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海战还在继续,京城里绝大多数的人日子还是照常过,所幸事先有准备,粮食的价格保持平稳,百姓的生活暂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这天下午,顾青云终于把今天的公文处理完毕,等他站起来活动手脚时,发现已经过了散值时间,司务厅的吏员还在他办公房的茶水间候着。
“大人。”吏员小跑过来,神态恭敬地询问,“您需要什么?”
顾青云摆摆手,微笑道:“不用,本官准备离开。对了,司里的人可是全都散值了?”
“还有米大人在办公。”
米主事?顾青云想了想,就道:“本官这里不用侍候,你可以回去了。”这是都水司司务厅的小吏,郎中和员外郎都有一人贴身侍候,做些倒茶端水跑腿的活计,一般而言,顾三元也会在茶水间一起待着,只是他今天不在,这才有其他人走近前。
顾三元不在,他是跟着顾永良到翰林院去了。方行到底经验不足,顾青云不放心,就让顾三元先带他一段时间,以便能早日帮上顾永良的忙。
把小吏打发走,顾青云收拾好东西,把机密的文件锁好,刚想清洗毛笔时,就看到陈小满回来了。
小满原来姓陈,无父无母,成亲后就用回自己的本姓。
“老爷,这种小事您让小的来做就行,怎么能让您亲自动手?”陈小满一见顾青云在干活,就赶紧快走几步,也不敢伸手抢,只能可怜兮兮地望着他,“这种活还是让小的干吧?万一被太太知道了,小的肯定挨骂。”
太夸张了吧?简薇可不会管这种小事。顾青云见他表情丰富,只能放手让他来清洗,一边问道:“领完冰块了?”现在是八月初,天气很是炎热。
今天又是工部发冰块的日子,顾青云有职务之便,工部的人自会帮忙把冰块运到他家里,只是他还需要去签字确认,这个步骤不能省,一般是由官员的贴身随从或管家代签。
“回老爷,事情都办好了,来领冰的人排队排得老长。”陈小满清楚顾青云的性子,有什么话都敢直说,“还有人仗着自家老爷的品级高就插队,惹得其他人敢怒不敢言。”
顾青云默然,这种事还是偶有发生的,总有官员性子颇为跋扈,俗话说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下人,不足为奇。
把事情做完后,顾青云就关门准备回家,他刚想到米主事的办公房看看,就正好见到对方从里面出来。这下好了,两人可以一起走。
谈论了一会儿战事后,顾青云二人不知怎么的就说起最近木材价格上涨的事。
“如今造的船多,所需木材也多,以后上了年头的好木材就会越来越少,那时价格肯定上涨。”米主事吐槽,“从海外运回来的木材大都是珍贵的檀木、鸡翅木等,这种可不会用来造船,都是用来做家具。”
他言者无心,顾青云听者却有意。他也看到相关的公文,这两年木材的价格的确逐渐提高,为了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貌似这里面有文章可做。
适合造船的木材主要有杉木、松木、柚木、榆木、樟木等,船只不同的部位要求不同的木料,而树木的生长环境大都要求不高,完全可以号召造船坊附近地区的人种植这些树木,最好是全国的人都在种,即使只在屋前屋后、庭院、村路两侧种植,若干年肯定能派上用场。
毕竟蒸汽机时代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临,铁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造。
这可以写成一篇奏章上报,行不行是另一回事,他做不做是自己的事。
还有他自己也可以写信回老家,让他爹买几座荒山,再种植适宜的树种,几十年后又是一笔留给后代的财富,这些树木还是可以做成家具的。
就这么办!回去就写信。
这边,米主事不知道这短短的几步路顾青云的脑袋里就转了几个念头,他又说起其他事。
见他把话题转到孩子们的婚事上,顾青云终于打起精神来,笑道:“是的,孩子们的婚嫁事的确难办,如今不是咱们年轻那会儿,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现在的年轻人自由多了,他们可以在各种宴会上见面,再有各家的老夫人喜好做媒,最后还有每年的上巳节可以去游玩……咱们做父母的不好强迫,总归要孩子们自己愿意才好。”
米主事一听,微微一愣,随即回过神来,附和道:“是这个理,是这个理。”心里已经明白顾青云的暗示,他也不恼怒,毕竟这婚事讲究你情我愿,要不是他觉得顾家的儿子优秀,他也不会主动提出,毕竟他认为自家的姑娘不愁嫁。
顾青云忍不住一叹,他应该没有和米主事做亲家的机会了,据简薇所说,顾永辰似乎对卢家的二姑娘有意。
其实米家也是很不错的,是个大家族,三代都有人出仕,在官场的根基比他们顾家深厚,米家大姑娘还是嫡长女,顾青云听简薇赞扬过,对方是个优秀的女孩。加上米主事的品级比他低,相比卢家,他们和米家是门当户对。
只是顾青云想到顾永辰是小儿子,有个得力的岳家是件好事,自然不会反对。
是的,顾青云听简薇的意思,大概是因为卢开云的关系,有先入为主的想法,顾永辰就和卢家二姑娘看对眼了。
还有,如果这门亲事能成的话,那嫁到他们家的儿媳就都是排行第二的姑娘。
真是缘分啊!顾青云暗暗感叹,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如果能顺利解决小儿子的婚事,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和米主事分开,顾青云不到半个时辰就回到家,刚进门就看到顾永良和庞庭深在前院那里拉弓射箭。
相比顾永良的准头,庞庭深有些惨不忍睹,不过看他的样子,那是乐在其中,练习得很认真。
见到他,顾青云不由得升起一股嫌弃之感。
“顾伯伯,您回来了?”庞庭深一见到顾青云,立即把手中的弓箭放下,直接迎了上来,嘘寒问暖,比顾永良这个做儿子的还要尽责。
顾青云扶额,挥手道:“我很好,深深,你忙你的,我先去换身衣裳。”
“好吧,那我继续和良大哥一起。”庞庭深笑眯眯的。
等顾青云回房换衣服时,简薇就先问起战事。
“暂时没有消息传来,不过先前小胜了一局,大家的情绪还是很乐观的。”顾青云嗅着简薇身上传来的淡淡香气,问道,“今天你不是去方家帮忙了?”方姝儿和六皇子的成亲时间定在今年九月下旬,为了这场婚事,夏氏他们早早就从南京赶回来了。
现在方子茗已经调到河南洛阳任知府,一下子升为正四品,他是单独上任的,父母妻儿都回到京城准备婚事。
除了方子茗升官外,顾青云认识的人中,庞喜林也升了,是正六品的通判,还是在贵州,他原先任县令的府。
顾青云自己官职没有变动,这是他早就有心理准备的。
“早就回来了,现在大伙儿都在关心战事,这场婚事还不知能否按时完成。”简薇有些忧虑,“希望一切顺利,咱们的水师能胜利。”
顾青云点点头,接着就问起庞庭深的事。
庞庭深这是刚散值就跟着顾永良到他们家吧?
“他都来了,我还能把他赶走不成?且他小小年纪就一个人在京城里生活,来咱们家吃顿饭是正常的事,他又不是常来。”简薇帮他在腰际系上玉佩,笑道,“现在探花郎可是京城炙手可热的女婿人选,就你还嫌弃,让其他人知道了,肯定说你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这是犹豫。”顾青云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不过门第高的人家一回想起以前的案子,不是都在犹豫吗?庞家的名声的确有损,我现在犹豫很正常。”
七月下旬,庞庭深祭祖回来,还顺便给他带来庞喜林的信。在信中,庞喜林直言看中他家顾景,想替庞庭深求亲,言辞非常恳切,还把“强买民田案”之后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力图让顾青云没有后顾之忧。
顾青云看完后大吃一惊,回想起庞庭深当时递信给自己时那羞涩的举动,恍然大悟。
肯定是那臭小子先看中顾景再回去跟庞喜林说,否则无缘无故的,庞喜林怎么可能突然提起这门亲事?
为此,顾青云心里一下子矛盾纠结起来。毫无疑问,他是喜欢庞庭深的,第一次见面时还曾不着边际地想过把顾景嫁给他,只是后来经过谨慎考虑,就把这点心思按捺下来,不再提起。尤其是在庞庭深中了探花后,想结亲的念头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为庞庭深太抢手了,顾青云不认为自己家适合,尤其是他不知道庞喜林的想法,也许人家早就有安排了呢?
至于他原先看好的女婿人选,就像他和顾景说过的,最好是书香门第,是次子,还和顾景有共同爱好,比如喜欢读书,喜欢外出看世界等等。
可话是这么说,想要找到合心意的少年谈何容易?如今有点出息的男人都想往仕途上走,顾青云也没有那个资格让人陪着顾景,以顾景为重。
不说其他,单他自己就做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他大部分的精力不是花在科举上就是花在仕途、孩子上,最后还有话本、算学书在消耗他的精力,花在简薇身上的时间还是比较少的。
前段时间,他好不容易找到符合条件的,不是已经定亲就是性子玩世不恭,或生性风流,房里早已有了好几个通房。
时间一长,顾青云和简薇就知道先前考虑的条件是有困难的,正在琢磨呢,庞庭深就冒出来了。看他的意思,似乎非常喜欢顾景,在他这里过了明路后,顾青云发现对方每次和顾景见面,双眼都在放光。
郁闷,顾景才十四岁呢,就有人在旁边虎视眈眈了。
话说,顾景的想法他还不得而知,毕竟她还没有表态,但庞庭深是何时起这个念头的?
作者有话要说: “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是某位明朝将领说的。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34章 暴怒
顾青云看向简薇,沉思半晌才问道:“薇儿, 你的意见呢?”
简薇绕着顾青云转了一圈, 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心疼地说道:“你又瘦了。”
顾青云一听, 上下看了看, 发现腰线这里是宽松了一点, 不以为意:“是肌肉结实了。”
简薇白了他一眼,劝说他:“以后晚膳你可要吃多一些肉, 再瘦下去对身体不好。”心里却在盘算着以后要给他煲些补身子的汤。
这话顾青云不能承诺,他觉得自己的身材挺好的,很标准,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工作上是辛苦了点,但起码不用熬夜,还能应付得过来。再者,晚饭少吃肉, 只吃个六七分饱是他多年来坚持的结果,成果一直显著,自己的身体非常健康, 极少生病, 就算是偶尔不小心受了点风寒, 也是很快就好。
“难不成你觉得像张修远那般才好看?”顾青云斜睨了她一眼。
张修远人到中年,因为一点点放纵,肚子鼓起来了, 现在大家一起蹴鞠时,他早就防不住自己,每次都跑得气喘吁吁的,等运动过后,还叫嚷着下一次让自己等着瞧。
顾青云一直等着,结果还是老样子。
简薇感受到他委屈的眼神,只能放弃继续劝说的念头。唉,有时候她觉得夫君再胖一点还是很不错的,如今的他身姿依然挺拔,宽肩长腿腰细,乌发黑亮,眼睛有神,举手投足间温和有礼,书卷气极浓,虽然肤色黑了点,但和两个儿子走出去,还可以冒充孩子们的大哥,每次和他站在一块儿,她总会担心自己看起来是不是像他姐姐。
有位不显老的丈夫也是一种压力啊。
“对了,薇儿,你还没说对庞庭深的看法。”简薇的思绪跑远了,就听到顾青云提高嗓音问话。
“我觉得庞庭深是不错的少年郎,庞家只有庞探花是官身,以前他们家还有过一次教训,以后有极大的几率不会再犯错,至于庞探花的那些兄弟姐妹,姐妹咱们先不说,单说兄弟,只要男人能狠下心,不会有什么问题。”简薇说得轻描淡写,“以庞探花和你的关系,他肯定不会对小丫如何,至于白妹妹,我记得今年十月初五是白尚书的六十五岁大寿,听深深说他娘亲会带着弟弟妹妹上京来参加寿宴,到时再看。”
庞喜林有两儿一女,二儿子名声不显,今年十五岁,还没有功名在身。
顾青云听他说过,想等一等再让他进场,不急。
六十五岁寿辰并不是整寿,白家可能没打算大办,只是白烨如今是正二品的刑部尚书,多少人想巴着,最后肯定有很多人会自动上门。
因为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所以白烨身体没有问题的话,是要等到七十岁才致仕,不过一般过了六十五岁,皇帝就会让老臣逐渐退下来,封个虚衔,比如三公三师之类的。
白烨的父亲白致远是帝师,有名的大儒,早已去世,白烨本人是皇帝的心腹,是坚定的保皇党,对皇子们的拉拢无动于衷。白烨还是顾青云这一科进士的座师,只是他本人不喜结党,对他们这些学生都是淡淡的,除了之前把唯一的庶女下嫁给庞喜林。
顾青云一直和白家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总会送礼。等夏尚夏大人致仕后,顾青云升为正五品的工部郎中,白烨和他的联系这才慢慢地变得紧密起来,有宴席时也会邀请他们参加。
此次的寿宴,他们家肯定得上门的。
“我还是不喜欢。”顾青云摇摇头,还是觉得找一户简单点的人家嫁才好,最好是不纳妾的。
他和庞喜林一直保持联系,之所以对大头探花有好感,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对方身边除了妻子外没有其他女人。他们在信中当然没有说这些,是他和同年们聚会时,其他人说起才知道的。
当然,这样并不表示庞庭深以后一定会对妻子一心一意。
“你啊,现在就着急了,咱们说再多也没用,还得看小丫自己的意思,万一她不喜欢,咱们这么操心那不是白费心思、自作多情么?”简薇见顾青云烦恼的样子,就柔声安慰他。
在她看来,女儿喜好安静,性子清冷,但她毕竟是自己和外婆一手教出来的,又在皇家女子书院历练过,为人处世方面是没问题的,认为一般情况下,女儿嫁到哪里都可以活得好好的。
事实也是如此,女儿跟自己出去做客时,从来没有失礼过,其他夫人太太们对她的印象不错。她和夫君从小精心教导,不就是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眼光不局限于内宅,内心坚定强大的女子吗?毕竟如今的世道对女子还是不公平,女子很容易因为丈夫的花心而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这时如果女子能看开,自己还有一两样爱好可以寄托,日子会好过许多。
听简薇这么说顾青云一想也是,就拉铃让下人去请顾景到堂屋。
夫妻二人相携走到堂屋,顾景才刚刚进门。
话说,经过三个月的改建,在花费六百多两银子,把他们账面上的钱都掏空后,他们的房子终于改建完毕,效果令他们满意。
这是一座四进的四合院,沿着轴线,前院是客房、正厅、马号、倒座房,二进是顾永良和顾永辰住的地方,各住一个院子,还有跨院,第三进是顾青云和简薇住的地方,现在顾景也住在这里,至于最后一进就是后院,顾青云空出来,等待顾大河和小陈氏上京居住。
除此之外,后院后面还有一层后罩房,本来是女眷和丫鬟居住的,但前面的倒座房已经足以住下顾宅的下人,这里就作为后花园,准备种上不同的植物,还做了个秋千,只是现在天气炎热,那些花草还没来得及种下。
整体而言,这么大的宅子已经够他们一家居住了,还绰绰有余。为此,简薇又买了四名下人,还让宁瑶把她放在田庄里的下人招回来。
这样带来的影响是,以后他们到隔壁方家就得多走一段路。
此时顾青云见她脸蛋红扑扑的,鬓角的发丝还是湿润的,就连忙问:“你刚才干什么去了?一头的汗。”
顾景坐在简薇的下首,闻言白皙的脸蛋上顿时露出开心的笑容:“爹爹,我刚刚和壮壮在花园里玩呢,他太好玩了,不像别的小孩喜欢哭闹,我们一逗他就笑,又乖巧又可人爱,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顾青云狐疑地看着她:“那我刚才回来时为何不见你们在花园?”他们居住的庭院也有以前遗留下来的花草树木,景致优美,刚才他走回来,如果有孙子在,他肯定会驻留的。
“我们在太外婆他们那里呀。”顾景眨眨眼,略微奇怪地回答,只觉得他爹的情绪有些不对。
顾青云拍拍脑袋,他脑子有些不清楚了,往常这个时候孙子他们是在隔壁,不到用晚膳的时间是不会回来的。
“爹爹,找我有什么事?您快点说,我还想回去和壮壮一起玩。”顾景催促道,掏出手帕擦擦汗。
简薇见她难得的活泼,心里极为高兴。有大孙子在就是不一样,以前还得催她才动一动,现在倒好,每天从书院回来就去找大孙子玩,性子似乎还开朗了不少。
顾青云干咳一声,见简薇故意不看自己,有些委屈,这不是把压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吗?算了,快刀斩乱麻,他还是直截了当问吧。
听到顾青云的问话,顾景很是淡定,微笑道:“爹爹,我还在想您什么时候才问我呢?”通过和姐妹们交流,她知道自己是幸运的,有一对疼爱她的父母,没有想过牺牲她的亲事,反而一切为她着想。
顾青云和简薇对视一眼,有些讶然。
“爹爹,庞叔叔的信哥哥们早就跟我说过了,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喜不喜欢他,反正我就是觉得和他聊天能聊得来,他能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大部分相同,我喜欢看的书他也喜欢看,而且他认为女孩子学多点东西是对的,没有看不起我们,这我能感觉得到。至于以后的事,谁知道呢?我才十四岁,不急。”
顾景一口气说完,声音清脆悦耳,只见她慢条斯理地把自己的手帕折叠好,抬头看着顾青云,目光没有退缩,“我不着急,起码得打听清楚对方家里的具体情况吧。”
顾青云见状,微微怔了怔。他有些高兴,又有些酸楚。女儿长大了,他能看得出小丫是对庞庭深有些许好感的,但她理智还在,这样一看,似乎对庞庭深也没什么。
雾里看花的朦胧感,是不是顾景还没开窍?
这时简薇开口道:“我和你爹是担心你,万一你们真成了,我们担心庞家的长辈们不好相处。”因为这堂屋里只有他们一家三口,说起来可以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
顾景把锦帕放回袖口,微笑道:“爹爹,娘亲,你们放心,真到了那个地步,我总有办法让自己过好的,要不然这些年岂不是白学了这么多东西?”
她可不是书呆子,爹爹一直教她用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不要拘泥书籍,她可是一直在慢慢琢磨呢。
不等顾青云和简薇反应,她就扑到简薇怀里,撒娇道:“要不,等我十八岁再嫁好不好?人家现在一点也不想嫁人。”
简薇有些受宠若惊,见顾景难得向自己撒娇,忍不住笑了起来,抚着她的脊背,急声道:“好好好,你才那么小,不急。”
她怀里的顾景偷偷笑了。
顾青云暗忖了一会儿,见顾景没有那个想法,心里松了一口气,之后几人转移话题,说起顾传恪的囧事,纷纷笑了起来。
事后,顾青云还是给在湘省的表哥陈桥去信一封,让他到潭州府打听一下庞家在当地的风评,以防万一。
顾景的事暂时告一段落,庞庭深仍然时不时到顾家刷一下存在感,他自己带着一名书童在新买的两进四合院居住,听说门房和厨娘还是白家那边安排的,否则两人还不知道该如何过日子。
顾青云一家把他当成故人之子接待,加上他和顾永良是同僚,不涉及到顾景的话,倒是其乐融融,只是顾青云有意让顾景避嫌,保证不会让他们单独在一起。其实他也知道,两人从来没有单独在一起聊过,每次都有顾永良或顾永辰作陪。
即便这样,如今的年轻人交际广泛,顾景也有两个好朋友,时常要去参加聚会,两人在外见面的机会还是有的。
顾景的事暂且不提,顾永辰的亲事终于在过了中秋节后算是初步定下来了。顾永辰和卢家二姑娘在经过多次见面后,他就跟顾青云提出了。
“真确定是卢家的二姑娘了?”顾青云问他。
顾永辰脸上霎时涌起红晕,眼睑下垂,羞答答地答道:“爹爹,我觉得她很好,我们能聊得来,她也喜欢蹴鞠,技术还很精湛,不觉得无趣。”他们是一伙人一起出去玩,但两人在卢开云的监督下还是单独相处过的。
顾青云见他难得这副模样,神情有些古怪,追问道:“真认定她了?”他记得简薇昨晚上还跟他抱怨,说卢家二姑娘性子活泼,第一次见面时那温柔害羞的模样是装的,熟悉之后就暴露出来了,还认为顾永辰现在性子不稳重,两人真在一块儿过日子,不知是否会吵架。
“嗯。”顾永辰重重点头,“反正我认定是她了。”
顾青云沉吟了半晌,由于早就有心理准备,就说道:“你待会再去跟你娘说,咱们两家先说好,暂时不定亲,现在在打仗,不好在这关头办喜事。”等过了这阵子再说。
“爹爹,我明白的。”顾永辰能理解。
之后,两家就先交换信物,暂时不对外宣扬,准备等这场战事过去再定亲。
战事走向依然扑所迷离,现在信息的传递很慢,顾青云等人着急不已,尤其现在上场的还有陆煊,更是暗暗担心。
他在上值的路上还见过陆泽,对方外表看起来依然镇定自若,但嘴角起的水泡还是暴露了他的着急和担忧。
随着时间的拉长,发生在海外的战事不知不觉中牵动了不少人的心。长期安定的生活让大家认为自己国家的军队是无敌的,毕竟他们把边疆的游牧民族压得动弹不得,俯首称臣,没道理和外番人打仗会输,但现在一连两个月还没有胜利的消息传出,自然会着急。
1...149150151152153...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