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他们一大帮下人当初被官府扣押起来时,住的地方可能未必及得上这样的屋子,可这样的环境,又哪里是老太太、太太、少爷姑娘们能住的呢?但姑娘不但住了,还觉得这地方挺好,如今跟张俏姐说起来时,也是面上带笑的。
梨儿咬了咬牙。既然是姑娘能忍受的事,她也没什么不能忍的。主家如今不是皇亲国戚了,她做下人的也该习惯才是。
可一想到姑娘也要穿别人穿过的衣裳……不,她还是不能忍!
她决定回家后,就跟父母商量这件事。别说姑娘了,就是三少爷的衣裳,也不能从外头买旧衣,至少……要买也该是买新的吧?





慕林 第一百四十九章 伴读
当谢家人为了谢璞前往北平赴任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曹家人也没有闲着。
太子选伴读之事,终于要开始了。
为了能争到一个可以进宫应选的名额,曹家几个房头的子弟争得头破血流。最终,曹文泰以强大的家世碾压众人,不出意外争到了资格;曹文衡也不甘示弱地借着祖母之力挤身其中。但谁能留在最后的名单上,还是未知之数。只是那些庶支偏房的曹家子弟,就无一人能抢到机会了。
当中虽然有人是在承恩公夫人施压下,自愿放弃的,却也有人在临应选前一两天,因为这样那样莫名其妙的原因受了伤,不得不打退堂鼓的。至于这里头有些什么猫腻,那就真是自由心证了。
谢显之也穿了一身新衣,跟着曹文泰曹文衡坐车前往皇城。不过,他并非真的是去应选的,人到了宫门前,就没有再往前走了。曹家两名子弟入宫接受皇帝与朝臣们的考查,他却要待在马车中,一直等待表兄弟们出宫。平南伯夫人另坐了一辆马车,与他等在同一处,但两人的心境却完全不同。
平南伯夫人程氏是盼着儿子能入选伴读,因此想要在皇城门前等待最新消息。
而谢显之,却是因为平南伯拿选伴读一事搪塞谢璞的时候,曹氏也听见了他做出的承诺。平南伯可以拿谎言忽悠谢璞,却没办法向爱子之心发作的亲妹妹坦白,他只是在骗人而已。他还有指望妹妹帮忙的地方呢。
所以,他今日带着谢显之来了,可谢显之不能入宫,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落选”。只要曹文衡帮着圆一圆谎,目前还在装病逃避曹皇后“复婚”指令的曹氏消息闭塞,就没理由怪到兄长头上。
然而,平南伯的如意算盘,却未必能如他所想的那般打响。
今日前来应选太子伴读的官宦权贵子弟,其实人数并不算多,也就是二十来人而已,大多数都是些勋贵、皇亲之家的子弟,也有书香世宦之家出来的,却并非嫡支后代。曹皇后在后殿等消息,听着宫人们报出来人的名单,心里总有些不大满意。
这里头至少有一半人是家道中落的勋贵人家出来的,父祖皆没有了实权。太子需要这样的人做什么?只怕这些人反而还要沾太子的光,指望太子给他们撑腰呢。
曹皇后不甘心,再追问宫人:“赵家没来人么?”
宫人回答:“来了一位三少爷,是嫡出的。正是那位赵小姐的亲兄长呢。”
宫人所说的这位赵家三少爷,来头可不小。赵家祖上在本朝太宗永乐帝在位期间,做过近十年的内阁首辅,自那以后,赵家便一直是本朝最显赫的官宦世家之一,每代皆有子弟科举入仕,常出高官,二三百年间,出过五位尚书,八位侍郎,十来位大学士,三四位封疆大吏,其余官职就更不必提了。时至今日,赵家依然是士林文官群体中极负威望的世家名门。
曹皇后初步为太子择定的太子正妃人选,就是赵家的嫡女。
不过,她看中的那位赵小姐,并非嫡支宗房所出,而是旁支的嫡女。倒不是赵家嫡支没有适龄的女儿,而是嫡支的女儿生得不如旁支的这一位美貌。在王湄如身死之后,太子一直消沉,曹皇后觉得,若想让儿子彻底忘记王氏女,太子妃的人选必须有足够姿色才行,否则如何能让太子移情别恋?因此才会挑中一个旁支出身的绝色。
当然了,这位赵小姐不但有美貌,家世也是不差的。她亲祖父是大学士,父亲是布政使,叔叔是侍郎,除了缺少一个嫡支宗房的出身以外,条件已经相当完美了。曹皇后听闻林昭仪也有意为二皇子求娶这位淑女,原先还觉得赵小姐的家世有些不足的,立刻什么都顾不上了,次日便向皇帝开口,要定下这个太子妃的人选。虽然皇帝尚未下旨,可林昭仪再想截胡,已经不可能了。
只是赵家那边,在收到曹皇后的暗示之后,迟迟没有表现出允婚之意,似乎还在考虑之中。嫡支原本还有意让女儿去选太子妃的,近日却没有了下文,好象对这件事兴趣大减。曹皇后原本心中很是不满,但见赵家旁支态度积极,今日也派出了子弟来应选东宫伴读,才稍稍消了点气。
她想:旁支就旁支吧,反正只要能借得上赵家之力就好,日后太子继位,皇位稳固了,再也用不着赵家扶持时,无论是找个借口废了赵氏女,还是让赵氏女“病逝”,都不方便直接跟赵家嫡支对上的。赵家旁支的身份,倒是恰到好处。
这么想着,曹皇后的心情就平静了许多,也有精神去留意前殿的伴读择选了。
皇帝带着几位重臣与大学士,还有太子太傅,一同考教众多前来应选的年轻子弟,要从学识、仪态、品行、心性等各方面,对他们进行评估,然后从中择选出最出色的四名伴读。当然,太子是否能与对方合得来,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不过,太子今日看起来情绪不高,总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样。皇帝问他一句,他就答一句。太傅想让他与同龄人们多交流交流,他嘴上答应了,却没什么实际行动。看到他这副模样,皇帝都有些生气了。消息传到后殿,曹皇后也在咬牙,知道儿子是因为王湄如之死,还未回过神来,这都是那贱人的错!
在众多应选的青年俊杰中,曹文泰显得最为突出,似乎对所有考官们提出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虽然有一位大臣忽然插问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题目,他答得有些迟疑,不如先前流利,但好歹也答上来了。
相比之下,曹家另一位代表曹文衡,就没有他堂兄这般出众了,好些问题他都答不上来,又或是错得比较离谱。在殿内旁观的平南伯备受众人瞩目,大家似乎都觉得,他硬把自己不够格的儿子推上来应选,也挺有勇气的,这不是在自找没趣么?
平南伯心里恨得牙痒痒。这些人真以为他不知道么?曹文泰能对答如流,根本就是事先知道了问题和答案,是在作弊!他家文衡靠的是真才实料,才不会用那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呢!
曹家两兄弟先后接受完考教,接下来本该轮到下一家了。谁知道这时候,忽然有大臣提出:“听闻平南伯今日把外甥也带过来了?怎么不见人呢?”
平南伯不由得愣了一愣。他并没有告诉外人,他还带了外甥谢显之前来,怎会有大臣知道的?
他仔细去看说话的大臣,发现是通政使焦闻英,心中顿时就咯噔一声。
焦闻英虽然只是区区三品的通政使,但他是皇帝心腹,潜邸旧人,极得皇帝信任。他很少在朝上发言,可但凡发言,都必定会有人倒霉。平南伯自问从未得罪过此人,对方为何在这时候冲他发难?




慕林 第一百五十章 可惜
然而焦闻英开口问了问题,平南伯就得回答。面对皇帝投注而来的好奇目光,他只能硬着头皮表示:“焦大人误会了,我外甥并未参选,只是送他表兄过来而已。”
焦闻英笑笑:“是么?可我怎么听说,平南伯不许外甥回家侍奉身体不适的祖母,原因是要送外甥参选东宫伴读,还说外甥定能入选,倘若其父阻拦,便是妨碍亲骨肉的锦绣前程?”
他看向平南伯:“且不说平南伯为何口出狂言,结果未出便笃定外甥能入选。单是眼下令甥未如你所言般出现,就让人忍不住想多问一句,是谁妨碍了少年人的锦绣前程?”
在场的朝臣权贵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传说中平南伯昏了头,抢了谢家的财产还要抢谢家的孩子,谢璞几次找上门都没能将儿女带走,平南伯府之前又有曹氏再嫁方闻山的传闻……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平南伯的脸色铁青。他难道能当众告诉所有人,那些话都是他哄谢璞的么?其实他原本真以为可以把谢显之带来凑个数的,只要走了过场,谢璞就不能说他撒谎。可谁知道这东宫伴读的竞争竟如此激烈,哪怕是他的嫡长子,也好不容易才能争得一席之地,更别说是谢显之了。他如今只能骗一骗妹妹而已,不料却被人当廷揭穿,虽然无甚大碍,但万一影响他儿子入选,那就麻烦了。
不等平南伯想出个合情合理的借口,把这件事搪塞过去,皇帝就已兴致盎然地开口了:“我曾听闻,皇后的这个外甥,自幼熟读诗书,十分聪慧,与太子也相处得不错。既然他今日也来了,便把他宣进殿来试一试吧。看他是否果真如传闻中那般出众,才让平南伯夸下海口,笃定他定能入选。”
皇帝开了金口,听上去还是看在曹家面上,才给了优待,平南伯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答应了。
承恩侯一直冷眼旁观,见状还不屑地瞥了平南伯一眼。后者扣下谢家家财之事,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把人家的儿子也扣下,这就太荒唐了。曹家三房不缺儿子,谢显之再怎么样也是姓谢的,天知道这个三弟在想什么?如今吃瘪了吧?
承恩侯对自己的儿子很有信心,认为就算谢显之出现,也妨碍不了曹文泰什么,可曹文衡就难说了。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在一众青年才俊的衬托下,越发象是个草包,再被谢显之比下去,瞎子才会选他做东宫伴读。平南伯这回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太可笑了!
当殿中一众青年才俊都接受完第一轮考教的时候,谢显之终于在宫人引领下出现了。他今日虽然穿戴一新,但因为面上犹带几分病容,整个人显得十分苍白瘦削。不过那种清风劲竹般的气质仪态,还是给殿中的大臣们留下了不错的观感。
他不慌不忙地跪拜行礼,一应礼节,都没有出任何差错,说话言辞,也始终显得十分斯文、优雅。虽然没到压倒殿中众人的地步,但在场最出色的俊杰们,都深觉他是我辈中人。
不少人都觉得,平南伯夸口这个外甥定能中选,倒也不是全无理由。可既然都夸下了海口,怎的又不把人叫来呢?
等到皇帝与大臣们开始考教谢显之学问之后,周围的人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瞧谢显之这对答如流的架势,仿佛比起曹文泰都不差什么,若平南伯真把他带来应选,那还有曹文衡什么事?也真是难为平南伯这慈父之心了,儿子没有足够的本事,他就硬把人捧起来,为此不惜连亲外甥都牺牲了。
也对,平南伯连旁支的亲侄儿也都说下手就下手,外甥又算什么呢?终究只是外姓人罢了。
曹文衡在众目睽睽下,有些坐立难安。转头看着堂兄曹文泰那泰然自若的神情,他心中忍不住想骂人了,再回头去看父亲平南伯,后者倒是比儿子镇定些,但看脸色也是阴沉得吓人。
曹文衡忍不住又看向表弟谢显之,狠狠地瞪了对方后脑勺几眼,心想等回到府里,他定要给这个寄人篱下的表弟一点颜色看看!吃他们曹家的,喝他们曹家的,还这般没眼色讨人厌,受点教训也是应该的!
曹文衡还不知道,自己的表情变化已落在周围人的眼中,纷纷暗自摇头。就算有着出众的家世,学识、品性、气度都不过关,又怎配得上东宫伴读的殊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万一他把太子带坏了怎么办?没人敢冒这个风险。
谢显之镇定地接受完了考教,从头到尾都表现出色,没有出任何差错。皇帝含笑看着他,似乎也很满意。
就在这时候,通政使焦闻英又一次开口了。这一回,他不知为何,问起了谢显之的家世出身。
这本是人尽皆知的事,可先前也有其他青年才俊被问到同样的问题,当时是为了突显当事人的家世出众、祖宗荣光,如今轮到谢显之嘛——自然免不了要提到他父母的身份了。
谢璞的身份没什么可挑剔的。冤情被洗刷清楚之后,他的才干就为更多的人了解了。虽然他在权贵面前,手段显得太软了,可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说起谢显之的生母曹氏,除了她是曹皇后同父异母的亲妹妹这个身份以外,十几年的贤名早已付诸流水,如今人们想起的,都是她陷害亲夫、弃家大归、吞没前夫家财产,以及与方闻山暧昧不清的传闻。这就有些不好说了。
焦闻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摇头叹一声:“可惜。”就把什么都说尽了。
谢显之面露羞渐,低下了头。
在场的其他大臣看着这名出色的少年,也纷纷摇头叹息。谢显之什么都好,样样出色,只可惜有个声名狼藉的生母。这样的孩子,是不好放在太子身边的。谢显之受生母连累,失去成为东宫伴读的大好机会,真是太可惜了。
就连一直心不在焉的东宫太子,此时也满面遗憾地看着谢显之,似乎颇为沮丧。
承恩侯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又一次狠狠地瞪了弟弟平南伯一眼。平南伯的脸色早已黑成锅底了,他如今已经把焦闻英恨到了心底,不明白对方为何非要与他过不去。
后殿里的曹皇后,也恨得咬牙切齿。不过她怨恨的对象跟平南伯不太一样,她怨恨的是妹妹曹淑卿,又一次让她丢尽了脸面。早知如此,还不如在曹淑卿当年与方闻山闹出丑事的时候,直接把人打死算了!
皇帝脸上的微笑不变,看起来对谢显之的喜爱丝毫未减。他还鼓励谢显之说:“不要紧,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不要自暴自弃,回家后好生用功读书,多多向你父亲学习。你父亲是个能臣,希望你将来,也能象你父亲一样,为朝廷效力。”
谢显之一拜到地,口称“谨遵皇上旨意”。
有了皇上的金口玉言,出宫之后,他终于可以如愿离开平南伯府了。




慕林 第一百五十一章 事后
东宫伴读的第一次择选,不久之后就结束了。
这一轮择选,是要把明显不合格的候选人剔除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学问浅薄、仪态不雅、品行不端、礼数不周以及家世有缺陷者。谢显之因为生母问题,名列其中,但几乎所有人都认可他个人的优秀。
相比之下,同样被淘汰的曹文衡,得到的评价就是另一回事了。原本他没有在公众面前暴露出真实水平,还能勉强打肿脸充胖子,自夸是个少年俊才。如今被揭穿了真面目,只落得个草包的“美名”,他还没处抱怨去。
曹文衡满腔怒火,看到谢显之那副淡定自若的模样,就把火发泄到对方身上去了。他急赶两步,要上前揪住谢显之破口大骂,手还没碰到谢显之,就被曹文泰强行拽住了。
曹文泰冷脸瞪着曹文衡,低声喝斥:“你要干什么?!今天你已经把我们曹家的脸面丢尽了,没那本事就别来丢人现眼,你现在还要继续当众出丑么?!”
谢显之回头看他们一眼,淡淡地朝曹文泰施了一礼,便转身离去。
曹文衡气得挣扎不停,平南伯连忙上前拉过儿子。曹文泰顺势便放了手,淡淡地道:“三叔好生教导弟弟吧,他这般暴躁可不行。就算这一回落选东宫伴读,难道他以后就不打算进宫了?何苦在宫里惹事生非?”
平南伯皮笑肉不笑地说:“好侄儿,你兄弟年纪小,性子直率,有什么不懂事的地方,你多担待吧。毕竟……你是他们这一辈儿的大哥,要对弟弟们多加照应才好,这原是你该担的责任。”
曹文泰笑了笑,冲叔父行了个礼,便转身去与父亲承恩侯汇合了。
平南伯暗骂一声“小兔崽子”,便回头低声喝斥儿子:“给我老实些!这里是什么地方,也能容得你胡闹?!”
曹文衡气急败坏:“父亲!谢表弟今儿坏了我的大事,我不能就这么轻易饶了他!”
平南伯啐他一口:“他又不曾入选,将你比下去的大有人在,他能坏你什么大事?往日你总跟我说,御前考教必定会万无一失,你一定能通过择选,今日如何?老子的脸都叫你丢尽了!倘若你早对我说实话,我替你请个好先生来指点指点,兴许还不至于出丑。你和你母亲却总哄我,倒闹得我下不来台!”
曹文衡不服气地道:“大哥也比我强不了多少,不过是因为别人问我的那些问题,恰好我都不知道答案罢了。谁叫他们不问我知道的呢?这分明就是故意为难人!我已经够用功的了,父亲您没瞧见?有好些人还不如我呢!”
平南伯年轻时也是出了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说起学问,他不见得比儿子强多少。听了儿子的话,他想想儿子回答不上来的那些问题,似乎确实挺难的,便勉强接受了儿子是不走运,又或是有人故意刁难的说法。
他暗暗生着闷气,心想得弄清楚到底是谁在故意给他添堵,便对曹文衡说:“行了。你谢表弟得了皇帝金口玉言,你若是当众给他难看,只会让自己更丢脸。在这个当口,你给我老实些。先回府去吧,有话回去再说。”
曹文衡不甘心地看一眼谢显之离开的背影:“可是……谢显之这就跟人走了呀!皇上许他回家去,我今儿不揍他,以后还有机会么?”
平南伯远远看见谢显之跟在焦闻英身后离开,面色阴沉地道:“怕什么?今日教训不得他,你还怕日后也没机会么?他身上流着我们曹家的血,跟曹家根本撕撸不开,想要与我们断得一干二净?那是白日做梦!”
承恩侯带着儿子施施然地走了过来,闻言轻笑道:“三弟哪儿来这么大的火气?自己的儿子无能,也别记恨别人家的孩子太优秀呀。显之虽然是我们曹家的外甥,但毕竟是姓谢的。你都扣下谢家的财产不放了,差不多就收手吧,还要硬扣着人家的儿子做什么?莫非是打算拿显之做人质,逼着谢璞继续献银子么?我知道你一向做事都不太讲究,可吃相这么难看,影响了曹家声名,就不好了。回头皇后娘娘怪罪下来,我也不好替你说情。”
平南伯阴沉着脸,却没法向承恩侯直言,自己其实只是想把谢璞除掉,然后利用外甥控制整个谢家。但如今叶宛琴完全断了消息,谢璞成了燕王手下的官,谢显之也得了皇帝许可,马上就回谢家去了,情势大变,他原本的计划统统都要作废。
他只能忍气对承恩侯说:“大哥误会了,其实是母亲和妹妹舍不得孩子,并不是我扣着人不放。今日显之一声招呼不打就走了,我还不知回府后,如何跟母亲与妹妹交代呢。”
承恩侯嗤笑:“皇上都下旨了,还有什么不好交代的?可别告诉我,你打算公然违旨,一定要留下显之不可。我劝你别犯蠢,今非昔比,谢璞如今是燕王殿下的人,他已经退了一步,没问你要回谢家家财了,你还不知收敛,非要步步紧逼,一旦惹恼了燕王殿下,一状告到宫里来,就连皇后娘娘,都没脸替你说话。可别忘了,你那妹子当年做过什么,才害得皇后娘娘在燕王面前丢尽了脸面!”
平南伯又一次被噎住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承恩侯父子趾高气昂地离开。
曹文衡不忿地问平南伯:“父亲,难道我们就这么算了?!大哥不就是通过了第一轮择选么?用得着这么嚣张?天知道他第二轮会不会被刷下来!”
平南伯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儿子一眼,甩袖道:“回府!”
谢显之原本是打算要与曹家人一道离开的。有了皇帝的御旨,他觉得平南伯一家定不敢再阻他回家,便想先回去拜别母亲与妹妹。母亲一定会生气,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他还想劝妹妹,也跟自己一道走呢。
然而谢显之这一步没有迈出去,就被焦闻英叫住了:“你随我来。”
谢显之其实并不认识焦闻英,但看他的穿戴打扮与气度,还有今日考官之一的身份,便知道对方不是一般人物,也就恭敬地应下了,乖乖跟着对方出了大殿,直出宫门,到达皇城外围的官署。
这时候,谢显之听得有人冲焦闻英行礼,称其一声“焦银台”。他立刻就明白了这位老者的身份。
宋朝的银台司,掌管天下奏状案牍。本朝的通政司与银台司职司相当,因此通政司又被称为“银台”。别人称呼这位焦大人为焦银台,显然对方正是通政使司主官通政使,正三品的帝王心腹重臣。
通政使焦闻英,执掌这个衙门已经超过十年,传闻中乃是一位孤臣,但无论文武百官,还是勋贵皇亲,都无人敢小看他。听说皇帝对他信任无比,只要他告了某位官员的状,哪怕对方靠山再硬,来头再大,皇帝也会毫不犹豫地砍了对方。
谢显之从未见过焦闻英,但这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身为曹家外孙,又怎会一无所知?
他心中不由得一片茫然,不明白这样的大人物,为什么会对自己另眼相看?




慕林 第一百五十二章 回家
焦闻英带着谢显之去了通政司衙门,路上也不跟他说什么话。
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焦闻英叫谢显之站着等候,自己坐下写了一封短信,封好递给了谢显之,说:“你拿着这封荐书,回去给你父亲看,你父亲自然知道该送你去哪家书院。你专心读几年书,不要管外家的琐事。往后如何,就端看你的造化了。”
谢显之揣着那封信,又一头雾水地被请出了通政司衙门。焦闻英让自己的随从驾车送他回谢家,除此之外,仍旧是一句话都没有多说。他只能猜测,焦银台兴许与自己的父亲谢璞相识?可谢璞若真的认识这等重臣,为什么从不在家中提起?
谢显之坐着焦家的马车离开,平南伯府的人远远瞧见,没敢上前拦人,只能面面相觑。不管谢显之是什么身份,什么性格,他坐在通政使的马车上,任何人都得看焦闻英的面子。否则,万一惹得焦闻英不快,岂不是给自家找麻烦?金陵城中的权贵高官,又有几个敢说,自己和家族都足够清白,没有任何把柄可抓?一旦焦闻英决定要治他们,随时都能收罗到一堆证据,告到御前,那真是谁的面子都不会顾的。
1...4445464748...4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