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谢慕林皱了皱眉头,心里多少有些觉得那位杨大老爷站着说话不腰疼,太多事了!当初因为他写了信回来,虽然没有说什么指责的话,只是谈些故人旧情,就已经让二老太太宋氏小病了一场,心情抑郁,如今又要插手杨淳杨沅的婚姻。他这么能,怎么不好好管管自家老婆儿子侄儿呢?!
谢徽之在旁嗤笑:“这种事有什么好发愁的?杨姑父也就是在湖阴县里闹一闹罢了。明年春闱,我看他连会试都未必会参加。索性叫梅珺姑姑带着淳哥沅姐儿四处游历一番,也叫淳哥长长见识。人都不在,杨姑父不过是媚眼做给了瞎子看,想生事也没处生了!”
慕林 第六百三十九章 主意
谢徽之的主意听起来简单好操作,但实际上可行性不高。
这两年宋氏的身体越发衰弱了,精神也不如从前,谢梅珺与她相依为命,怎么可能丢下老娘,出远门四处游历,还把儿子女儿也带走?谢家三房连带着谢谨之、谢慕林这对二房的嗣孙嗣孙女都要去北平了,到时候宋氏岂不是又要孤零零一个人生活了?就算还有宗房与其他族人在,别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要顾,她还是不得不忍受孤独的。
可若是谢梅珺不离开湖阴,只让两个孩子出门,就不可能让杨意全与杨家人停止在孩子的婚事上打主意。这个年代,年轻小辈们的婚事,从来就不是他们本人能做主的,往往都是父母长辈们拿主意。杨意全只会继续一次又一次地骚扰谢梅珺,谢梅珺也只能继续忍受。
谢映芬越想越替杨家兄妹头疼:“杨家也好意思说是自己是湖阴名门,书香望族,这等行事手段,哪里及得上咱们谢家的清明正派?!那位杨大老爷说是二老太爷生前的知交,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若不是他多事,沅姐儿他们母子三个哪里会受这样的委屈?!”
谢慕林哂道:“他怎么会是多事?从促成杨姑父与梅珺姑姑的婚事开始,杨大老爷的心思就是明摆着的。他想要利用竹山书院的影响力,想要让侄儿成为竹山书院的执掌,所以他才会一再怂恿杨姑父与梅珺姑姑复合,又一再写信给嗣祖母与梅珺姑姑,为杨姑父说好话。
“他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虽然在扬州那等繁华之地做官,但也只能做到五品,对比爹爹专门挑那些穷地方任职,却一路高升到如今,他能不眼红吗?既然没有家世也没有本事,他就只能走人脉的路子了。倘若杨姑父成为了竹山书院的山长,书院出身的那些官员,应该都会给他面子吧?”那么谢璞与宋氏的人脉,便会成为杨大老爷的人脉了。
谢徽之、谢映芬与谢涵之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谢映芬忿忿地道:“敢情他也没安好心!改日我一定要好好劝劝沅姐儿,让他们母子三个别再老是顾忌那个杨大老爷了。就算是二老太爷生前的好友又如何?他的侄儿把梅珺姑姑坑成这样,那个杨大老爷又有什么脸面来强求谢家人?!”
谢徽之想了想,笑着对她道:“你要是真的想劝他们,也别说什么杨大老爷的坏话了,直接把我的想法告诉沅姐儿,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去。”
谢映芬不解:“难道你还真打算让梅珺姑姑与沅姐儿、淳哥儿一块儿出门游历?他们怎么可能丢下二老太太不管?”
谢慕林心中一动:“谁说他们一定要丢下老人不管呢?嗣祖母是北平人士,素来很想念家乡,水路平稳,不象陆路那么颠簸辛苦,兴许她老人家有兴趣回家乡看看呢?不过现在已经入秋了,倘若她真要跟我们北上,怕是要在北方过冬天,也不知道她老人家的身体撑不撑得住。”
撑不撑得住,那就要看宋氏自己的想法了。要是她觉得自己能行,说不定愿意一起北上呢?大不了她冬天时就一直待在温暖的室内得了,谢家也有条件烧暖炕、用银霜炭什么的。谢慕林还想到小汤山有温泉,母亲文氏曾经在家书里提到,她与父亲谢徽去年正月曾在熟人家的温泉庄子上小住了三天,过得很舒服。这两年谢家日渐宽裕,应该买得起一座小小的温泉庄子吧?
谢慕林与几位弟妹讨论了半日,谢涵之的丫头小萤便来催促,说晚饭时间到了,让他们尽快到谢老太太那儿去,谢慕林等人方才将这个话题暂时搁置起来。
如今谢家三房的规矩是,晚饭一定要尽可能全家一块儿吃,又为了将就谢老太太的腿脚,他们都在谢老太太的屋里用餐。除非谢老太太生病了,又或是累了、困了,不想见孙子孙女们,才会改变聚餐地点,否则,这就是三房所有身在湖阴老家的成员每日雷打不动的相聚时光了。
谢映芬催着谢涵之洗手换衣裳去了,谢慕林趁机将谢徽之拉到外间,把写好的信塞给了他,嘱咐道:“尽快送出去,一定要尽快送到萧瑞手中!”
谢徽之好笑地把信塞进袖子里,冲自家二姐挑挑眉:“怎的这般心急?难不成萧二哥终于说要上门来提亲啦?二姐这是生怕他准备的聘礼不足,因此急着给他出主意去?”
谢慕林白了他一眼,顿了顿,才实话实说:“他要回京受封赏,预计是在八月中旬到京,还说到时候会抽空过来看我。你想想,若是不尽快把我们家北上的消息告诉他,他过来时,正赶上咱们家到了京城,他趁兴而来,却扑了个空,多惨哪!”
谢徽之惊喜不已:“真的?!萧二哥要回来?!”他有些兴奋地合掌道,“总算能见面了!我都有两三年没见他了,也不知道他如今怎样?!他今春是刚跟北边打过仗吧?应该没受伤?但他既然要回京受封赏,那定是立下了大功劳!真的没受伤么?肯定有吧?唉呀,也不知道伤得重不重……”
谢慕林听着也有些担心:“他说是皮外伤,实际上如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我估摸着应该是没有大碍的,就是不清楚受完封赏后,他要怎么办?是回开平卫继续打仗吗?还是会高升到更安全一些的地方去?”
谢徽之看了她一眼,柔声道:“没事的,二姐,萧二哥那么聪明,能立下军功的人,武艺肯定也很好。他既然在信里说只是皮外伤,就绝不会有大碍。他本来就是将军府的公子哥儿,皇亲国戚,有军功在身,能出人头地,也就够了。谁还会苛求他继续留在边疆冒性命之险呢?况且这几年难得有大战,今年这一回已经算是打得厉害的了。敌军已经元气大伤,接下来起码要休养生息好几年呢,边境应该会太平一段时日,就算萧二哥要回去,也不会有什么危险。等到他任期结束,想上哪儿去还不容易么?他亲老子就在皇帝身边带兵,早就想把他调回京城去了。”
不过说起这事儿,谢徽之又忍不住担心起来:“要是萧将军把萧二哥调回了京城,那二姐你怎么办?你肯定要去北平见父亲和太太的,到时候岂不是又要与萧二哥分隔千里?”
自家二姐这段姻缘怎么如此命运多舛呢?萧二哥也是,什么时候才能顺利把二姐给娶回去呀?!
慕林 第六百四十章 心事
谢映芬与谢涵之很快就走了出来,谢慕林与谢徽之便停下了谈话。
虽然跟两个弟妹很亲近,但有些事还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四人齐齐前往谢老太太所住的后院用晚餐。他们到达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先来一步了。谢显之与谢谨之继续坐在桌边讨论一篇文章的用辞用典;谢映慧独自坐在角落里不知道在发什么呆;谢映容挨着谢老太太坐,满脸堆笑想讨好,但后者不怎么有兴趣理会她,倒是出人意料地给了宛琴一个好脸色;宛琴几乎是明摆着把大金姨娘挤到了角落里,拼命地拍着谢老太太的马屁,而且拍得显然很成功。
宛琴从前知道谢老太太不待见自己,一向很有眼色不会主动靠上前去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开始她就一改常态,变得殷勤起来。她毕竟是在大宅门里长大的,真想要讨好什么人的时候,很少会失败。谢老太太原也不是什么久经世事的老狐狸,从前就被宛琴奉承惯了,一来二去的,冷淡的表情也没撑多久,如今已经把宛琴当作是贴心小辈一般了。除了出手依旧小气,不象从前那般动不动就赏这个赏那个以外,她如今待宛琴还是很舍得笑脸与夸奖的。
看到谢慕林一行人来了,谢老太太习惯性地批评两句:“怎么磨蹭到这时候?全家人都在等你们呢,好大的架子!”
谢慕林等人早已习惯了,只当没听见,笑吟吟地向她行礼问好,谢徽之就直接吩咐开席了。
谢老太太也是被怼习惯了,嘴里固然是嘀咕不断,但也没多啰嗦。她的三餐饭食都是谢慕林交代小厨房另外特制的,跟大厨房的菜色有些不大一样,特别清淡软糯好消化,营养均衡还兼顾食补功效,又时不时有补身的汤水。谢老太太心里不是很满意,总看着隔壁孙辈们大桌上的鱼肉眼馋。
可想到这两年自己的身体确实渐渐恢复了元气,走动起来也不费劲了,知道是药食的功效,她也没好意思抗议,只能在嘴上抱怨几声。别说谢慕林听得不在乎了,就连一向小心守礼的谢显之,都能淡定以对,充耳不闻了。
谢老太太自己独占一个小桌,谢慕林等兄弟姐妹们围坐一张大桌,另有宛琴与大金姨娘在旁分享一张小桌,屋里三桌人吃饭,偶尔说笑两句,不过两刻钟功夫,晚餐就结束了。
晚餐过后,根据谢慕林的安排,谢老太太会小坐一会儿,便到院子里转几圈散步消食。这段时间近来都被宛琴和谢映容霸占了去,她俩围着谢老太太献殷勤,偶尔大金姨娘也会跟上。但谢映芬与谢涵之是不会加入的,哪怕宛琴几次暗示他俩过去,他们也不理会,一个声称要回去看书练字,一个拉着姐姐们的手说话,飞快地逃离了后院。
不过离开后院后,谢映芬就很快与姐姐们分开了。不是她不愿意跟姐姐们亲近,而是她跟大姐谢映慧一向不大合得来,感觉脾气不相投。平日里相处友好是没问题的,但私底下就没必要说什么心里话了。她眼看着谢映慧一副很想跟谢慕林单独交谈的模样,自然会很有眼色地避开。
谢徽之也很有眼色,他斜眼睨了谢映慧两眼,便加快两步,追着哥哥们去了。当然,这都是假象,哥哥们是要回去继续读书论文的,他怎会愚蠢地加入进去自讨苦吃?当然是聊上两句,就出门找族里的堂兄弟们一块儿玩耍呀!
谢慕林与谢映慧落在了后面。她看了看后者:“大姐有话要跟我说?”
谢映慧点点头,拉着谢慕林拐进了过道,直接去了自己所住的菡萏院。
乐夏上了茶,便与游春、绿绮一块儿出去了。本来马玉蓉的这两个丫环只是来陪谢映慧回乡,当年年底前就该回马家去的。然而马驸马伤愈之后,永宁长公主更改了原本的出游计划,不在江南绕一个大圈游玩了,而是先回老家祭祖,然后便溯江而上,去了蜀中赏景。这么远的路,游春与乐夏如何追得上去?谢映慧还很遗憾未能与好友再会呢。等到长公主一家从蜀中回来,谢映慧这边又恰逢换季,生了小病,马玉蓉来信命两个丫头留下来照顾病人。这一拖,就拖了两年多。
如今谢家三房北上,定要路过京城,游春与乐夏是总算能回到主人身边了。这两年多的时间,谢映慧出手大方,谢家待她们亦不薄,因此积攒下不少身家。眼下她们也要忙着收拾行囊,与新结识的朋友们告别,还要买些土产,预备回京后送亲朋好友呢。
谢慕林看着几个大丫头都退了出去,便好笑地问谢映慧:“大姐这是遇到什么大事了?竟然如此郑重,还摒退左右?方才吃饭时,我就发现你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难不成是马家姑娘那边又出了什么变故?”
谢映慧没好气地嗔了她一眼:“少胡说!玉蓉能出什么变故?她只不过是相看失败了一回,差点儿订了一门不靠谱的婚事而已,过后也没怎么着。况且有了这一次,长公主殿下定会在女儿婚事上慎之又慎的。玉蓉自己都没发过愁,我还用得着替她操心?!”
谢慕林便问:“既然如此,你现在又有什么可愁的?”
谢映慧叹了口气:“今日京城来人,飞云给我写了封信来。”
这是说的卢飞云,马玉蓉的好姐妹,大理寺少卿卢复之的女儿,母亲是一位宗室县主。谢映慧与马玉蓉交好,自然也跟马玉蓉的小姐妹成了好朋友。马玉蓉去蜀中游玩期间,另一位交情不错的朋友赵滢正赶上理家怀孕生子,忙得不可开交,大半年才有一封信,于是便只剩下卢飞云与谢映慧保持每个月的书信往来了。谢映慧偶尔会从她那里打听些京城的消息,尤其是跟曹家相关的。
所以谢慕林一听就明白了:“可是你母亲那边又生出什么变故来?”
谢映慧气道:“除了她还有谁?!她若是老实待在陕西做她的将军夫人,别回京城出乖露丑,也就罢了。我反正离得远,只当不知道就是。可她也不知道怎么的,跟方闻山那种人闹翻了,还好意思跑回京城来求皇后娘娘替她做主。当初可是她自己要死要活地嫁给方闻山的,为了姓方的,连哥哥与我都不要了,怎么才过去不到三年,她就跟方闻山闹崩了呢?!”
本来,闹崩就闹崩了吧,曹淑卿也不是头一回跟丈夫闹崩了。但这一回,她闹回了京城,闹出了颇大的笑话。谢映慧马上就要路过京城,还要寻亲探友,正撞上生母这一出大戏……她也是要面皮的呀!
慕林 第六百四十一章 黑锅
谢慕林有些不自然地摸了摸鼻子,心虚地移开了视线。
曹淑卿跟方闻山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她怀疑可能是自己的锅。
当年方闻山派人袭击谢璞未遂,失陷了一个人手在燕王手中。燕王手下的人对那人严加拷问,却迟迟未能问出有用的消息。后来某一日,负责看守的狱卒略微松懈了一些,这个人就直接死在了狱中,看起来似乎是自杀的。
燕王为此重罚了狱卒,还怀疑过这是有心人把手伸到他的王府中来了。哪怕他一直对前代燕王的家眷后人优容有加,也有些不能容忍——谁乐意自己的家里出现心怀不轨的人呢?
在那之后,某些人似乎吃了不少暗亏,连带的被服案的涉案人员们也都被严加惩处。原本还考虑过要从轻发落部分人的燕王忽然就狠下了心肠,而且还有把案子追查到达,将所有嫌疑人捉拿归案的意思。北平与周边几大军镇一度风声鹤唳,不少人都在暗地里诅咒指使死士袭击谢璞的人,认为是他没事找事,把小事闹大,连累了所有人倒霉。
但是,倘若不是文氏抵达北平,给谢璞带去了真正指使者的消息,燕王府说不定压根儿就没发现方闻山才是那个幕后黑手。
很简单,被服案与他八竿子打不着,他曾经在陕西的黑历史不为人所知,旁人顶多是知道他的好友被卷入被服案,而他很有义气地来救人罢了。谁能想到,他还能搞出袭击与案情无关的官员的骚操作?
可这个消息既然是方闻山新婚妻子的心腹婢女透露的,又通过曹淑卿亲生儿女的口传出来,当然不可能是胡编乱造。谢璞把消息报给了燕王,本意只是想提醒燕王,别查错了方向,不料燕王却顺着这条线索,查到了陕西一众武官头上。虽然最终他并没有查出方闻山的确切罪证,却把陕西都司的二把手给揪了出来,抄家、下狱、斩首,罪名定得明明白白。
陕西都司上下都老实了许多。本来有怨言的不敢再怨,本来要在军备军资里做手脚的也都收了手,几个头上小辫子太明显的就赶紧辞官走人,尝试着躲一躲,若能躲过去,是他的造化,躲不过,也会保守秘密,好让同袍们帮着照看家小。
这时候,方闻山那位在北平被卷入被服案的老朋友,终于辗转托人带了话出来,告诉陕西的故人们:他不会胡言乱语的,只是身后事还要拜托兄弟们。
这人多半不清楚陕西都司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想给旧友们一个定心丸。北平那边的人他是保不住的,可陕西这边完全可以坐壁上观。他知道自己逃不过去了,但总要为身后事想想。
他这么做也是人之常情,但话传到陕西都司后,众人不免要多想:既然他没有泄密,那么二把手做的事又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本来只是北平周边几个军镇闹出的被服案,怎的最后被查出严办的,却是他们陕西都司的人呢?
这疑心一起,曾经去过北平,又滞留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声称说要救人,回来后却没有下文的方闻山就显得很可疑了。虽然打听不出他干了什么不该干的事,但随他去北平的人少了几个,大家还是看得很清楚的。还有人私下听到他一个亲兵在酒后哭诉,怨他不顾兄弟们的死活,不厚道。虽然不清楚这怨言是怎么回事,事后也找不到这个亲兵了,可这并不妨碍众人浮想连翩。
大家连方闻山出卖二把手的理由都想出来了:他官位已经很高了,头上除了都指挥使与两位都指挥同知外,就是他了。干掉一位二把手,他不就能高升了么?
燕王查完陕西都司的案子后就收了手,继续追查被服案去了。陕西都司上下固然是老实了许多,但心里的怨气总要找个发泄口的。燕王他们不敢怨,如今有了可怨的对象,那自然不会客气了。就算要顾忌燕王府的耳目,不敢把排挤的事做得太明显,暗地里使绊子却不少。方闻山回到陕西后,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起来。
他虽然猜出是什么事,可也没办法跟人辩解。告诉别人他派人袭击老婆的前夫,惹得燕王大怒,加重了对被服案涉案武官的惩处,不见得比让人误会他出卖了上司轻松到哪里去。后者只会让他承受陕西都司中上层军官的怨恨,前者就直接把北平周边几大军镇的仇恨都拉过来了。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就在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忍受着上司与同袍的误会和排挤,艰难地在陕西都司度日之时,新婚妻子曹淑卿从京城回来了。她不但没有带回一双儿女,为他威胁谢璞为自己所用添加筹码,反而还在一些琐事上计较起来,竟然要求他把老妾撵走,又或是改嫁他人,几个儿女也送回老家去。
方闻山本来确实把老妾和儿女们都安置在老家了,但他们既然到了陕西投奔他,几个年长的儿子也到了该习武历练的时候,留在军中更有利于他们成长,那他就没必要再把人送回去。曹淑卿当年能够容忍谢璞的平妻和妾室,能够贤惠地对待其他女人为谢璞生下的儿女,为什么今日就不能为他做到同样的事呢?他又比谢璞差在哪儿?
虽然他娶两位前妻,都有自己的目的,但她们人都死了,孩子也都是懂事孝顺的,曹淑卿为什么容不下他们呢?如今他年纪不小了,曹淑卿也有三十多,天知道还能不能生出儿子来?万一没有,难不成要叫他后继无人么?他的儿子将来若能成材,日后不是也能孝顺曹淑卿,令她年老体衰之后有靠么?
难不成曹淑卿还指望日后回头找她跟谢璞所生的儿子来给她养老?!
方闻山理解不了曹淑卿的想法,自然是拒绝了她的提议。可在曹淑卿看来,这完全就是对上了谢慕林之前说的风凉话。他根本就没把她当在眼里!
也许,正因为她是高高在上的公侯千金,是他年少时可望不可及的美梦,是他旧主的千金,所以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她,为此可以牺牲一切。可当他得到她之后,就不会再珍惜了,因为他的夙愿已经得偿。他也许开始后悔,为了她牺牲了太多,开始觉得她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认为她不如那个老妾温柔体贴,不如两个亡妻情深义重,甚至还觉得她已年老色衰,生不出儿子了,所以为了养老,哪怕明知道她不喜欢,也要强留下几个儿女……
猜忌一旦生根发芽,随后而来的争吵便无法避免了。曹淑卿曾经对方闻山有多深爱,如今的猜疑与怨恨就有多深。她开始日复一日地与方闻山争吵不休,再加上方闻山的老妾与几个孩子在暗地里挑拨离间,夫妻俩的分歧越来越大。方闻山一边要应付公事上的烦恼与上司同僚们的为难,一边还要处理家中矛盾,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水深火热。
很难说他如今是不是已经后悔了,当初牺牲了大好前程,追求曹淑卿这朵高岭之花。
慕林 第六百四十二章 渠道
谢慕林为什么会那么清楚曹淑卿那边的事儿?这也是有缘故的。
谢映慧离京之后,虽然嘴上说要与生母划清界限了,但感情上还是有些放不下。她与谢显之都想知道曹淑卿那边的消息,担心其真会被方闻山欺负。可若要他们与曹淑卿保持联络,他们又不乐意了。被算计过一回,他们心里也有戒备,生怕再被生母出卖牺牲。所以,他们选择了暗中托人打听。
谢慕林能怎么办?当然只能帮他们了,不然这两孩子啥门路都没有,到头来只会被曹淑卿与方闻山察觉,再度缠上来。
谢慕林想到的渠道其实也不多,主要是通过萧瑞打听北方军中的传闻。被服案后续牵连到了陕西都司的二把手,连着陕西都司内部随后而来的种种乱斗,那都是军中人士私底下流传的八卦小道。开平卫就有武官是近期从陕西都司调过去的,还有人从开平卫调去了陕西都司担任新任二把手的副手,与旧同僚关系莫逆,书信不断,消息颇为灵通。
再者便是谢璞那头,被方闻山暗算了一回,他心里也是警惕无比。就算他无心跟前妻纠缠,也要提防人家不怀好意呀。所以被服案的调查虽然远离方闻山,但谢璞本人却提防起了这位前妻的现任。他名下的商号本来只在江南与北平两头做杂货生意,如今开始涉足山西、陕西境内,而且不走上层路线,只攻占基层草根市场,把江南的中端细棉布贩卖过去,经常跟中下层的军官家眷打交道……方闻山家庭内部的种种传闻,就是这么传出来的,据说在当地已经形成了话题。
曹淑卿做惯了贵夫人,大概从来没把那些小武官的家眷们放在眼里。除了几位四品以上官员的夫人,她还勉强愿意交往外,旁人她都不大爱搭理。这导致她在当地人缘、名声都很差,大家都喜欢说她的闲话。偏偏她住的也不是什么深宅大院,家中下人更不如公侯府第的奴仆那般规矩森严。她在家里骂了老妾和几个孩子两句话,第二天这话就能成为别家女眷嚼舌批判的主题。她防不住,也根本没察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