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
今天要商讨的事情太多,中间留半个时辰休息,郭宋回房坐下,他刚喝了口茶,记室参军卢纶在门口道:“殿下,潘长史和杜司马求见!”
“请他们进来!”
片刻,潘辽和杜佑走了进来,郭宋笑问道:“是不是还有什么不解,需要我答疑?”
潘辽点点头道:“殿下刚才提出五相反对,就算殿下的决定也会被推翻,这实际上是限制了殿下的权力,卑职和杜司马都不解,所以想询问殿下!”
郭宋淡淡笑道:“一个决策如果被绝大多数相国反对,那这个决策本身就有问题,我其实是在给自己的一个纠错的机会而已。”
杜佑又道:“恕卑职多问一句,殿下的决定是制度,还是......”
“当然是制度!”
郭宋沉思片刻:“这实际上是我考虑了很久的事情,我什么要限制自己的权力,我并不是为了自己考虑,而是为了我的子孙后代考虑,世子性格比较孤僻,他师父担心他将来会刚愎自用,我也很担心。
或许是我多虑了,但不得不考虑这种情况出现了怎么办?
我思考良久,认为与其担心太多,还不如从制度上来约束,世子如果一意孤行,他的相国们就可以集体否决,包括对外用兵的权力,不光是世子,还包括他的子孙,制度一旦定下就是铁律,将来我会铸铁碑放在大殿上。”
潘辽和杜佑这才恍然,晋王是为了千秋大业才做出这个决定,他们一起躬身行礼,“殿下贤明,乃百官之幸、天下苍生之幸也!”





猛卒 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当天下午,王太后下达了来长安后的第一份诏书,册封晋王郭宋为监国摄政王,赋予他官爵册封大权,全权负责组建新朝廷。
这份诏书,立刻在第二天的《长安快报》和《天下信报》中刊登了,也是在同一天,郭宋也下达了他的第一份监国令,宣布组建政事堂,相国名额定为七人,他首先任命潘辽为中书令,右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次任命杜佑为门下侍中,左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很快他又任命三名相国,分别是吏部尚书张谦逸、刑部尚书曹万年以及兵部尚书张裘安。
任命这五名相国的监国令传出,百官都明白了晋王的真实意图,朝廷格局不会有变化,实际上就是把晋王府的各个司署升级为部寺,官员们都跟随郭宋多年,经验丰富,为晋国的治理付出了汗水,立下了功绩,对晋王的忠心也经受住了考验,在重建朝廷的重要关头,他们理应得到嘉奖。
政事堂的建立,意味着着朝廷开始正式运转,他们将协助摄政王郭宋逐步搭建起了朝廷的框架,再丰满其血肉,最后用朝廷取代晋王府,使它全面运转起来。
下午时分,郭宋忙中偷了一个闲,换一身常服,乘坐马车来到了城墙坊,城墙坊是几年前修建用来安置汉长安城流民的贫苦窟,它实际上就是贫民窟,长安最底层的百姓都住在这里。
城墙根的官房名字叫做居安坊,但长安人却称它为城墙坊,或者叫做聚穷坊。
围城墙一圈的房子都是官租房,只租不卖,短短几年时间,这里便聚集了二十余万百姓,基本上全部住满了,晋王府也为它们修建了大量公共设施,水井、茅厕、学校、官药铺、治安所等等。
其中光学堂就修建了六十多所,十余万孩童在学堂内免费读书两年,学会最基本的读书认字,学习最基本的礼仪道德。
最近两年,长安的学风越来越盛,正所谓盛世学文,乱世学武,尤其两大报纸的出现,极大促进了长安百姓送子学文热潮的兴起,官学越办越多,私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甚至还出现了大量识字速成班,专门教千字文。
郭宋来城墙角,自然是偷偷来看自己的儿子,儿子郭锦城昨天开始正式在居安坊给贫民子弟上课了,郭宋放心不下,特地过来偷偷看一眼。
居安坊的授课先生基本上都来自太学和国子学的年轻学子,郭锦城作为太学律法科学生,他在这里给学生上课非常正常。
郭宋已经很久没有来居安坊了,居安坊变化很大,比起刚修好那会儿,明显变得脏乱差了。
随处可见各种乱搭乱建的竹木棚子,空地都被占满,原本刷得雪白的墙壁,被风沙和雨水侵蚀,以及各种不明黄渍侵染,变得黄一块黑一块,污脏不堪,传来阵阵臭气。
地上也全是污水坑,马车小心翼翼行驶,躲掉这个水坑,却躲不过那个水坑,使马车在颠簸中缓缓行走。
郭宋眉头皱成一团,这里不光是脏乱差的问题,而且火灾隐患极大,一旦失火,那就是殃及上万家。
马车缓缓在一座小学堂前停下来,这是一座小学堂,有围墙包围,大门上面挂着居安坊第十七学堂,隐隐听见里面有琅琅读书声。
小学堂原本是一年制,学习《千字文》和《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当然是郭宋将后世的同名书籍默写出来,交给礼部编印,在小学堂中推广。
后来在参事们的一致同意下,将一年制改为两年制,增加了《论语》和《孟子》两门课,依旧是免费,这算得上是最早的义务教育了。
当然,免费也只是免学费和课本费,笔墨纸砚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掏钱,不过学堂会提供一套廉价的笔墨给学生选择,只有市场价三成。
郭宋走进大门,看门的老者刚要起身阻拦,后面的两名侍卫狠狠瞪他一眼,他又知趣地坐了回去,这两天有不少大人物来访,让他心中直犯嘀咕,不知这位又是谁?
郭宋走进院子,便发现了躲在暗处的护卫,隐藏在屋檐下的一条暗缝里,确实很隐蔽,估计看门的老者都没有发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色令,鲜矣仁!’”
........
走近窗子,便听见了一名学生在背书,紧接着听见儿子郭锦城的声音,“曾三郎总的还不错,只有一处错误,是巧言令色,不是巧言色令,把这四个字默写二十遍,下一个乔水根,接着曾三郎往下背。”
郭宋站在墙边,从一扇开启的窗户向里看,只见儿子郭锦城穿一件蓝色的细麻长衫,头戴儒巾,腰束革带,背手站在一群孩童面前,颇为气度威严,下面坐着五六十个孩童,七八岁居多,大多衣衫破旧,脸上挂满鼻涕。
一个男孩怯生生站起身,小声道:“俺昨晚没有背。”
“为什么没有背书?”郭锦城目光严厉地盯着他。
“俺回家要给爹爹洗被子,要做饭,还要带弟弟。”
“那晚上呢!”
郭锦城语气稍微和缓了一点,“晚上为什么不背书?”
“晚上要帮娘洗衣服挣钱。”男孩的头压得更低了,胀红了脸。
“你说得是不是真的?我可是要去你家证实!”
旁边几个学生起哄道:“他爹是瘫子,屎尿都拉在床上,家里比猪圈还臭,没人去愿去他家的!”
‘啪嗒!’男孩几颗眼泪滚落出来,滴在小桌上。
郭锦城看他半晌,摆摆手道:“你虽然没有背书,但是情有可原,我就不责罚你了,先坐下吧!”
叫做乔水根的学生坐下,伏着桌上无声地哭了起来,郭锦城用戒尺指着起哄声音最大的学生,冷然道:“张大魁接着曾三郎背,错一个字,打手心十下!”
........
郭宋没有再继续看下去,悄然离去,儿子的表现虽然还有点少年心性,但足以让他放心。
回到官房,郭宋令人把户部尚书张歉逸找来,张谦逸上午刚刚上任相国,他这两天也是忙得焦头烂额,从户部司升为户部有大量琐碎事情要处理。
要建立起户部的框架,还要剥离户部司下面的十几个署,这些具体职能部门则归寺监管辖,另外,户部不光管财政,还管民政,各种繁杂的事务多如牛毛。
郭宋见张谦逸满头大汗,便知道他忙得不可开交,便摆摆手笑道:“那就先回去忙吧!过几天我再找你。”
张谦逸擦擦额头上的汗道:“事情永远忙不完,殿下请说吧!或许我能吩咐下面人去做。”
“也行,你就安排下面人去做吧!”
郭宋背靠宽椅,合手笑道:“我没记错的话,官租房是由户部司下面的商宅署负责吧!”
商宅署负责所有权属于官方的大部分房产,包括商铺、官宅、官租房等等,但不包括皇宫、园林、官衙、寺院、道观,这些建筑比较特殊,由宫署负责。
张歉逸点点头,“殿下说得没错,确实是由商宅署负责。”
“我今天去了一趟居安坊,说实话,里面的管理令我非常失望,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完全是放任自流,地面坑洼不平,污水横流,墙上污渍遍布,街上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腐臭气息,我无法想象夏天会是什么样子?
但我最担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各种乱搭乱建的竹木棚子,基本上都是当做厨房,一家失火,整个一大片都难以幸免,所以我想知道,商宅署究竟是怎么管理?商宅署的主官究竟合不合格?该不该追责免职?”
郭宋语气平和,但用词却十分严厉,三个追问使张谦逸汗流浃背,他是居安坊的最高责任人,一旦失火造成惨重损失,他第一个就该被免职。
“卑职明白了,立刻回去整改,该免的免,该罢的罢,绝不姑息,卑职会在三天内拿出一份整改方案给殿下。”
郭宋点点头,“我只提两条,第一,房租全部用在管理上,我们不缺这点钱;第二,对于乱搭乱建,我不希望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官府图省力,今天强行拆掉了,他们明天还会再搭,治标不治本,我建议,乱搭乱建的棚子可以允许存在,但必须全部改成砖瓦结构,堵不如疏,这是我的态度。”




猛卒 第九百八十二章 锦城家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次日上午,大批差役和士兵出现在居安坊,开始挨家挨户登记,查看乱建搭建情况,清理垃圾,用石灰给茅厕消毒,墙面也开始重新粉刷。
一批工匠陆续入场,重新铺设路面,将水坑用泥土填满,然后再夯实,当然,铺设石板是不太可能,成本太高,所以工匠们做得比较聪明,使道路略略高出两边,这样既可以防止雨水积坑,也能防止污水流入路面。
整个居安坊内热火朝天,很多百姓也坐不住了,纷纷出来帮忙清理污渍和积水。
郭锦城是在中午过来,比平时提前了半个时辰,他今天要做一次家访,他要看看学生乔水根是不是说实话。
在一名学生的带领下,郭锦城来一间租屋前,看得出乔水根家家境贫寒,只有一间屋,在门口空地上用茅草和烂木头搭建了一个小棚子,算是他们家的厨房。
郭锦城敲了敲门,半晌,门吱嘎一声开了,一个又瘦又小出现在眼前,大概三四岁的样子,穿得破破烂烂,光着脚,眉眼依稀和乔水根有点相像,应该是他弟弟。
“你是谁?”小男孩胆怯地问道。
“你是乔二郎吧!我是学堂先生,你哥哥在吗?”
里面‘哗啦!’一声响,似乎什么打翻了,紧接着只见一个人影在手忙脚乱地收拾屋里的东西。
“大郎,外面是谁呀!”屋角床上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是....是我的先生。”乔水根结结巴巴道。
“既然是先生,还不请人家进来?”男人怒道。
无奈,乔水根出现在门口,低头小声道:“先生,请进来吧!”
郭锦城走进房间,一股混合着屎尿气息的恶臭扑面而来,熏得他差点一口吐出,郭锦城屏住呼吸,半晌才缓过来,他强忍着气味打量一下屋子,屋子太小,东西十分凌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门边有个洗衣盆,里面有半盆水,泡着一床被子,乔水根刚才正在洗被子,旁边地上摆着几个破碗,其中一个碗里还有半碗面糊糊,上面放着几条腌菜。
房间很黑,对面有一扇小窗,一缕光线透进来照在一张小桌上,桌上有刚刚写好的功课,正是昨天要他背书而没有背出的内容。
角落里有张很简陋的木床,上面躺着一个男子,身上盖着厚厚一床被子,光线黑,看不清他的相貌。
“您是我家大郎的先生?”男子迟疑着问道。
“我是!”
郭锦城已经渐渐适应了房间的气息和黑暗,他平静回答道:“这两天发现他在学堂的情况不太稳定,所以来看一看。”
“大郎,快请先生坐下。”
乔水根连忙把自己的木凳搬过来,“先生请坐,我给烧水!”
“不用了,我马上要去学堂。”
郭锦城瞥了一眼地上的破碗,上面有厚厚一层黑,他哪里能喝水?
“都怪我!”
男子痛苦地说道:“孩子要照顾我,要做饭洗衣,还要照顾小弟,晚上要帮他娘洗衣挣钱,他实在太累了,写着写着就睡着了,我让他别读书了,可他不肯。”
“你这是怎么了?”郭锦城问道。
男子叹了口气道:“我叫乔四,河东汾州人,也曾经是晋军一员,在前年攻打幽州时被乱箭射中,一条腿瘸了,然后回到家乡务农,结果去年翻修房子时从房顶摔下来,下半身从此就没有知觉了,为了给我治病,我们卖了土地,全家人搬来长安,在这里租了一间屋,刚开始手中还比较充裕,有军俸积蓄、抚恤和卖地的钱,我就想开店做个小买卖,和娘子一起卖杂货,结果被人骗了,积蓄的百贯钱全部被骗走......”
说到这里,乔四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小儿子爬上床,紧紧抱着父亲,乔水根低声道:“娘白天去酒店洗碗,晚上回来还要替人浆洗衣服,要给爹爹治病,还要养家,家里太穷了。”
郭锦城的鼻子一阵阵发酸,又问道:“告诉是什么样的骗子,我想办法替你追查出来。”
“是一个江湖游医,说可以替我治好瘫痪,他给我抹了点药,我还真一点感觉,他就拿出几瓶药膏,说是他的祖传秘方,用名贵的药材制成,一瓶要二十贯钱,一般要五瓶才能治好我的腿,我有点犹豫,他说还不想卖,便告辞走了,娘子生我的气,她找了三天才找到这个郎中,一口气买了五贯药膏,结果用了五个月,没有一点作用,才知道上当了,孩子他娘差点要上吊,被两个儿子拉住了。”
“你刚才说用药真有感觉?”
“不是!是他在诱导我,我以为有感觉了,实际上没有。”
郭锦城点点头,又道:“其实你的情况我昨天就打听清楚了,官府对伤残军人有补助,我帮你领了回来,一共百两银子,你请收下吧!”
说完,郭锦城将一个布包放在桌上,他见乔四没有反应,便对乔水根笑道:“你要继续读书,至少能读能写,将来可以找个不错的差事,你们全家的生活就会慢慢好转了。”
“谢谢先生,我一定会刻苦读书!”
“那我走了!”
郭锦城拱拱手,转身离开了房间,他长长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爹爹常说底层百姓艰难,他现在真正的体会到了。
房间里,乔四还在发呆,乔水根把一包银子放在他面前,激动地问道:“爹爹,这真是官府给的吗?”
“我不知道,当年军队已经给了我三十贯受伤补贴了,怎么还会有?而且还是一百两银子,我真的不知道?”
乔四声音颤抖着,他感觉自己就像做梦一样。
乔水根却比父亲聪明得多,他感觉先生的话中有很多漏洞,他的同窗学友没有任何人知道爹爹曾经是军人,先生去哪里打听?而且父亲的伤残补助,先生和自己非亲非故,怎么可能领得回来?
他隐隐感觉这些钱是先生给自己的,他在帮助自己的家庭呢!想到这,他的眼睛慢慢红了。
........
中午时分,郭宋吃罢午饭,仰躺在宽大的官椅上小睡片刻,迷迷糊糊中,他感觉有人走到门口停住了,他慢慢睁开眼睛,只见卢纶站在门口犹豫,郭宋问道:“什么事?”
“启禀殿下,玉真宫青莲天师求见,说有重要事情。”
郭宋嘴角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应采和找自己做什么?
知道青莲天师就是应采和的人极少,只有内卫和晋卫府的高层知道,就连潘辽、杜佑这样的相国都不知晓。
不过玉真观宫主来见自己也很正常,玉真宫是皇室的资产,现在已收为官有,每一届的宫主都是由天子亲自任命并册封,并每年拨钱米给玉真宫养活宫内道姑。
郭宋点点头,“请她到客堂稍候,我马上就来。”
郭宋当然不可能在官房和应采和有什么非分的举动,而且还不能表现得过于亲密。
应采和戴着遮面帷帽,站在客堂窗前等候,她等了好一会儿,郭宋才姗姗来迟。
“让青莲宫主久等了!”郭宋走进房间笑道。
应采和摘下帷帽,合掌施礼,“贫道打扰殿下休息了。”
“无妨!宫主请坐。”
郭宋很客气地请她坐下,茶童进来给他们上了两盏茶,行一礼退了下去。
郭宋见应采和有点犹豫,便笑道:“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
应采和沉默片刻,小心翼翼道:“有没有可能让太后和小皇帝住到玉真宫去?”
郭宋一怔,“为什么提这个要求?”
“是...是太后恳求的,她住在大明宫,恐惧得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一闭眼就看见先帝和她的儿孙,血淋淋地找她,她已经求我三次了。”
“这样啊!”
郭宋想了想道:“她住在哪里其实倒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是不方便,我找她汇报军政大事,请她拟旨加印,我不能每次都跑去玉真宫吧!”
“她说愿意把太后大印交给殿下,每年的新年朝贺她会按时出席,还有外地藩镇进京朝觐,她也会回大明宫接见。”
郭宋起身负手来回踱步,他倒没有想到太后这样光棍,索性把大印给自己,事实上,需要太后草拟的旨意已经不多了,主要是涉及南方藩镇,自己做了监国摄政王,拿到了封爵权,爵位也不用请示太后了。
其实郭宋还想到了一个安全问题,大明宫确实有点不太安全,而在玉真宫,有应采和这样的高手坐镇,任何刺客也休想得逞。
他沉思良久道:“原则上可以同意,但我需要在玉真宫内修一座小型宫殿,让太后和小皇帝居住,最好你也在宫殿内修行,明白我的意思吗?”
应采和轻轻点头,“我明白!”




猛卒 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宫扩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傍晚,郭宋回到府上,他刚在自己书房坐下,妻子薛涛便急匆匆赶来。
“夫君,你有城儿的消息吗?”
郭宋笑了起来,“这才几天,娘子就等不及了吗?”
“不是,下午城儿大姑来过,她说城儿昨天问她借了百两银子,也不肯告诉她用途,她有点不放心,大姑一说,我却担心了。”
郭宋微一沉吟,他想到了那个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会不会给他们了?
郭宋摆摆手,“不用太担心,我昨天刚去探望过他,他给学生们上课很好,一切都很正常。”
“可是.....他要一百两银子做什么?”薛涛还是不解地问道。
郭宋和薛涛对教育儿子郭锦城的立场一致,那就是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郭锦城从十岁开始有了零花钱,但每月只有一贯钱,他到太学读书后,零花钱增加到三贯,这也其他普通学生差不多,虽然太学中有不少豪富子弟,花钱一掷千金,但郭锦城和这种生活无缘,有特殊情况,他可以向家里申请,像昨天这样一次拿百两银子,从来没有过。
郭宋微微笑道:“城儿一向稳重,不会做哪些让人担心的事情,我觉得问题应该不大,等他回来的时候你问问他就知道了。”
“夫君,你不是安排人保护他吗?问一问玉娘不就知道了?”
一句话提醒了郭宋,对啊!他可以询问一下护卫不就知道了。
“我知道了,我明天问问玉娘。”
“夫君,还有一个疑问。”
薛涛又继续道:“城儿是问大姑借了百两银子,也就是说要还的,他拿什么还?夫君想过吗?”
郭宋呵呵一笑,“我估计城儿有这笔钱,只不过不在身边,应该在王宫里。”
“夫君是说,城儿在家里藏有一大笔钱?”薛涛有点惊愕。
“肯定有,你每月给他例钱,你见他用过吗?”
“倒也是啊!他除了每年过年给师父买点礼物,其他都不花钱,师父也不准他买昂贵的,我看过,都是一些点心,那么他肯定有积攒,只是他放在哪里?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郭宋心中一动,笑道:“问问咱们家的小探宝不就知道了?”
薛涛关心儿子,心中急切,立刻让使女去找女儿郭薇薇,很快,郭薇薇一阵风似的进门了。
“爹爹,阿娘,找我做什么?”
薛涛笑问道:“我们想问问你,你弟弟有积蓄吗?”
1...374375376377378...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