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实际上,政府中共和派的力量也不小。只不过大家怕欧洲各国干涉,不敢采取共和制。
波兰议会迟迟无法做出决定,共和派也是出了大力的。他们在表决中捣乱,拖延议会决策时间,准备先变成实质上的共和制。
只要政府机构稳定了下来,造成了既定事实。未来就是选出了国王,也只是一个橡皮章。
没有人想自己头上多一个枷锁,临时****都在为架空国王而努力。现在外面的游行示威,可以说打破了很多人的计划。
......
1867年11月11日,震惊世界的波兰“双十一”惨案爆发。游行示威的人群在有心的引导下,局势很快很快失控,冲击了议会大楼。
等姗姗来迟的警察赶到驱散人群时,在混乱中已经有17名议员当场惨死,还有包括议长亚历克斯在内数十名议员受伤。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波兰政府自然不能善罢甘休,****笼罩着华沙街头。
幕后黑手没有找到,参与游行的人就已经关满了监狱。无论如何补救,波兰议会都因此丧失了权威性。
消息传到了维也纳,弗朗茨一笑而过。这么明显的事情不需要讨论,**游行的事情时常发生,被游行群众占领议会也不是新鲜事,可是打死这么多议员的还是第一次。
议会这种地方,遭到游行群众冲击,警察居然会迟到?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讨论么?
正常情况下,只要发现游行队伍向议会大楼赶去,警察就算是不拦截,也应该派出大量警力保护议会。
毫无疑问,这是内部权利斗争导致的。议会威严扫地,政府的权利自然得到了加强。
还可以借机打击竞争对手,凡是参与组织游行的革命团体,都说不清楚了。
抗议示威还可以说是在发挥公民权利,冲击议会、打死议员这就是****了。
唯一的胜利者,就是现在的波兰政府。不对,他们也未必是胜利者,搞不好他们也只是棋子,被人给利用了。
在弗朗茨看来,普鲁士人策划这次阴谋的可能性很大。波兰政府看似权利大增,实则陷入了窘迫地位。
国内的权利斗争规则被打破了,对波兰政府可不是一件好事。政府是规则制定者,也是规则维护者。
现在有人坏了规则,其他人显然也不会继续遵守规则。政治斗争不涉及人身安全的底线被打破了,未来大家都要做好被刺杀的准备。
波兰政府的统治根基受到动摇,他们想要稳定国内局势就离不开普鲁士的支持,接下来普鲁士王国对波兰的渗透肯定会更进一步。
如果不是弗朗茨不想去趟这一滩浑水,奥地利现在插手进去,有很大可能截胡普鲁士。
只是这种渗透对奥地利无用,波兰王国再美味,弗朗茨现在也没有胃口。只能看,不能吃的美味,还不如弃之不要。
......
柏林王宫中,威廉一世也在怀疑这次事件的真凶。他不相信波兰****会这么傻,为了一时的优势,就打破了潜规则。
威廉一世问道:“首相,你觉得谁最有可能策划这次行动?”
兵者诡道也,让毛奇回答这个问题也算是专业对口。绝对不是故意刁难,威廉一世还没有这么小家子气。
毛奇分析道:“陛下,我认为波兰政府应该是清白的。根据现在国际局势推断,我认为奥地利人的嫌疑最大,纵观最近两次欧洲战争,他们都是胜利者。
制造事端,挑拨国际关系、制造国际矛盾,最擅长的就是英国和奥地利。英国人需要我们和波兰人联手对抗俄罗斯和奥地利,没有道理在这个时候动手。
奥地利就不一样了,他们只需要我们和波兰联手对抗俄罗斯,却不想看到两国合并。在我们和波兰之间制造一点儿小矛盾,就很有必要了。
当然,法国人和俄国人也有嫌疑。不过距离波兰太远,拥有的影响力有限,想要策划这次行动恐怕不容易。
俄国人更不用说,俄波两国矛盾这么深,就算是沙皇政府想要搞事情,波兰人也未必愿意和他们合作。”
这个答案听上去很合理,威廉一世总感觉有些不对,这有些不像是维也纳政府的作风。
奥地利在波兰的影响力也不小,当初跑去参加波兰独立运动的志愿者,里面不知道多少奥地利间谍。
这些人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在波兰政府中也占据了不少重要位置,要挑拨两国关系办法多得是,不需要这么极端。
万一事情暴露了,那带来的国际影响力就大了。想归想,威廉一世没有说出来的意思,让奥地利背锅也无所谓。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究竟是不是奥地利干的,其实都不重要,反正波兰人也没有能力报复回去。
弗朗茨还不知道,一口黑锅已经从天而降。弗朗茨认为是普鲁士人策划的阴谋,普鲁士人也认为奥地利在挑拨他们同波兰的关系。
......
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二世正在聆听手下人的汇报。如果内容传出去的话,绝对会震惊整个欧洲大陆。
根据获利推断,谁获利最大,谁的嫌疑就最大。波兰政府和普鲁士就成为了最大的嫌疑犯,谁会想到毫不相干的俄罗斯呢?
恐怕现在波兰政府已经把这一笔账记到了普鲁士身上,就算是短期内离不开普鲁士人的支持,两国关系还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个要干涉自家内政的盟友,估计没有人会喜欢。一旦波兰国王稳定了下来,普波关系就要发生变化了。
这不光是阴谋,还伴随着阳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普鲁士人根本就洗不清嫌疑。
退一步来说,就算证明了清白。普波关系就能够恢复如初么?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柏林政府放弃这个机会向波兰渗透。
亚历山大二世只是给两国提供了一个发生矛盾的借口,普波两国可能利益冲突的地方太多。只要不能合为一体,就注定了矛盾重重。
要是奥地利背了黑锅,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算计就更加完美了。普波两国同奥地利关系恶化,意味着未来的战争中,俄罗斯帝国还有一个盟友。
孤军奋战的滋味,一点儿也不美妙,亚历山大二世不想来第二次了。
吃一堑,长一智。
经过了这次教训,亚历山大二世知道了盟友的重要性。年轻时代主张“亲普疏奥”,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在国家之间,仅凭个人喜好决定外交政策,完全就是傻逼作风。
不同于老牌帝国,普鲁士王国想要强大就必须要扩张。当时周边三大帝国都打不赢,最后选择对俄罗斯帝国下手。
这不是因为俄罗斯帝国弱,而是俄罗斯没有盟友。并且从俄罗斯帝国突破,还可以收获英法的友谊,不用担心钱粮问题。
当然交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法奥两国都有完整的铁路网,作为最先认识铁路对战争重要性的普鲁士来说,他们在挑起战争前就做过评估。
法奥能够投入兵力太多,搞不好就一波被带走,他们才选了兵力投入有限的俄罗斯帝国。
不管多少理由,排第一的还是俄罗斯帝国被孤立了。甭管有理没理,进攻俄罗斯帝国在欧洲各国看来都是正义的。
要是进攻其他国家,很容易遭到敌视的。在俄国参战前,普鲁士进攻丹麦就遭到了欧洲各国的谴责,很多人都在呼吁国际制裁。
结果,沙皇政府一参战,情况瞬间发生了变化。大家一面谴责普鲁士入侵波兰,一面又支持普鲁士和俄罗斯开干。
俄罗斯帝国唯一有分量的盟友奥地利,也因为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疏远了起来。外交上的变故直接影响到了战争,奥地利对他们的支持力度,比近东战争时期下降了不只是一个档次。
总结经验教训后,亚历山大二世也开始重视外交了,分化普波关系只是其中的一环。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章、苏伊士运河通航
埃及,苏伊士运河也到了****,经历了长达九年的施工,终于临近了尾声。
这次中途没有停工,更没有缺少劳动力。法奥两国联合修筑大运河,英国人捣乱不成,反而让他们的埃及棉花种植计划夭折了。
之所以施工这么久,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运河比原时空的苏伊士运河设计深度提高了四米。
后来在实际施工中,奥地利一方派出的工程师,要求确保万无一失,又往下放了两米。
深度增加了,宽度自然也相应增加了,工程量自然也随之增加。在缺乏机械的年代,增加的土方量就不是一个小工程。
工程量增加施工成本也跟着增加,原时空的苏伊士运河几经波折最后通航,成本高达1860万英镑,现在还没有通航成本就高达3***万英镑。
不断攀升的成本,让苏伊士运河的股票一路走低,很多人都怀疑这条运河能不能回本。
这正好便宜了弗朗茨,有人抛售股票他就接盘。反正亏不了,赢利只是时间的问题。
正是有他这位接盘侠,苏伊士运河股票才没有跌成白菜价。当然,跌破发行价是不可避免的。
增发两次股票后,见股票低迷就像是卖不动了,运河公司直接以运河产权**向银行贷款。
在金融市场上遇冷,好在这是战略性工程,被法奥两国政府看做是打破英国人对直布陀罗海峡垄断的机会。
在两国政府的担保下,银行才肯提供贷款。本来弗朗茨准备自己接这笔生意的,不过遭到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反对。
毕竟外界不看好运河公司,发放这种巨额贷款,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万一影响到皇家银行的吸储能力就麻烦了。
要知道,弗朗茨的大部分投资实际上都是利用贷款进行的。在这种背景下,保证皇家银行吸储能力就至关重要。
从自家银行贷款,左手倒右手,他所需要支付的资金成本仅仅只是存款利率。实际上,比存款利率还有更低。
资金滚动使用。就算是钱花出去了,很多时候也是一个账户划到另一个账户,并没有从银行中取出来。
这个年代没有银联,跨行转账都需要自己动手。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这么干的。
这就是机会,银行可以多次循环利用一笔资金。只要不遇到金融危机、挤兑风潮,循环个几十次都没有问题。
就算是金融危机,对皇家银行冲击也不大,信誉是一个好东西。
这些年皇家银行可收了不少黄金,一部分卖了出去,大部分都储存了下来,在维也纳总部还有一百吨黄金的储备金放在那里。
这就是皇家银行的信誉所在,表面上看来一百吨黄金很多,实际上的价值也就2732.24万神盾。
只不过听起来很霸气,让人感觉财大气粗,有安全感。
当然,最令人放心的还是“皇室”这块牌子。只要皇室不倒,皇家银行就不会倒。这相当于弗朗茨的脸面,不可能让它破产。
大部分资金都拿来自己投资了,拿出去放贷的资金自然就少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皇家银行都不做小额生意。
简单的来说,就是低于十万神盾的贷款业务,这里概不接待,有**品都不接待。存款限额就要低得多,五神盾就可以开户。
没有办法,这个年代受限于技术,全靠人工办理业务。存款还好说,问题是贷款审核,要调查资料非常的麻烦。
皇家银行做小额贷款,只有政府委托的政策性贷款可以例外。由政府负责担保客户的还款能力,这些问题自然不存在了。
真正的小额贷款,这个年代只有中小银行在做,利息也比普通商业贷款要高得多。钱没有赚到多少,高利贷的骂名先顶上了。
皇家银行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给弗朗茨自己服务的。对于放贷并不热衷,做的业务大部分都是保守为主。
这么一来,皇家银行在个人贷款业务上发展的很一般,不过也没有多少烂账,总体来说只是小赚。
大部分利润来自于企业贷款、政府贷款、国际贷款,这些大综贷款小银行玩儿不转,市场竞争要小得多。
利率或许更低,可是需要投入的管理成本也更低,利润反而更加丰厚。
尤其是国际贷款,表面利率不高,实际上的收益却很丰厚。
比如说:手续费、汇兑费,通常这都是三四个点。发放贷款的时候,一般会扣除第一年应该偿还的本息和,某些贷款还一次性扣除三五年。
通常银行还兼职推销产品,尤其限定使用的贷款。银行可以捆绑式销售一定额度的商品给客户,赚取其中的差价。
一般来说,对外发放一千万神盾的贷款,债务人拿到手的能有九百万神盾,就算是良心贷款了。条件苛刻的话,到手直接打五折的贷款,也不是没有。
最惨的还是分期放款,但是却要承担全额的利息。这种贷款,最后实际拿到手的资金,可能不足贷款总数的四层。
要是没有这些坑人条款,国际贷款也不会令人深恶痛绝。仅仅只是几个点的利息,这也未免太小瞧资本家的胃口了。
......
“莱塞普斯先生,运河工程检验合格,可以放水了。”
莱塞普斯是苏伊士运河的总工程师,他的主要功绩是忽悠埃及人派人参与开挖这条大运河。
要知道这次比历史同期更加过分,埃及人没有拿到运河公司的股份,仅仅只是拿到了利益分红权。
实际上都一样,就算是给了股份,埃及政府也不要想拿到钱。
原时空,埃及政府到了1937年才争取到了每年30万英镑的待遇,至于他们最初44%的股份,这个谁承认啊?
现在拿分红也一样,反正最后都拿不到钱。莱塞普斯能够忽悠埃及政府主动配合,自然受到了运河公司的认可。
尽管运河公司每年要支付一笔资金给埃及政府,可是和劳工成本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苏伊士运河与其说是修通的,不如说是用人命填出来的。不过埃及政府自己都不在乎人员伤亡,运河公司自然是更不在乎了。
没有拖泥带水,莱塞普斯下令道:“那就放水吧!”
随着一声令下,在“轰鸣”的爆炸声中,拦水大坝被炸开了。滔滔海水直接冲了过去,红海和地中海实现了汇合。
伴随着一声巨响,苏伊士运河通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欧洲大陆,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
欣喜、惊讶、担心、难以置信......各种表情应有尽有。
威尼斯港,作为奥地利最繁华的商业港口,民众们对苏伊士运河的关注度,要远比其它地区高得多。
小酒馆内,已经议论开来。
一名青年男子洋洋得意的卖弄道:“苏伊士运河开通了,你们听说了么?据说可以通航五万吨的巨轮,这不是开玩笑么?全世界都没有那么大的船,简直就是浪费!”
旁边一名中年男子反驳道:“你知道什么?那是最大通航容量,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要道,来往的船舶肯定很多,当然要多个航道并行了。
况且,现在造船技术这么发达,就说都有人在研发两万吨巨轮了。要是这样的巨轮出现,岂不是刚好可以错开?”
青年男子不服气道:“得了吧,苏伊士运河是要收费的,***那么多船会过。大不了绕道直布罗陀海峡,多跑一段路,也不会交这笔冤枉钱。
真正的用途还是军事上,这条运河可是我们和法国人一起开挖的。很明显的问题,这就为了摆脱了英国人对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
至于苏伊士运河公司,恐怕要赔死了。修这么大一条运河,就是跑几条军舰。”
又一名青年走进来坐下说道:“菲尔弗,看来你要买一张地图好好看看,不要不懂装懂,在这里卖弄学识。
苏伊士运河开通过后,前往印度洋的航程大大缩短,怎么会没有商业价值?以我们威尼斯为例,每年来往印度洋的船舶不下千余艘。
苏伊士运河开通过后,这个数字还要增加。或许光奥地利每年来往于印度洋的船舶都有上万,所有地中海国家加起来,恐怕就有数万艘船舶来往。
即便是一艘船只收取三五百神盾,运河公司每年的通航费收入就有上千万神盾。这个数字还会随着国际贸易增加而增加,未来每年收取上亿神盾通航费都有可能。
只要通航费不超过从直布罗陀海峡绕道增加的成本,想必大家很乐意减少一段海上旅途的。”
这个年代海上讨生活就是在冒险,每年都有上千艘船舶完蛋,海上航行就是风险。
能够缩短还是航行距离,对每一个从事海上运输的资本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沉没成本降低了。
相比苏伊士运河的军事价值,普通人还是更加关心经济价值。从地图上来看,这条运河对奥地利的作用最大。无论是前往印度洋,还是前往西太平洋,这里都是最佳选择。
这已经影响到了奥地利的经济,尤其是对威尼斯这种港口城市影响更大。缩短了航程之后,对贸易促进作用非常大。
对在这里讨生活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海外贸易量增加,意味着来往船舶数量增加,也意味着当地经济会更加繁华,大家的收入同样会随之增加。
不同的人关心不同的事。维也纳宫,弗朗茨就没有关心苏伊士运河对经济的影响,他更关心战略价值。
看着运河的基本参数:水面宽度138米,河底宽度48米,水深15.4米,预计可容纳5万吨的船舶通航。
这意味着即便是到了无畏舰时代,苏伊士运河也可以自由通航,比起原时空同期那条苏伊士运河战略价值增加了不知多少。
这让弗朗茨松了一口气,付出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这个数值到了无畏舰时代都够用,航母时代不用考虑,到时候英国人也该没落了。
看着运河成本,弗朗茨也不禁叹了一口气。超过了原时空的一倍还多,果然是高投入项目。如果不是先知先觉,弗朗茨都不一定敢投入这么大。
这笔巨额投资,意味着未来十年来,运河公司很难收回投资。不过这也无伤大雅,运河公司还是一只下蛋的金鸡。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未来运河公司的钱景可期。短期内的投入完全是值得的,或许二三十年后一年的通航费都可以收回建设成本。
从这方面来说,***三世的魄力也是令人佩服的。没有先知优势,他也敢跟着大笔投入。
在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上,***三世表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完全是无可挑剔。
蝴蝶效应果然可怕,没有了克里米亚战争获胜的光环,对法国人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他们的皇帝没有飘。




神圣罗马帝国 第四章、后续影响
苏伊士运河通航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英国人来说,他们在地中海的战略主权不复存在。
最令伦敦政府忧心的是印度暴露在了法奥两国的眼皮子底下,苏伊士运河通航过后,两国到印度的距离大大拉近了。
不要说没有野心的傻话,没有打印度的主意,真实原因是法奥两国实力不足,没有把握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印度。
全世界最富裕的一块殖民地,放在了餐桌上,谁不动心?这一块殖民地的价值,就超过了法奥两国殖民地的总和。
至少在这个年代来看,就是如此。非洲大陆的潜力还没有展现出来,资源的重要性没有受到重视。单纯从带来的经济利益看,一个印度超过整个非洲大陆。
不是约翰-罗素有被害妄想症,而是现实告诉他必须要提高警惕。只要打个盹儿,就有可能被人掀翻。
当年的霸主西班牙就是这么被他们掀下去的。现在变成他们守擂,别人来挑战了。
如何解决苏伊士运河开通带来的冲击,成为了伦敦政府眼下最头疼的问题。
海军大臣爱德华警告道:“法奥两国掌控了苏伊士运河,印度洋的大门向他们敞开。
从现在开始,奥地利前往印度所需的航程仅仅只是我们一半,法国前往印度的航程也缩短了百分之四十。
在全球战略上,我们已经受到了严重挑战。从今往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都都要面临法奥两国的威胁。”
这是眼下的威胁,苏伊士运河仅仅只是对外开放民用船舶通航,军舰之类不在通行范围之内。
不过,这个限制只是对其它国家有效,法奥两个股东自然不会受到限制。
毫无疑问,这是针对英国人设置的。苏伊士运河是法奥两国政府联合控股公司,制定的规则自然是政治优先。
把英国人踢出去,意味着两国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竞争力大大增强,更加有利于两国在这些地区扩张势力范围。
从好望角绕道太远了,航途中所耽搁的时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英国人的海洋霸权。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补充道:“不光是军事受到了挑战,在商业上我们也面临着冲击。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意味着奥地利的商品在亚洲地区的竞争力增强,我们原本的低运输成本优势,现在变成了劣势。”
考虑运输成本,实际上这也是被逼出来的结果。时至今日,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工业帝国,正在走下坡路。
技术上的优势不复存在,很多工厂因为设备老旧、人工工资更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在国际竞争中已经处于了劣势。
这些问题都被殖民地掩盖了,拥有广袤的殖民地市场,英国资本家们并没有觉察到这个危机,或者是发现了也没有引起重视。
1...174175176177178...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