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弗朗茨问道:“这种战列舰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建好?”
能够递到他手中的设计方案,都是经过海军部多次审核,确定了技术上不存在问题后才拿出来的。
海军大臣卡斯塔格尼回答道:“按照正常的施工速度大概需要一年半,如果加快速度的话一年时间就可以完成。”
建造时间一年半,加上事先的准备时间,下水后调试时间,距离真正服役时间可能就要两年了。
对比之前的战列舰来说,这个速度算慢的了;不过对比未来的战列舰来说,这个速度又很快了。
一般来说,新式军舰第一艘建设速度最慢,建造的数量越多,后面的速度就越快。
弗朗茨点了点头,淡淡的说道:“按正常施工速度进行就行了,先建造一艘出来看看效果。”
前无畏舰可不便宜,一门主炮都要2万神盾,一艘军舰就要上百万神盾。
后面的成本或许会降下来,但是作为试验品的第一艘军舰,成本绝对低不了。
字面上的参数,不等于实际参数,军舰的真正性能都要建造出来过后才知道。
设计值都是理论上的,正常情况下,都会有所出入。具体误差有多大,就要看运气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章、强取豪夺
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国的内乱拖延了奥地利海军爆发进程。
前无畏舰只是一个过渡性产物,经济寿命非常短,原时空前无畏舰的辉煌就只有十几年。
等不到军舰退役,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从经济上来说是非常不合算的。
明知道这款军舰性价比不高,弗朗茨还是要造,并且还要大规模的建造。
在无畏舰诞生前,前无畏舰战列舰还是很牛逼的,至少超过了现在海面上的所有军舰。
只要奥地利大规模建造,英法就必须要跟风,因为海权的关系,他们还必须要建造更多的军舰。
赔钱就赔钱,只要竞争对手赔的更多,弗朗茨就不介意让这个赔钱游戏一直进行下去。
奈何这次打压法兰西,低估了法国民众的革命热情,加上手有点儿抖,一不小心下手重了一点儿,搞得法国政府差点儿一命呜呼。
这种背景下,玩儿海军大建,法国人就算是想跟风,现实也不允许啊!
迫不得已,弗朗茨只能放慢海军扩张的脚步,等法国政府稳定了局势,再继续这场亏钱游戏。
法国人的财力不用担心,至少短期内不用担心。虽然在这次危机虽然损失惨重,但是财富外流的并不是太多。
受冲击最严重的是工业、制造业,这部分产业在法国整体经济中的占比也就十分之一略多,别的产业冲击相对较低。
这次冲击带来的损失,也就和原时空法国人在普法战争中的损失差不多。
现在大法兰西帝国的体量可比原时空大得多,还有海外殖民地支撑,想要恢复经济并不难。
看上去缺钱,那是财富大部分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尤其是那些和国际资本勾结起来的财团,更是大发横财。
有时候钱太多了也是一种烦恼,在国内跑马圈地的同时,财团还需要更多的投资渠道,放高利贷绝对是金融大佬们的最爱。
法国政府无疑是最好的客户,还款能力是小问题,财团借钱给政府看中的不是利息收益,大家需要的是通过金融手段,加强对政府的影响。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通过债务影响政府,这是资本家惯用的手法。
国内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法国今年的财政收入近乎腰斩,巴黎政府都没缺钱,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欠钱欠得多了,政府就会渐渐对财团产生依赖性,甚至于发展到最后,完全离不开财团的支持。
到了那个时候,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有一定倾向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法国的经济都不容乐观,政府想要稳定局势,就必须要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
造舰不是最好的选择,却是最适合的选择。不仅能够拉动内需,还不用担心投资打水漂。
只要英奥开干,巴黎政府肯定会跟进。前无畏舰造得差不多了,又可以开启无畏舰时代,再来一波烧钱游戏。
唯一遗憾的是约翰牛早早的放弃了两强标准,要不然军备竞赛就能拖死他们。
没有了两强标准,英国人的目标只是比第二高百分之六十五。奥地利海军总吨位是法国人的84%,这意味着英国人的造舰计划是从1.84降到了1.65。
看似只降低了0.19,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1%,按照目前英国的造舰成本来算,也就几百万英镑的问题,似乎对伦敦政府造不成压力。
实际上这远远不是几百万英镑的问题,海军最贵的不是造舰支出,后续的港口建设、军舰维护、官兵薪水,这些要远远高出造舰成本。
前者是一次性的几百万,后者则是每年增加几百万。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约翰牛,在这个问题上也必须要谨小慎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先撑不住的应该是法国人。
这是综合国力决定的,他们的财力本来就在三国中垫底,又遇到了这么多的糟心事,大家的财力差距就更加悬殊了。
……
西普鲁士莫尔多小镇,镇民们正围着一张告示。从众人那阴沉的脸,可以看得出来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等张贴告示的俄国士兵走远后,一名青年男子开口打破了沉默:“又要提前收税,这都是第五回了,还让不让人活!”
俄国人占领西普鲁士地区后,沙皇政府为了收拢民心,第一时间就宣布了减免赋税,废除了普鲁士王国时期的大部分税收。
毫无疑问,这一项政策最后以失败告终。政策的好坏不在政策本身,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执行情况。
以俄军那糟糕的军纪,再好的政策也经不起他们折腾,在仇恨的力量趋势下,当地民众纷纷支持柏林政府。
战争时期,当地游击队层出不穷,这些举动渐渐磨灭了沙皇政府的耐心。
战争结束后,俄国人就放弃了拉拢当地民众的计划,开启了沙皇模式。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俄国人就将西普鲁士地区的税收到了1886年。
没钱缴税,就拿土地抵债,没有土地的就做包身工好了。不光是西普鲁士地区,所有的新占领区几乎都是如此。
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正是沙皇政府分封的贵族。沙皇给出的封地,实质上只是一个名头,有封地不等于有土地。
这些地区都是开发完善的,土地原本都是有主人的。根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解释,这属于私有财政,谁也没有权力随意剥夺。
贵族们想要把封地真正变成自家的产业,还需要自己想办法从原主人手中去夺取。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过后,地方政府、贵族的权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想要更改税率、新增税种,必须要报中央政府批准。
提高了税率、增加税种容易,沙皇政府正缺钱,只要地方政府能够把钱收上来,并且不乱子,那就没问题。
麻烦的是未来想要改回来就难了。大家都把这些土地看成是自家的财产,改不回来就要多缴税,大家自然是不愿意了。
在这种背景下,“提前收税”这种传统的操作模式,就在新占领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一名身着华服,看上去就很不平凡的老者叹息了一声,伤心的说道:“实在不行,就把土地交出去吧!
俄国人是冲着土地来的,这只是一个开始。
就算是凑钱缴了1886年税,接下来还有1887年税,不达到目的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么折腾。现在放手还来得及,免得到时候土地没保住,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
说完,老者转身离开,根本不给众人辩论的机会。
类似的话,他已经说了不只一次,只是大家总是抱有侥幸心里,幻想着能够保住土地。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章、竞争无处不在
随着老者的离开,气氛变得格外沉重了起来。
一名中年男子喊道:“西斯老爷,等等。”
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别喊了,人家是贵族,和我们不一样的。不要阻拦人家的富贵路。”
似乎是生怕老者听不到,还故意提高了声音。
中年男子训斥道:“费克尔,你闭嘴!西斯老爷不是那样的人。
前段时间俄国人抓捕游击队,还是西斯老爷出面解决的,要不然我们就惨了。”
“就是,西斯老爷可是好人,一年前我儿子病了,还是他帮忙找的医生。”
“费克尔,我记得你小子手脚不干净,还被西斯老爷教训过,你这是……”
……
看得出来,老西斯在小镇上声望还是很不错的,费克尔的青年男子很快被指责声所淹没。
正常情况下,费克尔是绝对不敢对一名贵族表露出敌意的,要不然会死人的。
这种情况随着俄国人的到来发生了变化,因为战争中站在对立面的关系,当地贵族遭到了沙皇政府的重点打压。
费克尔冷笑道:“还西斯老爷呢,他现在就是一丧家之犬,连自家的基业都保不住,还有脸以贵族自居。
俄国人夺了他的土地,现在他也想要我们一起放弃土地,凭什么啊?”
见众人的眼中充满了杀气,费克尔的气焰被浇灭了不少,或许是抹不开面子,依旧强硬道:
“不要这么看着我,我说的都是事实,等着吧,没准哪天我们就被他卖给了俄国主子!”
刚说完,迎面就是一拳头飞了过来,还没明白怎么回事,费克尔就华丽的晕了过去。
“沃克夫,干得漂亮。这只苍蝇最令人讨厌了。如果不是这个混蛋不会俄语,估计他早就投奔俄国人了。”
众人纷纷点头,显然大家都对费克尔这个街头混混,没有什么好印象。
……
小镇的东边一座古典的宅院内,老西斯男爵关心的问:“莱特,准备好了么?”
莱特回答道:“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出发。
只是父亲,我们自己离开就行了,何必要带上这些废物呢?”
显然,对老者准备带着镇民一起离开,莱特是万分的不情愿。
老西斯摇了摇头:“莱特,你还是太年轻。这些你口中的废物,可都是我们东山再起的基础。
离开了这里,我们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封地贵族了。只剩下一个名头的落魄贵族,过得怎么样,你是见过的。”
人离乡贱,贵族也一样。一旦丧失了根基,实际上也就比普通人强一点儿。
这次战争中普鲁士王国元气大伤,柏林已经汇聚了各地流落过去的贵族,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些许政治地位上的优势,已经不足以令他们脱颖而出,过上富足的生活。
如果离开了普鲁士王国,这点儿政治地位上的优势也丧失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贵族的名头没用了。有这个名头,他们还可以接触更高的圈子,能够更容易的融入当地。
前提条件是人家承认他们的贵族地位,这年头没有互联网查身份,要让承认你的贵族身份也不容易。
根基深厚的大贵族无所谓,人家牛逼的亲戚多,有亲朋好友带着入圈,显赫的家族名头就是最好的证明。
西斯这种小贵族就不行了,没有一个牛逼的祖宗,家族名头仅限于一隅之地,离开西普鲁士都没人听过。
不带着一帮子人帮忙宣传,怎么能够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贵族身份,总不能逢人便说自己是贵族吧?
看了看迷糊的儿子,老西斯叹了一口气。有些话只能靠自己去悟,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效果就没那么大了。
他们这次是去奥属非洲,移民费用又不用自己掏。带着大家一起走,除了会麻烦一点儿外,根本就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卖人情就不说了,光带着这么多人过去,能够提高在殖民政府眼中的地位,就足以令西斯去干了。
贵族声誉可是很值钱的,一个好的名声,能够让他们轻松的打入贵族圈子。
莱特抱怨道:“那也要他们愿意才行,人家都不领情,我们何必要凑上去自讨无趣呢!”
奥地利移民署的官员早就过来宣传过了,愿意移民的早早就报名离开了,现在剩下的都属于恋家的。
“恋家”不仅是因为乡愁,更多的还是有产业在这里,离开这里就要重头开始。
瞪了儿子一眼,老西斯无奈的说道:“蠢货,俄国人这么折腾,谁能够顶得住。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还有几家的老底没被掏空?
现在已经不是想不想走的问题,而是俄国人在赶人,留下来就要沦为农奴。”
“农奴”是夸张的说法,俄罗斯帝国也废除了农奴制,只不过包身工也不比农奴好多少,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要更惨一些。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莱特难以置信的问道:“你是说,俄国人和奥地利……”
老西斯怒骂道:“闭嘴,这话是能够乱说的么!莱特,你给我记住了,祸从口出!
还没活够的话,就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乱说话,就连乱想都不行。”
真相是什么,老西斯不知道,更不想去知道。有时候知道的太多,也是一种罪。
看着垂头丧气的儿子,老西斯有些不忍,犹豫了刹那功夫后,还是忍住了安慰的话。
莱特是他第三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今年才刚满十六岁,还没来得及经历社会上的风吹雨打。
正常情况下,还轮不到莱特出来主事。可惜在这场战争中,老西斯的长子战死,次子受了重伤,现在还卧病在床,说不准哪天就走了。
突然遭逢变故,老西斯不得不加快对小儿子的培养。毕竟这年头人均寿命短,老西斯已经年过六旬了,身体大不如前。
普鲁士地区类似老西斯的家庭多得去了,很多贵族家族都出现了继承人更替。
这种儿子多的尚好,最惨还是家中独子的贵族,战死就是绝嗣,那才是人间惨剧。
发生在莫尔多的只是一个小插曲。自从俄国人分封贵族开始,原普鲁士的贵族就慌神了,纷纷开始找后路。
地方上的资源就那么多,根本就养不起太多的贵族,竞争是无法避免的。
心再大的人也知道,他们这些“敌对”份子,沙皇政府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怎么可能和人家的嫡系竞争呢?
主动找后路离开,还能够带走一部分家产,等人家耐心耗尽了,搞不好就要被绝嗣。
……
波罗的海沿岸的码头再次忙碌了起来,来来往往的船舶比战前还要更多一些,仿佛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可惜这种繁华,都是假象。夕日车水马龙的港口城市,现在已经变成活脱脱的难民营。
精明的俄国官员,已经将城市中无主房屋,连同城外的空地一起租给了奥地利移民署,用来安置即将离开的移民。
移民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年头船舶载客量有限,普通商船一次只能运送数百移民,最多的也不过装一千多人。
这已经是极限了,再增加人数就不是运送移民,而是在贩卖猪仔了。
人不是货物,必须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密度太大,容易增加死亡率。
在一个灰蒙蒙的日子里,老西斯带着一家老小,加上忽悠过来的小镇居民,抵达了科沃布热格港,加入了等待移民的队伍中。
往往一排排帐篷,老西斯眉头紧缩,都到了这里也容不得他退缩了。
整理了一下衣着,佩戴好家族徽章,老西斯硬着头皮走向了移民登记处。
见来人是贵族,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彬彬有礼道:“男爵阁下,这边是平民安置处,贵族接待处设在城内。
城内有专人接待,会安排符合你身份的住处,你可以带着家人一起过去。”
听到了这个消息,老西斯的神色缓和了下来。他还真有些害怕,移民署就把和平民安置到了一起,那意味着他的贵族身份作废了。
没有了这个护身符,跑到异国他乡,想要立足就难了。
嘱咐了几句,老西斯就带着家人离开了大部队。工作人员的话很明白,带着家人一起过去,那就是说其他人就不用过去了。
没有出乎意料,作为一名男爵,老西斯一家获得了一个单独的小院,作为临时驻地。
基本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就差配备佣人了。这都是小问题,要移民离开都是拖家带口的,自然不缺佣人。
安顿了下来,老西斯没有闲着,第一时间就是串门。
贵族的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大贵族的人脉遍及全世界,小贵族的圈子就在家门口那一块儿。
老西斯不是啥大贵族,交际圈子自然不大,不过在西普鲁士地区的贵族圈子里,还是混了一个熟脸。
在老家的时候不觉得怎么重要,离开了故土前往异国他乡,这就是重要的人脉资源。
抱团,也是人之常情。
一连几天,老西斯都带着儿子参加贵族宴会,着实结交了不少朋友。
如果不是考虑到家底不厚实,未来发展又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老西斯都想要举办一次宴会了。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俄国人控制的科沃布热格港,物价比正常时期高了十几倍,专门就是针对他们这些土豪的。
奥地利移民署只提供最基本生活物资,买菜都需要自己掏腰包,举办宴会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开销大外,还要有足够的人脉关系,能够扛得住俄国人跑过来打秋风。
沙皇政府穷,新册封的贵族除了封地外,根本就没有发赏金,不少贵族都是穷鬼。
为了发家致富,这些人的底线都不怎么高。正在进行中的提前收税,就是这帮人折腾出来的。
简单的用过午餐,老西斯正在思考未来的发展计划,管家的声音就在他耳边响起了。
“男爵,刚刚收到消息,莫尔多小镇的居民,将在三天后上船离开,而我们则要等一周之后。
我已经找人打听过了,殖民政府喜欢把同一个地区的移民打散安置,基本上不会有例外。”
老西斯脸色大变,“打散安置”这意味着他事先的计划,全部要推到重来了。
想要以小镇居民为根基,在陌生的地区迅速站稳脚跟,现在根本就没有实施的可能了。
人老成精,各种事情经历的多了,老西斯很快就冷静了一下,开始剖析前因后果。
很快他就找到了原因,一方面是殖民政府不想他们抱团,免得增加统治难度。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已经不是殖民地刚刚开辟时期了,各个地区基本上都有贵族扎根。
作为既得利益者,这些人自然不想要增加一个分蛋糕的,出手限制他们这些外来户,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人家是光明正大的出手,理由非常的充分。想到了这里,老西斯不由露出了一丝苦涩。
一时失足千古恨。当年奥属非洲殖民地开辟时期,他也是有资格参与的,甚至还亲自去非洲大陆考察过。
只不过当时他心高气傲,不看好奥属非洲的发展,一心想要建立大普鲁士帝国。
怎奈折腾了几十年,最后落了一个背井离乡的下场。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重新踏足这片土地。
错过了创业期,拿不到原始股,等企业做大了再加入进去,待遇自然没法和前面的股东比。
最初一批扎根奥属非洲的,现在都成了奥地利的嫡系,属于殖民政府的根基力量。
他们这些后来者,最多算锦上添花。对殖民政府来说,有他们这些移民固然好,没有他们日子还是照样过。
知道归知道,奥属非洲还是老西斯最好的选择。这个世界是残酷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充满了竞争。
老家待不下去,欧洲大陆正在爆发经济危机,留下来连工作的机会都找不到,只能去海外谋生。
不去文化传统一致的奥属非洲,换了语言文字都不通的地方,想要生存下来都难。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章、革命浪潮
随着一艘艘船舶离开,普鲁士王国数百年集赞下来的底蕴,在悄然无息中被弗朗茨掏空。
不对,这应该和普鲁士没什么关系了。现在这里已经是俄国人的地盘儿,俄奥之间亲密合作,完全是各取所需。
沙皇政府排除了隐患,稳定了地方局势;奥地利增加了主体民族人口,双方都是赢家。
受此影响俄奥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作为俄奥友谊的见证,前不久两国政府还达成了贷款延期两年支付协议。
纯友谊性质,没有任何政治附加条件。自从协议达成后,两国在波罗的海一带的贸易就繁荣了起来。
受此俄奥贸易繁荣的影响,奥地利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公司率先走出了经济危机,每天都有大量船舶穿梭于波罗的海和奥属殖民地之间。
紧随其后的是农产品、日用品企业,移民带动了消费额上涨,把这些企业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
代价就是奥地利国家银行,陆续向移民发放了数千万神盾的安居贷款,人为的制造了消费市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