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萧瑞见她骂了这么多话,怕她口干,便起身替她倒了杯茶。
李瑶枝生了一会儿气,喝了口茶,倒冷静下来了:“将军既然要你去金山卫,那你就去吧。京里这一摊浑水,也是越搅越浑了。三皇子还想打渔翁得利的主意,让你去做他的马前卒——真把所有人都当成傻子了!”
说到最近一句,她声音已低不可闻,轻轻啐了一口,方才继续道:“帮燕王找人的事,若是来不及了,就暂且放下。燕王殿下那里有了一个谢璞,暂时有人使了,实在不行,年底再另外想主意吧。”
萧瑞问她:“我若真的走了,姨娘您怎么办?”
李瑶枝淡淡一笑:“我能怎么办?当然是照样过我的日子了。除了马姨娘偶尔会因为人太蠢,看不清形势,把我当成眼中钉,时不时闹些笑话以外,在这府里也没别人会欺负我。就连夫人,也从不多管我的事。我每日就这么吃吃喝喝,念念经,拜拜佛,听听底下人从外头打听到的小道消息,日子过得轻松着呢。你替我愁什么?”
她看向萧瑞:“倒是你小子,若真的到了金山卫,只怕有的是苦头可吃。那位指挥使,我还隐约记得些他年轻时的脾气,别以为他是将军的旧部,就真会对你优厚有加了。他那人性子直,恐怕为了报答将军的知遇之恩,定要将你调|教成材,是真会把你往死里操练的。你可得小心着些,受不住了就老实说出来,千万不要为了面子,把身体练坏了。”
萧瑞听得笑了:“姨娘,我没你想的那么无能,你别太小看我了。”
“我不是在小看你。”李瑶枝正色道,“我是怕你仗着自己年轻力壮,就不把身体当一回事。年轻的武将们,总是被人夸勇武,好象怎么都不会累。可他们年纪大了之后,身上的毛病就都出来了。你看燕王,年轻时比你口气大多了,如今一年到头可没少擦药酒。你跟他见面时,难道没闻见他身上的药味?那么一个前车之鉴在,你还不知道吸取教训么?好生保重自己吧,姨娘还盼着你能长命百岁,过得比任何人都要好呢。”
萧瑞笑得十分温和,轻轻揽住了李瑶枝的肩膀:“姨娘放心,我都记下了,不会轻易受伤,也不会让自己的身体落下毛病的。”
李瑶枝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神色也缓和下来:“既然要走,这几日把该收拾的东西都收拾了,几个交好的朋友那儿,也都打声招呼吧,别断了联系。还有燕王殿下那里,你也该去说一声,向他赔个不是。原本说好要为他办事的,结果你却中途走人了,于情于理,都该交代一声。”
萧瑞答应了,又笑道:“董慧武好不容易出了大理寺牢狱,还说要与我好好聚聚呢,我却又要走了。他知道后,一定要抱怨的。这些日子,因着东宫择伴读一事,他在家里没少受气。我都不好意思再打击他了。”
“这有什么?”李瑶枝轻描淡写地说,“他不去做这个东宫伴读,才是聪明人的做法。他那个兄弟若真的争到了名额,那才是找死呢。”
慕林 第一百四十六章 任命
谢璞当然不知道,萧瑞为了他与燕王的见面,都做了些什么。他只是非常高兴,自己的下一个官职有了准信,而且发展前景相当不错。
四月初十,他就收到了吏部下达的调令,正式被任命为北平布政使司左参政,从三品,一跃进入了本朝高官行列,距离封疆大吏,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有了这封正式的任命书,一些先前决定不了的事,也可以决定了。
谢璞再次将回来投奔他的掌柜、管事、账房、伙计们聚集起来,议定了今后的发展计划,同时,也向从前开州知府任上时用过的两位幕友发出了邀请。
成安山、莫燕客两位,都在他手下为幕好几年了。其中成安山是竹山书院出身,莫燕客则是宋祭酒生前门生推荐过来的。谢璞入狱后,他们也受了池鱼之灾,一并被关进了牢中,只是与谢璞不关在一处而已。
不过,王安贵罪行暴露后,谢璞得以洗刷清白,因各种原因迟迟未能获释,他二人倒是幸运地先一步被释放了。但由于他们在狱中,多少受了些罪,还挨过打,便各自在家休养。谢泽山上京为侄儿奔走时,谢璞就托他去看过他们。他们伤好之后,也参与到救援工作中去了,只是不曾在谢家家眷面前露脸罢了。
如今事过境迁,他们也能高高兴兴地来到谢家做客,与谢璞商议今后的计划了。谢璞前往北平赴任,他们也是要随行的。
谢璞与两位幕僚在外书房说话,文氏便带着大金姨娘与宛琴在后宅为谢璞收拾行装。据说,北平布政使司急需人手,谢璞又正好闲着,燕王希望他能尽快上任。从金陵城去北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说不定要花上一个月的功夫,他能早一日出发,还是早一日出发的好。
文氏有些犯愁地跟两个妾室商量:“这可怎么办?咱们家的东西,几乎都没拿回来,老爷的旧衣裳全都用不上。这些日子虽做了几件新的,但冬衣是在牢里穿的,如今都不能用了,剩下的都是春夏两季的单薄衣裳。总不能让老爷就带着这几件衣裳上任吧?就是去估衣店里买,也不象话。”
大金姨娘瞥了宛琴一眼,小声道:“咱们也不求曹家把家产还给我们,可是我们从前穿过的衣裳,用过的铺盖什么的,他们怎的也要扣下不还呀?怪恶心人的。曹家的贵人们,也不缺这一两件衣裳穿吧?就不能把老爷的东西还回来么?”
宛琴默默地继续做着手中的针线。她如今什么话都没法说。她连去见曹家人都不敢,哪儿还能提什么要求?
虽然平南伯的做法是太不讲究了些。
大金姨娘见宛琴没有反应,撇了撇嘴,忍不住再开口道:“老爷这么快就升了从三品,真是叫人惊喜。想想从前老爷还是曹家女婿时,都没升得这么快的,燕王殿下一句话,就把事情给解决了。这些有权有势的贵人还真是了不得呢。想来曹家也不是一般的尊贵人家,连太子都是他们家的外孙,怎的从前就不肯帮老爷升官呢?莫非他们还做不了这个主?”
宛琴仍旧无动于衷。
反倒是文氏听不下去了,瞪了大金姨娘一眼:“老爷不愿意做曹家党羽,走外戚的捷径,要凭自己的本事往上升,这是老爷爱惜羽毛,洁身自好。你有什么好挑剔的?我是因为心中烦恼,才跟你们商量,你不替我想法子,都胡说些什么呢?”
大金姨娘忙赔笑道:“太太,不是我胡说,我这不是在帮您出主意么?找曹家要回咱们家从前用的旧东西就行了。可我又没门路,这才叫琴妹妹帮忙的。”
文氏看了看宛琴,淡淡笑道:“你就别为难她了,还是想想别的法子吧。”
大金姨娘撇嘴道:“知道了。”又再看了宛琴一眼,终究还是没有继续挤兑她。
宛琴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她有些感激地看了看文氏,还真替对方想了个主意:“太太不妨先把春夏两季的衣裳收拾出来,让老爷先带着上任,然后再慢慢预备其他几季的衣裳用品。老爷要带着掌柜们去北平,往后必定少不了人员车马往来,我们过后再把东西给老爷送去就是了。若是仓促备下了四季衣裳,万一有什么不足之处,既白费了银钱,又让老爷在人前失了颜面,反而不好。”
文氏想了想,叹道:“也唯有如此了。春秋两季的衣裳多带两件吧,夏装倒是该做几件好料子的。还有新官服,吉服、礼服,也需得预备了。”
三个女人立时忙碌起来。文氏又到院子里叫女儿。待谢慕林来了,她就嘱咐道:“如今家里事情多,人人都忙不过来,娘需要你帮着跑个腿。老爷出远门,各种成药、药材都需要带上一些,以防万一。我想让你带着你三弟,雇辆车去严济堂,把各色药品药丸都采买一批。他家药铺公道可靠,药钱也不贵,又曾帮了我们家大忙。这笔生意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便宜了他家。你前些日子常温习医书,想必能胜任这个差使?”
谢慕林当然能胜任,当场就打包票:“娘放心,我一定会把这件事办好。”
文氏点头,给了她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子:“这里是十两碎银外加一吊钱。你去严济堂,也不必跟他们讲价,该付多少就付多少,多付些也没关系。另外,我再叫人给你备上些礼物,你顺道捎去给李六安媳妇,算是我的心意。回程的时候,记得往李家也走一趟,告诉俏姐老爷高升的消息,我们也预备要回老家了。看俏姐夫妻俩什么时候得空,就过来一趟。我欠她的银子还没还呢。”
谢慕林接了钱袋,应声而走。她要先去叫谢徽之。
梨儿从屋里跑出来叫住了她:“姑娘,我陪您一块儿去吧?”
谢慕林本来觉得不方便,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让梨儿看一看她在那段时间里住的环境也不错,更显得她的“改变”是自然而然的,便答应了。
梨儿随行,便揽下了通知谢徽之的任务。不一会儿,后者就跟着梨儿过来了,身上已经穿戴完毕,随时可以出门。
谢慕林笑着问他:“跟着我去做一趟苦力,不会妨碍你的正事吧?”她指的是谢徽之出门打探消息的工作。
谢徽之摇摇头:“妨碍不了。曹家正忙着给太子选伴读呢,连曹荣都不得空,我又能有什么事可做?还不如回北门桥去散散心。”
慕林 第一百四十七章 相争
梨儿同行,谢慕林就不可能只带上谢徽之一块儿去北门桥了。虽然谢徽之如今的驾车技术也不错,可梨儿这姑娘脑子里无法接受,主人家的少爷在马车外驾驶,她一个丫头却坐在车厢里享福这种事。
所以她把自己的小弟,谢慕林的小厮青柳给叫上了。青柳也会赶车,只是技术普通点儿,但赶赶租来的小车是足够的。
谢徽之是又好气又好笑:“为了多装下你们姐弟俩,我还得特地雇辆大点儿的车?不够麻烦的。若是我跟二姐姐单独去,这会子只怕都到半路上了。”
梨儿羞愧地低下头,揪着腰间的汗巾子一角不说话。
谢慕林帮着打圆场:“没事没事,梨儿也是怕三弟你劳累嘛。反正这差事儿也不急,咱们就慢慢驾着车走呗。三弟不如也到车厢里来,我们姐弟俩聊聊天如何?”
谢徽之啧了一声,默许了。
梨儿如释重负。她也不敢跑车厢里来碍谢徽之的眼,索性与弟弟一同坐在外头。虽然她也是长年在深宅大院里生活的丫头,不惯在外面抛头露脸,但小姐都能适应得了这样的生活,她也没什么可扭捏的,大不了拿袖子遮一遮……
马车出发了。
谢徽之感受了一下青柳的车技,觉得差强人意,便对谢慕林小声抱怨说:“不如我赶得快和稳当,不过不必我费力气,且忍上一回吧。青柳这小子早晚也要学点本事的,总不能每次都指望我来赶车。”
谢慕林好笑地看着他:“你才学了几日?说话的口气就这么大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几十年的老车把式呢。”
谢徽之哂道:“不是我说话的口气太大,而是我天生就聪明伶俐,学啥都快,赶车也一样。”说罢他就凑近了谢慕林,压低声音道,“二姐姐,我看那几个回来当差的丫头,从前日子都过得太好了,简直就象副小姐一样,比你这位正经的千金小姐都要娇气。咱们家不比以往,你我姐弟都能吃苦,他们还这般挑剔,将来日子可怎么过?得好好调|教一番才行呀!”
谢慕林挑挑眉:“怎么?你的丫头太过娇气了,你不满意?”
谢徽之撇撇嘴:“娇气是难免的,若不是不得已,谁乐意吃苦受累?我就是有些受不了小蛾那个讲究劲儿……我口渴了,给自己倒杯茶,她都要大惊小怪一番。可她一个人,能干得了多少活?我那儿整间屋子都是她负责的,她还要给我做新衣裳,要帮着打理院子里的事,偶尔还要给姨娘搭把手……若连我喝茶,她都要亲自服侍,用不了多久就该累死了。我又不是断了手,没她也照样过得好好的,她却一副我没人服侍就该饿死了的模样,这分明就是死脑筋,怎么说她都不听。”
谢慕林笑笑,梨儿也有类似的毛病,但没有小蛾严重罢了:“慢慢教她就是了,她也是想把你照顾好。小蛾本来好象不是你院里侍候的吧?不习惯你的作派也是有的。磨合一段时间,她自然就会知道你的习惯和喜好,把你不中意的做法都改了。你也不必有所顾虑,想要她做什么,都可以直接跟她说清楚。她是你的丫头,是要配合你做事的,万没有叫你照她的想法生活的道理。”
谢徽之十分赞同地点头:“这话说得对!晚上回去,我就这么跟她说!”
马车不紧不慢地在大路上走着。青柳车技平平,也不敢走快了。谢慕林与谢徽之坐在车中,并不催促,反而趁着姐弟俩独处的机会,讨论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
谢徽之告诉谢慕林:“曹家那边为了太子伴读的事,都快争出火来了。承恩侯府的意思是,两个名额,曹文泰是一定有份的,另一个的人选却不好定。二房的儿子年纪还小,多半会从偏支庶房中选一人,姻亲就算了。可是平南伯府还有个曹文衡,承恩侯府不想选他,承恩公老夫人却希望亲孙子能入选,便在偏支庶房的男丁那边下功夫,想让其他人自行退让。
“平南伯发话说,曹文泰年纪大了,应该下场考科举,或是补官出仕了,没必要再去东宫做伴读,相比之下,曹文衡的年纪与太子相仿,做伴读更合适一些……平南伯这一支,素来是喜欢拉拢其他几房人,一同跟长房、二房对着干的。可几十年的手足之情,如今一朝尽丧。为了争一个伴读的名额,曹家三房、四房、五房……眼看着就要反目成仇了!”
谢慕林听得诧异:“不至于吧?做了东宫伴读又能怎样?曹家本来就是太子母族至亲,曹家的子弟本来就与他亲厚的,不做伴读,也不会变成陌生人呀?”
谢徽之笑了笑:“天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兴许是觉得做了伴读,可以跟太子更接近?比如柱国将军萧明德,当年就是皇上的伴读出身,如今不但手握重兵,亲妹子还进宫做了娘娘,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看到这么一个大好例子在前,旁人又怎会不艳羡?”
谢慕林摇头:“曹家子弟本来就是太子的表兄弟,用不着做伴读,也能借上太子的力。争了伴读之位,对他们个人来说,可能是搏到了一条青云路,可是对太子来说……他其实更需要多结识几个出色的权贵世家子弟,作为日后的左膀右臂,而不是把伴读名额浪费在曹家子弟身上。”
谢徽之笑道:“曹家那群纨绔子弟,有几个及得上二姐姐聪明?这些事,他们才不会想到呢!反正这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坏消息。曹家自家子弟尚且争不着一个名额,大哥就更不可能有希望了。平南伯那话就是哄人的,等东宫选完了伴读,他就没理由再扣着大哥了。我已经让青松给大哥递了话进去,到时候大哥在平南伯府里活动活动,应该有希望逃出来!”
谢慕林笑着阖首。
谢徽之犹豫了一下,又继续道:“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三姐姐。前儿不是说,她与慧圆街那边一家姓卞的来往颇密切么?”
谢慕林问他:“怎么?你打听到那家人的情况了?”
“没打听着。我在慧圆街不认识什么人。”谢徽之吞吞吐吐地,“不过,我打听到有一家人姓卞的,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家。”
他看向谢慕林:“宁国侯府的程大奶奶,就是程笃的母亲,她娘家就姓卞。她父亲生前听说就是六品,弟弟如今有举人功名,生了一女二子……”他磨了磨牙,想笑一下,却又笑不出来,“这两边似乎能对得上。三姐姐她……莫非真的对程笃上心了?可这是为什么呀?”
慕林 第一百四十八章 改变
谢慕林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她非常确定,程笃将来一定会发达。
谢映容是重生者,她以前在江家兄弟面前,还挺热情的,但一遇上程笃,好象就瞬间忘记其他人了。如今居然还这么费尽心机,住在承恩寺后街,也能先从程笃的外婆家下功夫,分明就是想一步步接近程笃本人吧?
当初她听说谢徽之给谢老太太找的住处就在那一带,还挺高兴的,莫非就是因为她知道卞家住在附近慧圆街的缘故?
看来程笃将来还不是一般的发达,兴许本人还是个情深意重的好伴侣。又或者……他跟谢映容上辈子就是一对?但听谢映容的口风,她上辈子好象比较失败,又不象是跟什么发达的人生赢家有缘份的样子。莫非还是有缘无份,留有遗憾了?
谢慕林脑子里迅速闪过无数个念头,面上却不露端倪,平静地回答谢徽之:“这种事哪有什么为什么?兴许她就看上程笃了呢?”
谢徽之闻言吃了一惊。他觉得二姐姐这话有些……大胆了,便小心翼翼地说:“二姐姐是这么想的么?”
谢慕林眨了眨眼,惊觉自己可能又ooc了,便努力把话圆回来:“我也不想这么想,可三妹妹就是这么做的,你又不是头一回见了。”
谢徽之想想也对,撇嘴道:“也是。我都想不到她会如此大胆,好象这辈子头一回认识她似的。就算家里经历了大变,这人也没理由变得这么厉害吧?二姐姐你是变得比从前稳重可靠又能干了,她却变得越来越不要脸了。我真不明白她到底是怎么回事。”
谢慕林还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替他分析:“她也许是经历过家里的事,心里害怕了,觉得将来得找个靠得住又有权势的夫家,才能过得安稳?”
谢徽之哂道:“可程笃又算是什么靠得住有权势的对象?他虽是宁国侯府的嫡孙,但他们大房如今自身难保,不知什么时候就要被分家出去了,程大爷又连个差事都没有,真分了家,还不如我们家呢。三姐姐怎么就看上他了呢?她若看上江家兄弟,倒还解释得过去。”
谢慕林知道这种事是没法解释的,只能摆摆手:“三妹妹想什么,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们如今弄清楚她跟卞家来往的原因了,你也不必操心太多。她在私底下搞这么多小动作有什么用?她有父有母,婚事是需要爹爹点头才行的。程家大房虽然在程家也是被排斥的对象,可到底还是姓程的。有平南伯夫人程氏这么一个人挡在那儿,你觉得爹爹有可能把三妹妹许配给程家的子孙吗?”
当然不可能!谢璞不公然跟程家翻脸就算不错了!
谢徽之心中一定,嘲笑道:“三姐姐也真是的,陪老太太住在外头,耍什么见不得人的小聪明?到头来只是白费劲儿。如今父亲也是从三品了,虽说要离京去北平上任,但北平也是繁华的大城,怎么也比父亲从前任职的那些地方强得多吧?若是三姐姐跟我们一样,老实待在家里,听父亲的话,将来父亲说不定还愿意接我们到北平去呢。三姐姐想要嫁个有权势又靠得住的男人,兴许在北平城里就能找着呢?那岂不是比程笃强多了?”
谢慕林笑着说:“可别,三妹妹愿意留在老太太身边侍候,这挺好的。万一她真回了家,谁去顶她的缺呢?三弟你吗?”
谢徽之瞬间色变,连连摆手。那惊恐的表情逗得谢慕林忍不住笑出了声。
姐弟俩有说有笑地,抵达了北门桥,便直接去了估衣廊的严济堂。
李六安不在,出诊去了,严老大夫在后堂坐诊,眼下倒是没有病人,正闲着。谢慕林带着谢徽之去向他请安问好,又说明了来意。
严老大夫微笑着阖首:“谢大人高升,真是恭喜了。否极泰来,今后必定事事顺遂,平步青云。”
谢慕林与谢徽之齐齐行礼,谢他吉言。
买药的事不成问题,严老大夫在北门桥开了一辈子医馆,在这里遇上过无数准备出远门的顾客,深知长途旅行中最需要带的都是些什么药。有现成的成药,他就命伙计打包好,没有的,也照着方儿抓上几付药,然后将对症的症状写下来,连常见的症状变化以及与之对应的药量增减,也都注明了。这样谢璞一行人若在旅途中病倒,对着医书就能自己判断出该吃什么药了。
严老大夫曾经从谢慕林这里买过几个药膳方子和小验方,对谢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庭成员十分喜爱研究医书,因此才会连一个小女孩儿,都能轻易默写出几十个药方来。他觉得谢璞上任,一定会带有医书,自诊自医什么的,也多半难不倒他。
谢慕林对此只能干笑以对。
打包药材药品需要时间,谢慕林便先带着梨儿去后院见李六安之妻严氏。
严氏听说了谢璞起复升官的消息,也为谢家人高兴。文氏让女儿给她捎了礼物来,她就更欢喜了。她拉着谢慕林说了许多话,又带谢慕林去看了儿子,等到前头店里传来消息,说谢家需要的药都打包好了,方才放人离开。
谢慕林郑重辞了她出去,付了钱,又往药铺伙计手里塞了个红包,方才带着谢徽之与梨儿,出门上车离开。
路过估衣铺子时,她还跟谢徽之商量了一下,要不要买些家常衣裳备用呢。家里眼下肯定都在赶制谢璞的新衣,他俩的夏衣一时半会儿是顾不上的。可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总不能继续穿春装吧?谢慕林待在家里还好,谢徽之总在外头跑,那是要热死人的。
谢徽之郑重考虑过,决定要跟大金姨娘商量一下:“若是姨娘答应,我就买两件回去。买两件好的就是了。这里我也算熟,知道谁家铺子的估衣又干净又实惠。”
谢慕林点头认可。梨儿却在旁边听得瞠目结舌。
从前少爷姑娘们连外头针线上的人做的衣裳都不穿,只让屋里的丫头婆子做,如今居然要买外头估衣铺里的旧衣裳了?这这这……
莫非姑娘嘴里常说的,要她适应如今的改变,就是这个意思么?
等到谢慕林姐弟俩到了李家见张俏姐,梨儿看到西院,知道家里的老太太、太太和姑娘少爷们在这里住了大半个月,脸色越发难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