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他们也不去多问谢璞与平南伯府之间是怎么回事。后者势大,估计是东家扛不住权贵威逼了吧?生意场上,这种事并不新鲜。谢璞与曹家翻脸的消息,他们上京路上也都听说了。虽然大家都很气愤,但曹家是什么人家?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自认倒霉了。
倒是原本留守店铺、作坊的伙计们,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在帮新主人平南伯府做事,但当中有不少人,心里在犯嘀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到谢家麾下去。
平南伯府固然是权贵,威风八面,可他们家的管事都不是正经生意人,行事风格让人十分不习惯,做生意霸道,不爱守和气生财的商场规矩,对手下的盘剥极甚。跟着他们干活,伙计们兴许劳碌一年,赚得还不如过去在谢家手下半年赚到的多,而且动不动就要挨骂,又时常要孝敬上头的管事们,风气眼看着就要败坏了。这叫习惯了谢家行事的伙计们如何能适应?
伙计们不敢跟权贵相抗,却都生出了离意,要是有机会,他们当然情愿在做事更宽和恤下的掌柜手底下过活。这部分人,便托了掌柜、账房们送了书信到谢谨昆手中,向他请愿。
谢璞却只能苦笑了。
掌柜们和掌握了重要秘技的伙计、工匠,能带走的,他都得想办法带走。剩下的人,他就无能为力了。一来是目前的他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安置那么多人手,二来,也是不想打草惊蛇,惹来平南伯府的不满。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
他要帮着皇帝手下的人,往自家产业里安插耳目,否则,皇帝又要如何利用谢家的产业,探听曹家的秘密呢?
在落入平南伯府之手的产业中,留下一部分信得过的熟手,是十分必要的。谢璞计划要让这些人帮助皇帝派出的探子们尽快在产业中站稳脚跟,在不引起曹家人怀疑的前提下,打听曹家账面下的银子暗地里是流向何处的。
如果计划顺利的话,兴许用不了几年,这些不情不愿地为曹家办事的伙计们,就能重回谢家麾下了?
谢璞考虑再三,终于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指示手下嘴最紧、最忠心的两位老掌柜和两位账房,秘密为皇帝手下的人进行培训,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把他们教成合格的商铺基层管事人才,然后再通过被平南伯府留用的部分伙计之口,将这些人以伙计们的亲友身份,“推荐”给平南伯府。
等到平南伯府那些眼高手低的无能管事们在经营产业一事上吃了鳖,这些“人才”定会大受平南伯欢迎的,到时候就能顺利地潜伏进平南伯府的产业中去了,还怕会打听不到有用的消息么?
谢璞通过大理寺的卢复之,联系上了曾在牢中打过许多次交道的锦衣卫镇抚使蒋孝荃,两人一同秘密进了宫。
当然,谢璞没忘记把那只小锦匣给捎带上。
这一天,谢璞一直到夜里很晚都还没回家。文氏不放心,非要去前院客厅坐着,等到他回来不可。谢慕林力劝身体不是很好的兄长谢谨之回房休息,自己却留在了客厅陪文氏。
文氏本来想劝女儿也回房睡觉去,但谢慕林坚持留下:“我今儿午睡睡得长,现在还不困呢,陪娘说说话也好。这段日子事情忙,我们很久没聊天了。”
文氏听着,不由得心软了:“也好,我们娘儿俩就说说话吧。横竖家里没有外人,你明儿起晚了,也不会有人笑话你。”
母女俩就这么聊起了天,主要是谢慕林在向文氏打听,湖阴县老家那边的人事。他们一家要回去过日子的话,不弄清楚那里的情况可不行。谢老太太当年作死,得罪的人太多了。也不知道是否会有哪家族人、亲友记恨谢老太太,到时候迁怒到她的子孙后辈身上。
三更时分,谢璞回来了。他是在两位锦衣卫打扮的男子陪同下回来的。那两人见他进了家门,就转身离开,没有多说一句话。谢慕林借着门口屋檐下灯笼昏暗的光芒,看到他们的身影,心里猜想着谢璞这回进宫,到底做了些什么,竟然能劳动锦衣卫护送回家?
然而谢璞并不打算提这件事。他看起来心情还好,面上犹带几分倦意,微笑着对文氏说:“怎么等到这么晚?我早说了,让你不必等我的。快回房歇下吧,否则你明儿起来,定会没有精神。”又回头嘱咐女儿,“快回房去。”
谢慕林只得先回房休息了,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吃过早饭,方才去书房问谢璞进宫的事。
谁知谢璞却道:“宫中规矩,官员不得泄露禁中之事。你瞎打听些什么?回房做针线去吧。这是大人的事,用不着你操心。”
谢慕林有些扫兴,忍不住争辩道:“不是我喜欢瞎打听,平南伯居然敢对爹爹下毒手,爹进宫告状,我当然想知道皇上是什么反应。皇上会惩罚平南伯吗?平南伯不敢再对爹爹乱来了吧?大哥能不能回家来?”
谢璞含糊地回答:“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皇上圣明烛照,自会替为父做主。你就少问几句吧,为父都这么说了,难道你还不相信么?”
谢慕林有些怀疑地看了谢璞几眼,方才移开了视线。说实话,她不是很相信这个便宜老爹,毕竟……他没少被人坑,不象是个精明人。
谢璞看到女儿的眼神,一时间又好气又好笑:“你这丫头,什么时候变得这般难缠了?!明明原本是个再乖巧懂事不过的孩子,如今却专会气人!”
谢慕林眨了眨眼,猛然惊觉自己有些ooc了,咳了一声,露出委屈的表情,嘟囔道:“这难道是我愿意的吗?我也想单纯地做个乖巧懂事的娇小姐,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哪。”
这话说得谢璞心软起来。他叹了口气,摸了摸女儿的头:“好孩子,爹爹知道,这些日子为难你了。你放心,我们家会慢慢好起来的。你只需要做个乖巧的女儿,再也不必操心外头的烦心事。爹爹一定不会再让你们兄弟姐妹受苦了。”
谢慕林很想趁机追问两个要紧问题,但又怕再惹急了谢璞,只得忍了,乖顺地接受便宜老爹慈爱的安抚。
谢璞看着女儿一如往日那般乖巧的模样,心中大慰。想了想,他便下了个决定:“过几天佛诞日,为父本想去静海寺瞧瞧的。索性,你们也一块儿去散散心好了。”





慕林 第一百四十章 烦闷
谢璞的决定遭到了家里女人们的反对。
文氏与大金姨娘都认为,静海寺太远了,要上那儿看法事,还得提前一天到狮子山下的小镇里,寻个客栈落脚,来回怎么说都要三天时间。如果她们要想在佛诞日去庙里看热闹散心的话,金陵城内外就有好几处寺庙可以选择。
哪怕不去谢老太太住处旁——啊不,是过去光顾过无数次的承恩寺,她们还可以去城东的半山寺,城南的报恩寺、西天寺,城西的清凉寺,又或是城北的鸡鸣寺。
何必非得跑狮子山那么远呢?
谢璞被一妻一妾驳得哑口无言。谢慕林只得把萧瑞那天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文氏,劝她同意谢璞去静海寺看一看。
文氏答应了,但建议只让谢璞一个人带着下人前去:“我们女人家带着几个孩子,近近地去个承恩寺就行了。只要心诚,在哪家寺庙上香,祈求佛祖保佑,都是一样的。若跟老爷一块儿去静海寺,就怕我们体力不支,反而拖累了老爷,误了老爷的正事。”
谢璞温柔地看着文氏,叹道:“你呀,就总是为我着想。”
文氏笑着握上谢璞的手:“老爷,我是你的妻子,不为你着想,为谁着想呢?”
谢慕林低下头拒吃狗粮,心中有些失望。看来,她是没办法陪谢璞一块儿去静海寺了,只能等到便宜老爹从那里回来,再告诉她,那个地方有什么机缘。
但愿谢璞这回不会再卖关子,吞吞吐吐不肯说实话了吧。
谢璞带着赵丰年、马路遥,又叫上两个年青力壮的伙计作陪,在四月初七那天,出发去了狮子山。文氏带着其他人在家里,按部就班地生活,在初八当日,则去了承恩寺上香祈福。
除了谢谨之不露任何异色外,小辈里从谢慕林到谢涵之,都对承恩寺之行兴趣缺缺。没别的原因,只因为他们去承恩寺之前,得先去向谢老太太请安。而从承恩寺出来后,又要再去陪谢老太太用饭。
从前跟谢老太太生活在一起,大家都习惯了她的作,被她发发脾气,也能容忍下来。如今好不容易与她分开,过了几天清净日子,大家才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幸福,值得所有人珍惜,只是对谢老太太脾气的容忍度,就降低了许多。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这句话真是再正确不过了。
大家硬着头皮,听了谢老太太半个时辰的责骂与挑剔,陪她吃了午饭,侍奉她去睡午觉。等到她老人家睡着了,众人方才得以脱身,纷纷出门上车,返回自家住处。
谢映芬与谢涵之两个年纪最小的,蔫蔫地躺在大金姨娘怀中,一句话都不想说。
大金姨娘挥着帕子,有一下,没一下地给两个孩子赶着蚊子,平时总是笑脸迎人的面上,一点表情都没有,显然心情不佳。
今日宛琴因为谢璞的禁足令,未能跟着出门,照顾两个小的责任就落在了大金姨娘身上。大金姨娘对两个孩子不算熟悉,半天里出了不少小差错,本是无伤大雅的小事,却被谢老太太抓住把柄,骂了一顿,她怎么开心得起来?
一想到这样的老太太,她亲闺女还上赶着天天去侍候讨好,大金姨娘就坐立不安。她真不明白,谢映容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她方才背着人苦劝女儿离开谢老太太,谢映容却反而嫌她啰嗦碍事,这让她更伤心了。
车厢外,谢徽之坐在车辕上,没精打采地跟负责赶车的青柏聊着天,偶尔也会跟车厢里的大金姨娘与二小搭句话,逗个趣。可是两个小的没精神,大金姨娘又没心情,谢徽之也只能无趣地闭上嘴了。
他想起方才偷看到的谢映容对大金姨娘的言行态度,心中更加恼恨。
在另一辆马车上,文氏正在安抚女儿谢慕林:“老太太只是不想让儿孙们离她太远了,知道老爷铁了心要把我们送回老家,她心中不舍,脾气才会大了些。她那些话,你们兄妹听过就算,别放在心上。”
谢慕林冷笑了一声:“这话应该跟您自个儿说才对。我和哥哥倒是不在乎老太太骂些什么,是您一直战战兢兢地,觉得是自己犯了错,对不住老太太,才会在她面前一再退让。娘不该这么想的。老太太本来可以不离开儿孙小辈们,可她无论如何也不肯回老家,难道还能怪我们没哭着喊着非要留在京城陪她不成?爹爹当日已经把必须离京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了,她还是不肯答应,这能怪得了谁?
“如今爹爹松了口,答应让老太太留下来了,将来她想离开时,若还是不肯回老家,也可以上松江去。老太太想要的都有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仍旧是骂个没完!我们好心过来陪她,难道是找骂来的?!”
文氏欲言又止,但最终只能叹了又叹。
谢谨之眼看着母亲妹妹要为了谢老太太的事争吵起来,便迅速打起了圆场:“算了,老太太心情不佳,也是难免的。方才我找何嬷嬷打听老太太近来身体如何,何嬷嬷说老太太无事,只是近来连着去了三回承恩寺,都没求着好签,因此心情不快。”
文氏稍稍打起了精神:“原来如此。只是不知道老太太求的是什么?若有不好的征兆,平日得多警惕提防着些才好。”
谢慕林则有不同的想法:“这才几天的功夫?老太太居然就往承恩寺求了三回签,是不是太频繁了点?老是麻烦佛祖,只怕佛祖也会觉得不耐烦的。”
文氏连忙念了句佛,嗔了女儿一句:“别胡说!佛祖慈悲,怎会不耐烦呢?老太太也只是担心儿孙,才会往佛前求得殷勤些罢了。”
反正文氏是不会说谢老太太一句坏话的。谢慕林心里翻了个白眼,转开头去。
谢谨之忍了忍笑,继续道:“听何嬷嬷说,老太太其实也不想往承恩寺里去的,无论是遇上寺里相熟的僧人,还是从前认得的官眷,都很尴尬。似乎有不少人找老太太打听父亲与曹氏的事儿,让老太太烦心得很。
“可三妹妹总劝她到寺里散心,寻大师们说说话,若是能结识几个合得来的官眷做朋友,常来常往,平日也不至于太寂寞了。老太太原是觉得三妹妹的话有理,才常往寺中去的,可惜事与愿违,因此心中烦闷。”
谢老太太从前仗着曹家姻亲的身份,只要不是遇上什么身份尊贵的王公贵族,通常遇到谁,她都是受奉承受吹捧的那一个。可今非昔比,京城所有人都知道谢家如今仅仅是四品官宦门第了,还跟曹家结了怨,有点身份的人,谁又乐意再捧着谢老太太呢?连承恩寺中的僧人,待她都不如从前热情了。至今还愿意捧着她的,都是她看不上的小门小户而已。
也难怪谢老太太心情不佳,脾气败坏了。
只是谢慕林有些想不明白,谢映容这是在搞什么鬼?让谢老太太去结交新朋友?这是什么沙雕的操作?!




慕林 第一百四十一章 结交
谢老太太那性格,就不是能好好与人相处的。
除非对方是身份尊贵,能令谢老太太高看一眼的,她老人家愿意收敛脾气,作出一副和气斯文模样,刻意与对方结交,那还有可能交上几个塑料朋友。谢家未出事的时候,谢老太太时常往来的几位老封君,都是这么跟她熟悉起来的。
可如今这些老封君们都没了联系,谢老太太心情又不佳,在承恩寺里碰上的,多是寻常官宦人家,她又怎么可能放低身段,与对方好好结交?若人家实在和气,愿意捧着她,她心情一好,说不定还愿意多聊几句。可世上哪来这么多圣母呢?
谢映容的想法,乍一看好象没什么问题,一放到谢老太太身上看,就破绽百出了。她还不如自个儿出面去与人结交呢。
文氏是说不出谢映容坏话来的,顶多只是感叹一下,老太太从前交好的那么多夫人太太,竟没一个是真心朋友啥啥的。只有谢慕林与谢谨之兄妹俩对视几眼,彼此都心里有数,谢映容又出夭蛾子了。
她这么积极地怂恿谢老太太去承恩寺,肯定有图谋!
等回到家中,文氏带着大金姨娘,自去处置家中事务,两个小的被宛琴接回院子去,谢慕林便与谢谨之、谢徽之一道,聚在书房开起了碰头会。
谢慕林表示:“三妹妹也不知道是在搞什么鬼。先前爹爹还担心,老太太留在京城,会被曹家找麻烦。当时我安慰他说,曹家连老太太住哪儿都不知道呢,能对她干什么?只要老太太少出门,少见过去的熟人,自然出不了什么事。这还没两天呢,我就被打了脸。老太太与三妹妹八成已经遇上不少过去的熟人了,但凡里头有一两个往平南伯府送个信,老太太将来的日子能否过得好,就得看平南伯一家的人品了!”
谢谨之则皱眉道:“三妹妹这是想利用老太太达成自己的目的?眼下老太太可能还没察觉,只当她真是个乖巧孝顺的好孙女,才会对她容忍一二。一旦发现了真相,三妹妹且有得是苦头吃呢。她以为老太太是她能轻易摆布的?”
他眼下倒有些庆幸了,还好是在谢璞尚未赴外任的时候,发现了谢映容的异样,否则,等到其他人都离开之后,谢老太太才发现这个孙女的不良用心,发作起来,谢映容就真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谢谨之问谢徽之:“想个法子,让三妹妹回家里来吧。她继续陪在老太太身边,很快就会露馅的。”
“二哥理她做什么?!”谢徽之满腹怨气,“她自己要找死,是我们能劝得住的么?从前劝也劝过,骂也骂过,她都不肯听,非得往死路上走,能怪得了谁?我看哪,我们从前待她都太好了,纵得她胆大妄为,如今还敢糊弄着老太太来达到自己目的了。我倒想看看,她究竟想干什么呢!见江家兄弟没了希望,又见不着程笃了,便把主意打到别家子弟的头上了么?我敢打赌,她让老太太在承恩寺里结交的所谓朋友,家里一定都有出色的小辈呢!”
谢谨之无奈地抬手,在他脑门上叩了一记:“说什么胡话?她要是真出了事,我们还能不管么?她再怎么胡闹,也是你我的至亲手足。”
谢徽之鼓着包子脸,哼哼着在椅子上坐下,满面不服。
谢慕林便跟兄长商量:“我们得想办法问一问,老太太在承恩寺里,都见过什么人家了。要是正派人家,那还好。万一是曹家那边的爪牙,就得告诉爹爹一声,兴许还得给老太太换个住处。”
换住处,需得费不少时间精力,又得花银子,还要说服老太太搬家,麻烦的事多着呢。
谢谨之同意妹妹的想法。有些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谢徽之这时候心情稍稍平静了些,开口道:“暂时不必操这个心。老太太在承恩寺遇上的,统共也就是四家算是旧识。其中有两家只是绿豆芝麻官,在六部跑腿罢了。因为父亲在六部时广结善缘,请那两人到家里吃过老太太的寿宴。宴席还没完,就被官兵撵了。他们没有门路找上曹家,也没那个胆子去招惹四品官。再怎么说,父亲如今也比他们强出百倍去。”
此外还有两家,一家是谢璞的同年,如今在太常寺做个六品寺丞,不算显赫,家族却跟生了四皇子的乔美人娘家有些拐着弯的亲戚关系——也就是说,跟曹家不大和睦。
另外还有一家,则是竹山书院的学子出身,虽不是谢璞同乡,却也算是校友了,还参与过温绪友为谢璞说情的行动,人品是信得过的。
这两家,寺丞家的老太太从前就因为曹皇后与乔美人不和的缘故,在谢老太太这儿受过气,如今自然不想搭理她,冷嘲热讽几句就走人了。谢璞校友的夫人倒是很和气地向谢老太太问好,得不到积极回复,也无意纠缠。
如此看来,这四家旧识,都不是问题。只要谢老太太接下来别再招惹从前的熟人就行了。
谢慕林听到谢徽之说这些情况,就知道他只是嘴上骂得难听些,心里对谢映容的事还是挺关心的。
兄妹三人综合打听到的所有消息,分析了一下,都弄不清楚谢映容到底想干什么,估计还是信息不足的缘故。谢徽之便索性回院去找大金姨娘问了。大金姨娘在谢老太太那儿,也跟女儿私下说过话,还找珍珠与两个婆子打听了女儿的近况,想必了解的情况更多一些。
然而,大金姨娘虽然知道的事多一点,却没觉得女儿有什么阴谋。她认为这是因为谢映容不想总是一个人在谢老太太跟前挨骂,才会劝后者与其他人结交的。至于那些她乐意与之往来的人家,也没什么问题,大都是住在附近慧圆街的小官宦门第,虽说最高也就是六品,但好歹都是知书达礼的人家,家风清正,信得过。
比如当中一家姓卞的,家里老太爷做到过六品官,不过已经去世了,如今的当家人只是个举人,今科春闱还落了第。他家老太太身上有六品敕命,年纪与谢老太太相仿。谢映容就力劝谢老太太与对方结交。她与这家人的女儿关系最好,还请对方到小宅里吃过两次点心。但对方家里的儿子,一个三岁,一个七岁,绝不是能让谢映容产生某种想法的年纪。
大金姨娘不关心女儿有什么小心思,她比较担心女儿在谢老太太那里的处境,倒想让谢徽之与谢谨之在谢璞与文氏面前帮她说说情,将谢映容接回家里来住。
只要谢映容能回家里过上清静安稳的生活,不再动不动就挨骂受气,谢老太太那儿,她情愿自个儿过去“侍疾”。
谢徽之阴沉着脸,回来见谢谨之与谢慕林,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谢慕林与谢谨之对视一眼,都很纳闷,他们难道都猜错了吗?
然而谢徽之却不肯相信:“谢映容费那么大的劲儿,搬出去与老太太同住,又哄着老太太跟别人结交往来。她会没有任何图谋?我才不信呢!我得把这件事查清楚了不可!”




慕林 第一百四十二章 相遇
天黑了之后,谢璞回来了。
全家人都以为他起码要到明天才回来,没想到他会在晚饭过后到家,都吃了一惊。文氏忙忙带着人为他张罗一顿迟来的晚饭。谢慕林明明听到他都饿得肚子咕咕叫了,脸上还带着轻松的笑容,心里隐隐有了几分猜测。
谢慕林凑到谢璞身边轻声问:“爹爹,你去静海寺,到底遇到什么了?怎么看起来心情很好的样子?那里的和尚真的这么厉害吗?”
谢璞含笑道:“静海寺的大师们固然佛法精深,但这与爹爹有什么关系?爹爹只是出去散了一回心,精神好了许多罢了。”
真的假的?谢慕林不太相信。
不过谢璞又要卖关子,谢慕林也拿他没办法,只好转移话题,把今日的承恩寺之行说了一下,着重突出了文氏和他们在谢老太太跟前的遭遇,顺道还告了谢映容一状。
她当然不会照实说,已经打听过,在承恩寺里跟谢老太太碰面的官宦人家,跟曹家应该没什么关系的。她只把那位与乔美人有亲的老夫人与谢璞校友之妻的身份告诉了谢璞,其他的一概不提,看他心里着不着急。
谢璞果然皱起了眉头,原本带笑的面上,又阴沉下来:“三丫头怎么回事?倘若耐不住清静日子,当初就不要夸口!”
他显然觉得谢映容积极劝说谢老太太与外人结交,是因为受不了寂寞的关系了。这跟大金姨娘的想法差不多,只是把女儿想得太天真了些。
谢璞生了一会儿闷气,但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谢慕林道:“你素来与你三妹妹交好。下回你再见到她,就问问她的意思。倘若在老太太身边实在不习惯,就索性回来算了。你们兄弟姐妹人多得是,谁都能去老太太那儿侍候,她不必勉强!”
谢慕林顿时就闭了嘴。谢映容回不回来不重要,可她绝对不想被便宜老爹指派去服侍谢老太太。便宜爹心里对他亲妈的性子就没点数吗?他以为人人都象他和文氏那样,能无限容忍谢老太太的作?
1...4142434445...4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