿子的房间薛涛经常来收拾,却从未见过儿子的钱放在哪里?
她疑惑地看着女儿,郭薇薇神秘一笑,只见她从橱柜底部的夹层内拖出一只木箱子,拍拍箱盖笑道:“都在这里呢!”
郭宋和薛延对望一眼,一贯铜钱可是六斤多,这只小箱子能装多少?
郭宋走上前,见箱子上有锁,便问道:“能打开吗?”
“这个可难不住我!”
郭薇薇在床头掏了掏,从里面摸出一把小钥匙,笑嘻嘻打开了箱子。
“是银子!”薛涛脱口而出。
里面竟然是满满一箱碎银子,加起来差不多就是百两左右。
“可是我给他的月钱都是铜钱啊!城儿去哪里兑换的?”薛涛惊讶道。
“当然是我兑换给阿城的。”
郭薇薇笑道:“我的月钱不都是碎银子吗?我就兑换给阿城了,当然小赚一点点。”
“你说的小赚一点点究竟是多少?”郭宋问道。
“一两银子就赚他五十文,我若去外面兑换,可是能赚两百文的,我都给他了。”
郭宋心中一怔,女儿怎么知道黑市?他又继续追问道:“你是听谁说,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两百文钱?”
“脂粉店的伙计悄悄给我说的,他说在东市那边有个兑换金银的黑市,说我直接拿银子买东西有点亏了。”
薛涛脸色一变,立刻地狠狠瞪了女儿一眼,“黑市这种地方不准去!”
郭薇薇撅起小嘴,委屈道:“人家不是没去吗?说说而已。”
郭宋点点头,“把箱子放回原处,阿城下次回来就要拿钱了,千万别让他知道我们发现了他的秘密。”
薛涛也深以为然,嘱咐女儿道:“你弟弟长大了,以后别再打探他的秘密,听到了吗?”
“他其实也没有什么秘密了。”
郭薇薇见母亲又要瞪眼,连忙嚷道:“知道了!知道了!保证不再打探。”
从郭锦城的房间出来,郭薇薇一溜烟地跑了,她害怕父母再问她有多少积钱,她每个月的例钱都花得光光,一文钱都没有存下。
薛涛望着她背影摇摇头,“这个长不大的疯丫头,是要给她找个婆家收收心了。”
“还早呢!”郭宋笑眯眯道。
“哪里还早,再过几年就要到二十岁了。”
薛涛感慨一句,心思又转回儿子身上,叮嘱丈夫道:“夫君明天别忘记问玉娘,城儿到底把钱花到哪里去了?”
郭宋沉吟一下道:“我明天恐怕没有时间,要不你明天直接问玉娘吧!”
“好吧!明天我找她。”
...........
次日一早,郭宋带着潘辽和杜佑来到了玉真观,郭宋来玉真观当然是要考察太后在这里居住的可行性。
郭宋已经派人向大明宫的宦官宫女打听过了,太后在大明宫确实过得很惊恐,夜里难眠,要好几个宫女守在旁边。
郭宋当然也希望太后过得长久一点,对自己有利,再有就是安全方面考虑。
不过,郭宋内心深处还有一个不能对人说的隐秘,他希望王太后搬出大明宫,为自己将来入主大明宫创造条件,一旦王太后搬出大明宫,就不可能再回去了。
“殿下,让太后住到玉真宫合适吗?”
杜佑有点担心,毕竟玉真宫只是一个道观,太后住在道观,怎么说都有点别扭。
“杜相国是指哪方面?”郭宋笑问道。
“卑职担心天下人非议,如果太后想住道观,不如直接在大明宫建一座。”
郭宋摇摇头,“太后在大明宫遇到惊祟,为她的健康长寿,她确实不适合在大明宫住下去,这也是御医的意见,至玉真宫合不合适,我觉得只是一个名份问题,给玉真宫一个名份,问题就解决了。”
潘辽也道:“殿下说得也有道理,太后经历很多挫折,作为臣子,我们应该满足她的心意,既然她一心想长居玉真宫,那我们就想办法让玉真宫的条件适合她。”
杜佑感觉晋王心意已定,他便不再坚持了,“好吧!我们一起想办法。”
这时,应采和带着一群老道姑迎了出来,杜佑可是认识应采和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应采和特地戴了一幅藏剑阁的小面具,所谓小面具,就是只改变局部面容,主要是眉眼,就算在玉真宫,她也常戴这副小面具。
“贫道玉真宫青莲,欢迎晋王殿下和两位相国!”
郭宋微微笑道:“我今天带着两位相国来玉真宫,主要是考察建立新宫的可能,就要麻烦青莲天师了。”
“能为殿下效劳,是贫道的荣幸,殿下请!两位相国请!”
应采和让众道姑回去,她只带着两名徒弟陪同郭宋三人。
“请问青莲天师,我记得道宫北面有一片空地,它现在还在吗?”
问话的是杜佑,他果然没有认出应采和。
应采和欠身道:“那片空地还在,已经被开辟为菜地,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征用!”
众人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前面出现一堵围墙,围墙背后就是玉真宫的后园,也就是杜佑所说的空地,众人走进一扇圆门,大片菜地便出现在眼前,占地足有二三十亩,整个玉真宫有百亩大小,这片菜地就占据了两成多。
菜地里种满了蔬菜,差不多可以收成了,远处,十几名年轻道姑和数十名女修士正忙碌地采摘蔬菜。
郭宋见旁边数十步外有一座土丘,土丘上是一座亭子,他信步向亭子走去。
走上亭子,郭宋向围墙外望去,围墙外是一条河,河边生长着几排松树,但从松树的缝隙望去,隐约可以看见河对岸也是大片菜地。
“外面是哪里?怎么也是菜地?”
郭宋这话一出,众人便立刻明白,晋王是嫌道宫的后园太小。
应采和摇摇头,她也不知道那边是哪里?
杜佑是长安本地,他却知情,他微微笑道:“殿下,原本包括玉真宫在内的两百亩地,是武周控鹤监张易之的府邸,张易之被诛杀后,他的府邸被睿宗皇帝夷为平地,后来在河西岸修建了玉真宫,而河东岸的大片土地便一直闲置,后来安禄山占领长安,把这片土地封给了田承嗣,田承嗣只在南面建了四十亩的宅子,还有六十亩准备做后园,但还没有动工,郭子仪就收复了长安。
按理,这片土地应该被收回官有,但田承嗣是魏博藩镇,他一直坚持这片土地是他的私产,朝廷也承认了,所以河东岸的田氏府宅和这六十亩地一直保持着原样。”
“杜相国的意思是说,后面这片土地是田家的私产?”
“正是!”
郭宋淡淡道:“但现在田承嗣的子侄都被杀光,那又是谁继承了这片土地和宅院?”
杜佑一本正经道:“自然是商宅署!”
三人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说了半天,这是官府的土地和宅子啊!
郭宋当即对潘辽道:“这边的后园只有二十几亩,太小了一点,然后把河东岸的土地和田家宅子一并划给玉真宫,在这一百二十亩土地修建一座小型宫殿,尽快开工!”
潘辽躬身行礼,“卑职遵命!”
郭宋又对应采和道:“从现在开始,玉真宫改名为敕封玉真宫,不再对外,除了目前已有修士外,不再增加修士。”





猛卒 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论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殿下,这是居安坊的初步整顿方案!”
下午,张谦逸将一份文稿放在郭宋面前,又继续道:“商宅坊署令刘泊已经被革职,目前由署丞接任,自从居安坊建成后,刘泊就没有去过一次,还有负责居安坊的五名官员也一并被革职,他们确实存在严重失职,不容推卸。”
郭宋点点头,对张谦逸的态度表示认可,他打开文稿仔细看了看,又道:“像前面这些简单的整顿,我觉得可以尽快实施!”
张谦逸连忙道:“昨天一早就开始了,重新修补露面,清除垃圾,用生石灰清理茅厕,还要重新粉刷外墙,还有乱搭乱建的棚子也开始挨家挨户登记,主要是以后怎么健全制度,收的租金怎么用?谁来监督等等,这需要时间来制订。”
这时,郭宋见潘辽站在门口,便笑道:“潘相国先进来坐,这边马上就好。”
潘辽笑呵呵走进来,在旁边坐下,有茶童给他上了茶。
这次参事升级为相国,潘辽的权力实际上被压缩了,以前他什么都管,掌控全局,现在郭宋把各个相国的权力提高了,有些事情可以直接向他汇报,不用再经过潘辽,潘辽现在只过问重大军政事务。
那么作为右相,潘辽能过问哪些事情呢?一是重大军政事务,二是跨部门的事务,三是重要人事任免,四是涉及钱粮折合五千贯以上。
像张谦逸汇报的这件事虽然属于户部内政事务,不用通过潘辽,但因为罢免了正四品署令,另外涉及到每月租金一万多贯钱的使用,这件事还是要让潘辽知道。
只是这件事由于是郭宋主动提及,所以张谦逸在制订初稿后,便先郭宋汇报了,等郭宋提出意见后,再正式向潘辽和政事堂汇报。
郭宋又对张谦逸道:“具体怎么处理我不管,我只提几个原则,第一,责权要清晰,赏罚要分明;第二,租金专项专用,不准随意挪用;第三,要善待百姓,以疏导为主,不准使用暴力手段,就像我之前说的处理乱搭乱建一样。”
郭宋想了想又继续道:“第四是重点,租金要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尤其防止火灾发生,你们可以建立几支专门灭火的民团;二是防疫,防止疫病爆发,这就涉及到整顿清洁卫生,加大医药投入;三是基础教育,要让每一个孩童都至少读两年书,教育合格的标准就是要能看得懂报纸的内容。”
记室参军卢纶靠墙而坐,记录得飞快,将晋王提出了原则都一一记录下来,他整理留底后,会给张谦逸送去。
张谦逸点点头,“卑职明白了,卑职会尽快完善初稿,然后提交政事堂。”
郭宋把初稿递给他,“去吧!”
张歉逸行一礼,又和潘辽打了招呼,便匆匆去了。
郭宋这才对潘辽笑道:“看来老潘是有备而来。”
“不光是我,还有一个呢!”
潘辽话音刚落,只见杜佑匆匆走了进来,歉然道:“有事耽误了,我没有来晚吧?”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正要开始!”
郭宋笑着摆摆手,“坐下吧!”
杜佑在潘辽对面坐下,两人一左一右,都有单独的座位加茶几,座椅宽大,非常舒适,很适合聊军论政。
“我们要和殿下说的第一件事,是关于朝廷架子的建立,这几天政事堂讨论了三轮,基本上决定按照开元年间的朝廷框架来安排,决议书前天已经上交,大家都在等殿下的意见,我们二人想问问殿下是什么态度?”
郭宋抽出一份政事堂的决议书,对二人道:“决议书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整体上我基本同意,只是一些细节我想再问一问。”
他翻开第四页道:“决议书里面提到一个集贤殿大学士,我想知道,设立它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杜佑笑了笑道:“集贤殿大学士最初设立是在开元十三年,玄宗皇帝置集贤殿书院学士,以授宰相及其他侍从官,它设立的目的是和中书省争夺发诏权,发出的诏书叫做黄麻诏书,但我们设立集贤殿大学士是指资政,给他们在朝廷安排一个大学士的正式职务,资政以后就取消了。”
郭宋点点头,“原来是安排资政,我明白了,不过我建议再建立一个类似的学士机构,用以安排我的幕僚和参军侍从等等。”
旁边卢纶身体微微一震,这就涉及到他的利益了,他作为记室参军,实际上是晋王府的官员,而不是朝廷官员,晋王显然想给他们正式名份了,卢纶不由竖直了耳朵。
潘辽接口道:“殿下的意见实际上政事堂已经考虑到了,就是原来的秘书省,只是我们改成秘书院,官职具体设置下一步会给殿下,基本上等同于枢密院,以后殿下的幕僚和参军都会编入秘书院。”
郭宋点点头,“我明白了,最后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内侍监和宗正寺,有必要设置吗?”
内侍监是宦官管理机构,宗正寺就是皇族管理机构,尤其是后者,郭宋不希望李唐皇族再次出现在朝廷中。
潘辽和杜佑对望一眼,他们知道晋王会提出这个疑问,这两个部寺其实不是为郭宋设置的,而是为他的子孙设置的,潘辽含蓄地说道:“殿下,这两个部寺设立是有必要的,但不一定现在用它,可以让它虚转,百年后再用也不迟。”
郭宋立刻明白了,就是暂时有名无实,他想了想道:“虚设我同意,一些宗正寺的事情,比如寺院道观管理、皇陵的修缮看守等等,这些具体事宜可以放在太常寺,晋王宫诸事,可以放在礼部。”
潘辽和杜佑同时答应,“殿下说得有理!”
郭宋取笔在决议书上批了个准字,算是原则上批准了框架决议书。
“这件事就到这里吧!二位还有什么事?”
杜佑连忙道:“还有就是两个空缺宰相的任命,以及南唐官员的选用任命,卑职先说说南唐官员的选用任命,经过第二轮仔细考察,吏部基本上认可了两川安抚使温佶的推荐名单,一共六十三人,希望殿下能在任命上提出具体意见。”
这份名单郭宋很了解,基本上都是各大世家子弟。
实际上,他在成都就给温佶说过几个选用原则,第一,阉党的人不用;第二,四品以上官员不用;第三,崔造派系的不用;第四,道德有亏之人不用,所以这份名单中,官阶最高的官员也只是四品,四品官员一共有八人,都是侍郎和少卿之类。
至于南唐的地方官,肃政台还在明察暗访之中,目前先要定下朝廷官员。
郭宋取出名单看了看,又问道:“这个工部侍郎苗稷如何?”
郭宋比较关心这个苗稷,是因为苗稷对他岳父薛勋一家有恩,当年岳父带着妻女初到简州为官,苗稷就任简州州治阳安县县丞,岳父一家蒙他的照顾,才得以在简州安顿下来。
妻子薛涛几次提到过这个苗稷,可见他确实对岳父一家照顾有加。
杜佑欠身道:“这个苗稷是相国苗晋卿第七子,也是相国张延赏的小舅子,他为官经验丰富,在工部侍郎上做了十年,人品不错,比较清廉,就是性格懦弱了一点,当年我劝他跟我一起北上,他害怕张延赏生气,便不敢跟随,用八个字点评,能力有余,魄力不足。”
郭宋点点头,“工部司郎中卢进已经出任少府寺卿,就让苗稷继续出任工部左侍郎。”
潘辽吓了一跳,刚要开口,郭宋却摆摆手,“潘长史不用说了,苗稷对我岳父一家有恩,所以我特殊关照一下,其他官员就按照他们现在的官阶降一级任用,尽量用其所长。”
潘辽和杜佑躬身道:“遵殿下之令!”
郭宋见天色已黄昏,便笑问道:“还有别的事情吗?”
潘辽连忙道:“还有最后一件事,就是关于把朝廷迁到大明宫。”
把朝廷迁到大明宫是必然了,从前大家都是晋王属僚,属于晋王府的官员,所以官衙设立在晋王宫外,很顺理成章,但现在是朝廷,再放在晋王宫就不合适了。
另一方面,建立新朝廷后,官员至少增加一倍,原来的官房就不够用了,再迁去新城也不现实,所以把朝廷迁去大明宫便摆上了议事日程。




猛卒 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祸兮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朝廷迁往大明宫郭宋已经原则上同意,里面还有大量细致的事情要做,包括朝房修葺,前期准备,官房分配,文书搬迁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
尤其朝房修葺,之前大明宫很多官房就漏雨渗水严重,正好借助这个机会一并修葺。
众人商议片刻,很快便达成共识,没有两三个月,这些琐碎的杂事肯定做不完,朝廷整体搬迁至少要等到秋天了,新任命的官员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处理公务,熬过这个夏天再说。
郭宋回到内宫时,夜幕已悄然降临,薛涛给他送来了晚饭,郭宋端起酒杯笑问道:“今天去找玉娘了吗?”
薛涛轻轻叹口气道:“等夫君吃完晚饭再说这件事吧!”
“无妨!你就说是了。”
薛涛只得苦笑一声道:“我今天上午就找过玉娘,她也去打听,然后中午时分回来告诉我结果,我们的宝贝儿子居然济贫去了。”
“是不是一个姓乔的学生?”郭宋笑问道。
薛涛惊讶道:“夫君已经打听过了?”
“那倒没有,我是那天在学堂上看到一点端倪,具体事情真不知道。”
“是一个叫做乔水根的学生,他父亲曾经是晋军士兵,后来受伤回乡,结果家里修房的时候从屋顶摔下来,变成瘫子,来长安求医又被骗了,一家四口蜗居在一间小屋里,全靠这个学生的母亲给酒楼洗盘子,晚上还要给人浆洗衣服,一个月能挣三贯钱左右。”
“然后呢?”郭宋又问道。
“然后咱们家的孩儿善心大发,就给了人家百两银子。”
郭宋感觉妻子的语气有点不太高兴,便笑问道:“这不是好事吗?娘子怎么有点忿忿不平?”
薛涛摇摇头道:“我虽然足不出户,但也天天看《长安快报》,报上就很详细地讲述了长安底层百姓的月度收支开销,按理一个月三贯钱收入,基本生活应该能保障了,麦子才三十文一斗,粗布也才二十文一匹,盐一家人每月一斗就足够了,加上便宜的芜菁、藿菜(豆的叶子,唐朝最低端的蔬菜),偶然可以买点便宜鱼虾,像一条两斤的鲫鱼也才十几文钱,小鱼虾更便宜,几文钱一堆。
一家人几口人在吃穿上的开销,只要节俭朴素,不去酒楼,不买价格昂贵的肉食和瓜果,一个月最多一贯钱,加上房租每月五百文,再去掉一些杂项开支,他们家一个月也能攒下一贯钱呢!为什么还要城儿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积蓄送给他们?”
郭宋想了想道:“我估计他们家还要给孩子父亲看病吃药,这个开销就大了,一个月一贯钱止不住。”
“他已经是瘫子了,吃药看病还有什么意义?”
郭宋摇摇头,“瘫痪在床,如果不治的话,会慢慢波及全身,也就几年的寿命,如果想活长一点,还是要针灸吃药,他们肯定问了不少医师,况且这笔钱能改变他们家的命运,其实也算是一种功德。”
“可是.....”
薛涛叹口气,“我只是觉得城儿还是太单纯了,他居然说是官府给伤残士兵的补助,他去帮忙代领了,这么浅显的撒谎,那家人居然信了,难道官府就这么傻,不来看一眼就给你百两银子?非亲非故,城儿凭什么能代领?这么浅显的道理,我觉得那家人是有点昧良心了,觉得城儿年少好欺。”
郭宋摆摆手,“这件事我们千万不要插手,这是城儿的成长历程,不管这笔钱给得值不值,都是城儿一种体恤下民的表现,这就是我安排他去居安坊教书的目的,我不希望他在锦衣玉食中长大,不知底层困苦,让他去判断,让他去经历,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说到这,郭宋又问道:“娘子没有让玉娘去干涉这件事吧?”
薛涛摇摇头,“我倒是想,但玉娘说,夫君之前有过严令,除了安全,不准他们干涉城儿任何事情。”
“你不要怪玉娘,他们是晋卫府,晋王府是铁板一块,无懈可击,玉娘能告诉你城儿的事情,也是因为你是王妃,除你之外,任何人她都不会泄露。”
薛涛默默点头道:“其实我知道,我并没有怪她,我只是希望她能保护好城儿的安全。”
吃罢晚饭,郭宋翻看着今天的报纸,他心中却在考虑儿子之事,其实他也知道儿子这件事做得有点冲动,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救急不救贫’,儿子把这一大笔钱给了对方,对方却没有还给儿子,实际上就已经起了贪念,对这户人家未必是好事。
自己要不要通过这件事来教育儿子呢?
郭宋沉思良久,决定还是暂时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等看这件事后续发展再说。
.........
下午时分,郭锦城又和平常一样来到学堂,一进学堂大门,他便急切向乔水根的位子望去,乔水根已经两天没有来上学了,让他颇有点担心。
乔水根的位子还是空着的,郭锦城心中一紧,难道他家出什么事了吗?
这时,另一个学生张大魁跑上来道:“先生,乔水根的事情我昨天已经打听到了。”
“你快说,他怎么了?”郭锦城急切问道。
张大魁挠挠头道:“他们家邻居说,乔家两天前连夜搬走了。”
“搬走了?”
郭锦城愕然,“他们搬到哪里去了?”
张大魁摇头,“不知道,好像是雇一辆牛车就走了。”
郭锦城下午上课有点心神不定,一放学,他便匆匆赶到乔家,离乔家还有二十余步,便看见乔家门口站了很多人,房顶上还竖起了幡子,上面挂着白布。
1...375376377378379...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