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高月
李冰精神一振,连忙道:“此话怎么说?”
崔维取来一张纸,提笔画一幅草图,笑道:“永济渠就是从黎阳入黄河,大概在距离黄河几百步处,永济渠开出一条支渠,直通城内,因为要走大船,所以水城门开得很高,只有两扇很陈旧的木门,现在冬天结冰,晋军便可从河面上进攻,可以放火焚烧大门,也可以撞开它,然后直接从冰面上杀进城去,可以说,这是黎阳城唯一的弱点。”
李冰沉思片刻问道:“我想要百名上好的木匠和二十名上好的铁匠,崔刺史能提供吗?”
崔维微微笑道:“这个要求不算什么,我马上就给将军准备好,另外,我或许还能送将军一样好东西。”
“好东西?”李冰一怔,这话是什么意思。
“将军别急,很快就看到了。”
不多时,崔维在城内找了百名木匠和二十名铁匠,同时把他说的好东西运出城来。
李冰顿时又惊又喜,崔维说的好东西竟然是一根巨木,长达六丈,树围要五人合抱,至少有七八百年历史了。
这是一根枣树的树干,木质细密坚固,一看便是造宫殿的顶级大材,重达近万斤,由十几辆牛车运出。
李冰上前拍了拍巨木,感觉就像拍在石头上一样。
“怎么会有这个宝贝?”李冰惊喜地问道。
“这棵巨木是从河内县运来的,长了近千年,开元二十五年,唐明皇重建兴庆宫,从天下各地征集宫殿柱子,从怀州运来九根枣木大柱,其中有一棵长度不够,便没有要,留在汲县了。”
李冰拍拍巨木,“就是它吗?”
崔维笑着点点头,“就是它了!”
.........
黎阳县位于卫州东南角的黄河北岸,从幽州蜿蜒流淌而来的永济渠便是在这里汇入黄河,黎阳县自古便是战略重镇,隋朝,时这里是天下四大粮仓之一的黎阳仓,就算到了盛唐,这里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中转重地之一。
目前黎阳城内已经没有普通百姓,全部是仓库和军营,它是朱泚进攻河北的跳板,也是朱泚大军杀入河北后的后勤重地。
城内有驻军一万人,由朱泚心腹大将薛纶统领,和怀州不同,薛纶已经接到了朱泚的警告,要求他严加防范晋军的偷袭。
薛纶也知道黎阳县的弱点,冬天河道结冰,从河道进攻黎阳城很容易被突破,为此,薛纶命人在木栅门内外的河面上修建了三道沙袋墙,并用水浇筑成冰,异常坚固,很难被砸开。
与此同时,薛纶又在城池四周二十里外派出了数百名探哨。
这天上午,西北方向的探哨发来消息,他们发现了一支两万人的大军,正浩浩荡荡向黎阳县杀来。
‘呜——’
黎阳城头低沉的号角声吹响,满城皆惊,薛纶命令一万军队全部进入自己的作战位子,摩拳擦掌,严阵以待。
半个时辰后,西面十几外果然出现一支黑压压的军队,正向黎阳城方向杀来。
薛纶观察得十分仔细,对方有辎重,但数量不多,以粮草为主,而扎营大帐却没有,现在可是冬天,没有扎营大帐就意味着是短期作战,看来晋军是想速战速决拿下黎阳城。
薛纶大喊道:“所有弟兄打起精神来,准备全力迎敌。”
李冰小时候曾来过黎阳县,不过那时他只是孩子,跟随父亲在黎阳县中转坐船,他对黎阳城唯一的印象就是高,而现在他是以进攻方主将的目光来重新审视这座城池,黎阳城城墙至少高达四丈,恐怕是所有的城池中最高的一座城墙,远远超过了长安和洛阳,不过它是军城,比较特殊,不算在僭越的范畴内。
城墙上银光闪闪,上面应该结了一层冰,想用攻城梯攻城,会非常不容易。
李冰的目光最后落在河道上,确实,一条支流直通城内,水门紧闭,前面筑了两道冰墙,只要去除冰面上的障碍,巨大的攻城槌能一击撞开城门。
薛纶的判断没有错,晋军确实没有携带帐篷,在冬天无法久驻城外,只能速战速决。
大军只休整了一个时辰,李冰便开始部署军队,准备进攻,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集中进攻水门。
水门城头上布满了八千防御士兵,张弓举弩,严阵以待,还有近百架小型投石机,已经拉开架势,准备将石块射向晋军。
‘咚!咚!咚!’
晋军战鼓声大作,第一支军队出战了,三千巨盾军士兵开始缓缓在冰面上行动。
他们里面穿着皮甲,外面又裹着厚厚的棉衣棉裤,看起来很臃肿,行动也缓慢,但就是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不被彻骨的寒意冻伤内腑。
猛卒 第九百二十七章 奔袭黎阳(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巨盾军士兵没有携带兵器,他们每人只拿着一名巨大的盾牌,盾牌轻便坚固,另外每人还拎着一罐陶瓷火油,他们的任务是清除冰面上的两道砂袋墙。
由于沙袋墙已经被冰冻得结结实实,硬砸很难砸开,最好的办法就是就是用火先融解冰,然后再移开沙袋。
两道沙袋墙都在城头的弓箭射程内,巨盾军士兵刚接近第一道沙袋墙,城头上铺天盖地的箭矢射来,巨盾军的特色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来,他们不仅手上有一面巨盾,后背还背着龟壳似的一面弧形盾牌。
这种巨盾军最初是出现在火器营中,点火器的士兵来不及逃远,便趴在地上,利用后背的盾牌抵御铁片四射,晋军很快发现这种背盾的效果不错,便开始组建了巨盾军,巨盾军目前有一万人左右,这次李冰带了三千人前来攻打黎阳城。
头顶上的箭矢太密集,如雨点般落下,难以躲闪,士兵们改成匍匐前行,手中盾牌顶在头上,两面大盾遮挡着头顶上的箭雨。
渐渐靠近了,数百人率先抵达第一座沙墙,他们将数十条棉被堆满了沙墙前后,在上面浇上了几百罐火油,点燃后迅速撤退。
河面上,一条二十余丈长达的沙袋墙火光熊熊,浓烟滚滚,很快,靠近城门只有十几丈远的第二堵沙袋墙也被点燃了,巨盾士兵索性将手中的火油陶罐扔出去,在城门上砸碎,黑色的火油流满了城门,火焰迅速蔓延到城门上。
城头密集如雨点般的箭矢还是让数百人受伤,基本上都伤在腿上,棉裤和皮甲挡不住锋利且沉重的兵箭,被箭矢射穿,扎进肉里,很快便有三百余人先后受伤。
没有受伤的士兵奋力搬运沙袋,只片刻,朱泚军费了很多时间才搭建起来的沙袋冰墙已被搬运一空,河面上变得空旷了。
薛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也没想到黎阳县这个弱点会这么严重。
“将军,快看!”一名士兵指着远处大喊道。
薛纶刷的一下脸上惨白,只见一里外,数百名士兵将一根巨大的攻城槌推到冰面上,攻城槌装在一座架子上,架子的四个脚似乎安装了雪橇,士兵们毫不费劲地推动着攻城槌前进。
薛纶立刻意识到冰面上的城门已经无法阻挡晋军了,除了血刃战,他们已别无选择。
他当即令道:“刘将军,你可率本部三千人下城阻击敌军入城,我随后会来接应!”
这名大将叫做刘奎,他知道自己很可能会全军覆灭,但军令如山,他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
“第三军跟我来!”
刘奎一挥手,率领本部三千士兵下城去列阵了........
冰面上,三百名护卫着重型攻城槌在冰面上移动,从汲县得到的这根巨木已经被改造成攻城槌,前端被工匠削尖,装上一个铁头,又造了一座很大的木架,用来安置攻城槌。
铁匠们用铜打造了四支铜制雪橇板,装在攻城槌木架的四个脚上,在冰面上轻轻推动,它便可滑动起来。
在攻城槌的后面,是一千名重甲步兵,他们两百人一排,排成五排,个个手执陌刀,杀气腾腾,一步步向大门走去,再向后便是骑兵和长矛军。
重型攻城槌距离城门只有百步了,这时城头上抛下来数百桶火油,木桶碎裂,火油流满一地,几十支火把扔下来,顿时火焰燃烧起来。
攻城槌的速度越来越快,士兵们猛向前一推,巨大攻城槌穿过了熊熊烈火,以一种强大的惯性向城门冲去。
“咚——”
一声巨大的沉闷声响,被烧焦的城门根本经不起攻城槌的万钧一击,顿时被撞开一个一丈宽,一丈五尺高的大洞,攻城槌直接冲进城内,惯性未消,重重撞在二十几步外的第三座沙袋冰墙上,竟然将冰墙也撞开一个口子,巨大的攻城槌终于倾翻倒地。
薛纶已经看见了列队而来的重甲步兵,弓箭对他们没有意义,没必要在城头放箭了,接下来将是一场近距离的血腥之战,能不能守住黎阳就在此一举。
“全军集结,下城迎战!”
城头上的七千士兵开始迅速集结,他们毕竟是大秦朝的精锐之军,训练有素,战斗很强,薛纶也是朱泚帐下名将,曾率军击败过强悍的淮西军。
这时,一千重甲步兵杀进了城内,密集的箭矢迎面射来,发出一片叮叮当当的声响,箭矢射不透步兵的重铠。
重甲步兵迅速列阵,绕过沙袋墙,向阻截他们的三千敌军杀去。
这时,跟随在重甲步兵身后的数百名士兵迅速清理沙袋墙,奋力将倒地的攻城槌推到一边去,他们索性彻底打开城门,将两扇破损的大门拉开了。
刘奎见弓箭无效,大喊一声,率领三千军队冲上来,和重甲步兵撞击在一起。
重甲步兵的阵型变成两排五百人,锋利无比的陌刀挥过,顿时血光迸射,肢体断裂,他们脚踏尸体,陌刀上下翻飞,毫无阻挡,只瞬间便有超过三百士兵被杀,人头滚落,身躯被劈开,内脏撒满一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腥臭气息,很人士兵实在受不了,纷纷呕吐起来。
重甲步兵却丝毫不受影响,他们步步推进,所向披靡,不论怎么朱泚军士兵怎么拼死抵挡,依然死伤惨重,而且死状极为凄惨,堪称绞肉机似的屠杀。
士兵们再精锐也被这种残酷的杀戮吓着了,他们纷纷后退,不敢再冲上去送死。
就在这时,马蹄声大作,李冰率领五千骑兵杀进了城内,而恰好此时,薛纶也率领七千士兵从城头冲下来,正好遇上了晋军骑兵,双方短兵相见,激战在一起。
紧接着,一万四千长矛军士兵也杀进了城内,他们分兵两路,四千士兵迅速占领了城内的各个仓库,而一万士兵从后面进攻敌军主力。
晋军中有强大的骑兵,有战斗力强悍的重甲步兵,长矛步兵也同样训练有素,兵力更是两倍于对方,仅仅支持了一刻钟,朱泚军便抵挡不住了。
刘奎的手下率先溃败,他们伤亡已近半,而刘奎本人也在混战中被陌刀斩断了一条胳膊,他大叫一声,转身便逃,他的手下已被杀死一千三百余人,剩下的一千六百人已经支持不住,主将的逃跑使士兵们纷纷跟随调头逃跑,一千六百余人大喊大叫,没命地向东城门奔逃。
刘奎部的溃逃也严重影响了薛纶部军队的士气,军队开始动摇,两侧的士兵出现了逃亡。
薛纶气得大骂,“没有的混蛋,必奏请天子斩之!”
旁边一名将领忧心忡忡道:“将军,弟兄们伤亡惨重,再打下去必然全军覆灭,撤退吧!”
薛纶见自己军队的士气已处于崩溃边缘,而对方最强悍的重甲步兵包抄杀了过来,他只得长叹一声,“撤吧!”
“呜——”
撤退的号角声吹响,五千余士兵在薛纶的率领下迅速向东城撤退,他们并没有溃乱,有序地向城东撤退,很快撤出东城门,向黄河南岸奔去。
李冰见对方退而不乱,便没有下令追击,他们已经完成了晋王交给的任务,夺取怀州和卫州,断了朱泚的后勤基地,盲目追击反而容易被对方反戈一击。
军队占领了黎阳城,储存在黎阳城的四十万石粮食和大量军用物资落入晋军之手,李冰立刻派人赶赴魏州向晋王汇报。
..........
晋军主力大营已经构筑完成,车骑将军张拓率两万军队从清漳县大营赶到昌乐县。
与此同时,王侑也奉命率领元城的一万军队赶来增援主力,使晋军主力的总兵力达八万人,和城内朱泚的主力旗鼓相当,如果再加上相州和黎阳的军队,以及留守清漳县的两万军队,河北的晋军人数实际上已远远超过朱泚军。
另外数万民夫赶着上万辆牛车运送各种军资物品抵达了大营,一顶顶大帐开始矗立起来,数千顶大帐一眼望不见头。
中军大帐内,郭宋已经得到了李冰的最新快报,他们夺取了黎阳城,意味着朱泚的后勤基地被端了。
这个消息令郭宋欢欣鼓舞,他站在地图前对王侑道:“我估计城内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一个月,他们不可能在粮断的时候才撤,很可能在二十天后就要南撤,这个机会我们要抓住,要狠狠宰他们几万人马,让朱泚从此不敢再窥视河北。”
王侑微微一笑道:“殿下怎么知道对方粮食能支持一个月?”
“我是估计的,应该有这么多粮食吧!”郭宋眉头一皱,他也没有多少把握。
王侑不慌不道:“所以说殿下判断的时间点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上面,如果昌乐县的军粮只能支撑半个月呢?那么他们十天后就该南撤了,卑职的意思是,不管他们能支撑几天,我们就保持最高戒备,骑兵随时出击!”
郭宋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先生说得对,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说不定他们得到黎阳失守的消息,朱泚今晚就撤退了。”
王侑笑眯眯道:“也有这个可能,殿下要多派斥候,监视敌军的一举一动。”
郭宋欣然接受了王侑的建议,立刻令道:“速令张云来见我!”
猛卒 第九百二十八章 谋划南撤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朱泚现在才理解了刘思古让他立刻退兵的良苦用心,得知郭宋已夺取怀州和黎阳城后,朱泚足足把自己关在王帐内一天没露面。将领们急坏了,纷纷找到了军师刘思古。
“军师,这样下去士气越来越低迷,去劝一劝陛下吧!”众人纷纷央求。
刘思古安抚众将道:“大家也不要太担心,让陛下冷静一下也未必是坏事,我会去劝他,请大家放心。”
“军师,我们现在形势很严峻吗?”另一名大将也问出了众人的心声。
“现在形势确实对我们不利,也可以说比较严峻,但也不至于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应对得当,我们还是会正常撤回洛阳。”
刘思古的安抚让众人稍稍心安,众人又议论一阵,便各自散去了。
刘思古确实要去见一见朱泚,朱泚可以适当冷落一下,让他反省,但又不能过于不闻不问,使他信心丧尽。
刘思古来到王帐,众侍卫见军师来了,都精神一振,刘思古低声问道:“他怎么样?”
侍卫们摇摇头,一名侍卫小声道:“情绪很低沉,一天没进水米了。”
“好吧!我去劝劝他。”
刘思古挑开帐帘走进大帐,大帐内铺着厚厚的地毯,朱泚独自一人半躺在一张柔软的虎皮大椅上,望着帐顶发呆。
朱泚身体肥胖,一躺下来就鼾声大作,但今天他躺了一天也无法入睡,由此可见他的心事之重。
“朕说过,不要来打扰!”朱泚极为不满道。
“陛下,是我!”
“啊!是军师,快快请坐。”
朱泚挣扎着爬起身,他身体太肥胖,起身十分吃力,这时,两名躲在角落的贴身护卫及时出现,扶起了朱泚。
“你们去吧!”
朱泚摆摆手,让护卫退下,两名贴身护卫又隐藏到了角落里。
“军师,朕简直没脸见你啊!不听你的劝,才导致今天这样被动。”
刘思古淡淡道:“从古至今,没有几个君主听得进谋士的劝,其实陛下已经不错了,只有孩童才会说什么听什么,陛下也不必太过自责。”
刘思古的安慰让朱泚心中舒服一点,他又叹口气道:“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在河北,我们兄弟就争不过郭宋,每战必败,兄弟被赶去辽东,我自己在河北也无立锥之地,这是为什么?”
“陛下在河北争不过郭宋,是因为郭宋对河北蓄谋已久,策划了很多年,设下了很多陷阱,比如他夺取洺州,明明可以一鼓作气扫掉李武俊,他却把李武俊留下来,把它作为诱饵,调朱滔军队南下,等朱滔吞饵南下,他便率大军端了朱滔的幽州老巢,这个计划他实施了一年后,朱滔不知不觉就上当了。
其实魏国也是一样,去年他没有大举进攻魏国,也是为了让陛下北上,田绪夺位,这是给所有人的机会,郭宋之所以占优势,无非是的他天时地利人口都具备了。
“何为天时地利人和?”朱滔又问道。
“陛下,天时就是田绪杀兄自立,导致魏国内部分裂,这个天时其实陛下也抓住了,甚至比郭宋抓得更及时,但我们的地利与人和比不上郭宋,所以才有今天的被动。”
“什么又是地利与人和?”朱泚继续追问道。
“地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指郭宋占据了整个河北北部,晋军可以多点进攻,从北向南席卷,另一面就是郭宋做了充足的准备,朱滔和李武俊囤积多年的粮食和兵甲物资他都没有运去长安,就是为了夺取魏国。”
“这不对吧!”
朱泚跳起来道:“我也可以多点进攻河北,博州、魏州、怀州、卫州,虽然有黄河之险,但冬天黄河结冰后,南北进攻魏国也没有什么区别,况且我也准备多年,在黎阳城积累了大量粮食,何谓准备不充分?”
刘思古苦笑一声道:“那问题就出在人和上吧!”
刘思古见朱泚沉默,又继续道:“其实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陛下强占昌乐县为军营,把百姓赶出县城,郭宋却把昌乐县百姓送去元城安置。
陛下大军杀入魏国,吓得百万魏民北逃,郭宋却在清漳县和清河县建立难民大营,所以他在河北的兵源用之不竭,河北民众都愿意为他卖命,他很轻易就能征到数十万大军,我们在河北却无兵可用,这里面不仅是民心向背,还有士族的支持........”
“够了!”
朱泚听得异常逆耳,他极为不满地打断刘思古的话,“现在再说这些有什么意义,能帮我摆脱困境?军师还是说点实用的东西吧!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是令洛阳大军北上增援,还是我们突围南下?”
刘思古太了解朱泚,他肯定听不见自己的劝告,他只得暗暗叹口气,又对朱泚道:“陛下,我们要平安撤回洛阳,必须要有接应的军队,至少郭宋就不会追杀我们,陛下,我建议可命十万大军屯兵于黄河南岸。”
朱泚起身展开了地图,他问道:“十万大军屯集那个位置比较好?”
刘思古指着濮阳和白马之间道:“这里比较合适,对岸是檀渊镇,这里既可袭击黎阳,迫使黎阳的晋军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可接应魏州的退兵。”
朱泚点点头,“这个位置不错,确实是个战略要地,以后可以在在这里建一座军城。”
朱泚的精神开始振奋,一扫白天的萎靡颓废,他负手走了几步问道:“那我们该怎么撤离?”
刘思古不慌不忙道:“这个问题卑职反复考虑过,首先是时间点的安排,我们还有十五天的粮食,不妨告诉将士们,粮食还够三十天,相信郭宋会得到这个消息,至少在前二十天内,他没想到我们会突然撤离。”
“这个办法不错,要想骗敌军,首先要骗自己人。”
朱泚赞许道:“然后呢?”
“然后我们要针对敌军的优势和弱点来撤军,晋军必然是用骑兵追击我们,这是他们的优势,但骑兵也有弱点,那就是森林和山地不利于骑兵。”
刘思古指着地图道:“我们距离黄河至少八十里,正南面都是大片大片的麦田,非常适合骑兵作战,所以我们绝不能走正南,而东南和西南两侧却有低缓的丘陵,更重要是有一望无际的森林,尤其西南方向的森林,虽然东西方向不是很长,但南北很宽,延绵四五十里,一直到黄河边,距离我们不过三十余里,只要我们逃进森林,敌军骑兵就拿我们没有办法了。”
“可东南方向也有森林!”朱泚指着地图道。
“卑职知道,卑职的意思是,我们分兵三路,让两万老弱军从正南撤退,吸引敌军的追兵,我们再把主力一分为二,一部分从西南撤军,另一部分从东南撤军,陛下走西南方向,骑马疾奔三十里,就能摆脱敌军的追击了。”
朱泚缓缓点头,他沉思片刻道:“我们还有十五天的粮食,那我们第十天撤军,十万援军也抵达黄河南岸了,这样比较好。”
刘思古却摇摇头道:“陛下,我们三天后就撤军!”
朱泚顿时愕然,“可是.....三天时间,十万大军根本还没有来得及部署好。”
刘思古微微笑道:“陛下,兵法云,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我说让十万援军接应其实也是做给郭宋看的,我知道郭宋绝对不会相信我们二十天后才撤军,我也相信他在洛阳的探子一定会发现我们十万大军调动,让郭宋以为援军部署到位之前我们不会撤军。
但就在他最想不到的时刻,我们突然撤军,只要给我们争取到一个时辰的撤军时间,我们就能平安撤退了。”
朱泚半晌竖起了大拇指,“军师高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