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没有吞并墨西哥,并不意味奥地利就忌惮他们的实力。主要是击败政府军容易,要统治墨西哥难。
墨西哥的领土一再缩小,现在还是还是有近两百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盘儿,又多是山地,想要清理一遍,没有数十万军队根本就做不到。
这个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收益,法国人放弃墨西哥,就是因为看清楚了这一点,不愿意继续填这个窟窿。
现在不一样,反正奥地利都要离开了。就算搞得天怒人怨,康普顿公使心里也没有压力。
外面的抗议人群是怎么来的,他可是心中有数。墨西哥政府不敢直接找奥地利的麻烦,就推着民众往前冲,自己躲在后面看热闹。
一直没有发作,并不是康普顿公使怕了,主要是没必要。表面上看来,这是在给奥地利制造麻烦,实际上最大的麻烦后面还是会留给墨西哥政府。
如果有执政经验的话,墨西哥政府就绝对不会这么干。民意是一把双刃剑,当奥地利撤离后,爆棚的民意就是干掉共和政府的利刃。
说白了,从胡亚雷斯总统尸检报告出炉那一刻,就决定了奥地利这次政治讹诈失败。
墨西哥政府从头到尾,都是在做无用功。就算是没有抗议的人群,维也纳政府同样会放弃墨西哥。
收到了奥地利撤离的消息,墨西哥政府难得高效率了一回。这次政府内部的各大派系都统一了意见,赶紧把这个瘟神送走。
后遗症爆发了,示威人群和前来驱散人群的警察发生了剧烈冲突。包括示威的组织们,都无法控制情绪高涨的民众。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使馆区外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看着墨西哥政府自己动手镇压游行民众,康普顿只是一阵冷笑。
就算是要搬家,那也不是几个小时能够完成的,他还有时间看热闹。至于麻烦,康普顿是一点儿也不担心,墨西哥政府还担心他们赖着不走呢?
任何敢于阻挡奥地利人撤离的人,都是墨西哥政府最大的敌人。执政经验缺乏的墨西哥政府,可不知道奥地利撤军只是麻烦的开始。
这边正在进行撤军,另一边却在加紧军事行动。被憋坏了的殖民者们,可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扩张机会。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八十七章、搞事情的约翰牛
随着大军的撤离,墨西哥事务也暂时告一段落。至于被强占的南部领土,这就要等后面慢慢扯皮了。
这年头的殖民者不好惹,吃下去就没有吐出来的。就算是维也纳政府下令放弃,他们都未必会放手,以现在墨西哥政府军的实力还真不一定能够打赢这些种植园主。
这一点在南北战争中就证明了,为自己而战的时候,种植园主们总是能够爆发更大的潜力。
不管马西米连诺一世有什么想法,弗朗茨第一时间令人把他“押送”回了维也纳。从字面意思都知道,过程肯定不是那么和谐。
这都是小问题,能够把他活着带回维也纳,弗朗茨已经可以向年迈的苏菲皇太后交差了。中途上演的闹剧,完全不值得一提。
现在弗朗茨正被一封突如其来的邀请函惊呆了,摩纳哥独立了,夏尔三世邀请他去观礼。
不得不说法国人就是会玩儿,为了扭转在国际上的不利形象,拿破仑三世居然放任摩纳哥独立。
摩纳哥只是一个领土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人口更是不过万,估计夏尔三世走到大街上能叫出每一个国民的名字。
从表面上来看,摩纳哥独立与否对法兰西都无关紧要。可是从政治上来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会刺激意大利独立运动。
摩纳哥这样的弹丸小国,通过独立运动都能够取得国家独立,意大利人能忍得住么?
当然好处也非常大,摩纳哥独立欧洲世界都给予了法国人高度评价,拿破仑三世在报纸上的形象一下子好了起来。
如果他能够再接再厉,让意大利也跟着独立的话,他就是19世纪的圣人了。没准还可以成为意大利的国父,是他让意大利几个邦国坐到了一起。
原时空摩纳哥是什么时候独立的,弗朗茨已经记不清了,反正也是在拿破仑三世时代。
现在弗朗茨承认前世键盘侠对拿破仑三世的评价,还是有道理的:“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这符合拿破仑三世的人设,用基辛格的话说就是:“拿破仑三世不喜欢内政,却为法国内政作出了杰出贡献;喜欢外交,却把外交搞得一塌糊涂。
一生中致力于殖民地争夺,却没有战略;想要阻止德意志地区统一,却帮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还赔上了自己的帝国。”
不光是帮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还帮撒丁王国统一了意大利。原时空拿破仑三世的生平,那就是一部疯狂作死曲。
现在实际上也差不多,看起来拿破仑三世的丰功伟绩已经超越了历史同期,这不又开始瞎折腾了。
现在的大法兰西帝国,想要长治久安,首先就是要断绝一起独立的可能,对独立组织斩尽杀绝。
不下狠手震慑住后来者,意大利独立运动就停不下来。缓和的政治手段不是不能用,问题是操作起来太麻烦,并且隐患还非常大。
弗朗茨自认为是完不成的,所以奥地利一直都在强制推行民族融合政策,就算是有人抵制,但是几岁大幼童不会。
义务教育就是一场民族大融合运动,新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即便是还有原来民族的痕迹,可是在语言文字上已经完成德意志化了。
法兰西现在也需要一场民族融合运动,尽管意大利人不好融合,也必须要去推广,要不然法意早晚都会分道扬镳。
拿破仑三世是怎么想的,弗朗茨不清楚,总之这又是一次政治上的败笔。就算是为了释放烟雾弹,迷惑国际社会,也不该让摩纳哥这个时候独立。
要是换了弗朗茨,他宁愿让意大利地区独立,从而获得一个统一莱茵兰河西部的机会。
意大利除了有人之外,就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看上去经济发展还不错。可是这些人融合不了,增加不了法兰西的国力。
反而是比利时、卢森堡、莱茵兰地区拥有法兰西需要的煤铁资源,可以大幅度增加法兰西的综合国力。
当地的人口,还没有意大利地区那么多,融合起来也相对要容易一些。
这不是没有机会,实际上法兰西有已经错过了两次吞并这些地方的机会。奥地利统一南德意志地区时期,还有普俄战争时期,都是法兰西动手的机会。
不要看弗朗茨叫嚣的厉害,实际上法国人真要吞并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奥地利还真奈何不了他们。
前提条件是拿破仑舍得放弃意大利地区,没有了直接接壤的地盘,让奥地利跨国劳师远征,弗朗茨可没有这种国际主义精神。
打赢了收获几句感谢,战争的开销还要自己负责,除非能够一口气打到巴黎,不然法国人是不会赔钱的;打输了更惨,搞不好还会引发内部动荡。
“外交部怎么看摩纳哥独立,拿破仑三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尽管看不出来法国人的目的,弗朗茨还是认为这里面有文章,即便是拿破仑三世一时昏头了,也不可能整个巴黎政府都跟着昏了头。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陛下,摩纳哥独立涉及到的问题很复杂,还涉及到了英西两国。
在拿破仑时代之前,摩纳哥一直都是西班牙的保护国,18世纪末才变成了法兰西麾下的保护国。
为了吞并这里,法国人也做了不少工作,只是因为政权更替太过频繁,摩纳哥就渐渐的被巴黎政府忽视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地独立的呼声一直都没有减弱。法国人也只是名义上的宗主国,并没有对当地进行控制。
这次摩纳哥独立是英国人牵头进行的,作为独立的代价,摩纳哥政府还放弃了对芒通、罗克布伦两大市镇的主权,领土面积缩小了百分之九十。
巴黎政府同意摩纳哥独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合法吞并芒通和罗克布伦,顺便把激进的独立分子清理出去。”
果然背后还有故事,摩纳哥这种弹丸之地,弗朗茨不可能去关注,德意志地区的小邦国都弄得他头大。
表面上看起来法国人是赚了,吞并了摩纳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领土,并且还是经济发达区域,再把独立分子打发了出去。
实际上,这不是眼前的问题,还要看后续影响才能够判断。看样子英国人在给法国人挖坑了,弗朗茨开始暗自警惕,要是一不小心被约翰牛暗地里坑了,那就悲剧了。
“嗯,既然是如此,作为盟友我们替法国人造造势,他们的国际形象太过糟糕,需要修复一下。
不要做得太刻意,摩洛哥独立会带来的后患,法国人应该也清楚。要是做得太过,容易让他们警惕。”
这个坑不大,还埋不了法兰西帝国。就算是刺激到了意大利独立运动,短期内也很难发挥作用。
有人反对同法兰西合并,同样也有人支持和法国人合并。拿破仑三世也不是白忙活的,在意大利地区还是有一批支持者。
尽管反对者人数更多,可是这些人嘴上说说还行,真要是让他们拿起武器和法国人战斗,估计大部分意大利人都没有那个勇气。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既然英国人出手了,弗朗茨自然乐意配合,一个强大的法兰西并不符合奥地利的利益,还是衰落一点儿好。
停顿了一下,弗朗茨又补充道:“我们也要警惕英国人的小动作,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实际上在未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灾难。
英国人抛出来的诱饵,只要是不能够确定后果的,都直接放弃。上帝告诉了我们,贪婪是人类的原罪,大家必须要警惕。”
看着弗朗茨慎重其事的警告,众人面面相觑。暗自疑惑道:英国人有这么恐怖么?
……
巴黎,拿破仑三世满意的放下了手中的报纸,自从宣布让摩纳哥独立后,欧洲舆论都唱起了赞歌,让他整个人都有些飘了。
好名声,这不算什么缺点。如果一个君主连名声都不要了,那才是灾难性的。可是过度那就麻烦了,一个不好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让摩纳哥独立,拿破仑三世也是犹豫过的。早在几年前,就准备这么干了。只不过为了在意大利地区扩张,考虑政治上的影响,才拖到了现在。
列强也是需要作秀的,立一个小村庄级别的摩纳哥公国,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纵观欧洲各国,只有法兰西在国际上没有小弟摇旗呐喊,这让拿破仑三世非常没有面子。
每次召开国际会议,法兰西的提议都要等大国大声过后,才会有人响应。如果几个欧洲大国保持沉默,那么就会哑场。
现在的欧洲小国,基本上都是有老大的,想要拉拢过来,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既然没有小弟,那就制造小弟好了。摩纳哥独立就是这么出来的,和外界的猜测根本就是两回事。
如果不是拿破仑三世需要,英国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功。不要看摩纳哥已经独立,实际上这是一个国中之国。
除了一面临海,剩下三面被法兰西包围,政治经济都离不开法兰西的控制。
拿破仑三世慈爱的问:“欧仁,看明白了么?”
(欧仁全名:拿破仑·欧仁·路易·让·约瑟夫·波拿巴)
拿破仑三世的儿子有好几个,可是合法的儿子却只有这么一个。还是中年得子,自然倍受重视。
尽管还不到16岁,拿破仑三世就带他接触政务了。这位小皇储在法国政治上,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欧仁皇储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有些明白了,可是又有些不明白。既然明知道英国人不安好心,我们干嘛还要接受他们的建议呢?
有没有摩纳哥,对法兰西的帮助的都不大,带来隐患却不小,我们为什么要让他们独立?”
拿破仑三世微微一笑,摸着儿子的脑袋语重心长的说:“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摩纳哥独立会刺激到意大利人独立的欲望。
可是没有摩纳哥独立,意大利人就不想独立么?
英国人鼓动摩纳哥独立的确是不安好心,如果不故意卖一个破绽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还会在别的地方折腾。
记住,暴露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敌人,永远没有隐藏在暗中的敌人可怕。法兰西已经很强大了,能够击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至于意大利独立组织,一帮躲在角落里的小丑。不跳出来,我们还找不到他们;一旦冒了出来,我们就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
法兰西真正的敌人不是这帮见不得光的硕鼠,有资格被重视的只有英奥两国,普鲁士和俄罗斯都只能算半个。”
欧仁勉强点了点头,似乎是学到了什么,又似乎是……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八十八章、寒冬
圣彼得堡,自从亚历山德罗维奇皇储奥地利之行失败后,沙皇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俄奥同盟走到了尽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奥两国之间矛盾也日渐积累了起来。
此前,两国政府依靠盟约压下了不和谐的声音,现在已经压不住了。
俄奥关系从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开始,就发生了改变。君主制国家皇帝的个人倾向,对政治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普俄战争爆发后,奥地利没有全力支持俄国人,除了利益外,更多的还是在对沙皇政府表示不满。
没有哪个大国甘愿做人家的小弟,尤其是双方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后。俄奥两国最初的博弈,实际上就是联盟主导权之争。
亚历山大二世的做法没错,只是沙皇政府的官僚不争气,输掉了普俄战争,俄罗斯帝国从此由盛转衰,丧失了联盟主导权。
如果沙皇政府肯认输的话,那么事情也就结束了,俄奥同盟依然是欧洲最重要的政治势力团体。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俄罗斯帝国的傲气可不是一仗就能够打没的。翻开漫长的俄罗斯帝国史,比现在更糟糕的时候都度过去了,沙皇怎么可能真的放弃欧陆霸权呢?
弗朗茨对欧陆霸权兴趣不大,但奥地利的地理位置已经决定了,在欧陆霸权之争中根本就避不开。
奥地利的体量在那里放着,就算是说自己没兴趣,都没有人敢信。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现在法奥两国共同瓜分欧陆霸权,就是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对沙皇政府来说,俄奥同盟破灭确实是一个打击,但两国盟约还有几年时间才到期,短期内不存在威胁。
现在最重要的是及时要找到一个肯出钱的金主,不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就进行不下去了。
最理想的选择当然是奥地利,沙皇政府可以利用外债把两国绑的更紧密一些。现在维也纳政府敢放弃俄奥同盟,那是因为他们欠得不够多。
如果沙皇政府欠奥地利的债务,不是现在1.83亿神盾,而是18.3亿神盾,估计再怎么样,维也纳政府也只有死撑着。
按照目前情况,等俄奥同盟到期后,沙皇政府欠下的债务也还得七七八八了。
这不是亚历山大二世能够拖延的,奥地利人只是从俄罗斯关税中抽成,每年都有一千两百多万神盾。
沙皇政府把关税定得越高,这个还款速度就越快。加上还有一些矿产资源实物抵偿,俄罗斯每年还是能够偿还应付债务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抵押贷款,由不得亚历山大二世赖账。要不然俄奥两国立即就会翻脸,到时候奥地利把两国贸易通道一关,俄罗斯马上就要爆发经济危机。
没有办法,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要是奥地利堵了门,俄罗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出口都完蛋了。
乌克兰地区的粮食不从达达尼尔海峡走,总不能走陆路运到圣彼得堡,然后再装船出口吧?
按照目前的国际局势,真要是俄奥翻了脸,俄罗斯帝国就要被完全封锁了。奥地利在背后鼓动一下,赞助两艘铁甲舰,普鲁士就敢堵住波罗地海。
现在已经是铁甲舰时代了,俄罗斯海军那一堆破船,都可以拆掉当柴火了。大部分都是超过二十年没有更新换代的木制军舰,还想要怎么样?
不是亚历山大二世不重视海军,不知道军舰要更新换代,实在是政府兜里没钱。从近东战争爆发开始,沙皇政府的财政就从来没有好过。
普奥靠拢亚历山大二世不担心,虽然普鲁士王国已经放弃统一德意志地区的战略,可是奥地利还没有,这就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亚历山大二世关系的问道:“和英国人谈得怎么样了,他们肯不肯向我们提供贷款?”
这次贷款非同一般,俄国人是拿粮食偿还的。如果英国人同意发放这笔贷款,沙皇政府每年都要向英格兰输送一百二十万吨小麦、四十万吨玉米、三十万吨大麦……
看似是贷款,实际上还不如说是粮食出口。只不过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俄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实在是太低。
如果直接进行低价倾销,那么把把国际粮食价格打了下去,种植成本相对高昂俄国农产品就会变得无利可图。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俄国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贷款捆绑销售,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承包一个国家的粮食进口。
减少的利润,就当贷款的财物成本了。总比和竞争对手打价格战,最后赔本赚吆喝强。
“陛下,英国人要求贷款数额减少一半,并且还要把粮食抵偿价格下降五分一,相当于现在国际粮食出口价格的70%。”
外交大臣克拉伦斯-伊万诺夫的回答,让亚历山大二世脸色大变,粮食出口可不是什么暴利产业,要是打七折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亚历山大二世不死心的问道:“如果我们答应加入自由贸易体系,让卢布和英镑挂钩呢?”
克拉伦斯-伊万诺夫回答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贷款没有问题,不过粮食价格依然没得谈。
英国的粮食商人认为目前的国际粮食价格太高,近期会大幅度下跌,坚持只接受目前市价的七折。”
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俄罗斯计划输送入英国的农产品总价值高达3800万英镑,要是打个七折,那就只有2660万英镑,中间的差价高达1140万英镑。
亚历山德罗维奇脸色铁青着说道:“英国人这是在讹诈,这样的条件我们绝对不能够接受!
按照市价七折的价格,我们不但不能够通过粮食出口获利,反而会赔上一笔。
除非进一步压低粮食收购价格,可是国内的粮食价格已经很低了,再往下压民众们种地就是在赔钱了。”
粮食是大综商品,运输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俄罗斯帝国的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昂,这些成本必须要考虑进去。
通常这部分成本最后都落到了生产粮食的农民头上,现在要是按照市价七折出口,再落到农民头上,他们就只能破产了。
农民阶级可是沙皇最大拥护集团,这是统治的基石,要是把他们都逼破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也就不稳了。
亚历山大二世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国际粮食价格暴跌已经成为了定局,英国人的判断没有错。
国际市场就那么大,我们增加的粮食产量又那么多,一旦放到了市场,国际粮食价格就会血崩。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俄罗斯多余的粮食能够全部运出去,就算是别的粮食出口国都停止出口,欧洲都不会出现粮慌。”
这是大开荒的后遗症,尽管解决了国内的土地问题,但是粮食产能过剩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更悲剧的是,刚刚得到土地的农民产粮积极性高涨,俄国的粮食产量还在不断攀升中。
随着粮食价格的下跌,俄国粮食酿酒业都开始蓬勃发展。但是这种高档酒,普通民众根本就消费不起,市场非常的有限。想要依靠酿酒业消耗过剩的粮食产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亚历山德罗维奇想了想说:“那就引导农民改种经济作物,市场上缺什么,我们就种植什么。
要是不削减国内的粮食产量,国际粮食市场迟早会被撑爆。据我所知,维也纳政府已经有意取消农业税了。
他们的粮食生产成本本来就比我们低,还有完整的配套产业加工链,抗风险能力肯定比我们强。要是爆发了价格战,国内恐怕每年都会出现上百万的破产民众。”
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他没有怀疑亚历山德罗维奇夸大其词。这本来就是事实,除了乌克兰地区外,俄罗斯别的土地粮食生产成本都相对偏高。
即便是乌克兰地区,因为开发利用不足,这里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明明是黑土地,结果粮食亩产量仍然比不上奥地利。
这是市场不足的后遗症,不管怎么说欧洲大陆总人口都不足三亿,各国本身生产出来的粮食就满足了大半需求。
想要扩大粮食出口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先用低价粮冲击市场,击垮各国的农业生产。
亚历山大二世最初就是这么计划的,只要冲垮的各国的农业,那么俄罗斯就掌握了欧洲大陆的命脉。
计划是好计划,唯一的问题是沙皇政府财力不足。竞争对手的实力又太雄厚,玩儿低价倾销,在击垮各国农业的同时,也有可能击垮俄国农业。
实际上不光亚历山大二世有这个计划,弗朗茨也制定过类似的计划,只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
没有办法,现在是殖民时代,哪个列强缺一块产粮地?本土粮食产量不足,还不能殖民地想办法么?
1...214215216217218...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