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她的注意力都在萧瑞的这封最新来信上。
萧瑞大概也是想到他俩马上就能在京城见面了,而这封信也未必能顺利送到谢慕林手中,所以并没有用太多的篇幅谈情说爱,主要还是告诉谢慕林,自己已经在八月中旬顺利回到京城述职,也顺利升了职。如今他初授武德将军,骁骑尉,官拜正五品的正千户,以他年方十八的岁数,在本朝军中,也称得上是出色的后起之秀了。
萧瑞这个名字,如今终于进入了军中大佬们的视野,而不再仅仅是作为柱国将军萧明德的庶子而存在着。
只不过,出了名,并不代表着萧瑞今后就能事事顺利了。
他本人还想继续回到北方边境去打拼。正五品的武官,对他而言还是有些小了。他希望自己能再升高一些,至少要升到可以主掌一地军务的程度,才有足够的底气脱离家族影响力,独立门户。而这“一地”,自然也是越大越好。正五品,只够做个小小的守备罢了,还有极大可能会被调到西南边境去。他既然想要娶妻生子,自然希望能为妻子提供更安稳的环境与生活。
只是,目前他还未能得到返回北方边境的文书许可。虽然北方边境大战已经结束,敌军元气大伤,三五年内都不可能再有什么大动作,但还是有零星小战事可以给将士们积累军功的。他想回去,他父亲柱国将军萧明德却不大乐意。
当年萧瑞擅作主张,瞒着父亲北调。萧将军知道后无法阻止,只得由得他去。如今他好不容易回了京城,敌也杀了,功也立了,官也升了,品阶比他的嫡长兄萧琮还高两级呢,还跑什么?赶紧调回南方安全的地方来,省得老父亲再提心吊胆了!
萧将军给了萧瑞两个选择,一个是当初的老上司金山卫,恰好有正四品的指挥佥事之职出缺,有金指挥使做保,萧瑞暂时以正五品的官身去顶正四品的缺,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另一个选择是当年没去成的长淮卫,有一处千户所缺了主官,萧瑞若去了,也算是独掌一地军务了。
两个选择都不错,但萧瑞都不是很想选。金山卫那边的职位,其实是有人选的,只不过萧将军仗势抢了过来罢了。倘若萧瑞真去了,岂不是挤走了过去的老伙计?他干不出这种事来。
至于长淮卫,自然是好地方,地方富庶又安逸,做到千户这个份上,当地已经没什么不长眼的人敢去招惹了。他去了,将来还能世世代代把这个职位传承下去,惠及子孙。这也算是萧将军对庶子的一片慈爱与关照之心了吧?问题是萧瑞一旦领了这个官职,将来想要再往上走,就很难了。而这个职位却不是稳固不变的,兵部什么时候下个文书,他随时都有可能被撤掉。别说三皇子了,就算是他那嫡母萧夫人,想做到这一点都不算难。他能满足于一时安逸,冒此大风险么?
北方有什么不好呢?就算他不留在边境线上刷军功了,也可以去北平,去燕王麾下当差吧?至少燕王会乐意栽培他,也不会让任何人插一只脚进来,妨碍他的前程。
萧将军一心想要把萧瑞调离燕王的势力范围,跟萧瑞谈了几次都不欢而散。若不是他自己还有京西大营的军务要处理,说不定就直接开片揍儿子了。萧瑞如今十天里有五六天都不在家待,有时是去找他的纨绔损友董慧武了,有时候不知道歇在哪儿。萧夫人有往外放话,说他“眠花宿柳”,不过萧瑞在信里向谢慕林解释,他其实是躲到自己私下买的小宅子去了,顺便给自己的几处小产业盘了一下账。
他的嫡长兄萧琮一直留在父亲萧将军身边,在京西大营里稳扎稳打,慢慢学习历练中,没经历过什么战事的考验,因此升官极慢,如今还是个六品的小武官。萧琮看到萧瑞升官,没当面说什么酸话,还乐呵呵地恭喜弟弟,但萧夫人看萧瑞的表情就不大对劲了。长年不曾受过正室搓磨的李姨娘都少有地挨了几次敲打,据说最近连日常三餐的待遇都下降了,全靠私房钱撑着。萧瑞说起这事儿时,也是一肚子的火。
孝字当头,他什么都做不了。父亲萧将军又素来不管家里的琐事。萧瑞只能拿出私房钱来打点家中下人,好让李姨娘生活得舒适一些。另一方面,他也更加坚定了要争取更高官职并独掌一地军务的决心。否则,他如何能向父亲提议,把姨娘接到他任上去呢?
如果仅仅是家中的嫡母嫡兄对他使心眼,萧瑞可能还不至于如此烦恼。如今更令他头疼的,还有三皇子殿下。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京中形势变化莫测。曹皇后、东宫太子与曹家一方由于曹家守孝的关系,衰落了不少,屡遭二皇子与林家一派打击,损失惨重。但二皇子与林家一脉可能做事太过激进了,行事作风也过于嚣张,不知收敛,惹了众怒,还犯了皇帝的忌,如今开始遭到打压,情况也不是很好。
这本来是三皇子崛起的大好时机,但他却急躁不已。因为皇帝刚刚向萧贵妃提议,打算把蓝氏许配给三皇子为妻。
蓝氏,落魄勋贵寿昌伯之女,那位在东宫选妃时期,曾一度与太子传出桃色绯闻的姑娘。





慕林 第六百五十七章 蓝氏
蓝氏在参加过东宫选妃之后,很长时间都没能嫁出去。
寿昌伯府家道中落,如今空有个伯爵之位,其实什么权势都没有。现任寿昌伯倒是有心要重振门楣,奈何本人才干平庸,子孙们也没一个有出息的,只有一个女儿生得美貌,还能借着伯爵府的名头,攀上一门好亲事,带挈一家人重得富贵荣耀。
出于这个想法,寿昌伯让女儿去参选太子妃。这个主意不能说坏,因为蓝氏既有美貌,还有几分聪明,又成功地摸清了东宫太子的性子,获得了对方的青眼。若不是太子对王湄如更加看重,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得到王湄如,把太子正妃之位都舍了出去,因此选中了薛大小姐为太子妃,蓝氏说不定就如愿以偿了。无奈人算不及天算,她最终只能铩羽而归,连个侧妃之位都没轮上。
由于她此前与东宫太子一度有过绯闻,名声有些不太好,寿昌伯扼腕之余,还没放弃让女儿高嫁、为全家谋利的念头,就打算让女儿找个借口到外地亲戚家避两年,等京城中人忘了那些绯闻,再把她接回来说亲。再怎么说,他闺女也是差一点儿做了太子正妃的人,自然有的是权贵子弟乐意求娶。
至于蓝氏与东宫太子闹出的绯闻,说什么她与太子有肌肤之亲等等,寿昌伯倒不是很担心。蓝氏曾经跟父母坦言,这些传言有些言过其实了。
所谓她与太子有肌肤之亲,其实是她装作体虚腿软,跌倒在太子怀里,娇柔地撒了几句娇;此外,便是她装作无意被太子撞破换衣时的情景,隔着一片轻纱帐幔,稍稍显露了一下模糊的美好身段,如此而已。她这两回出手,真的是成功吸引住了太子的目光,若不是薛家祭出了王湄如这个大招,她早已是东宫后院的主人,至少也该是个侧妃才对。
寿昌伯虽然有些觉得女儿叫太子占了便宜却什么都没得到,实在太吃亏。但好在这亏并不算很严重,女儿依然是清白之身。事情又是发生在皇宫内部,外头没几个人知晓,顶多就是那些皇亲国戚私底下传点闲言碎语罢了。他完全可以把女儿嫁给京城以外的权贵名门,骗对方那些负面的流言全都是现任太子妃薛氏故意放出来中伤女儿名声的,因为薛氏差一点儿就因为女儿当不上太子妃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寿昌伯就让妻子开始为女儿收拾行囊,打算找个借口将女儿送出京城了。他还特地去打听了一下,京城以外有哪位权贵人家,家中子弟正好适龄又未订亲,还得是前途看好,未来有可能飞黄腾达的那种。他可以直接把女儿送到当地去,慢慢下水磨功夫。
可不等寿昌伯采取行动,柱国将军萧明德就为了警告不安份的外甥三皇子,提出要请皇帝把蓝氏赐婚给他,好彻底打破三皇子企图求娶表妹萧琳,以获得舅舅萧明德军权支持的盘算。
三皇子又惊又怒,他住在宫中,怎会不知道蓝氏与太子之间有过暧昧?虽然不确定蓝氏是否已失身于太子,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妻子曾经与太子亲近,他就无法忍受了。他生怕舅舅萧明德真个去求旨赐婚,就命手下人在京城内外遍传蓝氏与太子的绯闻,还特别添油加醋,只差没把蓝氏描述成荡|妇|***,顺便也踩了太子一把。
这种事对太子来说,不值一提,可对于蓝氏,却是极大的打击。这种传言一旦传开,就算再过两年,京城里的人也未必会忘记。万一传到地方上,她想要高嫁的希望就彻底断绝了。寿昌伯气得快要吐血,也不提送走女儿的话了,试图四处跟人解释女儿与太子是清白的,无奈旁人看戏听八卦的兴趣更大些,并不是很相信他。还有人落井下石,给蓝氏说十分不堪的亲事,连她的兄弟们,也没少被人笑话。
寿昌伯只觉得前途茫茫,病倒了。寿昌伯府几乎关紧府门,不再出门参与交际。几个小辈的婚嫁之事,也暂时中断了。蓝氏开始在家中自辟静室念经祈福,同时在心里憋了一口气,无论如何也要为家人挣出一条路来!
东宫太子这条路已然断绝。蓝氏听说了他如今独宠通房如姬,连正妃薛氏都失宠了,便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东宫侧妃。她又不甘心就此清灯古佛,认为若想要重振家门,至少也得要有一门不输给东宫的亲事,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令人不敢再说她的闲话。
正好,太子之下,还有两位皇子,年纪都与她差不了几岁,而且正值成婚的岁数。二皇子就算了,蓝氏有些疑心关于自己的流言就是他让人放出来的,因为这些流言打击了太子,而众所周知,如今京中最热衷于打击太子的,就是二皇子了。
四皇子太小,三皇子则素来有温和好学守礼的好名声,似乎是个不错的对象。
蓝氏有心要算计三皇子一把,觉得以三皇子长期以来表现出的好脾气,就算她算计失败了,对方也不会对她怎么样的。她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却又有极大可能摆脱眼下的困境,运气好的话,就能成为三皇子妃,有什么不好的呢?
只是,为了确保她能顺利谋算得这门亲事,她得先让父亲寿昌伯振作起来,并且能在皇帝面前露脸说话才行。
具体的操作过程就不赘叙了,总之,寿昌伯成功地在一起皇室主持的游猎活动中,拍了皇帝的马屁,获得了皇帝的欢心。今年春天以来,皇帝就挺喜欢听寿昌伯奉承自己的,曾经几次召他进宫晋见。在六月一次皇家主导的赏荷宴上,寿昌伯奉旨带着家眷参加了宴席,席间发生了一点小意外,蓝氏与三皇子撞在了一处,竟叫皇帝看了个正着。由于当时两人的姿势有点问题,皇帝竟觉得他们私下有情了!
皇帝原本觉得这种事无可无不可的,不过是儿子的风流事罢了,可这两年察觉到三皇子有异心还没少算计他们的皇后与太子,却觉得这是大好机会,拼命在皇帝耳边说蓝氏的好处,意图撮合蓝氏与三皇子的姻缘。另一方面,永宁长公主也在太后面前提过三皇子曾经对女儿的算计,太后心中不喜,也在皇帝面前说,这门亲事可以考虑。
于是三皇子就悲剧了。
他倒霉地接到了从前抛出去的锅。




慕林 第六百五十八章 报应
有时候,人作孽太多了,是很容易遭到报应的。
三皇子如今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当年他如果没有算计蓝氏,败坏她的名声,也许她早就去了外地,嫁进了哪家高门大户,自然不会再与他有任何关联。
他如果没有因为算计赵滢不成,使了阴险手段,招来舅舅萧明德与青梅竹马的马玉蓉的警惕,就不会摊上蓝氏这门亲事,也不会被马玉蓉认定是个坏人,从而引起了永宁长公主的疏远戒备。永宁长公主就不会在太后面前告他的黑状,太后也不会因此对他产生不满,不复从前对他的疼爱关怀了。
而如果他不是早年刻意巴结讨好东宫太子,想要伪装成贴心好弟弟,背地里却在暗暗挖人家的墙角,还没少在皇帝面前私下进谗言的话,曹皇后与太子就不会在察觉到他的所作所为后,生出怨怼之心,如今联手在皇帝面前坑了他一把。
这里头也有萧贵妃的责任在。她一惯是在皇帝面前扮演贤惠角色,曹皇后百般嘲讽都没让她失态过,端得是温柔端雅、与世无争的典范,给皇帝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皇帝只觉得曹皇后善妒又霸道,专会欺负老实人,萧贵妃的温言软语,只会让他对曹皇后更加不满。
而曹皇后发觉到萧贵妃的手段之后,自然更加忿愤了。她认定萧贵妃母子俩都是阴险狡诈的小人,百般提防,却得不到丈夫儿子的理解。如今好不容易儿子醒过神来了,不再当着她的面护着那个阴险的三弟,她自然要把人往死里坑,不叫三皇子有机会翻身才是。她也想趁机打击萧贵妃一把,让对方彻底失去娘家兄长的军权支持。
皇后与东宫一系这三年来没少受打击,好不容易眼看着林昭仪与二皇子一脉做事太过火,惹得皇帝厌弃,快要凉了,曹家又出孝了,有望卷土重来,这种关键时刻怎么能让三皇子有机会出头?!
三方夹击之下,三皇子似乎面临着不得不娶蓝氏为正妃的困境,这令他如何不惊怒非常?
萧贵妃当然是反对亲事的,她温言软语地想拿蓝氏当年与太子的绯闻做借口,想要为儿子摆脱这门婚事。皇帝却说了,他已经从她的亲哥哥萧明德将军那里听说过,三年前三皇子纠缠萧琳,惹来萧明德不满,决定要请旨为三皇子与蓝氏赐婚,三皇子不乐意,就命人在外头胡乱放蓝氏的流言,害得人家几年都没能嫁出去。皇帝认为自己的三儿子这事儿做得不大厚道,如今既然占了人家姑娘的便宜,姑娘的家世门第也不差什么,相貌人品都挺出众的,那就娶回来做个正妃好了。皇家子弟,当然不能做不负责任的事。
反正那所谓蓝氏与太子的绯闻也是三皇子自个儿放出去的,他本人很清楚姑娘的清白,所以也没必要计较那些绯闻了。
萧贵妃当时很不容易才在皇帝面前维持住了温雅端庄的仪态,心里却恨不得立刻种自家哥哥大骂一场。事后她也想方设法见了萧将军一面,质问哥哥为何要在皇帝面前说这样的话。
萧将军很直白地告诉她,三皇子与萧琳是不可能的。他手里执掌京西大营的兵权,京城城卫防务都在他手中,皇帝怎么可能会允许一个皇子有机会拿到这样的大权?而一旦与皇子联姻——哪怕是他的亲外甥——皇帝对他的信任也会打了折扣,他很可能会失去手中的兵权了,那完全就是得不偿失!没有了萧家的兵权,三皇子还能重视萧琳么?为了女儿的幸福着想,萧将军绝对不会答应这门亲事的!他已经替女儿看好了一户人家,无论妻子是否反对,他都会在近期把女儿的婚事订下。只要婚约一定,就算妻子再做任何手脚,曾经订过亲的姑娘也不可能成为皇子正妃的人选了。他让妹妹萧贵妃直接死了这个心吧!
另一方面,蓝氏的名声败坏,确实跟三皇子脱不了干系。如今寿昌伯府蓝家的人还不知道这个真相呢,只把责任算在二皇子与林家头上。萧将军让萧贵妃想明白些,别透露什么不该透露的消息。否则等皇帝真个赐了婚,三皇子这辈子都别想有清静日子过了。
蓝氏明摆着不是省油的灯,绝对不是好惹的!
萧贵妃是又气又怕,惊觉自己母子俩似乎也走上了林昭仪与二皇子的老路,随时都有可能引起皇帝的厌弃与戒备了。眼下她还能暂时用三皇子对舅家表妹有情义来引开皇帝的注意力,不让皇帝怀疑他们母子是真的打起了京西大营兵权的主意。但萧家这门亲事,恐怕是真的没有希望了。
她只能回头去找儿子商量。三皇子知道自己的处境后,又是气急败坏。虽然消息还未传开,京中还未兴起他与蓝氏有私情的流言,但只要皇帝一日不改主意,他就一日摆脱不了蓝氏这个正妃人选,难不成他真要收下这顶绿帽?!
这时候,他倒开始后悔,当初不该把蓝氏与太子的流言传得人尽皆知了。倘若他没有这么做,知道这桩绯闻的人就不会那么多,即使他真的迫于皇命,不得不娶了蓝氏,好歹也不会惹得众人笑话呀!
就在三皇子绞尽脑汁想要摆脱这门不想要的亲事之际,萧瑞回到了京城,顺利高升。三皇子想起这个表弟自小没少替他出主意,就找上了他,又有意将他拉拢回身边。一位前途似锦的青年武将,有出身有军功,广受军中大佬们的欣赏,倘若能回到京城任职,怎么也能在禁卫军里做个小统领呀!若是能一步一步往上升,至少也能掌握一部分的禁卫军权吧?既然与萧家联姻,获取城卫军力支持已成泡影,那三皇子肯定就要想办法另起炉灶了。
萧瑞既不想给三皇子出主意,坑害人家无辜的姑娘,也不想要投奔三皇子,为他的夺嫡大计出力。他当年之所以北上,跑到边疆去冒着性命危险吃沙子,就是为了摆脱三皇子这个泥潭。如今眼看着有望成家立业了,他又怎么可走回头路?
萧瑞找了借口躲出来,却不知道能躲多久。三皇子那边有些着恼,便辗转托人给他捎了话,叫他乖乖回去,否则就要往外放他与蓝氏的流言了。反正三皇子是不想娶蓝氏的,改变不了皇帝的想法,就只能牺牲蓝氏了,利用上表弟,还能假托自己是在为表弟与蓝氏传信,才会与蓝氏碰面的呢!别人信不信都无所谓,反正三皇子就不能让给自己添堵的人好过!
萧瑞为此特地在信里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同时还附上了他从各方打听来的小道消息,甚至连寿昌伯府那边,他都打听到了不少内|幕。蓝氏能不能成为三皇子妃,与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终于有望久别重逢的心上人,却绝不能误会了他的清白!




慕林 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析
谢慕林一边看信,一边惊叹不已。
京中局势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她离开湖阴县的时候,还真是没预料到。
曹家这两年势头不妙,被二皇子与林家一脉打击得不轻,她是知道的。谢映慧那边经常能收到京城闺蜜写来的信,萧瑞的产业“瑞记”也有伙计会把京城的消息告知谢徽之,更别说谢徽之又跟从前的老朋友曹荣联系上了,差不多几个月就有一次书信往来,对曹家的现状也算有所了解。
不过,二皇子与林家开始遭到皇帝厌弃,眼看着就要凉了,这件事她就只是近期听说过一点风声,却不清楚内情如何了。本来她还以为,太子遭受打击,二皇子又要凉了,就该是野心勃勃的三皇子上位的好时机了,没想到如今三皇子尚未出头,就先遭到了太后与皇后、太子等人的联手算计,即将在婚事上吃一个大亏。那三皇子还有希望吗?
谢慕林想起谢映容隐隐约约透露的口风,三皇子好象才是那个夺嫡之争中的胜利者吧?
她并不是很担心萧瑞会被三皇子算计到婚事上,被栽赃一个蓝氏。萧瑞如今虽然已是军中有名声的后起之秀,却依然还是柱国将军府的庶子,区区五品的千户而已。跟三皇子相比,差得远了!蓝氏怎么也是寿昌伯府的千金,还被皇帝看重了要指婚给儿子,怎么可能会低嫁给萧瑞?那不是在打寿昌伯府的脸,而是在踩皇帝的眼光呢!
三皇子多半是气疯了,又急疯了,才会说出这种无厘头的威胁话来。
蓝氏连跟萧瑞见面的机会都少有,两人如何能炮制出“私情”的绯闻来?皇帝又不是不知道三皇子不乐意这门亲事。既然前头已经有过他为了摆脱蓝氏而制造流言的前科,如今一旦再出现蓝氏与他人有私的传闻,焉知皇帝不会猜到自己的儿子头上呢?就算到时候皇帝碍于流言,不再坚持让儿子娶蓝氏,三皇子在自个儿老爹面前也绝对讨不了好!
上纲上线一些,这是三皇子有心违逆圣命哪!
无论是违抗圣旨,还是违逆父命,这两种说法都够他喝一壶的。皇帝就算不重罚他,今后也不会多看重这个儿子了。做老子的,尤其还是做皇帝的老子,怎么可能忍受得了有个忤逆的儿子?
谢慕林对如今在位的这位景乐帝,一直不敢小看。别看这位皇帝是靠老婆娘家的势力与同胞兄弟的军功上的位,又正好赶上夺嫡之争打过一轮,所有有实力争储位的哥哥们都自相残杀得差不多了,才叫他拣了便宜,他这些年能抗过曹家的强势,把曹家的权力抑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不曾造成太过祸国殃民的后果,就绝对不是容易能办到的。
如今皇帝一派可以说是羽翼丰满了,不用太给曹家面子,连军权都剥夺了大半。二皇子与林家打击得曹家损兵折将,多半就有皇帝在背后支持。而当二皇子与林家发展得太快,有可能会影响到皇帝权威的时候,又再次因为犯忌而失势,这背后很难说是否也有皇帝的手段。
反正,如今曹家刚刚出孝不久,能不能重掌权势,还是未知之数,二皇子一系很可能就不行了。本来三皇子可以顺势崛起的,却又在这个当口,摊上了蓝家这门姻亲,首先就断绝了凭借未来岳家谋取军事或政治优势的可能。没有了这条路,三皇子还剩什么呢?亲舅舅是皇帝的死忠,不会听他指派,他自己又没几个靠谱的盟友,恐怕连失了势的太子与二皇子都还不如。
这个时机是如此的巧,皇帝坚持让三儿子迎娶蓝氏为正妃的理由又略嫌薄弱了些,不象是很重视这个儿子的模样,与过去传闻中他极为疼爱三皇子的说法有些矛盾了。谢慕林不由得怀疑,皇帝会不会已经发现了三皇子的野心,生出不喜,所以故意借着婚事来敲打这个儿子?
否则,三皇子与蓝氏只是“恰好”在一个公共场合里碰撞到一起,再有些容易惹人误会的姿势什么的,又如何有足够的说服力,让皇帝连儿子与蓝氏是否私下有交集都不曾确认过,就定下了儿子的婚事?即使萧明德将军坦言了三皇子曾经陷害过蓝氏,那也不足以让皇帝牺牲自己儿子的终身幸福去赔偿一个无权伯爵之女。
太后的劝说可能有点作用,但皇后与太子都遭到皇帝的厌弃,他们说这门亲事好,皇帝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去?自然是皇帝自己有心要促成这桩姻缘,才会无论萧贵妃与三皇子如何反对,都坚持要定下这门婚事。据萧瑞信中所言,萧贵妃与三皇子还在纠结自己的作为是否在皇帝面前暴露了野心,恐怕还没反应过来,皇帝早已猜到了他们的盘算吧?
1...196197198199200...4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