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曲流水
他可不想自己家以后也来这一出,虽说他对孩子们有信心,但世事难料,还是防患于未然较好。
“好,听你的。”简薇想了想,没意见,又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丫鬟婆子,使了个眼色让他们退后,这才低声道,“以后家里的产业肯定是良哥儿拿大头,所以我的嫁妆我就想给多点辰哥儿。”
“这事你自己做主。”顾青云话虽如此,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以后分家,明面上顾永辰肯定是比顾永良吃亏,这是社会规则决定的,但小儿子可以在简薇那里找补回来。
“指不定等咱们老后,孩子们早就不在乎咱们手里这点东西了。”顾青云说着就在花坛里摘下一朵盛开的芍药,再给简薇小心簪上。
简薇侧头抚抚花朵,笑得很是开怀:“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能自己挣钱最好。只要咱们对待孩子们保持公正,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在顾景出生后,简薇觉得夫君最疼的还是女儿,肯定会对女儿宠溺无比,但事情的发展出乎她的意料。夫君是很疼爱女儿,但各方面的要求丝毫不放松,其他女孩子该学的东西他不反对,其他女孩不学的东西,夫君还会选择女儿感兴趣的来教。对待三个孩子的态度一直保持大致的公平,除了看出他有些偏爱女儿,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是一致的。
顾青云点点头,叹道:“我这是有感而发。这次等辰哥儿回来,咱们就抓紧时间给他议亲。”好人家的女儿不是经常能碰到的。
“好,卢家太太还留在京城没有回山东,我看对方是有这个意思的。”简薇对卢家的二姑娘很是满意,容貌姣好,性子沉稳,还管过家,不比大儿媳差,又同是越省的,接触后那是越看越满意。
对方虽然是四品知府,但自家夫君还是京官,差距不算很大。
顾青云静静听着,越听越觉得卢家的女儿是照着大儿媳来找的,简薇的喜好一如既往。
“还有你们都水司米主事家里的大女儿,那家的孩子也不错。”简薇又一一说了几家姑娘。
“我看都不错,等辰哥儿回来再跟他说,像良哥儿一样,让他自己来选择。”顾青云说完后,他们也把宅子走遍了,发现这宅子维护得不错,除了要重新把墙刷新,浴室、厨房和大门需要改建外,其余改动的范围不大,不过具体的还是请专业人士来看过。
简薇当然同意,两人看完宅子后马上请人来修建,这次工部的工匠主动请缨,顾青云考虑后就同意了,反正他工钱照付。
工匠来看过后,觉得原来的顾宅也要改动,于是顾青云和简薇再次搬到隔壁的方家居住,一切事宜由方仁霄和简薇负责,顾青云绝大部分的精力依然放在工作上。
这在期间,他还听说之前他们编写的习题集卖得极好,在学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童生和秀才中,更是评价高。到目前为止,刻书的钱已经赚回来了,以后卖出去的利润就可以作为城南四合院的经费,专门用在算学的研究上。
顾青云知道后很是高兴,即便编写这本书时,他们一干人等只得了少少的润笔费,但看到书这么受欢迎,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不过他只是关注了一下,目前他最主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此,他还去了泉州一趟,检测战船的使用情况,在那里还能和陆煊相见,算是一件大喜事。
从徽省到泉州,这才几年的功夫,他就已经升为正六品的千总了。
“真的要打仗了。”顾青云叹道,此时他正和陆煊在军营外面的客栈里相对而坐。晚上刚和当地的守备等官员吃过饭,饭后他就回到住的客栈,陆煊跟着过来。
他们几年未见,此次难得有机会碰上,自是极为高兴。
“当然要打,不打咱们可咽不下这口气,夫子,您不知道在海上他们多嚣张,还设关卡收费,这么大的利润可不能由他们吞了。”说到这里,陆煊眼睛闪闪发亮,他在水师里混,出京时还算白的皮肤早就晒黑了,身材倒是锻炼得很是强悍,肌肉结实,气质昂然,站起来比顾青云还要高一点。
“那你觉得咱们的胜算大吗?”顾青云低声问。
“当然大,事实上,不管胜算如何,这一仗都是要打的。夫子,我和其他同僚读过你写的策论,觉得很有道理,陆地上的土地咱们已经扩张到极限,再扩张也难以管理,但海洋不同,这都是财富啊。”陆煊站起来,用力地挥挥手,神情激动,“就像您写的策论说得那样,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未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占据优势,就能成为世界强国。”
“策论?”顾青云想起自己殿试上写的那篇文章,早就被礼部集结出版,但他没想到陆煊会找来看。
“嗯,我前几年突然好奇,就找来拜读了。”陆煊笑得露出一口白牙,“幸亏我看了,觉得很有道理,还推荐给我的同窗好友们,他们中有些人很感兴趣。”
顾青云一听,很是激动和喜悦,如果夏朝的军人真能这么想,以后往海军方面发展,他就不信这个国家的未来会和平行时空一样沉沦。
“还有,夫子,这次你们工部改造的火炮不错,命中率提高,比以前的好用多了。今天的测试您也看到了,我相信咱们肯定能打赢,只要能打赢,朝中那帮文,呃,官员就不会叽叽歪歪说每年花在咱们军队上的钱太多了。”陆煊俊美的脸上露出一丝煞气,随即想到自己夫子也是文官,就不好开口骂。
顾青云了然,文武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这十几年来,国泰民安,除了边疆偶有骚乱,军队已经很久不打仗了,于是户部这边自然想把军费减了又减,如此一来,肯定和兵部发生矛盾。这次战争,不单是利益的需求,也是军队推动的结果,他们需要以此来获得认同和功勋。
不打仗哪能升官发财,建功立业?又不是文官,只需按部就班,攒资历就有可能升官。武官攒资历的速度太慢了。
“这次的时间太紧了,其实火炮还可以再改进,我们正在组织人员研究。”顾青云解释,“还有炮手的培训时间不长,只怕在战场上不一定能发挥水平。”他隐约有个想法,觉得火炮还可以再改进,有助于提高发射的炮弹命中率,只是需要时间。
“到时船靠近一点命中率自然提高。”陆煊握紧拳头。
“可是靠近了危险就大,总之你这次出征一定要注意安全。”顾青云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
“夫子,您放心吧,我也是打过海盗的,不是第一次。而且这次能参加,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的是人来争,幸亏我平时表现出色。”陆煊自夸,笑嘻嘻地摸摸自己的脑袋,又道,“这次就麻烦夫子了。”
“应该的。”顾青云看着他年轻的脸,心里颇为忧虑和矛盾。陆煊要上战场,这是他的职责和机会,只是海上的危险性比陆地还大,心里还是忍不住担忧。
至于所谓的麻烦,就是顺便护送陆煊的妻儿回京城。
陆煊今年二十六岁,已经有两儿一女,以防万一,还是从这里回到京城更好。
“夫子,这里离越省很近,你还能回家吗?”陆煊又问道。
顾青云一愣,想到只有几天路程的老家,摇摇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32章 爆
闽省离越省林山县还是很近的,顺风顺水的话, 不用六天就到了。
自从知道自己要出京到泉州后, 顾青云就琢磨着是不是故技重施,请个假回家探亲。只是和卢侍郎谈过后知道这事不能这么办, 毕竟他是出公差, 且这个差事极为重要, 不可因私忘公。
尤其现在是关键时刻,身边还有一帮下属跟着, 更是不可能回去。
果然,陆煊听到后没露出什么奇怪之色,只安慰道:“家里还有小石头和小鱼儿在呢。”
顾青云点点头,两人又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见天色已晚,他就赶紧让陆煊回去。
“夫子,要不,我今晚和你一起睡?”陆煊试探性地提出, 眼睛有着期待,“我还有很多话要和您说,咱们几年未见。”
顾青云呼吸一窒, 扶额道:“不可, 我不习惯, 你赶紧回去休息,有事明天再说也不迟。”此时风气就是如此,男人之间有时说事说晚了, 主人家就会留客,如果还想继续谈下去的话,甚至还会同居一室,彻夜长谈。不过更多的还是分开休息。
“好吧。”陆煊撇撇嘴,很是失望,又不甘地说道,“那我回去了,我们明天晚上再聚。”
顾青云颔首,他还要在泉州停留两天,取得更多的实验数据。他们的上一站是宁波,这次出京一共到了羊城、宁波、泉州三个地方,还顺便把跟随的炮手送回去。之前炮手们来京城接受培训,现在略有所成,当然得返回他们来的地方。
所以两天后,他们就可以返京了。
接下来的时间,顾青云白天忙正事,晚上除了和武官们讨论有关于战舰的事宜,剩下的空闲时间几乎都和陆煊在一起。
有陆煊的关系,事情进展得很是顺利。时间一到,顾青云等人就坐着官船回京,同船的还有陆煊的妻子宁氏和孩子们。宁氏和宁瑶是堂姐妹,即便有这层关系,顾青云等人还得避嫌,所幸他们乘坐的商船有三层,宁氏他们在最高层,轻易不下来,不过孩子倒是无妨。
“顾爷爷,我们什么时候再去钓鱼呀?”七岁的陆圻眨巴着大眼睛,搂着顾青云的手臂不断摇晃。
顾青云注意力还放在上,闻言就随口答道:“你的功课完成了?”受陆煊的委托,在回程时,他还得顺便帮忙看管陆圻。小家伙长得可爱无比,和陆煊小时候颇为相似,但性子完全不同,很是活泼,还不怕生,才几天的功夫,就敢和顾青云撒娇了。
宁氏还有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小儿子需要照顾,陆圻腿脚灵活,跑上跑下,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
顾青云见他太过于好动,怕下人照看不周,干脆就把他拘在身边教他读书识字。
“阿圻已经能背诵了,不信我背给你听。”陆圻见状,顿时得意一笑,眼里闪着狡黠,他早就有准备了。
“好,你开始吧。”顾青云把放下,低头认真地看着他。
陆圻小胸脯一挺,小嘴张开。
“……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清脆的童声抑扬顿挫,一段《千字文》背得极为流畅。
顾青云看着正在摇头晃脑的小娃儿,忍不住点点头,嗯,小家伙的记忆力还是极好的,教过几次就记住了。
陆圻早在五岁就启蒙,《三字经》刚学完不久,没有意外的话,他以后依然会从武。之前陆煊不是很在意小孩的文化成绩,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提高小孩的身体素质上,药浴、锻炼……加上陆煊一直处于事业上升期,事务繁忙,干脆就把识字读书的任务交给请来的夫子,他自己不大过问,所以小孩的进度就慢了点。
这次回京除了因为陆煊要出海打仗外,还是为了陆圻的学业问题。比起皇家书院,泉州这边的教育水平自然差一大截。再者,这也是陆泽的要求,毕竟陆圻是陆煊的嫡长子,没有意外的话,以后会是侯府的继承人,让他回京城比较好,还有陆泽在一旁照看呢。
等陆圻背完后,顾青云表扬一番,就信守承诺带着他去海钓。至于收获?重点不在于有没有鱼,而是享受那份“钓胜于鱼”的乐趣。
至于陆圻,顾青云认为他享受在甲板上来回跑动的畅快感,还有见到海鸟的惊喜。
感受着陆圻的活泼可爱,顾青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大孙子。之前他赶在顾永良回乡之前把孩子的大名定下来,名为顾传恪。恪,有谨慎而恭敬的意思。
自家的孙子应该过不久就能见面了,此时林溪村的家人一定很高兴吧?村口又会多出一块进士石碑,他们顾家的根基更加坚实。
不过,和陆圻混在一起的结果是,顾青云发现自己变得更黑了。
六月下旬,顾青云一行人总算回到京城,在汇报完工作后,接下来没有意外的话,他就可以留在京里不用再外出。如果是工程方面的,万一要出差,顾青云不一定需要亲自出马,主要是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都水司的人已经历练出来,大都能独当一面。
之后顾青云窝在工部继续研究如何改建火炮,有了炮手和武将们的意见,他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在演练过后,顾青云等人发现在操作火炮时,为了便于计算,需要读出炮管的仰角,于是火炮手们在发出一击后,还得跑到炮口处小心测量,如果是演练还好,正式战争中就得冒着敌人的火力跑过去,危险性极大。
针对这一情况,顾青云先召集司里的人集思广益,他觉得大家读过这么多书,指不定有谁能灵光一闪呢。
不过好半晌,大家都没有说话,面面相觑。
“大人……”过了好大一会儿,王翎知左右看了下,再无语地看着顾青云,“下官驽钝,恐怕很难想出办法来。”心里却很是郁闷,顾慎之以为谁都像他一样博览群书,对这些机械感兴趣吗?他好不容易才对验收工程上手,再去搞武器的话,还是饶了他吧?
再者,武器研发不都是工匠们的事?他们只需要提出要求即可,以往都是这样的。
米主事和黄主事见有王翎知带头,也跟着连连点头。新调进来的张主事更是低着头,不敢多言。
顾青云见状,知道自己问错人了,不由得有些意兴阑珊地敲敲桌面,笑道:“既然如此,你们出去吧,谁有想法再跟本官说。”
等他们依次走出自己的办公房后,顾青云在屋内转了一圈,就打算去皇家藏书楼翻翻看是否有收获,那里的书隔段时间就会增多,有些还是从外国带回来的,之前他就受益匪浅。
可惜一连翻了几天书都是无功而返,顾青云觉得西方可能已经有办法解决了,只是没写在上,这是没办法的事,要是他们研制出来,肯定也只限于内部交流,不会出书刻印。
于是,顾青云和工匠们只好自力更生,在绞尽脑汁,经过大量讨论后,觉得可以发明一个仪器放在炮管末端自动读取,安全性肯定比以前增加,他们取名为火炮仰角仪。
有了思路,接下来就是研发,即便进度非常慢,但顾青云等人还是充满了信心。
在这样的日子里,很快,一个多月转瞬即逝,七月下旬,顾永良他们回京了。
久未见面,留守京城的人自然很是高兴,尤其是知道顾季山和老陈氏病情没有加重,顾青云的心更是放松下来。
对他而言,这是最好的消息了。
这次,顾青云等人终于见到心心念之的大孙子壮壮,小家伙下个月才满周岁,似乎没有受到旅途的影响,小胳膊小腿还是白白胖胖的,力气还算大,起码爬得飞快,就是话还不怎么会说,只能勉强叫出爹娘两个字,指望他能叫“爷爷”还得再等等。
顾家的基因还是很强大的,反正顾青云左看又看,觉得孙子像儿子居多,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婴儿。
这边简薇、连氏在和宁瑶说话,嘘寒问暖。另一边方仁霄抱着顾传恪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生动起来,顾青云则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
“老师,给我抱一下嘛,您都抱了那么久了,万一累着了怎么办?壮壮还是很沉手的。”顾青云看着身穿开裆裤的顾传恪,摸摸他的小手,软软嫩嫩的,再听着他嘎嘎嘎的笑声,心里柔软得厉害。
“老夫不累,还能再抱抱,这可是好不容易从你外婆手里抢过来的。”方仁霄瞪了他一眼,突然惊呼起来,“哎哟,壮壮,不要扯胡子,怎么和你爹小时候一模一样?”
顾青云见状,连忙握住顾传恪的小手,小心地把方仁霄的胡子解救出来,笑道:“这下总该给我抱了吧?我可没胡子,嘿嘿,我这是有先见之明。”
“不可,老夫再抱一会。”方仁霄还是不肯放手,抓住顾传恪的小手,又开始逗弄起来。
“唉。”顾青云叹了口气,再次眼巴巴地望着。
对面的顾永良和顾永辰面面相觑,都不想说话了。
顾景在一旁掩嘴偷笑,惹得顾永辰直瞪眼。
“大哥、二哥,是不是觉得失落?”顾景强忍住笑,“以往你们每次回来都是太外公他们的宝贝疙瘩,现在地位一下子下降了,是挺不好受的,我能理解。”
顾永良还好,顾永辰就郁闷了。
记得以前每次回家时,长辈们都是围着他们团团转,嘘寒问暖,这次是他们第一次明显感受到被冷落了,他之前只被娘亲、太外婆拉着哭了一顿,等他们休息过,地位很快就下降了。
“爹爹,我几年未曾回来,可想你们了。”顾永辰见他爹那模样,忍不住走过去,捏捏他的肩膀:“您都不想我,我不高兴了。”
顾青云终于把视线从孙子身上抽回来,放松肩膀让他捏了一会儿才笑道:“我这是第一次见你侄子,他人小嘛。来,让我再仔细瞧瞧你。”
顾青云说完就站起来,把顾永辰上下打量一遍后,很是惊讶:“你三年前出京,我记得你当时才到我肩膀,没想到现在都比爹爹高了。”
“那是当然,我还比大哥高了两指。”顾永辰比了个手势,下巴微抬,顿觉神采飞扬,“我觉得我还能再长高一点。”十七岁的他身材健硕,和顾永良站在一起时,外人一看就知道是嫡亲的兄弟,即便顾永辰比他哥哥看起来壮一点点,依然不会有人错认他们的长幼关系。
“是比我高。”顾永良站起来和顾永辰比了比,微笑道,“可以成亲了。”
“大哥!”顾永辰叫了一声,瞄了一眼顾青云,咕哝道,“我才不想成亲呢。”这次回来就是为了他的亲事,当然,还有他的学业,否则他还可以在林溪村继续待下去。
顾青云见他麦色的皮肤隐隐现出红色,知道他害羞了,只能干咳一声,假装骂道:“这可由不得你,都这么大了,是该成亲了,再等几年,好人家的女儿都被人家挑走了。”
顾永辰“哼”了一声,拉着顾青云坐下,在他肩膀上捶着,不想说话。
顾青云微微一笑,和顾永良对视一眼,知道他这是默认了。
顾永良既然已经回来,休息三天后,他就到翰林院报到,正式开始他的仕途生涯。
顾青云久未见顾永辰,一时之间,父子俩亲热无比。相比顾青云天天给顾永辰出题做,简薇则带着他去参加各个宴会,无论是赏花宴还是谁的寿宴,她几乎是来者不拒,力求刷一波存在感,能早日给儿子找到合适的媳妇。
顾青云虽然享受着天伦之乐,但绝大多数的精力还是放在火炮仰角仪的研发上。他们本来以为可以赶在大战爆发之前研制出来,没想到一次意外冲突,海战突然爆发。
消息传到京城时,举城哗然。
虽然大伙儿一直在小报上叫嚣着要给那些番人一点厉害瞧瞧,但这只是嘴炮,有些人从未想过真的有一天会打起来,毕竟夏朝承平已久。
因为海上贸易的关系,京城的许多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进去,因此这次的战争即使离这里很远,依然牵动着大家的心。
一时之间,有关于海战的话题火热无比,大家出门即谈论海战,没人去说八卦了。而只要有哪份小报能登出新的消息,都会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一印再印,几乎是供不应求。
顾青云是朝廷官员,有邸报和战报可以看,消息自然比大部分人灵通。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233章 纠结
顾青云消息是比一般人灵通,但如今还没有多少新的消息传出, 只知道泉州和宁波的战舰已经出海, 先锋水师稍胜了一局,击落一艘船, 但最终的结尾如何还得靠水师用命。这又是在海上, 没有无线电, 不能时刻有消息传回来。
朝廷对于这一战早就有了准备,但战争爆发比大家意料的快, 比预先估计的时间提前三个月以上,有些准备还不够完善,不过既然战争已经来临,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内阁的安排下,给战场上的将士们提供各种便利,努力想让战争胜利的天平往自己这边倾斜。
六部中,现在最忙的是兵部和户部,工部先期的工作已经完成, 战船早就改造好,交付给兵部,如今的任务是要建造更大、更先进的战船。
前朝早有名将指出, “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 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 以多铳胜寡铳”,本朝的将士深以为然,而这几年, 得益于海外商贸的发展,朝廷在造船方面一直有投入,特别是南京和山东的船坊,这是国内最大的。
除此之外,东南部的沿海地带,从南到北的造船作坊数量极多,其中有官办的,也有私人的。
针对造船,有些地区还产生了相配套的产业链,有卖木材、铁钉、绳索、桐漆等作坊。
这些发达的造船产业同时也给他们工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起码他们可以把某段材料外包给私人作坊。这里面的利益纠葛极为复杂,顾青云接手后,有上面左右侍郎的提醒,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多管。
他唯一牢牢抓住的是成品船的质量验收权力,质量不合格就不给予通过,不会让任何一艘质量不达标的船只驶出船坊,不会让其出现在战场上,这是关于自己身家性命的问题,不能糊里糊涂,否则他宁愿辞官,也不愿意继续做下去。
所幸在这一点上,只要头脑还清醒的人还是能理解和支持的。总而言之,上面的官员摆出这种态度,下面具体办事的人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做。
再者,如今可不是文贵武贱,一个不好,让兵部的人发现工部拿一些滥竽充数的战船给他们,那肯定会把事情捅出去,整个官场都得震一震,没有人站出来负责是不可能平息得了的。
猜你喜欢