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顾大河走到最后一个木箱子,小心打开后,把这两封信摸了又摸,这才小心地放下去。
如果顾青云在这里,看到顾大河这熟练的动作,肯定知道父亲经常做一套。
顾大河看着箱子里满满的信件,脸上露出笑意,自言自语:“这只箱子又装满了,看来还得让人多买一只回来。”他想了想,又把底下的信件翻出来,抽出信笺重新看了一遍,觉得儿子应该是没出什么事,就是累了点。
虽说儿子一向是报喜不报忧,但心情不好,或者每次吃亏,他还是会写进信里告诉他们,这让他们更为放心。像这次,儿子就把和西洋人谈判的过程写了出来,知道儿子因为这事几天都很少睡觉,顾大河觉得这还可以忍受。
只要儿子不上战场,他都能接受。不过能升为四品官,儿子真有出息啊。
想到这里,顾大河不自觉地挺了挺胸膛。除了方家的人,林山县还有谁能比他儿子更厉害?
等他神清气爽地走出来,小陈氏终于缓过神来了,不知为何,她每次哭过后都觉得心里好受很多,不再那么难受了。
“爹娘还没看,你就把信收起来?”小陈氏见他的样子,忍不住又瞪了一眼。
顾大河一窒,表情凝固了一瞬。糟糕,今天太过于高兴,他真的忘记了。
等他灰溜溜地回去拿信后,小陈氏和他商量:“你看,咱们什么时候跟娘说诰命的事?咱们要找准时间,不能让娘她老人家大喜过度。”万一真的乐极生悲,岂不是好事变坏事?这可不行,还会连累到儿子。
“你找个机会慢慢提就是,咱们娘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只要不是一下子突然知道应该没什么事。”顾大河不以为意,只是叮嘱道,“我估摸着开年后官府就会把你们的诰命送来了,你在这之前跟娘亲好好说一说,让她有个心理准备。还有,这大过年的,我弟弟他们还在村里,你让弟妹和你一起去说。”
因为顾青云的申请,老陈氏和小陈氏的诰命旨意是送到林溪村这里的,这是拖了驿站和海运的福,传递这些信息更为方便。
“这还用你说?”小陈氏白了他一眼,说起另一件事,“对了,老头子,你说那个恩荫名额会给谁?”虽然顾季山一天中有大半天的时间躺在床上,但他一直坚持治疗,加上补品不要钱地吃,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就是身体虚弱,更别提比顾季山身体还要好一些的老陈氏了,这事她绝对会掺和进来。
“反正不会给我。”顾大河表情轻松,开始翻开木箱子的东西,接着说道,“我猜一猜,我爹肯定是给大侄子小明,我爹和大伯的关系那么好,加上大伯去世,咱们家有儿子在,怎么都比大伯家过得好。”
说到这里他就没再说下去,他拿着翻出来的几张银票,仔细算一算,是比他当初给大孙子小石头拿到京城的钱还多了一倍,想到儿子信中所说的药钱,顾大河不由得露出笑容。
自己总算帮儿子出过力,京城的宅子他们也出钱了,现在这些银子是儿子给父母的药钱。
顾大河有时候觉得吧,他家儿子似乎比女儿家还贴心,许多事情都能提前考虑到。
作者有话要说: [注]这一段话来自于百度。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47章 抉择
小陈氏听顾大河这么一说,觉得有理, 她对这个名额没有多想, 只说道:“反正给谁咱都没意见。”
她想起家中的两位老人,感叹道, “唉, 这人一老, 毛病就多了,我爹娘这两年身子骨也不好, 事情都弄到一块儿来了。”
这两年,两边的四位老人身体慢慢地变得多病起来,虽说想一想他们的年龄,发生这种事也不奇怪,但到底心里还是不舒服。
说到这里,小陈氏就走出去叫丫鬟把隔壁宅子的李氏叫来。
“大嫂,你找我?”李氏人未到,大嗓门就率先传进来。
顾大河转身回内室。
“是找你商量点事。”小陈氏站起来。
“哎哟, 栓子他寄东西回来了?”一副富贵太太打扮的李氏见到那熟悉的箱子,眼睛霎时一亮,赶紧三步并两步地走上前去看。
小陈氏也走过去, 属于他们的那一份顾大河早就拿出来了。她拿起贴着二房标签的盒子递给李氏, 笑道:“这是栓子请人捎带回来的年礼, 到底是请人携带的,不好带太多,只有这些了。”亲家那边肯定也有年礼。
李氏立即接过来, 笑得眼睛都眯起来,忙不迭说道:“栓子有这个心就好,这孩子,每年都千里迢迢从京城给咱们送礼物。要我说,咱们栓子真是个好孩子,又能干又孝顺又体贴,再也没有比他更争气的孩子了。”
她看着手中的木盒子爱不释手,就算里面只有两本书,那也是极好的。
小陈氏不和她多费口舌,要知道自从她这个妯娌去了县城居住后,那是越发会说话了,如果现在不说正事,保准不一会儿就聊到其他事情去。
“还有一件事是这样的。”小陈氏直接把顾青云升官和老陈氏获得诰命的消息说出来,至于恩荫名额的事,嗯,暂且不说。
“还有这等好事!”李氏用力一跺脚,头上的金步摇也跟着晃动几下,只见她脸上是夸张的惊喜,“咱们栓子真是太能干了,这才几年又升官!”语气又是高兴又是羡慕。
唉,她这大嫂平时看起来不吭不响的,可人家生的一根独苗就是特别争气,别人不服都不行。如果说以前她还有一些互别苗头的心思,那这些年随着顾青云的官越做越大,那是什么心思都没有了,反而对这个侄子引以为傲,恨不得逢人就说自家和侄子的关系。
她在林山县和其他太太们交往时,有关于侄子他们的消息可是别人最感兴趣的话题,每次都能让她在聚会中出尽风头,如果不是方家的女儿前不久成为皇子妃,他们顾家还是最风光的。
要不是当家的要她管住自己的嘴,不能随便炫耀,她真想每天都去参加聚会。每次看到其他太太小姐们羡慕的眼光,总能让她全身舒爽起来。
当然,如果她家儿子们在科举中能更进一步就再好不过了。所以顾青云每次寄回来的礼物,即便没有首饰,只是两本书,李氏也是极为高兴的。
“大嫂,这可是大好事啊!咱娘她老人家听了一定很高兴。”李氏道,“指不定连病都好了大半。”
小陈氏点点头:“这当然是好事,只是咱们要怎么跟娘说?栓子说让咱们说的时候注意点分寸,不能让她老人家影响到身体。”
“我还以为多大点事?”李氏拍拍胸脯,大包大揽,“大嫂,你放心,这个我待会和娘说。”
“嗯,我估计爹娘那边就要来人了。”小陈氏话音刚落,就见侍候老陈氏的婆子进来询问顾青云是不是寄东西回来了。
小陈氏和李氏也不奇怪,这宅子中只要发生和顾青云有关的事总会有人飞快地报到后院那里。事实上,顾季山和老陈氏能忍到现在才叫人过来询问,那已经是很长时间了。
于是,没一会儿,顾大河夫妻和顾二河一家人就浩浩荡荡地往顾季山房里走去。
等他们走到后院时,发现顾季山和老陈氏已经让人扶出来,率先在堂屋里坐着等候了。
众人一通问候,好半晌才一一坐好,再把孩子们打发出去后,老陈氏就迫不及待地问:“我听说栓子寄东西回来了?”
顾大河看了一眼顾季山,见他神志清醒,就点头道:“是寄回来了,我刚看完信就马上过来。”顾季山偶尔会犯迷糊,但大部分时间还是清醒的,还能记得人。
“你每次都这样,以后记得拿到我这里再一起看。”老陈氏埋怨了他一句。
“嘿嘿,我这不是看见你们在休息嘛,就忍不住先看了。”顾大河故意摸摸脑袋,笑得一脸憨厚,“这次可是有大喜事发生。”
“咳咳,栓子在信中说什么了?”顾季山见他们母子半天没进入正题,就忍不住了,语气中气不足,有些有气无力,精神头倒是不错,盯着顾大河的眼神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顾青平和顾青安等人互相看了一眼,眼里也有着期待。
“爹,娘,这可是好消息呀,栓子又升官了,说是升为四品官,和知府一样大。”李氏首先开口,声音响亮,“我听说栓子还立了大功,指不定这次娘亲会被皇帝老爷封那个什么诰命了,以后和大嫂一样,都是吃皇粮的官夫人。”
“什么?”众人异口同声地开口。
等反应过来就是满满的惊喜了,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不喜欢听到亲人升官的。
老陈氏更是一下子坐直身体,脸上的皱纹不甘示弱地乐开了花,每一条纹路都述说着主人的喜悦,只见她摆摆手道:“这个可不能胡说,不能胡说。”嘴巴却笑得合不拢,似乎刚吃了什么大补药,精神焕发起来。
“我可没有胡说,是吧,大嫂?”李氏忙对着小陈氏说道。
“弟妹说的没错,娘,我听栓子的信里说了,这次你老人家真的可以封诰命,等开春指不定皇后娘娘的旨意就到了。”小陈氏很是肯定。
众人顿时一片欢腾,喜气洋洋的。
“老大,你赶紧把信读一遍。”顾季山心里高兴得不行,赶紧对着顾大河开口道。
顾大河有些犹豫,对面的顾青平见状就接口道:“爷爷,大伯,还是我来读吧。”
顾大河没办法,觉得恩荫名额这事大家迟早要知道的,就点头同意了。
于是,等顾青平读完后,气氛一下子突然变得安静,只听到庭院那里传来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闹声。
老陈氏一直笑呵呵地听着,她是第一个回过神的,轻轻拍了一下大腿,笑道:“好好好,奶奶的大孙子就是争气,还给咱们家挣出一个官身来了,这是大好事。”
顾青平和顾青安面面相觑,他们身边坐着的妻子也相互对视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亮光。
“没想到大哥是因为改造火炮和谈判赔款的事立功,这几天我和同年在县城聚会就听说这次和外国人打仗,我朝胜了不说,还拿回八百万两银子,当时我们还说朝廷这次做得好呢,没想到这中间咱们大哥竟然还插了一脚。”顾青平感叹不已,他家大哥实在是太聪明,太厉害了!
大家同是兄弟,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幸亏他没有拿自己和大哥比,否则心里肯定不开心。
“爹,娘,栓子的意思是名额让咱们自己决定,他不插手。”顾大河轻咳一声,“爹,你是咱们家的定海神针,这件事你说了算。”
李氏连忙看向顾二河,脸上是又惊又喜,心里却暗自嘀咕,怎么刚才大嫂没和她说呢?难不成是来不及?
“这还用说什么,肯定是咱家……”她迫不及待开口,眼睛朝自己的两个儿子脸上看了一圈,心里矛盾起来,这是给老大还是给老二呢?嗯,当然是给老大,老二虽然贴心,但老大毕竟是长子,孩子他爹很注重长子长孙这一套。
算了,反正肉烂在锅里,给谁都是她儿子,都一样。
一想到这里,李氏心里就美滋滋的。九品官是小了点,但也是个官啊,她不嫌弃的。
“闭嘴!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李氏的话还没说完,顾二河就大声呵斥,“就你能!男人还没说话,女人插什么嘴?”
他立即转向顾季山和顾大河,认真说道:“爹,大哥,照我看,这个名额还是和族里商量一下再决定,总要找个合适的,有能力的,能服众的,免得栓子好不容易得来的名额被浪费了。你们看,栓子上面还说了,如果找个不合适的人去做官,万一人家县令大人不满意,被撤职了那岂不是冤枉?这事咱们一定得慎重。”
顾大河意外地看向他的亲弟弟。
老陈氏眉头则微微皱了一下,有些不满地看向李氏。
李氏恼羞成怒,这当家的当着儿媳妇的面就给她脸色看,那以后她的面子往哪儿搁啊?只是一看到顾二河的眼神,她又不敢再说什么了。
做夫妻那么多年,什么时候能闹什么时候不能闹她清清楚楚。而且,单是家里发达后,当家的没有跟别的暴发户一样给她领回一个小妖精,她就早早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听他的话,不能和他当众吵起来。
顾季山倒是满意地点点头,他这二儿子从小就不爱说话,看起来老老实实的,其实人家心里明白着呢。也是,都是同一对爹妈教出来的,差不到哪去。
“好,老二明理。”顾季山表示满意,“没有一看到点什么好东西就急吼吼地去抢,咱们家现在不愁吃穿,比当初过的苦日子不知好了多少,人得知足。这个名额是栓子挣回来的,你们大伯那里当初可是帮了咱们家不少忙。这样吧,老大,你明天把族长和小明他们叫来,大家一起好好商量,不要伤了和气。”
顾青明这么大了,在长辈口中还是叫“小明”的,顾青云每次回乡听到后都想笑。
顾大河忙应了一声。
“我累了,有事明天再说。”顾季山面露疲惫。
众人见状,心里一慌。
顾大河和顾二河兄弟俩忙过去扶他起来。
老陈氏面上是笑眯眯的,她倒是不用人扶,直接拄着拐杖自己走回内室,只叮嘱道:“老大啊,过些天你让人到村口注意一下,有什么大事发生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顾大河有些哭笑不得,忙承诺道:“娘,你放心,一有消息我就通知你。”
“还要给我做一身新衣服。”老陈氏又道,“把栓子写来的信留下来我看看。”
顾大河有些不情愿,不过还是答应了,哎,落到他娘手里的信,过后总要想法设法骗回来存好。
等顾季山和老陈氏休息后,关于顾青云升官,尤其是恩荫名额的事迅速在顾家族人中流传开来。其他三房还好,知道这事没有自己的份,反而比较淡定,一直在顾青明和顾青云家里打听消息。
年纪大的和辈分大点的族人倒是忧心忡忡,生怕因为这事导致两房人吵起来,生了嫌隙,那样的话,肯定会影响到大家,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就连林溪村的村民都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消息,冬季寒冷,往常除非走亲戚绝对不出门的村民们纷纷串起门来,大家议论纷纷,觉得顾家这次指不定真的会打起来。
这可是能直接当官啊!二十几年前,一名秀才走点关系的话,还是比较容易在县衙里找到一份活的,现在不行了,起码得是举人,而那些秀才又不肯去做小吏。
跟大家猜测的不同,两家人表面上非常平静,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当家的,族长那里都说不要这个名额了,你怎么还不高兴?”李氏自从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坐立难安,还故意跑去和顾申河的妻子陶氏接触。
“这事以后少提,我爹肯定会让小明去做这个官。”顾二河瞪了她一眼,想了想,还是耐心地给她解释,免得这个蠢妻给他在外面得罪人,“你想想我爹和大伯是什么关系?他们可是嫡亲兄弟,当初在这里落户,大伯帮了咱们家不少忙,尤其是栓子,好几次他重病,都是大伯借钱给他医治的,最重要的是,还是大伯首先说要栓子读书。大伯可是栓子的启蒙恩师,你没见两个儿子没当一回事吗?他们已经想通了。”
幸好儿子们一直是他在教,没有像他们娘那样头脑简单。
顾二河其实也有些惋惜:“如果大伯还健在,这个名额可能还是咱们家的,但大伯不在了,我爹愧疚想念之下一定会给小明。”
而且他相信族里的人肯定会向着顾青明,毕竟他在村里教了那么多年的书,大堂哥顾申河还是族长,现在阿亮又在村里搞了个甘蔗制糖坊,族里有人在里面干活,他们一家在林溪村根基深厚着呢。
他开始考虑,等小明去县衙当官,他空出来的族学夫子位置,是不是叫哪一个儿子回来顶一顶?
“总之,你不要因为这个名额闹得族里乌烟瘴气,被外人看了笑话。”顾二河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可千万不要去找大嫂说这些。”
他看得明白,他们可不能做让侄子厌恶的事。只要侄子满意,他们家说不定还有第二次机会呢。就算以后没有,他和大哥是亲兄弟,大房那边再有好处总不会忘了自己的。
作者有话要说: 顾青云这一辈包括大爷爷顾伯山一家,一共是五兄弟,大爷爷家的兄弟是顾青明、顾青亮,取自“明亮”。二叔家的两个弟弟是顾青平、顾青安,取自“平安”,这样就好记了。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48章 清闲
李氏把顾二河的话翻来覆去地想了又想,恍然大悟, 这才消停下来。
“当家的, 还是你看得明白。”李氏眼里闪着崇拜的亮光。
顾二河干咳一声,甩一甩袖子, 捋捋胡须, 故作淡然地说道:“还行, 有些事想得多就明白了,你要学会分清主次, 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李氏疑惑地看着他:“什么叫主次?”
顾二河捋着胡须的手顿了顿,沉默半晌,终于还是说道:“没什么,反正你听我的话没错。赶紧的,我饿了,快去做饭,我今晚还想吃红烧蹄髈。”
“家里有厨娘在还老是要我烧菜,我这一辈子就欠了你的。”李氏埋怨般说了一句, 比常人丰满的身子却快速地往外走去,面上流露出笑意。
*
顾青云接到家中的书信时,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初十, 此时正是春光烂漫、万物疯长的季节。
他不奇怪回信现在才到, 觉得可能最近没有合适的商队上京, 要知道顾大河不像他,能不用的话就不会使用驿站的系统寄信,觉得收费太贵, 舍不得。
顾青云展开信笺慢慢阅读起来。
等他放下信笺时,唇角微翘,眼里有着笑意:“幸好幸好。”幸好爷爷奶奶的身体虽然没有起色,但也没有加重多少,也幸好他们族中没有因为恩荫名额的事吵起来,在神志清醒的顾季山的强烈要求下,名额给了大堂哥顾青明,其他人没有意见,起码表面上没闹出什么反对意见,主要是二叔的表现极为得体。
顾青云回忆起往常与顾二河的接触,发现对方的确是这种人,族中难得的精明人士,颇为内秀,知道怎样选择才是对自己最好。
他没再多想,这时顾永良从门口走进来了。
“爹,爷爷来信了?”顾永良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伸过来拿信,展开迅速看了一遍。
顾青云看着他微红的脸颊和额头上的汗珠,笑道:“又和壮壮出去玩了?”
“嗯,爹,他好重,我今天抱他出去逛街,两只胳膊都快不是我的了,酸疼酸疼的,偏偏他还不肯要下人抱,非要赖着我。唉,太外公还一直逗他,身子动个不停,没办法,我最后只能把他放在肩膀上了。”顾永良想起自己肥嘟嘟的白胖儿子,笑道,“幸亏弟弟小时候也是这么胖,要不然我还真担心他长大后的样子。”
“哈哈,小孩子胖点没关系,等他再大一点,咱们就教他打拳、射箭,练的时间一长,身子就会慢慢瘦下来。”顾青云也笑了起来,“你弟弟也是这样过来的。”
小孩子弱不禁风,不小心生一场小病就会很快瘦几圈,所以这时候的人总喜欢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觉得这是胃口好、身体好的象征。他现在抱着顾传恪出去,别人看了总说这个孩子长得好。
顾永良猛地点头,一心二用把信看完了,和顾青云的感想一样:“爹,咱们族里可真不错,各自谦让,没有为这种事闹成乌鸡眼,让外人平白看笑话。”
不管是不是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次顾申河和顾二河相互谦让,谁也不肯要,最后在顾季山的坚持下,才做主让顾青明用上这个恩荫名额。
消息传出后,还在本地传为一桩美谈。说到底,大家还是提倡这种友爱相处方式的。
“这是大爷爷在的时候带了个好头。”顾青云感慨,“只要族中掌握话语权的人行得正,下面的族人自然会跟着,慢慢的,家风就这样形成了。”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顾族只要他们和大爷爷这两家不行差错,一般是出不了什么大乱子的。
像赵文轩的家族,顾青云前几天和何谦竹聚会时,他就说起这件事。赵族中族长和族老们以前就觊觎赵文轩父亲留下来的产业,逼得赵文轩和他娘离开族里。这事一开头,其他族人有样学样,大家都在暗戳戳地垂涎着孤儿寡母的家财,久而久之,家风自然不好,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不高。
这些年来,赵族一直在走下坡路,族中出现的人才越来越少,到了现在,赵文轩竟然是他们族中混得最好的人!
顾青云知道赵文轩上次会试依然名落孙山,之后对方死心,不知走通谁的门路,回到他们家乡做教谕去了,看样子似乎是对会试不再抱有期望。
顾永良点点头,说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咱们可真幸运,长辈们大都是明白事理之人。”他说着又在抽屉里摸出另外一封信。
“庞叔家里则是吃一堑长一智,算一算日子,阿深也快要回来了吧?”顾永良把信塞回去,这是湘省陈桥表叔写来的信,里面记载着这些年来庞家的情况,知道自从那件事情发生后,庞家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族里对族人的管束很是严格,还拿出积蓄铺桥修路,做其他善事,因此这么多年来,在当地的风评不错。
至于庞庭深,年前庞喜林父母也就是他的爷爷奶奶接连去世,他就请了三个月的丧假回去奔丧。
而庞喜林需要请的假就长了,他的父亲死后一个月,母亲也跟着去了,因为父母是接连去世的,丁忧时间不叠加,按照规定只需要从后一个算起,也就是守孝三年。
顾青云不清楚三年后庞喜林有没有起复的打算,对方没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