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农业部的计划拿回去重做,尽可能降低我们在这次风波中的存在感,粮食价格暴跌的原因必须是俄国人导致的。
一旦农业危机全面爆发,欧洲肯定会爆发一场农民破产潮,持续的时间还有可能会很长。
殖民部也要立即行动起来,从欧洲各国拉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他们会是这次危机的重灾区,作为盟友有义务帮他们消除隐患。”
原时空的这次农业危机中,德意志地区是重灾区,在这期间有数百万德国人移民美国。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奥地利已经多次在德意志地区招揽移民,人口过剩的情况已经得以解决。
最好的证明就是德意志联邦帝国,建立了这么多年,总人口还没有突破一千万,完全就是在原地踏步。
如果看到他们的移民数据,大家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从1854年到现在,德意志联邦帝国人口流出高达350万。
跑出去了这么多,当地人口自然涨不上去了。要是这么多人都留在原地繁衍,按照当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计算,现在德意志联邦帝国的人口早就突破1600万了。
这边的羊毛剪得差不多了,弗朗茨又把手伸到了俄罗斯帝国。即便是在普俄战争中失败,丢了几百万平方公里领土,俄罗斯帝国依然还有七千四百多万人口。
弗朗茨都已经玩儿刺激生育了,奥地利很多地方的人口出生率,还是要比俄国人低。如果不是奥地利死亡率更低,人口增长率是绝对跟不上俄国人的。
按照社会学家们的分析,未来几年俄罗斯帝国会持续爆发婴儿潮,拿到了土地的农民会使劲生,人口出生率有望突破6%。
这个数据并不奇怪,俄罗斯帝国的人均寿命断,人口结构主要是未成年、青少年、中年人,超过四十五岁的人都非常少。
从数据上分析,那就是俄罗斯帝国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适龄生育人口,这么高的青壮比例,加上民众们缺乏娱乐活动,没事就回家造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就高了。
不光俄罗斯帝国适龄生育人口多,几乎每一个国家的适龄生育人口比例都高,大部分国家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上。
进入19世纪后,欧洲人口进入了暴涨期,各国人口增长率都很快,增长速度最缓慢的是法国人,其次是西班牙和意大利。
主要原因还是出在经济上,没有足够土地的农民已经生不起了。工人更不用说,居高不下的弃婴数量就足以说明问题。
当然政府的政策,也是导致三国人口增长率不高的重要因素。在这个年代来看,不能说这些政策完全就错了。
国内的经济发展不见起色,如果不抑制人口增长,多出来的人怎么养的起?
法国人是例外,他们的问题不是养不起,完全是自己在瞎折腾。
粮食价格血崩,人口高出生率的俄罗斯帝国肯定是重灾区,留在国内的话,孩子多的家庭肯定养不起。
这个时候移民,可是在亚历山大二世减轻压力。不管沙皇政府多么不情愿,在这期间他们是不可能阻止民众离开的。
从这方面来说,双方也是各取所需。对稳定第一的沙皇政府来说,能够消除内部隐患,后遗症就不值得一提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机
奥地利农业经济会议闭幕后,维也纳政府向外界宣布:在新粮收割前,更换部分战略储备粮。
这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只不过一般都是在国际粮价走低的时候买入,价格高涨的时候卖出。
这一次显然是例外,尽管不知道维也纳政府准备抛售多少粮食出来,国际粮食市场上还是引发了剧烈动荡。
较之年初的时候,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已经下跌了百分之九,现在受维也纳政府抛售的影响,粮食价格猛然暴跌了四个点。
托盘的资本家们已经撑不住了,英俄交易让他们损失惨重,奥地利现在又补上了一刀。
好在维也纳政府宣布的是更换,而不是单纯的抛售,要不然这个影响还会更加剧烈。
伦敦粮食交易市场上,一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照例在市场上了解价格。
中年男子名叫詹姆斯,是一名小资本家,拥有一家面粉厂。自从英俄粮食协定签订过后,他就慌了。
俄国的廉价粮还没有进入,份额就被有关系的资本家们瓜分一空。等詹姆斯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当然,反应的再快也没有用,这种肥肉不是他有资格分享的。原本詹姆斯是收购本土的小麦进行加工,现在不行了。
国内的小麦可没有那么廉价,要是把收购价格压了下去,估计他会直接被人打出去。
为了寻找廉价的粮食来源,詹姆斯将目光投向了粮食交易市场。受国际粮食价格影响,果然这边的粮食价格下跌幅度要大得多。
突然看到广告牌上出现了奥地利小麦,詹姆斯立即停下了脚步。要知道最近十几年,国际市场上已经很少出现奥地利小麦了,出现的都是已经加工完成的面粉。
“劳尔,这批粮食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价格会这么低?我记得奥地利不对外出口小麦的,这该不是走私货吧?”
詹姆斯半开玩笑的问道,不怪他感到惊讶,主要是这不是一般的低,而是低到了极限,一个超乎詹姆斯想象的价格。
“詹姆斯先生,你真会说笑。真要是走私,我们也不走私粮食啊!这种大宗商品,运输起来不方便,税率又低根本就没有必要冒险。”
詹姆斯不理会劳尔的打哈哈,抓起了一把小麦看了起来,初步判断是陈粮,不过这也不是价格低到如此地步的理由。
“少给我扯淡,说吧这批粮食有什么问题?不要告诉我,有这种便宜可以占,还轮得到我们!”
劳尔淡然一笑,拿出了一份报纸递给了詹姆斯。
“詹姆斯先生,你都看出来了,这批粮食都是陈粮。前不久维也纳政府宣布更换储备粮,仓库中的陈粮就对外打折销售。
你也是专业人士,肯定清楚陈粮的价格会打一个折扣。现在这批粮食存放已经超过三年,加工成面粉口感肯定会有影响。
在奥地利这种粮食通常都不会加工成面粉,而是用来酿酒,或者是加工成饲料。
这次维也纳政府释放出来的库存粮较大,才流入了国际市场。之所以这么便宜,当然是伦敦那帮官僚干得好事了。
俄国人的新粮都那么便宜,这些陈粮自然只能更加便宜,要不然卖给谁啊?”
看得出来,劳尔对伦敦政府也是怨念颇深。英俄贸易协定,直接让企业和俄国人签订合同,他们这些中间商的生意自然就没了。
要不是把奥地利的陈粮弄回来销售,他们就要关门大吉了。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可没有俄国粮食那么廉价。
詹姆斯放下了手中的小麦,又抓了一把在手中搓了起来。
“你确定这些粮食都没有问题?”
劳尔:“当然,如果有问题的话,我就下地狱!”
看到詹姆斯还在犹豫,劳尔补充道:“詹姆斯先生,如果有疑问的话,你可以亲自检察。
这种捡便宜的机会可不多见,未来国际粮食价格再低,也不可能跌到这个份儿上。
你应该知道,要是按照这个价格销售,全世界的农民都会破产。这已经跌破了生产成本价,就这么一批。”
詹姆斯动心了,如果粮食没有问题,仅仅只是陈粮的话,完全有购买价值。咬了咬牙,似乎是下定了决心。
“我要三万吨,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这几乎是詹姆斯所能够调集的全部资金,不过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他还是决定赌了。
这批粮食的价格,比伦敦政府从俄国人手中拿到的粮食还要便宜百分之十五。表面上来看,陈粮和新粮价格有差异是正常,实际上这个价格还是便宜的过分。
深层次的原因,詹姆斯明智的没有探究。反正只要能够发财,他管那么多干嘛!
……
从五月份开始,来自奥地利的粮食迅速出现在英国市场上。这种廉价粮一出现,就受到了无良资本家们的追捧。
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这种价格不正常,甚至有人猜测这是奥地利意图破坏英俄交易,不过这不妨碍他们发财。
粮食不同于其它商品,存放个三五年也不是问题。反正都是陈粮了,再放还是陈粮。
口感变差,那更是小问题。只要加工出来的面粉便宜一点儿,在市场上就不愁销路。
能够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还想要追求食物口感,普通英国民众还没有这么豪气。
这么大张旗鼓的行动,自然引起了伦敦政府的注意。不过这次行动,不是奥地利单干的,还有一帮英国本土资本家参与。
伦敦政府和俄国人的交易,同样不可能人人受惠,很多资本家还是利益受损者。
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等到俄国粮食大举涌入,他们想要生存下去都非常困难。
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不介意和奥地利合作了。反正都是合法贸易,伦敦政府也无权干涉。
想要设置限制条件,阻止奥地利粮食倾销。抱歉,国会那一关可不好过,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者们,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就让本杰明内阁束手无策。
自由贸易体系可不能被推翻,这是不列颠经济政策的核心。当然,这种烦心事对本杰明首相影响不大。
新一轮的选举结果已经出来,他现在是前首相了。该发愁的是正在组建的自由党内阁,这也算是给竞争对手威廉-尤尔特-格尔斯顿挖了一个坑。
在换届的关键时刻,本杰明内阁消极应对,等完成权利交接后,伦敦政府再想要采取措施已经晚了。
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奥地利已经向不列颠倾销了八百五十万吨黑麦、三百万吨小麦、四百三十万吨玉米、三百二十万吨大豆……
发生在英国的事情,也影响到了国际粮食市场,这会是真的血崩了,猛然间暴跌百分之十五。
俄国人的廉价粮还没有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结果价格都已经跌的差不多了。
年初的时候,国际粮食市场上黑麦还是25神盾/吨,现在已经下跌到了18.6神盾/吨;玉米也从18.8神盾/吨;下跌到了14.1神盾/吨……
总之,所有的主粮价格都在狂跌,连带着其它农产品价格也大受影响。人们的恐慌心里,就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到了这一步,大家就一起赔钱好了。所有人都清楚,现在的价格还不是最低点,等秋收过后,粮食价格还会迎来新的低谷。
粮食供大于求,各大粮食出口国的好日子都结束了。如果没有英俄粮食贷款协定这根导火索,没有维也纳政府的粮食倾销,那么这场农业危机会缓慢爆发。
现在不可能了,危机刚刚临近就直接引爆。1872年注定是悲剧的一年,粮食滞销将成为下半年的热门话题。
这已经不是价格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就卖不出去。想要稳住粮食价格,最佳的办法就是削减粮食产量,销毁掉过剩的农产品。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奥地利自然要采取积极措施了。7月份的时候,奥地利农业部就向世界各大产粮国发出号召,希望各国同时削减粮食产能。
8月12日,维也纳政府出台了《土地休耕法》,以法律明文规定了种植粮食的土地必须休耕。具体休耕时间,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看起来很有效的法律,实际上影响力却非常有限。奥地利本来就有农业休耕的传统,无非是这次明确做了规定。
按照农业部的估计,这么一来奥地利的粮食产量大约可以降低两三个百分点。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以缓解产能过剩危机。
8月15日,维也纳政府又出台了《开荒土地法》,明确规定欧洲地区本土新开垦土地,五年之内禁止种植小麦、玉米、黑麦、土豆等多种农作物。
这些措施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管怎么说,已经种到了地里的庄稼,也不可能给拔了。
1872年奥地利粮食产量,仍然不会降低,短时间内影响不到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




神圣罗马帝国 第九十二章、好消息
国际粮食价格猛然暴跌,奥地利国内粮食价格同样受到了冲击,粮食价格跟着暴跌。
奥地利本土的粮食价格,一直都低于国际市场,这次终于和国际接轨了。
不光是粮食价格再下跌,别的农产品价格同样在跟着下跌。资本家们已经在努力拖市,但在庞大的供应量面前还是徒劳无功。
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的动荡,大量的原粮被抛售到了市场上,同样也冲击到了成品粮出口。
以面粉出口为例,不但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了百分之九,就连出口总量也萎缩了百分之四。
这是维也纳政府向英国倾销陈粮的后遗症,拿到便宜原材料的英国资本家们努力生产,挤占了原有的市场。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面粉无法长期存放。想要搅乱英俄粮食交易,只能用原粮进行冲击。
价格下跌、出口萎缩,从事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日子不好过了,尤其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行业。
在奥地利农产品加工业,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拥有产业工人数量超过三百万,光从事面粉加工的企业,都超过了八十万人。
这后面还牵扯到了数千万农民,粮食加工业受到冲击,势必会影响到新粮收购。
维也纳宫,弗朗茨放下了手中的资料,端起了茶杯,淡淡的清烟升起,清香四溢。
“必须要尽快稳定国内市场,国际原粮交易价格暴跌,成品粮交易价格要不了多久也会暴跌。
资本家们是撑不了多久的。在利益面前,没有几个人能够保持理性,成品粮市场也稳定不了多久。
国际市场无法控制,能保住多少份额算多少,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但是本土和殖民地市场我们必须要稳住了。
国内的粮食消耗量增长速度将近百分之二,只要撑上两三年,等欧洲各国的农民破产潮爆发,我们就可以度过危机了。
不过,政府还是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不能等市场自发调节。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要不然前期积累的优势就被白白浪费掉了。”
增加消耗量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增长,其次才是经济发展民众收入增加,消费量随之增加。
弗朗茨之前提出的吸收欧洲各国移民,实际上也是增加粮食消耗量的一种手段。
当然,吸收移民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劳动力。奥地利的殖民地面积已经很庞大了,想要把这些地方开发出来,这需要大量的人口。
即便是最受重视的非洲大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移民,奥属非洲的总人口才堪堪破千万。
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别的殖民地更惨,因为人口数量太少,连最基本的开发都做不到。
农业大臣霍尔斯站了起来,从文件夹里拿出了一份报表,走上去递给了弗朗茨。
“陛下,农业部建议将农产品进口关税上调,避免外来农产品冲击本土市场;同时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对国内成品粮价格执行建议指导价。
对利益受损的成品粮出口企业,农业部建议对出口部分,给予他们退税补贴,弥补一部分损失。
这是具体措施,还有相应的配套计划。计划实施后,本土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会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下来。”
上调农产品进口关税,这是针对俄国人。最近几年,俄罗斯帝国的粮食出口只是减少,并不是完全消失。
只不过这部分粮食并没有直接进入国际原粮市场,而是卖给了奥地利的粮食加工企业,加工完成过后再销售到国际市场上,也包括返销回俄罗斯帝国。
奥地利能够在国际农产品出口市场上,占据高达百分之七十的份额,这里面也少不了俄国人的贡献。
现在俄国人产能大爆发,奥地利已经吃不下了,加上这些年各国疯狂提高粮食产量,国际市场供过于求,农业部自然是优先保护本国贵族、农民的利益。
最低粮食收购保护价,也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之一。包括后面的本土成品粮销售指导价,也是其中的一环。
简单的说,就是政府制定一个成品粮零售价格区间,企业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定价。
在此之前,维也纳政府就有农产品最高销售限价,现在加上了最低限价。
“自由市场经济”,很遗憾奥地利有市场经济,却没有自由市场经济。政府插手市场,也不是一两次了。
当然,如果是和国际民生无关的行业,维也纳政府是从来不插手的,比如说:工艺品、奢侈品之内的,那都很自由。
初略的看了一遍,弗朗茨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后面的计划都不错,不过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暂时不能实施。我们提高了关税,俄国人肯定会采取反制措施,提高奥地利工商业制品的关税。
这次风波局限在农业上就够了,再波及到其它行业,所带来的后果更加难以控制。
我们可以在执行最低粮食收购价的时候加以限制,只是针对本土、本年度新粮;对企业的退税补贴,也仅限于采用本土粮食加工出来的产品。
为了避免企业骗取补贴,一旦申请领取退税补贴,企业半年之内禁止采购外来农产品。”
弗朗茨还记得原时空德俄翻脸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农产品关税。当然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俄国人没有底气和奥地利翻脸。
只是一味的激化矛盾没有好处,尽管因为经济发展不好的缘故,俄罗斯帝国的市场不怎么样,可那也是奥地利工商业制品的一个重要销售市场。
况且,俄奥同盟还没有土崩瓦解,两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仍然有效。除非是毁约,不然调高关税就是一个笑话。
在协议范围内有明确规定,每次增加的关税,不得超过原来税率的百分之五,同一项商品三年内只能调节一次。
俄奥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税4%,在这个税率基础上提高百分之五,那就是4.2%。就提高这么一点儿,弗朗茨还不如不调。
沙皇政府多次提高奥地利工商业制品税收,都没有改变奥地利商品铺满了俄国商店的货架,就足以说明了问题。
在双方的条约范围内,就没有一项商品的关税税率能够超过百分之十,大部分都只有几个点。
想要越过去简单,那就是毁约。这种条约可是弗朗茨好不容易才忽悠俄国人签订的,怎么可能主动毁约呢?
从这方面来说,农业大臣的大局观还是有待提高的。不过这点儿小问题,弗朗茨非常大度的包容了,技术官僚不能要求太高。
别的能力霍尔斯表现的很一般,可是在专业领域却很厉害。在他主持农业部这些年,奥地利农业有了质的提高。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新技术、完善农业产业链等等,都是在他主持下完成的。
现在奥地利农业产能过剩,都有霍尔斯一份功劳。当然,这不能怪他。在还能够赚钱的情况下,想要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太难了。
原时空的这次农业危机持续了二十多年,把一个又一个农民逼破了产,才重新达到了平衡,这里面的难度可想而知。
种植经济作物也不是一句话的问题,还要能够保障收益。很遗憾,由于市场信息的不透明,没有谁能够做出这个保证。
奥地利又不是计划经济,农民都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今年市场上缺货,明年就有可能烂在地里没人要。
相比之下,粮食还算是稳健产品。或许回报率可能低一点,但不至于血本无归。
停顿了片刻功夫后,消化完弗朗茨的话后,殖民大臣斯蒂芬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弗朗茨。
“陛下,最近一段时间南非地区频繁发现金矿,这些被发现的金矿不论品质、还是储量,都相当的惊人。
这是南非总督菲克尼子爵递交的报告,初步判断这是一个比西非规模更加庞大的金矿群,储量有可能超过美国。”
这是一个好消息,奥地利在货币霸权争夺中失利,黄金本位金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南非黄金储量有多丰富,弗朗茨自然是一清二楚的。知道归知道,但说出来的,事情就解释不清楚了。
奥地利的宗教气氛已经很浓厚了,弗朗茨可不想给教会继续造势。重生这么多年,他都没有露出破绽,靠的就是谨慎。
反正黄金埋在地下,又跑不了。南非都被占据了,这些金矿早晚都会被人发现,最后还是会流入奥地利。
实际上,奥地利的黄金缘也很好,几乎每一片殖民地都有黄金。这可不是弗朗茨专门选的,完全是现实把奥地利的扩张方向引过去的。
最初开扩非洲殖民地的时候,弗朗茨可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基业。如果不是欧洲各国不重视非洲大陆,怎么可能便宜奥地利。
向南洋扩张完全是一个意外,出乎意料的成功;中美洲殖民地存在仅仅只是为了干涉南北战争,能有今天的规模,同样超出了弗朗茨的计划。
在行动之前,弗朗茨可不知道中美洲那帮小国,如此的渣。
原本他只是打算借一个落脚之地,结果一不小心从美国忽悠一帮德意志移民过来,直接就反客为主了。
当然,这个说法估计那几个小国掌权者会不服。人家一个国家才几万白人,军队从都不超过一个团,拿什么抵抗奥地利?
1...216217218219220...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