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这还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不够的结果,要不然以德意志联邦帝国的经济情况,这个数字再增加一倍都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这次领土交易的价格还是太高了,已经大大超过了实际价值,想要靠这些新增领土收回成本,可能一百年都做不到。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诺威政府都要背负着巨额债务,这会大大影响他们的经济。”
德意志联邦帝国占据了德意志地区最精华的地区,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原时空德二帝国超过七成的工业都在这里。
有这样的基础在,只要统治阶级不犯傻,经济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正是因为经济发达,奥地利政府才会有那么多人,对这里念念不忘。
真要是穷乡僻壤,以欧洲的文化传统,估计大家早就把这里给遗忘了。
最典型的就是瑞士地区,这里还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祖地,只是因为山区太穷了,大家就选择性的看不见。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虽然出价高了一点儿,还背负着巨额债务,但是汉诺威王国也不亏。
他们在经济上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柏林政府肯定在别的地方做出了让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汉普两国在暗地里已经达成了协议,只差一个合适的时间对外公布消息了。
理论上来说,普汉合流后,他们就机会真正掌控德意志联邦帝国,建立构想中的北德意志帝国。
整合了北德意志地区,这些债务就不算什么了。”
大家都说贵,弗朗茨也不好意思说便宜。现实告诉他,当和大多数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如非必要最好还是保持沉默。
大家的经历不一样,看问题的眼光不一样,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再正常不过了。
弗朗茨摆了摆手:“好了,汉诺威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这个并不重要。
他们所谓的大计划,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实施,我们有的是时间考虑。
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沙皇政府向我们提出的5000万神盾贷款申请。”
战争真的很可怕,拿到了战争赔款的俄国人,还是在闹钱荒。
真不是沙皇政府乱花钱,普鲁士要支付的赔款数额虽然不小,可首批赔款却只有6000万神盾。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只是对比沙皇政府动员起来的几百万军队,以及战争中阵亡、伤残人数,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俄军大部分士兵的军饷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战争时期才有少量的补助金。
现在打了胜仗,要大家解甲归田,一笔遣散费是少不了的。
以裁军300万计算,每人支付我20神盾,一下子6000万就没了。就算是打个对折,那也要支付3000神盾。
实际上3000万神盾肯定不够,军官的待遇不是普通士兵能比的,遣散标准自然也不一样。
削减标准?
这已经是非常低估了,在奥地利这也就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人家可是在战场上卖了命的,这个价可是非常低的。
活下来的解决了,阵亡和伤残的就不能这么草率,要不然就没人给沙皇卖命了。
战死143.3万,伤残67.1万,没有数亿神盾,根本就搞不定。好在可以分期支付,要不然沙皇政府破产都凑不齐。
财政大臣卡尔提议道:“陛下,俄国人的财政情况非常糟糕,即便是拿到了普鲁士的战争赔款,仍然没有摆脱危机。
现在给他们发放贷款,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除非沙皇政府能够开出我们无法拒绝的条件,要不然不建议承接对俄贷款。”
何止是风险巨大,完全就是一个巨坑。战争结束,不等于危机结束。
没有了战争带来的订单,消耗市场上多出来的产能,企业的库存数量正在不断攀升,经济危机已经在酝酿中。
一旦危机爆发,百废待兴的普鲁士王国肯定扛不住,柏林政府宣布破产,俄国人的战争赔款也就收不到了。
断绝了这笔收入,沙皇政府还能不能坚持住,就没有人知道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反对道:“单纯从经济上来说,现在借款给俄国人确实非常不智。
不过从侧面来看,这也是一个机会。我们可以提出更高的条件,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如果沙皇肯全力支持我们吞并奥斯曼帝国,我觉得这笔贷款还是可以放的。”
“趁火打劫”,这个词浮现在了弗朗茨脑海中,就再也挥之不去了。
奥斯曼帝国是奥地利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击败奥斯曼容易,想要吞并他们就难了。
英法俄就是最大的阻碍,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俄国人的发言权还在英法之上。
在此之前,弗朗茨的计划是和俄国人瓜分奥斯曼帝国,只是瓜分怎么比得上独吞呢?
独吞奥斯曼帝国,不仅将本土和中东地区连成一片,还可以把奥地利的势力延伸到中亚地区,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很快弗朗茨就清醒了过来,这么大的好处,肯定不是那么容易吃到肚子里去的。
俄国人也不是傻子,有英国人一个对手就够他们受得了,再把奥地利放进去,他们想要夺回中亚地区就更难了。
弗朗茨摇了摇头:“可以试探一下俄国人,不过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沙皇政府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九十八章、弱国无外交
“什么,奥地利人想要吞并奥斯曼?”
刚刚加冕称帝的亚历山大三世,还没有来得及庆祝,就迎来了这个坏消息。
外交大臣奥西埃尔·里维拉回答道:“是的,陛下。前不久我们向维也纳政府申请了一笔贷款,他们就提出了这个要求。”
亚历山大三世摇了摇头,肯定的回答道:“不行,这绝对不行!
一旦让奥地利人吞并了奥斯曼,他们的势力就深入到了中亚,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变成我们的竞争对手。
中亚地区落入土著汗国手中,我们还可以再拿回来;要是落入了奥地利手中,想要拿到手几乎不可能。
现在我们元气大伤,根本就没有能力和他们竞争。
奥地利人这是想要控制我们的命脉,他们拿下了中亚地区,就有将俄罗斯帝国一分为二的能力。
加上他已经控制的达达尼尔海峡,未来的俄罗斯帝国就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了。”
理由很充分,奥西埃尔·里维拉却并不认可。受制于人,这个话题太大。
不仅仅只是一个达达尼尔海峡的问题,俄罗斯帝国很多方面都受制于奥地利。军备、金融、经济,三大核心命脉都离不开奥地利。
犹豫了一会儿后,奥西埃尔·里维拉提醒道:“陛下,要解决达达尼尔海峡问题不难。
早在很多年前,我们就和奥地利人有过接触,维也纳政府同意我们出钱赎买,或者是进行领土置换。
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最后交易才没有达成。这也可以看出维也纳政府并不重视达达尼尔海峡,如果想要拿到这里并不难。”
亚历山大三世刚刚继位,大家还没有摸清楚他的脾气,谨小慎微的奥西埃尔·里维拉,选择了从旁侧击。
奥地利威胁确实存在,但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沙皇政府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钱,至于别的问题都可以压后。
这方面沙皇政府是有底气的,俄罗斯帝国的体量在这里放着,根本就不用担心外敌入侵。
奥地利的威胁,那是建立在两国没有翻脸的前提下,真要是分道扬镳,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犹豫了一会儿,亚历山大三世无奈的点了点头:“那就先和奥地利人谈把,不管怎么说也不能让独吞奥斯曼。”
亚历山大三世在外交上的天赋远超自己的祖宗,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关键:奥地利一旦下定决心对奥斯曼动手,他们根本就阻止不了。
有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容易;没有他们的支持,奥地利照样可以发动战争。
普俄战争的余波还没有散去,欧洲世界还沉浸在反战浪潮中,英法不可能为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开战。
俄罗斯看似话语权很重,可他们还在舔伤口,政府兜里又没钱,再加上俄土世仇,亚历山大三世实在是找不到要救奥斯曼的理由。
亚历山大三世是理智的,和叫停国内的大清洗一样。发现阻止不了奥地利,就果断的选择了换取好处。
……
外交大臣奥西埃尔·里维拉补充道:“陛下,除了这个问题外,芬兰问题我们也必须要考虑了。
战前为了稳住北欧联邦和筹集战争经费,我们和瑞典人签订的抵押贷款,还存在着密约。
上面明确约定,战后要将芬兰地区出售给北欧联邦,如果违约我们除了偿还债务外,还必须要支付一笔违约金,维也纳政府是担保人。”
这又是一个巨坑,普俄战争爆发前,为了减少一个敌人,沙皇政府不得不签订这样的条约。
到了现在,这又成了一个难题,姑且算是幸福的烦恼,赢得了战争才会有的烦恼。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准备的应对方案是拿下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交给北欧联邦抵偿这笔债务。
可惜计划进行到一半,亚历山大二世就见了上帝。亚历山大三世抗压能力没有父亲那么强,自身威望也不够。
加上国内局势也不容许他继续战争,在遭到欧洲各国的强烈反对后,很快就选择了妥协。
亚历山大三世眉头一皱,摇了摇头:“芬兰地区战略意义重大不能交出去,至少不能全部交出去。
外交部先和北欧联邦接触一下,看他们能否接受出售部分芬兰地区。
这笔债务毕竟是奥地利担保的,非到万不得以,不要采用武力威胁。”
弱国无外交,毛熊从来都不是什么讲规矩的主。相比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他们更擅长使用大炮。
亚历山大三世算是沙皇中的和平派了,还能够拿出部分芬兰地区履约,要是换了父亲亚历山大二世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当然,奥地利的担保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份《债务担保合同》,可不仅仅是提供安全担保那么简单,上面还有明确的惩罚条款。
相比拿利益去收买奥地利,让维也纳政府沉默,亚历山大三世觉得还是和北欧联邦谈,更加容易达到目的。
外交大臣奥西埃尔·里维拉笑道:“陛下放心,只要我们能够拿出部分芬兰地区履约,北欧联邦就不会拒绝我们的善意。”
……
柏林,自从普俄战争结束后,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一下子变得沉寂了起来。
尽管靠出售领土,回笼了部分资金,柏林政府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沉重的债务,加重了普鲁士民众肩上的负担。更重要的还是战争失败带来的绝望,让很多人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
为了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威廉一世已经宣布退位,普鲁士进入了腓特烈三世时代。
这是一个倒霉蛋,原时空刚继位没几天,就见了上帝,有“百日皇帝”的雅号,实际在位时间99天。
勉强熬过了父亲,过了一把皇帝瘾,就匆匆散手人寰。
在蝴蝶效应下,腓特烈三世现在提前登基,同样没有讨到好,接手了一个烂摊子。
唯一的好处大概是威廉一世退位,逼着一帮容克贵族跟着辞职,没有了那么多讨厌鬼。
相比现在这个烂摊子来说,或许腓特烈三世更愿意接受一帮容克贵族。
本位上国王就是最大的容克,大家的阶级利益还是一样的,争夺的只是权力。
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腓特烈三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他还什么都没有做,普鲁士王国的疆域就少了大半。一个国家想要复兴,离不开人口和资源。
随着普俄战争的失败,普鲁士王国丢失了大量的领土,还丧失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无论承不承认,普鲁士王国都变成了一个小国。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九十九章、千年传统
欧洲的小国很多,能够活下来并且过得很滋润,自然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
现在普鲁士已经从列强行列中跌落了下来,想要把小日子过滋润,就必须要抛弃之前的玩法,学习小国生存之道。
腓特烈三世非常清醒,“普汉合流建立北德意志,整合德意志地区的诸多邦国,掌控这个新生国家重回列强行列”,这只是编织出来,忽悠中二少年的谎言。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没有实力什么都不是。
丧失了普鲁士地区的普鲁士王国实力大减,想要反客为主,先问汉诺威肯不肯答应。
购买了领土过后的汉诺威王国,明面上的实力已经超过了普鲁士,尤其是经济上的优势更明显。
武力解决?
想都不要想!
发动内战就是死路一条,且不说能不能压服汉诺威,即便是打赢了,也丧失了法理基础。
汉诺威是德意志联邦帝国的一份子,普鲁士王国却不是,只要乔治一世不傻,就不会让他们进入帝国议会占席位。
政治渗透,看似不错。腓特烈三世清楚真要是完成了,也没他什么事了。
容克贵族重新拿到了国家主导权,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推动普汉彻底融合。
因为战争的缘故,普鲁士把俄国人得罪惨了,霍亨索伦家族想要入主中央,沙皇政府肯定不答应。
普汉都是小国,合并才是一个中等国家,国家强大了军方才能壮大。无法入主中央,那就只能被废掉了。
从这方面来说,军事容克才是真正的强国之基,他们的利益和国家绑的太紧了。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事情发生,腓特烈三世刚继位就不得不进行政治洗牌,利用失败战争的机会,重新平衡各方势力。
柏林王宫
陆军大臣冯·罗斯华尔德递上来一份文件,说道:“陛下,这是陆军部起草的军事整编计划。
按照计划,整编完成后我们将保存3个步兵师、一个警备师、2个骑兵团、2个炮团的编制,和平时期这些部队只保留一半的人数,总兵力为2.3万人。”
整编过后的总兵力还不如战前的十分之一,这份计划要是传了出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没有办法,这就是战败的代价。政府财政困难,为了压缩开销,不得不拿军队开刀。
主持这次裁军的冯·罗斯华尔德,虽然也是容克贵族的一员,但他军队中另类,一名坚定的反战派。
战前反战派力量势弱,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发言权;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反战主义在全欧洲盛行,普鲁士也没有例外。
在这种背景下,腓特烈三世趁机提拔了一大批反战人士,开始打压军方势力。
接过了文件,腓特烈三世随意翻看了几页,问道:“计划很不错,只是能够实现么?”
再好的计划,也要能够完成才算数,要不然计划始终是计划。
普鲁士军方太过强势,即便是利用战争这个机会,把军方高层换了一遍,仍然不能改变军方势大的局面。
陆军大臣冯·罗斯华尔德:“应该问题不大,现在国内反战思潮浓郁,我们可以利用舆论压力,令军方让步。
为了计划顺利推行,还需要陛下出面,游说那几位德高望重的将军出面安抚军方的情绪。”
腓特烈三世无奈的点了点头,想要让军方大佬同意裁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只是再难也必须要去做,不把军费开销压下来,财政破产是早晚的事情。
腓特烈三世忍不住想要质问俄国人,为什么不利用条约限制普鲁士军队数量?
条约上要是有了约定,就不需要这么费事。仗是军方打的,输了战争承担责任,大家只能认了。
首相列奥·冯·卡普里维:“陛下,裁军的问题宜缓不宜急。
最好先给官兵们放一次假,让他们接触一下反战思想,相信大多数人会理解的。
这次战争带来的伤害太大,国内经济遭到了重创,失业率非常高。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人移民离开。
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的人口总数已经下跌到了736.8万,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下跌中。
据社会学家们估计,就算是没有移民离开,未来五年之内,我们仍然会陷入人口负增长中。
为了恢复经济,避免人口大量流失,政府计划给国内部分企业、民众减税,减轻大家的生活压力。”
减税自然是好事,问题是财政很受伤。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巨额的债务还在。
为了维持一支大陆军,普鲁士王国的税收一直都很高,民众生活水平长年在德意志地区垫底。
经济情况好的时候,还可以维持下去。经济情况恶化,普通民众的日子就难以为继了。
幸好还有移民这条路可以走,要不然大家就要革命了,所以阻止移民离开是不可能的。
想要大家留下来,就只能恢复经济、增加就业,减轻普通民众的生活负担。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腓特烈三世:“光减税恐怕还不够,大家没有工作,还是活不下去。
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民众的就业问题。实在不行,就发放救济粮。
战争带来的创伤太大,经济一旦恢复过来,国内的劳动力数量肯定会不够,我们必须要尽可能多的挽留民众。
政府没钱就去化缘,向奥地利、汉诺威、巴登、萨克森这些德意志邦国求助,不要怕丢脸。
我们也不要钱,无论是贷款,还是发行债券都可以。
对了,国内的债券销售怎么样了?”
战争让柏林政府认识到了人口的重要性,如果不是人口不够,这次普俄战争的胜负还犹未可知。
财政大臣费多尔·奥古德回答道:“非常不理想,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共销售出去了618万马克。
普通民众没钱,银行家们怀疑政府的还款能力,根本就不愿意配合。
尤其是那一帮犹太资本家,不仅不配合政府发行债券,还在市场了做空马克,导致我们的货币大幅度贬值。”
做空马克的不仅仅只是犹太人,国内外资本均有参与。
只不过犹太资本玩儿的最过分,又没有什么后台,自然被推出来顶缸。
腓特烈三世猛的一拍桌子,不配合也就罢了,这是人家的自由。在欧洲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能强迫大家购买。
可是做空马克就太过分了,这是在动摇普鲁士王国的根基。马克信用一旦崩溃,柏林政府就完蛋了。
刚刚经历了一次战败,民众无法容忍再来一次财产变成废纸。
腓特烈三世狠狠的说道:“查!不管是谁在操控,都必须要把这些黑手给挖出来!”
众人相识一眼,仿佛是心有灵犀,一下子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反犹”是欧洲各国君主必修的功课,可以追诉到上千年前。君主没钱了,就向犹太人借,还不起了就反犹。
现在柏林政府的财政明显是要撑不住了,找不到开源节流,破产是早晚的事情。
节流的核心是裁军,开源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短期内想要发上一笔,那就只能割韭菜。
恰好这个时候有人做空马克,给了柏林政府动手的借口。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三十章、危机来了
普俄谈判已经结束,维也纳和会也进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裁军、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裁军进展的相对顺利,大家都认为必须要裁军。争议的核心,集中在具体保留多少兵力。
小国也就罢了,本身军队数量就有限,又威胁不到谁,裁不裁军影响都不大。
核心矛盾在于俄奥法三国,奥地利提出了10:10:7的兵力对比,既:俄奥保持50万的陆军总兵力,法兰西保持35万陆军。
法国代表大卫·普罗瓦尔强烈反对道:“作为一个大国,这是对法兰西的侮辱。
我们无法接受这个比例,法兰西必须要拥有一支和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军队,我提议法俄奥三国保持等同规模的军队!”
奥地利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摇了摇头,笑道:“公使阁下,裁军的本质是为了节省军费开销,维护欧陆军事平衡,避免爆发战争。
贵国陆军战斗力世界第一,在同等的兵力下,谁是你们的对手,这个平衡又如何维系?”
这个吹捧性的解释,令大卫·普罗瓦尔心中的怒火平息了下来,不过依然坚持道:“不行!
法兰西有众多殖民地需要维护,不能单纯的考虑军队战斗力,我们必须从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完善考虑。”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实力就是地位的体现。现在分配的不仅仅只是兵力份额,还有欧洲大陆的话语权。
如果拿到了和俄奥等同的军队数量,凭借战斗力上的优势,法兰西就算不是欧陆霸主,那也是无冕之王。
“战斗力优势”,好吧,这方面法国人的自信心真的很爆棚,一直都以世界第一陆军自居。
或许曾经法兰西陆军真的是世界第一,不过意大利人加入了进去,现在是世界第几,就没有人知道了。
不涉及具体利益,奥地利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法国人唱反调,喊得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默认了。
1...306307308309310...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