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完成收割过后,财团资本就开始撤退了,留下国际游资承受法国人的怒火。
正如:悄悄的我来了,声势浩荡的离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只是带走了大量的神盾、英镑和黄金。
似乎是达成了默契,英奥为首的国际财团撤离后,法国财团才姗姗来迟,加入了抵抗大军中。
没有资本大鳄,剩下的一帮散户投机者,自然不是法国财团的对手。
看着法国财团一战成名,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法兰西的英雄,拿破仑四世气得半死,作为发泄怒火的对象,凡尔赛宫中的花瓶又换了很多。
资本入侵政治,自拿破仑三世时代建立起来的绝对优势,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
维也纳宫,看着法国政府的遭遇,弗朗茨也有几分兔死狐悲。
经济危机过后,法国财团实力大增,对政府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未来的法兰西帝国将变得更加热闹。
简单的吃过早餐,抛去了这些烦心事,弗朗茨正准备去沐浴柔和的阳光,一个不速之客来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汇报道:“陛下,昨天晚上里昂工人发动了武装叛乱,法国局势有失控的迹象。”
对一个大国来说,外来威胁已经不再致命,真正能够击垮他们的只有自己。
毫无疑问,法兰西就是这样的大国。至少在这个时代是如此。只要不遭遇群殴,单对单,还没有谁有实力灭掉法兰西。
千里之提溃于蝼蚁,再强大的国家也禁不起内部折腾。
里昂工人起义,只是一个开始,经济危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法兰西就不会稳定。
弗朗茨疑惑的问道:“法国政府不是已经发放救济粮了么,为什么还会爆发叛乱?”
这是拿破仑三世时代制定的好政策,法国工人阶级拥有了失业救济金。
在这一利好的政策下,法兰西的工人运动虽然还在蓬勃发展,却很少发生起义。
韦森贝格解释道:“据使馆传来的消息分析,初步判断应该和法郎贬值有关。
受货币贬值的影响,法国的物价疯狂上涨,原来的那份儿失业救助金,已经无法满足工人的日常开销了。”
弗朗茨点了点头,没有急着下结论。一般来说物价疯狂上涨,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通货膨胀只是其中之一,这个因素一般都是缓慢发挥作用,不可能今天法郎贬值,马上就物价暴涨,市场还需要反应时间。
相比之下,弗朗茨更加愿意相信囤积居奇、物资紧缺,导致物价急剧上涨。
犹豫了一会儿后,弗朗茨还是决定落井下石:“暗中资助意大利独立组织一笔活动经费,让他们伺机而动。”
尽管对意大利独立运动不抱有信心,弗朗茨还是愿意给法国政府添点儿乱。
“是,陛下!”韦森贝格回答道
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陛下,根据我们各地使馆收集到的情报,迫于财政压力,亚历山大三世将新占领区的土地,作为奖赏赐给了有功之臣。
受此影响,俄国人刚占领的波兰、东西普鲁士地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乱。
沙皇政府驻柯尼斯堡总督,通过殖民公司转达,希望我们能够放松移民限制。”
这是此前哥萨克骑兵作战的后遗症,沙皇政府在当地本就寥寥无几的民心,被彻底折腾没了。
现在想要收拢民心是不可能了,至少在这一代人死光前,都是事倍功半。
俄国人要在当地重新建立统治基础,就必须要扶持新的统治阶级。从这方面来说,亚历山大三世的决策没有错。
与其扶持不靠谱的当地人,不如直接换自己人上。把土地作为了赏金,政府还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
类似的事情,奥地利也在巴尔干半岛干过。只不过奥地利在行动之前,当地民众已经大都被移民了,才没有发生混乱。
弗朗茨想了想后说道:“可以和俄国人接触一下,就以殖民公司的名义和他们接触,这种事情政府不方便直接参与。
不过移民条件,还是不能放松。我们只需要弄走当地的德意志民众,或者是已经日耳曼化的少数民族就够了。”
即便是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俄属波兰+波罗的海+白俄罗斯+东西普鲁士,这些土地上的人口全部加起来,还是有近千万。
无法收拢当地人的民心,对沙皇政府来说,这些家伙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如果沙皇政府执行力足够强,政府的财力有足够强,还可以把这里面的顽固分子挑出来咔擦掉,然后再分散安置,慢慢进行消化。
很遗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沙皇政府既没有这份儿执行力,也没有这么强大的财力。
换了大胡子时期还差不多,可以全部送去种土豆。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届沙皇政府,有这么牛逼的执行能力。
俄国人做不到,奥地利则是要不起。一次性接受大量的少数民族,会给同化工作带来致命的打击。
民族大融合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那个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没有足够的利益,俄国人的烂摊子,弗朗茨自然不会接。
站在奥地利的立场上,有这些仇视沙皇政府的人存在,拖俄国人的后腿,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
受里昂工人起义的影响,作为革命圣地的巴黎民众自然不能缺习。
1881年12月11日,巴黎民众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数十万法国民众走上街头,声援里昂工人起义。
如同炮竹一般,法兰西开始炸了。12月12日,图卢兹紧随其后,爆发了工人起义,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责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是可以传染的,尤其是在法兰西这个革命思想浓郁的国家。
拿破仑四世吞下了对财团让步的苦果,原本以为在获得了财团支持后,他的统治会变得更加巩固,现实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资本是需要约束的。一旦放开了束缚,资本就会吃人。
按照和财团的约定:法国政府把经济交给了市场,不在干涉商品价格。
毫无疑问,这就是导致法兰西物价暴涨的原凶。
在全世界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物价都能够暴涨,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一脸忧郁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国内接二连三的叛乱,让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中。
“陛下,大臣们已经到了,会议什么时候开始?”
侍女的声音,把拿破仑四世唤醒了过来。
“请他们过来吧,今天的会议就在这里开。”拿破仑四世随口答道
按照规矩,议事也是有固定场所的。不过法兰西没有御史这种生物,在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没有人会在这种小问题上纠缠。
“是,陛下!”
……
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哈菲兹:“陛下,经过第七师浴血奋战两天之后,我们终于在昨天下午攻破了里昂,预计会在未来两天之内肃里昂地区的清叛军。
第五师昨天晚上就抵达了图卢兹,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镇压叛军,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没有任何意外,法国革命充分阐述了什么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里昂作为这次革命的源头,也是最先被镇压下去的地方。所谓的浴血奋战,实际上就是为了表功。
可以这么说,只要巴黎革命没有成功,别的地区随便怎么折腾,都没有成功的可能。
拿破仑四世满意的点了点头,军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按照目前的情况,要不了多久叛乱就会被镇压下去。
警务大臣安索奇:“陛下,昨天晚上我们又在巴黎破获了一起谋逆案,抓捕了革命党36人。
这已经是我们这个月内破获的第四起谋逆案了。种种迹象表明,在这背后有一支黑手在暗中操纵。
目前我们搜集到的情报不足,还无法确定黑手是谁。
主要怀疑对象包括:英奥等国际反法势力、前朝复辟势力、国内的资产阶级。”
没有提革命党,那是因为法兰西的革命势力相对分散,大大小小的革命组织超过三位数,这些组织大都是三分钟热度,每天都在新旧更替。
今天的革命党,明天就可以变成保王党,两者的身份是可以转换的。
影响他们改变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可能是政府的某一项政策,也有可能是政府官员的某一次讲话,甚至可能是因为天气。
这一点儿都不夸张,真的有革命组织因为下雨天路滑,临时取消起义的。
当然理由肯定不是“下雨天路滑”,人家是:响应上帝的号召放弃革命。
没有毛病,在欧洲上帝什么都可以管。
既然在发动起义的时候降雨,那就说明上帝不愿意看到兵祸发生。作为一名虔诚的信徒,自然不能和上帝的作对了。
这年头法兰西的革命组织大都是草台班子,没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层,革命成员大都是来去自由,想要搞大行动也没有实力。
包括前面爆发的叛乱,实际上也是工会领导的。至于革命党他们的主要作用是传播革命思想,外加摇旗呐喊。
拿破仑四世眉头一皱,直觉告诉他,这几个怀疑对象可能都是幕后黑手。
前朝复辟势力就不用说了,人家想要换自家国王上台,必须要搞事情啊!
英奥刚刚在金融市场上敲了他们一记闷棍,现在继续搞阴谋再正常不过了。
尤其是里昂叛乱,直接法兰西的纺织业遭到了重创,英国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嫌疑指数满满的。
法奥两国互为欧陆霸权最大的竞争对手,维也纳政府同意也有下黑手的嫌疑。
就算刚开始的里昂叛乱,和这两个国家没有关系,现在也该扯上关系了。
最后一个怀疑对象“国内的资产阶级”,都不需要怀疑了。
资本家数量那么多,又不是铁板一块,有几个资本家心向革命,再正常不过了。
拿破仑四世叹了一口气,复杂的局势令他如坐针毡。单独的一个敌人不可怕,最麻烦的是内外勾结,那就要人命了。
沉思了一会儿功夫后,拿破仑四世做出了决定:“通知财团,责令他们在一个星期之内平息物价。
如果他们做不到的话,我们之前达成的协议全部作废,政府不排除采取特殊手段,稳定国内局势。”
就是赤裸裸的“威胁”,拿破仑四世非常清楚自己的统治基础是什么。再这么折腾下去,要不了多久,就要步七月王朝的后尘了。
和这相比,得罪了财团只是小问题。财团的实力再强,那也只是经济上的强,只要稳固了基本盘,他们就翻不起大浪。
资本家一个个都家大业大,暗中搞点儿小动作还行,要让他们亲自上阵革命,那是不可能的。
正在大家权衡利弊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陛下,大事不好。昨天晚上罗马、都灵、卡利亚里、尚贝里、尼斯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叛乱。
其中卡利亚里和尚贝里已经沦陷,其它地区还在战斗,地方政府请求驻军支援。”
意大利独立组织可不是法国本土革命党能够比的,两者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意大利独立组织不但有民族主义做纲领,还不乏军事、组织人才。撒丁王室流亡海外的时候,可是有不少追随者的。
最近这些年,凭借撒丁王室的旗号,加上英奥两国的暗中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逐渐统一了起来。
为了消灭意大利独立组织,法国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还是收效甚微。
在欧洲大陆多个金主的支持下,意大利独立组织的力量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日渐强大了起来。
拿破仑四世惊慌失色道:“陆军部立即出兵镇压,绝对不能给他们留下任何喘息之机!”
不同于国内的叛乱,欧洲各国就算是搞小动作也有限度,政治体制决定了大家不可能旗帜鲜明的支持革命党。
意大利独立组织就不一样了,领头的是撒丁王室,打出的旗号是“独立”+“复辟”,同样是君主体系中的一员。
一旦让他们站稳了脚跟,欧洲反法势力必然会支持他们,到时候再想要镇压叛乱,就不是这么容易了。
……
维也纳,奥地利政府收到了法国人的抗议书。搞事情不留下蛛丝马迹怎么可能呢?
没有任何意外,奥地利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的事情,还是被法国政府发现了。
法国人的抗议书,没有在维也纳政府激起一朵浪花,就被弗朗茨随手丢弃了。
不得不承认,法兰西就是拉仇恨,尤其是建立“大法兰西帝国”后,那就是明晃晃的在头上写着反派boss,等待着大家去刷副本。
除了英奥两个主力,真的参与策划了这次叛乱外,其他国家实际上出力并不多。
除了个别国家在政治外交中受了法兰西的欺负,出于报复心里出钱出力外。
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只是出于同情,或者是王室迫于面子,才给意大利独立组织捐款的。
牵扯出来的国家多了,巴黎政府即便是想要报复,都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最近这段时间,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收到了法国政府的抗议书,事情到这里然后就没了。
这是真的“法不责众”。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法国政府都不可能以这个借口追究大家的责任,要不然反法同盟就来了。
弗朗茨关心的问道:“巴黎政府真的危险了么?”
打击法兰西帝国是一回事,弄死法兰西帝国又是另一回事。法兰西帝国真要是现在就崩了盘,对奥地利也不是什么好事。
革命是会传染的,尤其这个时候欧洲大陆正处于经济危机中。法国革命一旦成功,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欧陆革命浪潮爆发。
到时候奥地利就不得不出兵帮欧洲各国灭火。弗朗茨不喜欢这种出力不讨好,又必须要做的苦差事。
费利克斯首相:“陛下,巴黎现在就是一个火药桶,但凡是有一点儿火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如果法国政府接下来应对得力,及时安抚了底层民众,危机还可以被压制下来,要不然波拿巴王朝很有可能因此而覆灭。
相比巴黎的危机,里昂叛乱、意大利独立独立运动都不算什么,只要巴黎不乱,法国政府早晚都能够解决掉这些小麻烦。”
弗朗茨点了点头,无数的事实证明,近代以来欧洲最大的“火药桶”已经不再是巴尔干半岛,而是革命圣地的巴黎。
为了不引爆这个火药桶,奥地利搞小动作的时候,都只停留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从来没有鼓动过革命党发起叛乱。
在这个问题上英奥两国的立场是统一的,巴黎革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大家都不想引火烧身。
蝴蝶效应下,欧洲历史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弗朗茨也不敢保证,法兰西不会再出现一个拿破仑。
现在的法兰西帝国,底子仍然很厚实,换上一个天才领袖,还是能够令奥地利吃不了兜着走。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温水煮青蛙的好。多折腾几次,等法国人把家底败得差不多了,再冲上去补刀才是王道。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百一十章、新维也纳体系
事情的发展往往都有两面性,在经济危机肆掠欧洲大陆引发局势动荡的同时,也加快了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里昂的枪声响起,法国政府就陷入了内交外困中;意大利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更是令牛逼哄哄的大法兰西帝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为了改变自身所处的不利政治外交局面,法国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局势,巴黎政府不得不在裁军问题上做出让步。
没有法国人的阻扰,接下来裁军会议,进展的格外顺利。
1882年1月21日,英法俄奥等15个欧洲国家签订了《限制陆军军备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各国陆军规模如下:
俄罗斯帝国50万;
奥地利48.6万;
法兰西38.2万;
西班牙24.6万;
德意志联邦帝国15.6万;
不列颠11.6万;
北欧联邦9.8万;
比利时4.8万;
荷兰3.3万;
瑞士3.2万;
葡萄牙2.8万;
普鲁士2.8万;
希腊1.8万;
黑山0.36万;
……
总体上来说,这份军备条约还是根据各国综合实力,兼顾区域军事平衡搞出来的。
普鲁士王国的份额低,那是柏林政府穷,养不起太多的军队。
早在半年前,柏林政府就已经开始策划裁军了,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办法说服军方同意。
好不容易赶上了限制军备条约,政府自然不会替军方争取配额。
国际条约签订,造成了既定事实,普鲁士军方再强势也必须要遵守,战败的普鲁士没有资格闹幺蛾子。
限制军备条约签订,飘荡在欧洲大陆上战争阴影一下子消失了。至少在接下来的十年,大家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限制了陆军数量,大国的优势虽然依旧明显,但在各国的相互牵制下,却丧失了吞并小国的能力。
没错,主要针对的就是法兰西。裁军完成后,法国人的兵力保护自身安全尚可,想要继续扩张就不够用了。
明知道被针对了,法国人也只能接受。这个时候,拿破仑四世不得不收敛野心,以避免遭到内外夹击。
军备条约限制的只是欧陆本土,海外殖民地军队被大家默契的忽略了。这不是为了留后门,而是现实需要。
被忽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维护殖民体系的现实需要,没有足够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
其次、大部分殖民地军队战斗力都有限,不受大家的重视;
最后、时代生产力限制。海外的军队想要运送到欧洲大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经济上还不如直接扩军算了。
军备条约签订过后,后面的事情就好商量了。
维也纳体系的宗旨就是:欧洲各国共同为各自本土安全提供担保,以维护欧洲大陆和平与稳定。
在这个反战浪潮高涨的时代,各国政府都没有在欧陆发起战争的兴趣,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条约。
大家争议主要是细节上的,总体上来说,欧洲各国都是爱好和平的。就算是政客们不爱,国际局势、欧洲民众也会让他们爱好和平。
……
正在大家欢庆和平降临的时候,另一场军备竞争又在开始酝酿。
维也纳宫,一场决定奥地利、乃至世界未来走向的军事会议,正在秘密进行中。
此刻弗朗茨手中拿着一份军舰设计参数,如果是熟悉海军发展史的,就会发现格外的熟悉。
排水量14147吨,满载排水量15786吨;
长126.7米、宽21.86米;
续航里程10节/4700海里,最高航速18.3节;
设计储煤量950吨;
装备4门305mm主炮,10门150mm速射炮,16门57mm速射炮,12门47mm机关炮,七座450mm鱼雷发射管。
……
没错,就是前无畏舰的开端。弗朗茨的蝴蝶效应还是影响到了海军发展史。
没有普法战争,法国海军没有因为经费问题跑偏,加上崛起的奥地利海军,海洋上的竞争要比历史同期残酷得多。
有竞争就有发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谁也不敢原地踏步。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海军技术较历史同期至少提前了十年,前无畏舰的设计理念也应运而生。
在这个问题上,弗朗茨帮不上忙。军舰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不是一个所谓的理念就能够推动的。
如果仔细去找的话,就会发现设计师们从来不缺乏脑洞,各种超前的理念一大堆,又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搁置。
不要说前无畏舰了,类似无畏舰、航母的理念,都被人给提了出来。
刚开始,弗朗茨还惊为天人,以为遇到了穿越者同行,事实证明完全是他想多了。
提出类似无畏舰设计理念的人兄先不提,虽然超前了一点儿,但还是可以接受,以奥地利的工业实力勉强还有实施的可能。
设计航母那几位,就有意思的多了。
比如说:飞艇航母论。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就是把飞艇放船上,战斗了升空轰炸。
从技术上来说,这完全没有问题。轰炸的命中率先忽略,关键是飞艇升空需要时刻,不等你飞上天敌人就把你送下海了。
这还不算什么,另外一位提出“自杀式攻击”设计师,弗朗茨还以为是神风大队的附体。
飞机才刚刚诞生不久,作战是不可能的。一位设计师就脑洞大开,把飞机放船上当一次性炸弹用,爆发战争的时候,直接对着敌人军舰撞过去。
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上哪儿去找这么多开着飞机自杀的勇士?
不管怎么说,脑洞大开还是值得表扬的。至于他们的设计理念,先放进军舰技术储备室吧!
1...310311312313314...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