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司徒桥嘿嘿一笑,道:“好臭好臭!老叫花子果然是在大放臭屁!”
邓遥大怒,挥拳便要上前动手。楚丹阳和许成和急忙将他拦住。刘涌道:“司徒先生,这话可不要乱说。世人谁不知道,成祖皇帝的生母便是太祖皇帝正宫皇后马皇后!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成祖若不是太祖皇帝与马皇后的嫡子,就算靖难之役打赢了建文帝,这大明江山他也坐不稳!”
司徒桥冷笑道:“刘先生,你这话可说到要紧处了。朱棣这老小子之所以要谎称自己是马皇后亲生的皇子,便是因为他知道若是自己不拿太祖皇帝和马皇后嫡子的身份来遮掩,杀一百个方孝孺和铁弦,这天下最终也不是他的。正所谓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的话,他起兵靖难,可就真成了谋朝篡位,天下可群而诛之。”
此时距大明立国已有百余年,成祖皇帝以靖难之役夺取天下,是天下百姓共知之事。至于成祖的出身,世人皆知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与原配马氏、即后来被册封为孝慈高皇后的马皇后的第四子,也就是太祖皇帝最为看重的太子朱标的四弟。马皇后生有五子二女,五子之中,太子朱标早逝,次子为秦王朱樉,三子为晋王朱棡,四子为燕王朱棣,五子为吴王朱橚。马皇后随同朱元璋起兵,多历艰险磨难,始终陪在太祖皇帝身边,忠贞不渝。她性子端庄持重,母仪天下,不只太祖皇帝对她甚为敬重,就是朝中大臣对马皇后也是礼敬有加。是以其时天下皆知,继承大明天子之位的必然是马皇后的嫡亲五子之一。
太子朱标,谦恭仁爱,礼贤下士,最得太祖皇帝的欢心。只是英年早逝,天下皆为之可惜。其余四子之中,秦王、晋王、燕王三人均有带兵之能,为北方诸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三王。吴王性子懦弱,不能与三位兄长争锋。是以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朝中重臣均以为秦、晋、燕三王均可承继大统。其后秦、晋二王却先后病亡,吴王又不成器,朝臣以为能继承大统者,只有燕王朱棣一人可以称得上名正言顺。只不过太祖皇帝对早逝的太子朱标痛惜不已,竟然立了朱标的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便是后来的建文帝,断了燕王登基的念头。
这百余年来,朝野之间对成祖朱棣的出身并无丝毫怀疑,也从来没有人狂妄到指斥成祖非马皇后亲生的地步。是以司徒桥此言一出,人人心中都骂他言出无状。邓遥性子暴躁,且平日里蹲在酒肆茶舍门口听书之时,最喜听《明英烈》、《燕王扫北》一类闲书,对说书人口中英武刚强的燕王朱棣颇有好感。说书人说书之时,讲述朱棣与人叙话,常常说道‘朕高皇后第四子也’,还不忘了加以解释,称高皇后便是太祖皇帝的元配马氏。是以听到司徒桥提及燕王并非马皇后的嫡子,登时暴怒起来,恨不能一拳将司徒桥满口牙齿打掉,免得他大发狂言,胡说八道。
司徒桥见众人脸上都是不信的神色,心中愈发得意,接着说道:“这可不是我信口开河,只不过诸位耳闻目睹,都说朱棣是马皇后所生,自然便信了这些屁话都是真的。从继承朱棣帝位的仁宗皇帝起,一直到当今的嘉靖皇帝,都是朱棣一脉相传,自然要将这事情掩盖的干干净净,否则朱棣得位不正,他这些子孙后代的帝位可也就有些不稳了。何况当年知情之人,在靖难之役后也大半被朱棣杀掉灭口,剩下的也是噤若寒蝉,哪一个还敢多嘴,贻祸患给子孙自靖难之役到如今已有百年,这事情早已湮没,无人知道……”
他说到此处,慕容丹砚却是不服,道:“你这话说得忒也大了。若真有此事,涉及皇家,定然闹得纷纷扰扰,知者甚众。就算成祖皇帝杀戮极惨,又怎么能尽掩天下百姓之口”
司徒桥一脸鄙夷地看了慕容丹砚一眼,冷笑道:“黄毛孺子,也敢出言争辩你这话说的毫无见识!我便问你一句话,可知当今嘉靖皇帝有几子几女,各人又是哪位后妃所生”
他此言一出,登时将慕容丹砚问得瞠目结舌。皇家之事,民间百姓如何能够知道虽然传闻不少,却是不知真假。何况慕容丹砚在江南之时,家中规矩甚严,也无人和她说这些事情。其后她溜出慕容山庄,在江湖之中东游西逛也不过数月,虽然稀奇古怪的事情听到不少,对于当今皇帝的家事却是一无所知。
司徒桥见慕容丹砚一脸茫然,“哼”了一声,转着脑袋扫视了众人一圈,这才缓缓说道:“在场的各位不是一帮之主,便是名门正派的掌门人,可以说每一位都是见多识广。有哪位能够说说嘉靖皇帝有几子几女,这些皇子公主又是哪位后妃所生”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答话。
司徒桥双手一拍,道:“当日的情形,就与各位现在的情形一般无二。朱棣非马皇后嫡出之事,民间自然无人知道。太祖皇帝之坚毅,驭下极严,又设立锦衣卫,刺探民间消息,哪一个敢私下议论皇家之事朝臣倒有不少知道朱棣乃是庶出,只不过太祖皇帝屡兴大案,不只将开国功臣几乎杀了一个干干净净,连地方上的官员也是割韭菜一般,杀了一批又一批。官员们每日上朝坐堂,个个提心吊胆,哪还有心思去理会某位皇子是庶出还是嫡出何况太祖在时,已立了朱允文为皇孙,朱棣被远远打发到北平去喝西北风,也看不到继任大统的半点希望,朝中大臣自也不会理会他的出身。到得建文帝登基之时,只怕除了皇宫中的极少数人之外,便是朝中大臣,对于朱棣的出身情形也是所知不多。待靖难之役发生之后,不出数年,燕军攻入南京,皇宫突然火起,烧了一个干干净净。虽然世人传说是建文帝不想被燕军所俘,纵火**,焉知不是朱棣放一把火,想将宫中之人尽数烧死灭口其后忠于建文帝的朝臣尽数死于朱棣之手,他公然以马皇后嫡子的身份登基,再也无人提出疑问。其时世间所传的马皇后嫡亲五子之中,太子朱标、秦、晋二王都已去世,吴王又不成器,嫡孙建文帝**于皇宫之中,能登基做皇帝的,自然便只剩下燕王朱棣。是以成祖皇帝承继大统,便少了许多阻碍。他这番假冒马皇后嫡子的苦心,可半分都没有白费!”
楚丹阳道:“你这些话尽是推测,并无丝毫真凭实据,算不得数!”
司徒桥摇了摇头,指着墙壁上的图画道:“姚广孝是燕王的谋主,对于燕王的身世最为清楚不过。若燕王不是庶出,姚广孝又怎么会在这地下幽冥之中,留下这样一幅壁画,暗指朱棣出身不正更何况我早年之时,却还有一段奇遇,更加坐实了朱棣非马皇后嫡子之事。”
他说到这里,得意洋洋的笑了几声,只待众人追问,他好一一解释。只不过众人此时却都将他的心思看了个明明白白,知道此人于机关消息之术颇为自负,狂妄自大,到了这石洞之中,自以为事事都由他主张,是以更为嚣张。他侃侃而谈之际,视洞中诸人皆为蠢货,言语之中多加戏弄。此番笑而不言,便是要瞧着众人想要一探实情而抓耳挠腮、心急如焚的笑话,更要众人有求于他,才能遂了他自以为是的心愿。是以司徒桥笑过之后,众人都是沉默不语,谁也没有出言询问。
司徒桥等了半天,见无人说话,倒有些尴尬,只得咳嗽了几声,接着说道:“十余年前,我曾经到过南京,听人说起大报恩寺香火极盛,便去瞧瞧热闹……”
他话音未落,却听厉秋风冷笑一声,道:“大报恩寺建成之后,世间便有传说,寺中藏有金银珠宝无数。寺内的琉璃宝塔更是号称天下第一塔,据传塔中藏有佛骨舍利,为无价之宝。司徒先生,你到大报恩寺去,只怕不只是瞧瞧热闹这般简单罢”
厉秋风这话虽然没有直白司徒桥到大报恩寺的目的是觊觎重宝,众人却也明白他的意思。只听林义郎道:“读书人嘛,便是偷起东西来,也要摇头晃脑找出几条理由,当真是可笑啊可笑!”
邓遥“呸”了一声,恶声恶气地说道:“天下小人,莫不如此。看别人都是种种是非,只是看他自己,却是全无劣处。”
司徒桥却也不理众人的讥讽之语,接着说道:“进了大报恩寺之后,这才发现此处果然名不虚传。只见这座寺院规模宏大,隐然有王气隐于其中。我只走过两处大殿,便已发觉这座寺院建造之时,定然是请了极为高明的术士规划风水格局。我越走越是赞叹,心想能看到前辈风水大师所建造的名刹,当真是不虚此行。”
他说到此处,邓遥冷笑一声,道:“只怕是从这寺院的规制上,看出了藏有重宝,是以才不虚此行罢”
司徒桥正色道:“老叫花子,你这话说的倒也不错。这大报恩寺随便随便找出一座宫殿,从规划建造上来说,都是无价之宝。是以你说我看出了藏有重宝,这才以为不虚此行,却也没有说错。”
刘涌见邓遥不服,又要与司徒桥争辩,知道两人若是斗起嘴来,不知道要闹到何时才能干休。是以他向邓遥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说话,转头对司徒桥道:“司徒先生,你在那大报恩寺中,后来又有什么奇遇”
第370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司徒桥瞥了邓遥一眼,这才说道:“我在大报恩寺中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之间,已是夕阳西下之时。寺中僧人到各处殿堂,请香客离开。只是我还有最后一座大殿未看,自然不甘心就此离去,便趁僧人不备,躲到了一座厢房之后,一心想着等到院中无人之时,再到大殿去好生观看一番……”
慕容丹砚听到此处,忍不住笑了一声,道:“司徒先生,你这话说的倒有些奇怪。既然天已经黑了,你又怎样才能将那大殿看得清楚”
邓遥道:“他不甘心的不是没有仔细观看那座大殿,而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天便黑了。以这位司徒先生的性子,自然不肯就此空手而回。此人满口仁义道德,心中却是肮脏之极,恶心,恶心之至!”
司徒桥被邓遥抢白几句,心下大怒,便要反唇相讥。刘涌又急忙解劝,司徒桥这才强压怒气,心中暗想:“他妈的,你这老叫花子事事与我为难。在这石洞之中我自然不能与你翻脸,只是等咱们进到了静心寺,你这老叫花子落单之后,瞧老子如何炮制得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方能去了我心中这口恶气!”
他心中虽作此想,脸上神情却无半分异状,却也没去理会慕容丹砚,接着说道:“大报恩寺的僧人讲究‘过午不食’,是以没有晚餐。待暮鼓敲过之后,便到了晚课的时间。我瞧着一队一队的僧人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各处殿堂做晚课,只是那大殿却始终无人进入,更无半点灯火,看上去黑沉沉的一团,倒似有什么妖怪藏在其中,颇为可怕。
“待得寺院中的僧人全都进入各处殿堂之后,院子中再无一个人影。我四顾无人,这才悄悄的溜到大殿之外,却发现殿门紧锁,锁上积着不少灰尘,竟然好似许久未曾打开过。我心下一凛,暗想以大报恩寺的名头,这大殿自然是最重要的殿堂,那些大官、富豪到寺中进香,非得到这大殿之中不可。只是为何这殿门常年紧锁,想来好生奇怪。
“我心下不解,好奇之心更盛,偏要到里面一探究竟不可。只是一试那锁,却惊觉并非是普通的锁具,而是高手打造的‘九子连环锁’。其时我虽然还未到花家,对于制锁解锁之术却也颇感兴趣。试着想要将那锁具打开,才发现大殿的九扇大门竟然设置了极复杂的机关。若是有人想打开大门,暗藏的机关便会启动,不只会射出羽箭,地下还有翻板。甚至连身后的石阶之下也暗藏杀机。
“当时我又惊又喜,便试着去解开机关。那锁具虽然精巧,却也难不倒我,没费多少力气便将那锁打开。便是破解机关费了些工夫,我记得用了将近半柱香工夫,才把门上的机关尽数破解……”
他话音未落,邓遥与林义郎同时冷笑了几声。司徒桥也没有理会二人,仍是自顾自地接着说道:“进入大殿之后,里面一团漆黑。我将殿门掩紧之后,不敢晃亮火折子来查看,只得摸黑在殿内走了几步。直到眼睛渐渐能看清一些事物,这才发现这大殿从外面看上去虽是雄伟宏大,殿内却是空空荡荡,除了九根巨大的柱子之外,便是大殿正中立有一座两丈多高的人像,此外再无它物。
“初到南京之时,便已听说这大报恩寺是朱棣为报答父亲太祖皇帝和母亲马皇后养育之恩而修建。此处原本有一座古寺,建于三国时期,名为建初寺,是吴国国主孙权下令修建。故老相传,孙权下令建寺之时,在寺中建了一座阿育王塔,号为天下第一佛塔。其时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土不久,除了洛阳的白马寺外,这建初寺是中土第二座寺院,更是江南第一座塔寺。其后这建初寺历经风雨,几遭兵火,寺名也多次变更。唐时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所说的‘四百八十寺’的起源,便是这座建初寺。宋时这座寺院被改称为天禧寺。到了元朝,元帝下旨,改天禧寺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寺塔更名为‘慈恩塔’。
“其时我虽从百姓口中,知道了一些大报恩寺的来历,只是有一些事情,却是到了大殿之中一处极秘密的所在才知道。靖难之役发生之后,燕军攻入南京,一支燕军舍皇宫而不入,竟然直扑这座寺院。在寺院之中一番搜捡,倒也没有与僧人为难,便即离去。至成祖登基后的第六年,寺院突然起了一场大火,将大半殿堂烧毁。南京城内谣言四起,称这座寺院之中有王气,将来必有主掌天下之人从寺中出现。官府抓捕了不少传谣之人,这才将谣言压了下去。
“直到四年之后,也就是成祖皇帝登基后的第十年,他下诏在元兴慈恩旌忠教的旧址上重建一座寺院和寺塔,赐寺名为大报恩寺,寺塔为九层琉璃塔,以报太祖皇帝和马皇后养育之恩。据说建大报恩寺时,按照宫阙规制,征集天下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费用计钱粮银二百五十万两、金钱百万,历时十九年方才完工。”
司徒桥说到此处,略顿了顿,这才接着说道:“其时大明强盛,朱棣这小子当皇帝不行,带兵打仗却是不错,将鞑子远远得赶到漠北,再也不敢南下骚扰。至于东南沿海,大明水军威风无比,海盗绝迹,商旅畅行,哪有现在那些让人谈之色变的倭寇的影子。是以如此浩大的工程,却也并未激起民变。
“我站在大殿之中,望着那座孤零零的人像,心下不由疑云大起。成祖花费这么多心血和财力,建了这座大报恩寺,为何规制最为宏伟雄壮的大殿之内,却是这样一副寒酸肃杀的模样我在寺门处的敕建大报恩寺广报碑上,看到碑文述说,建寺之时,奉朱棣之命监工的乃是大太监郑和。这郑和原名马三保,是朱棣最为信任的内臣,不只在朱棣身边服侍,靖难之役时还曾带兵作战。其后更是接了朱棣的密令,率领船队七次远赴万里海外,宣扬大明国威,震慑周边各国,是大明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其时朱棣不只重建锦衣卫,还设置了东厂,由心腹太监充任,监视朝臣和百姓。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督公有先斩后奏之权,可以说得上权势煊天,便是阁老大臣,却也不放在他们眼中。只不过只有这位三保太监,终其一生,历任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督公,见了他只有恭敬避让的份儿,不敢稍有得罪。待到了宣宗朝时,郑和以内臣的身份,出任南京守备,成为封疆大吏,这份恩宠,前所未有。此人历经三朝,皆受皇帝宠信,既然奉命建造这大报恩寺,又怎么会将最重要的大殿,弄得如此简陋”
厉秋风听司徒桥提到郑和之名,心下却是一凛。他在锦衣卫的档案之中,多次见过此人的名字,知道这人是成祖皇帝的心腹,深受成祖皇帝的信任。姚广孝为成祖的谋主,其地位不亚于诸葛亮于刘备、刘伯温于朱元璋,只是郑和却领有成祖皇帝密令,暗地里监视姚广孝。而从锦主卫密档之中,厉秋风还知道一个秘密,便是这郑和不只心思缜密,做事谨慎,而且身负绝技,是一位武学大高手。曾于一夜之间,连杀十七名狙击燕王朱棣的刺客。杀人之时,他只是凭着一双肉掌,并未动用刀剑等兵器。而被他杀掉的刺客,只是眉心现出极细小的一个红点,不知道他用的是何兵器,才能以如此微小的创口而杀死对手。更有记录说他动手之时,身形飘忽,趋退闪避犹如鬼魅,天下无人可敌。想不到这样一个人物,却也与今日之事大有关联。
厉秋风思虑之时,司徒桥却仍然接着说道:“我越想越是心惊,更想将这事情查个清楚。于是壮着胆子,慢慢走到那人像之前。其时夜色深沉,这大殿之中又无烛火,只能影影绰绰看到那人像的轮廓而已。至于面貌服饰,却压根看不清楚。我心中暗想,这大殿如此古怪,只怕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说到此处,冷不防林义郎在旁边接口说道:“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金银珠宝!”
司徒桥却不理他,仍是自顾自地说道:“我这人对建造之术,还有机关消息,最是喜好不过。其时心下好奇,便不顾及其它,耳听得殿外一片寂静,便将牙一咬,从怀中掏出了火折子,轻轻晃了几晃,将火折子点亮,举在身前,向那人像照去。只是仔细一看,不由大惊失色。”
众人听他说到此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知道他定是有了重大发现,是以也都屏住了呼吸,听他继续讲下去。只听司徒桥说道:“那火折子的火光微弱,只能照见不大的一块地方。我发现那人像之前放着一张长案,只是这长案不似其它寺院佛像前的供桌那般摆满供品,而是空空如也,仔细望去,案上还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长案之后,便是那座两丈多高的人像。塑的是一位中年贵妇,头戴凤冠,身披黄色锦袍,外罩霞帔,虽然只是在一点如豆般的火光照耀之下,这身打扮却也是华丽无比。
“我见这人像的衣冠如此华贵,心下震惊,便向那人像的面部望了过去。只不过这一望之下,更为心惊。原以为这人像服饰已如此华丽,想来此人的面貌一定是雍容华贵。只是借着微弱的火光,却发现那人像的面目却是刻画的潦草无比,便似一个全无绘画手艺的孩童,拿着笔在一块白板上随意画上眼睛、鼻子、嘴巴一般,使得这人像如同寻常百姓家白事时烧给亡者的纸人一般,看上去极为丑陋,却又有几分诡异。”
司徒桥说到这里,看着众人说道:“各位不妨猜一猜,那人像塑的到底是谁”
第371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