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猛卒 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夜撤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朱泚十万大军的调动立刻被洛阳的情报探子发现,他们当即飞鸽传信方式通知河北晋军。
郭宋立刻意识到朱泚很快要撤军了,之前他们抓了几名敌军在城外的探子,从探子口中得知,对方粮食还能维持一个月。
如果晋军没有拿下怀州和黎阳城,郭宋或许会相信朱泚要和自己对峙一段时间,但形势已经变了,尤其后勤重地黎阳失守,朱泚绝对承受不住巨大压力,一定会提前南撤。
所以这段时间,晋军斥候在关注着城内的一举一动。
几天前,昌乐县西面的高地上,一座高高的木台竣工了,木台高达五丈,占地约三亩,上面是一座木台,可以站十几名士兵。
实际上,这就是一座眺望台,距离城池约两百步,从高台上可以清晰看见县城内的情形,只要朱泚军队有集结撤退的举动,高台上的士兵立刻就会发现。
这座高台着实令朱泚恨之入骨,他命令士兵用弩箭射击,虽然高台在弩箭的射程范围内,可高台四周的厚木板形成了天然的盾牌,使朱泚军士兵无法伤及眺望士兵一根毫毛,倒是木台上钉满了箭矢,足有数万支之多,月光下,高台就像一个浑身长满毛的怪兽。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乌云密布,十几步外便是一片漆黑,这是黎阳失守后的第五天,和往常一样,高台上的士兵依然在来回巡视,关注着城内的动静,事实上,夜晚太黑,高台上的士兵根本看不清城内的情况,连县城也只是隐隐看到一个轮廓。
不过城墙上插有火把,在火光映照下,可以看见有士兵手执长矛站在城头上,时间渐渐到了三更时分,终于有士兵发现了不对,已经两个时辰过去了,怎么站在城头的士兵依旧一动不动。
“射他一箭!”高台上的旅帅下令道。
立刻有士兵举起军弩,瞄准了火光下的敌军士兵,‘咔!’一声,一箭射出,这一箭射得很准,正中敌军士兵胸膛,箭射进了胸膛,可士兵依然一动不动。
“不对,是假人!”众人一起惊呼。
旅帅立刻敲响了警钟,‘当!当!当!’
有巡哨骑兵奔上来高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速去禀报殿下,城墙上的站岗士兵是假人。”
骑兵立刻调转马头向大营奔去,这时郭宋已经入睡,亲兵将他推醒,“殿下,城内有异常!”
郭宋一下子坐起身问道:“什么情况?”
“眺望台的士兵禀报,说城头上站岗的士兵是假人。”
“不好!”
郭宋忽然明白过来,敌军今晚要逃走,他还以为朱泚军会晚几天再逃,至少要等援军部署到位才撤离吧!
没想到今晚就逃了,完全出乎郭宋的意料。
他当即令道:“传令骑兵准备追击!”
这时,亲兵中郎将赵骏小心翼翼道:“殿下,今晚恐怕不适合骑兵作战。”
郭宋顿时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到帐外,只见帐外一片漆黑,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乌云沉沉,二十几步外的大帐便看不见了。
这个时候骑兵出击,很可能会导致骑兵之间互相撞击,朱泚还真会挑选时机。
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禀报,“启禀殿下,外围骑兵发现大队敌军向南撤离,人数极多,应该是敌军主力!”
郭宋心中着实有些懊悔,他今天下午还在考虑,直接用大型铁火雷炸塌城墙,或者火烧昌乐县,将敌军从城内逼出来,这两种办法都有把握大败敌军。
但他只是稍微犹豫一下,机会便失去了。
“立刻去请王先生来见我!”
郭宋打发亲兵去请王侑,他自己则在大帐内来回踱步,郭宋也意识到自己最近有点志得意满,或者说有点轻敌了,总以为朱泚逃不过自己手心,以至于连攻城、烧城这样的有效办法都不使用,就等着朱泚大军溃退。
但他却忘了,朱泚虽然不堪,但他手下却有高人,他的军师刘思古出谋划策,还真把自己给骗过了,看来所谓的援军也是一种欺骗策略,让自己产生了误判。
很快,王侑也匆匆赶来,“殿下,朱泚撤军,为何不追击?”
郭宋苦笑一声道:“你看这夜色,伸手不见五指,怎么追击?”
“殿下,让骑兵每人手执一支火把,然后放慢马速,这样就能赶在敌军之前,在天亮时抵达黄河北岸,然后往回拦截,朱泚军就逃不走了。”
郭宋呆了一下,就恨不得给自己一记耳光,他思维走了误区,一心想和敌军激战,却忘了可以赶在前面拦截敌军,如果是走夜路的话,点火把就行了,骑兵们可以根据火光的距离来控制战马。
郭宋当即对裴信道:“裴将军可率三万骑兵南下,暂时不与敌军作战,要在抢在敌军之前赶到黄河边拦截,要求每个骑兵多带火把!”
裴信已经听到了王侑的建议,他很清楚主公的作战意图,他当即躬身道:“卑职谨遵殿下之令!”
这时,五万骑兵已经集结完成,裴信留下两万骑兵,他和杨玄英率三万骑兵手执火把向黄河北岸赶去。
..........
朱泚这次撤退可谓是精心准备,他们原本计划是昨天晚上撤退,但刘思古发现天气有异常,推断可能次日会是阴天,这样夜里就是一片漆黑,非常有利于撤军。
他们便把计划向后推了一天,果然被刘思古押中了天气,天气阴沉,黑云密布,夜里伸手不见五指。
直到出发前一个时辰,朱泚才召集众将今夜撤离,按照之前的计划,九万大军兵分三路,朱泚率四万大军向西南方向撤离,穿过森林前往黄河,
大将牛宗良率三万军向东南方向撤离,又令大将王虢率两万老弱军从正南撤离,用他们来吸引晋军的注意力。
刘思古要的是时间,他不怕晋军识破,他只希望被晋军识破时,再想拦截主力就已经来不及了。
朱泚的主力有一万骑兵,加上三万步兵,他们从南城门出来,便折道向西南方向奔去,骑兵和步兵列队奔跑,任何人不准停下,不准放慢脚步,保持着一种匀速奔跑。
四更时分,大军进入了森林,这里并不是原始森林,而是一片三百年历史的次森林,林木茂盛,小河众多,树林里还有一条官道,整片森林南北向宽约四十余里,奔出森林,距离黄河北岸就不到十里了。
所以在进入森林那一瞬间,朱泚长长松了口气,他们这支军队已经有九成希望南归了。
河北是郭宋的主场,他在河北与郭宋决战,胜面很少,但如果在中原和晋军作战,胜负就可以五五分,所以朱泚军队人数虽然和晋军旗鼓相当,但他依然没有勇气和晋军决战。
正南方向撤离的两万大军也在浩浩荡荡向南奔跑,他们唯恐被晋军追杀,便没有点燃火把,而是在黑夜中奔行,他们沿着鲁河西岸疾奔,他们奔出约二十余里,忽然发现河对岸有一支骑兵大队在向南奔行,骑兵们手执火把,两人一排,奔行的速度不快,黑夜中一眼望不见尾,俨如一条火龙在空中漂游。
两万朱泚军士兵的心中都变得沉甸甸了,居然遭遇到了晋军,不过奇怪的是,明明河床结冰,对方却没有杀过来,这让他们心中稍安,或许对方的目标不是他们。
不多时,骑兵便逐渐远去,最后一个火点也消失不见了,士兵们都长长松了口气。
天渐渐亮了,两万大军赶到了观水镇,这里距离黄河北岸还有三十里,士兵们奔行一夜,都已筋疲力尽,便在镇上休息半个时辰。
镇子很小,其实就一条街,镇子的人都逃去晋国了,小镇基本上是一座空镇。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低沉的号角声,‘呜——’。
众士兵愕然,纷纷站起身,紧接着东西两边也传来了号角声,三支黑压压的骑兵出现了,从三个方向将他们包围。
他们除了向回奔逃,没有其他路可走。
但很快,士兵们发现北方的路也被堵死了,一支更强大的军队在北面出现了。





猛卒 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抵抗只是一边倒的屠杀,士兵们已斗志全无,中路军大将王虢没有选择余地,只得下令放弃抵抗,全体投降。
这时,一名将领奔来大喊道:“把兵器和盔甲放在原地,将士去北面集中,只要是诚心投降,晋王殿下会善待所有将士!”
两万将士一颗心放下,纷纷脱去盔甲,放下兵器,一队队士兵向小镇北面走出,他们走出小镇,立刻有晋军骑兵出现,在两边监视他们。
这时,郭宋率领两万骑兵也赶到了,他立马在高处,望着一队队投降士兵从前方走过,他意外发现,所有士兵年纪都偏大,或者偏小,要么四五十岁,要么只有十几岁。
“殿下,这些都是老弱之军吧!”裴信在一旁道。
郭宋淡淡道:“朱泚军队还是很狡猾,知道我们是用骑兵追赶,所以用老弱之军来吸引我们,他们主力都从东南和西南撤离了,两侧都有森林,一旦进入森林,骑兵就不好追击了。”
裴信沉吟一下道:“他们骑兵不多,或许卑职还能在黄河边截住他们。”
郭宋摇了摇头,“不用追击了,我们夺取河北已经是最大胜利,由他们去吧!”
两万军队全部投降,都是老弱之军,老的老,小的小,几乎没有青壮,郭宋命令所有士兵登记后,每人发一贯钱和两斗米,放他们各自回家,降兵们无不感激涕零,带着钱和粮食,三五成群,结伴返回各自家乡。
随着朱泚军队全部撤离河北,耗时一个多月的三家猎魏之战终于结束,魏国灭亡,李纳和朱泚被赶回黄河以南,晋国占领了除了辽东意外的河北全部土地。
战争结束,两大难民营的一百三十余万逃亡难民开始陆续返乡,郭宋随即任命参事刘梓为河北安抚使,王侑为安抚副使,恢复原魏国领地的经济和秩序,又任命陆展为河北盐铁转运使,任命刘强为河北南部肃政台巡查使,任命李冰为黄河北岸防御使,率军五万驻防黄河北岸。
二月中旬,郭宋率领七万大军离开了河北,返回了长安。
.........
长安正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柳叶发出嫩芽,麦田里抽出了新苗,一群群小鸟在空中叽叽喳喳飞过,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长安城内到处是年轻的士子,足有数万人之多,又是一年一度的科举要开始了,这些士子大多是去年来长安参加过科举,今年又来了,十分轻车熟路,西安门大街的酒楼几乎都已爆满。
这天中午,在西大门大街明珠酒楼内,韩愈、萧臻业和陆楠三人坐在一起饮酒叙旧,只有谢长明在原州百泉县没法回来。
“一晃就一年了,一年前我们在这里告别,现在又看到那么多新人像我们一样踌躇满志,我感觉我们都老了。”萧臻业望着其他桌上的士子,忍不住叹了口气。
“萧兄好像变了很多,说话老气横秋,而且还没有抱怨了。”
韩愈笑眯眯道:“看来这一年萧兄经历不少事。”
萧臻业淡淡道:“我能经历什么事,整天坐在书库里枯燥无聊,哪里像韩老弟,变得又黑又瘦,一定很忙很充实,做出了业绩,所以才得到了提升。”
韩愈这次来京城是接到了升调令,即将赴沧州鲁城县出任县令,萧臻业也同时接到调令,赴德州清平县出任主簿,萧臻业是平调,但韩愈却是高升,着实把陆楠羡慕坏了。
“你们两个,才一年啊!居然就挪位子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一般要四年才有机会升半级,八年才有机会升官。”
陆楠叹息两声,举杯道:“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恭喜你们高升,希望两位将来拜相后,多多提携老友!”
韩愈笑道:“我这个升官谈不上庆贺吧!奉先县好歹是京畿赤县,十几万人口,鲁城县才一万余人口,除了抓鱼就是晒盐,我倒觉得有点像流放一样。”
陆楠恨恨道:“你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从从八品升为从七品,还是一县主官,你居然还说自己流放?那你把机会让给我,我愿意去流放。”
这时,大街传来童子的叫卖声,“快报!信报!河北最新战况。”
韩愈连忙起身道:“我去买两份报纸!”
萧臻业一把拉住他,“别急,掌柜会送上来的。”
韩愈坐下不好意思道:“奉先县拿不到当天的报纸,总是会晚两天,我也想看到最新消息呢!”
“喏!来了。”萧臻业目光向楼梯挑去。
只见掌柜拿上来十几份报纸,众人纷纷索取,韩愈取了两份回来,一份《长安快报》,一份《天下信报》。
《长安快报》的头版头条也是时事,但只有一句话:‘朱泚大军被赶出河北,两万秦军士兵被俘。’
相比之下,《天下信报》就详细得多,细节、评论一样不少。
韩愈点点头道:“黄河以北终于被统一了。”
陆楠却喜欢看《长安快报》,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看得津津有味。
“这里有篇文章是我写的。”
“哪里?哪里?”韩愈和萧臻业连忙凑上前。
陆楠指着第三版一篇文章道:“就是这篇,苏州饮茶八法。”
韩愈读了一遍笑道:“想不到陆兄这么精通喝茶?”
“废话,我家就有茶园,还有制作茶饼的茶坊,江南茶饼有六成都是陆家制作的,你说我会不会喝茶?”
“那陆兄有没有好茶?”
陆楠笑道:“等你上任之前,我送你五斤上好茶饼,算是我的贺礼了,老萧也一样,不过萧家的茶也不错啊!”
萧臻业撇撇嘴道:“萧家的茶与我无关,你不能因为萧家有茶就不给我了,五斤茶,一两都不能少!”
..........
下午时分,韩愈来到吏部司报道,接待他的是一名吏部司员外郎,叫做吴登。
大厅内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人坐在一个稍微安静的角落。
吴登将一份档案袋放在桌上,每个官员可以科举开始,都会建立一份档案,里面包括官员的科举成绩、试卷、吏部的各种考评等等。
韩愈虽然入仕才一年,但他的资料却已经有厚厚一叠了。
“盐铁司对韩县尉的评价很高啊!”
吴登看了几分评价,都是盐铁司给的,韩愈这一年的仕途,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奉先盐池,为他盐场的正常运作耗费了大量精力,吃住在盐场,日以继夜地维护着盐场的运作。
事实上,如果没有地方官的协助,光凭几个盐铁司的官员,根本无法维持盐池的生产。
“我想这应该就是韩县尉能升任鲁城县令的原因吧!”
吴登看完资料,又对韩愈道:“鲁城县是重要的海盐产地,但鲁城已经换了三任了县令,都只做了两三个月,所以盐铁司向吏部推荐了你出任鲁城县令,按照正常的升迁规定,你至少要四年后才有机会,这一次是情况特殊,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
“为什么都只做了两三个月?”韩愈不解地问道。
吴登摇摇头,“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应该盐铁司会和你谈,我这里只是告诉你,你可以选择不去,然后继续回奉先县做校尉,不影响你的仕途,可如果你去了,最终干不下去,那就会在你的履历上留下重大污点,可以说你的仕途就完了,所以我劝你要慎重考虑。”
韩愈想了想道:“我能不能先和盐铁司谈一谈,具体了解什么事情,然后再考虑怎么选择?”
“可以!”
吴登收起档案道:“你去盐铁司找张文应,你认识吧!”
韩愈点点头,“我现在就去!”




猛卒 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盐铁司全称为盐铁转运司,在晋国地位很高,盐税已成为军费和财政税收的最大头。
张文应是盐铁司判官,之前曾在奉先盐池出任监令,和韩愈打过交道。
他很热情地请韩愈坐下,又给他倒了茶,笑眯眯道:“这次盐铁司推荐你出任沧州鲁城县令,希望你能克服困难,让鲁城的二十万亩盐场早日运转起来。”
“这就是我来找张判官的原因,鲁城县到底出了什么事,导致县令都呆不久?”韩愈不解地问道。
张文应有点为难道:“这件事应该是吏部告诉你的,既然他们不肯说,只能我来说了,晋国占领沧州后,鲁城县换了三任县令,其中第一任县令死在任上,第二任和第三任县令都辞职了,死活不肯再做下去,其他县官也是混日子,什么事都不管,导致产量最高的鲁城县盐田,到现在为止一斗盐都没有出产。”
“怎么会死在任上?”韩愈惊悚地问道。
“调查结果是百姓械斗时被误伤,只是意外,不是蓄意谋杀,当地民风彪悍,盐田涉及利益复杂,很难处理好,所以两任县令都辞职走了。”
“我有点不明白,盐田不都是官田吗?怎么还会有很复杂的利益?”
张文应叹了口气道:“大部分是官田,还要少部分私田,私田产出盐也是按照每斗十文卖给盐铁监,问题就出在几万亩的私人盐田上,属于几大家族,但产权一直界定混乱,所以争夺了十几年,几乎全县百姓都被这几个家族裹夹着。”
“如果都不开工,这些百姓吃什么?”
“问题就在这里,从去年到现在,官府一直在赈济他们,两任县令都想改变现状,但最后都草草收场,只能辞职走人。”
韩愈沉思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那我去试试吧!”
...........
韩愈次日便在吏部司办了手续,当天便离开长安,带着一个老家人去河北沧州上任了。
四天后,韩愈意外在蒲津关遇到了凯旋而来的晋王大军。
蒲津关拉起一座铁索桥,连接黄河两岸,大军浩浩荡荡通过铁索桥,上千名百姓站在两侧桥头,等待军队过河。
郭宋在数十亲笔簇拥下,骑马缓缓通过了铁索桥,桥头百姓有人认出了晋王,顿时一起欢呼起来。
郭宋上前向众百姓挥手致意,他却意外地看见了站在人群前面的韩愈,郭宋在去年会见科举士子时,见过一次韩愈,他还记得比较清楚。
郭宋心中有点奇怪,韩愈怎么在这里?
他让亲兵把韩愈找上前,韩愈上前躬身施礼,“下官韩愈参见晋王殿下!”
“我记得你出任奉先县尉,怎么会在这里?”郭宋不解地问道。
“回禀殿下,盐铁司推荐卑职出任鲁城县令,卑职已得到吏部司任命,前往鲁城县去上任。”
“鲁城县?”
郭宋当然知道鲁城县,这个县是沧州最大的一个县,北到漳水河口,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塘沽口,整个县差不多都是盐碱地,也是沧州最大的产盐地。
这个县有三片大盐场,其中北面两片盐场隶属盐铁司,目前能正常运转产盐,唯独南面第三片盐场是属于地方盐场,属于沧州和鲁城县所有,很麻烦,官民矛盾激化。
这么一个麻烦之地,郭宋不知道盐铁司为什么要推荐年轻且没有什么经验的韩愈去出任县令,不过既然吏部司已经决定,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又问道:“你带多少人上任?”
韩愈有点不好意思道:“卑职没有幕僚,只带了一个老家人。”
郭宋这才想起,一般当县令的官员,做官都至少在十年左右,才会有自己幕僚和随从,像韩愈去年才出仕,基本上没有什么财力。
他把杨骏招上来,对他道:“这位韩县令要去鲁城县上任,那边不太平,你带五十名弟兄跟随他半年,协助他把鲁城县局势平稳下来,回来有重赏!”
杨骏躬身道:“卑职遵令!”
郭宋又给韩愈安排了两名有经验的幕僚参军,韩愈心中感动万分,连连躬身感谢。
“去吧!早日把鲁城县稳定下来,还有北面的漳河港,尽快把它启用。”
“卑职遵令!”
韩愈深深施一礼,告辞走了,众人骑马跟随着向东而去。
郭宋率领大军继续西行,这天下午,大军终于返回了长安,受到长安百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迎。
...........
回到晋王宫和家人团聚,一家人欢喜无限,自然不必细说,郭宋在家里足足休息了三天,第四天一早,郭宋和往常一样来到官房处理政务。
桌案上堆积了二十余份重要文书等待他批准,记室参军卢纶已经将目录编制好,郭宋翻了翻,从里面抽出科举方案细则说明,这也是目前比较紧迫的文书,需要他尽快批准。
郭宋对卢纶道:“去把杜司马和潘长史请来!”
现在杜佑和潘辽相当于他的左右相国,基本上重要的政务都和他们二人商议。
不多时,潘辽和杜佑匆匆赶来。
两人和郭宋见了礼,郭宋请二人坐下,扬了扬手中的科举方案细则道:“我大概看了一遍科举方案,去年我们录取了一百一十六人,对一些南方世家子弟有特殊照顾,但今年的报告上没有提到,为什么?”
潘辽微微欠身道:“今年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这个方案是在录取阶段才实施,是单独写的一份报告,还没有出来,按照惯例,今天还是要照顾二十左右,会在过几天把名单拿出来。”
1...355356357358359...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