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谢慕林正要拆信细看,却察觉到有视线正盯着自己看。她抬眼一瞟,发现谢徽之满脸兴致勃勃的模样,顿时起了警惕之心,也不拆信了,直接把信往袖子里一塞,便站起身说:“多谢三弟帮忙捎信了,我这就回院去细看。”
谢徽之顿时大觉扫兴:“二姐何必如此防着我?虽然我挺想看你和萧二哥的笑话,但这至少是值得高兴的笑话呀!父亲与太太都不在家,家里的姐姐妹妹们也没哪个定了亲事的。就算有人定了亲,也不是人人我都能这般无所拘束地打趣说笑。弟弟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笑话笑话二姐,二姐何必如此吝啬呢?!”
谢慕林白了他一眼:“虽然你这话听起来是在暗示我跟你很亲近,但二姐有二姐的尊严,凭什么就要给你机会笑话我呀?你不是要去看小四吗?快去吧,在这里啰嗦什么?!”边说还边把谢徽之往外推。
谢徽之抗议了:“好姐姐,你急什么?我还没换衣裳呢,鞋子也没换,如何能出门?我不笑话你就是了。但你一会儿在信里看到什么要紧消息,可千万不能瞒着我!”
谢慕林嗔道:“知道了。我哪一回瞒着你了?去年还不是我把他信里透露的消息告诉了你,你才趁机在开春后做了一笔大生意,赚得不少钱的?若这回他信里再有这样的信息,我保证不会瞒着你就是了。”
谢徽之咧嘴一笑:“那回瑞记肯定也得了消息,我不过是跟着沾点光罢了,算不得什么。咱们家的商号也在北平得了信儿呢,那回有父亲拿主意,赚的才是大头。萧二哥能把事情告诉二姐姐你,就是有意带挈我跟着谋点好处,挣点儿零花钱。”
他顿了一顿,稍稍端正了神色,对谢慕林道:“萧二哥挺好的,若他能做我的二姐夫,比谁都强。我估摸着父亲与太太心里也都有数了,多半会答应这门亲事。二姐的心事终能成真,就只管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谢慕林面皮微红,瞪了他一眼:“你又知道了?”
“我当然知道。”谢徽之面露得意之色,“二姐你年纪只比大姐小几个月。大姐出身使然,父亲与太太又在北边,因此她的婚事,十有八|九是要去了北平后才定的,并不急。可二姐你不一样,你名义上是二房的孙女儿,你的婚事,二老太太是能做主的。今年你都十五了,还未有人提起相看的话,二老太太心里也急呢。她此前写信去北平,就试探过父亲,是否有意亲上作亲,大概是想把你说给杨淳。
“淳表哥虽只比你大一岁,人品也不错,但他那性子,与二姐你哪里配得?父亲回信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二老太太就再也没提起此事了,反而让梅珺姑姑打听别家子弟。我就想法子找淳表哥打听了一下,他那老实头一下就招了,说是父亲在信里说,已经在北平给你看好了人家,所以二老太太才死了心的!”
谢徽之朝谢慕林扬了扬眉:“倘若父亲给二姐你看中的是别家,太太能一点儿口风不露么?可见定的就是萧二哥了!”
谢慕林十分吃惊:“这事儿是真的假的?我怎么没听说过?!”
慕林 第六百三十六章 回朝
谢慕林心里感觉怪怪的。她从来没想过自己跟杨淳还能有什么故事发生。
这两三年里她与杨淳都在谢家角上生活,几乎三天两头就能见面。加上他又是梅珺姑姑之子,他妹妹杨沅天天跑来跟四妹谢映芬玩,谢慕林感觉他就跟宗房的堂兄们差不多,比自家亲兄弟也只差了一丝罢了。她的亲祖父与杨淳的亲外祖父是同胞亲兄弟,血缘太近了,绝对不是什么合适的婚配对象,所以她从来没想过这个可能,都拿他当个堂兄弟看待呢。
但如今想想,大概正因为她与杨淳血缘近,在古人嗣祖母宋氏心目中,就是可以亲上加亲的好姻缘吧?宋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只有这一对儿女,如今又带着儿女住在娘家,与夫家几乎是决裂状态。宋氏为母之心,难免要为了女儿与外孙、外孙女的将来着想。倘若能让外孙娶得嗣子之女为妻,将来女儿与外孙与嗣子谢璞一脉关系更加亲近,在谢家便又多了一层保障。即使她日后去世,二房一脉在竹山书院影响力降低,也不愁无人依靠了。
谢慕林能理解宋氏的苦心,但对于杨淳还是敬谢不敏的。不是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而是她与他血缘太近,又一直以兄妹的名义相处,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优生优育的观念上,都绝非良配。无论父亲谢璞那边是否真的为她看中了婚配对象的人选,反正他能婉拒宋氏的提议,就值得谢慕林庆幸了。否则,她还真不知道该拿什么理由去回绝。
谢慕林暗暗松了口气,便对谢徽之道:“这事儿我知道就算了,你千万别再告诉旁人,免得将来我与淳表哥见面时尴尬。”
谢徽之道:“那是当然!其实若不是这事儿关系到二姐姐你,咱俩又恰好话赶话说起,我才不会多嘴呢!淳哥那边估计也只是含含糊糊知道些,遇到你时眼神有些躲闪,才被我试探出来了。但只要你一直表现得若无其事,估计他很快就会恢复原样了。只盼着梅珺姑姑那边能早日替他相看好亲事吧,有了真正的未婚妻,估计淳哥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了。”
谢慕林想想谢梅珺那边的情形,非常诚恳地给出一个评价:“这事儿恐怕不大容易办。”
杨淳虽然是湖阴两大名门世家联姻所生之子,但由于目前父母的尴尬婚姻状态,在婚配市场上估计不是太受欢迎。当初谢梅珺与杨意全析产别居,固然是把责任都推到了后者身上,但后者这两年时不时在外人面前透露出悔改之意,谢梅珺却一直不为所动,便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说闲话,认为谢梅珺心太硬了,不是个贤惠温柔的妇人。
杨沅在婚配上就有些艰难,许多妇人都生怕她学得跟自家母亲一般硬气,嫁人后不够温顺;杨淳稍好一点儿,但家世好些又疼爱女儿的人家,便要担心他母亲太过硬气,只怕不是个和气的婆婆,会搓磨儿媳……
杨淳本身还算出色,但没有出色到能令所有人无视他家中条件的地步,光芒完全被两位表兄谢谨之、谢显之给掩过去了,否则,总还会有明智的人家,看中他本人的温和敦厚,把女儿嫁过来的。
谢慕林甚至有些怀疑,宋氏会动“亲上加亲”的念头,就是因为感觉到外孙婚姻不易的缘故。若能在谢家内部找到解决方案,当然会省事许多,且外孙媳妇的为人品性也有保障。
谢徽之素来是个聪明又有眼色的少年,谢慕林能想到的事,他眼珠子转两转,同样也想到了,明白自家二姐为何会这么说。他倒是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发愁的,顶多不过是杨淳娶的妻子家世略次一些罢了,但若是等到杨淳有了功名在身,仕途一片光明之后,再考虑娶妻,那就连家世上的顾虑都没有了。
他笑嘻嘻地对谢慕林说:“我看二老太太也是太心急了点儿。淳哥今年才十六而已,过两年再说亲也不晚,二十岁成亲也正常。只要他到时候考中了举人,哪怕只是个秀才,只要在书院里才名响亮些,也有的是人家愿意嫁女。那些高官厚禄之家攀不上,咱也懒得去巴结讨好,可竹山书院从前考出来的那些进士老爷们,还是能慧眼识人的。怎么说淳哥儿也是二老太爷的亲外孙,长得更是一表人材,是不是?”
谢慕林笑着拍了他一记:“好啦,快去换衣裳鞋子吧。我先回去了。”
谢徽之应着声,接着又挤眉弄眼:“若是有回信,明儿拿给我就是。放心,我一定会把信好好地送到瑞记,不会叫家里任何人知晓的!”
谢慕林笑骂他一句,便走出了门。
香桃正在游廊拐角处与小蛾说话,见她出来,两人都立刻起了身。谢慕林见她们聊得正高兴,便道:“我要去花园里走走,香桃你自便就是了,忙完了就自个儿回院去吧,不必等我。”
香桃应了声,谢慕林便径自出了院子,沿着长长的过道,前往大宅西北角的花园。这个时辰,家里人人应该都在忙碌,宛琴近日时常去谢老太太跟前奉承,谢老太太对她态度也稍和气些了;大哥二哥在一处温习功课,三弟要去找小四,小四肯定又在房里捣鼓他的诗书画呢;四妹谢映芬应该是去二房找杨沅说话去了,三妹谢映容好象正在自己的院子里听大金姨娘说教……
谢慕林在青竹院外略一停足,不出意外地听到了大金姨娘的说话声,不过没有谢映容的回应。这里正是谢映容与大金姨娘合住的院子,原本种满了青竹,本是个极清幽又满是书香气息的所在,但谢映容不知为何,十分厌恶这些竹子,差点儿要全砍了去,被兄姐们合力驳了回来。她当时又要装乖巧,这才忍了,只是在院门口换了个匾额,非要改称这里是“听风院”。不过,全家上下也只有她一个是这么称呼的,旁人仍旧管这里叫青竹院。
谢慕林也不去理会竹子是不是在谢映容的上辈子给她带来了什么心理阴影,径自走了过去。
青竹院后面就是谢映慧所住的菡萏院了。这里种满了荷花,眼下尚未开败,连风中都弥漫着荷香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谢慕林路过院门外,探头张望几眼,只看到游春、乐夏与绿绮在廊下排排坐着边做针线边说话,看起来和乐融融的模样,便猜想自家大姐定是在屋里,也不去多管。
她大步走进了菡萏院后的花园大门,穿过几名仆妇忙碌的地带,走到了一处清静无人、四处通风的亭子中,左右望望,便坐了下来,掏出信件开封细看。
才看了开头,谢慕林就差点儿没跳起来。
原来萧瑞不但已经参加完了数场大战,并且立下了军功,他甚至要准备回朝接受升官封赏了。若无意外,他应该是在八月中旬到达京城。他说,若是时间充裕,到时候定会想办法到湖阴来见她一面!
慕林 第六百三十七章 惊喜
谢慕林当真是又惊又喜。
喜的是萧瑞即将回南,与她又有了见面的机会,惊的是这封信现在才到她手上,时间似乎太紧了一点儿。
转眼间八月中旬至今只有一个月左右了,而他们谢家三房等到谢显之院试的结果出来,就该出发前往北平,路上因为要回京城看看旧宅,问候一下家中商号的诸位掌柜、伙计,看望拜访一下永宁长公主与马玉蓉母女以及焦银台等曾经有恩于他们的贵人,所以会在京中停留几日,然后再继续北上的行程。
如此算算时间,他们家要出发时,应该差不多是八月下旬,到京城正好是八月底九月初,说不定就跟萧瑞来湖阴的时间撞上了。她能及时把这个消息通知对方,让萧瑞别到湖阴来,而是在京城等待与她重逢吗?!
万一事情不顺利,他们正好走岔了,岂不是浪费了大好机会?!
本来,萧瑞如果受完封赏升了职之后,仍旧要返回北方任职,会有很大的机会与谢家人同行,那她与萧瑞能相处的时间就更长了!旅途中事事从简,规矩什么的也不会管得太严,她说不定还能时不时跟他见个面,聊个天呢!
谢慕林一想到这事儿,就有些坐不住。她得尽快把谢家三房要北上的消息通知萧瑞的人才行。要是不能赶在萧瑞回京后,尽快把这件事传到他耳朵里,他们接下来要见面就会很不顺利了。
她今年都十五岁了,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可以出嫁的年纪。若不是父母都不在身边,宋氏那边的试探与提议又被父亲谢璞寻理由婉拒了,搞不好就已经被嗣祖母做主,定下婚约来了。她跟萧瑞相处的时间不算长,但认识的时长已经超过了三年,经过几次面对面的相处与书信往来,还有从旁人嘴里打听到的消息,她对这个少年——如今已经是十八岁的青年了——可以说有了颇深的了解,觉得完全可以考虑一下婚姻了。
她不可能再有这么长的时间与机会再去考察一个靠谱的婚嫁对象。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就是他了吧?三年了,他都没有改变过想法,在边疆也一直洁身自好(她有小道消息来源),对她也挺温和体贴的,也能够尊重她的想法,本身除了庶出与外戚子弟的身份外,并没有什么缺点。错过了他,她上哪儿再找一个内心能接受的古代男人?
既然下定了决心,谢慕林就不容易有任何意外发生。尤其是萧瑞立下军功,马上就要进京受封,天知道这时候会不会冒出个多管闲事的贵人来做媒或赐婚什么的?哪怕是柱国将军夫妇觉得这个庶子有出息了可以拿来联姻,那也十分煞风景!
谢慕林可不想冒出什么大家小姐来跟她抢男人!
暗暗拿定了主意,谢慕林便尽可能平心静气,继续往下看信。
萧瑞这信估计写了有一段时间了,当时还是在初夏时节,战事刚刚结束不久之后,因此他心情颇好地描述了一下开平卫周边的美丽景致,惋惜有几处风光特别优美的地方都被敌军破坏了,也不知要几年的功夫才能恢复原状。
他从前倒是画过几幅开平卫的风景画寄来给她欣赏。虽然因为早早就放弃了学习的关系,他的画艺并不算特别好,但也画得有模有样的,令谢慕林开了一番眼界。她想到那些美丽的景致已经因为战争而被破坏掉,心里也忍不住叹息连连。
接着萧瑞又写了几件军营里发生的小趣事,仿佛战事一点儿都不激烈,他们轻飘飘就搞定了一般。但他老实地交代自己受过四五次小伤,都是皮外伤并不打紧,让她见面时别因为他脸上、手上有疤痕而受惊,云云……
谢慕林知道,他的伤肯定轻不到哪里去,虽然很可能真的没有大碍,可那回随金山卫剿匪受了伤,他也说只是小伤,所以他的衡量标准是信不过的。初夏时受的皮外伤,若等到八月见她时,还有可能被她看到明显的疤痕,伤能轻得了吗?若不是考虑到这伤瞒不过她的眼界,估计他连受伤的事都不会告诉她吧?
脸上、手上的伤瞒不过去,那他身上呢?是否会有更严重的伤口?
谢慕林心中不由得担忧不已,只能不停地安慰自己,那都是皮外伤,于性命无碍了。
可就算是皮外伤,也是会疼的啊……
她开始觉得,萧瑞继续留在边军里,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若是他这回受封赏,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不是调回安全一点儿的区域会更好?
但他也许有自己的抱负和打算……
谢慕林暗暗叹了口气,继续往下看信。
也许是因为在萧瑞写信的时候,想到自己再过几个月就要与谢慕林见面了,又或是打仗期间能谈的事不多,怕说得多了会吓到她,所以并没有在信里提太多琐事,后面就只简单提了一下,三皇子与他之间又起矛盾了。
也不知道三皇子在京中是怎么回事,几次给他写信,劝他回京去帮忙。当时正值战时,萧瑞很简单就推拒了。但战后三皇子再次来信,建议他借着回京受封的机会请调回去,就不是那么好推的了。然而萧瑞并不想离开,他在北边过得挺好的,日子清静又省心,京里的烦心事统统离他远远的。就算他不能留在开平卫,也会争取留在燕王麾下,因此用了稍稍强硬些的措辞,免得三皇子多管闲事,在皇帝面前乱说话,把他调回去了。
萧瑞把这件事告诉谢慕林,就是提前给她打招呼,让她安心。他回京后,因为再次惹恼了三皇子的缘故,可能会受些冷遇,嫡母那里更有可能会给他脸色看,在许多事情上给他下绊子,但这都不要紧,他心里有数,也有底气。他已经想到办法去说服父亲萧明德,在婚事上顺从儿子本人的意愿了。倘若谢慕林在湖阴听到什么乱七八糟的传闻,都不要理会,反正相信他就行了。
他在南下途中,会经过北平城,到时候会先去拜访她的父母,从他们那里获得提亲的许可。只要她的父母点了头,他再回京说服父亲,两人的婚事就再也没问题了。若是一切顺利,说不定他还能直接在湖阴与她完成订婚仪式,问她是否介意,在订婚时,父母并不在身边?
谢慕林脸红红地把信重新折起来,放回信封,低声骂了一句“呆子”。
正该萧瑞走运呢,他这个问题不会有答案了。因为她马上就要前往京城,再北上北平。她会在京城与他重逢,如果要订婚,那也该是在北平。到时候她父母俱在,反倒要问一问萧瑞,是否介意订婚的时候,父母并不在身边呢!
慕林 第六百三十八章 烦心
谢慕林飞速地赶回自己所住的木槿院,写了一封回信。
她在信里详细地写了自己一家预备北上的行程安排与路线图,好给萧瑞做参考,安排合适的日子前来拜访。最重要的一点是,萧瑞绝对不要到湖阴来了!既费时间又没有意义,还不如留在京城等她过去。至于其他提亲、订婚什么的,他就看着办吧。谢慕林含糊地表现出一种“都听你安排”的态度,也不知道萧瑞能不能看明白她的暗示。
写信完了,她照旧署名“谢慕林”,脸上还微微发红发烫。
虽然她觉得这种事很正常,恋爱谈上三年——虽然是远距离恋爱——会讨论婚姻不是很正常的吗?有什么好扭捏的呢?她没有跟萧瑞直接讨论婚后的生活、工作、住房等问题,已经很矜持了好不好?
其实也跟他俩并不是面对面交谈有关。
谢慕林封好信封的时候,正赶上香桃回来,向她报告了一个消息:“门房上的人说,来了一封京里的信,是给大小姐的,已经给菡萏院送过去了。”
谢慕林点点头,不置可否,直接去香樟院找谢徽之。谢徽之去了小四谢涵之的院子还没回来,她便又转道去了丹桂院。
丹桂院中,谢徽之、谢涵之与谢映芬都在,三人有说有笑的,见谢慕林来了都高高兴兴地迎出来,拉她进屋坐。
谢慕林把袖里的信藏好了些,与弟妹们闲谈:“四妹妹什么时候回来的?今日又跟沅姐儿玩什么了?”
谢映芬抿嘴笑道:“今日倒没玩什么。沅姐儿功课还没做完呢,明儿上学时交不出来,可就丢脸了。我过去替她出出主意……”谢徽之插言:“顺便帮着做做功课……”被谢映芬一眼瞪了回去,忍不住笑了,“你瞪我做什么?这种把戏我见得多了,你们能瞒得过别人,难道还能瞒得过我?”
谢涵之在旁笑得有些小狡黠:“三哥这么熟稔,莫非也很有经验?”
谢徽之面上一僵,转头对上谢慕林似笑非笑的表情,哇哇怪叫两声,便扑过去抱着小弟胡乱揉起他的头发来:“臭小子竟敢挖坑给我?!枉我这么疼你,你真是太可恶了!”
谢涵之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还哈哈大笑起来。倒是他的胞姐谢映芬更紧张他的身体:“三哥别闹他了,他一会儿气喘不上来,会不舒服的!”
谢徽之白了她一眼,但还是顺水推舟地放开了谢涵之,还替他扒拉了几下头发:“你就宠着他吧,我看他身体根本没那么娇气,倒有可能被你们宠出毛病来!”
兄妹三个笑闹一番,各自坐回原位,谢映芬便继续跟谢慕林说自己在二房的经历。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跟平日没两样,两个小姑娘在一处待上三两个时辰,杨淳偶尔会过来陪妹妹说说话,发现女孩子们“做功课”的真相后,说教一番大道理,然后被妹妹暴躁地撵出门。今日比较特别的,是他出门后也只是在院子里磨蹭,不象平日会直接离开。后来谢映芬告辞回家,便看到杨家兄妹俩在屋里谈话,看他们脸上的表情,恐怕谈的不是什么愉快的话题。
谢映芬是个很细心的姑娘,只是表面看上去好象大大咧咧地爱说爱笑罢了。发现杨家兄妹的异状后,她出二门那一路上就想办法找下人打听了一轮,然后便知道了杨意全又派人送了信过来的事。
自打杨意全与谢梅珺析产别居之后,便独自回到竹山书院中的住所居住。他还继续在书院中任教,身边也不少下人侍候,好象生活变化并不大。可书院里的先生们感情上都更偏向谢家一些,明里暗里都有人劝他退让,责备他的行事,他便有些受不住了。他借口要备考科举,暂时辞了书院的教职,搬回县城中的杨家大宅。起初还好,杨大太太母子俩都对他不坏,可日子一长,他便感觉到了诸多的不顺心之处。
杨家大宅从前曾是他的家,可如今,他在那里却仿佛是寄人篱下。
渐渐的,县里的舆论也开始偏向谢梅珺。又因为杨意全没有了竹山书院未来山长的光环,只有举人功名又一直未能考取进士,他远不如从前受人尊敬了。杨大太太倒是给他安排过妾室通房,可习惯了妾室通房的年轻貌美之后,他又开始觉得她们愚蠢无趣了。
随后,他手头上紧了起来,本家没人会给他银子零花,失了教职后他又没有了收入,原本还有妻子的补贴,如今这些补贴自然是落了空。他只能依靠名下本来就不算多的两处小产业支撑花费,远在扬州的伯父杨大老爷也会时不时给他送些纸笔钱,偶尔他还能卖点诗文什么的,方才维持住了自己的体面。
但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杨意全可能是后悔了,他开始不停地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悔意,又总是托人送信给谢梅珺,只不过很少亲自到谢家角来而已。他在外人面前做出“浪子回头”的模样,反倒害得谢梅珺受人指责,被人说“心肠太硬”。然而谢梅珺早已铁了心,不肯回头,无论他在外头如何行事,她都充耳不闻。哪怕是书院里有些先生的内眷好意来劝她或开解她,她也拒绝去谈论任何前夫的问题。
谢梅珺不为所动,杨意全的动作却越来越大了。今日他又在县城里当着外人的面做作一番,这回还出了新招数,担心起儿女的婚配问题了。随后杨家那边就托熟人来给谢梅珺传话,言道杨大老爷在扬州看中了一户不错的人家,想要说给杨意全的儿女,希望谢梅珺能看在儿女的份上,与杨意全重归于好,至少也要在人前做出和睦的模样来。
谢映芬对谢慕林道:“杨姑父如今变得如此面目可憎,我当初真真是意想不到。梅珺姑姑为了这事儿,跟二老太太好一阵烦恼。有心要回绝,又很难推拒杨大老爷的好意。可若真要答应去相看,光是应付杨姑父,就够让人心烦的了。这事儿姑姑原本没告诉淳哥儿与沅姐儿,可二房就只有那么大,淳哥儿又是全家的宝贝,他有心要打听,总有人会告诉他。他便是烦恼这事儿,要跟沅姐儿商量对策呢。我说他是个糊涂人,沅姐儿能有什么主意?到头来还不是一块儿发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