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从管理上来说,减少邦国数量无疑是一件好事。这种拉仇恨的事情,弗朗茨是不会亲去干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列支敦斯登公国存在。
现在支持巴登公国,未尝没有故意激怒乔治一世的意思,引诱他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不知道乔治一世是精明,还是胆子不够大,总之就是不上当。
中央政府不够强势,小邦国们自然就不买账。
刚开始大家对汉诺威的实力还有所忌惮,见乔治一世无所作为后,大家的胆子越来越大,干脆用帝国议会把中央政府给架空了。
这也是德意志联邦帝国无法整合起来的根本原因,小邦国统治者们自由惯了,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
哈布斯堡王朝是要面子的,皇储的婚事,肯定不能马虎,场面自然小不了。
具体的准备工作,不需要弗朗茨过问,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他只需要作为长辈和巴登王室沟通一下,顺便确定一下日子。
坦率的说,如果不是为了表示重视,弗朗茨连这都不会亲自过问。
没办法,最近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他这个咸鱼皇帝都感受到了忙碌。
普俄谈判需要关注,又在捣鼓新的维也纳体系,还要关注难民安置问题,以及沙皇政府进行的大清洗……
和之前相比,最近一段时间弗朗茨天天都在加班,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八小时,一连五天都没有休假了。
这么勤政下去,弗朗茨非常怀疑自己会郁郁而终。如果不是儿子们太过稚嫩,他绝对抓壮丁顶上去。
刚刚和巴登大公通了电话,敲定了腓特烈的婚事,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事情又找上门了。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驻圣彼得堡使馆刚刚传来消息,亚历山德罗维奇皇储叫停了大清洗。
沙皇政府将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的罪名扣在了民意党人身上,亚历山德罗维奇以皇储身份宣布了对刺客的处决令。
被沙皇政府逮捕的嫌疑犯,除了已经被确定有问题的,其他人已经陆续被放了出来。”
罪名扣在了民意党身上,意味着大清洗要结束了。革命党本来就是被通缉的对象,通常来说债多了不压身。
当然,这次可能是个例外。弑君这一条罪名,让民意党声名远播的同时,也将他们推向了地狱。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残余的民意党人,肯定会换个招牌,继续进行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要是继续顶着这块牌子,到国际上连赞助都拉不到,君主制国家是不会赞助“弑君”者的。
这是政治正确,在君主制强势的年代,政客们是不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弗朗茨点了点头:“看来沙皇政府内部即将迎来重新洗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俄国人的改革之路要止步了。
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是父亲亚历山大二世,没有改革下去的决心,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俄国人既然给了盖棺定论,那就把我们抓捕的民意党人都移交给沙皇政府吧,我们没必要越俎代庖。”
俄罗斯国内的局势非常明显,随着亚历山大二世的不断深化改革,触及到的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反对派的力量也在与日俱增。
能够将改革推行下去,那是沙皇掌握了军队。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的改革,完全是靠实力硬推下去的。
如果亚历山德罗维奇想要继续深化改革,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弑君案”扩大化,进行大肆株连,借机打压反对改革的保守派。
亚历山大二世解放了农奴,又给了大家土地,民间声誉非常不错。
利用“弑君案”这个借口动手,保守派们就算是要反弹,也无法获得民众的支持。
单独几个贵族、资本家,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杀掉几个领头的,剩下的人都会做出正确选择。
亚历山德罗维奇只是干掉了几个跳得最活跃的,就停止了大清洗,无疑是放弃了手中最大的底牌。
当然,也不能说他的决策错误。反对派的实力不弱,真要是大清洗扩大化,肯定闹出的乱子肯定不会小。
亚历山德罗维奇没有父亲的威望,更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真要是深化改革,还不一定能够镇住场子,选择妥协也不奇怪。
经过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俄罗斯帝国的矛盾已经趋于缓和,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想要做个太平皇帝并不难。
不准备继续深化改革,那么继续打压反对派就没有意义了。敲打一下过后,就立即收手,足以证明亚历山德罗维奇的政治手腕。
对弗朗茨来说,虚弱的俄罗斯帝国才是最好的俄罗斯,真要是沙皇政府完成了内部改革,那就是奥地利真正的心腹大患。
亚历山德罗维奇愿意收手正好,要不然弗朗茨还要想办法给他们搞破坏,到时候俄奥关系就完蛋了。
大清洗结束,作为亚历山大二世之死的具体执行者,民意党人自然要付出血的代价。
不光是奥地利抓到的民意党人要倒霉,被其他国家抓到的民意党成员,估计也难逃绞刑架上走一遭。
流窜到敌对的普鲁士都没有用,为了避嫌柏林政府只会更加卖力,拿着他们充当给俄国人的见面礼。
赦免是不可能的,如果刺杀未遂,还机会争取宽大处理,亚历山大二世都挂掉了,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
不仅仅是沙皇政府不愿意放过他们,下面的俄罗斯民众也不肯放过他们。
不管怎么样,在底层民众心目中亚历山大二世是英雄。
尽管第一次普俄战争失败,让他的光辉形象受损,但是后面知耻而后勇,又赢了回来,污点也就抹掉了。
“是,陛下!”警务大臣回答道
民意党的倒霉蛋不值得大家怜悯,自己做下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负责。
同为君主制国家,在打击“弑君犯”的问题上,大家的立场是一致的。
幸好民意党只是革命党中的一个小组织,要是成员众多的大组织,那就要血流成河了。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几个中二少年的一次莽夫行动,就断送了俄罗斯人民意志党的未来。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九十六章、耐心
大清洗结束后,沙皇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谈判中,普俄谈判很快就进入了关键时刻。
双方争议的焦点集中到了割地和赔款上。相比赔款,实际上割地还更加容易解决。
普俄争议最严重的是东西普鲁士地区,这里是容克贵族的老巢,柏林政府不敢轻易放手。
不过现在这些地区都在俄国人手中,作为战败国,普鲁士根本就没有能力收回来。
有一种“割地”叫既定事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暂时搁置下来,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
容克贵族们再怎么不满,也改变不了普鲁士王国实力不济,无力收回这些地区的事实。
现在柏林政府还在争取,一方面是对列强抱有期待,指望依靠国际干涉的力量,逼迫俄国人做出让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政治作秀。
相比领土上的争议,赔款才是真正的难题。普俄两国现在都缺钱,谁也不肯做出让步。
沙皇政府想要尽可能多的索要战争赔款,以弥补政府的财政亏空;柏林政府的想法恰恰相反,本身自己财政就困难,根本就无力巨额赔款。
真正的矛盾出现了,并且是无法调和的那种。不管俄国人的优势有多大,柏林政府就是两个字——没钱。
柏林政府是真的没钱,不是假没钱,随便怎么弄,都榨不出油来。
不光是对俄赔款支付不起,包括欠英国人的债务柏林政府都暂停支付。
据说普鲁士财政大臣已经启程前往伦敦,似乎是要游说债主们延长债务期限,或者是接受用实物支付。
这次游说行动,注定会很艰难。普鲁士王国资源匮乏,工业技术实力有限,工商业制品竞争力有限。
就算是“实物支付”商品会有一定的折扣,但是在高质量的英国工商制品竞争下,想要销售出去也是一个难题。
单纯的“廉价”带来的竞争力还是有限,除非价格差距非常悬殊,要不然还是质量好的商品更受关系。
事实上,普鲁士王国自身资源不足,需要从海外进口工业原材料,工商业制品的成本就已经上去了。
唯一的优势,大概是人工成本。遗憾的是这年头全世界的人工成本都不高,除了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部分行业人工成本都只是生产成本的一小部分。
事实上,柏林政府也提出了实物支付战争赔款的建议,结果被俄国代表一口回绝了。
没办法,沙皇政府现在缺的是钱,而不是工商业制品,尤其是外汇缺口非常严重。
这场战争,给俄罗斯帝国带来了巨额的贸易逆差,不得不依靠外债维持平衡。
现在战争结束了,沙皇政府急需大量的外汇用来偿还债务,要不然就只能拿真金白银去填坑。
英国人没有这些压力,拿到廉价的工商业制品,还可以往殖民地倾销,债主们的钱包不会亏。
沙皇政府拿到这些东西就只能自家用,拿去市场上变现也只能是自家印刷的卢布,换不到宝贵的外汇。
俄国代表尼基塔·季托夫伸出了五根手指:“5亿神盾,这是我们的底线,不能再低了。
要知道,为了这场战争,俄罗斯帝国至少付出了三十亿神盾的军费开销,造成了超过亿神盾的经济损失。
这些都是你们造成的,我们要求的赔款数额,仅仅只是损失的百分之五,已经非常低了。”
没有毛病,两次普俄战争加在一起,包括镇压国内内乱的开支,沙皇政府支付的军费开销确实超过了三十亿神盾。
经济损失更不用说,波兰-立陶宛地区近乎被达成了白地,俄属西乌克兰地区被打成了废墟,两次战争给俄罗斯帝国造成的人口损失超过千万。
把这些损失全部加起来,一百亿神盾那是绰绰有余。从这方面来说,沙皇政府提出的赔款要求真的不高。
至少,他们没有向柏林政府要抚恤金。要不然这上千万人的抚恤金,卖了普鲁士王国也赔不起。
政治就是这么现实,如果柏林政府赢了,他们就是正义的,战争可以定义为:为了解放被沙皇政府奴役的少数民族而战。
国际社会会定义:波兰、立陶宛、俄属西乌克兰……这些地区都是沙皇政府强占的领土。
既然输了,那么没得说,这些地区都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战争对这些地区的破坏,那都是在损害俄罗斯帝国的财产。
普鲁士代表吉莲-冯-麦克凯斯果断哭穷道:“伯爵阁下,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不只是贵国在承担,我们同样也是受害者。
现在普鲁士王国民生凋零、哀鸿遍野,普通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没钱”这是一个万能的利用,吉莲-冯-麦克凯斯不怕俄国人会进一步宰割普鲁士王国,现在俄国人的控制区是欧洲列强能够接受的底线。
如果沙皇政府不知足,想要一口吞下普鲁士王国,英法奥三国会让他们知道谁才是欧洲的主人。
无法吞并普鲁士王国,不等于无法灭亡普鲁士王国,俄国人只要肯付出代价,一路打到柏林去换一个政府并不难。
只不过这么一来,又要增加巨额的军费开销。战后普鲁士被打成了白地,那就一分钱的赔款都不要想了。
没有哪个理智的政府,会为了一口气,就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尤其是俄罗斯这样的穷国,更加不能抵御金钱的魅力。
沙皇政府有多缺钱,看谈判中用选择的支付货币就知道了。
一般来说,涉及到战争赔款的时候,大家都会用本国货币支付。
选择“神盾”,而不用“卢布”支付,沙皇政府也是迫不得已。
破于财政压力,沙皇政府不得不增发货币,卢布正在持续贬值中。
为了保证自家的利益,必须要指定一个币值稳定的货币,可供选择的就只剩下英镑和神盾。
俄罗斯帝国最大的债主是奥地利,在储备外汇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偏向了神盾,原本卢布和英镑挂钩的金融模式,早就在战争中被废弃了。
尼基塔·季托夫摇了摇头,严厉拒绝道:“这是贵国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做错事总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支付不起赔款,就想办法去借,我想贵国肯定有办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如果实在是不行,我们就用自己的放弃去取,总之这5亿神盾不能少一分。”
理论上来说,如果拿到了五亿神盾的战争赔款,困扰俄国人的财政危机马上就迎刃而解。
提前支付债务,可是能够节省大量利息开支的。假如全部拿去还债,外债立马就能够腰斩。
为了逼迫普鲁士妥协,尼基塔·季托夫毫不犹豫的开始威胁。自己去取,能够拿到这么多钱么?
答案是否定的!
现在的普鲁士,还是巅峰时期的德二帝国。想要靠拆机器弥补战争损失,就算是把螺丝钉都拆完,也凑不够五个亿。
……
不能让步,遇到了没钱。双方也算是棋逢对手,谈判很快陷入了僵局。
维也纳宫,密切关注普俄谈判的弗朗茨,这个时候也头疼了起来。
普俄谈判这么拖下去,对奥地利也非常不利。
别的不说,不给这场战争画上一个句号,新的维也纳体系如何能够建立起来?
以英国人的作风,如果他们趁机不搞事,那就不是英国人了,要不然怎么会有“搅屎棍”的美名。
正所谓夜长梦多,拖得时间长了,谁也不知道奥地利的优势能不能持续保持下去。
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奥地利的损失就大得去了。维也纳体系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名声,还有庞大的政治利益。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俄国人的胃口太大,普鲁士根本就承担不起。
5亿神盾的战争赔款,这恐怕要超过欧洲历史上所有战争赔款的总和,甚至是全世界所有的战争赔款加起来,都不一定有这么多。”
多么?
在这个年代来看,确实是天价赔款。原时空的普法战争,最后的战争赔款也不过50亿法郎,都震惊了全世界。
以现在的汇率计算,50亿法郎也不过4亿神盾。
当然,考虑到年代的不一样,十年前的4亿神盾,还真不比现在的5亿神盾少。
不过普鲁士和法兰西完全是两个概念。法国人轻而易举筹集了50亿法郎,据说超出了十几亿。
要知道普法战争还打烂了东部几个省,经济损失超过200亿法郎,法国政府本身还有上百亿法郎的巨额债务,不比现在柏林政府欠得少。
底子厚实就是这么牛,人家损失的起,换了普鲁士王国根本就做不到。
弗朗茨没有被触动,那是因为见识过一二战的赔款,内心已经非常强大,这点儿钱已经很难让他触动了。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点了点头:“对柏林政府来说,确实有点儿多。能够让俄国人做出让步么?
比如说:减免一部分赔款,或者是延长支付年限。将每年支付的赔款数额,限制在普鲁士王国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韦森贝格摇了摇头:“陛下,这恐怕很难。战争带来的伤害太大了,普鲁士王国现在几乎没有支付能力。
况且,俄国人还欠我们巨额的债务,任何减免、或者是延期支付的建议,都不适合由我们提出来。”
听了这个解释,弗朗茨无奈的揉了揉额头。涉及到了自身利益,那就意味着没得商量了。
要是维也纳政府建议沙皇政府减免赔款,俄国人也要求奥地利减免债务,那就令人尴尬了。
财政不好就可以不赔钱,这怎么可能呢?按照这个逻辑,奥地利如何向俄国人收账?
弗朗茨问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沙皇政府的财政还能够支撑多久?”
普俄停战,不等于战争已经结束了。条约一天没有签订,战争就不算真正结束。
现在普俄两国还有上百万大军还在边界上对峙着,就算是不打仗,光这上百万张嘴的吃喝,每天的开销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对财政不好的普俄两国来说,肯定是有压力的。
首相费利克斯回答道:“大概能够支撑两到三个月,俄国人的武力威胁,没能吓住普鲁士王国,也和这有直接关系。
如果普俄战争继续下去,最多进行一个多月,沙皇政府又要闹钱慌了。
不光是俄国人缺钱,普鲁士也好不了多少。如果不是普军驻扎在本土,减少了运输消耗,柏林政府可能还会先破产。”
两个穷鬼在比耐心,弗朗茨也是无语了。按照目前的情况,已经不是普鲁士王国要赔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他们能够拿出来多少钱。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九十七章、两份条约
时间是一把杀猪刀,无论普俄两国如何坚持,在时间面前都不得不低头。
经过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谈判,1881年7月18日,普俄两国终于在各方的调解下勉强达成了协议。
真的很勉强,无论是沙皇政府,还是柏林政府都对这份和约不满意。
只是家里的余粮不多了,为了避免被饿死,才不得不妥协。
战争结束了,不等于就不用花钱了。阵亡、伤残士兵的抚恤金,退役官兵的安置,战后的经济重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普俄两国不敢耗光自己的钱袋子,政府没有应急资金,可不是财政破产那么简单。
不把大兵们安置好,那是要出大乱子的。哗变都是小意思,最怕的是有人振臂一呼“革命”就来了。
英法奥三国明确表态,只有签订了停战条约,国际社会才会考虑给予帮助。
这年头英法奥三国就是国际社会,三国的立场一致,剩下的国家加起来都不顶事。
战后重建可以往后拖,但是裁军安置势在必行,没有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即便是赢得了战争的俄罗斯帝国也顶不住。
普俄都做出了让步,或者说是三国帮他们做出了让步,条约内容:
1、普鲁士王国承认战败,为战争承担责任;
2、割让东普鲁士地区、西普鲁士地区、波兹南地区给俄罗斯帝国;
3、普鲁士王国支付3.6亿神盾给俄罗斯帝国作为战争赔款,分30年支付,年利率6%;
(备注:首批支付6000万神盾,此后每月支付本息和1798652神盾,共计70751万神盾)
4、在柏林政府支付首批赔款后,俄军必须在一个月内撤离普鲁士王国的领土;
5、双方在一个月内完成俘虏交换,均不收取赎金;
……
后面赔礼道歉之类的都不是重点,真正的核心就这么几条,尤其是割地和赔款。
地已经被俄国人占据了,不需要进行交接,现在就剩下钱了。这个时候就轮到汉诺威上场了。
在大家的一片惊讶声中,1881年7月19日,汉诺威政府和柏林政府一起公布了《普鲁士王国同汉诺威王国土地交易协定》,条约规定:
普鲁士王国以2.1亿英镑的天价,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和易北河以西的领土出售给了汉诺威王国。
不等大家从这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中缓过来,1881年7月20日,汉诺威政府同英国金融界签订了1.5亿英镑贷款协定。(约合3亿神盾)
拿着借来的1.5亿,加上自己筹集的6000万,1881年7月末,汉诺威政府和柏林政府完成了这笔有史以来上最贵的领土交易案。
钱拿到了,本该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令人遗憾的是这笔钱只是在柏林政府手中过了一道手。
英国人提供的1.5亿英镑,要用来优先偿还柏林政府欠他们的债务,显然这是不够的,所以直接就没了。
明显的霸王条款,可惜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投诉,柏林政府只能认了。
剩下的6000万英镑拿到了手,支付俄国人的首批战争赔款后,这个数字立马又缩水了一半。
最后的3000万英镑,柏林政府还是留不住,裁军安置、伤亡抚恤就花得差不多了,战后重建的资金还不知道在哪儿。
一款两贷,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又赚取了两笔利息,英国人让大家领教到了什么是金融上的神操作。
……
维也纳宫,看着英国人的神操作,弗朗茨都忍不住想要效仿,最后无奈的发现没有施展的对象。
放下了手中的文件,弗朗茨感叹道:“汉诺威政府能够自筹6000万英镑,看来我们一直以来都低估了他们的财力,德意志地区的这些小邦国,可能要比我们想象中要富裕得多。”
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汉诺威政府的表现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
进入近代过后,北德意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拿到了莱茵兰地区过后,德意志联邦帝国的整体经济都上了一个台阶。
汉诺威把持着中央政府,虽然在政治上没有能够控制住国内的小邦国,但是经济上还是在相互影响。
汉诺威政府筹集到了6000万英镑,也可以算是德意志联邦政府筹款到了6000万英镑。
1...305306307308309...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